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综合练习题 有答案

《社会学概论》综合练习题 有答案
《社会学概论》综合练习题 有答案

《社会学概论》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 A )。

A 中国

B 美国

C 英国

D 德国

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C )。

A 语言

B 思维

C 劳动

D 直立行走

3、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C )

A 《社会学研究》

B 《社会学原理》

C 《实践哲学教程》

D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4、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B )。

A 严复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陈千秋

5、文化是指( D )。

A 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 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 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 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6、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D )

A 弗洛伊德

B 莱格

C 米德

D 马斯洛

7、“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B )

A 生理的

B 安全的

C 归属的

D 自尊的

8、“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B )

A 米德

B 库利

C 布卢默

D 托马斯

9、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A )

A 朋友谈心

B 观众看电影

C 顾客的摩肩接踵

D 乘客之间的前拥后挤

10、根据交往的( C ),可以将社会交往划分为竞争、合作、冲突和顺应。

A 主体

B 形式

C 性质

D 方式

11、“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BD )。

A 冲突

B 竞争

C 合作

D 顺应

12、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 库利

B 林顿

C 托马斯

D 米德

13、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B )。

A 复式角色

B 角色丛

C 实际角色

D 自致角色

14、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而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B )。

A 角色扮演

B 角色冲突

C 角色中断

D 角色失败

15、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C )。

A 赶时髦

B 抢购

C 春游

D 球迷闹事

16、“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 A )。

A 享乐主义

B 权力主义

C 悲观主义

D 乐观主义

17、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 B )。

A 形式运算

B 具体运算

C 感知运算

D 前运算

18、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A 心理上的矛盾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 心理上的紧张

D 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1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学知识,这种现象是( D )。

A 再社会化

B 特殊社会化

C 重新社会化

D 继续社会化

20、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B )。

A 规模小

B 人际关系密切

C 存在长久

D 综合性功能

21、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 )。

A 核心家庭

B 主干家庭

C 联合家庭

D 其他家庭

22、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A )。

A 交换关系

B 索取关系

C 对立关系

D 奉献关系

23、管理学家( C )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 理论”和“Y理论”。

A 泰罗

B 法约尔

C 麦格雷戈

D 梅奥

24、霍桑实验得出的著名结论是:人是()。

A 经济人

B 社会人

C 复杂人

D 能力人

25、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而具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这种管理理论属于( B )。

A 家长制

B 古典管理理论

C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D 当代管理理论

26、()是手工业作坊的管理方式,是与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社会组织状况有关的。

A 家长制

B 科层制

C 泰罗制

D 流水作业制

27、我国的社区研究是从以()为首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师生开始的。

A 费孝通

B 吴文藻

C 严复

D 康有为

28、农村社区成员是以()关系为主要纽带的。

A 业缘

B 地缘

C 血缘

D 趣缘

29、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 D )。

A 城乡对立

B 缩小城乡差别

C 农村发展为城市

D 城乡协调发展

30、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B )。

A 过度城市化

B 逆城市化

C 郊区化

D 城乡融合

31、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由( A )提出的。

A 芝加哥学派

B 纽约学派

C 华盛顿学派

D 哈佛大学学派

32、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 A )。

A 帕森斯

B 斯宾塞

C 库利

D 丁伯根

33、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个社会学家。( C )

A 迪尔凯姆

B 帕森斯

C 韦伯

D 吴文藻

34、我国消灭剥削阶级采取的政策是( D )。

A 肉体上消灭

B 财产全部没收

C 让其自生自灭

D 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政策

35、整合作用是指( C )。

A 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

B 将社会的各个部分合在一起

C 社会各部分协调成为一个整体

D 一个社会的稳定

36、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称为( C )。

A 制度化优先

B 制度化冲突

C 制度化逃避

D 制度化建设

37、社会制度的设备系统包括( D )和象征性设备。

A 规则性设备

B 组织性设备

C 概念性系统

D 实用性设备

38、提出社会失范论的是( C )。

A 罗斯

B 默顿

C 迪尔凯姆

D 韦伯

39、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这称为( C )。

A 逃避行为

B 形式主义

C 创新

D 反叛

40、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放弃文化目标,但遵从制度化手段”,这称为( B )。

A 逃避行为

B 形式主义

C 创新

D 反叛

41、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个部分间的不整合、不一致,是哪一种越轨行为的理论( A )。

A 社会失范论

B 标签论

C 亚文化群体论

D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42、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 C )。

A消极的控制 B 外在控制 C 积极的控制 D 非正式控制

43、社会控制的目的是使人们遵从( C )。

A 社会制度

B 法律

C 社会行为规范

D 政府

44、什么问题正成为世界性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C )

A 人口问题

B 失业问题

C 环境问题

D 贫穷问题

45、我国的基本国策是( B )。

A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B 计划生育

C 缩小城乡差别

D 扶贫

46、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 A )不相适应。

A 物质资料再生产

B 自然环境

C 生产资料

D 社会发展

47、在劳动或工作岗位上,劳动者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这是( D )。

A 就业

B 失业

C 显性失业

D 不充分就业

48、对贫穷的定义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 A )。

A 经济学定义

B 政治学定义

C 社会文化的定义

D 环境学定义

49、社会保障的实质是通过( B )再分配来缓解各种社会问题。

A 社会保险基金

B 国民收入

C 社会自筹资金

D 福利基金

50、社会保险是( B )。

A 社会救助

B 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C 社会福利

D 人身人寿保险

51、社会工作是指( A )。

A 推行和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工作

B 本职工作之外为群众服务

C 没有报酬的为群众服务的工作

D 国家组织的社会服务工作

52、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 C )。

A 生物有机体说

B 社会进化论

C 社会均衡论

D 文化类型说

53、“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 A )的观点。

A 社会进化论

B 历史循环论

C 社会均衡论

D 历史三阶段说

54、“世界文化发展的历史总是像钟摆一样,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说法。( A )

A 文化类型说

B 生物有机体说

C 历史三阶段说

D 社会和自然环境压力说

55、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讲师,这种流动称作( D )。

A 个人流动

B 代内流动

C 向上流动

D 水平流动

56、《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是( B )。

A 丁伯根

B 托夫勒

C 佩切伊

D 贝尔

57、不发达国家只有脱离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联系才能摆脱不发达状态,这是

( C )的观点。

A 信息社会论

B 社会趋同论

C 依附理论

D 后工业社会论

58、社会趋同论最早是谁提出的。( B )

A 弗兰克

B 丁伯根

C 普雷毕什

D 沃勒斯坦

59、“后工业社会”论是由谁提出的。( A )

A 贝尔

B 弗兰克

C 奈斯比特

D 达伦道夫

60、通常社会调查的主要类型有普遍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和()。

A 经常性调查

B 一次性调查

C 抽样调查

D 问卷调查

二、填空题

1、人要进行两种生产:一种是生活资料的生产;一种是人类自身的

生产。在生产中体现出两种关系即: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

2、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产生于 19世纪30 年代。

3、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为_,在 1891 年。

4、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一个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的累加而

是结构的总和。

5、需要的社会性是指需要的提出和满足都是普遍的社会现象。

6、按照社会需要的对象分,我们把它分为物质、精神和社会综合性三类。

7、生存、享受、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8、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___》一书中首次提出了

需要层次论。

9、马克思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则是从微观上

阐述了需要层次论。

10、社会交往是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11、社会文化的传播有两种不同的渠道:即___正式的_和____非正式的的渠道。

12、根据交往的主体可以把交往划分为个人交往和群体交往。

13、冲突的根源是______社会资源相对有限,特点是破坏性。

14、从社会关系产生的基础看,社会关系可以分为_血缘关系、业缘关系_、地缘关系_。

15、集体行为的特征是:非组织性_______、____突发性_________、___反常性_。

16、集体行为的类型是:骚动_、传闻__、__社会动荡不安____、____社会运动_。

17、人的社会化进程,是指人的需要与社会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变化的过程。

18、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_自然环境______和____社会环境________。

19、人的社会化的生物基础包括人有脑力劳动的条件、人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人有语言的能力。。

20、语言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

21、社会群体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个人层次上,是人进行社会化的必要条件;二是群体层次上,能够满足人类的某种需要_。

22、在社会学中,通常按照群体成员之间互动的特点,把社会群体分为初级社会群体和次级社会群体。

23、人际关系亲密是初级群体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24、初级社会群体一般包括家庭、邻里和儿童游戏三种形式。

25、家庭的发展经历了___血缘家庭________、___普那路亚家庭_____、__对偶家庭_______、___一夫一妻制家庭四个阶段。

26、从家庭结构的角度,通常把家庭分为___血缘家庭________、___普那路亚家庭_____、__对偶家庭、___一夫一妻制家庭。

27、以组织的功能为标准可以把社会组织划分为___核心家庭___、_主干家庭____、___联合家庭______、___其它家庭等。

28、依据组织的严密程度可以将社会组织划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29、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能量交换关系关系。

30、提出“经济人”假设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是泰罗。

31、我国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__家长制管理较为普遍____、____行政因素干预管理___、____重人性____、__轻规则_____。

32、“社区”一词由德国的社会学家____滕尼斯_________最先使用的。

33、农村的居住特征主要表现为大聚居小分居的居住方式。

34、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大多数从事___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业

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35、按城市的功能可以把城市划分为政治城市、工业城市、商业城市、文化城市和旅游城市等。

36、实现城乡融合的途径有以下三个观点:优先发展农村、优先发展城市、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37、社会的三次大分工是指畜牧业__、___手工业___、_商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38、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是财富、声望、权力。

39、我国目前的阶级结构是工人阶级_、___农民阶级__、和一个个体劳动者阶层。

40、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普遍性_____、___变异性、___相对稳定性、__阶级性。

41、本原的社会制度包括家庭制度和经济制度;派生的社会制度包括政治制度、宗教制度和教育制度。

42、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概念系统_______、___规则系统______、___组织系统__________、___设备系统。

43、制度建设与制度改革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应同步进行。

44、道德是靠人们的___内心信念_________、___社会舆论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

45、社会舆论的基本特点有:现实性强、集体的产物、大众传播。

46、越轨行为是对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违反,是社会控制的对象。

47、判定越轨行为的标准是具体时间、具体地点________、__具体情境下行为者应该遵守的社会规范。

48、犯罪预防的措施有:教育_______、_建立健全法律体系__。

49、我国的人口问题表现为___人口数量庞大_______、___人口素质低;其成因

是____政治原因__________、____人口惯性___________、___文化及社会因素的影响。

50、劳动就业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同___物质资料再生产不能合理配置。

51、失业有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两种存在形式;我国面临就业问

题主要是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和解决隐性失业问题两个方面。

52、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三项内容。

53、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

54、我国的社会保障在城镇主要采取了就业保障和价值补贴制度。

55、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主要范畴有农村救灾、“五保”制度、合作医疗制度、扶贫。

56、人类要善于利用自然环境为社会发展服务,要保护资源、开发资源、利

用资源三种措施统一考虑。

57、社会流动按流动主体划分有个人流动、家庭流动、群体流动;按流动方向划

分有水平流动、垂直流动;按运动方向参照划分代际流动、代内流动。58、1963__年周恩来提出了四个现代化,并指出四化的关键是实现科

学技术现代化。

59、我国现代化战略的确定依据是人民的物质和文化__________的需要。

60、社会调查方法可分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

三、名词解释

社会——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属于结合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们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需要——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生产和匮乏感,而其要求尚未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其特点有必然性、客观性、和社会性。

社会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文化_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泛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成果。狭义指人的意识状态。社会学采用的是广义的。社会学认为,所谓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是这个群体的人造的生活环境,包括群体生活中所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产品,这些产品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文化有三个互相关联的组成部分,这三个部分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综合文化。

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活动。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群体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影响的活动方式。

社会角色——当一个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行为角色扮演。

角色冲突——是指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一个人同时担当的几个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从而使角色扮演者出现左右为难的现象。

社会地位——简称“地位”。社会成员在社会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一般由社会规范、法律和习俗限定。它常用来表示社会威望和荣誉的高低程度,也泛指财产、权力和权威的拥有情况。

角色扮演——每一个人在社会中都担当着一定的社会角色。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组织环境——是指所有潜在影响组织运行和组织绩效的因素或力量。

社会组织目标——简称组织目标,它是该组织努力争取希望达到的未来状态。

集体行为——也称群众行为,指人们在群众中的行为有时完全失去他们原来的个性,他们被感情所支配,或者放弃了那些在正常情况下的重要约束

时尚——又称流行,是对一种外表行为模式的崇尚方式。其特征是新奇性、相互追随仿效及流行的短暂性。社会成员对所崇尚事物的追求,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一个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

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内化——是指人把外界事物,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和高级神经活动,转变人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社会群体——是指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

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家庭——是指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关系之上的成员之间的亲密合作、共同生活的群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社会组织——一是指社会上存在的一切人类活动共同体,包括家庭、家庭、工厂、机关和学校等;二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是更高级、更复杂的社会组合方式。

科层制——又称官僚制,是指社会组织内部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的地域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农村社区——又称乡村社区,是指以农业为主要活动的聚集起来的人们生活共同体。

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大多数从事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业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城市化——主要是指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城市化主要是指农村人口改变其居往地的过程。

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最主要的,起作用的分化是社会经济领域内的分化.

社会分层——是指在社会分化过程中,由于社会是一个组织系统,因之在系统的结构上就形成上下不同,而有一定联结和关系的若干层次.社会分层是社会

分化的一个最重要形式. 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的,以及与此关系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制度化——群体和组织的社会生活从特殊的、不固定的方式向被普遍认可的固定化模式的转化过程。

社会控制——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动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社会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越轨行为的约束。社会控制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E.A.罗斯于1901年提出来的。

社会舆论——也称公意,是社会上众人以言论形式表现的对于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大致相同的看法,是公众对此一事件或现象的是或非的评价,社会舆论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行为,发挥社会控制作用。

就业——就是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所进行的活动。

群体意识——是基于个人对群体的认同和归属而形成的成员对群体的责任感,它是集体成员为了维护群体利益、实现群体目标自己应该怎样做的考虑,具体表现为群体成员为了群体利益而采取的积极主动的努力。

越轨行为——也称违规行为,它是个体或群体违反其反应遵守的社会规范的行为。越轨行为是针对具体条件下的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而言,它是对社会或群体所期望的角色行为的偏离。

社会问题——是指人文环境失调,影响扩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人文环境失调包括社会失调、人与环境关系失调两个方面。

失业——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工作能力,无业且要求就业而未能就业的人员或虽然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但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视同失业。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制度。主要是经济上、物质上的帮助,是当社会成员遇有困难时的一种援救措施。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社会变迁——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的变动过程。

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和特征。

社会流动——广义的社会流动是指个人、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狭义的社会流动一般仅指个人社会地位的变迁。

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精神条件,以及改造自己以适应这些条件,达到社会繁荣发展的过程。

四、简答及论述题

1、社会学的基本特征及功能。

1)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看待。

(完整版)集合练习题及答案-经典

集合期末复习题12.26 姓名 班级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四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 ) A 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学生 B 著名的艺术家 C 一切很大的书 D 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 2、集合{a ,b ,c }的真子集共有 个 ( ) A 7 B 8 C 9 D 10 3、若{1,2}?A ?{1,2,3,4,5}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 的个数是 ( ) A. 6 B. 7 C. 8 D. 9 4、若U={1,2,3,4},M={1,2},N={2,3},则C U (M ∪N )= ( ) A . {1,2,3} B. {2} C. {1,3,4} D. {4} 5、方程组 1 1x y x y +=-=-的解集是 ( ) A .{x=0,y=1} B. {0,1} C. {(0,1)} D. {(x,y)|x=0或y=1} 6、以下六个关系式:{}00∈,{}0??,Q ?3.0, N ∈0, {}{},,a b b a ? , {}2 |20,x x x Z -=∈是空集中,错误的个数是 ( ) A 4 B 3 C 2 D 1 7、点的集合M ={(x,y)|xy≥0}是指 ( ) A.第一象限内的点集 B.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C. 第一、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D. 不在第二、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8、设集合A=}{ 12x x <<,B=}{ x x a <,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 2a a ≥ B }{1a a ≤ C }{1a a ≥ D }{ 2a a ≤ 9、 满足条件M U }{1=}{1,2,3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10、集合{}|2,P x x k k Z ==∈,{}|21,Q x x k k Z ==+∈, {}|41,R x x k k Z ==+∈,且,a P b Q ∈∈,则有 ( ) A a b P +∈ B a b Q +∈ C a b R +∈ D a b +不属于P 、Q 、R 中的任意一个 二、填空题 11、若}4,3,2,2{-=A ,},|{2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12、集合A={x| x 2+x-6=0}, B={x| ax+1=0}, 若B ?A ,则a=__________ 13、设全集U={} 22,3,23a a +-,A={}2,b ,C U A={}5,则a = ,b = 。 14、集合{}33|>-<=x x x A 或,{}41|><=x x x B 或,A B ?=____________. 15、已知集合A={x|20x x m ++=}, 若A ∩R=?,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16、50名学生做的物理、化学两种实验,已知物理实验做得正确得有40人, 化学实验做得正确得有31人,两种实验都做错得有4人,则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 人.

社会学概论试题附答案

社会学概论1 填空题 1、西方社会学创立于19世纪—30-40 —年代。 2、孔德把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大部分。 3、人类社会以_______ 为主体。 4、文化的特征表现为地域性、—共同性_、历史性和继承性。 5、社会学的研究特点表现为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证性。 6、韦伯认为社会分层的标准有财富、权力与声望。 7、社会学的主要功能有—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实践功能和教育功能。 &人类 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有—自然环境_、人口和文化。 9、社会学重在探索导致越轨行为的________因素。 10、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11、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亲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群体形式。 12、社会组织生存的先决条件是由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组成。 13、以农业为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的生活共同体称为—农村—社区。 14、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与应受惩罚性。 二、名词解释 1、再社会化个体全面放弃已习得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确立新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 2、社会学:是一门把社会做为整体,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 3、社会变迁指一个社会的结构性或形态性变化。 4、组织目标 三、辨析题 1、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都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它们没有区别。第12 页 ①它们是有区别的。 ②从研究对像来说,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类历史的全部过程社会学着眼于特定时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过程,研究的是具体规律和特殊规律。 ③从研究方法来说,历史唯物主义采用概括,演绎,推理方法,社会学采用经验研究和分析综合方法。 ④从作用上看,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提供一种科学认识社会历史的方法,社会学是帮助人们直接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为促进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帮助。 2、越轨就是犯罪。 越规并不都是犯罪。它们都是对公认社会规范的违反和背离,但程度与性质有所不同。越规既包括对社会规范和轻度违反,又包括对社会规范的严重违反;犯罪则是严重违反。越规违反的是较低层次的,犯罪违反的是较高层次的。越规通常不受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犯罪理应受到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越规往往是犯罪的基础和准备。 四、论述题 1、荀子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从社会学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存需要,自身组织和维 护和他人生命的生产都不可能靠一个人完成。 生产需要个人生存的衣食住行等资料就需要生产,生产活动,一开始就是共同性的群体活动。安全需要一个人不能抵御自然环境的危害,人身安全,心理安全,都需要群体。精神上的需要离开群体个人就没有表达交流的对像,精神生活无从发生,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2、联系实际论述同龄群体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同龄群体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提高独立意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同龄群体背景相同,教育相同,易沟通,有益于成员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同龄群体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价值标准,成员以此要求自己,指导自己的行为同龄群体极少强制性,可以自由沟通交流,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

社会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1-4全)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孙中山写下了“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座右铭,康有为在青年时代就撰写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同书》。 2.19世纪30年代末,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在其名著《___实证哲学教程_》中首次提出“社会学”这个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思想体系。 3.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为,在1891年。 4.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__来看待。 5.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各种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___。 6.马克思主义认为,___需要____是人的本性。 7.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 他就什么也不能做。” 8.社会需要是人们的___社会关系____基础。 9.西方流行的需要学说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_需要层次论_______。 10.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1.人类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___自我意识___的获得是一个关键环节。 12.社会交往是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13.___社会关系____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较为普遍的联系或行为模式。 14. ____语言___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性符号之一。 15.巴甫洛夫的信号刺激分为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 二、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 A )。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2.文化是指( D )。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3.“工作安定”属于( B )需要。 A.生理的 B.安全的 C.归属的 D.自尊的 4.“镜中自我”是( B )提出来的。 A.米德 B.库利 C.布卢默 D.托马斯 5.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B )。

社会学概论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 0.联系实际谈谈社会学的想象力? 答: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种心智的品质,这种品质可以帮助人们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看清世事。因此,具有社会学想象力的人能够看清更广阔的社会历史舞台,发现现代社会的构架,通过这种想象力,个体性的焦虑不安就被体现为明确的社会困扰,公章不在漠然,而是参与到这样的公共论题中。 社会学的想象力能够使我们关注有限的个人经验和更广阔的的社会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例如当社会走向工业化时,农民就自然转变为城市工人,不管他们愿意与否,当民族遭受战争蹂躏时,人民就会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经济萧条时期,大批工人失业,不管曾经他们的工作效率多高。对此,任何人的力量都是无能为力的。社会学的想象力能使我们摆脱狭隘的个人观点,在思想上更清楚地认识个人活动同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 2. 什么是社会学?如何正确把握? 答:社会学是从变动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具体社会科学。 正确把握社会学的定义,需要理解社会学的特点,研究对象,社会学的作用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社会行为,社会关系 社会学的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现实性,具体性,动态性。 社会学的作用有,1.描述功能:就是客观的、完整的搜集、整理和记录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与现状资料,真实的再现社会生活图景。 2.解释功能:弄清社会事实发生发展的主客观原因,从因果联系上对事物的现象和过程作出明确的理论说明,但因果联系不等于简单的决定论。 3.预测功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已知因素,运用现有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去预计和推测事物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 4.规范功能:确定预定社会目标、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3.社会学研究有什么实际意义和功能? 答:1.描述功能:就是客观的、完整的搜集、整理和记录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与现状资料,真实的再现社会生活图景。 2.解释功能:弄清社会事实发生发展的主客观原因,从因果联系上对事物的现象和过程作出明确的理论说明,但因果联系不等于简单的决定论。

社会学概论考试必备试题和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学”这个词首先是在(C)第四卷中提出来的。C.《实证哲学教程》 2、“社会学”一词在中国流行,开始于( B )翻译出版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的《社 会学》一书( 1902 年)。 B 章太炎 3、首先提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C) C 孔德 4、进一步论证和补充实证主义方法论,并引进了生物进化的观点的是(C) C 斯宾塞 5、严复将斯宾塞的( C)译作〈〈群学肄言〉〉。C 社会学研究 6、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社会学中心由欧洲转移到( D ),得到迅速和持续的发展。 D 美 国 7、社会学的形成时期为(B) B。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8、中国社会学者独立进行的社会调查始于1923 年( B)指导学生对民众生活费用的调查。 B陈达 9、 1913 年,美籍教授首先在中国教会学校(C)创办了社会学系。 C 上海浸洗学院 10.“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A) A 享乐主义 11、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1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D ) D 继续 社会化 13、在研究个人社会化的各个角度中,下列哪个角度研究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 D )D 气候的角度 14、弱智儿童教育,也称(B) B 再社会化 15、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C)C.角色中断 16 广义社会群体的观点是由( C )最早提出来到。C、滕尼斯 17、构成群体的最低限度的人数是( B )B、两人以上 18、( 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态。B、血缘家庭 19( C)指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其中的群体C、内群体 20、家庭的本质关系是(A)A、婚姻关系 21 社会分层最初的历史动因是:( B)。 B 、社会分工。。 22 提出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的学者是:( B)。 B、韦伯。 23 社会流动的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学家:( A ) A、索罗金。 24 社会引起社会流动的根本原因是:(C)。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5 现代社会的不平等主要是指:( D) D、事实不平等。 26 在阶级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分层是:( B) B 阶级分层。 27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社会分层的特点是:(A ) A 、等级制。 28。社会流动的实质是:( A ) A 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 29 最先使用“社区”一词的是德国社会学家( B) B 滕尼斯 30 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是( D) D 城乡协调发展 31 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B ) B 逆城市化 32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道路所采取的基本方针是(C) C 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 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33 风俗、习惯、道德等在一般情况下只能称为__B__,而不能称为社会制度。B、社

最新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社会学 2.社区 3.社会控制 4.社会分层 5.社会现代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3. 简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4.社会变迁的形式。 三、论述题(一题,共30分) 联系实际说明我国现阶段个人社会流动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 社区人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一个个区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整个社会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结合而成的。这种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社会学上称之为“社区”。, 3.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4. 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5. 社会现代化是有计划地社会整体变迁,它以人口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等人类活动和思想—切领域的全方位转换过程。 二.简答题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群体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一般功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方面,群体是个人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能全面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并且对人的社会化发生作用。(2分)另一方面,群体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在实现社会组织目标,完成社会各项任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不同类型、结构的群体,其具体功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群体功能时,我们心须区分群体的不同类型、结构,并注意认识其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社会作用: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1)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2)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3)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五、六章【圣才出品】

第五章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5.1 复习笔记 一、文化及其特征 1.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产品的综合。 2.文化的特征 (1)可习得性。文化是超生物性的,任何文化都是人们后天习得和创造的,文化不能只通过生物遗传而获得,而是要通过一个个社会性的个体主动学习并综合起来的结果。 (2)共享性。文化是所有社会成员所共享的。 (3)象征性。象征性是指人类在创造文化时总是赋予其丰富的象征意义。 (4)全括性。文化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5)整体性。文化是一个有机系统和整体,由不同的要素有机构成,各构成要素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则或规律形成一个统合的整体。 (6)文化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①文化的普遍性是指所有的人群都有文化; ②文化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个社会或人群,都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二、文化的分类 1.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1)物质文化。指物质世界中,一切经过人的加工、体现了人的思想的东西。

(2)非物质文化。又称精神文化,指制度、规范、观念等。 (3)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在使用上是有差异的,物质文化因自然规律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被损耗,非物质文化却可以被反复使用而不损耗。 2.主文化与亚文化 (1)主文化。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主文化对社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影响极大。 (2)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亚文化一般并不与主文化相抵触或对抗。 亚文化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①民族亚文化。是为社会中少数民族群体所特有的文化。 ②职业亚文化。指为各种职业群体特有的文化。 ③越轨亚文化。指为一些反社会集团所特有的文化。 (3)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区分不是绝对的,两者都在发生变化,也可能互相转化。主文化可以转变为不占主导地位的亚文化,亚文化也可以转变为占主导地位的主文化。 3.主文化与反文化 (1)主文化。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对现存社会秩序起着维护、支持作用的文化。 (2)反文化。是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主文化的抵制和对抗。 反文化不一定都是坏的东西,反文化的性质取决于它所反对的文化的性质。 4.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 (1)评比性文化。指有好坏、高下之分的文化,即在两种文化的比较中,可以评出孰优孰劣的文化。一般说来,评比性文化都是比较容易鉴别其价值的文化。 (2)非评比性文化。又称中性文化,指在文化比较中没有明显的优劣、高下之分的文

高一数学集合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四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 ) A 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学生 B 著名的艺术家 C 一切很大的书 D 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 2、集合{a ,b ,c }的真子集共有 个 ( ) A 7 B 8 C 9 D 10 3、若{1,2}?A ?{1,2,3,4,5}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 的个数是 ( ) A. 6 B. 7 C. 8 D. 9 4、若U={1,2,3,4},M={1,2},N={2,3},则C U (M ∪N )= ( ) A . {1,2,3} B. {2} C. {1,3,4} D. {4} 5、方程组 1 1x y x y +=-=- 的解集是 ( ) A .{x=0,y=1} B. {0,1} C. {(0,1)} D. {(x,y)|x=0或y=1} 6、以下六个关系式:{}00∈,{}0??,Q ?3.0, N ∈0, {}{},,a b b a ? , {}2 |20,x x x Z -=∈是空集中,错误的个数是 ( ) A 4 B 3 C 2 D 1 7、点的集合M ={(x,y)|xy≥0}是指 ( ) A.第一象限内的点集 B.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C. 第一、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D. 不在第二、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8、设集合A=} { 12x x <<,B=} { x x a <,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 { 2a a ≥ B } { 1a a ≤ C } { 1a a ≥ D } { 2a a ≤

9、 满足条件M }{1=}{1,2,3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10、集合{}|2,P x x k k Z ==∈,{}|21,Q x x k k Z ==+∈, {}|41,R x x k k Z ==+∈,且,a P b Q ∈∈,则有 ( ) A a b P +∈ B a b Q +∈ C a b R +∈ D a b +不属于P 、Q 、R 中的任意一个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 11、若}4,3,2,2{-=A ,},|{2 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12、集合A={x| x 2 +x-6=0}, B={x| ax+1=0}, 若B ?A ,则a=__________ 13、设全集U={ } 2 2,3,23a a +-,A={}2,b ,C U A={} 5,则a = ,b = 。 14、集合{}33|>-<=x x x A 或,{}41|><=x x x B 或,A B ?=____________. 15、已知集合A={x|2 0x x m ++=}, 若A ∩R=?,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16、50名学生做的物理、化学两种实验,已知物理实验做得正确得有40人,化学实验做得正确得有31人,两种实验都做错得有4人,则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 人.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7、已知集合A={x| x 2 +2x-8=0}, B={x| x 2 -5x+6=0}, C={x| x 2 -mx+m 2 -19=0}, 若B ∩C ≠Φ,A∩C=Φ,求m 的值 18、已知二次函数f (x )=2 x ax b ++,A=}{ }{ ()222x f x x ==,试求 f ()x 的解析式

国开《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题库汇总

答案+我名字 社会保障具有多重功能,其中包括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维持社会秩序等功能。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艾兹奥尼将社会组织分成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和规性组织等三类。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3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业缘群体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社会群体形式之一。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4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初级社会群体成员之间主要的互动方式是面对面的、直接的互动,这种交往是暂时性的。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5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不是一种社会规。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6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关于社会的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多样性 B. 综合性 C. 复杂性 D. 变动性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7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根据越轨行为的特征,越轨行为分为正向越轨和负向越轨行为。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8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解释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过程的理论是() A. 失理论 B. 手段-目标论 C. 亚文化群体论 D. 标签论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9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单位变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个单位,以及诸社会单位由地位相同变为地位相异的现象是()。 A. 社会分化 B. 基于自然因素的分化 C. 垂直分化 D. 水平分化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10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一个人因为在公司基层岗位表现突出,被晋升为领导岗位,因此需要到总公司接受岗前培训。这种现象我们称为()。 A. 特殊社会化 B. 重新社会化 C. 再社会化 D. 继续社会化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11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家长制会极促进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2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行为科学的管理理论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主不应把人看作被动的,而应该努力启发人的积极性。 选择一项: 对 错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三、四章【圣才出品】

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3.1 复习笔记 一、社会学方法论 1.社会学方法体系 (1)从知识结构的角度看,社会学的方法体系有三个层次构成: ①第一层次为方法论原则,具有指导研究方向的意义; ②第二层次为具体研究方法,与研究实践和过程相统一; ③第三层次为技术手段,是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工具。 (2)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原则,是确定研究者的基本方向、影响研究性质的基本观念和定律。方法论原则通常包括: ①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逻辑思维方法原则; ③社会学的一般化理论。 2.社会学方法的特征 (1)动态性。社会学的立场和视野是动态的,它是关于变动中的尤其是现实社会的各种事实和关系的动态过程。 (2)整体性。社会学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首先是从整体论高度出发的,把社会视为有机统一的整体,然后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来考察和分析社会运行和社会变迁过程。 (3)经验性。社会学注重对社会事实和现实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来理解社会行为和社会运行。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获得经验事实是首要的。 3.社会学研究的范式

(1)范式的定义 范式,指一定时期内,科学研究共同体成员在进行常规科学研究过程中所共同遵循的规范和理论与方法论模式。 (2)社会学研究范式的类型 ①实证范式②解释范式③批判范式。如表3.1所示。 表3.1 社会学研究范式的类型 二、社会学研究的过程 1.研究的逻辑过程 科学研究的逻辑过程是从理论问题经过研究验证最终回到得出理论的循环过程,连接这一过程的逻辑方法是演绎和归纳、经验观察和概括总结。根据华莱士的“科学之环”原理,研究的逻辑过程是由问题、理论、假设、操作化和假设检验等几个环节构成(见图3.1)。

高一数学集合练习题及答案--新版

高一数学集合全面知识点练习题及答案有详解 一、、知识点: 本周主要学习集合的初步知识,包括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的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及集合的运算等。在进行集合间的运算时要注意使用Venn图。 本章知识结构 1、集合的概念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不定义的原始概念,教材中对集合的概念进行了描述性说明:“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理解这句话,应该把握4个关键词:对象、确定的、不同的、整体。 对象――即集合中的元素。集合是由它的元素唯一确定的。 整体――集合不是研究某一单一对象的,它关注的是这些对象的全体。 确定的――集合元素的确定性――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 不同的――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2、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有限集和无限集是针对非空集合来说的。我们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我们把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做Φ。理解它时不妨思考一下“0与Φ”及“Φ与{Φ}”的关系。 几个常用数集N、N*、N+、Z、Q、R要记牢。 3、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的表示形式比较容易掌握,并不是所有的集合都能用列举法表示,同学们需要知道能用列举法表示的三种集合: ①元素不太多的有限集,如{0,1,8} ②元素较多但呈现一定的规律的有限集,如{1,2,3, (100) ③呈现一定规律的无限集,如{1,2,3,…,n,…} ●注意a与{a}的区别 ●注意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集合元素的“无序性”。 (2)特征性质描述法的关键是把所研究的集合的“特征性质”找准,然后适当地表示出来就行了。但关键点也是难点。学习时多加练习就可以了。另外,弄清“代表元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如{x|y=x2},{y|y=x2},{(x,y)|y=x2}是三个不同的集合。 4、集合之间的关系 ●注意区分“从属”关系与“包含”关系 “从属”关系是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社会学概论》练习题(含答案)

《社会学概论》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 A )。 A 中国 B 美国 C 英国 D 德国 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C )。 A 语言 B 思维 C 劳动 D 直立行走 3、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C ) A 《社会学研究》 B 《社会学原理》 C 《实践哲学教程》 D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4、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B )。 A 严复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陈千秋 5、文化是指( D )。 A 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 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 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 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6、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D ) A 弗洛伊德 B 莱格 C 米德 D 马斯洛 7、“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B ) A 生理的 B 安全的 C 归属的 D 自尊的 8、“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B ) A 米德 B 库利 C 布卢默 D 托马斯 9、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A ) A 朋友谈心 B 观众看电影 C 顾客的摩肩接踵 D 乘客之间的前拥后挤 10、根据交往的( C ),可以将社会交往划分为竞争、合作、冲突和顺应。 A 主体 B 形式 C 性质 D 方式 11、“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BD )。 A 冲突 B 竞争 C 合作 D 顺应

12、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 库利 B 林顿 C 托马斯 D 米德 13、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B )。 A 复式角色 B 角色丛 C 实际角色 D 自致角色 14、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而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B )。 A 角色扮演 B 角色冲突 C 角色中断 D 角色失败 15、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C )。 A 赶时髦 B 抢购 C 春游 D 球迷闹事 16、“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 A )。 A 享乐主义 B 权力主义 C 悲观主义 D 乐观主义 17、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 B )。 A 形式运算 B 具体运算 C 感知运算 D 前运算 18、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A 心理上的矛盾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 心理上的紧张 D 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1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学知识,这种现象是( D )。 A 再社会化 B 特殊社会化 C 重新社会化 D 继续社会化 20、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B )。 A 规模小 B 人际关系密切 C 存在长久 D 综合性功能 21、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 )。 A 核心家庭 B 主干家庭 C 联合家庭 D 其他家庭 22、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A )。 A 交换关系 B 索取关系 C 对立关系 D 奉献关系 23、管理学家( C )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 理论”和“Y理论”。 A 泰罗 B 法约尔 C 麦格雷戈 D 梅奥

社会学概论课后答案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社会学?如何认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答:工作性定义:社会学是一门把社会作为整体,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国内外观点不一,归结起来有三种观点: 第一.侧重于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传统代表人物有孔德、斯宾塞,这也形成了实证主义路线。 第二.侧重于把作为社会主体的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作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西方有传统的马克思,韦伯等人,在中国以孙本文为代表,形成了反实证主义路线。 第三.中国大多数学者赞成第一种观点,但又试图将二者综合,因此形成了第三种观点。 孙本文观点:(1)社会现象;(2)社会形式;(3)社会组织;(4)人类文化;(5)社会进步;(6)社会关系;(7)社会过程; (8)社会现象间的关系; (9)社会行为的科学。 美国人观点(1)社会互动;(2)社会关系;(3)群体结构; (4)社会行为;(5)社会生活;(6)社会过程; (7)社会现象;(8)社会中的人。 总体来说,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研究社会的结构以及运行过程,尤其要研究社会运行过程中的规律性,以便服务社会。b 2.简述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与特征 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从整体出发,研究社会的结构以及运行过程的社会科学学科 社会学的学科特征: 1)整体性:从整体的有机性出发去研究社会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社会的运行与调整。 2)综合性:在研究一个现象时。总是联系多种相关的因素加以分析。 3)实证性:其研究的范式是:从生活出发,形成理论,再回到生活中去。 4)除此之外,还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开放性,阶级性,宏观性 等特征。 3.社会学有哪些基本功能?社会学如何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基本功能: 1)、描述功能(认识社会是什么?) 2)、解释功能(社会为什么是这样的?)

(完整版)集合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A B C 集合综合检测题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各项中,不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 ) A .所有的正数 B .约等于2的数 C .接近于0的数 D .不等于0的偶数 2.已知集合}1,1{-=A ,}1|{==mx x B ,且A B A =?,则m 的值为 ( ) A .1 B .—1 C .1或—1 D .1或—1或0 3.设U ={1,2,3,4,5} ,若B A ?={2},}4{)(=?B A C U ,}5,1{)()(=?B C A C U U ,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A ?3且 B ?3 B .A ∈3且B ?3 C .A ?3且B ∈3 D .A ∈3且B ∈3 4.以下四个关系:φ}0{∈,∈0φ,{φ}}0{?,φ}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5.下面关于集合的表示正确的个数是 ( ) ①}2,3{}3,2{≠; ②}1|{}1|),{(=+==+y x y y x y x ; ③}1|{>x x =}1|{>y y ; ④}1|{}1|{=+==+y x y y x x ; A .0 B .1 C .2 D .3 6.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 ) A .}33|{=+x x B .},,|),{(22R y x x y y x ∈-= C .}0|{2≤x x D .}01|{2=+-x x x 7.设集合},4 12 |{Z k k x x M ∈+==,},2 14|{Z k k x x N ∈+==,则 ( ) A .N M = B .M N C .N M D .φ=?N M 8.表示图形中的阴影部分( ) A .)()(C B C A ??? B .)()(C A B A ??? C .)()(C B B A ??? D .C B A ??)( 9. 设U 为全集,Q P ,为非空集合,且P Q U ,下面结论中不正确... 的是 ( ) A .U Q P C U =?)( B .=?Q P C U )(φ C .Q Q P =? D .=?P Q C U )(φ 10.已知集合A 、B 、C 为非空集合,M=A ∩C ,N=B ∩C ,P=M ∪N ,则 ( ) A .C ∩P=C B . C ∩P=P C .C ∩P=C ∪P D .C ∩P=φ 二、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每小题5分,共20分). 11.若集合{(,)|20240}{(,)|3}x y x y x y x y y x b +-=-+=?=+且,则_____=b . 12.已知集合}023|{2=+-=x ax x A 至多有一个元素,则a 的取值范围 . 13.已知}1,0,1,2{--=A ,{|,}B y y x x A ==∈,则B = . 14.设集合2{1,,},{,,}A a b B a a ab ==,且A=B ,求实数a = ,b =

社会学概论习题及解答

社会学概论习题及解答 1、简述社会学的性质与特征。 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的社会科学。其特征有整体性、综合性、广泛性、就用性、多样性、开放性、阶级性、敏感性、国度性、宏观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2、简述社会学研究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 首先,社会学这门学科还比较年轻,资料的积聚和理论的概括都未达到成熟阶段。各国大都在从事“本土社会学”的研究。因此,社会学家在解决社会学研究什么的问题时,不得不受其影响,产生各种“独特”的意见。再次,社会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各派社会学家往往只能涉猎其中某些领域,如此各种意见表达各异,甚至有很大的分歧。最后,由于学科的深化,学者们的认识发生变化,会不断地对前人的研究加以修正,也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表述。 3、简述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社会学不同于历史唯物主义,但二者又不是对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学起着指导作用,它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上去观察、分析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而社会学的积极发展及其科学研究成果,将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成为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一个源泉。 4、联系实际,试述社会学的教育功能。 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学所提供的科学的社会知识,实际上是现代国家的公共常识,社会学的教育功能主要有: (1)了解自己。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在该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2)职业准备。社会学可以为人们提供就业或职业选择的社会知识和性能。 (3)日常决策。社会学观点和知识能够帮助人们对所面临的日常生活问题和机遇,作出比较合理的决定,使个人在事业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4)正确对待变革中的世界。社会学从社会整体角度观察问题的方法,有助于人们树立整体观念,把变革中的世界的脉搏,保持清醒的头脑。 5、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有哪些?各自的社会学思想是什么? (1)孔德,其思想主要包括研究方法,认为必需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三阶段法则;科学层次;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2)斯宾塞:其主要理论有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 (3)涂尔干:他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社会事实,并认为个人应服从社会,社会必须制约个人的需求。并注重功能分析。 (4)韦伯:他主张解释性社会学,合理性是其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并提出了理想类型和科层制。 (5)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 6、韦伯的“理想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1)它作为理智上构造的概念工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因而与经验事实不同。 (2)它作为考察现实的概念工具,又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的概括和抽象,因此它具有使自己离开现实而又以此起到认识现实的作用。 7、论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基础上,有分析地借鉴西方社会学合理的范畴、概念、观点和方法,紧密结合中国的历史与现状开展社会研究,为中国革命

集合练习题及答案有详解

集合练习题及答案有详解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圆梦教育中心 集合例题详解 1.已知A ={x|3-3x>0},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3∈A B .1∈A C .0∈A D .-1A 【解析】 集合A 表示不等式3-3x>0的解集.显然3,1不满足不等式,而0,-1满足不等式,故选C. 【答案】 C 2.下列四个集合中,不同于另外三个的是( ) A .{y|y =2} B .{x =2} C .{2} D .{x|x 2 -4x +4=0} 【解析】 {x =2}表示的是由一个等式组成的集合.故选B. 【答案】 B 3.下列关系中,正确的个数为________. ①12 ∈R ;②2Q ;③|-3|N *;④|-3|∈Q . 【解析】 本题考查常用数集及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显然12 ∈R ,①正确;2Q ,②正确; |-3|=3∈N *,|-3|=3Q ,③、④不正确. 【答案】 2 4.已知集合A ={1,x ,x 2-x},B ={1,2,x},若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求x 的值. 【解析】 因为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 所以x 2-x =2.∴x=2或x =-1. 当x =2时,与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矛盾. 当x =-1时,符合题意. ∴x=-1.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 ) ①0与{0}表示同一个集合;②由1,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或{3,2,1};③方程(x -1)2(x -2)=0的所有解的集合可表示为{1,1,2};④集合{x|4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论述题等,考试题型任选四种。 复习依据:《社会学概论》学习指导书,各题答案均以指导书给出的为准 一、单选题请参见学习指导书各章内容 1.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C ) A.“生物有机体”说B.社会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D.“文化类型”说 2.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A ) A.社会进化论B.历史循环论C.社会均衡论D.历史三阶段说 3.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教师,这种流动称作(D ) A.个人流动B.代内流动C.向上流动D.水平流动4.社会保险是( B )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C.社会福利D.人身、人寿保险 5.(C )问题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引起世界的高度重视。 A.人口问题B.失业问题C.环境问题D.贫穷问题 6.对贫穷问题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A) A.经济学定义B.政治学定义C.社会文化的定义D.环境学定义 7.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是哪种越轨行为理论(B ) A.社会失范论B.标签论C.亚文化群体论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8.手段-目的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是( B ) A.逃避行为B.形式主义C.创新D.反叛9.“不同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 ) A.冲突B.竞争C.合作D.顺应10.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 A.复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 11.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 ) A.交换关系B.索取关系C.对立关系D.奉献关系 12.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的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C ) A.过度城市化B.逆城市化C.郊区化D.城乡融合 13.整合作用是指(C ) A.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B.将各部分合在一起C.各部分协调成一个整体D.一个社会的稳定 14.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C ) A.制度化优先B.制度化冲突C.制度化逃避

集合综合练习题及答案教案资料

集合综合检测题 2.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下列各项中,不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 ) A .所有的正数B .约等于2的数C .接近于0的数D .不等于0的偶数 已知集合A { 1,1}, A . 1 3. 设U 二{1,2, 3, 4, 5}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 3 A 且 3 B {x | mx B .— 1 ,若A 4. 以下四个关系: {0}, B . 2 5. A . 1 下面关于集合的表示正确的个数是 ①{2,3} {3,2}; 9. 1},且A B A ,则m 的值为 ( C . 1 或一1 B 二{2}, (C u A) C . 3 } {0} C . 3 ②{( x,y) |x y 1} ) D . 1或一1或0 {4} , (C U A) (C U B) ( ) D . 3 A 且 3 A 且3 £{0},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D . 4 {1,5}, 1} {y |x y 1}; {y | x y 1}; A . 0 B . 1 C . 2 D . 下列四个集合 中, 是空集的是 A . {x | x 3 3} 2 B . {( x, y) | y 2 x ,x, y / R} C . {x|x 2 设集合M {x |x k 1 Kl ,k Z} , N {x|x k 1 ,k Z} ,则 2 4 4 2 A . M N B . M 「N C . N M D . 表示图形中的阴影部分( ) A . (A C) ( B C) B . (A B) (A C) A y 3 6. 0} 7. 8. C . (A B) C B) (B C) D . (A ③{x| x 1} ={ y | y 1};④{x |x M N {x|x 1 0} 设U 为全集, P,Q 为非空集合,且 P 空Q^U , 下面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C . P Q Q D . (C U Q) P A . (C U P) Q U B . (C U P) Q 10.已知集合 A 、B 、C 为非空集合,M=A A C , N=B A C , P=M U N ,则 A . C A P=C B . C A P=P C . C A P=C U P D . C A P= 二、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每小题 5分,共20分). 11 .若集合{(x, y) | x y 2 12. 已知集合A {x |ax 2 13. 已知 A { 2, 1,0,1}, 0且x 2y 4 0} {(x, y) | y 3x b},贝U b __ 3x 2 0}至多有一个元素,则a 的取值范围 x ,x A},则 B = _ B {y|y 14.设集合 A {1,a,b}, B {a, a 2, ab},且 A=B ,求实数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