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油气井压力控制

合集下载

油气井压力控制课件

油气井压力控制课件
解决方案
采用先进的压力控制技术和算法,如 PID控制、模糊控制等,提高压力控 制的精度和响应速度。
压力控制安全风险与防范措施
安全风险
油气井压力控制不善可能导致井喷、 管线破裂等安全事故。
防范措施
加强压力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制定 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06 油气井压力控制 案例分析
压力传递原理在油气井压力控制中具 有指导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 层中压力的传递规律,从而更好地进 行压力控制。
压力波动原理
压力波动原理是指油气井中的压力会随着生产的变化而波 动。
压力波动原理在油气井压力控制中具有指导意义,它可以 帮助我们了解油气井中的压力变化规律,从而更好地进行 压力控制。
03 油气井压力控制 设备与工具
提高采收率
降低生产成本
有效的压力控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增 产措施和修井作业,从而降低生产成 本。
通过合理的压力控制,可以优化采油 采气工艺,提高油气井的采收率。
压力控制的方法与技术
01
02
03
04
节流阀控制
通过调节节流阀的开度来控制 油气井的压力。
压井作业
通过压井液调整油气井的压力 ,保持压力稳定。
案例一:某油田的压力控制实践
总结词:成功应用
详细描述:某油田通过实施压力控制技术,有效降低了油气井的套压,提高了采 收率和产能。该案例中,油田采用了合适的井口压力控制设备,优化了生产参数 ,确保了压力控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案例二:某气田的压力控制优化方案
总结词:技术升级
详细描述:某气田面临压力控制方面的挑战,通过技术升级和改进,优化了压力控制方案。该案例中 ,气田采用了先进的压力控制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压力控制的精度和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气田的产量 和效益。

油气井压力控制

油气井压力控制

Po
2013-8-3
第一节 地层压力体系及其预测
(三)、地层压力 PP 地层压力是指作用在岩石孔 隙流体(油气水)上的压力, 也叫地层孔隙压力。 地下压力和应力的关系:
P Pp 0
Po
正常地层压力范围:当量泥浆 密度在1-1.07之间 一般分布规律:由上而下逐渐 增大,用当量泥浆密度表示时,为 地层的盐水密度。
Gh
H Ph=Po+Pm
2013-8-3
Gh=P0/H+Gm
第一节 地层压力体系及其预测
三、地层压力与地层破裂压力的预测方法
(一).地层压力检测 1. 钻前预报:地震过程预测 2. 钻井过程中检测
钻井方法──钻速法、d指数法、正常钻速法 页岩方法──页岩密度、页岩因素、页岩的量、大小、色等 泥浆方法──井温、泥浆含气量、CL含量、泥浆电阻
地层压力不准 油、水、天然气进入泥浆,不能及时 排除,不断增加。

2013-8-3
第三节
地层-井眼系统的压力平衡和平衡破坏
(四)井内压力激动--抽汲 压力激动的概念:静止时井 内的泥浆柱压力是一定的,而在 钻井各项作业的操作过程中,某 些外力会引起井内压力变化,即 称压力激动。
2013-8-3
一、地层-井眼系统的压力平衡体系 二、失去平衡的原因 三、气侵
2013-8-3
第三节
地层-井眼系统的压力平衡和平衡破坏
一、地层-井眼系统的压力平衡体系 钻井过程应保持的平衡: Gp<ECD<Gf 或 Pp<Pm<Pf
如果: Pm>Pf 发生井漏 Pm<Pp 地层中的油、 气、水流入井内
2013-8-3
(3) 地下水位很低

《钻井工程理论与技术》课后题答案

《钻井工程理论与技术》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 钻井的工程地质条件2.简述地层沉积欠压实产生异常高压的机理。

答:异常高压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沉积岩地层的异常高压,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成因是由于沉积物快速沉降,压实不均匀造成的。

在稳定沉积过程中,若保持平衡的任意条件受到影响,正常的沉积平衡就破坏。

如沉积速度很快,岩石颗粒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排列,孔隙内流体的排出受到限制,基岩无法增加它的颗粒与颗粒之间的压力,即无法增加它对上覆岩层的支撑能力。

由于上覆岩层继续沉积,负荷增加,而下面基岩的支撑能力没增加,孔隙中的流体必然开始部分地支撑本来应的岩石颗粒所支撑的那部分上覆岩层压力,从而导致了异常高压。

3.简述在正常压实的地层中岩石的密度、强度、孔隙度、声波时差和d c 指数随井深变化的规律。

答:在正常压实的地层中岩石的密度随井深的增加而增加;强度随井深的增加而增加;孔隙度随井深的增加而减小;声波时差随井深的增加而减小;d c 指数随井深的增加而增大。

5.某井井深2000m ,地层压力25MPa ,求地层压力当量密度。

解: ()()0.00981250.009812000 1.276h h P H ρ==⨯=(g/cm 3)答:地层压力当量密度是1.276 g/cm 36.某井垂深2500m ,井内钻井液密度为1.18 g/cm 3,若地层压力为27.5MPa ,求井底压差。

解:()27.52500 1.180.0098127.5 1.44b h P P P gh MPa ρ∆=-=-=⨯⨯-=答:井底压差是1.44MPa 。

7.某井井深3200m ,产层压力为23.1MPa ,求产层的地层压力梯度。

解: ()23.132000.0072/h h G P H MPa m ===答:产层的地层压力梯度0.0072MPa/m 。

9.岩石硬度与抗压强度有何区别?答:岩石硬度是岩石表面的局部抵抗外力压入的能力,抗压强度则是岩石整体抗压的能力。

10.岩石的塑性系数是怎么样定义的吗?简述脆性、塑脆性和塑性岩石在压入破碎时的特性。

钻井工程 6 油气井压力控制共102页PPT

钻井工程 6 油气井压力控制共102页PPT

谢谢你的阅读
Hale Waihona Puke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钻井工程 6 油气井压力控制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第六章油气井压力控制

第六章油气井压力控制
求取地层孔隙压力的方法:
Pp=Psp+Phi=Psp+0.00981dD (Mpa)
注意: 不能用Pp=Pa+Pha计算地层压力,因环空钻井液受地层流体污 染严重,其密度难以确定。 关井立管压力的求取,需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 求准。 根据U形管原理,可以理解关井后的套压Pa比立压Psp要高。
2、地层流体侵入井眼的检测方法 (1)泥浆池液面检测
利用泥浆池液面传感器。 (2)钻井液返出流量检测
利用泥浆出口流量计。
(3)声波气侵早期检测 根据声波在液体、气体和气液两相流中传播速度的不同检测 气侵的程度。 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在气液两相流中的传播速度可以低于每秒几十米。
三、地层流体侵入的检测
1、地层流体侵入的征兆 (1)钻速加快、蹩跳钻、钻进放空; (2)泥浆池液面升高; (3)钻井液返出量多于泵排量;
(4)钻井液性能发生变化; 密度降低; 粘度上升或下降; 气泡、氯根离子、气测烃类含量增加; 油花增多,油味、天然气味、硫化氢味增浓; 温度升高。
(5)泵压上升或下降,悬重减小或增大; 钻遇高压层时,井底压力突然升高,导致悬重减小,泵 压升高;地层流体侵入钻井液后,钻井液密度降低,浮力减 小,悬重增大,泵压减小。 (6)起钻时灌不进泥浆或泥浆灌入量少于正常值; (7)停止循环时,井口仍有泥浆外溢。
第二节 地层流体的侵入与检测
溢流:地层流体(油、气、水)侵入井内,井口返出的钻井液 量大于泵入量,或停泵后钻井液从井口自动外溢的现象。
一、地层流体侵入的原因
1、地层压力掌握不准,使设计的钻井液密度偏低; 2、地层流体(油、气、水)侵入,使钻井液密度降低; 3、起钻未按规定灌泥浆,或井漏使井内液面降低; 4、起钻抽吸作用使井底压力减小; 5、停止循环时,环空循环压降消失,使井底压力减小。

油气井压力控制

油气井压力控制
11.1地层压力、破裂压力及坍塌压力
• 一、地层压力的有关概念
(the Concept of Formation Pressure) 1、静液压力:渗透性地层中液体液柱重量引起 的静液柱压力
Ph g H
式中 Ph——深H处的静液压力,Pa; ρ——液体密度,kg/ m3 ; 地层水密度:1.3×103~1.07×103 原油密度:0.88×103 泥浆密度:1.04×103~2.35×103 水泥浆密度:1.8×103~1.9×103 H——液柱垂直高度,m。
(1)地震资料(地震层速度法)
(2)钻井资料 (dc指数法) (3)测井资料 (声波时差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地层破裂压力(Formation Fracture Pressure)

1、定义:使地层受压破裂的最低压
力(1.6~2.4 07g/cm3 )

2、因素:埋藏深度,地质年代,覆 盖压力,地层压力,岩石性质,岩石应 力状态,岩石压实程度
受侵,钻井液静止不流动
P钻=0; P套=0;
P底=P钻静=P环静=9.81Hρ ;
P鞋=9.81H’ρ ;
(2)标准循环状态
—— 未钻入油、气、水高压层,钻 井液未受侵,井口敞开 P钻=P循=P泵=P立管;
P套=0;
P底=P环静+P环循;
P鞋=P鞋静+P鞋循;
(3)大排量循环状态
钻入高压油、气层,环空一段钻井液受侵,
二、失去压力平衡的原因
(一)压力组成
1、洗井液液柱静压力 2、抽吸压力(拔活塞) 影响因素:上提速度 ↑ 、钻井液粘度 和切力↑、钻头泥包↑→抽吸压力↑
3、激动压力
(1)下钻激动压力 因素:下钻速度↑、钻井液粘度和切力↑、 井径↓→激动压力↑ (2)开泵激动压力 因素:钻井液流变性,静止时间,钻具、 井眼几何尺寸,温度、压力。

油气井压力控制

油气井压力控制
“12.23”事故发生前,井控相关标准制定时的主要出发点是规范油气井钻井 作业中的井控工作,保护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避免油气资源及钻井设备受损 失,但对井场周边的公共设施及居民等的安全关注较少,以为危险很少有机会 或不太可能降临在井场周边群众的头上。
0.8 d
Q 0.2 1.8
Lp
pv
( dh d p )3 ( dh d p )1.8
Lc ( dh dc )3 ( dh dc )1.8
9.81103 a D
三、钻井工程设计方法-油气井压力控制
5. 波动压力
抽吸压力: Psb 9.81103 sb D,sb 0.036 ~ 0.08g / cm3
(四)重钻井液及加重剂储备
高压井储备的重钻井液密度比在用钻井液高0.2g/cm3以上,重钻井液 储备量不少于井简容积,加重剂储备量应能满足提高在用钻井液密度 0.3g/cm3以上的需要。
三、钻井工程设计方法-油气井压力控制
井控设计
(五)井控设计应用的标准
行业标准《钻井井控技术规程》是石油天然气钻井井控技术的主体标准,其 支撑标准主要有SY/T5964—2005《钻井井控装置组合配套、安装调试与维护》、 SY/T5087—2005《含硫化氢油气井安全钻井推荐作法》等。
行业标准SY/T6426—2005《钻井井控技术规程》经近两年的修订,终于在 2005年3月19日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发布,本标准推迟发布的原因主要是罗家 16H井灾难性的含硫天然气井喷事故后,涉及油气井钻井井控标准中与井控安全相 关的一些参数和技术措施,经标准起草人和石油天然气行业的专家反复论证、酌 商、达成较统一的认识后才得以敲定。这些参数和技术措施既关系到井控安全, 也关系到生产成本和责任的落实,因而非常敏感、难以定夺,比如油气井井口距 周边公共设施和人口密集性、高危险性场所的距离、含硫天然气的界定、含硫油 气井应急撤离措施、油气层钻井作业时钻柱中是否安装止回阀等等。

油气井压力控制课件

油气井压力控制课件
目的
通过地面压力控制,可以防止地层流体过度开采,保持地层压力的平衡,提高油气井的产 量和效率。
基本原理
地面压力控制通过改变地层压力来影响地下流体的流动,从而控制油气井的产量。当地面 压力高于地层压力时,地层流体受到压迫,形成向上的流动;反之,当地面压力低于地层 压力时,地层流体受到的压迫减少,形成向下的流动。
持平衡。
节流阀控制法
通过在油管或套管上安 装节流阀来控制油气井 的产液量,从而控制井
底压力。
采油速度控制法
通过控制采油速度,即 单位时间内采出的油量 ,来控制井底压力。
油气井压力控制技术的发展
早期手动控制
早期油气井压力控制主要依靠手动控制的节流阀和采油速度,难以实现精细控制。
现代电子控制
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油气井压力控制更加精确和自动化,可以通过电子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和 控制油气井的压力。
地面压力控制方法
压井法
通过向井筒内注入液体,增加地 面压力,以控制地层流体的流动

采油法பைடு நூலகம்
通过采油设备将地层流体采出地 面,降低地面压力,以控制地层
流体的流动。
注水法
通过向地层内注入水,增加地层 压力,以控制地层流体的流动。
气举法
通过向井筒内注入气体,增加地 面压力,以控制地层流体的流动

地面压力控制设备与工具
测井法
通过测量地层电阻、声波 等参数,结合地层岩性、 物性等资料,估算地层压 力。
地层压力评估流程
01
资料收集
收集油气井的钻井
、测井、试油等资
02
料。
初步判断
根据收集的资料, 对地层压力进行初
步判断。
04
结果校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释放“圈闭压力”。

开启节流阀,释放40 ~80升钻井液后,关闭节流阀并观察
立管压力变化。

若立管压力无变化或略有增高,表明无圈闭压力。此时记
录的立管压力即是关井立管压力。

若立管压力下降,则继续释放钻井液,直到立管压力不再
下降。此时圈闭压力已释放掉,所读取的立管压力就是真实
的关井立管压力。
(2)钻柱内装有回压凡尔时关井立管压力的确定
D --井深,m。
(2)地层破裂压力
p f p p ( 12 K ss )( po p p ) S rt
0.00981 f D
f----地层破裂压力的当量泥浆密度, g/cm3。
(3)钻井液液柱压力
ph 0.0098 d h1
h1----环空液柱垂直高度,m。
空泥浆液柱压力之和平衡地层压力,阻止地层流体的继续侵入。
1、关井方式
(1)硬关井 发现溢流后,在节流阀未打开的情况下关闭防喷器。关井 时间短,可以尽快阻止地层流体侵入。 易产生水击、易损坏井口装置或压漏薄弱地层; 适用于井涌速度不高、井口装置承压能力高的情况。
(2)软关井

发现并涌后,先打开节流阀,再关闭防喷器,然后再关闭节流阀。 关井时间长,地层流体侵入量多。
使用于井涌速度较高、井口装置承压能力较低、裸眼井段有薄弱
地层的情况。 (3)半软关井

发现井涌后,先适当打开节流阀,再关防喷器。或边开节流阀边
关防喷器。

使用于井涌速度较高、井口装置承压能力较低、裸眼井段有薄弱
地层的情况。
2、关井程序
(1)钻进时发生井涌
(2)起下钻杆时发生井涌 (3)起下钻铤时发生井涌 (4)空井时发生井涌

1、欠平衡压力钻井方式
(1)空气钻井
采用空气作为循环介质; 基本工序:用大功率压风机将压缩空气经钻柱打入井内, 从钻头喷嘴喷出。高速气流冲洗井底并携带岩屑返到井口。井 口配置旋转控制头(旋转防喷器),用以封闭环形空间,携带
岩屑的气流从旋转控制头下面的排放管线排出。
空气钻井的优缺点:
优点:

显著提高机械钻速; 保护油气层; 解决井漏问题。
340m/s,在气液两相流中的传播速度可以低于每秒几十米。
第三节
溢流的控制--压井
控制溢流主要包括两个步骤:
1、阻止地层流体继续侵入井眼--关井;
2、用具有合适密度的钻井液将受污染的钻井液循环出井 眼,重新建立地层与井眼系统的压力平衡--压井。
一、井涌关井
利用井口防喷器将井口关闭,井口防喷器产生的回压与环
关井后等待套压相对稳定,记录下套压pa;
启动泵,以压井泵速泵入钻井液,同时调节节流阀保持套

压不变,记录此时立管压力psp´;

停泵,关闭节流阀; 计算关井立管压力: psp= psp´- pci


适用于已知压井泵速和相应循环压耗pci的情况。
第六章
主要了解的内容:
油气井压力控制
研究的主要问题:井眼内的压力平衡问题
1、井眼与地层压力系统 2、地层流体的侵入与检测 3、压井----恢复压力平衡的方法
第一节 井眼与地层压力系统
一、井眼与地层压力体系
1、井眼内的各种压力 (1)地层孔隙压力 pp=0.00981PD (MPa)
P --地层孔隙压力的当量泥浆密度,g/cm3。
二、平衡压力钻井
1、地层--井眼系统的压力平衡关系 pm=pp + p 或 m = p +
p--考虑平衡安全的附加压力,MPa
油井: p =1.5 ~3.5MPa, =0.05 ~0.1 g/cm3;
气井: p =3.0~5.0MPa, =0.07 ~0.15 g/cm3。
井下爆炸;较一次性的泡沫钻井经济;可用于易出水地层。
(5)边喷边钻

主要特点:采用低密度钻井液,控制井底有效压力低于地
层孔隙压力。

主要优点:适用于地层压力较高的油气藏。
2、欠平衡压力钻井的技术难点

主要设备----旋转防喷器的质量及可靠性; 地层孔隙压力预测的精度; 井底有效压力的计算及检测; 井口压力的控制技术; 井壁稳定性保证; 固井和完井; 起下钻及接单根过程中的欠平衡 欠平衡钻井适用的油气藏 欠平衡钻井液技术。
(5)环空循环压降
0.8 0.2 1.8 pa 0.57503 d pv Q

Lp
3 1.8
( d h d p ) ( d h d p )
(d
Lc
h dc ) 3
( d h d c )1.8

a = pa /(0.00981D)
a --环空压降的当量泥浆密度, g/cm3。 (6)含岩屑钻井液的压力增加值
Pha--环空内静液压力,MPa;
Pp--地层孔隙压力,MPa。 根据“U”形管原理,当井内压力达到平衡时,就可以根据 关井立管压力计算出地层压力和压井所需的钻井液密度。 求取地层孔隙压力的方法: Pp=Psp+Phi=Psp+0.00981dD (Mpa)
注意: 不能用Pp=Pa+Pha计算地层压力,因环空钻井液受地层流体污 染严重,其密度难以确定。 关井立管压力的求取,需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 求准。 根据U形管原理,可以理解关井后的套压Pa比立压Psp要高。
pr=0.00981 rD
(7)井底有效压力 正常钻进时: phe=ph+ pa+ pr 起钻时:
phe=ph+ pr- psb
下钻时:
phe=ph+ pr+ psg
最大井底压力:phemax=ph + pa + pr+ psg 最小井底压力:phemin=ph +
pr- psb
2、平衡压力钻井的优点

提高钻速; 保护油气层;


能实现安全钻进。
3、平衡压力钻井的技术关键

精确掌握地层压力;

Hale Waihona Puke 设计合理的钻井液密度和井身结构。
三、欠平衡压力钻井
地层----井眼系统压力关系: phe pp 适用的地层范围:

低压低渗油气藏; 严重水敏性地层的钻进;


硬石灰岩层;
漏失性地层,如裂缝性地层。
降低是非常有限的。只要及时有效地除气,就可有效避免井喷。
(3)当井底积聚相当体积的气体形成气柱时,随着气柱的上
升(滑脱上升或循环上升),环境压力降低,体积膨胀变大,替代 的钻井液量越来越多,使井底压力大大降低,更多的气体将以更快
的速度侵入井内,最终导致井喷。
(4)气侵关井后,气体将滑脱上升,在井口积聚。但体积变 化并不大。使气体几乎仍保持原来的井底压力。这个压力与泥浆柱 压力叠加作用于整个井筒,容易导致井漏和地下井喷。
2、井眼与地层压力关系
安全钻井的压力平衡条件:pp phe pf 或 p he f phe pp ,地层流体侵入井眼;
phe=pp ,
平衡压力钻井;
phe pf , 压裂地层,发生井漏; pp phe pf ,过平衡压力钻井; phe pp ,地层流体有控制地进入井眼,欠平衡压力钻井。
非循环状态下钻柱内与井底不连通,立压表无显示。
不循环法:

关井后等待套压相对稳定,记录下套压pa; 不开节流阀,小排量缓慢启动泵,直到套压开始升高为pa´

时停泵,并记录下此时泵压psp´;

计算关井立压: psp= psp´-( pa´ -pa)
适用于不知道泵速及相应循环压耗的情况。

循环法:

二、气侵
1、气侵的途径与方式

岩石孔隙中的气体随钻碎的岩屑进入井内钻井液;

气层中的气体由于浓度差通过泥饼向井内扩散;
当井底压力小于地层压力时,气层中的气体大量流

入或渗入井内。
2、气侵的特点及危害
(1)侵入井内的气体由井底向井口运移时,体积逐渐膨胀, 越接近地面,膨胀越快。因此,在地面看起来气侵很严重的钻 井液,在井底只有少量气体侵入。 (2)气体侵入钻井液后呈分散状态,井底泥浆液柱压力的
三、地层流体侵入的检测
1、地层流体侵入的征兆 (1)钻速加快、蹩跳钻、钻进放空;
(2)泥浆池液面升高;
(3)钻井液返出量多于泵排量;
(4)钻井液性能发生变化;

密度降低; 粘度上升或下降;


气泡、氯根离子、气测烃类含量增加;
油花增多,油味、天然气味、硫化氢味增浓; 温度升高。


(5)泵压上升或下降,悬重减小或增大; 钻遇高压层时,井底压力突然升高,导致悬重减小,泵 压升高;地层流体侵入钻井液后,钻井液密度降低,浮力减 小,悬重增大,泵压减小。 (6)起钻时灌不进泥浆或泥浆灌入量少于正常值;
d1 d 0.00981 D
psp

d1 d 0.00981 D
psp p
2、关井立管压力psp的确定
(1)钻柱中未装钻具回压凡尔时 对于具有良好渗透性的地层,关井10 ~15分钟后地层和井眼之 间可以建立起平衡; 对于致密性地层建立起平衡所需的时间较长。


缺点:

井内产生碳氢化合物时,易着火、爆炸; 井内进水后携带岩屑困难;


钻头和钻具得不到有效冷却和润滑。
(2)雾化钻井.

主要特点:在空气中掺入水或轻质钻井液,自钻头喷嘴喷出后
形成雾状流体,冲洗井底和携带岩屑。

主要优点:不易着火和爆炸;有少量地层水进入井眼也能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