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练习题

植物学练习题
植物学练习题

1. 试述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

2. 各种不同传粉方式的花的形态结构特征如何?

一,自花传粉:(1)两性花,花的雄蕊常围绕雌蕊而生,而且挨得很近,所以花粉易于落在本花的柱头上。(2)雄蕊的花粉囊和雌蕊的胚囊必须是同时成熟的。(3)雌蕊的柱头对

于本花的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中雄配子的发育没有任何生理阻碍。

二, 异花传粉:(1 )花单性,而且是雌雄异株植物;(2)两性花,但雄蕊和雌蕊不同时成熟,在雄、雌蕊异熟现象中,有雄蕊先熟的。( 3 )雄、雌蕊异长或异位的,也不能自花

传粉。(4 )花粉落在本柱头上不能萌发的,或不能完全发育以达到受精的结果。

3. 简述孢原细胞到形成成熟胚囊的过程。

大多数被子植物的大抱子经过三次有丝分裂,形成了8个核,8个核进一步形成7

个细胞的胚囊,即1个卵细胞、2个助细胞、3个反足细胞和一个中央细胞,中央细胞内有两个极核。有的植物种类;中央细胞的两个极核在受精前,仍保持分离状态,有的植物种类,二极核在受精前融合为一,称为次生核。

4. 简述双子叶植物花和禾本科植物小穗的组成。

双子叶植物花分为五部分:花柄、花托、花被、雄蕊群和雌蕊群。其中花被又分为花萼和花冠,雌蕊分为柱头、花柱、子房。乔本科植物小穗分为浆片、外稃、雄蕊、子房、内稃、柱头、花丝、花药、颖片。

5. 请叙述小枝与复叶的区别

一个叶柄上只生一张叶片,称为单叶;一个叶柄上生许多小叶,称为复叶。6.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是怎样产生的?

双子叶植物的茎在初生结构形成后,由于束中形成层和束间形成层,木桩形成层的活动,接着进行次生生长,从而形成次生结构,和根的次生生长相同,使茎不断加粗。

7. 异花传粉比自花传粉在后代的发育过程中更有优越性,原因是什么?自花

传粉在自然界被保留下来的原因又是什么?自花传粉的植物所产生的两性配子,是处于同一个生活环境下的,二配子的遗传性缺乏分化作用,差异很小所以融合后后代的生活力和适应性小。而异花传粉由于雌、雄配子是在彼此不完全相同的环境下产生的,遗传性具较大差异,融合后产生的后代,往往具有强大的生活力和适应力。

自花传粉对于某些植物来说仍是有益的,在异花传粉缺乏必需的风, 虫等媒介力量,而使传粉不能进行的时候,自花传粉弥补了这一缺点。

8. 简述孢原细胞到形成成熟花粉粒的过程。

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小孢子的形成)

造孢细胞有丝分裂几次,产生大量的小孢子母细胞(特点:体积大,核大,质浓且丰富)再减数分裂二次,产生四分体(四个结合在一起的子细胞)以后四分体的细胞各自分离,形成四个单核花粉粒(小孢子).

注:造孢细胞有丝分裂几次形成大量花粉母细胞?但也有不分裂直接形成花粉母细胞的如锦葵科,葫芦科.

由DNA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四个小孢子细胞里的染色体数只有原来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但在受精过程中,由于两性配子的融合,产生新个体的染色体数又恢复原有母本的染色体数.

小孢子(未成熟的花粉粒)的形成

花粉母细胞减分----- 小孢子:(早期小孢子的特点:单核,细胞壁薄,富含原生质,核位于中央,无

萌发孔)后发育(营养来自解体绒毡层)壁厚,有中央液泡,核靠边,出现萌发孔一一继续发育长大:核进行有丝分裂成两细胞:大:营养细胞(内有淀粉,脂肪与花粉管有关),小:生殖细胞.核外形成二层增厚的壁(减分结束后不久形成)

9试述被子植物的生活史一粒种子在经过短暂的休眠期以后,获得合适的内在和外界生活环境之后,萌发为幼芽,并逐渐长成具根、茎、叶的植物体。经过一段时期的成长发育后,一部分顶芽或腋芽不在发育为枝条,而是转化为花芽,形成花朵。由雄蕊的花药里形成花粉粒,雌蕊子房的胚珠里形成胚囊。花粉粒又和胚囊各自分别产生雄性配子和雌性的卵细胞。经过传粉、受精,一个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为合子。以后发育为种子的胚;另一个精子和两个极核结合,发育为种子中的胚乳。最后花的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种子中孕育的胚是新生的一代的雏体。

10. 试述禾本科植物茎的构造

禾本科植物有特化的箨叶,双子叶植物没有;禾本科植物茎有明显的节,而且每节处有环

状箨叶痕,双子叶植物没有环状箨叶痕;禾本科植物茎多中空,双子叶植物茎多充实。禾本科植物维管束呈散生状,双子叶植物呈环状。禾本科植物没有形成层,不能够进行增粗生长;双子叶植物有形成层,能够进行增粗生长。

11. 什么是自花传粉?什么是异花传粉?植物如何在花部的形态结构和生理上避免自花传粉发生?

花粉从花粉囊里散出后,落到同一花的柱头上的传粉现象,叫做自花传粉。一朵花的花粉

传送到同一植物或不同植物另一株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称为异花传粉。

自花传粉:(1)两性花,花的雄蕊常围绕雌蕊而生,而且挨得很近,所以花粉易于落在本花的柱头上。(2)雄蕊的花粉囊和雌蕊的胚囊必须是同时成熟的。(3)雌蕊的柱头对于本

花的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中雄配子的发育没有任何生理阻碍。

异花传粉:(1)花单性,而且是雌雄异株植物;(2)两性花,但雄蕊和雌蕊不同时成

熟,在雄、雌蕊异熟现象中,有雄蕊先熟的。(3)雄、雌蕊异长或异位的,也不能自花传粉。(4)花粉落在本柱头上不能萌发的,或不能完全发育以达到受精的结果。

12. 简述双受精过程的生物学意义。

双受精过程:一方面,精细胞与卵细胞的融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恢复了各种植物原有的染色体数目,保持了物种遗传的相对稳定性;同时通过父、母本具有差异的遗传物质重

新组合,使合子具有双重遗传性,既加强了后代个体的生活力和适应性,又为后代中可能出现新的遗传性状、新变异提供了基础。

另一方面,另一个精细胞与2个极核或1个次生核(中央细胞)融合,形成了三倍

体的初生胚乳核及其发育成的胚乳,同样结合了父、母本的遗传特性,生理上更为活跃,更适合于作为新一代植物胚胎期的养料(在胚的发育或种子萌发过程中被吸收)。这样,可以使子代的变异性更大,生活力更强,适应性更为广泛。因此,双受精作用是植物界有性生殖的最进化、最高级的形式,是被子植物在植物界繁荣昌盛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双受精作用的生物学意义也是植物遗传和育种学的重要理论依据。

13. 试述双子叶植物胚的发育过程

受精卵分裂成顶细胞(合点端)和基细胞(珠孔端),基细胞将来发育成珠柄,顶细胞将来发育形成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

植物组织:在个体发育中,具有相同来源(即由同一个或同一群分生细胞生长、分化而来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组织。

细胞分化:细胞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特化。

维管束:由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共同组成的束状结构。

维管组织: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的疏导水分和营养物质,并具有一定支持功能的植物组织。

通道细胞:细胞具有凯氏带,但壁不增厚。

外始氏:根的初生木质部在分化过程中,是由外方开始向

内方逐渐发育成熟。

内起源:侧根起源于母根的中柱鞘,也就是发生于根的内部组织。菌根:能够和真菌共生的种子植物的根

分蘖:乔本科植物是由地面下和地面上的分蘖节上产生腋

芽,以后腋芽形成具不定根的分枝。

髓射线:维管束间的薄壁组织,由基本分生组织产生。

环髓带:有些植物的髓,它的外方有小型壁厚的细胞、围绕着内部

大型的细胞,二者界限分明,这外围区称为环髓-H-R

带。

内始式:木质部的分化,是由内(原生木质部)向外(后生木质部)

年轮:部分植物的次生木质部在正常情况下,每年形成一轮,称为年轮。

凯氏带:内皮层细胞的初生壁上,常有栓质化和木质化的增厚成带状的壁结构。环绕在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成一整圈,称为凯氏带。

蘖位:所谓蘖位,就是分蘖在第几节上,这个节位就叫蘖位

芽鳞痕:顶芽开展时,外围的芽鳞片脱落后留下的痕迹。束中形成层:初生分生组织中的原形成层,在形成成熟组织时,并没有完全分化为维管组织,在维管束的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留下了一层具有潜在分生能力的组织,即束中形成层。

根瘤:豆科植物的根上,常常生有各种形状的瘤状突起,称为根瘤。

分生组织:种子植物中具分裂能力的细胞限制在植物体的某些部位,这些部位的细胞在植物体的一生中持续的保持强烈的分裂能力,一方面不断增加新细胞到植物体中,另一方面自己继续永存下去,这种具有持续分裂能力的细胞群为分生组织。

传递细胞:一种特化的薄壁细胞与物质传递密切相关。

补充组织:在周皮的某些限定部位,其木栓形成层细胞壁其他部分更为活跃,向外衍生出一种与木栓细胞不同,并具有发达细胞间隙的组织。

初生结构:植物的胚,茎端或根端的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经过分裂、分化、生长形成的结构。由表皮,维管组织,薄壁组织组成。

树皮:茎(老树干)维管形成层以外的所有组织,是树干外围的保护结构

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

维管系统:包括植物体内所有的维管组织,是贯穿于整个植株、与体内物质的运输、支持和巩固植物体有关的组织系统,是植物适应陆生生活的产物。

同工器官:在功能上相同,有时形状也相似,但其来源与基本结构均不同

同源器官:指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基本结构、各部分和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彼此相同,但在外形上有时并不相似,功能上也有差别。

初生生长:由根和茎的的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分化和

生长所引起的植物器官的生长。

离层:离区是横隔于叶柄或叶基部的若干薄壁细胞层,其中与叶柄相邻接的两层或数层迭生在一起的细胞层

侵填体:由于邻接导管的薄壁细胞通过导管壁上未增厚的

部分,连同其内含物如鞣质、树脂等物质侵入到导管腔内而

形成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