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集团策略分析资料
纵向并购案例分析--中粮收购蒙牛

并购 前
并购中
并购后
再思考
管理无效率假设 增长一资源不平衡假设 价值低估假设——市盈率和市净率
公司的规模 交易成本 股权结构分散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不高
• 2005年6月14日,金牛、银牛各自配售3895.48万股 和8264.52万股,配售价4.95港元,涉及资金约6亿 港元。
• 2006年7月,金牛乳业、银牛乳业以每股9.2港元的 价格,配售6600万股股票,约占蒙牛已发行股本的 4.85%,再次套现6.1亿港元。配售完成之后,金牛 乳业所持股份由13.3%下降到11.12%,银牛乳业所 持股份由18.51%下降到15.84%。
• 奶源控制
25
好朋友
宁高宁
对牛根生本人、蒙牛管理 文化、管理团队的认同是 双方谈判如此迅速的原因
据了解,宁高宁不仅曾去 蒙牛参观,还曾在牛根生 家中做客。
结果
近水楼台先得月!
并购 前
并购中
并购后
再思考
牛根生
同样乐于表达与宁高宁的 良好关系。
“我们都是中国企业家俱 乐部的会员,宁总是荣誉 主席,我是轮值主席。去 年,我们的交流比较频 繁,所以能一拍即合。”
• 蒙牛乳业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乳品行业内发展最快、最具潜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在中国乃至东南亚市 场上都有着广泛的品牌影响力
2008年销售额
12
并购 前
并购中
并购后
再思考
13
并购 前
并购中
并购后
再思考
• 牛根生,伊利创始团队成员,蒙牛集团创始人,老 牛基金会创始人、名誉会长,被誉为“全球捐股第 一人”,入选“影响中国生活方式10大人物”。
• 我国食品行业与世界食品行业发展差距
管理学案例分析 中粮收购蒙牛

管理学案例分析:中粮收购蒙牛一.案例背景资料介绍㈠时间:2009年7月㈡主体: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蒙牛集团厚朴基金厚朴基金(HOPUUSD Master Fund I,L.P)------酝酿于2003年,2007年水到渠成。
这家在海外设立、专注于中国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资金规模为25亿美元,完全以国际标准的合伙制模式打造,其投资者全部为世界排名前三位的机构投资者。
㈢合并方式:收购------中粮联手厚朴基金61亿港币收购蒙牛公司20.03%股权,采取的方式是,中粮集团与厚朴投资共同组建一家新的公司(中粮集团持股70%),分别向蒙牛认购新股,以及向老股东购买现有股份,新公司在分别完成相关收购后将持有蒙牛扩大后股本的20.03%,成为“中国蒙牛”第一大股东。
㈣合并效果:1短期内的效果:蒙牛乳业落实中粮和厚朴基金联手收购后,7月8日,该股以19.06港元跳空低开,之后稳步下行,截至收盘,蒙牛乳业跌7.14%,报收17.94港元,成交4.29亿港元,较前日成交的8.31亿港元萎缩近一半。
周五该股报收于18.18港元,涨0.44%。
分析家认为,目前蒙牛正处于震荡恢复阶段。
收购后,扣除相关开支,蒙牛乳业公司可以收到30.58亿港元资金,公司有意用此款项扩充现有业务,或把握上游行业的整顿和奶制品行业的发展而出现的合适的投资机会或其他机遇。
2预计的长远效果:◆正面影响:(1)中粮和蒙牛两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食品龙头企业结成战略联盟,也将大大推动中国食品安全的建设进程。
(2)从产业链来看,从原料到市场,能加快衔接到餐桌的一体化。
(3)中粮集团入股蒙牛,是中粮集团丰富现有产品品类,介入更多与中国经济成长和中国人生活消费增长相切合的相关领域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实现中粮现有食品品类与乳业在品牌消费品业务上的协同,将大大提升中国食品在全球市场中的整体竞争力。
(4)有助于蒙牛借助中粮更快的向全球化市场迈进,也能更直接的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获得条件更加宽松的贷款支持。
中粮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措施

中粮集团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一)文化转型原因:全产业链要求,大量的兼并收购(并购中粮屯河、蒙牛集团,接收中谷集团等等)现象:并购企业与中粮集团原有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中粮集团在文化整合的道路上充满荆棘。
解决办法:推进统一的品牌文化建设,成立了品牌管理部门,设计统一的VI系统(VI(Visual Identity)系统:即视觉识别系统,它是以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展开的完整的、系统的视觉表达体系。
将企业理念、企业文化、服务内容、企业规范等抽象概念转换为具体符号,塑造出独特的企业形象。
在VI设计中,视觉识别设计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最容易被公众接受,具有重要意义。
),提出了“自然之源、重塑你我”的理念,在所有的粮油中都打上“中粮”的标志。
分析:同一品牌“中粮”容易带来的问题:品牌认知混乱;品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二)产业协同原因:全产业链要求“纵向一体化”,但产业链庞大。
中粮的业务共涉及食品、电商、地产、金融等六大门类,近20种子行业,相当之“全”。
现象:各个业务都是分立的实体公司,都有有不同的利益追求,战线长,协同的难度高。
解决办法:成立自己的财务公司,并设立自己的金融事业部。
分析:对于中粮而言,多产业链的整合和运营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
“全产业链”模式需要各大产业链条实现均衡发展,不能此强彼弱、分化明显,需要在从农产品原料到终端消费品过程中各个系统管理和关键环节实行有效的控制,形成强大的整体竞争力。
【战线过长,既是优势,也是劣势。
(成本、资源、品牌)】(三)财务之难原因:全产业链要求,一系列的并购决策。
现象:中粮的资产负债率在逐步增加,利息保障倍数(利息保障倍数(time interest earned ratio),又称已获利息倍数,它是衡量企业支付负债利息能力的指标)在逐步降低,集团资金流动性不足。
解决办法:发行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是指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即由国内各家银行购买不向社会发行)和交易并约定在一年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国企改革中粮模式专题深度分析报告

国企改革中粮模式专题深度分析报告目录第一节何谓“中粮模式”? (4)一、中粮集团总部向专业化公司授权,部分权利层级下放 (4)二、国资委向中粮集团授权是“政企分离”的重要一步 (5)第二节中粮模式对标:淡马锡与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10)一、相比之下,中粮改革模式更类似于2005 年的国投 (15)二、其他国有资本运营投资公司试点也将陆续展开 (16)图表目录图表1:中粮国企改革大事记 (6)图表2:中粮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方案 (7)图表3:中粮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以及近期改革动作 (7)图表4:中粮集团各项权利层层下放图示 (7)图表5:中粮集团法人治理结构变迁 (8)图表6:中粮集团法人治理结构具体职能划分 (8)图表7: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布局 (9)图表8:中粮集团行业分布 (9)图表9:政府、资本运营投资部门和企业的关系 (11)图表10: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与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12)图表11:淡马锡股东总回报率(1Q16) (12)图表12:淡马锡投资组合回报率(1Q16) (12)图表13:淡马锡投资组合行业分布 (13)图表14:淡马锡投资组合资产类型分布 (13)图表15:淡马锡主要投资列表 (13)图表16:淡马锡模式的三个特征 (14)图表17:淡马锡组织构架 (14)图表18:国投组织架构 (17)图表19:国投的淡马锡改革尝试 (17)图表20:国投公司资产总额和ROE (18)图表21:中粮资产总额和ROE (18)图表22:地方国企国有资本运营投资公司试点企业及旗下上市公司 (19)第一节何谓“中粮模式”?中粮集团是本届国企改革中首家公布国资投资公司改革试点方案的企业。
以十八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的本届国企改革中,中粮最先成为首批“四项改革”试点央企,主要方向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组建。
今年7 月中旬中粮集团公布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方案(图表2),随后国资委又宣布已经根据该试点方案对中粮进行了18 项授权。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

引言概述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国有大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其发展和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对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并从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选拔、员工培训与发展、绩效管理以及员工福利等五个大点进行探讨,旨在为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和改进建议。
正文内容一、人力资源规划1.制定人力资源战略: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应该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位和目标,构建适应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2.人员需求预测:通过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和企业发展战略的分析,准确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并制定相应的招聘和培养计划。
3.内部人才储备: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应该注重培养内部员工,激发其潜力,并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内部晋升和选拔机制。
二、招聘与选拔1.制定招聘策略: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应该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人才市场状况,制定灵活多样的招聘策略,如校园招聘、社会招聘、人才引进等。
2.建立招聘渠道: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应与高校、人才市场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有效的招聘活动,吸引优秀人才加入企业。
3.科学选拔机制: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应建立科学公正的选拔机制,采用多种评估方法,综合考察候选人的素质、能力和潜力,确保选拔合适的人才。
三、员工培训与发展1.制定培训计划: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应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和员工发展需求,制定全面的培训计划,包括入职培训、职业素养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等。
2.多元化培训方式: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应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如培训课程、工作坊、学习交流等,满足不同员工的学习需求。
3.职业发展规划: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应与员工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为员工提供晋升机会和发展空间,激励其在企业中更好地发展。
四、绩效管理1.设定明确目标: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应与员工共同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并根据工作性质和层级,在目标设定上进行合理区分。
2.建立绩效评估体系: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包括定期的绩效评估、多维度的评估指标和反馈机制,以客观公正地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
中粮集团大悦城商业模式解析,大悦城商业模式解析,商业模式解析

1
核心价值特征
2
资本策略
3
扩张与选址
4
定位与经营
5
主流产品线
6
模式比较
表3.投资项目基本指标
事项/城市 总建筑面积 商业规模 商业/总建 投资总额 投资单价 获取方式 原开发商 西单 20万㎡ 10万㎡ 50.0% 40亿元 2.0万元/㎡ 收购 中冶集团 朝北 40万㎡ 23万㎡ 58.0% 30亿元 0.75万元/㎡ 收购 弘泰基业 沈阳 52万㎡ 34万㎡ 65.0% 30亿元 0.58万元/㎡ 集团注资 沈阳鹏利 上海 40万㎡ 70.0% 120亿元 3.0万元/㎡ 收购 新梅太古 天津 53万㎡ 27万㎡ 51.0% 30.5亿元 0.75万元/㎡ 合作开发 成都 54万㎡ 25万㎡ 46.0% 19.0亿元 0.37万元/㎡ 集团注资 四川鹏利
中粮研发案例分析报告

中粮研发案例分析报告中粮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综合企业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技术优势。
该集团以研发为核心力量,不断创新,不断推出高品质的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以下是中粮研发案例的分析报告。
中粮集团在研发上的成功案例之一是其推出的绿色优质食品。
中粮集团旗下有一个绿色绿色农产品基地,利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生产出无污染、无农药残留的高品质食品。
该基地的研发团队通过培育适应不同地区环境的新品种、选择天然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损害,同时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
这些绿色农产品在市场上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认可,成为中粮集团的明星产品之一。
中粮集团在研发上的另一个成功案例是其开发的新型食品加工技术。
中粮集团不仅重视产品的原材料,更注重产品的加工技术,通过研发探索新的加工方法和技术,提高产品的口感、保质期和营养价值。
例如,中粮集团研发团队利用细胞培养技术,成功研制出了一种具有天然色素的冰淇淋,不仅具有酸奶的味道和口感,还具有鲜艳的颜色,受到了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这种新型食品加工技术的成功应用,提升了中粮集团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为其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中粮集团在研发上的成功还得益于其强大的研发团队和创新的企业文化。
中粮集团投资巨大,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研发人才,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
这支团队不仅拥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专业知识,而且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中粮集团还注重打造创新的企业文化,倡导员工的自主创新和发展,鼓励团队内部的交流和合作。
这种企业文化激发了员工的潜能和创造力,提高了中粮集团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中粮集团在研发上的成功得益于其绿色优质食品、新型食品加工技术和强大的研发团队和创新文化。
中粮集团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满意度,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中粮集团财务报告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中粮集团(COFCO)是我国最大的农产品、食品及食品工业综合体企业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食品贸易和加工企业之一。
本文将对中粮集团2020年度财务报告进行分析,以揭示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盈利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二、财务状况分析1. 资产负债表分析(1)资产总额分析2020年,中粮集团资产总额为1,197.99亿元,较2019年增长5.19%。
其中,流动资产为590.69亿元,非流动资产为607.30亿元。
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等占比较高,表明公司具有较强的短期偿债能力。
(2)负债总额分析2020年,中粮集团负债总额为866.75亿元,较2019年增长5.89%。
其中,流动负债为620.06亿元,非流动负债为246.69亿元。
流动负债中,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占比较高,表明公司短期偿债压力较大。
(3)所有者权益分析2020年,中粮集团所有者权益为332.24亿元,较2019年增长5.04%。
其中,实收资本为234.23亿元,资本公积为66.06亿元,盈余公积为27.23亿元,未分配利润为4.82亿元。
所有者权益占比较高,表明公司财务状况较为稳定。
2. 利润表分析(1)营业收入分析2020年,中粮集团营业收入为4,234.23亿元,较2019年增长2.89%。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为4,197.94亿元,其他业务收入为36.29亿元。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较高,表明公司主营业务发展良好。
(2)营业成本分析2020年,中粮集团营业成本为3,722.23亿元,较2019年增长2.66%。
其中,主营业务成本为3,696.94亿元,其他业务成本为25.29亿元。
营业成本增长幅度低于营业收入,表明公司成本控制能力较强。
(3)利润总额分析2020年,中粮集团利润总额为511.97亿元,较2019年增长5.04%。
其中,营业利润为511.83亿元,投资收益为14.14亿元。
利润总额增长幅度与营业收入增长幅度基本一致,表明公司盈利能力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