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ppt
合集下载
5《草船借箭》课件(共21张PPT)

神机妙算:
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 善于根据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周瑜的用心 公报私仇
算好了人 鲁好了 天气
三天后有大雾 曹操看不清虚实,只得叫弓弩手射箭。
算好了受 箭方法
一字摆开 两面受箭
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使受箭面 积增大,尽可能多地受箭。
丞相 承 承上启下
擂
多
调
音
饮
字
相
léi lèi diào tiáo yǐn yìn xiāng xiàng
擂鼓 自吹自擂
擂台
打擂
调动
调查
调料 风调雨顺
饮酒取乐 饮料
饮马 饮牲口
相信
相同
丞相 真相大白
嫉妒 — 妒忌
托付 — 委托 近 拖延 — 迟延 义 怀疑 — 疑惑 词
料事如神 — 神机妙算
奖励 — 惩罚 反 接受 — 推却 义 无计可施 — 神机妙算 词
结果
课文讲解
默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 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用短期造十万支 箭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在鲁肃的帮助下, 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支箭。周瑜 得知诸葛亮借箭的经过后自叹不如。
小组合作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 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保持船体平衡,便于箭射满后胜利返回。
阅读链接
1.原著中把诸葛亮称为“孔明”,“孔明”是诸葛亮的字,古代 常用字来称呼他人。 2.原著中还出现了“毛玠”“于禁”二人,他们是曹操手下的军 士,课文中没有提到。 3.相对于现代文,原著的语言有一定的文言色彩,但与文言文相 比又不是那么难以理解,即使没有注释也能大致明白。 4.阅读原著中与课文内容对应的章节是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 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草船借箭ppt课件完美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三国时期的战争与冲突
三国时期充满了战争和冲突,各国之 间经常进行军事对抗。草船借箭的故 事就发生在这样一个背景下。
诸葛亮的生平简介
诸葛亮的出生与成长
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他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从小就受 到了良好的教育。
诸葛亮的政治与军事成就
诸葛亮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他推行了许多有益于国家发展的 政策,同时也参与了许多战争的策划和指挥。
文化传承
草船借箭作为中国经典的历史故事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这种战略 智慧将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内容。
06
总结与思考
总结草船借箭的故事与意义
草船借箭的故事
三国时期,诸葛亮巧妙地在雾中借用了 曹操的箭,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展示了 出色的谋略和智慧。
草船借箭的现实意义
战略智慧
草船借箭展示了如何利用对手的弱点,通过巧妙地制定战 略和运用智慧来获得成功。这种战略智慧在当今的商业、 政治和社交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风险管理
草船借箭中,诸葛亮通过预测天气和曹操的行为来制定战 略,这种对风险的预测和应对策略对于现代风险管理具有 启示作用。
创新思维
诸葛亮通过创新的方式来解决困难,这种创新思维在解决 现实问题中同样重要。
夕。
直接原因
由于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才能和智 谋的较量,周瑜决定要为难诸葛亮 ,于是提出了让其10日之内赶制 10万支箭的要求。
人物关系
诸葛亮与周瑜是同窗好友,但诸葛 亮却要面对周瑜的为难和挑战。
草船借箭的意义探究
01
02
03
草船借箭(共30张PPT)

学校、生导入活新等课方面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这样能够更好地把握主题,写出有真情实感 的文章。(1)教师播放《草船借箭》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
关注细节:选择具有细节的材料,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可以选择一些自
己亲身经(2历)的教小师引故导事学、生场思景考等:为,什通么过诸细葛节亮描要用写草来船表借现箭主?题这个和故中事心有思什想么。启示?
小学升初过程中与的方作法文:选通材过阅技读巧、如讨下论:、表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草船借箭》,让学生了解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深入挖掘二、:教对学于内小容学及升过程初中的学生来说,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非常重要。可以从家庭、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作乐,天亮了就回去。”
胸有成竹
深入探究
➢从哪里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 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借二十条船…… 鲁肃答应了……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 还有哪些地方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反映他什么特点?
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知己知彼,周密谋划,借箭成功。 反映了他足智多谋,具有非凡的才干。
军令状: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 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治罪。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草船借箭的原因:___三__天__赶__造__十__万__支__箭__ 草船借箭借箭前的准备:___船__、__军__士____ 草船借箭的过程:__逼__近__水__寨__→__一__面__受__箭__→__另__一__面__受__箭__→__驶__向__南__岸_ 草船借箭的结果:___如__期__交__货__、__周__瑜__叹__服_______
草船借箭课件1(共30张PPT)

自读经过部分,请你思考:
1.为什么诸葛亮直到第三天四更才去开 船借箭?
2.他怎么知道三天之内必有大雾? 3.谁能复述借箭的经过?
自读结果部分,请思考:
1.草船借箭的结果怎样? 2.这时周瑜的心里是什么滋味?为什么 长叹一声? 3.从哪里看出周瑜的沮丧、惭愧?
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
1.因为(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计十日内 造十万只箭)来所陷以害诸他葛。亮用草船
学校、生导入活新等课方面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这样能够更好地把握主题,写出有真情实感 的文章。(1)教师播放《草船借箭》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
关注细节:选择具有细节的材料,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可以选择一些自
己亲身经(2历)的教小师引故导事学、生场思景考等:为,什通么过诸细葛节亮描要用写草来船表借现箭主?题这个和故中事心有思什想么。启示?
小学升初过程中与的方作法文:选通材过阅技读巧、如讨下论:、表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草船借箭》,让学生了解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深入挖掘二、:教对学于内小容学及升过程初中的学生来说,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非常重要。可以从家庭、
周瑜 心胸狭窄 嫉贤妒能
知人 鲁肃 正直老实 顾全大局
曹操 生性多疑 用兵谨慎
神 机
诸 葛 亮
第三天有大雾 知天文、地理
回船顺水顺风
妙 算
有胆有识
故事情节:) 借造箭为难诸葛亮;
草 船
准备(3—5) 向鲁肃借船、借兵,布置
青草幔子、草把子;
借
箭 经过(6—9)
结果(10) 如期交箭完成任务,有力地挫
5《草船借箭》课件(共42张PPT)

周瑜________:“十天造得好吗?”
诸葛亮_______:“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________:“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_______:“只要三天。” 周瑜________:“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三国演义》中多为“阴谋”, 是暗地里的交锋,直接写出来
不如由读者自己体会、自己琢磨 来得有意思。
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
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
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草 借船
箭 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
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
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 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草船借箭
本文根据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相关内容改写。
四
名大
著
观三国烽烟,《三国演义》
识梁山好汉,《水浒传》
叹取经艰难,《西游记》
惜红楼梦断。《红楼梦》
特指“四大名著”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学习写读后感
四 名大
著
谈一谈:
四大名著哪一本是你的最爱?
三
演国
义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 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 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 了。”
明知故问 请君入瓮
以权谋私 公报私仇
欲加之罪 何患无辞
草
借船
箭
思考:
诸葛亮有没有看出来周瑜的敌意?
为什么不当场揭穿?
草船借箭课件PPT

增强孙刘联盟的实力
草船借箭成功后,孙刘联盟拥有了更 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续的赤壁之战 奠定了基础,进一步削弱了曹操的势 力,使三国鼎立的局势更加稳固。
改变曹魏的战略部署
草船借箭使得曹操意识到东吴和蜀汉 的联合威胁,这促使他重新调整战略 部署,加强对两国的防范,从而改变 了三国之间的力量对比。
对诸葛亮个人形象的影响
计策的可行性争议
总结词
关于草船借箭计策是否可行的争议
详细描述
草船借箭的核心在于利用曹操军队的箭矢攻击,这一计策在小说中被描绘得十分巧妙, 但在实际战争中是否可行,一直存在争议。
道德层面的争议
总结词
关于草船借箭是否符合道德规范的争议
VS
详细描述
草船借箭故事中,诸葛亮利用曹操的多疑 性格,故意让士兵擂鼓呐喊,制造出攻击 的假象,使曹操军队不断射箭,有人认为 这种行为有悖于道德规范。
草船借箭课件
目录
• 草船借箭的背景 • 草船借箭的经过 • 草船借箭的意义 • 草船借箭的争议 • 草船借箭的文学艺术表现
01
草船借箭的背景
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时期,曹操、刘备、孙权等势力争夺天下,形成 了魏、蜀、吴三个国家。这个时期战争频繁,英雄辈出,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 之一。
提升威望和声誉
草船借箭充分展示了诸葛亮的智 慧和谋略,使他在军中及民间赢 得了更高的威望和声誉,成为后 世敬仰的智者形象。
奠定政治地位和影响 力,为他日后成为蜀汉丞相奠定 了基础。
对后人智慧的启示
智勇双全
草船借箭展示了诸葛亮的智谋和勇气,他敢于采取冒险的行动,并能够准确判 断形势,这对后人启示了在面对困境时要敢于创新、勇于决策。
谢谢观看
草船借箭成功后,孙刘联盟拥有了更 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续的赤壁之战 奠定了基础,进一步削弱了曹操的势 力,使三国鼎立的局势更加稳固。
改变曹魏的战略部署
草船借箭使得曹操意识到东吴和蜀汉 的联合威胁,这促使他重新调整战略 部署,加强对两国的防范,从而改变 了三国之间的力量对比。
对诸葛亮个人形象的影响
计策的可行性争议
总结词
关于草船借箭计策是否可行的争议
详细描述
草船借箭的核心在于利用曹操军队的箭矢攻击,这一计策在小说中被描绘得十分巧妙, 但在实际战争中是否可行,一直存在争议。
道德层面的争议
总结词
关于草船借箭是否符合道德规范的争议
VS
详细描述
草船借箭故事中,诸葛亮利用曹操的多疑 性格,故意让士兵擂鼓呐喊,制造出攻击 的假象,使曹操军队不断射箭,有人认为 这种行为有悖于道德规范。
草船借箭课件
目录
• 草船借箭的背景 • 草船借箭的经过 • 草船借箭的意义 • 草船借箭的争议 • 草船借箭的文学艺术表现
01
草船借箭的背景
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时期,曹操、刘备、孙权等势力争夺天下,形成 了魏、蜀、吴三个国家。这个时期战争频繁,英雄辈出,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 之一。
提升威望和声誉
草船借箭充分展示了诸葛亮的智 慧和谋略,使他在军中及民间赢 得了更高的威望和声誉,成为后 世敬仰的智者形象。
奠定政治地位和影响 力,为他日后成为蜀汉丞相奠定 了基础。
对后人智慧的启示
智勇双全
草船借箭展示了诸葛亮的智谋和勇气,他敢于采取冒险的行动,并能够准确判 断形势,这对后人启示了在面对困境时要敢于创新、勇于决策。
谢谢观看
5草船借箭 课件(共30张PPT)

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因为周瑜聪明过人,知道诸葛亮的安排后,就 会猜到他借箭的计划,势必会加以破坏,说明诸
葛亮心明眼亮,早已洞悉周瑜的意图。
深入研读
从鲁肃的行为中,可以看出鲁肃和 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鲁肃:为人忠厚,可以信赖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 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深 交入 流研 讨读 论
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 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一方面诸葛亮顾全大局,为了维护蜀、吴联盟和 战胜曹操的十万大军,所以不和周瑜计较。
另一方面诸葛亮对于向曹操借箭的计划早就成竹 在胸,所以他欣然地立下了周瑜想置他于死地的“军 令状”,表现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主旨归纳
课后作业
1、将今日所学知识说与家人、朋友听。 2、阅读《三国演义》书籍,或者观看《三国演义》电 视剧。 3、完成相应的练习。
能
诸 葛
向鲁肃借了船只等物 品,趁大雾漫天,逼 近曹军水寨,巧妙借
足 智 多
亮
箭。
谋
谨 慎 多 疑
大葛雾 亮天用出气计去里,。诸怕 不葛亮诸 敢具体曹 操是怎样借到的箭呢鲁肃?下没事给节有告诸课把诉葛等我诸周亮物们葛瑜准品亮,备继。借并好续船私船研的自只究。忠 厚 守 信
再读课文
快速默读第一部分,思考: 1、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他的 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 2、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
就回去。”
语言、神态描写:鲁肃的“吃惊”和诸葛亮的”笑
“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诸葛亮的从容。诸葛亮
因为周瑜聪明过人,知道诸葛亮的安排后,就 会猜到他借箭的计划,势必会加以破坏,说明诸
葛亮心明眼亮,早已洞悉周瑜的意图。
深入研读
从鲁肃的行为中,可以看出鲁肃和 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鲁肃:为人忠厚,可以信赖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 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深 交入 流研 讨读 论
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 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一方面诸葛亮顾全大局,为了维护蜀、吴联盟和 战胜曹操的十万大军,所以不和周瑜计较。
另一方面诸葛亮对于向曹操借箭的计划早就成竹 在胸,所以他欣然地立下了周瑜想置他于死地的“军 令状”,表现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主旨归纳
课后作业
1、将今日所学知识说与家人、朋友听。 2、阅读《三国演义》书籍,或者观看《三国演义》电 视剧。 3、完成相应的练习。
能
诸 葛
向鲁肃借了船只等物 品,趁大雾漫天,逼 近曹军水寨,巧妙借
足 智 多
亮
箭。
谋
谨 慎 多 疑
大葛雾 亮天用出气计去里,。诸怕 不葛亮诸 敢具体曹 操是怎样借到的箭呢鲁肃?下没事给节有告诸课把诉葛等我诸周亮物们葛瑜准品亮,备继。借并好续船私船研的自只究。忠 厚 守 信
再读课文
快速默读第一部分,思考: 1、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他的 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 2、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
就回去。”
语言、神态描写:鲁肃的“吃惊”和诸葛亮的”笑
“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诸葛亮的从容。诸葛亮
《草船借箭》优秀ppt课件

外表英俊
周瑜容貌俊美,被誉为“ 美周郎”。
心胸狭窄
他嫉妒诸葛亮的才能,多 次设计陷害诸葛亮,表现 出心胸狭窄的特点。
善于指挥
周瑜是东吴的都督,善于 指挥水军,曾取得赤壁之 战的胜利。
曹操:多疑奸诈,善于权谋
多疑猜忌
曹操性格多疑,对周围的人充满猜忌 和防范。
雄才大略
曹操是魏国的奠基人,具有雄才大略 和远见卓识。
奸诈狡猾
他善于运用权谋和诡计,为了达到目 的不择手段。
鲁肃:忠厚老实,为人诚恳
忠厚老实
鲁肃性格忠厚老实,对朋友和君 主都非常忠诚。
为人诚恳
他为人诚恳正直,不善于说谎和欺 骗。
顾全大局
鲁肃在草船借箭中顾全大局,协助 诸葛亮完成了任务。
03
故事情节分析与解读
草船借箭起因及经过
01
02
03
04
周瑜妒忌诸葛亮才能, 设计陷害
战略眼光
诸葛亮在草船借箭之前,就已经 对敌我双方的形势进行了深入的 分析和判断,制定了周密的计划 ,体现了他的战略眼光。
全局观念
诸葛亮在考虑问题时,总是从全 局出发,不仅仅局限于眼前的利 益,这种全局观念对于培养学生 的综合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培养
团队合作精神
草船借箭的故事中,诸葛亮并不是单枪匹马地战斗,而是与周瑜等将领紧密合 作,共同完成了任务,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05
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生动形象的人物描绘技巧
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刻 画人物性格,如诸葛亮的沉稳、
周瑜的嫉妒、曹操的多疑等。
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性格的 差异和矛盾,增强故事的戏剧性
。
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内心独白 ,揭示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使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险狡猾、心胸狭隘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诸葛亮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 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 天亮了就回去。”
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鲁肃
鲁肃答应了。他也不知道诸葛亮借 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 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 毛、胶漆这些材料。
忠厚老实
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课文,请一位同学说说草 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设计意图:复习的目的在于温故而知新,这样的设计,简洁明了, 有目标性,直奔主题,为新课做铺垫,使教学前后衔接。
《草船借箭》前置性自学提纲
班级:
姓名:
一、我会读。我认真读了课文()遍,我能读准 下面生字,还能给他们注音。
瑜忌曹督私擂丞 二、我会写。我能试着在田字格中写好这些生字, 并组词,遇到难写的就记下来与同学们交流。
1.梳理学生前置性自学提纲中提出的问题。 2.教师提出疑问:课题中,哪个字是中心?让 学生猜困扰老师的问题。(借)
设计理念: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如谁借箭?怎样借箭? 成功没有?教师相机以课题为辐射点,培养学生的 概括能力,引导学生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会学生概括 课文内容的方法,以提高学生概括的能力。
妒忌曹督甘鲁匠延私寨擂呐 三、我能行。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借 助工具书,我理解了下列词语的意思。
妒忌 军令状 迟延 疑惑 调度 虚实 弓弩手 丞相 四、我会思。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从哪里看 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五、我会积累。搜集三国演义中人物的资料,搜集 本课歇后语。 六、我会问。通过预习,我要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记下来,上课与同学们交流。 七、推荐阅读。《三国演义》的相关故事。
预习 质疑
放而有活力交的流点语拨文课程的基本检理测念拓展,充分遵循 了大小胆学质疑语文阅读教学班 点的内 拨规交 升流 华律,充分尊重扩学展阅生读,
知识能 力迁移
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说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根据前置性自学提纲预习课文。教师相机 指导学生自学。
第二课时:检查预习,品味感悟。引导学生品读重点 词句,体味人物心理,重点探究草船借箭的经过,也就是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 讨论解疑,弄清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草船借箭》板书设计
周瑜嫉贤妒能
知人心 鲁肃忠厚老实
曹操谨慎多疑
神
机 妙
识天象 大雾漫天
算
晓地理
顺风顺水 满载而归
板书设计: 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板书,让学生对诸葛亮借箭为什 么成功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主旨。
课程标准指出:“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 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 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曹操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 “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 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 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谨慎多疑
2、汇报交流,点拨提升:
考考你: 全文每次都是“诸葛亮说”,只有这个地方是“诸葛
亮笑着说”,诸葛亮在笑谁?笑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诸葛亮一是笑曹操,深知曹操生性多疑, 大雾天不敢贸然出兵,对自己成功借箭充满信心, 是自信、胜利的笑。二是笑鲁肃,他忠厚老实、 胆小,是幽默、友善的笑。三是笑周瑜,他的 阴谋破败,是得意的笑。
基于上述因素, 在教学设计方面我将尽可 能利用实物、多媒体课件的功能,设计灵活多 样的情景活动,做到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 让学生敢于说、愿意说,激发他们的兴趣,将 枯燥的语言变得生动而又容易记忆,以达到熟 练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的 目的。
中心路小学“先学后研”快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导此预整自教习体主课感学文知、模合式作充、分探体究现的自 组了主 内学新学 交习习 流课方标式提,出努的力基积础建极训设倡练开
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中 重点难点
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用自己的话讲故事(缩写)
我班共有学生61人,刚接手他们,通过对 他们的了解,并结合上学期的表现,我发现孩 子们存在语文学习兴趣不高、主动学习的习惯 没有养成、课堂自主学习效率不高、基础不够 扎实等 问题,所以特别突出的学生不多,大部 分处于中等水平,少数学生落后。
生四: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 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 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我自有 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3、学生交流,小组汇报诸葛亮神机妙算。
设计意图: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深入课堂巡视、点拨,以及 要求学生按照定规则来交流汇报,这些指导都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解决 研究专题,提高探究性阅读的效率。而且在学生汇报过程中,适时适度出示 重点语段课件,让学生品读感悟,进一步深化对诸葛亮人物形象的认识。
多种评价 方式
教师评价、学自评及学生互 评相结合
注重小组评价,小组长评 价组员、组员互评和教师 评价小组相结合
个人学期评价表
小组周评价表
1.“活动”资源 利用一些活动进行语文学习,如语文实践活动, 学习完这课,我们可以进行课外排演,小组合作排 演课本剧,特别要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
2.“资料”资源 如书籍、图片、实物、信息、事件等。本课可 以用到的《三国演义》以及历史地图等,可以更好 地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学习语文。 3.“主体”资源 指的是学生的学习。班级中总有一些优秀的学 生,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都应该是有效的课程资源。
1、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同学们思考还能怎样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先自己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小组内交 流一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对话中体会人物的 性格特点,分析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周瑜
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 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 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 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 回来报告我。”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孙 刘联合抗曹之际。课文写了周瑜由于妒忌 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 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 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算计,表 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故事 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 形象,从而体验阅 读名著的乐趣。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要求:
1 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 默读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00万字。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 3 景、人物、细节。 4 能做简单的发言,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5 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对话来感受诸葛亮的神机 妙算。
设计意图:在学生汇报回答时,老师相机用课件出示重点段,引导 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以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知天文、 晓地理、识人心等方面。
3、学生交流,小组汇报诸葛亮神机妙算。
生一: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 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到第三天,请 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搬箭。
生二: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 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 天亮了就回去。”
3、学生交流,小组汇报诸葛亮神机妙算。
生三: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清。曹 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 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 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1、老师公布心中困扰的那个问题: 诸葛亮“神机妙算” 表现在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出示心中困扰的问题,其实就确立本节课重点 探究专题,因为这个问题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它涵盖了课 文的最大内容;第二,它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需要花一番精力 研究、探索;第三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为它的 答案是多元的,能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个性。
认真阅读这则故事,回答下列问题: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叫空城计? 2.读了这则寓言,你感受到什么?
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的故事、诗词、歇后语。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已经对课文中的人物和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会导致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 向课外,真正实现“大阅读”。
说一说: 这一笑,包含了多少内容啊!现在,你对课题 有没有新的理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借”字运用准确、巧妙,说明在以后 的作战中还会“还给”曹操,用“借”字更能体现出诸葛亮的神 机妙算和超人的智慧。
拓展阅读
空城计
三国时期,魏蜀之战,魏平西都督司马懿夺取了要塞街亭。诸 葛亮因马谡大意失街亭正自责用人不当。此时司马懿大军逼近西城, 不巧诸葛亮已将兵马调遣在外,一时难以回来,城中只有一些老弱 兵丁。危机之中,诸葛亮自坐城头饮酒抚琴,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 司马懿兵临城下,见城门大开,几个老兵在扫地,耳听诸葛亮琴声 镇定不乱,心中疑惑,不敢贸然进城,自退二十里路观察。及至探 明实情返回时,赵云率大军已到,司马懿中了 诸葛亮的空城之计。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诸葛亮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 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 天亮了就回去。”
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鲁肃
鲁肃答应了。他也不知道诸葛亮借 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 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 毛、胶漆这些材料。
忠厚老实
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课文,请一位同学说说草 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设计意图:复习的目的在于温故而知新,这样的设计,简洁明了, 有目标性,直奔主题,为新课做铺垫,使教学前后衔接。
《草船借箭》前置性自学提纲
班级:
姓名:
一、我会读。我认真读了课文()遍,我能读准 下面生字,还能给他们注音。
瑜忌曹督私擂丞 二、我会写。我能试着在田字格中写好这些生字, 并组词,遇到难写的就记下来与同学们交流。
1.梳理学生前置性自学提纲中提出的问题。 2.教师提出疑问:课题中,哪个字是中心?让 学生猜困扰老师的问题。(借)
设计理念: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如谁借箭?怎样借箭? 成功没有?教师相机以课题为辐射点,培养学生的 概括能力,引导学生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会学生概括 课文内容的方法,以提高学生概括的能力。
妒忌曹督甘鲁匠延私寨擂呐 三、我能行。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借 助工具书,我理解了下列词语的意思。
妒忌 军令状 迟延 疑惑 调度 虚实 弓弩手 丞相 四、我会思。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从哪里看 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五、我会积累。搜集三国演义中人物的资料,搜集 本课歇后语。 六、我会问。通过预习,我要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记下来,上课与同学们交流。 七、推荐阅读。《三国演义》的相关故事。
预习 质疑
放而有活力交的流点语拨文课程的基本检理测念拓展,充分遵循 了大小胆学质疑语文阅读教学班 点的内 拨规交 升流 华律,充分尊重扩学展阅生读,
知识能 力迁移
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说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根据前置性自学提纲预习课文。教师相机 指导学生自学。
第二课时:检查预习,品味感悟。引导学生品读重点 词句,体味人物心理,重点探究草船借箭的经过,也就是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 讨论解疑,弄清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草船借箭》板书设计
周瑜嫉贤妒能
知人心 鲁肃忠厚老实
曹操谨慎多疑
神
机 妙
识天象 大雾漫天
算
晓地理
顺风顺水 满载而归
板书设计: 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板书,让学生对诸葛亮借箭为什 么成功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主旨。
课程标准指出:“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 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 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曹操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 “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 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 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谨慎多疑
2、汇报交流,点拨提升:
考考你: 全文每次都是“诸葛亮说”,只有这个地方是“诸葛
亮笑着说”,诸葛亮在笑谁?笑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诸葛亮一是笑曹操,深知曹操生性多疑, 大雾天不敢贸然出兵,对自己成功借箭充满信心, 是自信、胜利的笑。二是笑鲁肃,他忠厚老实、 胆小,是幽默、友善的笑。三是笑周瑜,他的 阴谋破败,是得意的笑。
基于上述因素, 在教学设计方面我将尽可 能利用实物、多媒体课件的功能,设计灵活多 样的情景活动,做到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 让学生敢于说、愿意说,激发他们的兴趣,将 枯燥的语言变得生动而又容易记忆,以达到熟 练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的 目的。
中心路小学“先学后研”快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导此预整自教习体主课感学文知、模合式作充、分探体究现的自 组了主 内学新学 交习习 流课方标式提,出努的力基积础建极训设倡练开
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中 重点难点
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用自己的话讲故事(缩写)
我班共有学生61人,刚接手他们,通过对 他们的了解,并结合上学期的表现,我发现孩 子们存在语文学习兴趣不高、主动学习的习惯 没有养成、课堂自主学习效率不高、基础不够 扎实等 问题,所以特别突出的学生不多,大部 分处于中等水平,少数学生落后。
生四: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 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 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我自有 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3、学生交流,小组汇报诸葛亮神机妙算。
设计意图: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深入课堂巡视、点拨,以及 要求学生按照定规则来交流汇报,这些指导都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解决 研究专题,提高探究性阅读的效率。而且在学生汇报过程中,适时适度出示 重点语段课件,让学生品读感悟,进一步深化对诸葛亮人物形象的认识。
多种评价 方式
教师评价、学自评及学生互 评相结合
注重小组评价,小组长评 价组员、组员互评和教师 评价小组相结合
个人学期评价表
小组周评价表
1.“活动”资源 利用一些活动进行语文学习,如语文实践活动, 学习完这课,我们可以进行课外排演,小组合作排 演课本剧,特别要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
2.“资料”资源 如书籍、图片、实物、信息、事件等。本课可 以用到的《三国演义》以及历史地图等,可以更好 地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学习语文。 3.“主体”资源 指的是学生的学习。班级中总有一些优秀的学 生,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都应该是有效的课程资源。
1、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同学们思考还能怎样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先自己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小组内交 流一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对话中体会人物的 性格特点,分析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周瑜
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 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 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 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 回来报告我。”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孙 刘联合抗曹之际。课文写了周瑜由于妒忌 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 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 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算计,表 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故事 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 形象,从而体验阅 读名著的乐趣。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要求:
1 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 默读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00万字。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 3 景、人物、细节。 4 能做简单的发言,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5 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对话来感受诸葛亮的神机 妙算。
设计意图:在学生汇报回答时,老师相机用课件出示重点段,引导 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以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知天文、 晓地理、识人心等方面。
3、学生交流,小组汇报诸葛亮神机妙算。
生一: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 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到第三天,请 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搬箭。
生二: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 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 天亮了就回去。”
3、学生交流,小组汇报诸葛亮神机妙算。
生三: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清。曹 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 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 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1、老师公布心中困扰的那个问题: 诸葛亮“神机妙算” 表现在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出示心中困扰的问题,其实就确立本节课重点 探究专题,因为这个问题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它涵盖了课 文的最大内容;第二,它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需要花一番精力 研究、探索;第三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为它的 答案是多元的,能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个性。
认真阅读这则故事,回答下列问题: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叫空城计? 2.读了这则寓言,你感受到什么?
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的故事、诗词、歇后语。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已经对课文中的人物和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会导致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 向课外,真正实现“大阅读”。
说一说: 这一笑,包含了多少内容啊!现在,你对课题 有没有新的理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借”字运用准确、巧妙,说明在以后 的作战中还会“还给”曹操,用“借”字更能体现出诸葛亮的神 机妙算和超人的智慧。
拓展阅读
空城计
三国时期,魏蜀之战,魏平西都督司马懿夺取了要塞街亭。诸 葛亮因马谡大意失街亭正自责用人不当。此时司马懿大军逼近西城, 不巧诸葛亮已将兵马调遣在外,一时难以回来,城中只有一些老弱 兵丁。危机之中,诸葛亮自坐城头饮酒抚琴,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 司马懿兵临城下,见城门大开,几个老兵在扫地,耳听诸葛亮琴声 镇定不乱,心中疑惑,不敢贸然进城,自退二十里路观察。及至探 明实情返回时,赵云率大军已到,司马懿中了 诸葛亮的空城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