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模式及其中国化改造

合集下载

美国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及启示

美国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及启示

美国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及启示目录一、内容描述 (1)二、美国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模式 (1)1.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论基础 (2)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3)社区教育的作用 (4)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内涵与目标 (6)2.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具体实践 (7)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8)社区资源融入学校教育 (9)家校社三方合作机制 (10)三、美国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启示 (11)1. 明确家校社各自职责,形成育人合力 (12)2. 加强家校社沟通与合作,形成育人共同体 (13)3. 创新教育理念与方法,提高育人质量 (14)4.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15)四、结论 (16)一、内容描述美国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是一种将家庭、学校和社区资源整合起来,共同为学生提供全面教育的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家庭、学校和社区在培养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共同责任,通过合作与互动,实现教育目标的共同提升。

本文将对美国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基本特点、实施策略以及对中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启示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美国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模式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一模式强调家庭、学校、社区三者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家长们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如家长会、家长教师会议、家长志愿者等。

家庭参与还体现在对子女课后生活的引导与陪伴上,如阅读、运动等活动的共同进行,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

学校会定期举办家长会议,与家长分享孩子的学习进展和成长情况,同时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学校还会开展家长教育项目,帮助家长提升教育技能,从而更好地支持和引导孩子的成长。

社区在中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社区提供各种资源和服务,如图书馆、博物馆、体育设施等,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活动场所。

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时代内涵与实现路径

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时代内涵与实现路径

摘要:教师教育一体化是在终身教育思想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影响下伴随教师教育的不断变革而逐渐发展的一种发展趋势,它坚持把教师的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职后教育进行有效的统整,形成一个连续不断而又相互支持的教育体系。

教师教育一体化凸显教师教育的专业性,坚持教师发展的终身性,突出教师培养的连续性,强调教师素质的整体性,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基于一体化的视域,建构连续性的目标体系,设置层级式的课程结构,创新协同型的培养机制,建立整合化的保障系统。

关键词:教师教育;一体化;终身学习;教师发展教师教育一体化正伴随教育的不断变革和教师教育的不断发展而形成教师教育的发展方向,它坚持把教师的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职后教育进行有效的统整,形成一个连续不断而又相互支持的教育培养体系,从而有效地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

一、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演进逻辑20世纪60年代,保罗·朗格朗(Paul.Lenggrand)提出教育要实现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统一, 即在时间上有连续性,教育要贯穿于人的一生;在空间上有广延性,教育要存在于个人及社会的各个方面[1],以此奠定了终身教育的理论基础。

随后,终身教育思想不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传播, 而且逐渐渗透到教师教育领域人们开始意识到,教师作为教育者,应该首先践行终身学习,接受终身教育[2]。

那么,教师教育自然也应当具有终身教育的意蕴,必须改变传统教师教育中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断层隔绝的状态,将其联结为连续发展的有机整体。

随着教师教育的发展演变,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逐渐形成并对教师教育的发展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强调,教师作为持续发展的专业群体,必然要经历一个由逐渐成熟到自主发展的漫长成长过程,这一过程集连续性、动态性与终身性于一体,需要在具体分析各专业发展阶段存在的现实问题与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教师教育的整体规划和一体化设计。

因此,教师教育不应仅囿于教师的职前培养阶段,还应包含教师在职业发展全过程中的在职培训。

人才培养:中美教育合作的新方向

人才培养:中美教育合作的新方向

人才培养:中美教育合作的新方向近年来,中美教育合作成为了两国间交流的重要领域之一。

中美两国教育体系的差异性为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需求。

通过合作,中美双方可以充分借鉴对方的经验,共同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方向。

本文将探讨中美教育合作的新方向,并分析其中的挑战和机遇。

一、高等教育交流与人才培养高等教育交流是中美教育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环节。

在合作中,中美两国的大学可以互派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合作,促进双方在学术研究、课程开发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共享与创新。

在学生交流方面,中美学生可以相互赴对方国家进行留学交流。

这种交流不仅有助于促进两国学生之间的文化融合和友谊,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此外,跨国学习也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会,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

在教师交流方面,中美大学可以互派优秀教师进行学术合作或访问,分享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并共同探索教学方法的创新。

这种交流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还能够促进中美两国教育理念的交流和融合。

二、职业教育合作与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合作是中美教育合作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技术发展的迅速,职业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

中美两国在职业教育方面可以借鉴对方的经验,共同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

中美职业教育合作可以通过开设双学位课程、举办职业技能竞赛等方式进行。

双学位课程可以让学生同时获得中美两国的学位,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职业技能竞赛则可以促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增加就业机会。

除了学生方面的合作,中美两国的职业院校还可以开展教师培训项目,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技能,以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三、科研合作与创新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是中美教育合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培养创新人才,为两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中美科研合作可以通过共同申请科研项目、跨国合作研究中心以及学术会议等多种途径进行。

美国PDS协同创新模式的特点、成效及不足

美国PDS协同创新模式的特点、成效及不足

美国PDS协同创新模式的特点、成效及不足作者:梁业梅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年第04期[摘要] PDS协同创新模式是美国乃至全世界教师教育模式实践转型发展的典范,也是美国目前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主要形式。

PDS模式在实践的三十多年中,通过倡导“临床实践”的教育理念,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有效的运行机制,创新了传统的教师教育的模式,促进了所有参与者的专业发展。

本研究将通过对美国专业学校发展的特点与成效进行分析,获取可借鉴的经验,拟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PDS模式;协同创新;特点;成效;不足[中图分类号] G6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4-0074-031986年,美国霍姆斯小组在《明日的教师》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概念。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s),简称PDS,它并不是一所新建的学校,也并非专业的培训学校,实为一种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模式。

这种模式借鉴了医院的临床实践训练,将大学、中小学、幼儿园、企事业单位、政府、社区与家庭等资源整合起来,相互合作,互享资源,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共同推进职前教师的培养、在职教师展专业发展。

这种新模式的出现,对世界各国的教师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美国专业学校发展的特点与成效进行分析,获取可借鉴的经验,拟对我国的教师教育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一美国PDS协同创新模式的特点(一)目标与内容:突出“临床式现场实践”PDS模式受到杜威实用主义的启发,主张实践性的课程观与教学观,强调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美国教师教育院校联合会和美国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提出了PDS四个目标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提升学生学业成绩;培养新教师;促进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改进实践的研究。

这些目标都强调了“技能”与“实践性”的取向。

从全球到中国_社会与学校的教育协同创新

从全球到中国_社会与学校的教育协同创新

世界各国教育发展模式比较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国家的教育发展模式也因此逐渐呈现出差异化之势。

针对世界各国教育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不同国家的教育目标、教育方式、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本文将围绕教育目标、教育方式、课程设置三个方面对世界各国教育发展模式进行比较研究。

教育目标不同国家的教育目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中,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调个性化教育,追求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而在以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为代表的国家中,强调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注重知识输出和成果管理。

相比之下,在教育思想较为传统的中国,教育目标仍然是以知识、文化、道德教育为基础,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国家认同感。

教育方式教育方式是教育模式的核心,也是不同国家差异最为显著的方面。

在德国、瑞典、瑞士等欧洲国家中,教育方式强调教育的公平性和普及性,支持素质教育,注重教学过程的体验和感觉。

在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中,较为强调生产力导向教育,重视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鼓励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个性化 learning 。

相比之下,像日本,韩国等国家则常常采用非常严谨、流程化的教学方式,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笃信高强度、高认真度的学习方式。

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反映了不同国家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标的核心,也是各国教育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中,课程设置相当灵活,注重视野拓展和前沿知识的教育,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亚洲国家中,如日本、韩国等,课程设置主要围绕学生的考试需求和就业市场需求,也因此内容相对固定和保守。

在像中国等国家中,课程设置虽然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核心素质的培养,但也经常面临课程负担过重、课程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总体而言,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模式存在巨大差异,主要反映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社会制度和政治经济等深层次原因。

美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形式的嬗变与改革实践

美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形式的嬗变与改革实践

浅谈美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形式的嬗变与改革实践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选择前往美国留学。

然而,单一的出国留学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在学习外语、文化背景、教育体系等方面,需要进行更多的交流和合作。

因此,美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形式的嬗变和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从最初的简单互换学生到今天的跨国合作项目,美国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有了长足的发展。

下面,我们将重点探讨美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形式的嬗变,并以部分实践项目为例,展示其在实践中的优缺点和存在问题。

一、简单的学生互换最初的美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形式是简单的学生互换。

简单的学生互换并不涉及教育内容和教育机制,只是学生之间的交换活动。

这种形式最初源于1972年,由美国学校研究院主持,旨在加强国际了解并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性思考和互相尊重的态度。

1972年至1982年之间,有6800名来自美国的中学生前往苏联、中国、加拿大、法国、荷兰、巴西等国家。

美国的学生在海外生活和学习了一年,体验了不同的文化和教育方式,还有很多的社交活动和旅行。

同时,海外孩子也在美国生活和学习了一年,深入了解美国文化和教育体制,增强了个人发展的自信和独立性。

这种形式的互换有很多的优点。

学生可以与不同的文化和教育背景融合在一起学习和生活,学习到不同的观念和技能。

这是一种宝贵的学习机会,有助于他们发展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开拓视野和提升自信心。

但是,这种形式的互换也存在一些问题。

最常见的问题是,学生的专业和学业发展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学校之间没有对学习计划和学分的授权和转移。

此外,美国学生前往海外留学的费用往往很高,只供少数人享用,因此,扩大留学渠道的需求很强烈。

二、跨国学习项目跨国学习项目是当前美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主流形式之一。

该项目旨在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国际化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扩展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类项目的形式和开课时间及地点均有所不同,以实现交流的多样性,但通常会涵盖以下一些方面:一是项目的外向性。

美国“AI导师教师”协同教学模式

美国“AI导师教师”协同教学模式

02
ai导师教师协同教学模式概述
Chapter
ai导师教师协同教学模式的定义
• 定义:美国“AI导师教师”协同教学模式是 一种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和教师专业指导的教 学模式。它利用AI技术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 验,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以实现更高效、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
logo
ai导师教师协同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 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助,使得教学 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03
ai导师教师协同教学模式的应 用领域
Chapter
k-12教育领域
适应个性化学习需求
通过AI技术,为每个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计划和资源,满足不 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AI导师的精准评估和反馈,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 度和困难,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创新实践教育
03
AI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虚拟实验环境和工具,鼓励学生进行创
新实践和项目合作。
成人教育领域
灵活学习时间
AI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灵活的学 习时间和地点,适应成人忙碌的
生活节奏。
增强职业技能
结合成人教育目标,AI导师可以 提供实用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指导
,帮助成人提升职业竞争力。
促进社交互动
AI导师可以组织线上交流和讨论 活动,鼓励成人学习者之间的交 流和合作,促进知识分享和学习
AI导师
负责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表 现,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
资源推送。
教师
负责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 对性的指导和辅助,同时对AI导师 推送的学习建议和资源进行审核和 调整。
学生
根据AI导师和教师提供的学习建议 和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并 及时反馈学习进展和问题。

美国教师教育中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体制与机制

美国教师教育中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体制与机制

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能够为教师提供持续 的专业发展机会,帮助教师不断更新知识 和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能够为教育改革提供 更多的智力和实践支持,促进教育资源的 优化配置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能够为双方提供更多 的合作机会和交流平台,促进双方的共同 发展和提高。
02
合作机制需要制度化
为了保持合作的长久和稳定,合作机制需要制度化。这包括建立正式的合作协议、定期的会议和交流机制等,以确保双方的需求和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合作中存在挑战
尽管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例如,双方在合作中的角色和责任分配可能不明确,导致合作效率不高;同时,由于文 化和背景的差异,双方在合作中可能存在沟通和理解的问题。
通过合作,大学与中小学能够共同探索新的教育 模式和教学方法,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同时, 还能够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促进教育与社会 发展的良性互动。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对教师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在美国,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教师教育的质量,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也使大学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小学的需求和问题,从 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师教育。
密歇根大学与底特律中小学合作
为了帮助底特律市解决教师短缺问题,密歇根大学与当地中小学合作建立了“教师创新中 心”。合作双方共同培养教师,为底特律市的中小学提供长期、稳定的教育支持。
合作效果
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合作,大学与中小学能够共同开发优质课程 和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术成 绩和学习兴趣。
挑战应对
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
01
合作双方应该加强沟通,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确保中小学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高 等 教 育 研 究 M a 2 0 1 4 0 1 4年5月 2 y 第3 V o l . 3 5 o . 5 5卷 第5期 J o u r n a l o f H i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N g

美国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模式 及其中国化改造
程 茹 ①
( ) 华 中 科 技 大学 教育科学 研究 院 ,湖 北 武汉 4 3 0 0 7 4
摘 要: P D S 协 同 创 新 模 式 是 美 国教师教育 实 践 转型的 里 程 碑事 件 。 我们 应 借鉴 其 基本 理念, 融 汇 本 土 思想 , 确 立 我国教师教育 协 同 创 新 基本 坐 标 ; 借鉴 其 合 作 模 式 , 以 师范大学 为 主 导, 全面建 立 U-S 伙伴 合 作 关 系 , 形 成 我国教师教育 协 同 创 新 基本 框架 ; 借鉴 其 运 行 机 制 , 拓 展 参 与 主体 , 深化合作内涵, 形 成 我国教师教育 协 同 创 新 基本 格 局 ; 认识其面临的挑战, 统筹推 进 我国教师教育 实 践 转型 ; 弥补 其 制 度 缺 憾 , 发挥政 府 作 用, 建立我国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基本 制 度 框架 、 多 元 社 会 系统 和 有 效 保障 体 系 。 关键词 :教师教育 ;协 同 创 新 ;专 业 发 展 学 校 ;中 国 模 式 ( ) 中图分类号 : 4 0 1 6 5 9 文献标志码 : 0 0 0 2 0 3 2 0 1 4 0 5 0 9 7 0 G A 文章编号 : 1 - - -
[ 4] 报告中公立学校与大学联合推动教 改革 的 报 告 。
“ 伦敦大学教育学院 哈 兹 班 教 授 评 价 道 : 很 显 然, 伙 伴合作代表着全球最知名的对教师专业化进行重新 ” 2 各国都在进 定义的方法 。 0世纪8 0 年 代 以 来,
[ 2]
行教师教育协同创 新 的 改 革 探 索 , 尤以美国专业发 , ) 教 展学校 ( r o f e s s i o n a l D e v e l o m e n t S c h o o l s P D S P p 师教育协 同 创 新 模 式 ( 为 典 型, 且对英 D S 模 式) P 国、 法国 、 澳 大 利 亚、 加 拿 大、 以 色 列、 希 腊、 日 本、 新 加坡 、 中国等国 家 产 生 了 影 响 。 本 文 拟 通 过 对 美 国 对P D S 模式的研究获取可资借鉴的经验 , D S 模式 P 的中国化提出建设性意见 。
[ 1]
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面临的困境 2. 美国于 1 9世 纪 上 半 叶 创 立 的 师 范 学 校, 9世 1 纪末升格为 师 范 学 院 , 继 而 向 综 合 性 大 学 发 展, 0 2 世纪 6 形成 了 以 综 合 性 大 学 教 育 学 院 、 研究 0 年代 , 生院为主的开放教师培养体系 。 但在教师培养大学 化和教师学历提升 的 同 时 , 教师教育却陷入了教师 教育边缘化 、 职前教师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及 “ 教师 美国 不会教 ” 的困境 。2 0 世纪8 0 年代 P D S 诞生前 , 公立学校学生考试成绩下降 , 改革学校 、 提高教师素 美国高等教育质 质的呼声日益强烈 。1 9 8 3 年4月, 量委员会发表 《 国 家 在 危 险 中: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的报告 , 引发了 “ 重建学习体系 ” 和“ 全面提高教育质 卡内基教育 量” 为核心 的 教 育 改 革 浪 潮 。1 9 8 6 年, 与经济论坛推出 《 有准备的国家 : 的 1世 纪 的 教 师》 2 专题报告 , 提出 “ 为教师职业作准备的最好环境是建 , 旨在加强大 立联系大学和中小学的临床实践学校 ” 学与公立学校的 联 系 。 同 年 , 美国研究型大学教育 最初 学院院长 组 成 的 霍 姆 斯 小 组 ( o l m e s G r o u H p, 有2 后扩大至1 6 所 大 学 的 教 育 学 院 院 长 参 加, 1 0 所) 在其著名的 《 明日之教师 》 的报告中 , 第一次提出 “ 教师专业发 展 学 校 ” 的 概 念。 美 国 P D S的出现是 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危机的产物 。 思想和理论的准备 3. 据美国科 学 教 育 专 家 赫 德 的 估 计 , 0世纪8 0 2 年代与 9 美国出现了约 4 0 年代期间 , 0 0 份倡导教育
一、 P D S 模式出现的背景
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合作教师教育的主张可追溯 到1 9 世纪末 建 立 实 验 学 校 、 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 2 办入门学校及大学为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所进 行的其他尝试 , 但这 些 都 不 具 备 后 来 专 业 发 展 学 校 的理念 。P 有以下三方面背景 : D S 模式的出现 , 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推进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工组织 9 6 6年, 1 《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 议 》 提 出, 应把教师职业作为专 门职业 来 看 待 。 由 此 开 始 了 教 师 专 业 化 进 程 。 至 教师专业化进程已从 D S 出现的 2 0 世纪 8 0 年 代, P 教师整体的 “ 专业化 ” 阶段走向教师个体的“ 专业发 展” 阶段 , 教师专业 化 的 重 心 转 向 教 师 在 教 学 知 识 、 能力与合作等方面获得全面提升 。 在提倡与主张教 师专业发展理念之 后 , 必然需要为个体化和多样化 教师成长 提 供 切 实 可 行 的 发 展 平 台 。P D S正是在 团体化教 师 专 业 化 让 位 于 个 体 化 教 师 专 业 化 过 程 中, 针对教师个体教 学 能 力 和 教 师 对 受 教 育 者 的 发 展责任提 升 而 出 现 的 。P D S是二战后美国教师教 育在反复尝试与争论中 , 继“ 教师专业化 ” 和“ 教师专 业发展 ” 之后教师 “ 专业化 ” 更为具体的尝试 , 从团体 的“ 化” 到个体的 “ 专 业 化 发 展” 再到“ 教师专业发展 , 标志着美国教师教育与专业成长从单一职前 学校 ” 培养延伸至多元职后 发 展 , 从总体“ 教师专业化” 具 , 从纯粹学院理念式 体化为个体化 “ 教师专 业 发 展” 课程教学 理 论 研 究 扩 展 为 教 师 教 学 能 力 的 积 极 建 构。
: A b s t r a c t P D S 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 i n n o v a t i o n m o d e l i s t h e m i l e s t o n e i n t h e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o f r a c t i c e .C h i n a s h o u l d u s e i t s b a s i c c o n c e t f o r r e f e r e n c e a n d Am e r i c a n t e a c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p p c o n v e r e d o m e s t i c i d e a t o e s t a b l i s h t h e b a s i c c o o r d i n a t e s o f t e a c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 g r i o r i t t o i n n o v a t i o n; o u r c o u n t r s h o u l d t a k e e x a m l e s b t h e c o o e r a t i o n a t t e r n a n d i v e p y g y p y p p , S s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s o a s t o e s t a b l i s h U- t r a t e i c t h e n f o r m a r t n e r s h i c o m r e h e n s i v e l g p p p y ; t h e b a s i c f r a m e w o r k o f t h e t e a c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 i n n o v a t i o n d r a w l e s s o n s f r o m i t s o e r a t i o n m e c h a n i s m, e x a n d t h e a r t i c i a t i n s u b e c t s a n d d e e e n c o o e r a t i o n c o n n o t a t i o n p p p p g j p p ; t o f o r m t h e b a s i c s t r u c t u r e o f t e a c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 i n n o v a t i o n r e c o n i z e c u r r e n t g ;m c h a l l e n e s t o b o o s t t h e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o f t e a c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r a c t i c e i n o u r c o u n t r a k e u g p p y f o r t h e r e r e t s o n s s t e m, a n d l a t h e r o l e o f o v e r n m e n t s o a s t o e s t a b l i s h t h e b a s i c i n s t i - g y p y g , t u t i o n a l f r a m e w o r k o f t h e t e a c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 i n n o v a t i o n l u r a l i s t i c s o c i e t s s - p y y t e m a n d e f f e c t i v e s e c u r i t s s t e m. y y : ;c ;p K e w o r d st e a c h e r d u c a t i o n o l l a b o r a t i v e n n o v a t i o n r o f e s s i o n a l e v e l o m e n t e i d p y ; s c h o o l C h i n e s e m o d e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