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锌层无铬钝化耐蚀机理的研究进展_吴海江

合集下载

化学镀镍磷镀层三价铬及无铬钝化膜的制备及成膜机制

化学镀镍磷镀层三价铬及无铬钝化膜的制备及成膜机制

化学镀镍磷镀层三价铬及无铬钝化膜的制备及成膜机制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化学镀镍磷镀层那点事儿,特别是三价铬和无铬钝化膜的制备,这就像是一场奇妙的魔法之旅呢。

首先说说三价铬钝化膜的制备。

你可以把化学镀镍磷后的零件想象成一个等待换装的小模特。

我们得先调配好三价铬钝化液,这就像是在调制魔法药水一样。

通常是把三价铬盐、各种添加剂等按照精确的比例混合起来,这个比例要是错了一点,那就像是厨师做菜盐放多了,整个“菜”就毁了。

然后把镀了镍磷的零件放进去,就像把小模特推进了魔法换装间。

零件在溶液里呆着的时候,三价铬离子就像一群勤劳的小工匠,慢慢地在镍磷镀层表面“盖房子”,一层一层地构建起钝化膜,这个过程有点像蜗牛盖自己的小房子,虽然慢但是很细致。

再来说无铬钝化膜的制备。

无铬钝化就像是走环保时尚路线。

这里面的原料可就不是三价铬那些家伙了。

比如说可以用一些稀土元素,这些稀土元素就像是来自外星的神秘力量。

制备的时候呢,要把含有稀土元素的溶液调整到合适的酸碱度,这就好比是给这个外星力量创造一个合适的地球环境。

然后把零件放进去,稀土元素就开始在镍磷镀层上施展它们的魔法,像一群小精灵在上面跳舞,跳着跳着就形成了一层保护膜。

那成膜机制是怎么回事呢?对于三价铬钝化膜,从微观角度看,三价铬离子和镍磷表面的原子就像是磁铁的两极,相互吸引着。

三价铬离子在吸附的过程中还会带着它的那些“小伙伴”,像氢氧根离子之类的,大家手拉手形成一个个小的复合物,然后这些复合物越聚越多,就形成了膜。

这就好比是小朋友们在玩堆积木,一块一块堆起来就成了高楼大厦。

无铬钝化膜的成膜机制呢?那些稀土元素可就更神奇了。

它们会在镍磷表面发生一些复杂的化学反应,就像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

稀土元素会抢占表面的一些活性位点,然后和周围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很稳定的结构,就像在沙滩上用沙子堆起了坚固的城堡,把镍磷镀层好好地保护起来。

在制备三价铬钝化膜的时候,温度也很关键哦。

电镀锌硅酸盐钝化工艺及机理研究

电镀锌硅酸盐钝化工艺及机理研究

电镀锌硅酸盐钝化工艺及机理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电镀锌硅酸盐钝化工艺对于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电镀锌硅酸盐钝化工艺及机理研究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电镀;硅酸盐;钝化;工艺;机理;技术;引言金属的腐蚀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

电镀锌是提高钢铁抗腐蚀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锌镀层在潮湿的环境中,镀层极易发生腐蚀,从而失去防护作用。

为进一步提高镀锌层的耐蚀性,提高其表面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需对其进行钝化处理。

传统铬酸盐钝化处理毒性大,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

一、概述电镀是金属防腐蚀常用技术之一。

电镀锌是提高钢铁抗腐蚀能力的有效途径,目前广泛地应用于造船工业、机械工业、航空、建筑等许多领域中。

但在潮湿的环境中,尤其在不通风的湿热环境中,镀层极易发生腐蚀,表面形成暗灰色或白色疏松的腐蚀产物—白锈,影响外观质量;时间长了会出现红锈,从而失去防腐效果。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改善金属或镀层制品表面耐蚀性能和涂装性能,提高其表面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一般都要对其进行适当的钝化处理。

钝化处理属一种化学转化膜技术,它是通过化学或电化学等手段,使金属或镀层表面由活泼态转变成不活泼态的过程。

二、化学转化膜的定义化学转化膜又称金属转化膜(钝化膜)。

它是金属(包括镀层金属)表层原子与介质中的阴离子相互反应,在金属表面生成附着力良好的隔离层,这层化合物隔离层称为化学转化膜,而这个反应过程被称为金属的钝化过程。

在本论文中采用的是化学处理液,使金属表面与溶液界面上产生的化学或电化学反应,生成稳定的化合物的薄膜处理技术。

有人用下面反应式来严格定义和表达化学转化膜的产生:式中,M表示表层的金属原子;Az一表示介质中价态为z的阴离子,e为电子。

化学转化膜同金属上别的覆盖层(如电镀层)不一样,它是基体金属与选定的介质起反应,生成自身转化产物(MmA。

)。

反应式中,电子是作为反应产物来表征的。

这就表明,化学转化膜的形成既可以是金属/介质界面间的纯化学反应,也可以是在施加外电源的条件下所进行的电化学反应。

镀锌层的三价铬彩钝工艺研究

镀锌层的三价铬彩钝工艺研究

镀锌层的三价铬彩钝工艺研究摘要:概述了镀锌层三价铬钝化的发展背景、现状及特点;阐述了三价铬钝化膜形成的机理,深入研究了三价铬彩钝的工艺条件,对三价铬彩钝基础组成进行了筛选,得到了一种能产生明显彩色的三价铬彩钝配方,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该配方的适宜工艺条件。

关键词:碱性锌酸盐镀锌;三价铬彩钝;有机羧酸;封闭剂;表面活性剂;醋酸铅点滴实验;中性盐雾实验引言长期以来,铬酸盐钝化工艺已广泛应用于电镀锌层的钝化处理,钝化后氧化膜中的铬是以三价和六价形式存在,但六价铬毒性大,又是致癌物质,严重污染环境。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六价铬在电镀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已逐渐受到严格的限制,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和开发一种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以取代铬酸盐钝化工艺。

有关取代铬酸盐钝化的研究报道很多[1~5],由于防腐蚀效果较差,工艺复杂,成本高而难以推广应用。

三价铬毒性低,其毒性大概仅为六价铬的1%,用三价铬钝化可大大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微量的三价铬是人体所需要的,成年人推荐食用50~200µg/d,它有助于人体对糖,蛋白质和脂肪的吸收。

用三价铬钝化在许多方面有着类似于六价铬的特性,受到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6~14]。

现阶段的三价铬钝化研究进展很快,许多公司已经推出了成熟的产品,如:日本的JASCO公司推出了一种彩钝液—TR-173A,经严格按照其操作条件进行钝化实验得到的片能够耐72h的NSS实验,耐蚀性已经超过了六价铬钝化膜。

其它的国际大公司如:法国的科文特亚化学品公司、美国的哥伦比亚化学品公司及OMI公司也相继推出了一些列的产品,这些产品的耐蚀性能经实验检验都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六价铬钝化。

而国内在三价铬钝化方面的研究进展较慢,鲜有产品上市,市面上的许多产品都是上述几家国际大公司在华代理生产或销售的。

因此开发中国完全自主产权的三价铬镀锌钝化液是我国电镀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与传统的六价铬钝化比较三价铬钝化具有以下的特点:1)三价铬钝化成膜相对比较容易,工艺简单、稳定,并可得到不同色泽的钝化膜,如无色,兰白色,彩虹色,黑色等;2)膜层无自修复能力,钝化膜相对于六价铬钝化膜较薄,但在锌合金镀层上的钝化摸较厚;3)三价铬钝化膜的耐蚀性尚不如六价铬钝化膜,但在锌合金上的钝化膜常优于六价铬钝化钝化膜;4)由于三价铬钝化膜较薄,为了提高抗蚀性,通常要进行封闭后处理;5)三价铬钝化膜的耐温性比六价铬钝化膜好,将其加热到200。

镀锌钝化发展及用途论文

镀锌钝化发展及用途论文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镀锌钝化的发展及用途教学系(部):机电工程系专业/年级:机电一体化技术(2)班学号: 1001020248学生姓名:赵小林成绩:指导教师:程帝斌2013年4月26日镀锌钝化的发展及用途机电一体化技术2010即(2)班赵小林摘要:镀锌层是钢铁基体最廉价的保护层,而钝化则是镀锌所必经的处理过程。

钝化可高镀锌层的耐蚀性,改善其装饰性,提高与涂料的结合力。

传统的钝化溶液含有六价铬、硫酸根、硝酸根等,尽管有许多研究人员开展了无铬钝化的研究工作,但是,因无铬钝化膜的耐蚀性等问题,这种钝化溶液短时间内仍难以工业化生产应用。

由含六价铬化合物的钝化溶液中得到的钝化膜,从外观可分为白色、淡蓝色、彩虹色、金黄色、黑色、军绿色;钝化溶液依含六价铬化合物的量可分为高铬、中铬、低铬和超低铬等。

钝化膜由六价铬、三价铬、二价锌、氧和水等组成。

这些钝化膜的耐腐蚀性随颜色的加深而增高。

关键词:镀锌钝化无铬耐蚀性钝化机理:铁、铝在稀HNO3或稀H2SO4中能很快溶解,但在浓HNO3或浓H2SO4中溶解现象几乎完全停止了,碳钢通常很容易生锈,若在钢中加入适量的Ni、Cr,就成为不锈钢了。

金属或合金受一些因素影响,化学稳定性明显增强的现象,称为钝化。

由某些钝化剂(化学药品)所引起的金属钝化现象,称为化学钝化。

如浓HNO3、浓H2SO4、HClO3、K2Cr2O7、KMnO4等氧化剂都可使金属钝化。

金属钝化后,其电极电势向正方向移动,使其失去了原有的特性,如钝化了的铁在铜盐中不能将铜置换出。

此外,用电化学方法也可使金属钝化,如将Fe置于H2SO4溶液中作为阳极,用外加电流使阳极极化,采用一定仪器使铁电位升高一定程度,Fe就钝化了。

由阳极极化引起的金属钝化现象,叫阳极钝化或电化学钝化。

镀锌钝化的发展及各种方法的评价:白色和蓝白色钝化白色和蓝白色钝化在所有的钝化膜中,膜层最薄,防护能力最差。

它们主要用于有一定装饰性要求的零部件上,如日用五金、建材、轻工产品、家用电器、输变电金具等。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镀锌薄板无铬钝化评价方法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镀锌薄板无铬钝化评价方法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镀锌薄板无铬钝化评价方法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引言金属和合金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但由于受到环境、化学物质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容易发生腐蚀现象,从而降低材料的使用寿命。

《铸铝材料无铬钝化工艺及性能研究》

《铸铝材料无铬钝化工艺及性能研究》

《铸铝材料无铬钝化工艺及性能研究》一、引言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对工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铸铝材料作为工业领域的重要材料之一,其表面处理工艺对于提高产品的耐腐蚀性、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传统的铬酸盐钝化工艺虽然效果显著,但因铬的毒性及对环境的污染性,已逐渐被淘汰。

因此,研究铸铝材料无铬钝化工艺及性能,对于实现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铸铝材料无铬钝化工艺研究(一)无铬钝化处理概述无铬钝化处理是指采用非铬化合物替代传统铬酸盐进行表面处理,以达到提高铸铝材料耐腐蚀性的目的。

目前,常用的无铬钝化处理方法包括稀土转化膜、硅烷膜等。

(二)无铬钝化处理工艺流程以硅烷膜法为例,无铬钝化处理流程如下:表面处理→ 清洗→ 硅烷溶液浸泡→ 再次清洗→ 干燥→ 形成钝化膜。

具体来说,首先对铸铝材料进行表面清洗,去除油污和杂质;然后将其浸泡在硅烷溶液中,形成硅烷膜;最后进行清洗和干燥处理,形成稳定的钝化膜。

(三)关键因素及优化措施无铬钝化处理过程中,温度、时间、浓度等关键因素会影响到成膜质量。

优化措施包括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合理选择溶液配比和添加助剂等。

此外,对铸铝材料进行预处理和后处理也是提高成膜质量的重要手段。

三、无铬钝化膜性能研究(一)耐腐蚀性无铬钝化膜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抗酸、碱、盐等腐蚀介质的侵蚀。

与传统的铬酸盐钝化膜相比,无铬钝化膜的耐腐蚀性能相当甚至更优。

(二)硬度与耐磨性无铬钝化膜的硬度较高,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

这使得铸铝材料在经过无铬钝化处理后,能够抵抗磨损和划痕,延长使用寿命。

(三)环境友好性无铬钝化处理不使用含铬化合物,避免了重金属污染和有毒废水的产生。

同时,无铬钝化膜的制备过程也更加环保,符合绿色制造的要求。

四、实际应用及前景展望(一)实际应用铸铝材料无铬钝化工艺已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

例如,在汽车制造中,铸铝零件经过无铬钝化处理后,可提高其耐腐蚀性和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镀锌层无铬硅酸盐彩色钝化成膜机理及性能

镀锌层无铬硅酸盐彩色钝化成膜机理及性能

镀锌层无铬硅酸盐彩色钝化成膜机理及性能范云鹰;金海玲;崔欢欢【摘要】针对镀锌层可显著提高钢铁零件的耐蚀性能,但在潮湿的环境中其表面易被腐蚀产生白锈,从而失去对基体的保护作用的问题,制备了A3钢镀锌层表面的无铬硅酸盐彩色钝化膜,以进一步提高其耐蚀性能,并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中性盐雾试验和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膜层的组分、成膜的过程及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钝化膜的主要成分为Zn4Si2O7-(OH)2·2H2O,SiO2,ZnO和Zn(OH)2,其中性盐雾试验出白锈时间能够达到75 h,与市场上广泛应用的三价格(Cr3+)钝化膜相当.【期刊名称】《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36)002【总页数】4页(P220-223)【关键词】镀锌层;硅酸盐;成膜过程;成分;耐蚀性能【作者】范云鹰;金海玲;崔欢欢【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093;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093;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47.44电镀锌是提高钢铁零部件抗腐蚀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镀锌层和镀锌层的表面钝化处理,可以有效提高钢铁部件的使用寿命.目前常用的电镀锌表面钝化有彩色、银白色、蓝色和黑色.这其中含六价铬的铬酸盐钝化工艺是应用最广泛的,这种钝化液可以得到稳定性好、耐蚀性高的膜层,并且还有自我修复能力.但是六价铬会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并对人体也有极大伤害,国家对于六价铬的使用有严格限制[1-5].目前应用的三价铬钝化工艺,虽然毒性减低,但是工艺不稳定,三价铬在一定条件下易转化为六价铬,污染环境[6-7].近几年,环保型彩色镀锌钝化主要有钛盐、钼酸盐、硅酸盐、稀土盐等无铬钝化工艺[8-11].这些无机物形成的钝化膜层比较薄,耐蚀性还有待提高,一般处于试验阶段.其中硅酸盐体系钝化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无毒等优点,但是其钝化膜耐蚀性较差.为了改善硅酸盐耐蚀性能,主要采用2种方法:一是加入一些有机促进剂如硫脲等;二是加入一定量金属盐添加剂.本研究采用加入金属盐来提高耐蚀性,并且调节钝化液pH=3左右,对A3钢镀锌层进行钝化处理,分析钝化膜成分及形成过程,并研究其性能.1 试验方法采用试样尺寸为10 mm×10 mm×1 mm的A3碳钢,其钝化处理工艺流程如下:试样除锈→水洗→活化→水洗→电镀锌→水洗→出光→水洗→钝化→水洗→吹干. 镀锌硅酸盐彩色钝化液的主要组成及工艺条件:Na2 SiO3·9H2O 为10~30 g·L-1,H2O2为10 mL·L-1,DK-WSC 为12 g·L-1,用 H2 SO4调节pH=3,室温下钝化50~90 s.硅酸钠、双氧水和硫酸都为分析纯,DK-WSC为云南滇科公司化工产品.中性盐雾试验出白锈时间75 h.采用日立S-4800型扫描电镜和Link-ISIS型能谱仪观察和分析硅酸盐钝化膜表面微观形貌和成分;用PHIOuantera SXM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硅酸盐钝化膜表面元素价态和组成结构进行分析;使用CHI660B电化学工作站测试钝化膜的塔菲尔曲线.2 结果与讨论2.1 电化学测试不同钝化时间对硅酸盐钝化膜的极化曲线测量结果如图1所示.为了定量评价对电极处理后的腐蚀性能,对各极化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如表1所示.硅酸盐钝化膜的电流密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式(1)为金属腐蚀速度v失与腐蚀电流密度i corr的关系:式中:i corr为腐蚀电流密度;A为金属的原子量;n为金属的原子价;F为法拉第常数. 图1 极化曲线表1 钝化时间和极化曲线拟合结果钝化时间/s 腐蚀电流密度/(10-5 A·cm-2) 腐蚀电位/V 50 4.238 700 -1.334 3 70 1.540 400 -1.273 1 90 0.100 120 -1.064 9 110 0.303 347 -1.165 9由上式可知,v失与i corr成正比,即腐蚀电流密度越小,材料的腐蚀速度就越慢.因此,自腐蚀电位越大,自腐蚀电流越小,涂层的耐蚀性能越好.钝化时间在90 s 时,自腐蚀电位最大,腐蚀密度最小,明显地阻滞镀锌层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腐蚀的阳极过程,降低了腐蚀速率.对于镀锌层,在NaCl电解质溶液中,其腐蚀过程包括阴阳极反应:式(2),(3)分别表示镀锌层溶解和阴极去极化反应,在未钝化前,O2和电子可在溶液和金属的界面自由扩散和迁移,腐蚀速率快.钝化后,在镀锌层表面形成致密均匀的钝化膜,阻碍了O2和电子的自由扩散和迁移,腐蚀动力被有效控制,腐蚀速率降低,腐蚀过程减慢.上述测试结果说明硅酸盐钝化膜对电解质溶液起到很好的阻挡作用,抑制腐蚀速率,保护基体.2.2 扫描电镜测试图2为未钝化试样和无铬硅酸盐彩色钝化试样的扫描电镜图.图2a,c为未钝化试样,其微观形貌上有比较明显的隆起,表面布满小颗粒锌,有比较明显的裂纹,这主要是由于电镀过程中,电流密度分布不均匀,引起镀锌层的均匀性差,并未形成有效的保护层,因此腐蚀较快;图2b,d为无铬硅酸盐彩色钝化试样,其微观形貌上比较平整、致密,无明显裂纹,整个表面呈现网格状,结合图1的极化曲线,推测网格状能有效分散腐蚀电流,降低腐蚀速率,保护基体. 图2 未钝化试样和无铬硅酸盐彩色钝化试样SEM图2.3 XPS测试图3为硅酸盐钝化膜表面元素全图谱.从图谱可以看出,硅酸盐钝化膜中主要元素为Zn,O,Si和Na,其中钠峰与部分锌峰重叠.对钼酸盐钝化膜中各种元素进行窄幅扫描,采用分峰软件对各元素对应峰进行分峰,确定各元素在膜层中化学状态. 图4为硅酸盐钝化膜表面元素窄幅扫描谱.图4a中Zn元素对应Zn2p3/2峰出现在1 021.83 eV处,化学态锌结合能向左偏移,结合能升高,失去电子,所以锌以+2价存在;标准化合物ZnO位于1 021.9 eV处出现,推测出钝化膜的Zn元素是以ZnO存在.图3 硅酸盐钝化膜表面元素全图谱图4b中O1s峰分别出现在530.70,531.18 eV处,化学态的氧得到电子,结合能向右偏移,电子脱离原子轨道能量降低,O以-2价存在,标准化合物SiO2和ZnO中氧元素1s峰分别位于530.7,531.2 eV处,所以钝化膜中的O元素以SiO2和ZnO形式存在.图4c中Si元素2峰分别位于102.03,103.38 eV,标准化合物Zn4 Si2O7(OH)2·2H2O和 SiO2中Si元素2p分别位于102.00,103.43 eV处,从而可认为钝化膜中的元素Si以Zn4 Si2O7(OH)2·2H2O和 SiO2形式存在[12].图4 硅酸盐钝化表面元素窄幅扫描谱2.4 成膜过程通过上述钝化膜成分分析,推测出镀锌层硅酸盐钝化机理.在溶液中酸的作用下,锌层被腐蚀溶解,发生阳极极化反应Zn→Zn2++2e;阴极发生H+,O2-的去极化还原:O2+2H2O+4e→4OH-.在整个反应过程中,镀锌层表面pH值逐渐变大,这时溶解的Zn2+就会与OH-反应生成胶体,即Zn2++2OH-→Zn(OH)2;由于Zn(OH)2的溶解度不大,所以就沉积在镀锌层表面,最后逐渐转化成ZnO,成为硅酸盐彩色钝化膜的组成部分.在镀锌层表面,当钝化液显酸性时,Si在硅酸钠水溶液中存在状态是复杂的阴离子.而SiO44-只是其中最简单的一种,有些阴离子由2或3个单体缩合而成,甚至可在胶态SiO2粒子之间通过—OH或—O—键相互发生交联反应,形成网状结构的大分子聚合物.这些聚合物与Zn2+发生反应,覆盖在基体表面,形成钝化膜. 氢氧化锌复合物和硅酸盐单体接触后,发生胶合和脱水反应,生成的Zn4 Si2O7(OH)2·2H2 O和胶态 SiO2、ZnO、Zn(OH)2、硅酸胶体、复杂化合物等沉积在镀锌层表面,构成了钝化膜主要成分.胶合反应:脱水反应:3 结论1)由电化学测试的极化曲线可知,钝化时间为70~90 s时,所制备的镀锌层硅酸盐钝化膜耐蚀性最好.硅酸盐钝化产生的锌硅钝化膜有效地阻滞腐蚀速率,从而有效地保护机体.2)由SEM测试微观形貌可知,相比未钝化试样,硅酸盐彩色钝化膜外观明显平整,无明显裂纹,表面形成均匀的网状结构,能有效分散腐蚀电流,保护镀锌层和基体.3)硅酸盐彩色钝化膜主要物质为Zn4 Si2O7-(OH)2·2H2 O,SiO2和ZnO等.锌硅化合物形成的钝化膜,表面致密性好,耐蚀性佳.参考文献(References)【相关文献】[1]单凤君,刘常升,于晓中,等.镀锌钢板无铬钝化技术的研究进展[J].材料保护,2007,40(10):26-30.Shan Fengjun,Liu Changsheng,Yu Xiaozhong,et al.The research of chromium-free passivation technology on steels with galvanized [J].Materials Protection,2007,40(10):26-30.(in Chinese)[2]丁楠,杨飞,朱立群.钝化工艺参数对镀锌钛盐钝化膜色泽的影响[J].材料保护,2008,41(5):45-48.Ding Nan,Yang Fei,Zhu Liqun.The effect of passivating parameters on the colour of the galvanized titanium conversion film[J].Materials Protection,2008,41(5):45-48.(in Chinese)[3] Magalhaes A A O,Margarit ICP,Mattos O R.Molybdate conversion coatings on zinc surfaces[J].Journal of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2004,572(2):433-440.[4]李广超.镀锌层硅酸盐钝化工艺研究[J].电镀与精饰,2007,29(2):31-33.LiGuangchao.Research of silicate passivation technology for zinc coating[J].Plating and Finishing,2007,29(2):31-33.(in Chinese)[5] Fredriksson W,Petrini D,Edström K,et al.Corrosion resistances and passivationof powder met allurgical and conventionally cast316 L and 2205 stainless steels[J].Corrosion Science,2013,67:268-280.[6] Silva C G,Correia A N,Lima-Neto P,et al.Study of conversion coatings obtained from tungstate-phosphoric acid solutions[J].Corrosion Science,2005,47(3):709-722. [7] Yang Xiaoke,Fang Yungying,Jiang Yehua,et al.Study on colour passivation for zinc coating treated with silicate[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1,154/155:1301-1304.[8]朱立群,杨飞,黄慧洁,等.镀锌层无铬钛盐的蓝色钝化[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2):127-130.Zhu Liqun,Yang Fei,Huang Huijie,et al.Blue passivation on electrode posited zinc in titanium solution[J].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NaturalScience Edition,2007,28(2):127-130.(in Chinese)[9]张英杰,郑帅,章江洪.锌表面混合稀土转化膜的阻抗研究[J].材料保护,2010,43(5):34-42.Zhang Yingjie,Zheng Shuai,Zhang Jianghong.Research on the impedance of themixed rare earth conversion coating on the zinc surface[J].Materials Protection,2010,43(5):34-42.(in Chinese)[10] Chong K Z,Shih T S.Conversion-coating treatment for magnesium alloys by a perman-ganate-phosphate solution[J].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2003,80(1):191-200.[11] Hamdy A S.Corrosion protection of aluminum composites by silicate/cerate coating[J].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2006,200(12/13):3786-3792.[12] Crist V.Handbook of Monochromatic XPSSpectra[M].Japan:XPS International,Inc,2000:132.。

zn-ni合金镀层沉积机理及腐蚀机理

zn-ni合金镀层沉积机理及腐蚀机理

一、概述现代工业中,表面涂层技术的发展对材料的改性以及提高材料的抗腐蚀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zn-ni合金镀层作为一种重要的防腐蚀涂层,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zn-ni合金镀层的沉积机理以及腐蚀机理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将从沉积机理和腐蚀机理两个方面入手,系统地探讨zn-ni合金镀层的形成过程以及腐蚀行为,为相关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zn-ni合金镀层的沉积机理1. 电化学沉积机理众所周知,zn-ni合金涂层通过电化学沉积技术制备。

电化学沉积是利用外加电流使阳极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在阴极上析出形成金属沉积层的过程。

zn-ni合金镀层的形成主要受到电流密度、沉积时间以及阳极溶液成分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zn-ni合金镀层的沉积速率和合金成分的控制是关键问题。

2. 沉积机理的表面催化作用表面催化作用在zn-ni合金镀层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合适的表面催化剂可以有效提高zn-ni合金镀层的沉积速率和均匀性。

研究表面催化作用对zn-ni合金镀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3. 形貌和结构调控形貌和结构对zn-ni合金镀层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调控沉积条件和添加合适的添加剂,可实现zn-ni合金镀层的微观结构和宏观形貌的精密控制。

三、zn-ni合金镀层的腐蚀机理1. 电化学腐蚀机理zn-ni合金镀层的耐腐蚀性能主要受到其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

zn-ni合金镀层在不同腐蚀介质中的腐蚀行为不尽相同,对其电化学腐蚀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节点腐蚀机理zn-ni合金镀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节点腐蚀问题。

节点腐蚀是指在涂层表面和基材交界处发生的腐蚀现象,严重影响了zn-ni合金镀层的抗腐蚀性能。

3. 其他腐蚀问题zn-ni合金涂层在特定环境中容易发生其他形式的腐蚀,如应力腐蚀、水解腐蚀等,这些腐蚀问题对涂层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提出了挑战。

四、结论本文从zn-ni合金镀层的沉积机理和腐蚀机理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 羟乙叉基二膦酸
羟乙 叉 基 二 膦 酸 ( HEDP ) 是 一 种 重 要 的 金 属 缓 蚀 剂[ 18] 、配位剂, 广泛地用 于钢铁 的缓蚀 , 20 世纪 80 年代以
能团。这些物质在锌 层表 面形成 稳定、不 溶性 的金属 螯合 物, 对金属锌具有很好的缓蚀作用。
2. 6 季铵盐
表明, 经钼酸盐转化处 理后的 镀锌 层自然 腐蚀 电位 较空白
试样的自然腐蚀电位并无显著的变化, 不 过, 腐蚀 电流密度
蚀电流明 显小于空白镀锌 片, 并接近 于铬 酸盐 钝化后 的镀
锌片。这表明, 硅酸盐钝 化膜 的耐蚀 性与 铬酸 盐钝化 膜相
当。
1. 3 稀土金属盐
稀土钝化技术因 具有 无毒无 污染, 防 蚀效 果好的 特点 而倍 受关注[ 11, 12] 。早在 1989 年, Hinton 和 W ilson[ 13] 就报
素在膜内 部以 M o - S- Zn、M oS2 、ZnS 和 ZnO 等形 式存 在。Zn, S 和 O 在膜层表 面和内 部均 分别呈 + 2 价、- 2 价
生物来抑制锌 的腐 蚀, 通过 电容 电位 曲 线法 和 XP S 分 析, 发现锌镀层上生成 了一层 最大厚 度为 3 nm 的 保护性 三氮
和- 2 价, 而 M o 在膜层表面为+ 6 价, 在膜内层以+ 4 价和 + 6 价共存。研究结果认为, M o- S- Zn 簇合物 转化膜为
杂茂锌膜( Zn- BA T 4) , 加强 了有 机物 三氮 杂茂 的缓 蚀性 能。
双层结构, 外 层已 被 部分 氧化 , 内层 存 在 M oS4 或 WS2 单
理后颜色将发生变化, 加速腐 蚀试验 ( 将 试片浸 入 10%N aCl 溶液中) 结果 表明, 金黄 色膜 耐蚀 性最 佳。经 FT I R、FT - R aman、XPS 和 AES 分析, 该膜层厚度约 为 60 nm。各元
能在锌表 面形成一层不溶 性有机 复合 物薄 膜, 膜内分 子以 配位形式与金属基 体相 结合, 构成 屏蔽 层, 使膜致 密, 增强 了膜的抗蚀性。K . W ippermann 等[ 23] 利用 多种三氮 杂茂衍
表面钼酸盐转化 膜的 存在, 一方 面 起到 机械 阻挡 Cl- 对锌 层腐蚀的作用, 提高了镀锌层耐点蚀的能力; 另一 方面阻碍 了氧和电 子的自由传输, 降 低了 腐蚀电 流密 度。由于 整个 电化学过 程被阻滞, 锌的腐蚀也被抑制了。
另有研究认为, M oO24- 与其他离 子联合 作用在 金属表 面形成不溶性的化 合物, 更容易使金属发生 钝化, 从而有效 地抑制金 属的腐蚀[ 8] 。
控制步骤。阴极反应 受阻, 从 而导致 了金 属腐 蚀速率 的降 低。Roman[ 14] 和 Shoji[ 15] 对 锌表面稀土 转化膜也 进行了研 究和评价, 试验结果表 明, 稀土转 化膜 的形 成, 对金属 锌的
腐蚀起到 了良好的保护作用。
1. 4 Mo( W) S24-
M( M=
M
o,
W)
1. 2 硅酸盐
硅酸钠是一种 完全无毒性沉淀型的缓蚀剂[ 9] 。韩克平 等[ 10] 将镀锌的 A3 钢片浸 入到硅 酸盐 钝化 液中处 理, 得到 的硅酸盐 化学转化膜经 XPS 和 AES 分析 认为 膜层表 面和 膜内 Zn 以不同 形式存在, 根据硅结合能上升的现 象推断可 能是因为 在膜层内部, 带负电 荷 SiO23- 或 SiO2 胶团 与带正
白锈, 影响外观。因此, 需对镀锌层进行钝化处理。 由于铬酸盐钝化具有高抗腐蚀性、工 艺简单、成本低等 优点, 通常对镀 锌层 采用 铬酸 盐钝 化处 理, 但由 于 Cr6+ 有 剧毒且致癌[ 1, 2] , 从保护 生态环 境及人 类健康 的角度 出发, 使用铬酸盐钝化是不允许的, 因此, 在寻求更为符 合环保要 求的替代物, 包括无机 物( 盐) 、有机物 及其 混合 物, 来取代 铬酸盐钝化。然而, 对镀锌层耐蚀机理的 研究, 还 远远落后 于对工艺的研究, 因此, 综述了国内外镀锌及锌合 金无铬钝 化耐蚀机理的研究进展。
43
镀锌层 无铬钝 化耐 蚀机理 的研 究进 展
颜色且具有金属光泽的不溶性 M o( W ) - S- Zn 簇合物转 化膜。所获 膜层具有良好 的耐 蚀性能 和装 饰效 果, 加热处
2. 4 二氨基三氮杂茂及其衍生物
Z. W. Chen 等[ 22] 认为, 一 些特别 的锌 的有 机配位 处理
S
24
是一种 低毒、低污染 和低剂 量的金
[ 收稿日期] 2003 10 17
属 表 面 钝 化 剂。 李 道 华 等[ 16] 将 锌 片 用 pH = 6. 5 的 ( NH4) 2M S4 溶液 于 25 浸 渍, 在 锌表 面获 得了 多种 不同
材料保护 2004 年 3 月 第 37 卷 第 3 期
1 无机物钝化耐蚀机理研究
电荷的 Zn2+ 发 生配 位作盐钝化后的锌 电极的腐
1. 1 钼酸盐
钼酸盐属阳极钝化型缓蚀剂, 其在金 属表面发生 吸附,
或与金属的腐蚀产物、介质中 的其 他物质 等形 成不 溶性的
物质沉积在金属的表 面。目前, 对 钼酸盐 在金 属表 面钝化
[ 中图分类号] T Q 153.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1 1560( 2004) 03 0043 03
0引言
却明显地 降 低, 说 明 钼 酸 盐转 化 膜 能 大大 地 阻 滞 镀层 在 5%NaCl 溶液 中腐 蚀的 阳极 和阴 极过 程。因此 可以 认 为,
镀锌是 提高钢铁抗腐 蚀能 力的有 效途 径, 目前 广泛地 应用于造船工业、机械工 业、航空、建 筑等许 多领 域中。但 在潮湿的环境中, 尤其在不通风的湿热环 境中, 镀 锌层易发 生腐蚀, 使 锌 层 表面 形 成 暗 灰色 或 白 色 疏松 的 腐 蚀 产生
道了稀土 盐( CeCl3) 对锌层钝化 作用的研 究结果, 提 出了稀 土转化膜耐 蚀性 的 阴极 抑制 机 理, 认为: 稀土 转化 膜 的存
在, 尤其是膜对阴极反应活性部位的覆盖, 阻碍了 氧气和电
子在金属表面和溶 液之间的转移和传递, 也 就是说, 阴极还
原反应被 稀土膜有效地抑 制, 而这一 反应 是腐 蚀过程 中的
镀锌层无铬钝化耐蚀机理的研究进展
吴海江, 陈锦虹, 卢锦堂 (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0)
[ 摘 要] 综述了国内外镀锌及锌合金无铬钝化耐蚀机 理的研究进展, 将为 研究镀锌层 无铬钝化 提供有益的 参
考, 以便为代替高毒性的铬酸盐钝化提供理论依据。
[ 关键词] 镀锌层; 无铬钝化; 耐蚀机理
王建明等[ 25] 对新洁尔灭( 标记为 R4N Br ) 、四丁 基溴化 铵[ ( C4H9) 4N Br ] 和四 乙基 溴化 铵[ ( C2H5 ) 4 NBr] 等 几 种季 铵 盐对 Zn 在 K OH 溶液中的吸附及缓蚀行为进行了电化学 研究。发 现( C2H5 ) 4N Br 和 低浓 度 的 R4 NBr ( c 1. 0 mol/ L ) 对 Zn 的 缓蚀 作用 属于 覆盖 效应, 其 吸附 行为 符 合 F reundlich 等温式。缓蚀剂在 电极表 面的 吸附 无选择 性, 通过 机械隔离作用, 阻 抑电 极反 应的 进行。 另一 方面, 由 于 Zn 表面的负 电性, R4 NBr 的缓蚀效率明显高于( C2H5) 4N Br , 因 为这两种季铵盐实 际上是 以其阳 离子基 团吸 附于 Zn 表面 而起缓蚀作用的。在 R4N Br 阳离 子基团 中含有 苯环, 由于 苯环的负电性, 使得吸 附离子 之间排 斥力 减弱, 故在 Zn 表 面能 够 达 到 较 高 的 覆 盖 度, 因 而 缓 蚀 作 用 较 强。 而 ( C4H9 ) 4 NBr 对 Zn 的缓 蚀则 属于负 催化 效应, 通 过有 选择 性地吸附 于 Zn 表面的阳极区, 抑制 Zn 的阳极溶解反应 , 从 而起到缓 蚀作用。
膜上的吸附机理有二种观点: 一种认为 M oO24- 和 Cl- 在金
属表面钝化 膜缺 陷处 发生 竞争 吸附
[, 3由, 4]

M
oO
24
的存
在, 削弱了 Cl- 的 吸附, 因 而增 强了 钝化 膜抗 点蚀 的能 力,
在一定 程度 上抑 制了 点蚀 的发 生; 另 一种 则认 为, M oO24-
元。因此, 可以 说由 于M o(
W)
S
24
在 锌表 面发 生 配位 化学
反应形成 M o( W ) - S- Zn 配位键而获得良好抗蚀性能。
2 有机物钝化耐蚀机理研究
2. 5 苯骈三氮唑
王新 葵等[ 24] 通过测 试锌 电极 在不 同浓 度的 苯骈 三氮 唑( BT A) 溶液中的极化曲线、滴汞电极的微 分电容曲线, 考 察了 BT A 对金属锌的 缓蚀性能。试验证明, BT A 属于混合 型缓蚀剂, 在锌的表面上发生吸附, 能与金属锌形 成螯合官
2. 1 植酸
植酸是 金属的优良缓 蚀剂, 也 是金属 表面 处理 的理想 配位剂, 常用作锌与锌合金 的表面处理 剂[ 17] 。它是 从粮食 作物中提取的有机磷酸化合物, 外观为棕 黄色稠状液 体, 易 溶于水、95%乙 醇和 丙酮, 分 子量 660. 4, 分 子式 C5H18 O24 P6, 植酸分子中含有能同金 属配合的 24 个氧原 子, 12 个羟 基和 6 个磷酸基。试验证明植酸是一种极罕见的 金属配位 剂, 当与金属配位时, 易形 成多 个螯合 环, 所形 成的 配位化 合物在广泛 的 pH 值范围 内皆具 有极强 的稳定性。 植酸分 子结构中 6 个磷酸基只有一个 处在 a 位, 其他 5 个均在 e 位 上, 其中有 4 个磷酸基处于同一平面上。 因此, 植 酸在金属 表面同金属配位时, 易形成一层致密的单 分子有机保 护膜, 能有效地阻止 O2 等进入 金属表 面, 从而抑 制金 属的腐 蚀, 同时由于膜层与有机涂料 具有 相近的 化学 性质, 并 含有羟 基和磷酸基等活性基团, 能与有机涂料发 生化学作用, 因此 植酸处理过的金属表面与涂料有更强的粘接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