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母乳喂养的七大原则

坚持母乳喂养的七大原则
坚持母乳喂养的七大原则

坚持母乳喂养的七大原则

1、从出生到6个月,为宝宝提供充足的母乳

宝宝一生中有两个生长高峰期,第一个生长高峰期就在1岁以内,特别是6个月以内,可以说是高峰期中的高峰,月龄越小增长越快,这从宝宝体重、身高增长曲线上就能充分体现出来。母乳中含有4个月内婴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所以宝宝4个月前不必添加任何食物、水及其他饮料,建议用纯母乳喂养。

2、按需喂养

母乳喂养时,尤其是前1个月,按需哺乳非常重要。

3、及时添加辅食,为宝宝提供全面的营养

宝宝满4个月后,不论母乳量分泌多少,单纯母乳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宝宝的发展需要,必须按照婴儿辅食添加原则,开始及时为宝宝添加辅助食品,如蛋黄、菜泥、淀粉类食物等,以预防贫血和其他问题。

辅食的添加不是可有可无,要把它与哺乳等同起来。比如泥糊,它在人类饮食从液体过渡到固体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辅食种类及分量的不断增加,不仅是宝宝获取全面营养的保证,而且可以使宝宝逐渐进入离乳期,为以后完全断奶做好生理和心理准备。

4、哺乳期妈妈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全面营养和健康

哺乳期的妈妈应该坚持补钙和维生素A、D,为宝宝提供优质“奶源”。如果妈妈缺钙,为保证乳汁中钙含量的恒定,就要动用妈妈本身的骨钙,会造成乳母骨软化、骨质疏松、腰腿疼痛等。

母乳的成分会随产后时期的不同有所改变,有些外在的因素还会暂时影响乳汁的分泌量,在注意正确哺喂的同时,注意劳逸结合、心情舒畅,不要过早节食,这样才能保证乳汁的正常分泌,且营养及免疫成分不会下降。

5、职场妈妈要保证乳汁分泌量不下降

可以将奶挤出来储存在奶瓶里,白天让看护人喂给宝宝,早、晚坚持哺乳;短期出差的妈妈可以提早把奶挤出来,储存在冰箱冷冻室里,由看护人喂给孩子;妈妈在工作及出差中,要注意及时挤奶。

6、断奶应循序渐进

一般情况下,如果选择8个月完全断奶,可以从宝宝6个月开始,逐渐减少哺乳次数,并以辅食等代替。当然母乳不足者,可提前断乳,尽量做好衔接,便于宝宝生理和心理的适应。

7、注意断奶的季节

断奶的季节最好是春、秋季节,气温不高不低,避免夏季断奶。

母乳喂养知识

1、母乳喂养有什么好处? ①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它含有婴儿出生后4-6个月内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如适合新生婴儿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盐、钙、磷、足量的维生素,足够的铁。水份。 ②母乳尤其是初乳(产后头七天的乳汁)含有丰富的抗感染物质(免疫抗体、溶菌酶等),这些物质能保护婴儿少得疾病。 ③喂乳可以减少母亲产后出血,有利于产后恢复,而且抑制排卵,延长生育时间,以后患卵巢癌和乳腺癌的机会较少。 ④母乳中的某些物质如胆固醇是婴儿脑神经细胞发育的必需物,有利于智力发育。 ⑤哺乳增强母子感情 2、早开奶的重要性(为什么要提倡早吸吮?) 婴儿出生后半小时内开始吸吮,它好处很多: ①吸吮可促进催乳素分泌,作用于乳腺泡,提早乳房充盈 分泌乳汁。 ②刺激乳头可增加脑垂体分泌催产素,加强子宫收缩,协助胎盘娩出,减少产后出血量。 3、母婴同室有什么好处?

实行母婴同室,便于母亲随时可以照顾婴儿可以进行母乳喂养,有助于建立感情,减少许多疫病的感染的流行。 4、喂奶的姿势或者含接姿势(正确的喂养姿势应该怎样?)让母亲采用轻松舒适的体位——坐着或躺着。体位舒适使肌肉松弛,有益于乳汁排出。 抱婴儿的四个要点:婴儿的头和身体呈一条直线;婴儿的脸贴近乳房,鼻尖对着乳头;婴儿的身体贴近母亲;若是新生儿,母亲不仅要托起其头部及肩部,还要托住臀部。 正确的含接姿势:母亲用C字形的方法托起乳房,用乳头刺激婴儿的口周围,使婴儿建立觅食反射。当婴儿的口张到足够大时,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送到婴儿嘴中。 正确含接要点:嘴张得很大,下唇向外翻,舌头呈勺状环绕乳晕,面颊鼓起呈圆形,婴儿嘴上方有更多的乳晕,慢而深地吸吮有时突然暂停,能看见或听到吞咽。 5、按需哺乳的重要性 按需哺乳,不限时,不限量,可促进乳汁分泌,保持足够母乳,增加母子感情,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6、母乳喂养的体位 正确体位:摇篮式、橄榄球式、交叉式、卧位式。

畜传染病治疗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畜传染病治疗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2008-9-10 14:14:47 作者: 12582 出处:中国农博网 家畜传染病的治疗是广大基层兽医工作者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综合性动物防疫措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确采取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是治疗传染病病畜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所在。 家畜传染病的治疗是广大基层兽医工作者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综合性动物防疫措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确采取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是治疗传染病病畜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所在。 针对病原体的疗法 在家畜传染病的治疗方面,帮助动物机体杀灭或抑制病原体,消除其致病作用的疗法是很重要的,一般可分为特异性疗法、抗生素疗法和化学疗法等。 特异性疗法 应用针对某种传染病的高度免疫血清、痊愈血清(或全血)、卵黄抗体等特异性生物制品进行治疗,因为这些制品只对某种特定的传染病有疗效,而对其他种病无效,故称为特异性疗法。例如破伤风抗毒素血清只能治破伤风,对其他病无效。 高度免疫血清主要用于某些急性传染病的治疗,如小鹅瘟、猪瘟、猪丹毒、巴氏杆菌病、炭疽、破伤风等。一般在诊断确定的基础上在病的早期注射足够剂量的高度免疫血清,常能收得良好的疗效。如缺乏高度免疫血清,可用耐过动物或人工免疫动物的血清或血液代替,也可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用量须加大。使用血清时如为异种动物血清,应特别注意防止过敏反应。一般高度免疫血清很少生产,而且并非随时可以购得,因此在兽医实践中的应用远不如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广泛。 抗生素疗法 抗生素为细菌性急性传染病的主要治疗药物,在兽医实践中应用广泛。 合理地应用抗生素是发挥抗生素疗效的重要前提。不合理地应用或滥用抗生素往往引起种种不良后果。一方面可能使敏感病原体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另一方面可能对机体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引起中毒。使用时一般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掌握抗生素的适应症抗生素各有其主要适应症,可根据临诊诊断,估计致病菌种,选用适当药物。最好以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选择对此敏感的药物用于治疗。 要考虑到用量、疗程、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经济价值等问题。开始剂量宜大,以便集中优势药力给病原体以决定性打击,以后再根据病情酌减用量;疗程应根据疾病的类型、病畜的具体情况决定,一般急性感染的疗程不必过长,可于感染控制后3天左右停药。 不要滥用抗生素抗生素不仅对病畜无益,反而会产生种种危害。例如常用的抗生素对大多病毒性传染病无效,一般不宜应用,即使在某种情况下应用于控制继发感染,但在病毒性感染继续加剧的情况下,对病畜也是无益而有害的。 此外,还应注意,食用动物在屠宰前一定时间不准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因为这些药物在畜产品中的残留对人类是有危害的。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应结合临诊经验控制使用联合应用时有可能通过协同作用增进疗效,如青霉素与链霉素的合用,土霉素与氯霉素合用等主要可表现协同作用。但是,不适当的联合使用(如青霉素与氯霉素的合用,土霉素与链霉素合用常产生对抗作用),不仅不能提高疗效,反而可能影响疗效,而且增加了病菌对多种抗生素的接触机会,更易广泛地产生耐药性。 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的联合应用,常用于治疗某些细菌性传染病。如链霉素和磺胺嘧啶的协同作用可防止病菌迅速产生对链霉素的耐药性,这种方法可用于布鲁氏菌病的治疗。 化学疗法 使用有效的化学药物帮助动物机体消灭或抑制病原体的治疗方法,称为化学疗法。治疗家畜传染病最常用的化学药物有:

新生儿喂养的时间规律是什么

新生儿喂养的时间规律是什么 新生儿作息时间没规律,没有白天黑夜的概念,因此要养成良好的喂养时间是很重要的,不过这个时间规律很多妈妈都不知道,下面是整理的新生儿喂养时间规律,仅供参考。 一、婴儿喂奶时间 1、从理论上讲,母乳喂养是按需哺乳,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但是,如果超过3小时,婴儿还在睡觉,应该唤醒婴儿,可以采取以下方法:给婴儿换尿布、触摸新生儿的四肢,手心和脚心、轻揉其耳垂,将婴儿唤醒。如果上述方法无效,可采用另一种方法,母亲用一只手拖住婴儿的头和颈部,另一只手拖住婴儿的腰部和臀部,将婴儿水平抱起,放在胸前,轻轻的晃动数次,婴儿便会睁开双眼,婴儿清醒后,母亲即可给婴儿哺乳。 2、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的婴儿,也应每隔3-4小时喂奶一次。随着新生儿日龄的增长,每个新生儿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会逐渐形成自己的饮食规律,有些新生儿很自然地会延长夜间吃奶间隔。家长应认真观察新生儿,如果新生儿对刺激反应差,不哭不闹,精神萎靡,面色发暗或仓白、四肢发凉,呼吸急促或忽快忽慢不规律,这说明新生儿很可能患有某些疾病,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如果婴儿呼吸规律、平稳,精神好,面色红润,则母亲可不必担心。这种婴儿属于安静型,其特点是睡眠多,不爱哭闹,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小,有时没

有主动吃奶的要求,需每隔3-4小时唤醒。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喂奶间隔时间太长,会发生血糖下降,造成营养不良,所以母亲首先要了解婴儿到底需要吃多少奶。由母亲自己掌握喂养的次数和量,是最科学的喂养方法。母亲对自己的孩子最为了解,她们往往根据自己的观察来给孩子喂奶。 那么,婴儿喂奶时间的作息要如何安排呢? 二、婴儿喂奶作息时间 1、把宝宝叫醒。到了喂奶时间,就要把宝宝叫醒。你应该让宝宝晚上能够一觉到天亮,而不是白天睡觉、晚上哭闹。我的做法是,喂奶时间快到时,就把宝宝的房门打开,进去把窗帘拉开,让宝宝慢慢醒过来。如果喂奶时间到了,宝宝还在睡觉,我会把宝宝抱起来,交给喜欢宝宝的人抱一抱,比如孩子的爸爸、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友,请他们轻轻地叫醒宝宝。他们会轻声跟宝宝说话,亲亲他,或者帮他脱掉几件衣服,让宝宝慢慢地醒过来。 2、喂奶要喂饱。每次喂奶一定要喂饱。喂母乳时,每边各喂10~15分钟。我们常跟宝宝开玩笑说:“这不是吃点心哦。”尽量让宝宝在吃奶时保持清醒。如果宝宝还没吃饱就开始打瞌睡,可以搔搔他的脚底,蹭蹭他的脸颊,或把奶头拔开一段距离。尽量让宝宝吃饱,让他可以撑到下次喂奶的时间。 3、努力遵循“喂奶;玩耍;睡觉”的循环模式。白天,不要让宝宝一吃完奶就睡觉。如果你在喂完奶后跟宝宝玩一玩,他会很开心,因为他刚刚吃饱,觉得很满足。等宝宝玩累了再上床,就会睡得比较熟、

辛辛苦苦吸的奶,可不能随便存,这8条你要记住

辛辛苦苦吸的奶,可不能随便存,这8条你要记住 气温在持续上升中,辛苦吸出来的母乳该怎么储存、利用,才能让每一滴既安全又不被浪费呢?下面这几个问题很多妈妈都在问: 挤出来的母乳,常温可以保存多久呢?关于各种条件下母乳可储存的时间众说纷纭,我们推荐比较严格、方便妈妈们记忆的“555”原则和“333”原则,分别对应健康足月儿和早产病弱儿。 如果是给健康的足月儿喝,吸出/挤出的母乳建议在室温下(≤26℃)存放不超过5小时,在冰箱冷藏室(0-4℃)存放不超过5天,在冰箱冷冻室(-18℃)存放不超过5个月。如果是给早产或者生病体弱的婴儿喝,吸出/挤出的母乳建议在室温下(≤26℃)存放不超过3小时,在冰箱冷藏室(0-4℃)存放不超过3天,在冰箱冷冻室(-18℃)存放不超过3个月。 特别提醒:不论是冷藏还是冷冻,母乳都不应该放在靠冰箱门的位置,而应该尽量靠内,防止温度变化影响储存。 两袋储存的奶可以混合在一起吗?当它们的温度相同时,不同容器中的母乳是可以倒在一起的。 加热后一次没吃完,可以再次加热喝吗?如果宝宝已经喝了一部分却没喝完,那没吃完的部分就只能丢掉,不能重复冷

藏冷冻了。所以妈妈要注意,储存时每个容器中的量不要太多,最好是宝宝一顿吃的量。宝宝很小的话,建议每次解冻的母乳量30毫升就好,大些的宝宝看情况每次60-120毫升。已经加热,但宝宝一口没吃,也要丢吗?加热过的奶如果没给宝宝吃过的话,放回冷藏室还可以存放4小时,也不能再次冷冻。 下回妈妈可要记住了,宝宝饿了才喂奶,不饿就不喂,不加热冻奶,防止准备好了奶,宝宝却不吃。不管是亲喂还是瓶喂,都要尽量做到按需喂养。 解冻一半的母乳不打算喂了,还能放多久?冷冻后解冻过,还没有加热的母乳,不能再次冷冻,而且只能在冷藏室中存放24小时,在室温下放置4小时。 公司没冰箱,挤出的奶怎么保存?现在市面上出售的背奶专用冰包,隔热保温性能都比较好,搭配合适的冰袋或蓝冰,基本能够保证冰包里的母乳新鲜一整天。 如果距离近、需要保温的时间比较短的话,超市的那种魔术贴封口的冰包搭配冰袋也是可以拿来用的。 活性成分冷冻过后会全部损失吗?冷冻奶的营养和活性物 质流失会比冷藏奶流失得更多。但是,即便冷藏或冰冻的母乳中的一些活的细胞、抗体以及脂肪等有一些损失,总体来说,冷藏或者冰冻的母乳对宝宝的益处依然是远远大于配方奶的。

《传染病学》考试题(20200516090317)

成都医学院2009-2010学年度第1学期期末考试 本科2006级《传染病学》考试题 (适用于临床专业) 试卷代码:A 卷 本试卷满分为100 分,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计?分) 1、血清转换: 2、再燃: 3、里急后重: 4、潜伏性感染: 5、科普利克斑: &潜伏期: 7、传播途径: 8、隐性感染: 9、母婴传播: 10、传染源: 11、高血容量综合征: 12、同时感染: 13、感染后免疫: 14、卡波氏肉瘤: 15、隐性感染: 16、感染后免疫: 17、霍乱: 18、伤寒细胞: 19、窗口期: 20、伤寒细胞:

21、稽留热: 22、复发: 23、Dane颗粒: 24、粘液脓血便: 25、重叠感染: 26、肥达反应: 27、玫瑰疹 28、肝肾综合征: 29、干性霍乱: 30、流行: 31、肝性脑病: 32、散发: 二、论述题(每题1分,共计?分) 1、试述钩体病的诊断依据: 2、试述传染病感染过程中可能出现哪几种表现 3、试述典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表现: 4、试述普通型菌痢的诊断依据: 5、试述传染病的预防: &试述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经过: 7、试述流脑暴发型的治疗要点: 8、试述常见的间日疟的主要临床特点: 9、试述急性典型菌痢的治疗方法: 10、试述伤寒肠出血的治疗要点: 11、试述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2、试述伤寒的诊断依据: 13、试述急性菌痢与急性阿米巴痢疾的鉴别: 14、试述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 15、试述流脑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16、试述中毒型菌痢的治疗原则: 17、试述乙脑的诊断: 18、试述传染病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三、问答题(每题1分,共计?分) 1、艾滋病是通过哪些方式传播的? 2、试述乙脑的诊断 3、流脑暴发型有哪些治疗措施? 4、如何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 5、在治疗钩体病时如何避免赫氏反应发生?&麻疹皮疹的特点有哪些?

婴儿喂奶时间

婴儿喂奶时间 【导读】婴儿喂奶时间往往是妈妈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一般而言婴儿出生头两周里不宜规定时间和次数,随着婴儿的快速成长喂奶时间就有讲究了。婴儿喂奶正常时间是不超过20分钟,如果妈妈们担心喂奶时间不够影响宝宝进食可以从婴儿的表现来判断婴儿是否吃饱。另外,婴儿在每个阶段喂奶时间也是不一样的,有些婴儿仍有吃夜奶的习惯,其实从四个月起妈妈要有意识的帮助宝宝逐渐戒掉夜奶,因为吃夜奶不仅容易导致宝宝长得过胖还会导致宝宝长龋齿。需要注意的是,婴儿喂奶也有一些注意事项,妈妈们只有正确喂奶才能保证宝宝的身体健康。 无论采用母乳喂养还是配方奶粉喂养,对宝宝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和妈妈的亲密接触,妈妈的拥抱、呵护和母爱对宝宝的成长都非常的重要。妈妈们一旦选择了用母乳喂哺宝宝就要保持足够的耐心,付出加倍的爱心和细心来照顾宝宝,那么婴儿喂奶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宝宝在出生后半小时可以开始吃母乳,宝宝出生后第一小时是个敏感期且在出生后20~30分钟的吸吮反射最强,如果此时没有得到吸吮体验将会影响以后的吸吮能力。宝宝出生头两周里不宜规定时间和次数,视实际情况来调节,因为宝宝胃小每次吸入的奶量并不多,按需哺乳能够使宝宝吃饱喝足更快地生长。同时勤吸允也能刺激妈妈催乳素的分泌,不仅让乳汁分泌更加旺盛还有助于消除妈妈的奶胀,防止发生乳腺炎。但按需哺乳并不是只要宝宝一哭就要喂奶,这样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一般而言,第一天每次喂奶15-20分钟,第二、三天第每次4分钟,以后8-10分钟,第二周后白天4-5次和夜晚2次。 婴儿喂奶时间表 妈妈们对宝宝喝奶粉的选择特别小心,每个宝宝的体质不一样,有的消化能力差,有的抵抗力较弱,有的则需要补充脑部营养,所以奶粉添加的成分也有微小差别。妈妈们应根据宝宝的不同体质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奶粉,要不然不仅无法摄取所需营养成分还可能引发宝宝营养不良,我们一起来看看婴儿喂奶时间表有哪些吧。 1、婴儿出生的前几天:奶量可按婴儿每公斤体重计算每日给100—200毫升,因牛奶不易消化要兑水,比例可为4:1、3:1、3: 2、2:1、1:1,另加5%—8%的糖每隔3—3.5小时喂一次,一天要喂7—8次。 2、婴儿15天到满月:如消化正常可吃纯奶,近每公斤体重100—150毫升,每顿约吃60—100毫升。 3、婴儿满月后到两个月:奶量按体重逐渐增加,每日喂6—7次,每次间隔3.5—4小时,每顿约吃80—120毫升左右,最多可吃到150毫升。 4、婴儿两到三个月:每天喂5—6次,每隔四小时一次,每次吃奶150—200毫升。 5、婴儿三到六个月:每天喂5次,每隔四小时一次,每顿喂奶量为:3—5个月吃150—200毫升,5—6个月吃200—250毫升,妈妈们应掌握吃奶总量,每天不超过1000毫升,每顿奶量不超过250毫升。 6、婴儿六到九个月:每四小时喂一次奶,每次吃200—250毫升,每天由四顿奶改为三顿奶,逐渐上辅助食物从代替半顿开始到代替一顿奶。 7、婴儿九到十二个月:全天由吃三顿奶减到吃两顿奶,每次250毫升,仍掌握隔四小时吃一次,其他顿全吃辅食。 婴儿喂奶时间多久正常 婴儿喂奶时间的长短问题对年轻妈妈来说是件不简单的事情,喂奶的过程中有的婴儿含奶头,有的婴儿吃几口奶就迷迷糊糊地闭上了眼睛隔1~2分钟再吸吮几口。有些年轻妈妈担心婴儿吃不饱就延长哺乳时间,其实延长每次哺乳时间有许多不好的地方,那么婴儿喂奶时

新生儿育儿-母乳喂养的好处

母乳喂养的好处 【导读】母乳是妈妈给宝宝最好的礼物,是宝宝最初的营养食品。每个妈妈都知道母乳喂养对宝宝是有好处的,可是母乳喂养的好处具体有哪些呢?简单的“能促进宝宝的发育,增强宝宝抵抗力”的回答完全不能满足宝妈们对母乳喂养好处的强烈求知欲,今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以及有关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 母乳喂养的好处 母乳喂养的好处可以从两大方面进行了解,一方面是母乳喂养对妈妈的好处,另一方面是母乳喂养对宝宝的好处,具体情况主要有以下内容。 母乳喂养对妈妈的好处: 1、哺乳可以帮助妈妈体型的恢复 母乳让宝宝拥有健康的身体,哺乳也会帮助妈妈恢复身型。哺乳可以有效地消耗妈妈体内怀孕时累积的脂肪,促进身材的恢复,并避免产后的肥胖。哺乳期佩带合适的纯棉胸罩可使乳房丰满,避免乳房下垂。 2、哺乳可以帮助妈妈子宫的复原 哺育母乳可以促进子宫的收缩,帮助子宫收缩到以前大小,减少阴道出血,预防贫血。哺乳产妇的子宫复原比不哺乳的产妇更加迅速、彻底。 3、母乳喂养可以减少母亲的患病风险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全世界范围内四分之三的女性不知道母乳喂养6个月能够有效降低母亲患乳癌的风险。研究指出,哺育母乳可以减少患卵巢癌、乳腺癌的危险,还可预防尿路感染和骨质疏松,保护母亲健康 4、哺乳是可帮助妈妈有效避孕。 多年大量的研究表明,采取一定方式的纯母乳喂养,至少在宝宝出生后头6个月里,是天然而有效的避孕手段。哺乳的期间,排卵会暂停,也可以达到自然避孕的效果,有助于推迟再一次妊娠。 母乳喂养对宝宝的好处: 1、增强宝宝抵抗力,减少疾病 母乳中中特有的活性物质,能阻止有害细菌和病毒在宝宝尚未成熟的身体里滋长。母乳喂养的婴儿很少有呼吸道方面的严重疾病,但吃奶粉的婴儿却常受此类疾病的侵袭,例如支气管炎、肺炎等等。 2、易于消化,避免便秘 母乳使婴儿肠内产生帮助消化的益菌,因而母乳易于消化;而吃奶粉则产生较少益菌,因而奶粉不易于消化。母乳喂养的婴孩很少便秘,即使2、3天不大便,排出来的粪便也还是软的。 4、促进宝宝肌肉发育 婴儿小小的嘴急切地吸吮乳头时,他在进行一项促进下颚和面部结构发育的运动。而吃奶瓶的婴儿长大以后常有牙齿、嘴型变型的烦恼。 5、促进宝宝大脑发育

传染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对此范围的感染性腹泻的诊断及防治依据。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炎症型腹泻inflammatory diarrhea 指病原体侵袭肠上皮细胞,引起炎症而导致的腹泻。常伴有发热,粪便多为粘液便或脓血便,镜检有较多的红白细胞,如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弯曲菌肠炎等。 2.2 分泌型腹泻secretory diarrhea 指病原体刺激肠上皮细胞,引起肠液分泌增多和/或吸收障碍而导致的腹泻。病人多不伴有发热,粪便多为稀水便。镜检红白细胞不多,如肠产毒大肠杆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等。 3 诊断原则 引起腹泻的病因比较复杂,除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可引起感染性腹泻外,其他因素,如化学药品等还可引起非感染性腹泻,故本组病人的诊断须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粪便常规检查来综合诊断。由于本组疾病包括范围较广,而上述资料基本相似,故病原确诊须依据从粪便检出有关病原体,或特异性核酸,或从血清中检测出特异性抗体。 4 诊断标准 4.1 流行病学资料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夏秋季多发。有不洁饮食(水)和/或与腹泻病人、腹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去不发达地区旅游史。如为食物源性则常为集体发病及有共进可疑食物史。某些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等)、肠道致泻性大肠杆菌(EPEC)、A组轮状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则可在婴儿室内引起爆发流行。

4.2 临床表现 4.2.1 腹泻、大便每日≥3次,粪便的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亦可为粘液便、脓血便及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腹痛及全身不适等。病情严重者,因大量丢失水分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4.2.2 已除外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 4.3 实验室检查 4.3.1 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可为稀便、水样便、粘液便、血便或脓血便。镜检可有多量红白细胞,亦可有少量或无细胞。 4.3.2 病原学检查(详见附录A):粪便中可检出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致病微生物,如肠致泻性大肠杆菌、沙门菌、轮状病毒或蓝氏贾第鞭毛虫等。或检出特异性抗原、核酸或从血清检出特异性抗体。 临床诊断:具备4.2.1,4.2.2,4.3.1者,4.1供参考。 病原确诊:临床诊断加4.3.2。

母乳喂养

国际母乳会小册子之一: 珍惜亲子关系回归自然哺育 当你用母乳哺育孩子时,你在为他提供最好的婴儿食品。没有任何一种产品象母乳那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母乳含有新生儿所需要的一切营养,比任何其他婴儿食品更容易消化吸收。其实,营养价值仅仅是你和孩子从母乳喂养中获得的无数好处之一。分娩后几分钟之内让新生儿吸吮乳头会引起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哺乳产妇的子宫复原比不哺乳的产妇要迅速。当孩子小小的脑袋枕在你的乳房上,你的乳汁温暖着他的内脏时,你的宝宝和你亲密无间。他在获取生命中最重要的感情基础:爱。当孩子小小的嘴急切地吸吮你的乳头时,他在进行一项促进下颚和面部结构发育的运动。而吃奶瓶的婴儿长大以后常有牙齿、嘴型变型的烦恼。 你的母乳是为你自己的孩子特殊设计的,吃了你的奶,孩子的体重会正常增长,将来也不会过胖。没有比母乳喂养更能保护你的孩子不受过敏以及诸多感染的侵袭了。在他生命初始的六个月里,单纯吃你的奶,使他的身体更好地为接受其他食品做准备。你奶中特有的活性物质阻止有害细菌和病毒在他尚未成熟的身体里滋长。母乳喂养的婴儿很少有呼吸道方面的严重疾病,但吃奶粉的婴儿却常受此类疾病的侵袭,例如支气管炎、肺炎等等。少了健康方面的问题,你的孩子会成长得更加快乐。大脑的发育对于婴儿来说至关重要。母乳含有辅助婴儿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的所有正确成分。 研究发现,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在八岁左右比奶粉喂养的孩子智商高。哺乳是随着怀孕和生育而自然发生的事情。分泌乳汁意味着你的身体在沿着生育的自然过程健康地前进。哺乳的母亲都知道,喂奶是自然而快乐的经历。哺乳是一种自然的计划生育,尤其不含任何辅食和奶粉的完全母乳喂养。根据医学统计,不采取避孕措施的情况下,婴儿在9个月以前喂奶粉的母亲怀孕的机会双倍于哺乳的母亲。哺乳消耗母亲体内额外的卡路里,喂奶的母亲的新陈代谢会改变,不用节食就能达到减肥目的。哺乳也保护母亲不受一些疾病的侵扰。 多种研究表明,哪怕仅仅哺乳几个月,患乳腺癌的几率大大少于从未哺乳的妇女。哺乳还可预防卵巢癌、尿路感染和骨质疏松。和奶粉喂养相比,母乳喂养省时、省力、省钱。母亲不用花费很多时间去准备奶粉。新生儿肚子一饿一哭,就需要吃东西,他未成熟的身体不适合等待。母乳可以立即喂,温度也最理想。奶瓶里的奶虽然可以加热到一定温度,在喂食时却会逐渐冷却。夜间喂母乳更方便,不需从冰箱里拿奶、弄热再拿着喂孩子。无论白天黑夜,母乳随时随地生产,存储在乳房里,永远新鲜,也不会枯竭。而牛奶则经过煮沸、保存、进口,许多营养已被破坏。即使有些添加了维生素,也同时添加了其它荷尔蒙、酵素之类。母乳使婴儿肠内产生帮助消化的益菌,因而母乳易于消化;而吃奶粉则产生较少益菌,因而奶粉不易于消化。 母乳喂养的婴孩很少便秘,即使2、3天不大便,排出来的粪便也还是软的;奶粉喂养的婴孩却常常有便秘之苦,而且大便是硬的,排泄十分痛苦。哺乳帮助产妇建立母爱,婴儿的吸吮刺激产妇体内荷尔蒙的分泌,增建感情。这种荷尔蒙的刺激连没有母爱的动物都能产生母爱,更何况我们人类。喂母乳时,母亲与婴儿同时享受身体的温暖,母亲涨奶时便想起婴儿,这都是身体与感情的结合,也培养孩子日后的家庭安全感。

母乳喂养的小常识

1、尽早喂奶 ①分娩后尽早开始让婴儿反复吸吮乳头。 ②婴儿吸吮前不需过分擦拭或消毒乳头。 ③生后体质量下降只要不超过出生体质量的7%就应坚持纯母乳喂养。 2 、及早开奶 顺产,母子健康状况良好,婴儿娩出后应尽快吸吮母亲乳头,刺激乳汁分泌并 获得初乳。 开奶时间愈早愈好,新生儿放在母亲身边,与母亲皮肤接触,就可以开始吸吮双 侧乳头各3 ~ 5 min,可吸吮出初乳数毫升。 3、母乳哺喂方法 喂婴儿时,两侧乳房轮流喂,吸尽一侧再吸吮另一侧。若一侧乳房奶量已能满足婴儿需要,应将另一侧乳汁用吸奶器吸出。完成喂奶后,不要马上把婴儿平放,应将婴儿竖直抱起,头靠在妈妈肩上,轻拍背部,排出吞入胃里的空气,以防止 溢奶。 4 、如何促进乳汁分泌 ①婴儿出生后尽早吸吮母乳,勤吸吮(每侧乳头每隔2 ~ 3 h 要得到吸吮一次); ②(婴儿吸吮次数有限时),可以通过吸奶泵辅助,增加吸奶次数。 ③母亲身体状况和营养摄入是乳汁分泌的前提,分娩后要合理安排产妇休息、饮食和宝宝喂哺,处理好休息、进餐与亲子接触、吸吮母乳之间的关系。 ④精神放松、心理愉快是成功母乳喂养的重要条件。 5 、如何判断乳汁分泌量是否充足 (1)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情况来判断乳汁分泌充足: ①婴儿每天能够得到8 ~ 12 次较为满足的母乳喂养; ②哺喂时,婴儿有节律地吸吮,并可听见明显的吞咽声; ③出生后最初2 天,婴儿每天至少排尿1、2 次; ④如果有粉红色尿酸盐结晶的尿,应在生后第3 天消失; ⑤从出生后第3天开始,每24小时排尿应达到6~ 8次; ⑥出生后每24小时至少排便3、4次,每次大便应多于1大汤匙; ⑦出生第3天后,每天可排软、黄便4~ 10次。 (2)体重变化:一般宝宝在出生后两三天体重降到最低,如果体重减少超过了7% 就需要请医生或者泌乳专家看一看是什么原因。到了第5 天后,一般宝宝能够每天长20 ~ 30 g,在生后10 ~ 14 天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然后宝宝大约每周增长120 ~ 210 g。

传染病学简答题

总论 1.试述传染病的诊断。 1.答案要点①流行病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地、曾去地、过去史、疫苗接种史、发病季节、当地疫情等;②临床表现:包括病人的症状与体征,发生的时间、强度,有无特殊体征等;③实验室检查:包括一般检查与病原特异性检查,病原体、抗原、抗体、核酸检查等。 2.试述传染病的预防。 2.答案要点传染病的预防主要针对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来采取措施,即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①管理传染源: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参考最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对有传染性的患者进行隔离和治疗、对接触者进行检疫或预防、对病原携带者进行治疗或隔离或教育、对感染动物进行处理;②切断传播途径:切断起主导作用的传播途径,如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改善环境卫生,消灭传播媒介,采取消毒措施等;③保护易感人群:增强体质以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主动或被动特异性免疫力。 3.简述传染病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3.答案要点①治疗原则:综合治疗的原则,即治疗、护理与隔离、消毒并重,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特效治疗并重;②治疗方法:包括一般及支持疗法(如隔离、护理和心理治疗等一般治疗,饮食、血制品、水电解质等支持治疗);病原或特效疗法(如抗生素、化学制剂、血清免疫制剂等)、对症疗法、康复疗法、中医中药疗法等。 4.试述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4.答案要点①有病原体: 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的病原体引起的,虽然目前还有一些传染病的病原体未被确定;②有传染性:传染病能通过某种途径传染给他人,这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③有流行病学特征:在质的方面有外来性和地方性之分;在量的方面有散发、流行、大流行、爆发流行;可有季节性、地区性、不同人群(年龄、性别、职业等)的分布特征;④有感染后免疫:病后都能产生针对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感染后免疫在不同的传染病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有些感染后免疫可避免再次感染,有些则不能甚至导致再次感染时病情加重。 5.试述传染病感染过程中可能出现哪几种表现。 5.答案要点①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被非特异性免疫和/或特异性免疫所清除;②隐性感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及轻微的组织损伤,但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③显性感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④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与机体处于共生状态。按病原体种类不同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带虫者。按发生时间不同分为健康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及潜伏期携带者,急性与慢性携带者;⑤潜伏性感染:病原体长期潜伏于机体某些部位,待机会成熟时(如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引起临床表现。 乙肝 1.试述传染病的预防 答案:传染病的预防主要针对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来采取措施,即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①管理传染源: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参考最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对有传染性的患者进行隔离和治疗、对接触者进行检疫或预防、对病原携带者进行治疗或隔离或教育、对感染动物进行处理;②切断传播途径:切断起主导作用的传播途径,如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改善环境卫生,消灭传播媒介,采取消毒措施等;③

母乳喂养事项

双胞胎母乳喂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双胞胎如何母乳喂养 1、母乳喂养 母乳仍是双胎或多胎儿首要的营养品,因为只有母乳才能适应早产儿消化功能不全的状况。大部分多胞胎妈妈的经验证明,纯母乳喂养双胞胎(乃至多胞胎)都是完全可能的。另外,由于双胞胎儿体内贮糖量不足,产后更应尽早开奶,勤喂奶,否则可发生低血糖,重者可影响宝宝大脑发育,甚至危及生命。 在喂养方法上应采取一个乳房喂养一个宝宝。 每次喂奶时,可让两个宝宝互相交换吸吮一侧乳房,因为宝宝的吸吮能力和胃口有差异,每次交换吸吮,有助于两侧乳房均匀分泌更多的乳汁。如果母乳不够,可采取混合喂养的方式同时给两个宝宝喂母乳和早产配方奶粉,也可先只给小一点的婴儿喂母乳,而大一点的婴儿采取人工喂养,待小的婴儿体重赶上来后,再同时给予混合喂养。 一般建议在两个宝宝都得到母乳的前提下,每人再加牛奶或奶粉喂养。对缺乏吸吮能力的宝宝可用滴管滴入。奶量和浓度可随宝宝情况和月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出生后半小时即可喂5%糖水25~50克。这是因为双胞胎儿体内不像单胎足月儿有那么多的糖原贮备,若饥饿时间过长,可能会发生低血糖。试喂糖水无呕吐后,即可喂奶。 如果足月分娩的双胞胎,条件允许也可以提前尝试吸吮母乳。 早产双胞胎儿吸吮能力差,吞咽功能不全,易发生呛奶,尽量坐起抱着喂奶比较安全。 月子期间,是双胞胎妈妈最辛苦的时期,并将大大影响哺乳的成功率。最好是请个帮手在家做月子,同时,最好放弃婴儿床,选择与宝宝们同床,妈妈睡中间、宝宝们睡两边,这样无论哪一个要吃奶,妈妈只要转身即可供应。这样可在最不费力的情况下应付双倍的密集吸吮。撑过了宝宝会爬的时期后,妈妈就轻松多了,因为他们可以不靠帮助自己爬到你身上。夜里喂奶时,妈妈就可以平躺、一手抱一个、三人一起躺着喂奶,一起入睡。 有时双胞胎中一个比较体弱,要确定较弱的婴儿得到足够的奶水。 可准备一种“双胞胎哺乳环垫”,这可以让你把两个宝宝放在上面同时喂奶。

母乳分析仪解析母乳喂养与母乳检测的重要性

母乳分析仪解析母乳喂养与母乳检测的重要性 【摘要】它是婴儿的天然营养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各营养成分的数量和比例,更适合婴儿成长所需,且人乳中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相对较多,易于消化。母乳含有婴幼儿成长发育必需的各类营养成分,对婴幼儿存活、生长发育、健康营养都极为重要。母乳喂养还对母亲以及家庭都具有诸多益处。但尽管如此,母乳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这是我们使用康奈尔母乳分析仪进行母乳质量分析的一个主要原因。 【关键词】母乳喂养;母乳成分,检测母乳质量 【目录】 一、母乳的成分 二、不进行母乳喂养对宝宝的危害 三、母乳喂养有助于宝宝建立健康的肠道菌群 四、低母乳喂养率导致孩子过早死亡 五、每年避免了近两万名妇女死于乳癌 六、保护婴儿远离疾病 七、从出生到成年早期都表现出较高的智商 八、剂量反应:母乳喂养越多,提供保护越多 九、促进婴儿免疫系统发育 十、母乳可杀死癌细胞及其它病菌 十一、母乳喂养惠及家庭和社会 十二、母乳喂养有利环保 十三、母乳分析仪检测母乳的重要性 【正文】 一、母乳的成分 1.母乳的营养成分母乳的营养成分在产后不同时期有所不同,初乳指产前及产后7天内的乳汁,产后7~14天为过渡乳,15天以后为成熟期乳。 初乳较成熟乳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与乳糖较低,适合于新生儿消化特点。初乳除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外,还含有大量为婴儿迫切需要的各种活性成分,如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尤其是分泌型IgA,具有防止消化道、呼吸道微生物感染的作用。母乳中乳糖成分有利于钙的吸收,乳铁蛋白含量虽然不高但其吸收率50%,故母乳喂养儿患贫血者少。总的来看,母乳中营养成分最适宜婴儿消化吸收并促进婴儿生长发育,母乳蛋白质易吸收,必需脂肪酸较多,乳中核苷酸对合成代谢与生长有利。母乳中脂肪酶有利于脂肪吸收,所含胆固醇可促进神经组织形成。 二、不进行母乳喂养对宝宝的危害 1.不进行母乳喂养对婴儿的成长发育有哪些危害? 人类的哺育史早已证明,母乳喂养为婴儿提供了最好的生理和精神食物,拒绝哺乳则会对婴儿的成长发育造成危害。

母乳喂养知识培训资料

母乳喂养知识培训资料 一.母乳喂养的概念 1.什么叫纯母乳喂养? 纯母乳喂养是指除给母乳外不给孩子其它食品及饮料,包括水(除药物、维生素、矿物质滴剂外),也允许吃挤出的母乳,但不能用奶瓶。 2.母乳喂养有什么好处? 1)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品和饮料,营养丰富,最容易消化吸收,适合婴儿生长发育需要。 2)母乳含丰富的免疫物质,能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 3)有利于增加母子感情。婴儿与母亲皮肤的频繁接触,母亲的爱抚与照顾,可以促进婴儿的心理和智力发育。 4)有利于母亲的产后康复和健康。婴儿的吮吸动作通过神经反射,能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促使子宫尽快恢复正常;母乳喂养可以减少母亲乳腺癌和卵巢癌的病发率;还可以抑制排卵,推迟月经复潮。 5)母乳无菌,温度适宜,喂养方便,经济省时,对家庭和社会都有好处。 3.出生4-6个月纯母乳喂养有什么重要性? 1)纯母乳喂养完全能满足出生4-6个月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不必添加任何食物、牛奶、果汁和水。 2)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物质,能增强婴儿的抗感染能力,少

得疾病,尤其是患腹泻、呼吸道和皮肤感染的危险性大大降低。 3)母乳最适合婴儿的消化吸收,使婴儿大便柔软容易排出。 二、初乳营养成分及功能特点 1、什么叫初乳? 初乳是母亲产后最初几日分泌的乳汁。初乳量少、色黄、质地粘稠。 2、初乳有什么优点? 1)初乳含脂肪少,蛋白质多,含锌丰富,适合新生儿需要。 2)初乳含丰富的抗体和白细胞,保护新生儿免受感染。 3)初乳含生长因子,促进肠道发育,为肠道消化、吸收成熟乳做准备,还可防止过敏。 4)初乳含丰富维生素A,有增强机体免疫和抗感染的功能,预防眼病。 三、母乳喂养的技巧 1.产前孕妇宣教 纠正平坦和内陷的乳头,作乳头伸展练习、作乳头牵拉练习作擦洗乳头、乳房按摩练习。 2.正确的哺乳姿势 1)母亲应采取舒适体位,放松; 2)孩子身体紧贴母亲,脸向着乳房,鼻子对着乳头; 3)头与身体呈现直线;

宝妈知识-成功实现母乳喂养的七步曲

喂母乳,最好是在宝宝娩出后半个小时到两个小时内开始,即使做不到,那最迟在第一个12小时之内。宝宝饿了,不管妈妈的乳房是否充盈得很好,都要给宝宝喂奶,只有宝宝频繁有效地吸吮,妈妈泌乳量才会越来越大。 1. 尽可能地早喂母乳。 理想的情况是,宝宝娩出后半个小时到两个小时内开始,即使做不到,那最迟在第一个12小时之内。 2. 怎么知道宝宝(宝宝食品)饿了? 饿了的时候,宝宝会表现得警觉或主动,用嘴巴做出吸吮的动作或转动头部寻找乳头。 哭泣其实已是饥饿的后期“表达”。 3. 按需,既是宝宝的需要,也是妈妈的需要。 宝宝饿了,不管妈妈的乳房是否充盈得很好,都要给宝宝喂奶,只有宝宝频繁有效地吸吮,妈妈泌乳量才会越来越大。 如果妈妈的乳房准备好了,宝宝能配合你吃,那当然很好,但是往往是妈妈需要的时候,宝宝怎么都不醒。这时候,你需要借助于辅助的办法,比如吸奶器吸出或者用手挤出乳汁,以防乳腺炎的发生。 4. 遭遇宝宝“偷懒”。 宝宝吃着吃着就睡着了?这是母乳喂养过程中几乎百分百能碰到的情况。想想吃奶可是件主动做功的过程,得允许宝宝“偷个懒”。 让他歇一会儿,然后捏捏他的小耳朵,挠挠他的小脚心,如果他马上醒了,那是他还没吃饱,继续喂就可以了。如果他不为所动,那就放下他吧。 很多宝宝会选择在放下的时候转醒,还可以继续吃。如果确实不醒,那就让他睡吧,等他饿了,自然就会醒。 5. 还需要喝水吗? 如果是指新生儿,答案是不用。看起来让人惊奇,虽然母乳稀稀的,但是含有宝宝成长需要的足够营养(营养食品),宝宝不需要水、葡萄糖水、果汁或其他什 有4 件事可以增加奶水:频繁地吸吮并尽量排空妈妈的乳房,多样而均衡的哺乳妈妈菜谱,让妈妈休息更多,让妈妈心情更好。就这么简单。 6. 一定要2个小时吗? 瞧,母乳喂养本来是一件多么本能的事啊,但是很多妈妈却把它弄得很机械。一定要2小时喂一次吗?其实没有必要。宝宝每次吃奶量不一样,活动量也不同,怎么可能完全按点启动呢?

母乳喂养喂奶的窍门

母乳喂养喂奶的窍门 喂奶是做妈妈的天职,但是面对天然营养的母乳和方便省时的配方奶粉,妈妈们真的可以凭着母亲的天性,就能对这一"工作"做到"游刃有余"吗?喂奶是做妈妈的第一关,除了常识以外,一些看似很小的问题,千万马虎不得。在母乳喂养过程中,新妈妈们还是会被一些"小问题"搞得不知所措。 一、宝宝拒食怎么办?小宝宝刚出生时,吸奶时间不长或不认真是相当常见的,但如果稍后仍有这种问题就必须注意了。有以下几种原因可参考: 1、呼吸困难。妈妈喂奶的姿势不正确,使乳房盖住了宝宝的鼻孔。此时,妈妈只需用手指压住宝宝鼻孔前的乳房便可;另外,可检查一下宝宝鼻内是否有异物,如有,就用干净的棉花棒沾湿,轻轻湿润宝宝的鼻腔(注意:棉花棒不能进入鼻腔过深)。 2、哭闹、烦躁。如果找不到任何造成宝宝拒食的明显原因,就要先检查一下他的尿布。如果没有尿湿,那么妈妈此刻最好先不要喂奶,而是抱抱他,跟他说说话或唱唱歌,只有在他平静下来时才可以喂他。 3、不认乳头。有些宝宝可能会因为喜欢用奶瓶,而不习惯妈妈的乳房。这时,妈妈最需要做的就是以极大的耐性让宝宝多吮吸;另外,为了让宝宝尽快地接受母乳,可以用把奶挤出来用小勺喂,和让宝宝直接吮吸相结合的办法。 二、宝宝吃奶睡着怎么办?

许多宝宝一吃奶就会睡着,过不多久却又醒来哭吵着要吃奶,吃了一会儿又睡着了。婴儿吃不好,睡不足,影响健康,妈妈也得不到很好的休息。 首先,妈妈在婴儿睡着时可轻轻揉他的耳垂,或用手指弹他的足底,将婴儿弄醒后继续喂哺。如果婴儿实在不醒,也不要勉强,让婴儿在小床上睡,过不多久婴儿醒来可继续喂食。如此连续四五次之后,由于数次吸乳,婴儿所需乳量已得到满足,就会睡较长时间,甚至四五个小时不醒。这时也不必把他唤醒,等到婴儿饥饿时自会醒来,虽然这样喂奶的时间规律被打乱,但并不会影响婴儿的吃奶量。这种喂奶的方法实际上就是"按需喂奶"。等到婴儿满月后,这种一吃奶就睡觉的情况会逐渐改变,那时再建立按时喂奶的习惯也不晚。 如果经观察,婴儿一吃奶就睡着是因为母乳不足,吮吸太累所致,就应及时补充牛奶,否则,每次吸乳均吃不饱,会影响婴儿健康。两者必须加以区别对待。 三、宝宝吃奶时间长怎么办? 宝宝以吸奶为乐是他不肯松开乳头的另一个原因。如果宝宝没有真的在吸奶,妈妈就听不到宝宝吞咽的声音。虽然宝宝真正吸奶的时间只有开始时的三五分钟,但让他多享受一下妈妈的怀抱也并不不可。这时,妈妈最好微笑着注视宝宝,和他说说话、唱唱歌,这可是增近母子感情的最佳时机(注意:享受不可无限制,吃奶时间以20-25分钟为佳)。

停止母乳喂养的最佳时间

停止母乳喂养的最佳时间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互联网点击数:429 更新时间:2008-9-18 15:40:28 一般宝宝在8-10月可以断奶,但断奶需慢慢来,宝宝的健康成长需要各种营养物质的补充,因此,逐步添加辅食直至顺利过渡到正常普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但在断奶时机的把握上,年轻的妈妈们常常操之过急,仓猝断奶,反而造成宝宝食欲的锐减。我们知道:婴儿的味觉是很敏锐而且对饮食是非常挑剔的,尤其是习惯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常常拒绝其它奶类的诱惑。因此,宝宝的断奶,应尽可能顺其自然逐步减少,即便是到了断奶的年龄,也应为他创造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千万不可强求其难。正确的方法是:适当延长断奶的时间,酌情减少喂奶的次数,并逐步增加辅食的品种和数量,只要年轻的妈妈们对宝宝的喂养调整得当,相信宝宝们都能顺利通过“断奶”这一难关的。 什么时候断奶好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母乳所供给的各种营养成分已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一般在9至12个月时可以断奶,在奶制品或其他代乳品缺乏的地区,断奶可适当延迟至1岁半左右。 但断奶的月龄没有硬性规定,如果母亲奶多可多喂一段时间,一般到1

岁左右断奶。母乳少,但小儿愿意同时吃牛奶或其他食品,也可多吃一段时间,如果母乳少,而小儿又不愿吃奶制品及其他食品的,则应早一点断奶,可提前到6个月就断奶了。 错误的断奶方法 (1)往奶头上涂墨汁、辣椒水、万金油之类的刺激物。对宝宝而言,这简直是残忍的“酷刑”。妈妈以为宝宝会因此对母乳产生反感而放弃母乳,效果却适得其反,宝宝不吓坏才怪呢,而且还会因恐惧而拒绝吃东西,从而影响了身体的健康。这下可好,母乳没断,倒把其他该吃的食物给断了。 (2)突然断奶,把宝宝送到娘家或婆家,几天甚至好久不见宝宝。断奶不需要母子分离,对宝宝的情感来说,妈妈的奶没有了,可不能没有妈妈呀!长时间的母子分离,会让宝宝缺乏安全感,特别是对母乳依赖较强的宝宝,因看不到妈妈而产生焦虑情绪,不愿吃东西,不愿与人交往、烦躁不安,哭闹剧烈,睡眠不好,甚至还会生病,消瘦。奶没断好,还影响了宝宝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实在得不偿失。 (3)有的妈妈不喝汤水,还用毛巾勒住胸部,用胶布封住乳头,想将奶水憋回去。这些所谓的“速效断奶法”,显然违背了生理规律,而且很容易引起乳房胀痛。如果妈妈的奶太多,一时退不掉,可以口服些回奶药,如乙烯雄酚每次5毫克,每日3次口服(乙烯雌酚1毫克1片,一次要吃5片),

传染病学重点考点

传染病学 【1】传染病学总论 考点1 感染过程的表现形式 1.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在入侵部位即被消灭,或从鼻咽部、肠道、尿道及汗腺等通道排出体外,不出现病理损害和疾病的临床表现。 2.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在临床上不显示出任何症状、体征,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为最常见类型。 3.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免疫应答,还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发生率最低且易识别。 4.病原携带状态包括带菌、带病毒及带虫状态,其特点为不显示出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在许多传染病中为重要的传染源。 5.潜伏性感染指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 一般来说,隐性感染最多见,病原携带状态次之,显性感染最少见,但最易识别。 考点2 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病原体侵入人体能否发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能力、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外环境三个因素。病原体的致病能力与下列因素有关: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 考点3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三环节) 1.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包括:①患者;②隐性感染者;③病原携带者;④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

包括:①消化道传播;②呼吸道传播;③虫媒传播;④接触传播;⑤血液、体液、血制品传播;⑥土壤传播;⑦母婴传播。 3.易感人群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 考点4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病原体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病原体所引起的,病原学检查是传染病的确诊依据。 2.传染性是传染病与非传染性疾病的最主要区别,是确定传染病患者隔离期的主要依据。 3.流行病学特征主要指传染病的流行性、季节性和地方性,以及感染后免疫。 考点5 流行病学资料 包括发病地区、发病季节、接触史、预防接种史、既往患传染病情况,还包括年龄、籍贯、职业、流行地区旅居史等,有助于传染病的诊断。 考点6 传染病的实验室检查与其他检查 实验室检查对传染病的诊断具有特殊的意义,病原体的直接检出或分离培养是传染病病原学诊断的“金指标”,而免疫学检查亦可为诊断提供重要根据。 考点7 传染病的治疗原则 对传染病患者的治疗,不仅为了促进其康复,还在于控制传染源。要坚持治疗、护理与隔离、消毒并重,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特效治疗并重的原则。 考点8 传染病的预防 ①管理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 考点9 管理传染源 要求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积极治疗患者。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