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探究式教学
浅析高中地理课堂实施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 , 一般都足从 问题开始 的, 学生探 究学 的过 程 也足问题解决的过程。例如 , 在教学 “ 大气 的受热过程及 大 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 町以将探究过程转 化为引导学 生 Ⅱ, f
渎图 , 析 和解 决 一 系列 问题 的过 程 。再 以洋 流教 学 为 例 : 分 在讲授过程巾 , 尝试 以故事“ 我 小漂流瓶 的旅 行” 引入新 深, 创设问题情境 , 从一开始就激发起 学生探究学 习的兴趣。处 理“ 洋流 的成 『和分 布” 大 J 这部分 知识时 , 先 两个 学用 ‘ 盆水 、 墨水 、 小风扇操作完成 一个小实验 , 并使 用实 物投
一
活动主要 I小组 内分工协作完成 , I I 学生拥行充分 的 自主 , 但 教 师不足旁舰者 , 该积极地参 其 巾 , 助组 织分工 , 应 帮 指 导探究 活动 的开展 。小组俞作教学模式 先教师根据班级 情 、 生智 力水平 、 学 成绩 、 性格 、 性别等将学生进 行分组 , 般以 4 6人为宜 , — 每组选 出/  ̄ 长,I 1 t I小组 长负 责记 录讨 ,l I 论情况。要求小组 I学生必须互相帮助 , 大 l 通 合作 。然后¨ 1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确定教! 学口标和教学 内容 。要求小组成 员根据教学 内容进行 相关讨论 。最后得 出讨论结果 , 并互相 分享。t教师做最后 总结 。 t l
加强探究式教学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

地理探究中争当地球小博士甘肃武威第六中学吴惠珍探究式学习是指以问题探究为重点,在好奇心驱使、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
该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尝试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科学和人类的活动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活动和社会的发展是地理科学的基础。
也就是说生活世界是地理科学世界之源,地理科学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地理知识的学习也应该是学生与其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的根本途径。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理念下的接受式教学模式使地理课程的课堂学习与地理知识的应用不能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只是被动地为学而学,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剥夺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权利;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要求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考察与教学模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和勤于实践的习惯,这就为以培养学生自主、自我探究的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主的地理探究性教学及其引导下的地理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
地理探究性教学的课堂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和整合综合知识能力的培养,我们从课题探究、活动探究等多个方面探索,通过精心进行教学设计,设置地理探究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兴趣。
比如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地理事物设置探究课题,作为他们自主学习地理知识,探索地理问题的切入点,课前以此课题为中心,精选一些地理问题,在课外采用资料收集、地理调查、地理观测、地理观察等方式进行搜集和筛选相关信息,识别对本课题的调查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信息,学会淘汰、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信息,最后进行整合判读,得出相应结论。
探究式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近年来,地理教学改革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就总体而论,地理教学中重教轻学,学生被动学习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脱节的现象还较严重。
新一轮课程改革,伴随着新世纪的脚步,踏入我们的生活,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突出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突出了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综合化,突出了知识建构的过程,尤其是在教学的方法上,强调了科学探究。
笔者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对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了实验,感觉收获颇多,个人浅显认识成文如下,以求教于方家。
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是探究教学法的中心阶段,教师逐步引导学生从科学发现的开始(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走向科学发现的结束(解决问题或得出结论),学生是探究教学法的主体,这一阶段,学生积极主动的通过自我研究来获取知识;教师是探究教学法的主导,发现学生的思维偏差,随时进行调整和纠正,将学生的思维逼入科学研究的“正路”。
引导学生探究的方法很多,下面略举两例:1 重演地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于一些地理史上的重大事件,经过教师的预处理在课堂上让学生重演一次。
例如人口的空间变化中,人口的迁移。
示例1、“人口的空间变化”的教学,重演历史上上的“闯关东”。
史实介绍:山东人从清初就开始“闯关东”,近现代时期更是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闯关东”浪潮。
这些浪潮虽然都与山东同年份严重的旱灾和战乱有直接的关系,但却反映了山东人乡土观念的变化。
鸦片战争之前,乡土观念中的土地情结和宗族观念非常严重。
近代以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山东,使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在市场规律的整合作用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超越了地缘与血缘关系的范围,农民的乡土观念发生了变化,并呈现出新的特点。
“关东”是指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
因三省位于山海关以东,故称。
山东从清代起就有了“闯关东”一词,它是人们对移民东北这一现象的俗称。
移民关东之所以被称为“闯”,首先是因为它在清初是一种越轨犯禁的行为,其次是因为去关东的人要面临远离家乡、艰难谋生的诸多挑战。
自主探究式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心, 培养探究科学 的兴趣 。 面就 自主探究式 学习在地理学科 中的有效 展开 , 下 笔 者谈谈 自己的做法和经验 。
一
、
开 展 自主 探 究 式 学 习 的前 提
在 学 生 自主 探 究 活 动 中 , 该 让 学 生 亲 自参 与 实 践 和 创 新 的过 程 , 由于 受 应 但
探 究性 学 习 的重 要前 提 。 二 、 展 自主探 究式 学 习的 准 备 开
在地理课堂教学 中要真正达到开展 自主探究 式学习的 目的和任务 ,首先要
教师在备课时作好充 分准备 , 设计 出精 确的 、 具体 的、 可操作性 的探 究性教学
标, 紧紧围绕这一教学 目标 , 精心设计 相应 的教学策 略。 同时 , 在设计教学策略
为以后 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奠定基础。 因此 , 在学 生探究实践过 程中 , 要重点引 导
学 生 学 会 制 订计 划 、 出 问题 、 决 问 题 、 出假 设 、 出结 论 以及 进 行 表 达 和交 提 解 作 得 流等 , 让学 生 真 正 “ ” 来 。 动 起 1 力 创设 民主 、 谐 的气 氛 , 学 生 敢 于 自主探 究 。 . 努 和 使 民主 和 谐 的课 堂环 境 , 是 自主学 习的 沃 土 , 新 教育 理 念 指导 下 , 师应 是 学 生学 习 的设计 者 、 织 者 、 在 教 组 引导
传 统教学模式 的影响 , 在教学于把 现 成 的结 论 告 诉 给 学 生 , 视 了 学 生 学 习 的 主 动 性 和 探 究 性 ; 学 忽 而
生也 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老师传递的知识 , 习惯于死记硬背书本知识 , 不愿也不敢 自己去动手 、 动脑进行探究 。 因此 , 在开展探究性学习前 , 首先必须转变教师和学 生的观念 , 使学生真正处于学 习的主体地位 , 创设 能引导学生 主动参与的教育环 境, 激发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 , 其对 自己的角色和任务重新进行定位 , 使 这是开展
问题探究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 定 向 ,多 向求解 ,这 是探究 的具体 实施 阶
段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独立处理情境提供的材料 信息 ,去寻求问题及问题的解决。这一阶段的教学可以
步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 ,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 ,
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各 自探究的成果,相互评判,去接受实践的检验。如果 实践的结果证明了学生认识的真理性 ,获得的反馈信息
会激励学生在新的基础上突破创新 ;如果验证的结果说
1 8
为主。在学习过程 中,兴趣具有定向 、动力 、支持和偏 倾作用 ,它能使学生津津有味地学 习知识 ,积极主动 地探究新知,满腔热 I地学习,从而掌握开启科学大门 青
运用探究的方法,联系身边的生产和生活实际 ,培养学 生发现地理问题以及主动获取和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 地理课程 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 地理学是研 究地理环境 以及人 类活动与地理环境 相互关系的科学 ,两个显著的特点是综合性和地域性。
创设问题情境 ,这是探究 的准备阶段。教师要有
的内在潜力 ,既获得新知,又增长能力 。 交流成果 ,验证反馈 ,这是探 究的完成阶段。这
一
地理现象和问题 从地理学科 自身的特点来看 ,它具有 较强的综合性和地域性 ,而且学生也具有大量的地理背 景知识 ,再加上地理任务的真实性和答案的非唯一性 ,
因此有利于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运用。 3 学生发展 的特点决定的 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于地理教学方法 的选择 ,无疑 是相当重要的。对于中学生来说 ,学习动机主要以兴趣
构建地理课堂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应 该 肯 定 学 生 个 体 思 维 空 间 的 存 在 ,鼓 励 学 生 开 放 思 维 ,形 成 个 体 思 维 空 间 的 碰
能 力 的一 种 教学 方 式 。
人告诉 她 ……也有 的是一 个 “ 梦” 恶 :历 尽 艰 辛
找 到 了水 ,可 是 母 亲 已 经 渴 死 了 … … 所 以 .教 师
课 堂 上 ,通 过 创 设 情 景 、 发 现 问 题 、解 决 问 题 、 交 流 成 果 等 组 织 教 学 ,使 学 生 亲 身 体 验 从 未 知 到 已知 的 过 程 ,并 在 这 一 过 程 中 培 养 自 己 的 独 立 探 究 能 力 。 在 此 过 程 中 学 生 学 习 目的 明 确 、学 习 内容 丰 富 、学 习 过 程 灵 活 .能 充 分 体 现 问题 解 决 过 程 中学 习 的 主 动 性 与 创 造 性 .学 生 问题 解 决 的 认 知 风 格 也 能 充 分 展 现 出
复 苏 …… 有 的 “ 见 ” 自 己遇 见 了 一 位 仙 人 ,仙 梦
是 通 过 教 师 组 织 和 引 导 学 生 进 行 相 对 独 立 的 各 种 探 究 活 动 f 常 指 亲 自动 手 动 脑 的实 践 活 动 ) 通 ,使 学 生 自己 发 现 知识 ,掌 握 技 能 ,从 而 激 发 和 培 养 学 生 创 新 思 维
【 关键词】问题 探 究 发展
在 基 础 教 育 改 革 中 ,出 现 了 一 个 比较 显 著 的趋 势 ,
即将 问 题 探 究 引 入 到 教 学 设 计 中 。 问 题 探 究 教 学 模 式
探究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慢慢地学会 了观察 、 思维 、 自学 、 表达 在这个
过 程中 .学生 的科学探究能 力也就 自 然 而然 地形成 了。什么样 的教学才是探究式教学呢? 对 于教师来说 .要为学生创设 一个 自主学习 的环境 : 对 于学生来说 . 要在教师 的指导 下将 启发、 阅读 、 探究、 点评 、 总结结 合起 来 , 并 通 过“ 提出 问题——探 索研讨—— 总结提 高” 的 过程来增长 知识
阐述人地关 系为基本线索 . 构建知识框 架 . 并
附 有大量 图表 、 阅读材料及 研究 性学 习课题 这 一强化就要求 地理教师应 在地理教学 中运 用探究式教学 .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 的能力 地理课上 的探究式教学 指的是在课 堂教 学中. 教师要进行 有 目的的引导 . 而学生 则要 通 过一系列 的探 索 、 研究 活动获取知识 . 写好 探究 报告 这种探究式教学为学生的观察 、 思 维、 自学 、 表 达提供 了大量 机会 , 最终 使学 生
学 羁 2 0 1 4 年 第 1 期
探究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 用
尹咏梅 ( 山 东省栖 霞市第一 中学 2 6 5 3 0 0 )
新 高 中地理 教材强化 了素 质教育和 学生
能 力的培养 . 以可持续发展 为基本点 . 以正确 ( 三) 教师要积极参与情境的创设 ( 1 1 教师 一定 要保证 学生 的 自主学 习时
间, 这样 才能使学生 有充足的时 间进行 探索 、
思考和交流。( 2 ) 教师要 把质疑 的权利还给学 生. 不 能搞一言堂 . 应该 积极引导学 生敢于猜
想、 敢 于怀疑 . 还要 鼓励学生针对某 一问题进 行讨论争辩 . 赞扬学生 发表的独立见解 . 这样
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方法探究

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方法探究一、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方法的意义地理学科具有极强的图像性,许多地理概念及现象必须通过图表来呈现才能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采用“以图导学”教学方法,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度。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地理学科内容复杂,充满了丰富多样的地图、图表和图像。
通过利用这些图像资源,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观察地理图像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2.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图导学”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和解读地理图像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动力。
通过这种亲身参与的过程,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学习地理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3.增强地理概念的直观性地理学科内容繁杂,很多地理概念和现象较为抽象,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容易引起学生的困惑和难以理解。
通过“以图导学”教学方法,可以将这些抽象的地理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图像,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像来理解和记忆地理概念,增强其直观性和形象性。
二、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方法的特点“以图导学”教学方法是一种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直观性地理知识多以地图、图表等形式呈现,这些图像资源能够直观地呈现地理概念和现象,从而使学生更方便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3.启发性通过“以图导学”教学方法,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地理知识,而是在观察和分析地理图像的过程中,主动地思考和探索。
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方法的实施方法“以图导学”教学方法并不是简单地向学生展示一些地理图像,而是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分析地理图像的过程中主动学习。
下面将介绍一些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方法的实施方法。
1.选择合适的图像资源在进行“以图导学”教学时,教师需要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地理图像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探究式教学
欧玲
在地理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思维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素质已日显重要。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
以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方法为目标,它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而不是一般的记忆、理解和掌握,更强调学生通过参与探究问题的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使他们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都得到升华。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理念。
而且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指导学生“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在这种理念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那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成为初中地理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和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的一种最基本理念。
在地理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思维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素质已日显重要。
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
在实际的初中教学中,我发现初中的地理知识非常适合通过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特别是以下几方面内容:(1)、与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
生活中的地理趣闻、风俗民情、名胜古迹等,如阿拉伯人的服饰和信仰特点、澳大利亚的物产特点、东非高原选手进行长跑常能取得好成绩等等内容都可以迅速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地理的价值与魅力,地理是生活的一部分,地理充满趣味。
(2)、疑难的知识。
有了疑难,才有可能进行探究,才有可能出现不同的观点,才会出现争论。
要想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观点,就需要进一步探究。
继续探究过程中可能还会产生新的疑难,这就要求再探究。
在讲地球运动时,不是简单地介绍自转方向、周期、产生现象内容,而是问学生这样一些问题,假如地球不是自西向东转会出现什么情况? 麦哲伦的东西航行能证明地球是球形,南北航行呢? 地球不公转是否会有四季变化?如果地球直着身子转动和倾斜着身子转动太阳的直射点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样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不断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学生思维十分活跃,争论不休,积极主动参与探究。
(3)、抽象的知识。
例如:地球的公转与自转现象、时区差异、等高线、太阳高度的变化、板块的运动等等。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探究性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探究,使演示过程充满着“谜”,引导学生把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
要求学生以从探究演示中所领悟的道
理,去寻找“谜底”。
在初中地理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探究的题目,既不应该是那种学生从课本上就能直接找到答案,以确保探究结果准确完美的题目,也不应当是那种以学生目前能力无论如何也解答不了,仅仅体现教师高水平的题目。
前者会让学生觉得地理过于简单,对探究学习失去兴趣,从而丧失了探究活动的意义;后者则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认为地理太难学了,怎么也学不好,失去地理学习的信心。
最合适的探究题目,应当是教师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再通过学生间的互相帮助或者是教师的指引点拨,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就能找到答案的题目。
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
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
探究式教学首先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所谓自主性学习,就是指在自主教育的气氛中,学生通过主体意识,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主动参与学习的一种活动。
例如,在讲授一个新的区域或国家之前,教师可根据该地区的地理特色,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一些启发思维、引起爱好的问题。
在讲授“日本”一课时,我提出日本国土狭小却能成为当今世界上的经济大国,是如何扬长避短利用本国地理条件的?与日本相比美国的发展,恰又得益于优越的地理条件,而这些条件又是什么呢?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上提到“中东”世界的焦点和热点,在学习新教材前,让学生关注和收集有关中东时局变化资料’新闻报道和图片,上课时交流、讨论引入新课、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在课堂上老师提问“中东成为热点地区”,除石油之外,海湾战争背后还有哪些地理上的原因?海湾地区为什么会引起美国纠缠不休?有哪些值得美国去争夺的呢?从发展中国家较成功的范例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和借鉴呢?等等。
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很象推理小说中一个个悬念,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使学生在认知爱好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教师的指导,最后不难找到问题的答案,使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继而又产生新的求知欲。
在地理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思维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等,更能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素质。
当然,作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还有待我们广大教师去积极探索,总结成功经验,以便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