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案观后感】《第一天案》的观后感
第一大案观后印象

第一大案观后印象
《第一大案》是一部法庭剧情片,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紧张
的剧情,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法庭辩论故事。
整部电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导演的执导:导演通过精准的镜头运用和剪辑手法,使整个
电影充满了紧张感和悬疑氛围。
观众仿佛置身于法庭,并被剧情所
牵引,一同揭开真相的迷雾。
2. 演员的演技:主演们的出色演技使每个角色都栩栩如生。
他
们在剧中的表演让人真实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和内心的挣扎,让观
众产生了共鸣和思考。
3. 剧情发展的紧凑:电影的剧情紧凑而且情节跌宕起伏,没有
一丝冗长和无用的场景。
每个环节都紧扣主题,推动故事向前发展,让观众沉浸其中,感受到了紧张与惊喜。
4. 主题的深刻内涵:《第一大案》不仅是一部法庭剧,更是对正义和真相追求的思考。
影片通过真实的法庭情景和律师的辩护,展现了法律与道德、正义与利益之间的复杂关系。
观众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也会思考社会中的法律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
总的来说,《第一大案》是一部令人难忘的电影。
它以扣人心弦的剧情和深刻的主题,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让人反思和思考。
该片在法庭题材电影中独树一帜,值得一看。
【第一大案观后感】 《第一天案》的观后感

【第一大案观后感】《第一天案》的观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电影《第一大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导演沈悦、编剧谈锐携演员陶玉玲、侯勇、郑昊等集体亮相。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一大案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第一大案观后感篇一下午,资环中心党委组织部分在职和退休党员干部职工在索克影城观看了廉政教育电影《第一大案》,中心班子成员刘国印、刘明钦和徐连利及各部门职工等35人观看影片。
电影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刘青山、张子善由抗战英雄转型为人民公仆的过程中,没有经受住金钱和美色的诱惑,贪图享受,忘记了曾经的入党誓言,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发生扭曲,利用职权盗窃侵占国家资产、克扣机场建设工程款等,两人没有倒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却在革命建设时期沦为人民的罪人。
影片中反特专员陈怀邦面对昔日战友刘青山贪腐的事实,在兄弟情义还是党纪国法面前毅然选择了忠于国家忠于人民。
该片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严惩腐败,对贪腐零容忍的坚定决心和态度,对党员领导干部是一次深刻的警醒。
“第一大案”虽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但在全党上下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背景下公映,对领导干部严守党规党纪,规范权力行使,树立四个意识,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合格共产党员具有特殊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第一大案观后感篇二建国初期,轰动全国的刘青山、张子善盗用公款大案,被称为新中国第一大案。
刘、张二人由人民的功臣、党的高级干部蜕变成历史罪人的过程,深刻地表明了作为执政党保持清正廉洁、坚决惩治腐败、严明法纪的极端重要性。
切莫居功自傲。
刘青山、张子善都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老党员,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立过功绩。
但革命胜利执掌政权后,却认为自己征战多年,劳苦功高,该享受一下了,于是便滥用职权,骄奢挥霍,终于堕落为罪犯,让人感触颇深。
今天面对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巨大成绩,更需牢记历史教训,保持清醒头脑,在诱惑面前把好自己的关,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观《第一大案》有感

观《第一大案》有感影片《第一大案》讲述了一个为了新中国成立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没有倒下、没有牺牲的战斗英雄,却在新中国成立后,极速蜕变为贪图享乐、腐败堕落、脱离人民群众的千古罪人,最后死在了公平正义的枪口下。
在为刘青山、张子善的狼狈为奸、党性缺失扼腕痛惜的同时,我们看到了党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惩治腐败、严明法纪、转变作风的决心与信心。
百年风雨兼程,百年砥砺前行。
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悠悠百年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却融尽了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与殊勋茂绩。
潮起潮落,风云激荡,革命先辈们踏遍泥泞,辗转前行。
作为新时代的检察人,我们要铭记历史,铭记那些风雨征程的岁月。
它时时激励我们在工作中立足岗位,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清正廉洁,主动担当作为,自觉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夯实忠诚之基,自觉把稳思想之舵、坚定理想信念。
对党忠诚应作为贯穿一生的原则去坚守,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的高度自觉,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以理论清醒保证政治坚定。
涵养干净之品,自觉锤炼党性修养、永葆革命本色。
近些年一些腐化违法的典型案例,在耳边时时敲响警钟。
只有身正心正,做人才显底气、做事才能硬气。
我们应以革命先烈为镜,以典型案例为鉴,用更高标准要求自已,用更严尺子检视自已,勇于改正自身的不足,持之以恒锤炼党性品格,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
激发担当之力,自觉加强历练、磨砺实干本领。
做人民公仆不能是一阵子的坚持,而要成为一辈子的坚守。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真正同群众想在一起;以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司法实践上,用心办好每一个案件,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昐”,让人民切实从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第一大案》观后感

《第一大案》观后感《第一大案》观后感(精选8篇)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
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第一大案》观后感(精选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第一大案》观后感篇1刘青山、张子善案件的刑事判决书里记录着他们的罪行,1950年到1951年短短一年时间里,刘青山、张子善利用职权,盗用、贪污的钱款总计达171亿6272万元(旧币),相当于现今人民币171万余元。
仅凭数字,现在的人们很难真切感受到刘青山、张子善罪行的触目惊心。
我们不妨做一下换算:按当时的币制标准和市场物价指数,这些钱可买粮食近2000万斤,可买棉布800万尺,足够50多万人吃一个月并做一身衣服。
如果折合成黄金,171亿元在当时可以购买将近一吨!1951年11月29日,华北局向毛泽东、党中央报告了天津地委严重贪污浪费的情况。
11月30日,毛泽东在为转发这一报告的批语中指出:“……这件事给中央、中央局、分局、省市区党委提出了警告,必须严重的注意干部被资产阶级腐蚀发生严重贪污行为这一事实,注意发现、揭露和惩处,并须当作一场大斗争来处理。
在公审大会召开之前,曾有高级干部考虑到刘、张两人在战争年代有过功劳,向毛泽东说情。
毛泽东说,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
我建议你们重读一下《资治通鉴》。
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四维不张,国之不国。
”《第一大案》观后感篇2电影《第一大案》是以新中国反腐第一大案――刘青山、张子善案侦办始末为蓝本,讲述1951年,陈怀邦(郑昊饰)在反特行动中,挖出了地委书记刘青山(郭广平饰)的惊天秘密,昔日战斗英雄成为巨贪,陈怀邦并没有因旧时情谊而放弃内心所追求的正义,而是选择了忠诚于党纪国法,忠诚于人民,终将其送上了人民审判台的故事。
《第一大案》观后感

《第一大案》观后感警惕糖衣炮弹——《第一大案》观后感第一次见到“糖衣炮弹”这个词是它出现在小学的一篇课文中,具体内容已经有点记不清了,但是清楚地记得文章摘自毛泽东的某篇会议讲话,大致是要求党员、领导干部须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抵制各种诱惑等,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似乎还有脚注:[糖衣炮弹]用糖衣裹着的炮弹。
比喻经过巧妙伪装使人乐于接受的进攻性手段。
图片上中学后,学了英语,课外书里又第二次见到了它,那是一篇关于收集整理毛泽东曾经发明创造的精妙词语的翻译,其中就列举了“糖衣炮弹”、“纸老虎”等。
但是这两次的“会面”,对我来说还都只是停留在该词比较表面的意思上,没有深刻地理解它。
直到这周单位组织党员们观看《第一大案》这部电影后,我才更加透彻地了解这枚“炮弹”的“威力”和“危害”竟然如此之大,腐蚀速度如此之快。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曾告诫全党:“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衣面前要打败仗。
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他也曾语重心长地叮嘱中央机关同志:“我们进北京,可不是李自成进京。
”即不能重蹈李自成的覆辙。
可是毛泽东的这些话不幸而言中,新中国诞生后不久,一些人就开始居功自傲,开始了骄奢淫逸的享乐生活,甚至认为大不了以后功过相抵,罪不至死。
影片取自真实历史事件,讲述的是新中国“反腐第一大案”,案件的两位“主角”——时任天津地委书记的刘青山和天津行署专员的张子善曾是穿过枪林弹雨、立下过赫赫战功并经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严峻考验的“老革命”,可就是这样两位本可以名垂青史的革命功臣却在和平年代被金钱和权利蒙蔽了双眼,一步步陷在欲望的泥淖中无法自拔,最终丢掉性命,沦为历史的罪人。
关于这一点,影片中打算暗杀刘青山的敌特分子最后都为之改变了原定计划——放弃暗杀、保存实力,因为他们敏锐地嗅到刘青山已经被各种沉重的糖衣炮弹所裹挟而即将跌入自我毁灭的深渊。
第一大案观后感

第一大案观后感
在2017年12月23日,XXX的全体教职工会议上,我们观看了电影《第一大案》。
这部电影讲述了建国初期震惊全国的第一大案,即XXX和XXX两人由革命的功臣逐步变为人民的罪人的过程。
观影之后,我们深感触动。
古人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新中国第一大案》这部电影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反思自己,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我们要深刻理解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每个人都是多面的,在不同的环境中,面对不同的人群,表现出自己不同的特质。
每个人对自己的理解都是一个长期的、甚至是一生的过程。
就像XXX,在他扔下窝头的那一刻,他已经表现出了对贫穷的厌恶和对财富的向往。
他的内心已经由埋头于革命向渴望新生活转变。
我们要充分了解自己,就要做到每日三省吾身。
时刻反思,时刻总结,思考自己的想法是否已经发生改变,引起这种改变的原因是什么,这种改变的利弊如何。
所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就是君子对自我的要求,也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
观看《第一大案》有感六篇

观看《第一大案》有感六篇【篇一】为促进党员干部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根据警示教育活动计划安排,市纪委组织党员干部于**5日下午集中观看了廉政教育电影《第一大案》。
电影是以新中国反腐第一大案——刘青山、张子善案侦办始末为蓝本,讲述1951年,陈怀邦在反特行动中,挖出了地委书记刘青山的惊天秘密,昔日战斗英雄成为巨贪,陈怀邦并没有因旧时情谊而放弃内心所追求的正义,而是选择了忠诚于党纪国法,忠诚于人民,终将其送上了人民审判台的故事。
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是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换来的。
翻开刘青山、张子善的历史,这两位党内高级干部在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中,确实做出过突出贡献,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刘青山的“日伪曾以1500块大洋悬赏拿他”,到张子善的“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受到严刑拷打”,无不显示了一个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和卓越功勋。
但是,两位出生入死的革命功臣,在革命胜利面前,在新中国成立面前,不是始终不忘革命的目的,继续保持革命的气节,而是躺在自己的功劳簿上,革命意志消沉,居功自傲,贪图享受,腐化堕落,逐渐滑向了犯罪的泥潭。
刘青山、张子善之所以沦为人民的罪人,并断送自己的身家性命,追其原因,我认为:首先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了本质的变化。
新中国刚刚建立,百废俱兴。
作为天津的地委书记、行署专员,本应该对党和人民的重托、责任时刻牢记心上,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使刚从三座大山下解放出来的劳苦大众安居乐业,使刚从残酷战争的弥漫硝烟中走出来的新中国尽快走向富强,使我们头上“东亚病夫”的不雅称号很快从头上摘掉,使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很快地屹立于世界东方,他们却忘乎所以,骄奢淫逸、贪图享乐、腐化堕落。
二是他们的政绩观发生了变异。
刘、张二人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血与火的考验和洗礼,为我党我军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新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进城以后,二人本不该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继续干好本职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他们却躺在自己的功劳薄上,坐享其成,贪图享乐。
第一大案观后感[第一大案观后感作文]
![第一大案观后感[第一大案观后感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d42db59dba1aa8114531d98f.png)
第一大案观后感[第一大案观后感作文] 电影《第一大案》是以新中国反腐第一大案――刘青山、张子善案侦办始末为蓝本。
下面是为大家的第一大案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电影《第一大案》是以新中国反腐第一大案――刘青山、张子善案侦办始末为蓝本,讲述1951年,陈怀邦(郑昊饰)在反特行动中,挖出了地委书记刘青山(郭广平饰)的惊天秘密,昔日战斗英雄成为巨贪,陈怀邦并没有因旧时情谊而放弃内心所追求的正义,而是选择了忠诚于党纪国法,忠诚于人民,终将其送上了人民审判台的故事。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在致辞中说:“《第一大案》怀着还原 __严谨态度,有机融入了电影的叙述技巧,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主题明晰、叙事流畅、人物塑造丰满,是同类题材创作中比较有深度和有特色的艺术实践。
希望各界能支持这部质量很高的廉政警示教育电影《第一大案》的发行和宣传,让更多的观众能够看到这部影片,受到触动和教育。
”据了解,影片取材自真实的历史事件,主创人员在创作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使影片中每一个细节都是对 __真实还原,将历史性、现实性与艺术性完美的统一起来,在全党上下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反腐倡廉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第一大案》的上映无疑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xx电影《第一大案》观后感xx电影《第一大案》观后感。
谈及影片创作初衷,导演沈悦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一部反腐影片,引发观众内心世界的思考,警示党员干部要廉洁奉公,恪尽职守。
”反腐倡廉题材引关注三代演员倾力加盟影片的演员阵容也十分强大,从30后的表演艺术家陶玉玲到60后的侯勇、邢岷山,从70后的郭广平再到90后的年轻演员,反映了社会各界对国家反腐工作的高度关注。
特别客串演出的陶玉玲表示:“演员有大小,角色无大小。
我很荣幸能出演这部电影,哪怕只有一个镜头,也要像一部戏那样严肃对待。
”首映礼现场,参与活动的人员一起缅怀了刚刚过世的影片艺术总监邵钧林先生,主演郭广平说,“相信这部电影的上映,能告慰邵老师的在天之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大案观后感】《第一天案》的观后感电影《第一大案》在北京 __举行首映,导演沈悦、编剧谈锐携演员陶玉玲、侯勇、郑昊等集体亮相。
下面是为大家的第一大案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下午,资环中心党委组织部分在职和退休党员干部职工在索克影城观看了廉政教育电影《第一大案》,中心班子成员刘国印、刘明钦和徐连利及各部门职工等35人观看影片。
电影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刘青山、张子善由抗战英雄转型为人民公仆的过程中,没有经受住金钱和美色的诱惑,贪图享受,忘记了曾经的入党誓言,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发生扭曲,利用职权盗窃侵占国家资产、克扣机场建设工程款等,两人没有倒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却在革命建设时期沦为人民的罪人。
影片中反特专员陈怀邦面对昔日战友刘青山贪腐的事实,在兄弟情义还是党纪国法面前毅然选择了忠于国家忠于人民。
该片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严惩腐败,对贪腐零容忍的坚定决心和态度,对党员领导干部是一次深刻的警醒。
“第一大案”虽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但在全党上下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背景下公映,对领导干部严守党规党纪,规范权力
行使,树立四个意识,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合格共产党员具有特殊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建国初期,轰动全国的刘青山、张子善盗用公款大案,被称为新中国第一大案。
刘、张二人由人民的功臣、党的高级干部蜕变成历史罪人的过程,深刻地表明了作为执政党保持清正廉洁、坚决惩治腐败、严明法纪的极端重要性。
切莫居功自傲。
刘青山、张子善都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老党员,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立过功绩。
但革命胜利执掌政权后,却认为自己征战多年,劳苦功高,该享受一下了,于是便滥用职权,骄奢挥霍,终于堕落为罪犯,让人感触颇深。
今天面对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巨大成绩,更需牢记历史教训,保持清醒头脑,在诱惑面前把好自己的关,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有以下三点感受:
一要谨慎。
此处谨慎并非指做人做事唯唯诺诺,小心翼翼,而是要在大胆开拓事业的同时,处事交友要谨慎,特别是在一些金钱物质利益方面,要做到慎独,慎微,慎初。
慎独,即在无人知晓之时,也要守住自己的防线,不能存侥幸心理,慎微指不能因情节轻微而对自己有种放松心理,慎初是从剧中看,许多人交代第一次收受贿赂巨款后人情难却,越走越偏,最终走上不归之路,因此要洁身自好自觉杜源。
二要知足。
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事业要有不知足的追求,而在
个人物质待遇方面,要有知足常乐之心。
三要修身。
古人云:修身、齐字、治国、平天下,作为共产党
员修身应该是第一位的,良好的自身修养是干好事业的基础。
当前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而执政党的廉洁是关乎中华名族的
前途命运之大事。
党员如何在开放的社会中把好自身廉洁关至关重要。
我想,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正确对待个人廉洁问题。
最近一名经济学家上书中央:现在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而贫富差距乃至腐败之势趋重。
经济发展与腐败在赛跑,一但腐败增长迅速超过经济发展速度,一但国际形势突变,执政党能否以自己勤廉的形象和亲和力,带领全国人民同舟共济所以作为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更要防腐拒变。
修身养德,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进一步提高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进一步提高自身在社会上的亲和力。
电影《第一大案》在北京 __举行首映,导演沈悦、编剧谈锐携演员陶玉玲、侯勇、郑昊等集体亮相。
该片是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典型反腐案件――刘青山、张子善案侦办始末为蓝本的反腐倡廉电影,当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在首映式上指出,影片
严谨还原历史,兼备电影叙事技巧,“希望各界能支持这部质量很高的廉政警示教育电影的发行和宣传,让更多的观众受到触动和教育。
”
据悉,影片诸多细节均由国家档案馆首次披露,力求还原刘青山、张子善贪腐案的历史原貌。
河南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赵钢在首映式上介绍称,“这是一部比较严肃但又不缺乏故事性的反腐大戏,有革命战争的大场面,反映的是从严治党、反腐倡廉的大主题,追求的是 __、廉政为民的大情怀,非常诚挚地邀请广大党员走进电影院,
认真观看、用心观看这部廉政教育片,吸取教训、警钟长鸣。
”张宏森也赞扬道,“《第一大案》怀着还原 __严谨态度,有机融入了电
影的叙述技巧,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主题明晰、叙事流畅、人物塑造丰满,是同类题材创作中比较有深度和有特色的艺术实践。
”
“演员有大小,角色无大小。
”年逾八旬的著名演员陶玉玲虽
然在片中只有一场戏,但她在首映式现场的话却令人深思:“我很荣
幸能出演这部电影,哪怕只有一个镜头,也要像一部戏那样严肃对待!”
值得一提的是,在影片首映80天前,该片艺术总监邵钧林去世,现场全场人员面对大屏幕向邵钧林致敬。
一众主创也表达了对邵钧林的怀念之情,“《第一大案》是邵老师人生的最后一部戏,他和这部戏有缘分,和河南有缘分!”演员郭广平说,“相信这部电影的上映,能告慰邵老师的在天之灵。
“第一大案观后感”相关文章:
1.电影第一大案观后感电影第一大案观后感精选
2.第一大案观后感观第一大案有感作文
3.黄克功案件观后感6篇
4.以案为镜心得体会范文3篇
5.观看人心向背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6.电影《你的名字》观后感
7.看廉政警示片观后感3篇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