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案观后感

合集下载

新中国第一大案观后感

新中国第一大案观后感

新中国第一大案观后感有人说刘、张二人是因为社会环境原因,在当时正值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既是当时新旧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也是人们思想意识形态复杂、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时期!以下内容是XX为您精心整理的新中国第一反腐大案观后感,欢迎参考!新中国第一大案观后感1949年12月16日中午,毛泽东主席抵达莫斯科,开始访问苏联。

由于这次出访高度保密,所以当时国内很少有人知道毛主席已出访苏联。

然而,就在毛主席出访前的11月中旬,中央军委某部截获了一份发往台湾国民党保密局的密电,报告了毛主席即将访苏的情报。

蒋介石深知毛泽东此行的意义,立即命令国民党保密局局长毛人凤要不惜一切代价,暗杀毛泽东,阻止这次出访。

针对毛泽东即将出访苏联,毛人凤和下属们开始紧张地谋划。

毛人凤决心制造第二次皇姑屯事件,炸毁毛泽东的专列。

而在北京,周恩来总理强调,密报毛主席访苏的国民党潜伏电台极其危险,要尽快破案。

公安部副部长杨奇清命令,马上成立北京潜伏台专案组,并要求每天把侦查工作的进展情况向他进行详细汇报。

当时掌握的全部案情资料仅有敌人密码电报的破译文和号称“0409”的特务代码。

军委某部破译“0409”可能是“郭、国、顾、巩”四个字之一。

专案组的同志马上开展全面侦查:一是命令北京市各公安分局、派出所立即从户籍上查找“郭、国、顾、巩”四姓中与本案有关的可疑人;二是成立电讯侦查组,利用电讯监听台和测向车进行搜索,查找敌台。

然而侦查工作面临很多困难,一时都没有什么线索。

杨奇清命令从台湾给特务的经费入手进行调查,于是在北京的银行开始调查来自境外的汇款,但没发现线索。

而后,侦查员又到天津查汇,在天津的银行里侦查员们发现了三笔从香港汇到北京新桥贸易公司的可疑款项,留下的签字是北京新桥贸易公司计爱琳。

调查发现,计爱琳的真名叫计采楠,是北京新桥贸易公司的股东之一。

种种迹象表明计采楠只是帮助特务取款的人,并不是发报的特务0409。

新中国第一大案展览馆观后感

新中国第一大案展览馆观后感

新中国第一大案展览馆观后感
我有幸参观了新中国第一大案展览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观后感。

首先,展览馆的规模非常大,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系列重大案件,让人感到震撼。

从大案开始,展览馆的设计非常精致,每一个展览区都有清晰的主题和布局,使参观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案件的背景和重要性。

展览馆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展示和模型展示等多种形式,向参观者生动地展示了案件发生时的情景和案件的进展过程,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其次,展览馆的内容非常丰富和详细,不仅有关于案件的基本信息,还有案件的背景、起因、经过和结果等各个方面的详细介绍。

通过展览馆的参观,我对这些案件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也对中国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展览馆还通过展示案件的相关文件和证物,使参观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案件的真实性和重要性。

最后,展览馆的导览服务非常贴心和专业。

导游们对每一个展览区的内容非常熟悉,能够为参观者提供详细的解说和解答疑惑。

他们还引导参观者通过互动展示、触摸展品等方式,增加了参观的趣味性和参与感。

总的来说,参观新中国第一大案展览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一次难忘的参观经历,使我对中国法律制度的建设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案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展览,我
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珍惜我们所拥有的法治成果,为法律的公正和正义而努力。

《第一大案》观后感

《第一大案》观后感

《第一大案》观后感《第一大案》观后感(精选8篇)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

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第一大案》观后感(精选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第一大案》观后感篇1刘青山、张子善案件的刑事判决书里记录着他们的罪行,1950年到1951年短短一年时间里,刘青山、张子善利用职权,盗用、贪污的钱款总计达171亿6272万元(旧币),相当于现今人民币171万余元。

仅凭数字,现在的人们很难真切感受到刘青山、张子善罪行的触目惊心。

我们不妨做一下换算:按当时的币制标准和市场物价指数,这些钱可买粮食近2000万斤,可买棉布800万尺,足够50多万人吃一个月并做一身衣服。

如果折合成黄金,171亿元在当时可以购买将近一吨!1951年11月29日,华北局向毛泽东、党中央报告了天津地委严重贪污浪费的情况。

11月30日,毛泽东在为转发这一报告的批语中指出:“……这件事给中央、中央局、分局、省市区党委提出了警告,必须严重的注意干部被资产阶级腐蚀发生严重贪污行为这一事实,注意发现、揭露和惩处,并须当作一场大斗争来处理。

在公审大会召开之前,曾有高级干部考虑到刘、张两人在战争年代有过功劳,向毛泽东说情。

毛泽东说,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

我建议你们重读一下《资治通鉴》。

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四维不张,国之不国。

”《第一大案》观后感篇2电影《第一大案》是以新中国反腐第一大案――刘青山、张子善案侦办始末为蓝本,讲述1951年,陈怀邦(郑昊饰)在反特行动中,挖出了地委书记刘青山(郭广平饰)的惊天秘密,昔日战斗英雄成为巨贪,陈怀邦并没有因旧时情谊而放弃内心所追求的正义,而是选择了忠诚于党纪国法,忠诚于人民,终将其送上了人民审判台的故事。

观看《第一大案》有感六篇

观看《第一大案》有感六篇

观看《第一大案》有感六篇【篇一】为促进党员干部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根据警示教育活动计划安排,市纪委组织党员干部于**5日下午集中观看了廉政教育电影《第一大案》。

电影是以新中国反腐第一大案——刘青山、张子善案侦办始末为蓝本,讲述1951年,陈怀邦在反特行动中,挖出了地委书记刘青山的惊天秘密,昔日战斗英雄成为巨贪,陈怀邦并没有因旧时情谊而放弃内心所追求的正义,而是选择了忠诚于党纪国法,忠诚于人民,终将其送上了人民审判台的故事。

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是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换来的。

翻开刘青山、张子善的历史,这两位党内高级干部在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中,确实做出过突出贡献,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刘青山的“日伪曾以1500块大洋悬赏拿他”,到张子善的“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受到严刑拷打”,无不显示了一个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和卓越功勋。

但是,两位出生入死的革命功臣,在革命胜利面前,在新中国成立面前,不是始终不忘革命的目的,继续保持革命的气节,而是躺在自己的功劳簿上,革命意志消沉,居功自傲,贪图享受,腐化堕落,逐渐滑向了犯罪的泥潭。

刘青山、张子善之所以沦为人民的罪人,并断送自己的身家性命,追其原因,我认为:首先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了本质的变化。

新中国刚刚建立,百废俱兴。

作为天津的地委书记、行署专员,本应该对党和人民的重托、责任时刻牢记心上,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使刚从三座大山下解放出来的劳苦大众安居乐业,使刚从残酷战争的弥漫硝烟中走出来的新中国尽快走向富强,使我们头上“东亚病夫”的不雅称号很快从头上摘掉,使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很快地屹立于世界东方,他们却忘乎所以,骄奢淫逸、贪图享乐、腐化堕落。

二是他们的政绩观发生了变异。

刘、张二人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血与火的考验和洗礼,为我党我军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新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进城以后,二人本不该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继续干好本职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他们却躺在自己的功劳薄上,坐享其成,贪图享乐。

第一大案观后感[第一大案观后感作文]

第一大案观后感[第一大案观后感作文]

第一大案观后感[第一大案观后感作文] 电影《第一大案》是以新中国反腐第一大案――刘青山、张子善案侦办始末为蓝本。

下面是为大家的第一大案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电影《第一大案》是以新中国反腐第一大案――刘青山、张子善案侦办始末为蓝本,讲述1951年,陈怀邦(郑昊饰)在反特行动中,挖出了地委书记刘青山(郭广平饰)的惊天秘密,昔日战斗英雄成为巨贪,陈怀邦并没有因旧时情谊而放弃内心所追求的正义,而是选择了忠诚于党纪国法,忠诚于人民,终将其送上了人民审判台的故事。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在致辞中说:“《第一大案》怀着还原 __严谨态度,有机融入了电影的叙述技巧,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主题明晰、叙事流畅、人物塑造丰满,是同类题材创作中比较有深度和有特色的艺术实践。

希望各界能支持这部质量很高的廉政警示教育电影《第一大案》的发行和宣传,让更多的观众能够看到这部影片,受到触动和教育。

”据了解,影片取材自真实的历史事件,主创人员在创作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使影片中每一个细节都是对 __真实还原,将历史性、现实性与艺术性完美的统一起来,在全党上下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反腐倡廉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第一大案》的上映无疑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xx电影《第一大案》观后感xx电影《第一大案》观后感。

谈及影片创作初衷,导演沈悦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一部反腐影片,引发观众内心世界的思考,警示党员干部要廉洁奉公,恪尽职守。

”反腐倡廉题材引关注三代演员倾力加盟影片的演员阵容也十分强大,从30后的表演艺术家陶玉玲到60后的侯勇、邢岷山,从70后的郭广平再到90后的年轻演员,反映了社会各界对国家反腐工作的高度关注。

特别客串演出的陶玉玲表示:“演员有大小,角色无大小。

我很荣幸能出演这部电影,哪怕只有一个镜头,也要像一部戏那样严肃对待。

”首映礼现场,参与活动的人员一起缅怀了刚刚过世的影片艺术总监邵钧林先生,主演郭广平说,“相信这部电影的上映,能告慰邵老师的在天之灵。

第一大案观后感(通用12篇)

第一大案观后感(通用12篇)

第一大案观后感(通用12篇)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一大案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大案观后感篇1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加强天中站廉政建设,进一步增强站内全体员工廉洁自律意识,12月17日晚,天中站组织全体员工观看廉政影片《第一大案》。

影片真实再现了刘青山、张子善由革命功臣堕落为历史罪人的蜕变过程,跌宕起伏的剧情,沉重的案例典型,让每一位党员干部又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从严格治党,反对腐败的坚决态度和坚定信心,对大家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

影片结束后,大家都感触颇深,纷纷表示,“刘张案”虽然已过去半个世纪,但在现在仍然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

要以史为鉴,结合自身实际,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廉洁奉公、恪尽职守,以追求不忘初心、廉政为民的情怀全心全意投身于各项工作当中。

第一大案观后感篇212月16日,我局在四楼多功能厅组织观看廉政电影《第一大案》。

局领导,局机关全体人员,局属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党办主任、支部书记近200人参加观看。

影片讲述了建国初期,原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行署专员张子善狼狈为奸、腐化堕落的过程。

通过案件的再现,使人们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拒腐防变的坚决态度和坚定信心。

影片以此警示广大党员要知敬畏、明法纪、守底线,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在各种诱惑面前站稳脚跟、筑牢防线。

通过观看廉政影片,全体党员干部从中吸取了教训,得到了警示。

我局将以此次观影为契机,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以反面案例为警示,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和廉洁自律,以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严格遵守党纪条规,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坚持不忘初心,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第一大案观后感篇3为强化学院廉政教育,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牢固树立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和责任意识,12月13日下午,纪检监察处在1号楼多媒体教室组织全院141位党员及中层以上干部观看了反腐倡廉警示影片《第一大案》。

关于《第一大案》观后感精选

关于《第一大案》观后感精选

关于《第一大案》观后感精选《第一大案》在京成功首映第一大案》出品人、郑州报业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主流媒体,在从严治党宣传方面,郑州报业集团肩负“双重责任”,不但要做好自身的党风廉政建设宣传工作,还要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宣传报道,而影视宣传更接地气。

下面小编整理了关于《第一大案》观后感,欢迎参考!关于《第一大案》观后感一“我以前很少演反派。

可能因为长得比较正,又带点儒雅,但我很荣幸能出演刘青山这个角色,从战斗英雄、革命功臣到贪污犯的变化很有挑战性,如何从人性的角度去丰满角色是我最关注的,通过种种细节来展现他的自我膨胀。

”郭广平认为,这种膨胀让刘青山远离了自己当初的誓言,开始吸毒、贪污、腐败,但他人性中还是有善的部分,对妻子孩子,对战友。

这样一个人物才能更让人印象深刻,才能更让人深思,进而警醒。

郭广平介绍说,剧中通过很多细节来表现刘青山思想上的这种变化,特别设置了很多小的道具,小到一个窝头。

比如,片中有一幕,刘青山说:“从此以后,再也不吃这硌牙的窝头了!”还有很多细微的感觉处理,都想从客观上去反映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人物的思想变化和心理状态,包括刘青山和他家人的处理,是非常真实细微,打动人的。

“比如片中吃总统宴的一幕,突然大风一刮,刘青山看到外面的战士们还在风中啃着窝窝头,这个时候,他的眼神有很微妙的变化,然后筷子轻轻一放,这说明他内心有冲突。

”颇为巧合的是,郭广平的儿子在片中客串“刘青山”的儿子,戏里戏外皆是父子让人不免期待。

电影不仅是娱乐,更要有引领和榜样的作用《第一大案》里的男一号“陈怀邦”的扮演者郑昊,曾出演过《我的父亲母亲》《张思德》《中国远征军》《心术》《赵氏孤儿案》等众多热播影视剧,他不仅有着10年军旅生涯,还曾在多部军旅题材影视剧中饰演过各种军人形象。

此次扮演“反特专员”,郑昊可谓把生活和工作中的所有经验都运用到了角色中。

导语:电影《第一大案》围绕反特专员陈怀邦与敌特“青盲”、刘青山、张子善斗智斗勇的故事展开,通过对刘青山、张子善案件的艺术再现,使人们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拒腐防变的坚决态度和坚定信心。

第一大案 观后感

第一大案 观后感

《第一大案》观后感观看的廉政电影《第一大案》。

电影讲述了建国初期轰动全国的原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行署专员张子善一步一步由人民的功臣、党的高级干部沦为了历史的罪人,最终受到了党纪国法严惩的典型案例。

这个案例之前在课本上学习过,听父辈们讲述过,看完电影以后,震撼更大,感触更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在简陋的工棚里,昏黄的煤油灯下,张子善对着工友们讲: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枪林弹雨中,刘青山面对敌人的枪弹没有退缩,勇敢地迎了上去。

为了解放人民,为了建立新中国,他们出生入死,奋不顾身,甚至伤痕累累。

他们怎么会由人民的功臣、党的领导干部蜕变成让人民杀之而后快的历史罪人呢?然而又怎么不会呢?!也许是从那句“从此以后,再也不吃这硌牙的窝头”开始,时髦的穿戴、豪华的小洋楼、丰盛的“总统宴”、夜光手表……他们早已忘了艰苦朴素和艰苦奋斗,大行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坐享革命胜利果实,难怪曹锟的厨子不自觉的感慨“刘书记可比总统难伺候多了”。

也许是从那句“老子拼命打江山是为了什么”的疑问开始,他们早已忘了在党旗下庄重的誓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也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想着“我的地盘听我的”“江山是我打下来的,我享受点又能怎么样?”,难怪陈怀邦提醒他“这片土地的主人只能是人民”。

也许是从那句“我不相信我的兄弟会出卖我”开始,他们早已忘了“同志”的意义,居功自傲,心存侥幸,听不进逆耳之言,认为“轮不到你监督我”“大不了功过相抵,罪不至死”,难怪特务都认为他们很快就要因为自己的罪恶而被人民所抛弃。

这所有的一切并不偶然,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思想防线一旦有丝毫放松,洪水猛兽就会一点一滴的侵蚀瓦解曾经无比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信念一旦崩塌,灭亡就在咫尺。

处决两人的枪声在全党、全国人民心中久久震荡。

这两声枪响,彰显了党反腐倡廉、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让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站稳在中华大地和百姓心中。

今天,面对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巨大成绩,我们更需牢记历史教训,保持清醒头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地一声振国人,倡廉反腐见经纶
《第一大案》观后感
2017年12月23日,在河南省实验中学的全体教职工会议上,我们观看了电影《第一大案》。

这部电影讲述了建国初期震惊全国的第一大案,即刘青山、张子善两人由革命的功臣逐步变为人民的罪人的过程。

观影之后,感慨万千。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新中国第一大案》这面镜子,让我们面镜反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我们要深刻理解一句话,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每个人都是多面的,在不同的环境中,面对不同的人群,表现出自己不同的特质。

每个人对自己的理解都是一个长期的甚至延续一生的过程。

像刘青山,在他扔下窝头的那一刻,他已经表现出了对贫穷的厌恶,对财富的向往。

他的内心已经由埋头于革命向渴望新生活转变。

我们要充分了解自己,就要做到每日三省吾身。

时刻反思,时刻总结,思考自己的想法是否已经发生改变,引起这种改变的原因是什么,这种改变的利弊如何。

所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就是君子对自我的要求,也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

作为一名小小的人民教师,观影以前,我一直觉得贪污腐败离自己很遥远,但是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自己处在刘、张的位置上我能不能禁得住金钱的诱惑呢?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革命功臣刘青山就是从再不吃“硌牙的窝头”开始,一步一步滑向了贪腐的深渊,再难回头。

所以我们也要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开始,从
不投机取巧,不贪小便宜开始坚持反腐倡廉。

可以说,《中国第一大案》为我们每一个具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为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都敲醒了长鸣的警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