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一 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及答案

2020年高一 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及答案
2020年高一 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及答案

2020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校运会400 m比赛,终点在同一直线上,但不同赛道起点不在同一直线上(如图所示).关于该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同学的比赛成绩1分08秒指的是时刻

B.这样做目的是使各选手路程相同,且平均速率最大的同学将会赢得比赛

C.这样做目的是使各选手位移大小相同,且平均速度最大的同学将会赢得比赛

D.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公平的,明显对外侧跑道的同学有利

2.关于力、重力和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画力的图示时,力的作用点可不画在受力物体上

B.把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就是木块受的重力

C.把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形变而产生的D.形状规则的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3.如图是在购物商场里常见的电梯,左图为阶梯电梯,右图为斜面电梯,设两电梯中各站一个质量相同的乘客随电梯匀速上行,则两乘客受到电梯的

A.摩擦力的方向相同B.支持力的大小相同

C.支持力的方向相同D.作用力的大小与方向均相同

4.如图所示为某医院体检中心的身高测量仪。测量仪顶部向下发射波速为340m/s的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被测量仪接收,测量仪记录发射和接收的时间间隔。已知测量仪没有站人时,顶部距离台面3.0m,当一学生站在台面规定位置后,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0.01s,则该学生的身高最接近()

A.110cm

B.130cm

C.150cm

D .170cm

5.在某次检测国产某品牌汽车的刹车性能时,通过传感器发现踩下刹车后,汽车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满足2305x t t =-,则关于该次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4s 内的位移是40m B .汽车的加速度是﹣5m/s 2 C .汽车的初速度是20m/s D .汽车刹车2s 后的速度是10m/s

6.从离地面3m 高处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它上升5m 后回落,最后到达地面,在此过

程中( )

A .小球通过的路程是8m

B .小球的位移大小是3m

C .小球的位移大小是13m

D .小球的位移方向是竖直向上

7.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率从8m/s 匀减速至零,需用时间1s ,按规定速率为8m/s 的汽车刹车后拖行路程不得超过5.9m ,那么上述刹车试验的拖行路程是否符合规定 A .拖行路程为4m ,符合规定 B .拖行路程为8m ,不符合规定 C .拖行路程为8m ,符合规定 D .拖行路程为4m ,不符合规定

8.如图所示是三个质点A 、B 、C 的运动轨迹,三个质点同时从N 点出发,同时到达M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个质点从N 到M 的平均速度相同

B .三个质点到达M 点的瞬时速度相同

C .三个质点从N 到M 的平均速率相同

D .A 质点从N 到M 的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相同

9.诗句“满眼波光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中,“看山恰似走

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10.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s停止,若在第1s内的位移是14m,则最后1s内位移是()

A.4.5m B.3.5m C.2m D.1m

11.物体沿一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第一秒末的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第一秒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B.物体在第一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第一秒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每一秒内的位移都是5 m

D.物体在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经过这段位移中间时刻的速度一定是5 m/s

1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下面关于速度和加速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C.物体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一定相同

D.物体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13.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第1秒内物体通过的位移是0.5m,则第2s内通过的位移是()

A.0.5m B.1.5m C.2.0m D.3.5m

14.一个小石块从空中a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b点和c点,不计空气阻力。已知它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v,经过c点时的速度为3v。则ab段与ac段的位移之比为()A.1:9B.1:3C.1:5D.1:8

15.(题文)重型自卸车利用液压装置使车厢缓慢倾斜到一定角度,车厢上的石块就会自动滑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石块下滑前后自卸车与石块整体的重心位置不变

B.自卸车车厢倾角越大,石块与车厢的动摩擦因数越小

C.自卸车车厢倾角越大,车厢与石块间的正压力减小

D.石块开始下滑时,受到的摩擦力大于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

16.拿一个长约1.5m的玻璃筒,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关,把金属片和小羽毛放到玻璃筒里。把玻璃筒倒立过来,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然后把玻璃筒里的空气抽出,再把玻璃筒倒立过来,再次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筒充满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一样快

B.玻璃筒充满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均做自由落体运动

C.玻璃筒抽出空气后,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一样快

D.玻璃筒抽出空气后,金属片比小羽毛下落快

17.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均是矢量的是()

A.力,加速度,路程

B.位移,速度,加速度

C.力,位移,速率

D.力,加速度,质量

18.如图所示,手沿水平方向将书压在竖直墙壁上,使其保持静止,现增大手对书的压力,则书()

A.将沿墙壁滑动

B.受到的合外力增大

C.对墙壁的压力不变

D.受到的静摩擦力不变

19.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我们可以采用下面的实验测出自己的反应时间.请一位同学用两个手指捏住木尺顶端,你用一只手在木尺下部做握住木尺的准备,但手的任何部位在开始时都不要碰到木尺.当看到那位同学放开手时,你立即握住木尺,根据木尺下降的高度,可以算出你的反应时间.若某次测量中木尺下降了约11cm,由此可知此次你的反应时间约为()

A.0.2 s

B.0.15s

C.0.1 s

D.0.05 s

20.如图,物体沿两个半径为的半圆弧由A到C,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A. 4R,2πR向东B.4R向东,2πR向东

C.4πR向东,4R D.4R向东,2πR

二、多选题

21.甲物体从离地面H高空自由落下,而乙物体在地面以初速度v0同时向上抛出,两物体

在离地面

3

4

H 处相遇,如果g 、v 0为已知量,则( ) A .从自由下落到相遇,经过的时间为0

2v t g

= B .甲物体落到地面时,乙物体仍在上升

C .相遇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均为

2

v D .乙上升的最大高度就是H ,且2

02v H g

=,而甲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是v 0

22.如图光滑水平面上放着两块长度相同,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木板,两木板的左端各放一个大小、形状、质量完全相同的物块,物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开始时各物均静止.今在两物块上各作用一水平恒力F 1、F 2,当物块和木板分离时,两木板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F 1>F 2,M 1=M 2,则一定v 1>v 2

B .若F 1v 2

C .若F 1=F 2,M 1v 2

D .若F 1=F 2,M 1>M 2,则一定v 1>v 2

23.一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的底部,另一端和质量为2m 的小物块A 相连,质量为m 的小物块B 紧靠A 静止在斜面上,如图所示,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 0.从t=0时开始,对B 施加沿斜面向上的外力,使B 始终做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物块A 、B 分离.弹簧的形变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若θ、m 、x 0、a 均已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据已知条件,可求出从开始到物块A 、

B 分离所用的时间 B .根据已知条件,可求出物块A 、B 分离时的速度大小

C .物块A 、B 分离时,弹簧的弹力恰好为零

D .物块A 、B 分离后,物块A 开始减速

24.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3s 后停止,对这一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 .这连续三个1s 32

B.这连续三个1s的平均速度之比为3:2:1

C.这连续三个1s发生的位移之比为5:3:1

D.这连续三个1s的速度改变量之比为1:1:1

25.如图所示,顶端装有定滑轮的斜面体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A、B两物体通过细绳连接,并处于静止状态(不计绳的质量和滑轮轴的摩擦).现用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于物体B上,将物体B缓慢拉高一定的距离,此过程中斜面体与物体A仍然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

A.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不变

B.斜面体所受地面的支持力一定变大

C.水平力F一定变大

D.物体A所受斜面体的摩擦力不一定变大

三、实验题

26.某研究小组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实验中,

(1)下图是四位同学释放纸带瞬间的照片,你认为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

A B C D

(2)关于接通电源和放手让重物运动的先后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接通电源和放手应同时 B.先放手后接通电源

C.先接通电源后放手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通过纸袋测量发现加速度只有9.3 m/s2,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写出一条就可以) 27.在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

(1)提供器材:①打点计时器;②天平;③低压交流电源;④低压直流电源;⑤细绳和纸带;⑥钩码和小车;⑦秒表;⑧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⑨刻度尺.

本实验不需要的器材是_____(填序号);

(2)如图1所示为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根据纸带的数据可以计算C点的瞬时速度是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m/s2.

(3)实验中要使小车的质量_____(填“远大于”或“远小于”)塑料桶和桶中砝码的质量,才能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塑料桶和砝码的重力.

(4)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

a﹣F关系图线(如图2所示).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填选项前字母)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28.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实验中:

(1)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_

A.电压合适的交流电源 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刻度尺 D.秒表 E.天平

(2)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________

A.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

B.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处

D.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3)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一条纸带上的点迹不均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 A.点迹密集的地方说明振针打点速度较大

B.点迹密集的地方说明物体运动的速度较大

C.点迹不均匀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

D.点迹不均匀说明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同

(4)图示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A、B、C、D、E五个计数点,测出各点到A点的距离如图所示.

①由纸带可判定小车做_________________ 运动

②当打计数点D时小车的瞬时速率为___ 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 m/s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29.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时,获取了一条纸带的一部分,

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由于粗心,该同学忘了测量3、4两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电源频率为50 Hz).求:

(1)6号计数点的瞬时速度的大小v6=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利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可得加速度a=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计数点3、4之间的距离是x4=________c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0.为了测量一弹簧的劲度系数,将该弹簧竖直挂起来,在自由端挂上不同质量的社码实验得得出了砝码得质量m与弹簧长度l的相应数据,其对应点已在图上标

出.(g=10m/s2)

(1)作出m-l的关系图线:______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N/m.(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减小_____________(选填“系统误差”或“偶然误差”)

四、解答题

31.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5s后速度达到10m/s,然后匀速运动了20s,接着经2s匀减速运动后静止,求:

(1)质点在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为多少?

(2)第26s末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3)全过程的位移是多少?

32.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比赛,某一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L1=11m处,乙车速度v乙= 60m/s,甲车速度v甲=50m/s,此时乙车离终点线尚有L2=600m,如图所示.若甲车加速运动,加速度a=2m/s2,乙车速度不变,不计车长.求

(1)经过多长时间甲、乙两车间距离最大,最大距离是多少?

(2)乙车到达终点时,甲车是否已超过乙车.

33.如图所示,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用一水平力F推一质量为m=10 kg的物体,欲使物体沿斜面匀速运动,已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试求F的大小.(sin

37°=0.6,cos 37°=0.8)

34.如图所示,水池正上方有一小球,球距水面h1=3.2m,池水深h2=1.6m,球从静止释放后落入水中做匀减速运动,到池底的速度恰好为零.(取g=10m/s2)求:

(1)小球运动的最大速度?

(2)从开始到落到池底所用的时间?

35.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离地面125m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就以14.3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为

5m/s,问:

(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2)离开飞机后,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地面?(g=10m/s2)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1分08秒对应一段路程,是时间.故A错误.

BCD.因为跑道外圈半径大于里圈,当终点在同一直线上时,起点就不在同一直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参加比赛的同学路程大小相同,平均速率大的会赢得比赛.故CD错误,B正确.

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 .在画力的图示时,力的作用点必须画在受力物体上。故A 错误;

B .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由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三定律分析得知,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木块受的重力,但压力与重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不能说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就是木块受的重力。故B 错误;

C .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施力物体木块发生形变对桌面产生的弹力。故C 正确;

D .只有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才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故D 错误;

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对甲为阶梯电梯,进行受力分析,则为:重力与支持力,两者相平衡,不受摩擦力作用;而对于图乙为斜面电梯,受到重力、垂直于斜面的支持力与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根据力的合成法则可知,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与重力相平衡,因此它们的支持力与摩擦力不同,只有电梯对人的作用力的大小与方向均相同,都等于重力; A .摩擦力的方向相同,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 错误; B .支持力的大小相同,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 错误; C .支持力的方向相同,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 错误; D .作用力的大小与方向均相同,与结论相符,选项D 正确;

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超声波经历的路程为3400.01 3.4s vt s m ==?=,因为超声波是一来一去,故单向路程为

1

1.72

x s m =

=,所以人高 3.0 1.7 1.3130h H x m m m cm =-=-==,B 正确. 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与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2

012

x v t at =+,对比2305x t t =-可得:030m/s v =,210m/s a =-,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A. 汽车速度变为零所需时间为:0

13s v t a

-=

=,则3s 末汽车已经停止,所以t =4s 时汽车位移为:20

145m 2v x a

-==,故A 错误;

BC. 由分析得:030m/s v =,210m/s a =-,故B 错误,C 错误;

D. 汽车刹车2s 后的速度为:10210m/s v v at =+=,故D 正确。

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小球的路程为5m 8m 13m +=,位移大小为3m ,方向竖直向下,故选项ACD 错误,B 正确。 故选B 。

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平均速度推论知,刹车试验的拖行路程:

08

1m 4m 22

v x t =

=?= 可知符合规定;

A. 拖行路程为4m ,符合规定与分析相符,故A 正确;

B. 拖行路程为8m ,不符合规定与分析不符,故B 错误;

C. 拖行路程为8m ,符合规定与分析不符,故C 错误;

D. 拖行路程为4m ,不符合规定与分析不符,故D 错误.

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三个质点A 、B 、C 均由N 点沿不同路径运动至M 点,首末位置距离相等,知位移相等,所用时间相等,则平均速度相等,故A 正确;

B.三个质点到M 点时的速度方向不同,故瞬时速度不相同,故B 错误;

C.三个质点从N 点出发,同时到达M 点,由于路程不相等,时间相等,所以平均速率不相同,故C 错误;

D.平均速度的方向为位移方向,而瞬时速度方向为各点的速度方向,故平均速度方向与各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不一定相同,故D 错误.

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参考系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假定不动的物体,在本题中作者和山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而作者认为自己静止不动,从而“看山恰似走来迎”,故此现象选择的参考系是自己或者船与船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但实际上船是运动的,所谓是“船行”选择的参考系是河岸、山或者地球上相对地球静止不动的其它物体,故A正确.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用逆向思维,把物体的运动看成匀加速直线运动,可知初速度为:

00m/s

v=,则物体在第1s,第2s,第3s,第4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所以

1 41 7

x

x

=

解得:12m

x=,故C正确ABD错误.

1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 物体在第1s末速度是5m/s,则第1s平均速度不一定是5m/s,故物体在第一秒内的位移不一定是5m,故A错误;

B. 物体在第一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x vt

=,则物体在第一秒内的位移一定是5 m,故B正确。

C. 平均速度与时间间隔对应,不同时间间隔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相同,故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并非该段时间内每一秒的位移是5m,比如匀变速运动,故C错误;

D. 物体在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是5m/s,题目没有说明物体的运动性质,故不能确定物体在经过中间时刻的速度大小,故D错误;

12.A

解析:A

【解析】

A、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率,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故A正确;

B、物体的速度大,但不一定变化,变化也不一定快,加速度不一定大,故B错误;

C、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可能相同,可能相反,可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故C错误;

D、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如自由落体运动初始时刻,故D错误.

点睛: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

?

=

?

v

a

t

,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率.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加

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与速度无关.

解析:B 【解析】 【详解】

第1秒位移是0.5m ,有:

21112

x at =

解得:

21m/s a =

前2秒位移为:

22212

x at =

, 第2秒内位移为:

21x x x ?=- ,

联立解得:

1.5x m ?=

故ACD 错误,B 正确. 【点睛】

掌握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即可求解,本题可用前2秒位移减第1秒位移来求第2秒位移比较简单。

14.A

解析:A 【解析】 【详解】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则有

22ab gh v =

2

23ac gh v =()

联立解得

1

9

ab ac h h = 故选A 。

15.C

解析:C 【解析】

物体的重心的位置跟形状还有质量分布有关,石块下滑前后,质量分布变化,形状变化,所以重心改变,故A 错误;石块处于平衡状态,则有:mgsinθ=f ,F N =mgcos θ,自卸车车厢倾角越大,车厢与石块间的摩擦力增大,车厢与石块间的正压力F N 逐渐减小。故B 错

误,C 正确;石块滑动后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也小于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故D 错误。故选C 。

16.C

解析:C

【解析】玻璃筒内有空气时,形状和质量都不同的几个物体不同时下落,是因为所受的重力和空气阻力不同,导致加速度不同.故AB 错误.玻璃筒内没有空气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因为高度相同,加速度都为g ,所以下落一样快.故C 正确,D 错误.故选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玻璃筒内没有空气时,物体不受阻力,仅受重力,做自由落体运动,不同形状和质量的物体都是同时落地.

17.B

解析:B 【解析】

力,加速度、位移和速度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而路程、速率和质量只有大小无方向,是标量,故选B.

1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书本受力平衡,在竖直方向向下的重力等于墙面向上的摩擦力,故当手的压力变大时,手对书的压力变大,书对墙的压力变大,手与书,书与墙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变大,书仍然静止,受合力为零,竖直方向的摩擦力仍然等于书的重力; 故选D.

19.B

解析:B 【解析】

由题意,在反映时间内,木尺下落的高度H=11cm

由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知:212

H gt =,t =

代入数据 得t≈0.15s 故选B.

20.D

解析:D 【解析】 【详解】

路程是路径的长度,而位移是从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则从A 到C 的路程:2πR ;位移为4R ,方向向东;

A .4R ,2πR 向东,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 错误;

B .4R 向东,2πR 向东,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 错误;

C .4πR 向东,4R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 错误;

D .4R 向东,2πR ,与结论相符,选项D 正确;

二、多选题 21.A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两者相遇时,甲的位移为,乙的位移为。相遇时,甲乙的位移之和为H ,即 甲的位移 乙的位移 所以 ,

故A 正确;

B .乙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间

物体甲的位

解析:A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两者相遇时,甲的位移为

14H ,乙的位移为3

4

H 。相遇时,甲乙的位移之和为H ,即 22011

22

gt v t gt H +-= 甲的位移

211

42

H gt = 乙的位移

203142

H v t gt =- 所以

2

02v H g

=,02v t g = 故A 正确;

B .乙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间

01v t g

=

物体甲的位移

22200111

()222v v h gt g H g g

==?==

甲距地面的高度为0,即甲物体落到地面时,乙物体上升到了最高点,故B 错误; C .由A 可知,两者相遇时的运动时间

2v t g =

甲的速度

2v v gt ==

甲 乙的速度

02

v v v gt =-=

乙 故C 正确;

D .乙做竖直上抛运动,上升的最大高度

202v h H g

==

甲做自由落体运动,由速度位移公式可知落地速度

0v v ===

故D 正确。 故选ACD 。

22.BC 【解析】 【分析】

本题中涉及到两个物体,所以就要考虑用整体法还是隔离法,但题中研究的是两物体的相对滑动,所以应该用隔离法.板和物体都做匀变速运动,牛顿定律加运动学公式和动能定理都能用,但题中

解析:BC 【解析】 【分析】

本题中涉及到两个物体,所以就要考虑用整体法还是隔离法,但题中研究的是两物体的相对滑动,所以应该用隔离法.板和物体都做匀变速运动,牛顿定律加运动学公式和动能定理都能用,但题中“当物体与板分离时”隐含着在相等时间内物体的位移比板的位移多一个板长,也就是隐含着时间因素,所以不方便用动能定理解了,就要用牛顿定律加运动公式解. 【详解】

若F 1>F 2、M 1=M 2,根据受力分析和牛顿第二定律得:M 1上的物块的加速度大于M 2上的物块的加速度,即a a >a b ,由于M 1=M 2,所以摩擦力作用下的木板M 1、M 2加速度相同,设M 1、M 2加速度为a ,木板的长度为L .它们向右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物块与木板分离时:物块与M 1的相对位移:L=12a a t 12-1

2

at 12 物块与M 2的相对位移:L=

12a b t 22?12

at 22 由于a a >a b ,所以得:t 1<t 2,M 1的速度为v 1=a a t 1,M 2的速度为v 2=a b t 2,则v 1<v 2,故A 错误;

若F 1<F 2、M 1=M 2,根据A 选项公式,由a a <a b ,则v 1>v 2,故B 正确;

若F 1=F 2 时:由题很容易得到两物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是相等的,因此两物块的加速度相同,我们设两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 ,对于M 1、M 2,滑动摩擦力即为它们的合力,设M 1的加速度大小为a 1,M 2的加速度大小为a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 1a 1=M 2a 2

得加速度:a 1=1 mg M μ,a 2=2

mg

M μ 设板的长度为L ,它们向右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物块与木板分离时: 物块与M 1的相对位移:L=12at 32?1

2

a 1t 32 物块与M 2的相对位移:L=

12at 42?1

2

a 2t 42 若M 1<M 2,则a 1>a 2,所以得:t 3>t 4;

M 1的速度为v 1=a 1t 3,M 2的速度为v 2=a 2t 4,则v 1>v 2,故C 正确. 若M 1>M 2,a 1<a 2,根据C 项分析得:t 3<t 4;

M 1的速度为v 1=a 1t 3,M 2的速度为v 2=a 2t 4,则v 1<v 2,故D 错误; 故选BC . 【点睛】

要去比较一个物理量两种情况下的大小关系,我们应该通过物理规律先把这个物理量表示出来.同时要把受力分析和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应用.

23.AB 【解析】

A 、

B 、AB 静止时,,则,对B 施加沿斜面向上的外力后,A 、B 一起做匀加速运动,分离时A 、B 间弹力为零,加速度均为a ,设此时弹簧被压缩x,则对A 有:,

且,,即可求出:,,AB 正确; C

解析:AB 【解析】

A 、

B 、AB 静止时,()0k 2x m m gsin θ=+,则0

3k mgsin x θ

=

,对B 施加沿斜面向上的外力后,A 、B 一起做匀加速运动,分离时A 、B 间弹力为零,加速度均为a ,设此时弹簧被压缩x ,则对A 有:kx 2mgsin θ2ma -=,且2

012

x x at -=

,()202a x x v -=,即可求出:

t =

v =

AB 正确;

C 、物块A 、B 分离时,弹簧的弹力不为零,A 、B 间弹力为零,此时弹簧弹力

F kx 2ma 2mgsin θ==+,C 错误;

D 、分离时,A 有向上的加速度,之后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后再做减速运动,D 错误; 故选AB .

24.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采用逆向思维,汽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v=at 知,1s 末、2s 末、3s 末的速度之比为1:2:3,则这连续三个1s 的初速度之比为3:2:1,故A 错

解析: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采用逆向思维,汽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v=at 知,1s 末、2s 末、3s 末的速度之比为1:2:3,则这连续三个1s 的初速度之比为3:2:1,故A 错误; BC.采用逆向思维,根据2

12

x at =

知,1s 内、2s 内、3s 内的位移之比为1:4:9,则第1s 内、第2s 内、第3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所以连续三个1s 内的位移之比为5:3:1,连续三个1s 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5:3:1,故B 错误,C 正确; D.根据△v =at 知,在连续三个1s 内的速度变化量之比为1:1:1,故D 正确.

25.CD 【解析】 【分析】

【详解】

C.取物体B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运用合成法如图 则有: ,

在物体B 缓慢拉高的过程中,θ增大,则水平力F 和绳子拉力T 都随之变大;故C 正确; AB.选取物体A 、

解析:CD 【解析】 【分析】 【详解】

C.取物体B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运用合成法如图

则有:

tan F mg θ=,cos mg

T θ

=

在物体B 缓慢拉高的过程中,θ增大,则水平力F 和绳子拉力T 都随之变大;故C 正确; AB.选取物体A 、B 和斜面体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该系统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地面的支持力、水平向右的拉力和地面水平向左的摩擦力的作用,系统四力5衡条件,斜面体所受地面的支持力等于系统的重力,是恒定不变的,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等于F ,此过程中,F 变大,所以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一定变大,故AB 错误;

D. 该过程中,T 逐渐变大,即绳中的弹力增大,物体A 受到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逐渐增大,假如刚开始时,斜面体对物体A 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那么摩擦力会随着T 的变大而变小,故D 正确.

三、实验题

26.AC 空气阻力;纸袋和限位孔之间的阻力;(就写阻力也对) 【解析】 【详解】

(1)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实验中,实验时,应让重物紧靠打点计时器,手拉着纸带的上方,保持纸带竖直,由静止释放.故A 正确,BCD 错误.故选A .

(2)应先给打点计时器通电打点,后释放纸带,如果先释放纸带,再接通打点计时时器的

电源,由于小车运动较快,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无法得到物体完整的运动情况,会对实验产生较大的误差.故选C .

(3)通过纸袋测量发现加速度只有9.3 m/s 2,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空气阻力;纸袋和限位孔之间的阻力等; 【点睛】

本题关键是明确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规范,注意人的两手无法做到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27. (1)④⑦; (2)1.225; 3.5; (3)远大于; (4)C

【解析】(1)打点计时器接交流电源,故不要④低压直流电源,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能够实现计时功能,故不需要⑦秒表.故不需要④⑦.

(2)根据中间时刻速度等于一段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得:

v C =0.31500.07

20.2

BD x T -=

=1.225m/s 根据运动学公式得:△x=at 2,

解得: 2

0.490.1750.175

40.04

CE AC x x a T ---=

==3.5 m/s 2, (3)设绳子上拉力为F ,对小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a…① 对塑料桶和桶中砝码有:mg ﹣F=ma…② 由①②解得: Mmg

F M m

=

+ 由此可知当小车的质量远大于塑料桶和桶中砝码的质量时,塑料桶和桶中砝码的重力等于绳子的拉力,

(4)随着力F 的增大,即钩码质量的增大,不再满足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因此曲线上部出现弯曲现象,故ABD 错误,C 正确;故选C . 28.AC AD C 匀加速直线 0.34m/s 0.40m/s 2 【解析】 【详解】

(1)[1].使用打点计时器是需要用电压合适的交流电源;处理纸带时需要用刻度尺.故选AC .

(2)[2].实验操作时,用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故AD 正确,BC 错误.

(3)[3]. AB 、相邻计时点的时间间隔相等,点迹密集的地方,相邻计时点的距离小,所以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小,与振针的振动速度无关,故AB 错误;

CD 、相邻计时点的时间间隔相等,点迹不均匀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故C 正确,D 错误. (4)①[4].因为: x AB =24mm x BC =52-24=28mm x CD =84-52=32mm ,那么

?x =x BC -x AB =x CD -x BC =x DE -x CD =4mm

即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位移之差相等,所以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②[5].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1s ,打计数点D 时小车的瞬时速率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