行为疗法的原理及方法

合集下载

心理学行为疗法的原理有哪些

心理学行为疗法的原理有哪些

心理学行为疗法的原理有哪些
心理学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旨在通过改变个体的思维、情绪和行为模式来帮助解决心理问题。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心理学行为疗法原理:
1. 条件反射:该原理认为人类的行为是通过条件反射形成的,通过建立或消除特定的条件反射可以改变行为。

例如,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认为,通过建立新的联结,可以改变人对刺激的反应。

2. 操作条件反射:该原理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到奖励和惩罚的影响,通过奖励理想行为和惩罚不良行为,可以改变行为模式。

3. 认知重构:该原理认为人的思维方式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行为。

通过认识和重构不健康的思维模式,可以改变情绪和行为。

认知行为疗法就是一个基于这个原理的方法。

4. 系统脱敏:该原理认为人对于恐惧、焦虑等情绪的反应可以通过逐渐暴露于这些刺激来减弱。

系统脱敏技术可以帮助人逐渐适应他们恐惧的对象或情景。

这些原理的应用可以帮助个体了解和改变不健康的思维模式、情绪和行为,以促进心理健康和积极的生活方式。

请注意,这只是一些常见的原理,实际的心理学行为疗法可能会使用其他原理或技术。

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

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

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什么是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旨在通过改变个体的行为模式和习惯来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它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学派的理论基础,强调个体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认为通过改变行为,可以改变个体的思维和情绪状态。

行为疗法的基本假设行为疗法的基本假设是:问题行为是可以学习和改变的。

行为疗法认为,许多心理问题和困扰都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因此,通过重新学习和建立健康的行为模式,个体可以摆脱问题行为,进而改善心理健康。

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行为疗法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理:1. 条件反射行为疗法认为,个体的行为是通过与环境的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

个体对某种刺激产生反应,这个反应在反复处理中被强化,从而形成固定的行为模式。

行为疗法通过帮助个体意识到这一过程,并改变对刺激的反应,来改变问题行为。

2. 推动因素和维持因素行为疗法认为,问题行为往往有一些推动因素和维持因素。

推动因素是指引导个体表现问题行为的内部或外部力量,而维持因素是指维持个体问题行为的因素。

行为疗法的目标是通过识别和处理这些因素,来改变问题行为。

3. 实效性行为疗法注重行动和实践。

它强调个体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和习惯,从而达到改善心理健康的目的。

行为疗法通常采用一些具体的技术和策略,例如曝露疗法、认知重构和行为分析等,以帮助个体实现行为改变。

行为疗法的应用行为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心理问题的治疗中,包括焦虑障碍、抑郁症、强迫症、睡眠问题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行为疗法技术和策略:1. 曝露疗法曝露疗法是治疗焦虑障碍的有效方法之一。

它通过让个体暴露在引发焦虑反应的刺激下,使其逐渐适应和克服焦虑。

例如,在治疗恐高症时,个体可以逐渐接触高处,从而减少恐惧和焦虑。

2. 认知重构认知重构是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常用方法。

它通过帮助个体识别和纠正消极和扭曲的思维模式,来改变其情绪和行为。

例如,个体常常认为自己无助和无能,认知重构则帮助个体重新评估和改变这种消极思维。

行为疗法的原理在哪个章节

行为疗法的原理在哪个章节

行为疗法的原理在哪个章节行为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的原理主要在于通过改变个体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来改善心理问题和促进个人成长。

行为疗法起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将注意力集中在个体的行为上,并强调通过建立适应性的行为模式来减少和消除心理疾病的症状。

行为疗法的原理可以在心理学教材的几个章节中找到,包括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应用行为分析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行为是通过刺激和反应来形成的。

根据这一理论,心理问题可以通过改变个体的行为模式来解决。

例如,一个人可能在面对压力时采取消极的逃避行为,这种行为可能会加剧他们的焦虑情绪。

通过行为疗法,个体可以学会更积极和适应性的行为方式来应对压力,从而减轻焦虑情绪。

认知心理学强调个体的思维方式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行为疗法与认知行为疗法结合,通过帮助个体识别负面的自我认知和信念,并替换为更积极和实用的思维方式来改善心理问题。

例如,一个人可能认为自己是无能或不值得被喜爱的,这种自我认知可能导致抑郁。

行为疗法可以通过指导个体观察和挑战这些负面的自我认知,并替换为更积极和真实的自我认知来改善抑郁症状。

应用行为分析学是行为疗法的另一个分支,它关注个体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应用行为分析学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通过改变环境因素,可以促使个体采取更积极和适应性的行为。

行为疗法可以通过改变个体与环境互动的方式来改善心理问题。

例如,一个人可能在家庭环境中受到暴力虐待,导致他的焦虑和恐惧。

通过行为疗法,个体可以学习更好地应对和适应这种环境,甚至可能找到逃脱这种虐待的方式。

行为疗法的原理在这些章节中具体阐述了如何通过行为的改变来治疗和改善心理问题。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行为疗法只关注个体的行为。

行为疗法的目标是通过行为和思维方式的改变来实现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

所以,行为疗法的原理不仅仅限于某一个章节,而是结合了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应用行为分析学的理论和方法。

心理学研究中的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学研究中的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学研究中的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学研究中的认知行为疗法是指一种基于认知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心理治疗方法。

它通过帮助患者观察和改变他们的不良思维和行为模式,以达到减轻情绪困扰、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本文将探讨认知行为疗法的背景、原理和应用,并介绍一些相关研究成果。

一、认知行为疗法的背景认知行为疗法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艾伦·埃利斯等人创立。

当时,心理学家们开始关注人们思维与情绪之间的联系,认为不良的思维模式会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

为了帮助人们摆脱困扰,埃利斯开发了一种名为“理性情绪疗法”的治疗方法,后来被称为认知行为疗法。

二、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原理是“认知三角”,即思维、情绪和行为相互作用。

根据这一原理,人们的情绪与行为是由他们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的。

因此,要改变人们的情绪和行为,就要从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入手。

认知行为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问题识别:帮助患者识别问题的核心和与之相关的不良思维模式。

2. 问题评估:通过评估问题的合理性和客观性,帮助患者认识到其不良思维的片面和偏执。

3. 问题转化:引导患者改变不良思维模式,从而改变其情绪和行为反应。

4. 解决方案实施:帮助患者制定行动计划,实施积极的行为改变。

5. 维持与巩固:通过练习和反馈,帮助患者巩固积极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三、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在很多心理问题的治疗中都有广泛应用,例如焦虑症、抑郁症、恐慌症等。

此外,它也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如心理康复、工作压力、减肥等。

在治疗焦虑症方面,认知行为疗法能够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恐惧是基于不合理的思维模式,通过改变这些思维模式来减轻焦虑。

例如,一个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可能会过分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他们以更客观和合理的方式看待这个问题,减少不必要的焦虑。

在治疗抑郁症方面,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消极、自责的思维模式,提升他们的情绪。

行为疗法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报告

行为疗法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报告

行为疗法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报告行为疗法是一种以行为为基础的心理治疗方法,它主要通过改变个体的不良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来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和改善心理健康。

在行为疗法中,行为疗法师会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制定一系列的治疗计划和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探讨行为疗法的原理和方法,并分析其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行为疗法的原理主要包括了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和认知理论。

行为疗法认为,个体的行为是在一些刺激条件下产生的反应,这些反应可以通过学习和改变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其中,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们通过对刺激条件的预期和反应的结果进行调节,来学习和形成一些行为模式。

学习理论则认为,个体的行为是在环境刺激和反馈条件下形成的,并可以通过正向和负向强化来加强或削弱。

认知理论则认为,个体的行为和情绪是基于其对外界刺激和内心思考的认知加工。

因此,改变个体的不良行为和思维方式,可以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和提高心理健康。

行为疗法的方法主要包括了系统脱敏、刺激控制、认知重构和行为实验等。

系统脱敏是一种通过逐渐暴露个体于恐惧刺激,从而减少和消除恐惧反应的方法。

在该方法中,个体会通过逐渐面对恐惧刺激,并在安全和放松的状态下进行类似的反应训练,以达到减少恐惧反应的目的。

刺激控制是一种通过控制和改变个体周围环境刺激来改变行为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通过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来帮助个体改变不良的行为模式。

认知重构是一种通过改变个体的思维方式和信念,来改变不良行为和情绪状态的方法。

在该方法中,个体会通过对自己的负面思维进行分析、评估和改变,来实现积极的认知改变。

行为实验是一种通过实践和验证个体的假设和信念,来达到行为改变的方法。

在该方法中,个体会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观察,来证明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行为调整。

行为疗法在心理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治疗多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恐惧等。

例如,在治疗焦虑症时,行为疗法师可以采用系统脱敏的方法,帮助个体逐渐面对和适应恐惧的刺激,从而减少焦虑反应。

《辩证行为疗法》

《辩证行为疗法》

《辩证行为疗法》辩证行为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与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有所不同。

辩证行为疗法强调了对自己和他人的接纳与理解,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详细介绍辩证行为疗法的原理、技术和应用,并探讨其对个体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辩证行为疗法的原理辩证行为疗法是基于行为主义、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动力学理论的综合方法。

它主要依据辩证法的观念和认知行为疗法的技巧来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

辩证行为疗法的核心原则是辩证思维,即把事物看作是动态发展的、矛盾统一的。

辩证行为疗法认为,人类的情绪和行为是相互关联的,而且受到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痛苦和困惑往往迫使人们去寻求变化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辩证思维可以帮助个体理解问题的复杂性,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通过行为的改变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二、辩证行为疗法的技术1. 辩证观察:辩证行为疗法强调观察个体情绪和行为背后的症结。

治疗师通过观察和倾听,了解个体内心的矛盾和冲突,帮助个体认识到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2. 问题解决:辩证行为疗法鼓励个体主动解决问题。

治疗师通过问问题和提供反馈,帮助个体思考和分析问题,找到倾向于积极变化的解决方案。

3. 行为改变:辩证行为疗法侧重于个体的行为改变。

治疗师与个体合作设定可行的目标和行动计划,并通过反馈和鼓励来促进行为的改变。

4. 接纳与共情:辩证行为疗法注重个体的接纳和共情。

治疗师通过理解和尊重个体的感受和经历,帮助个体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并增强个体的自信和自尊。

三、辩证行为疗法的应用辩证行为疗法广泛应用于多种心理问题的治疗中,尤其对于情绪障碍、人际关系问题和自我认知困扰等方面效果显著。

1.情绪障碍:辩证行为疗法可以帮助个体管理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和愤怒等。

通过辩证思维,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情绪的本质,找到情绪调节的有效策略。

2.人际关系问题:个体的人际关系问题常常导致心理困扰和痛苦。

辩证行为疗法可以帮助个体发展积极的人际交往技巧,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并提高个体的社交适应能力。

行为疗法的原理及方法

行为疗法的原理及方法
2、小丽对自己发脾气的定义是:对我丈夫闹情 绪,向他大喊,走进卧室摔门,或者当他说出阻止我 的话时对他说“闭嘴”。
3、大庆对自己学习的定义是:任何时候自己在 图书馆把书打开放在面前或桌子上,这时电视必需是 关着的,而且没有任何干扰。
2.5 反应
反应:是指行为记录过程引起被观察行为的改变。 减少反应的方法:1. 等被观察者习惯了;
2. 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
2.6 观察者信度
1.观察者信度(IOR):当两个人各自独立地对同一 个行为进行观察并且都作记录时称为观察者信度。(80% 以上的值可以被接受)
2.观察者信度计算方法: (1).频率记录:较底的频率除以较高的频率再乘以100% (2).持续时间记录:较短的持续时间除以较长的持续时间
所以,行为治疗一般是改变僵化的刺 激——反应行为模式,学习适应当前社 会的和物理的生活环境的新的行为模式。
要改变已经习惯的行为反应模式不是容 易的,会感觉不舒服,需要专业的心理 治疗技术的帮助。
分析行为从四个层面进行:
认知:当刺激出现后,你当时想到了什么? 动作:当刺激出现后,你当时有什么外现
Behavioral概括起来包括有三类: (1)外显的行为:衣着、谈吐、姿势、
动作速度、语音、语调、面部表情、眼 神、身体语言、字体和讲课风格等; (2)内隐行为:思维、言语、表象; (3)躯体行为:肌肉、骨骼、腺体、胃 肠道、血压、皮电皮温等。
行为主义认为:
人的行为是刺激——反应之间联结建立 的后果,问题行为的出现是刺激——反 应的行为模式过于僵化的结果。
• 连续记录:记录一个观察阶段中每一次行为的出现。
• 成果记录:记录行为发生带来的切实的结果或持久的成果。 • 间隔记录:在一个观察阶段里各连续的时间段中记录行为

行为疗法的原理和方法

行为疗法的原理和方法

行为疗法的原理和方法行为疗法(Behavior Therapy)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旨在通过改变个体的不良行为和思维习惯,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提升精神健康。

它的原理和方法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条件反射理论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之一是条件反射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人的行为是通过与外界刺激的相互作用来形成的。

一旦某种刺激与行为之间形成了条件反射,当这种刺激再次出现时,相应的行为也会自动产生。

因此,如果某个不良的行为与刺激之间存在条件反射,行为疗法的方法就是通过刺激控制和重塑来改变这种不良行为。

二、正性增强行为疗法强调通过正性增强来加强或巩固某种期望的行为。

正性增强是指为了增加某种行为的频率或强度,给予一个积极的奖励或激励。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激励来形成积极的行为模式,并增强个体对于这种行为的兴趣和动力。

例如,一个儿童在完成作业后获得家长的赞扬和奖励,将会增加他/她完成作业的动机和意愿。

三、替代行为行为疗法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替代行为。

替代行为是指通过将不良行为替换为良好的或对个体有益的行为,来切断不良行为和不良思维模式之间的联系。

例如,一个焦虑的个体可能有摄入过量糖分的不良习惯,行为疗法的方法可以指导TA通过锻炼或冥想等替代行为来减轻焦虑,并逐渐减少对糖分的依赖。

四、系统脱敏系统脱敏是行为疗法中的一种方法,用于减轻或消除个体对特定刺激的恐惧或焦虑。

它通过渐进式和连续性的曝露来提高个体对于刺激的适应能力,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恐惧反应。

例如,一个害怕蜘蛛的人可以通过逐渐接触、了解和观察蜘蛛来减弱他/她的恐惧感。

五、认知重构行为疗法还包括认知重构这一方法。

认知重构是指通过调整和改变个体的思维方式和信念系统,来改变不良的行为模式。

例如,一个抑郁症患者可能有很强的自卑感和消极思维,行为疗法的方法可以教导TA重新评估自己和社交环境,并以积极和现实的眼光看待事物,从而改变消极的情绪和行为。

六、行为计划行为疗法强调制定和执行明确的行为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行为从四个层面进行:
认知:当刺激出现后,你当时想到了什么? 动作:当刺激出现后,你当时有什么外现 动作? 情绪:当刺激出现后,你当时感受到什么 情绪? 躯体:当刺激出现后,你当时的躯体感觉 是怎样的?

行为功能分析
行为功能分析:指对影响或控制问题行为 的环境因素和行为者本身的因素作系统 分析。 主要分析: 是什么刺激(S) 引起什么反应(R) 之后,又有产生什么后果(C)

行为主义认为:
人的行为是刺激——反应之间联结建立 的后果,问题行为的出现是刺激——反 应的行为模式过于僵化的结果。 所以,行为治疗一般是改变僵化的刺 激——反应行为模式,学习适应当前社 会的和物理的生活环境的新的行为模式。 要改变已经习惯的行为反应模式不是容 易的,会感觉不舒服,需要专业的心理 治疗技术的帮助。
A-------B--------C
4、当Dog出现时,小孩读“狗”而不读“树”。
A-------B--------C
5、夫人在家时,李力的脚不放在茶桌上,
夫人不在家时,李力的脚放在茶桌上。
A-------B--------C
斯金纳的主要出版物

行为疗法的原理和方法
杭州师范大学 程素萍
行为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1、行为疗法概述 2、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 条件反射理论(经典、操作) 正强化、负强化、消退、惩罚 3、行为的建立和行为矫正方法 4、行为矫正的应用
习惯

21次重复和练习,就会成为习惯。
1.1 人类行为的特征:
1、行为就是人们说的和做的; 2、具有一个或多个测量尺度; 3、可以被观测和记录; 4、对自然和社会环境产生影响; 5、受自然规律支配,他的事件受环境的影响; 6、可以是公开的或隐蔽的。
2.6 观察者信度
2.1 目标行为的定义
例1: 分享行为的定义:当一个主体将物品传递给第二 个主体,当多个主体交换物品,或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 体同时使用同一个物品时。
行为定义和分类名称不同。
例2:发脾气——分类名称。 当冬冬大哭并躺在地板上踢地板,或使劲把玩具或物 品摔向地板时,这种行为被定义为发脾气——行为定义。 例3:咬胳膊——在从手指到肘部的任何部位的皮肤上咬合 上下牙齿。
再乘以100%
(3).间隔记录:用记录结果一致的间隔数除以总的间隔数 再乘以100%
2.7 练习:
1、小王把吸一支烟的行为定义为:从口袋里的 烟盒中拿出一支烟,点燃它,然后吸完这支烟或多或 少的一部分。他会在每天晚上数一下烟盒里剩下多少 烟,然后用这一天开始时烟盒里香烟的数量减去剩下 的烟的数量,以此得出每天吸烟的数量并记录。
行为强化是指行为被紧随其后出现的直接结果加强, 其定义为:
1、一个具体行为发生
2、有一个直接结果紧随这个行为 3、导致这个行为反应将来被加强
提示:操作性行为------?
强化刺激-------?
例子辨别:
操作行为 1、孩子哭, 2、撑雨伞, 强化刺激 父母关注. 不会被雨淋.
3、豆豆坐在座位上, 老师向他微笑并表扬.
请看下例是正性强化吗?
一名学生独立完成了作业,老师走到他桌子前, 对他说“做的好”,并拍拍他的后背。
分析策略是自问: 1、这个行为是什么? 2、行为之后发生了什么? 3、将来对这个行为会发生什么?
另一个正强化方法——普利马克法则
孩子完成了作业, 才能出去和同学踢球。 低发生率行为 高发生率行为
将从事高发生率的行为机会作为低发生率 行为的结果,以此增强低发生率的行为。
结果:小鸣将来只向妈妈要钱而不再向爸爸要钱。
提示:刺激控制的形成是刺激辨别训练的结果。
请分析下列例子的ABC: 1、一个人对恋人讲“我爱你”,而不对其他人讲。
A-------B--------C
2、红灯亮了,你停车;绿灯亮了,你通行。
A-------B--------C
3、一个人向朋友而不向父母讲黄色笑话。
1.2 行为治疗的定义及特点
定义:行为治疗是指专业人员及其辅助人员开展和实施某 些程序和方法,来帮助人们改变他们的显著的社会行为,以达 到改进其生活的某些方面的目标。 特点:1、研究领域集中于人的行为。 2、程序和方法以行为学原理为基础。
3、行为矫正强调当前环境事件的重要性。
4、行为矫正对行为矫正程序进行精确的描述。 5、行为矫正通常由日常生活中的人们实施。 6、行为矫正强调对行为改变的测量。 7、不将过去的事件作为引发行为的原因加以重视。 8、行为矫正拒绝使用对行为的潜在动因进行假设。
3.1.2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白鼠压杠杆的步骤:
1. 白鼠移向装有杠杆的那一面箱壁边
2. 白鼠面朝杠杆 3. 白鼠接近杠杆 4. 白鼠抬起后腿 5. 白鼠用一只爪子动杠杆 6. 白鼠触碰杠杆 7. 白鼠压动杠杆
原理:
操作性行为是受刺激(后果)控制的行为。
操作性行为的ABC是指:
前提(antecedents);行为 (behavior); 后果(consequence) 例如: 前提 —————行为—————后果 妈妈在场 爸爸在场 小鸣向她要钱 小鸣向他要钱 妈妈给他钱 爸爸不给钱
2.2 记录的准备
• 确定观察者
• 确定观察记录的时间 • 确定观察记录的地点
2.3 记录方法的选择
• 连续记录:记录一个观察阶段中每一次行为的出现。
• 成果记录:记录行为发生带来的切实的结果或持久的成果。 • 间隔记录:在一个观察阶段里各连续的时间段中记录行为 的出现与否。 • 时间样本记录:在一个观察阶段里不连续的时间间隔(时
4、开抽油烟机, 把油烟从厨房中抽出.
操作性行为:通过行为强化过程得到强化的行为 。 强 化 刺激:增强了操作性行为的结果(后果)。
对操作行为强化研究:
1、桑代克 , 1911 ,效果率;
2、斯金纳 ,20世纪30年代 ,《科学和人类行为》
1、强化类型:正、负强化
孩子睡前哭闹
父母过来安慰
反应----------------------------后果
2. 逃避行为、回避行为
例: 一个光脚的人踩在热沥青上,立刻跳到 草地上。结果逃避了热沥青的热量。 这人下次在热沥青上走路时穿鞋。结果是 防止热沥青上的热量。
逃避行为:行为的发生导致已存在的负性刺激的终止。
回避行为:行为的发生阻止某种负性刺激的出现。
3. 条件强化刺激、无条件强化刺激
(1) 非(无)条件强化刺激: 自然(正性和负性)强化的刺激物。 (2) 条件强化刺激: 因为与无条件强化刺激配合而建立起来的
最初是中性的刺激物。
4. 影响行为强化 效果的因素
• • • • 直接性 一致性 已形成事件 结果的特征
5. 行为强化程序
1、固定比例 2、可变比例
3、固定间隔
4、可变间隔
3.3 行为消失
例如: 反应——————————后果 孩子夜里睡觉发脾气 家长不再理会孩子

行为功能分析的作用

行为功能分析可以帮助你更清楚地知道 自己的行为模式和个人行为模式发生的 道理,可以让你知道,任何行为当时对 你都是有好处的,任何行为的形成都有 它的道理、有适应的意义,但如果一种 行为模式过于僵化,就变成了问题行为。
2. 行为的观察和记录
2.1 目标行为的定义
2.2 记录的准备 2.3 记录方法的选择 2.4 记录工具的选择 2.5 反应
1.5 行为矫正的应用领域
发育障碍,
康复治疗,
精神疾病,
教育和特殊教育,
社区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
商业、工业和人类服务,
儿童管理, 预防,
自我管理,
运动心理学,
与健康有关的行为,
老年医学。
行为治疗:对行为和行为治疗的正确理解
Behavioral,表现、呈现的意义; Action,指动作。 Behavioral概括起来包括有三类: (1)外显的行为:衣着、谈吐、姿势、 动作速度、语音、语调、面部表情、眼 神、身体语言、字体和讲课风格等; (2)内隐行为:思维、言语、表象; (3)躯体行为:肌肉、骨骼、腺体、胃 肠道、血压、皮电皮温等。
条件反射:但中性刺激随无条件刺激共同作 用时,作用的结果导致中性刺激变成了条件刺激 (CS)并引起与无条件反射(UR)相似的条件 反射(CR)。
实验:
第一阶段:狗嘴里放了肉沫(US)——分泌唾液(UR) 肉沫+节拍器响(多次US和中性刺激共同作用)
第二阶段:节 拍 器 响 (CS)——狗分泌唾液(CR)
结果:孩子睡前哭闹更频繁。 正强化————父母对孩子 负强化————孩子对父母
定义:
正强化:1、一个行为发生 2、随之出现了刺激的增加或加强
3、导致这个行为将来被加强
负强化——?
正性和负性强化的例子辨别:
操作行为 1、孩子哭, 2、撑雨伞, 强化刺激 父母关注. 不会被雨淋.
3、豆豆坐在座位上, 老师向他微笑并表扬. 4、开抽油烟机, 把油烟从厨房中抽出.
(对操作性行为的分析)
3.6 反应性条件反射
3.1 .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UR):身体遇到无条件刺激(US)时的
自然反应,它对人类生存有价值。
如:触碰乳儿的嘴——吮吸反应
嘴里放了食物——分泌唾液 对喉咙的刺激——咳嗽 吹眼睛的气流——眨眼睛 射向眼睛的强光——瞳孔收缩 疼痛的刺激——快速缩回 突发的强烈的刺激——惊吓的反应 性刺激——勃起或阴道湿润 击膝盖软骨——膝盖向后扯动
间样本)中记录行为的出现与否。
2.4 记录工具的选择
纸、笔、计数器、秒表、 硬币从一个口袋转移到另一个口袋、等
2.5 反应
反应:是指行为记录过程引起被观察行为的改变。 减少反应的方法:1. 等被观察者习惯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