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

《简明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
《简明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

《简明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

一、填空

1.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原始群。

2.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最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是青铜手工业。

3.氏族公社的全盛时代是母系氏族繁荣时期,这一时期陶器的出现是一场经济革命。

4.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最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是青铜手工业。

5.启废除了原有的“禅让制”,确立了王位世袭制度。

6.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

7.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

8.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行政机构以后,自长安经河西走廊可通过南、北两路通向中亚,这条道路就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9.汉武帝时曾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扩大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视野,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10.公元 208年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曹军,三分天下的形势大致形成。

11.西周政治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分封制,也叫分土封侯制。

12.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13.战国时期,关东各国联合抗秦,称为合纵,秦积极争取各国,称为连横。

14.南宋“开禧北伐”失败后,与金订立嘉定和议。此后,宋、金之间再没有发生大的战争。

15.元朝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在1280年修成新的历法《授时历》,这是中国古代最优良的一部历法。

16.1405-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率领巨大的中国船队下西洋,他的首次远航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87年。

17.为了把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康熙帝在皇宫设立南书房,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这样,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的权力大大缩小。

18.西汉名将卫青和霍去病率西汉军队几次出击匈奴,取得重大胜利。

19.公元 208年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曹军,三分天下的形势大致形成。

20.南北朝时期,在我国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统称为南朝。

21.在选官制度方面,隋文帝废除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根据考试成绩录用官吏;到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22.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后来,全国一些节度使实行武装割据,史称藩镇割据。

23.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24.南宋“开禧北伐”失败后,与金订立嘉定和议。此后,宋、金之间再没有发生大的战争。

25.元朝中央设宣政院,以西藏喇嘛教首领为副使,专管西藏事务。

26. 明末清初有三大思想家,就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27.公元780年,唐德宗根据宰相杨炎的建议,以地税、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创立颁行两税法。

28.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后来全国一些节度使实行武装割据,史称藩镇割据。

29.清政府与沙俄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尼布楚条约》 ,它规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二、选择题(单项和多项选择混合)

1.传说中的尧、舜、禹是在( D )

A.旧石器时代

B.奴隶社会初期

C.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D.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

2.反映夏朝人活动的主要文化遗存是 ( D )

A.大汶口文化

B.良渚文化

C.细石器文化

D.二里头文化

3.最早实行刺史制度的是( B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

4.我国青铜器产生于 ( A )

A.夏代

B.商代

C.西周

D.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5.我国古代国家的形成,约在 ( D )

A.黄帝时期

B.夏朝

C.神农氏时期

D.尧、舜、禹时期

6.商、周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 C )

A.陶文

B.甲骨文

C.铭文

D.小篆

7.对于古代生活在我国东南沿海和五岭以南的民族,史书上统称 ( D )

A.东瓯

B.南越

C.西南夷

D.百越

8.下列几项措施中,哪一项不是商鞅变法的内容( B )

A. 废井田,开阡陌

B. 释放奴婢

C.奖励耕织和军功

D. 设县制

9.唐代占据今云南大部,四川、贵州一部的民族政权是( C )

A.吐蕃

B.大理

C.南诏

D.回纥

10.北宋靖康二年,被金军掠去的北宋二帝是( D )

A.真宗、钦宗

B.徽宗、高宗

C.英宗、钦宗

D.徽宗、钦宗

11.两汉著名的史学家有( AE )

A.司马迁

B. 司马光

C.王充

D.班超

E.班固

12.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著名学者是( D )

A.陆贾

B.主父偃

C.李斯

D.董仲舒

13.三国时期,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州的是( B )A.曹操B.孙权C.刘备D.曹丕

14.隋朝开创的政治经济制度有( AC )

A. 三省六部制

B. 均田制

C.科举制

D.府兵制

E.郡县制

15.元代,东方最大的商港是( B )

A.广州

B.泉州

C.宁波

D.明州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