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ppt课件全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
定义: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称股骨颈骨折。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女略多于男。当遭受轻微扭转暴力则可发生骨折。
股骨颈的结构较薄弱:位于股骨头与股骨粗隆部之间,相对较细内部存在着骨小梁减少的‘Ward’氏三角区。
髋关节解剖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关键
沟通 观察 治疗
*
术后功能锻炼
第1天
患肢股四头肌、腓肠肌的等长收缩锻炼和踝泵运 动,向心性肌肉按摩,防止关节僵硬及静脉血栓
第2天
双下肢的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及踝泵运动,每 日3 组,每组20次
即可坐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2周
拆线
3~4周
指导并帮助病人扶双拐下地,需 有人陪护在旁保护,以防跌倒
3-5天
*
足部动作
药物之痛:洛索洛芬、地佐辛
寻找引起疼痛的原因,对症处理
*
疼痛评估
疼痛评分≤3即轻度疼痛
疼痛评分4~6即中度疼痛
疼痛评分≥7即重度疼痛
NSAIDs(洛索洛芬) +非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等
弱阿片类药物(地佐辛、凯纷)+ NSAIDs(洛索洛芬) +非药物治疗
强阿片类药物(吗啡)+ NSAIDs(洛索洛芬) +辅助药物 +非药物治疗
*
负压引流管的护理
负压引流技术为骨科手术最常见。 引流管妥当固定,防止管道受压、打折或脱出。 引流瓶低于伤口水平线,避免倒流引起逆行性感染。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液量并准确记录。必要时将负压吸引改为正压,以减少出血量。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
1
2
3
4
疼痛护理
舒适体位
疼痛心理护理
定义: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称股骨颈骨折。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女略多于男。当遭受轻微扭转暴力则可发生骨折。
股骨颈的结构较薄弱:位于股骨头与股骨粗隆部之间,相对较细内部存在着骨小梁减少的‘Ward’氏三角区。
髋关节解剖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关键
沟通 观察 治疗
*
术后功能锻炼
第1天
患肢股四头肌、腓肠肌的等长收缩锻炼和踝泵运 动,向心性肌肉按摩,防止关节僵硬及静脉血栓
第2天
双下肢的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及踝泵运动,每 日3 组,每组20次
即可坐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2周
拆线
3~4周
指导并帮助病人扶双拐下地,需 有人陪护在旁保护,以防跌倒
3-5天
*
足部动作
药物之痛:洛索洛芬、地佐辛
寻找引起疼痛的原因,对症处理
*
疼痛评估
疼痛评分≤3即轻度疼痛
疼痛评分4~6即中度疼痛
疼痛评分≥7即重度疼痛
NSAIDs(洛索洛芬) +非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等
弱阿片类药物(地佐辛、凯纷)+ NSAIDs(洛索洛芬) +非药物治疗
强阿片类药物(吗啡)+ NSAIDs(洛索洛芬) +辅助药物 +非药物治疗
*
负压引流管的护理
负压引流技术为骨科手术最常见。 引流管妥当固定,防止管道受压、打折或脱出。 引流瓶低于伤口水平线,避免倒流引起逆行性感染。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液量并准确记录。必要时将负压吸引改为正压,以减少出血量。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
1
2
3
4
疼痛护理
舒适体位
疼痛心理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PPT课件

ppt精选版
13
(十)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
预防性抗生素应在手术开始前使用,抗生素给予的 量和类型各不相同,早期感染往革兰阳性菌占主导地位, 常用的抗生素有先锋类药物及合成青霉素等。手术前静 脉注入广谱杀菌剂而不是抑菌剂,常于术前2~3天开始 应用,亦有人主张术前2~3小时开始静脉滴入抗生素是 维持血中抗生素浓度的最有效的方式。
ppt精选版
14
三、手术的康复阶段
手术本身直接影响术后康复计划的实施,康复 人员应懂得髋关节的运动学,了解人工髋关节手术 后的力学变化,避免术后康复训练时发生脱位等并 发症。
ppt精选版
15
1.假体的位置对术后康复的影响
假体要按正常解剖位置放入,理想的髋臼假体位置是前倾 15±l0 ,外翻40 ±l0 ,股骨假体旋前5 ~l0 。若髋臼 前倾过多,则在外旋、内收伸直位时不稳;若髋臼前倾不够, 则在屈曲、内收位时不稳;若髋臼外翻过多,则在屈曲60 、 内收内旋位时不稳;若髋臼外翻不够,则在极度屈曲内收内旋 位时易发生假体相互撞击;若股骨假体前倾过多,则在伸展、 内收和外旋位时不稳;若股骨假体前倾不够,则在极度屈曲内 收和内旋位时不稳。术中植入假体后,常规检查屈曲、外展及 外旋三个方向上人工髋关节的稳定性。
ppt精选版
5
(二)了解病史
了解病人以往的过敏史、药物史、手术史及对麻醉的 不良反应。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病人大多为老年患者, 常合并有多种器官功能衰退或病变,而关节置换手术创 伤较大,因此术前应对病人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如果 发现有心、肺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等情况,并不 一定是手术禁忌证。在现阶段医疗技术水平下,这些疾 病一般都能得到较好的控制。
ppt精选版
11
(八)关节活动训练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PPT课件

注意事项:健侧卧位:注意保持患侧肢体上述体位,将特制的梯形软 枕放于患者双腿之间。患侧髋膝关节伸屈角度为0°~90°。防止内 收、屈曲,防止髋脱位。
.-
21
VAS疼痛评分
评分标准 患者感受
0分
无痛
3分以下 有轻微的疼患者,能忍受
4分一6分 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
.-
3 图解
11/12/2019
.-
4
11/12/2019
髋关节的解剖与生物力学 髋关节康复训练
髋关节康复注意事项
.-
5
11/12/2019
.-
6
髋肌
大腿肌
前群:髂腰肌、腰小肌、阔筋膜张肌。
后群: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 闭孔内外肌、孔方肌。
11/12/2019
髋关节肌肉
前群:缝匠肌、股四头肌。
.-
1
11/12/2019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邱园园
.-
2什么是髋关节置换手术?
11/12/2019
髋关节置换术或全髖关节置换术是用人造髋关节置换所有或部分髋 关节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术。人工关节置换术是用生 物材料或非生物材料制成关节假体,植入人体替代病损的关节结构 的一类手术方法,其目的是消除疼痛,矫正畸形,重建一个稳定的 关节而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 现代人工关节置换术是20世纪骨科的一次革命性进展。20世纪80 年代,美国约有50000例患者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1997年上升到 约144000例(増长近3倍)。髋关节置换术更增至259000例。今天, 在发达国家,人工关节置换术已经成为对严重的髋、膝关节病变施 行外科重建的常规手术方法 髋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老年人。由于人造关节会发生磨损,手术通 常不用于青年。
.-
21
VAS疼痛评分
评分标准 患者感受
0分
无痛
3分以下 有轻微的疼患者,能忍受
4分一6分 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
.-
3 图解
11/12/2019
.-
4
11/12/2019
髋关节的解剖与生物力学 髋关节康复训练
髋关节康复注意事项
.-
5
11/12/2019
.-
6
髋肌
大腿肌
前群:髂腰肌、腰小肌、阔筋膜张肌。
后群: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 闭孔内外肌、孔方肌。
11/12/2019
髋关节肌肉
前群:缝匠肌、股四头肌。
.-
1
11/12/2019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邱园园
.-
2什么是髋关节置换手术?
11/12/2019
髋关节置换术或全髖关节置换术是用人造髋关节置换所有或部分髋 关节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术。人工关节置换术是用生 物材料或非生物材料制成关节假体,植入人体替代病损的关节结构 的一类手术方法,其目的是消除疼痛,矫正畸形,重建一个稳定的 关节而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 现代人工关节置换术是20世纪骨科的一次革命性进展。20世纪80 年代,美国约有50000例患者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1997年上升到 约144000例(増长近3倍)。髋关节置换术更增至259000例。今天, 在发达国家,人工关节置换术已经成为对严重的髋、膝关节病变施 行外科重建的常规手术方法 髋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老年人。由于人造关节会发生磨损,手术通 常不用于青年。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康复PPT课件

• 不同的手术入路,不同的手术技术,意味着术后护理及康复方法不同 • 后外侧入路(Moore):后脱位 • 外侧入路(Watson-Jones):前脱位 • 前外侧入路(Smith-Peterson) • 新兴起的微创入路:DAA、superPATH(主切口+辅助切口)
16
术前准备
• 控制血压、血糖 • 炎症指标(CRP,ESR,PCT):排除感染 • 凝血功能及下肢静脉彩超:排除血栓 • 术前停用药物:抗凝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降压药利血平等,术前至
身体挪到椅子边,患肢放在前面,健侧腿承受大部分体重。
30
站立练习
站立抬腿练习
站立后伸和外展练习 31
辅助行走练习-患肢先行
先用助行器辅助行走,待重心稳定后改用双侧腋杖;
行走时先迈出患肢再迈出健肢。术后1-2个月弃拐行走
32
上下楼梯练习-好上坏下
术后3周后可上下楼梯练习
上楼梯时健腿先迈上台阶,再将术侧跨上
• “一坐行” • 上下床:术后1-3天 • 坐起立:术后3天 • 辅助行走:术后1周 • 上下楼:术后3周
26
下地练习
将手术腿移到床下, 防止手术髋外旋
将步行器放在手术侧的 腿旁,向床边移动身体
27
坐下
坐有靠背和扶手的椅子加 坐垫,双手扶稳,缓慢坐 下。
禁坐矮凳,屈髋不能超过90 度
29
起立
35
1997年由丹麦H.Kehlet教授初步提出
• 加速康复是一种外科理念,而非技术 • 也有学者称之为快速康复外科(Fast tack surgery,FTS)理念。
36
ERAS 在髋、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重点
在于提高手术操作技术和优化围术期管理,包括:
16
术前准备
• 控制血压、血糖 • 炎症指标(CRP,ESR,PCT):排除感染 • 凝血功能及下肢静脉彩超:排除血栓 • 术前停用药物:抗凝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降压药利血平等,术前至
身体挪到椅子边,患肢放在前面,健侧腿承受大部分体重。
30
站立练习
站立抬腿练习
站立后伸和外展练习 31
辅助行走练习-患肢先行
先用助行器辅助行走,待重心稳定后改用双侧腋杖;
行走时先迈出患肢再迈出健肢。术后1-2个月弃拐行走
32
上下楼梯练习-好上坏下
术后3周后可上下楼梯练习
上楼梯时健腿先迈上台阶,再将术侧跨上
• “一坐行” • 上下床:术后1-3天 • 坐起立:术后3天 • 辅助行走:术后1周 • 上下楼:术后3周
26
下地练习
将手术腿移到床下, 防止手术髋外旋
将步行器放在手术侧的 腿旁,向床边移动身体
27
坐下
坐有靠背和扶手的椅子加 坐垫,双手扶稳,缓慢坐 下。
禁坐矮凳,屈髋不能超过90 度
29
起立
35
1997年由丹麦H.Kehlet教授初步提出
• 加速康复是一种外科理念,而非技术 • 也有学者称之为快速康复外科(Fast tack surgery,FTS)理念。
36
ERAS 在髋、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重点
在于提高手术操作技术和优化围术期管理,包括: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PPT课件

12
摆动相时,训练患者摆动时伸髋屈膝,屈髋屈膝 ,足跟着地时屈髋、伸膝和踝背屈。 骨盆的移动、旋转的训练和矫正。 具备一定步行能力后,进行上、下楼梯的训练。 上楼时非手术肢体先上,下楼时手术肢体先下。
13
十一:功能独立能力的训练: 术后立即进行床上的功能性活动,如桥式运动及翻 身练习。 尽早从卧床转为坐位。 术后1周,鼓励患者自行穿衣、如厕、行走,但需 注意避免特殊的体位,以防假肢脱位或磨损。 术后2—6周,患者练习上下楼梯,骑自行车和乘车 等功能性活动。
8
八: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负重的条件与方法: 一般在术后的3到七天。 需要一定肌力和平衡能力。 方法 借助助行器、平衡杠,从部分负重开始,在 平衡杠或步行器辅助下,可进行膝关节开链和闭 链的训练。 注意循序渐进。 一般情况下,手术后6周完全负重。
9
九: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常见并发症有: 假体松动脱位 术后髋关节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 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手术技术的改进明显减少。 脱位常见原因:①同一髋关节既往手术史,引起髋 关节广泛组织松解和术侧肢体恢复不当;②手术入 路:前入路易引起前脱位,后入路易引起后脱位, 外侧入路脱位率较低;③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关节 囊松弛,神经疾病引起的外展肌萎缩等也是脱位的 原因。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发生率40%--70%,深部静脉 血栓继发肺栓塞发生率在4.6%--19.7%。
17
十五: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评定: 可分别在手术后1—2天、术后1周、2周住院患者 以及手术后1个月、3个月和半年门诊患者进行测 评。 心、肺功能。 伤口情况 有无局部皮肤红、肿、热等感染体征; 伤口愈合情况,有无渗出等。 关节水肿 如浮髌实验及关节周径测定等。 关节疼痛评定 可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 关节活动度评定 对手术关节应评测被动和主动关 节活动度,以了解造成关节活动范围障碍的原因 18 。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课件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术后护理
7 体位 患肢保持外展30度的中立位,行皮牵 引或穿“丁”字鞋,两大腿间放软枕,以 保持有效牵引和髋关节功能位。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术后护理
◆ 8 观察患肢远端血运,感觉运动情况。若患 肢血运障碍,感觉功能异常,报告医生及 时处理。 9加强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促进功能 恢复。
术前护理
◆ 4预防术后感染 (1)术前2~3天使用抗感 染药物;(2)常规备皮,应注意全身皮肤 及局部皮肤清洁,局部皮肤术前2~3天应 反复多次洗刷,手术前一日备皮,剃除会 阴部及髋部以外15厘米范围的毛发。
5 术前教会患者深呼吸、在床上排大小便 ,以防术后不习惯,术前行留置导尿术。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表面髋
人工半髋关 节
人工髋关节
人工全髋 关节
生物型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骨水泥型
7
人工髋关节的外形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8
生物型假体
骨水泥型假体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9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10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11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12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术后体位与功能锻炼
◆ 术后当天: ◆ 患肢维持外展中立位,膝下垫一软枕,穿
防旋鞋,双腿间夹三角枕或梯形枕。待下 肢感觉恢复,既可进行患肢踝关节的背曲 和曲趾活动。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踝关节伸曲
◆ 慢慢地将脚尖向上勾起 ◆ 每隔1小时5~10次, ◆ 每个动作持续3秒;然后再向远伸使脚面绷
直。术后立即开始直到完全康复。
术后护理
7 体位 患肢保持外展30度的中立位,行皮牵 引或穿“丁”字鞋,两大腿间放软枕,以 保持有效牵引和髋关节功能位。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术后护理
◆ 8 观察患肢远端血运,感觉运动情况。若患 肢血运障碍,感觉功能异常,报告医生及 时处理。 9加强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促进功能 恢复。
术前护理
◆ 4预防术后感染 (1)术前2~3天使用抗感 染药物;(2)常规备皮,应注意全身皮肤 及局部皮肤清洁,局部皮肤术前2~3天应 反复多次洗刷,手术前一日备皮,剃除会 阴部及髋部以外15厘米范围的毛发。
5 术前教会患者深呼吸、在床上排大小便 ,以防术后不习惯,术前行留置导尿术。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表面髋
人工半髋关 节
人工髋关节
人工全髋 关节
生物型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骨水泥型
7
人工髋关节的外形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8
生物型假体
骨水泥型假体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9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10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11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12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术后体位与功能锻炼
◆ 术后当天: ◆ 患肢维持外展中立位,膝下垫一软枕,穿
防旋鞋,双腿间夹三角枕或梯形枕。待下 肢感觉恢复,既可进行患肢踝关节的背曲 和曲趾活动。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踝关节伸曲
◆ 慢慢地将脚尖向上勾起 ◆ 每隔1小时5~10次, ◆ 每个动作持续3秒;然后再向远伸使脚面绷
直。术后立即开始直到完全康复。
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康复健康教育PPT课件

26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深静脉血栓是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术后麻醉 过后,即可鼓励患者做踝关关节运动,下肢向心性按摩,遵 医嘱使用抗凝剂,如患肢肿胀明显应制动,禁止按摩热敷以 防血栓脱落形成肺栓塞。
27
●预防切口感染
●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 切口有无渗出等局部感染症状。如术后体温持续升高,3天 后切口疼痛加剧,复查血常规中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等。 胸部X拍片示正常时,可考虑切口感染。
1
三·适应症
原发性或继发性骨关节炎,髋关节发育
不良,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股骨颈囊内骨折,髋臼骨折,脱位,创
伤性骨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某
些类型的骨肿瘤,血友病性关节炎。
四·术后正确体位
1.平卧位 卧位时两腿间放置外展枕或厚枕头。
2.卧位-站立位转换练习(图19-1) 患者平卧在
床上,患肢呈外展位,屈曲健侧下肢,利用双手
态训练。
3.扶手仗上楼梯(图19-15) 健肢先上,然后是 手杖,最后是患肢。
4.扶手仗下楼梯(图19-16) 下楼梯时,手杖先 下,然后是患肢,最后是健肢。
八·假体脱位的临床表现
➊运动时疼痛加剧。➋关节部位有沉闷的声
音(弹响)。➌关节不能活动。➍两侧肢体
不等长、不对称。
15
如出现以上表现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20
图19-17 厕所设有扶 手 图19-18 助行器
21
21
2.生活方式调整
上床:健肢先上床,患肢后上床,卧床时双腿间要夹厚枕头3个月 盖被子:睡觉前先将被子铺平后再上床休息,防止向前屈身取被是屈
髋超过90度 取/拾物品:勿忽然转身或伸手取身后的物品;拾物时可使用长柄钳夹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深静脉血栓是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术后麻醉 过后,即可鼓励患者做踝关关节运动,下肢向心性按摩,遵 医嘱使用抗凝剂,如患肢肿胀明显应制动,禁止按摩热敷以 防血栓脱落形成肺栓塞。
27
●预防切口感染
●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 切口有无渗出等局部感染症状。如术后体温持续升高,3天 后切口疼痛加剧,复查血常规中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等。 胸部X拍片示正常时,可考虑切口感染。
1
三·适应症
原发性或继发性骨关节炎,髋关节发育
不良,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股骨颈囊内骨折,髋臼骨折,脱位,创
伤性骨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某
些类型的骨肿瘤,血友病性关节炎。
四·术后正确体位
1.平卧位 卧位时两腿间放置外展枕或厚枕头。
2.卧位-站立位转换练习(图19-1) 患者平卧在
床上,患肢呈外展位,屈曲健侧下肢,利用双手
态训练。
3.扶手仗上楼梯(图19-15) 健肢先上,然后是 手杖,最后是患肢。
4.扶手仗下楼梯(图19-16) 下楼梯时,手杖先 下,然后是患肢,最后是健肢。
八·假体脱位的临床表现
➊运动时疼痛加剧。➋关节部位有沉闷的声
音(弹响)。➌关节不能活动。➍两侧肢体
不等长、不对称。
15
如出现以上表现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20
图19-17 厕所设有扶 手 图19-18 助行器
21
21
2.生活方式调整
上床:健肢先上床,患肢后上床,卧床时双腿间要夹厚枕头3个月 盖被子:睡觉前先将被子铺平后再上床休息,防止向前屈身取被是屈
髋超过90度 取/拾物品:勿忽然转身或伸手取身后的物品;拾物时可使用长柄钳夹
髋关节置换术ppt课件

诊断方法:X线、MRI、CT等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史
髋关节疾病的分类与诊断
髋部骨折
临床表现:外伤后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诊断方法:X线、CT等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 现和病史
髋关节疾病的非手术治疗
01
药物治疗
消炎止痛药、软骨保护剂等
02
物理治疗
热敷、冷敷、电疗等锻炼、按摩、理疗等
疼痛管理
根据医生建议,使用适量的止痛药,以缓解术后疼痛。同 时,可采用热敷、按摩等方法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按医生建议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 包括肌肉收缩练习、关节活动练习等,以促进术后恢复。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按医生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营 养摄入,以促进术后恢复。同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 食物,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肌肉
髋关节周围的肌肉有助于支撑和移动 关节,包括臀大肌、臀中肌和髂腰肌 等。
韧带
髋关节的韧带主要起稳定作用,其中 最重要的是股骨头韧带,它连接股骨 头与髋臼。
髋关节的功能和作用
01
02
03
支撑体重
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 ,它支撑着整个上半身和 骨盆的重量。
行走和运动
髋关节允许我们在地面上 行走、跑步和跳跃,是实 现各种运动功能的关键。
其他疾病
某些疾病如肿瘤、风湿性疾病等也 可能需要髋关节置换术来缓解疼痛 、恢复关节功能。
髋关节置换术的禁忌症
感染
如果病人有严重的感染,如败血症、 骨感染等,需要在术前进行抗感染治 疗,以避免术后感染。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病人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 风险较高,因为骨质疏松可能导致假 体植入不稳定。
疾病状态
髋关节疾病的分类与诊断
髋部骨折
临床表现:外伤后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诊断方法:X线、CT等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 现和病史
髋关节疾病的非手术治疗
01
药物治疗
消炎止痛药、软骨保护剂等
02
物理治疗
热敷、冷敷、电疗等锻炼、按摩、理疗等
疼痛管理
根据医生建议,使用适量的止痛药,以缓解术后疼痛。同 时,可采用热敷、按摩等方法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按医生建议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 包括肌肉收缩练习、关节活动练习等,以促进术后恢复。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按医生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营 养摄入,以促进术后恢复。同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 食物,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肌肉
髋关节周围的肌肉有助于支撑和移动 关节,包括臀大肌、臀中肌和髂腰肌 等。
韧带
髋关节的韧带主要起稳定作用,其中 最重要的是股骨头韧带,它连接股骨 头与髋臼。
髋关节的功能和作用
01
02
03
支撑体重
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 ,它支撑着整个上半身和 骨盆的重量。
行走和运动
髋关节允许我们在地面上 行走、跑步和跳跃,是实 现各种运动功能的关键。
其他疾病
某些疾病如肿瘤、风湿性疾病等也 可能需要髋关节置换术来缓解疼痛 、恢复关节功能。
髋关节置换术的禁忌症
感染
如果病人有严重的感染,如败血症、 骨感染等,需要在术前进行抗感染治 疗,以避免术后感染。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病人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 风险较高,因为骨质疏松可能导致假 体植入不稳定。
疾病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髋关节脱位的临底表现 髋关节后脱位 患髋呈屈曲、内收内旋状,患肢有缩短,臀部可触到异常的股骨头 髋关节前脱位 患髋屈曲、外展外旋,患肢有增长,腹股沟三角区肿胀,或可触到 股骨头 髋关节中心性脱位 患者髋畸形多不明显,但局部疼痛、肿胀,活动髋部或叩击足 跟时疼痛加剧,脱位明显者有患肢缩短。
髋关节康复功能评定
M icro so ft W o rd 9 7 - 2 0 0 4 文文档
髋关节康复治疗
一、术前康复教育
1. 术前心理准备,减少对手术的恐惧和精神压力。 2. 指导患者术前、术后康复注意事项、正确转移训练要点,正确使用
助行器、拐杖,术后生活活动注意事项。 3. 关节活动度训练,髋部肌肉,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肌力练习。
髋关节常见骨外科疾病
髋关节脱位
根据受伤时髋关节所处位置和外力方向按股骨头脱位后的方向 可分为前、中、后脱位,其中后脱位最多见,约占全部髋关节 脱位的85~90%。
髋关节常见骨外科疾病
根据受伤时髋关节所处的位置和外力方向: 髋关节后脱位 当大腿处于屈曲、内收位时,股骨头可穿破关节引起关节后脱位。 髋关节前脱位 若受伤时大腿呈屈曲外展状态,可引起髋关节前脱位 髋关节中心性脱位 如大腿屈曲保持中立位或轻度外展时,使股骨头猛烈击 髋臼底 部,造成髋臼底骨折,股骨头部分或全部突入盆腔,发生髋关节中心性脱位。
5. 鼓励患者术后深呼吸和咳嗽训练,两上肢做伸展扩胸运 动,进行肺功能训练
6. 注意皮肤护理,准备手术
二、术后康复治疗目的
通过功能训练防止组织粘连与李缩,恢复正常关节活动范国, 增强关节周围肌群的力量,重建髋关节等稳定性,最终恢复髋 关节日常活动等功能。
三、手术后康复
手术后的康复计划设计取决于手术的方式及患者的个体情况。手术 后要经历至少12周的指导下康复治疗和家庭指导。 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分4个阶段: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邱园园
什么是髋关节置换手术?
髋关节置换术或全髖关节置换术是用人造髋关节置换所有或部分髋 关节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术。人工关节置换术是用生 物材料或非生物材料制成关节假体,植入人体替代病损的关节结构 的一类手术方法,其目的是消除疼痛,矫正畸形,重建一个稳定的 关节而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 现代人工关节置换术是20世纪骨科的一次革命性进展。20世纪80 年代,美国约有50000例患者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1997年上升到 约144000例(増长近3倍)。髋关节置换术更增至259000例。今天, 在发达国家,人工关节置换术已经成为对严重的髋、膝关节病变施 行外科重建的常规手术方法 髋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老年人。由于人造关节会发生磨损,手术通 常不用于青年。
➢ 患侧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小腿肌肉的抗阻力 练习。每次20~30下,每天3次。
➢ 扶双拐练习行走,加强髋关节外展肌群外展肌力训练和 外旋及内收功能锻炼。
术后第4周 (4周以后)
康复目标
以增强肌力为主,提高 患侧负重能力,加强本 体感觉训练,髋关节控 制训练改善步态,防止 摔倒。
一般治疗
➢ 正确的穿袜方法:坐在床沿双足着地,伸直健侧膝关节,术侧髋关 节外展外旋,膝关节屈曲,用足跟沿健侧下肢前方向近端滑动,然 后适当弯腰,伸直双上肢达到患足穿袜的目的。
➢ 正确的上下楼梯法:在上下楼梯时,坚持 上楼时健侧先上、下楼时术侧先下的原则。
➢ 关于拐杖的使用使用:骨水泥固定型假体 的患者,在术后需持续使用双拐4~6周, 然后改用健侧单拐3~4周。使用非骨水泥 固定型假体的患者,使用双拐8周,然后 改用健侧单拐4周。
图解
髋关节的解剖与生物力学 髋关节康复训练
髋关节康复注意事项
髋肌 大腿肌
前群:髂腰肌、腰小肌、阔筋膜张肌。
后群: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 闭孔内外肌、孔方肌。髋关节Βιβλιοθήκη 肉前群:缝匠肌、股四头肌。
内侧肌: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短收肌、 大收肌。
后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生物力学
4. 对特殊患者训练术后早期卧床排便。改变传统的左侧卧 位、右侧卧位翻身法,以减少双侧切口受压,可采用3点 式和4点式:即患者头颈向后仰,枕部加双肘部3点同时床 上用力,挺胸收腹使腰背及躯干抬离床面,减少肩胛骨 皮肤受压;患者两肩背部加足部4点同时蹬床面,两手心 朝上托住双侧髖部,腹部往上挺,用力抬起臀部,避免 骶尾部皮肤受压。每次5~10分钟,每日3次。
➢ 髋部冰袋冷數:每次15~20分钟,2~4小时1次,如用冷疗循环装置, 15℃低温局部持续冷敷。
➢ 体位摆放:术后患者仰卧位,患侧肢体常规置于髋关节外展中立位: 外展30°位;根据人工假体柄和臼置入的角度将患髋置于外展外旋 位:外展30°、外旋15°位。髋关节外展内旋位:外展30°、内旋15°位。
➢ 型假体患者也用助行器或双拐离床,但是不负重。
➢ 其他项目:维续第1周治疗项目
术后第3周
康复目标
增强肌力,保持 ROM,本体感 觉训练,步态训 练,增加生活活 动能力
一般治疗
➢ 平衡杠内做患侧少量负重站立练习,时间为15分钟。
➢ 髋、膝关节屈伸活动练习,保持和增加关节活动度,每 次20~30下。
4. 不要坐没有扶手的椅子,有扶手的坐椅可以帮助站立时给予支撑,保持身 体不会前屈,否则髋关节屈曲会>90°。
4. 坐位时不要使身体前倾。
5. 不要坐低的卫生间坐便器,必要时应加 高坐便器座位
6. 不要下蹲取物。
7. 不要使身体前倾穿鞋袜,可以借助特别 工具,如长工具手或请他人帮助。
8. 不要在短时间超强度训练,不可以进行 慢跑、打球及其他需要髋关节承受反复 冲击性负荷或达到极限位置的运动。
一般治疗
➢ 股四头肌练习:要保持髋关节相对稳定,将硬枕放在患侧膝 关节下,将膝关节伸直,助力下做下肢抬高,角度小于30°, 15~20次为1组。每天3次。
➢ 被动屈髋:角度为30~60°,每10~15次为1组。每天3次。
➢ 负荷、步行训练:骨水泥固定型假体仍借助步行器或双拐离床 负重,练习床边站立、部分负重行走和上下阶梯。非骨水泥 固定
早期保护期训练阶段 :术后0~2周
中期保护期阶段:术后3~12周
肌力強化训练阶段:术后3~6月
运动功能训练阶段:>3~6月
术后0~1周
➢ 康复治疗目标
➢ 控制疼痛和出血、 减轻水肿,保护创 伤部位,防止下肢 深静脉血栓和关节 粘连,维持关节活 动度。
一般治疗
➢ 疼痛控制:待患者清醒后,可进行VAS评估。如果VAS大于5,使用 选择性药物镇痛方法缓解疼痛。注意镇痛药物种类的选择或是否使 用止痛泵,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
运动训练
➢ 术后第1天开始:床旁运动练习
➢ 呼吸训练:深吸气,深呼气和有效的咳暾咳痰训练。 两上肢做伸展扩胸运动,进行肺功能训练。每个动作 重复10次。每日2~3次。
➢ 踝泵运动:踝关节主动背伸与屈曲,使下肢肌肉等长 收缩,挤压深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部 静脉血栓形成。注意:病人清醒后即应开始踝泵运动, 每小时15次。每个动作保持5~10秒左右,再放松。
先将健腿屈曲,臀部向上抬起移动,将健侧下肢移动至床沿,用双肘 支撑坐起,屈健腿伸患腿,将患肢移至小腿能自然垂于床边。
坐站位训练
坐起时膝关节要低于髋关节,上身不要前倾。
坐位到站位点地训练:患者健腿点地,患侧上肢拄拐,下肢触地, 利用健腿和双手的支撑力挺髋站立
术后第2周
康复目标
改善关节活动度, 减少疼痛和水肿, 患肢在不负重情 况下的主动运动, 增进肌力。
➢ 关节活动度:患侧关节届曲、外展、后伸训练。
梨状肌、臀中肌、臀小肌肌力训练
髂腰肌、股四头肌收缩训练
臀大肌、股二头肌收缩训练
负重训练
➢ 增加抗阻力的主动关节运动。如静态自行车、 上下楼梯等。
• 在患侧大部分负重站立下主动屈,角度小 于90°。
• 功率自行车练习,上车时患肢支撑,健侧 先跨上车。
• 坐椅高度以屈<90°。时间15~20分钟。 • 关节的抗阻力运动训练:术后2个月后可进
谢谢观看!
➢ 大粗隆截骨或结构植骨:术后应延长双拐 使用时间至12周。
患者生活指导
1. 本后3个月内防止髋关节屈曲>90°。坐位时不要坐太低的座椅或沙发,正 确的坐位方式是保持身体直立,不要前倾或弯腰
2. 卧位时不要忘记在两腿间放枕头,保持双下肢外展位。6个月内禁止髋关节 内收、内旋。
3. 无论是坐位、站立、卧位,不要将膝关节靠近对侧膝关节,更不要交叉双 腿,让患腿穿过身体的中线,将患腿放在另外一腿上。
步行训练
术后24小时后,在康复治疗师 的指导下持助行器下地行走。 患者站稳后,助行器或拐杖先 向前前移,随后健腿迈进,患 腿随后或同时前迈,挺胸,双 目平视前方。 术后第一天每次步行距离可达 5-10米,第2天可以加倍,以后 逐渐增加,待助步器行走能保 持平衡和稳定后,可持双拐行 走。
卧坐位训练
➢ 肌力训练:股四头肌、腘绳肌、臂大肌、臀中肌肉等 长收缩练习。
关节活动度训练
➢ 髋关节伸直练习:屈曲对侧髋、膝关节,术侧关节做主动伸直 动作,充分伸展屈肌及关节囊前部。
➢ 关节屈曲:屈膝关节,向臀部滑动足跟练习,髋关节屈曲必须 <70°。
➢ 上肢肌力练习:恢复上肢力量,能较好地使用助行器。
➢ 以上每个动作保持10秒左右,每组20次。
行抗阻力的关节主动训练。
注意事项
➢ 正确的翻身方法:向术侧翻身时,应伸直术侧髋关节,保持旋转中 立位;向健侧翻身时,也应伸直术侧髋关节,两腿之夹软枕,防止 髋关节内收引起假体脱位,同时伸直同侧上肢以便用手掌托位关节 后方,防止髋关节后伸外旋引起假体脱位。
➢ 正确的下床方法:患者先保持坐立位移至患侧床边,健腿先离床并 使足部着地,患肢外展屈髋离床并使足部着地,再扶助行器站起。 上床时,按相反的顺序进行。
髋关节康复功能评定
M icro so ft W o rd 9 7 - 2 0 0 4 文文档
髋关节康复治疗
一、术前康复教育
1. 术前心理准备,减少对手术的恐惧和精神压力。 2. 指导患者术前、术后康复注意事项、正确转移训练要点,正确使用
助行器、拐杖,术后生活活动注意事项。 3. 关节活动度训练,髋部肌肉,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肌力练习。
髋关节常见骨外科疾病
髋关节脱位
根据受伤时髋关节所处位置和外力方向按股骨头脱位后的方向 可分为前、中、后脱位,其中后脱位最多见,约占全部髋关节 脱位的85~90%。
髋关节常见骨外科疾病
根据受伤时髋关节所处的位置和外力方向: 髋关节后脱位 当大腿处于屈曲、内收位时,股骨头可穿破关节引起关节后脱位。 髋关节前脱位 若受伤时大腿呈屈曲外展状态,可引起髋关节前脱位 髋关节中心性脱位 如大腿屈曲保持中立位或轻度外展时,使股骨头猛烈击 髋臼底 部,造成髋臼底骨折,股骨头部分或全部突入盆腔,发生髋关节中心性脱位。
5. 鼓励患者术后深呼吸和咳嗽训练,两上肢做伸展扩胸运 动,进行肺功能训练
6. 注意皮肤护理,准备手术
二、术后康复治疗目的
通过功能训练防止组织粘连与李缩,恢复正常关节活动范国, 增强关节周围肌群的力量,重建髋关节等稳定性,最终恢复髋 关节日常活动等功能。
三、手术后康复
手术后的康复计划设计取决于手术的方式及患者的个体情况。手术 后要经历至少12周的指导下康复治疗和家庭指导。 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分4个阶段: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邱园园
什么是髋关节置换手术?
髋关节置换术或全髖关节置换术是用人造髋关节置换所有或部分髋 关节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术。人工关节置换术是用生 物材料或非生物材料制成关节假体,植入人体替代病损的关节结构 的一类手术方法,其目的是消除疼痛,矫正畸形,重建一个稳定的 关节而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 现代人工关节置换术是20世纪骨科的一次革命性进展。20世纪80 年代,美国约有50000例患者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1997年上升到 约144000例(増长近3倍)。髋关节置换术更增至259000例。今天, 在发达国家,人工关节置换术已经成为对严重的髋、膝关节病变施 行外科重建的常规手术方法 髋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老年人。由于人造关节会发生磨损,手术通 常不用于青年。
➢ 患侧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小腿肌肉的抗阻力 练习。每次20~30下,每天3次。
➢ 扶双拐练习行走,加强髋关节外展肌群外展肌力训练和 外旋及内收功能锻炼。
术后第4周 (4周以后)
康复目标
以增强肌力为主,提高 患侧负重能力,加强本 体感觉训练,髋关节控 制训练改善步态,防止 摔倒。
一般治疗
➢ 正确的穿袜方法:坐在床沿双足着地,伸直健侧膝关节,术侧髋关 节外展外旋,膝关节屈曲,用足跟沿健侧下肢前方向近端滑动,然 后适当弯腰,伸直双上肢达到患足穿袜的目的。
➢ 正确的上下楼梯法:在上下楼梯时,坚持 上楼时健侧先上、下楼时术侧先下的原则。
➢ 关于拐杖的使用使用:骨水泥固定型假体 的患者,在术后需持续使用双拐4~6周, 然后改用健侧单拐3~4周。使用非骨水泥 固定型假体的患者,使用双拐8周,然后 改用健侧单拐4周。
图解
髋关节的解剖与生物力学 髋关节康复训练
髋关节康复注意事项
髋肌 大腿肌
前群:髂腰肌、腰小肌、阔筋膜张肌。
后群: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 闭孔内外肌、孔方肌。髋关节Βιβλιοθήκη 肉前群:缝匠肌、股四头肌。
内侧肌: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短收肌、 大收肌。
后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生物力学
4. 对特殊患者训练术后早期卧床排便。改变传统的左侧卧 位、右侧卧位翻身法,以减少双侧切口受压,可采用3点 式和4点式:即患者头颈向后仰,枕部加双肘部3点同时床 上用力,挺胸收腹使腰背及躯干抬离床面,减少肩胛骨 皮肤受压;患者两肩背部加足部4点同时蹬床面,两手心 朝上托住双侧髖部,腹部往上挺,用力抬起臀部,避免 骶尾部皮肤受压。每次5~10分钟,每日3次。
➢ 髋部冰袋冷數:每次15~20分钟,2~4小时1次,如用冷疗循环装置, 15℃低温局部持续冷敷。
➢ 体位摆放:术后患者仰卧位,患侧肢体常规置于髋关节外展中立位: 外展30°位;根据人工假体柄和臼置入的角度将患髋置于外展外旋 位:外展30°、外旋15°位。髋关节外展内旋位:外展30°、内旋15°位。
➢ 型假体患者也用助行器或双拐离床,但是不负重。
➢ 其他项目:维续第1周治疗项目
术后第3周
康复目标
增强肌力,保持 ROM,本体感 觉训练,步态训 练,增加生活活 动能力
一般治疗
➢ 平衡杠内做患侧少量负重站立练习,时间为15分钟。
➢ 髋、膝关节屈伸活动练习,保持和增加关节活动度,每 次20~30下。
4. 不要坐没有扶手的椅子,有扶手的坐椅可以帮助站立时给予支撑,保持身 体不会前屈,否则髋关节屈曲会>90°。
4. 坐位时不要使身体前倾。
5. 不要坐低的卫生间坐便器,必要时应加 高坐便器座位
6. 不要下蹲取物。
7. 不要使身体前倾穿鞋袜,可以借助特别 工具,如长工具手或请他人帮助。
8. 不要在短时间超强度训练,不可以进行 慢跑、打球及其他需要髋关节承受反复 冲击性负荷或达到极限位置的运动。
一般治疗
➢ 股四头肌练习:要保持髋关节相对稳定,将硬枕放在患侧膝 关节下,将膝关节伸直,助力下做下肢抬高,角度小于30°, 15~20次为1组。每天3次。
➢ 被动屈髋:角度为30~60°,每10~15次为1组。每天3次。
➢ 负荷、步行训练:骨水泥固定型假体仍借助步行器或双拐离床 负重,练习床边站立、部分负重行走和上下阶梯。非骨水泥 固定
早期保护期训练阶段 :术后0~2周
中期保护期阶段:术后3~12周
肌力強化训练阶段:术后3~6月
运动功能训练阶段:>3~6月
术后0~1周
➢ 康复治疗目标
➢ 控制疼痛和出血、 减轻水肿,保护创 伤部位,防止下肢 深静脉血栓和关节 粘连,维持关节活 动度。
一般治疗
➢ 疼痛控制:待患者清醒后,可进行VAS评估。如果VAS大于5,使用 选择性药物镇痛方法缓解疼痛。注意镇痛药物种类的选择或是否使 用止痛泵,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
运动训练
➢ 术后第1天开始:床旁运动练习
➢ 呼吸训练:深吸气,深呼气和有效的咳暾咳痰训练。 两上肢做伸展扩胸运动,进行肺功能训练。每个动作 重复10次。每日2~3次。
➢ 踝泵运动:踝关节主动背伸与屈曲,使下肢肌肉等长 收缩,挤压深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部 静脉血栓形成。注意:病人清醒后即应开始踝泵运动, 每小时15次。每个动作保持5~10秒左右,再放松。
先将健腿屈曲,臀部向上抬起移动,将健侧下肢移动至床沿,用双肘 支撑坐起,屈健腿伸患腿,将患肢移至小腿能自然垂于床边。
坐站位训练
坐起时膝关节要低于髋关节,上身不要前倾。
坐位到站位点地训练:患者健腿点地,患侧上肢拄拐,下肢触地, 利用健腿和双手的支撑力挺髋站立
术后第2周
康复目标
改善关节活动度, 减少疼痛和水肿, 患肢在不负重情 况下的主动运动, 增进肌力。
➢ 关节活动度:患侧关节届曲、外展、后伸训练。
梨状肌、臀中肌、臀小肌肌力训练
髂腰肌、股四头肌收缩训练
臀大肌、股二头肌收缩训练
负重训练
➢ 增加抗阻力的主动关节运动。如静态自行车、 上下楼梯等。
• 在患侧大部分负重站立下主动屈,角度小 于90°。
• 功率自行车练习,上车时患肢支撑,健侧 先跨上车。
• 坐椅高度以屈<90°。时间15~20分钟。 • 关节的抗阻力运动训练:术后2个月后可进
谢谢观看!
➢ 大粗隆截骨或结构植骨:术后应延长双拐 使用时间至12周。
患者生活指导
1. 本后3个月内防止髋关节屈曲>90°。坐位时不要坐太低的座椅或沙发,正 确的坐位方式是保持身体直立,不要前倾或弯腰
2. 卧位时不要忘记在两腿间放枕头,保持双下肢外展位。6个月内禁止髋关节 内收、内旋。
3. 无论是坐位、站立、卧位,不要将膝关节靠近对侧膝关节,更不要交叉双 腿,让患腿穿过身体的中线,将患腿放在另外一腿上。
步行训练
术后24小时后,在康复治疗师 的指导下持助行器下地行走。 患者站稳后,助行器或拐杖先 向前前移,随后健腿迈进,患 腿随后或同时前迈,挺胸,双 目平视前方。 术后第一天每次步行距离可达 5-10米,第2天可以加倍,以后 逐渐增加,待助步器行走能保 持平衡和稳定后,可持双拐行 走。
卧坐位训练
➢ 肌力训练:股四头肌、腘绳肌、臂大肌、臀中肌肉等 长收缩练习。
关节活动度训练
➢ 髋关节伸直练习:屈曲对侧髋、膝关节,术侧关节做主动伸直 动作,充分伸展屈肌及关节囊前部。
➢ 关节屈曲:屈膝关节,向臀部滑动足跟练习,髋关节屈曲必须 <70°。
➢ 上肢肌力练习:恢复上肢力量,能较好地使用助行器。
➢ 以上每个动作保持10秒左右,每组20次。
行抗阻力的关节主动训练。
注意事项
➢ 正确的翻身方法:向术侧翻身时,应伸直术侧髋关节,保持旋转中 立位;向健侧翻身时,也应伸直术侧髋关节,两腿之夹软枕,防止 髋关节内收引起假体脱位,同时伸直同侧上肢以便用手掌托位关节 后方,防止髋关节后伸外旋引起假体脱位。
➢ 正确的下床方法:患者先保持坐立位移至患侧床边,健腿先离床并 使足部着地,患肢外展屈髋离床并使足部着地,再扶助行器站起。 上床时,按相反的顺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