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浸金矿预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浅谈难浸金矿的预处理技术

目录1.序言 (1)2难处理金矿的工艺矿物学特点 (1)2.1难处理金矿的工艺矿物学特点 (1)2. 2我国难处理金矿类型和特征 (1)3难浸金矿的预处理主要方法 (1)3.1细菌氧化法 (1)3.1.1含金硫化矿物生物氧化的细菌 (2)3.1.2细菌氧化含金硫化矿的机理 (2)3.1.3细菌氧化工艺 (2)3.1.4影响细菌浸金效果的主要因素 (3)3.2氧化焙烧法 (4)3.2.1概述 (4)3.2.2氧化焙烧原理 (5)3.2.3加石灰氧化焙烧法 (5)3.3加压氧化法 (6)3.3.1概述 (6)4 难浸金矿三种预处理方法的比较及评价 (8)5难处理金矿的其他预处理方法 (9)结束语 (11)致谢 (11)参考文献 (12)浅谈难浸金矿的预处理技术1.序言随着易处理金矿的不断开采,可直接氰化提取的易浸金矿床资源日趋枯竭,难处理(难浸)金矿已成为金矿的重要新资源。
据估计,全世界现在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金产量产自难处理金矿,储量约占全国金矿地质储量的30%,现已探明的难处理金矿存在选冶联合金回收率低和氰化物耗量高等问题。
因此,如何有效并可持续地开发利用难处理金矿石已成为金的提取研究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我国黄金工业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之一。
对于难处理金矿,直接用氰化物处理浸出其金矿石和浮选精矿,很难获得满意的回收率,并会消耗大量的氰化物,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目前已研究出针对不同矿石的各种预处理方法,即常规氧化焙烧、热压(加压)浸出和细菌氧化法。
2难处理金矿的工艺矿物学特点2.1难处理金矿的工艺矿物学特点从工艺矿物学上看难处理金矿中金的赋存状态和矿物组成方面的原因阻碍了金的氰化浸出,可归结为物理包裹和化学干扰两类。
化学状态,氰化浸出时金也不易接触到氰化物溶液。
包裹金的主题矿物主要是黄铁矿和砷黄铁矿(毒砂),其次为铜、铅和锌的硫化物。
物理包裹是目前最主要和最重要的难金浸金矿类型,也是目前研究最多解决得较好的一类难浸金矿。
难浸金矿微生物预处理技术及发展

难浸金矿微生物预处理技术及发展矿加01 汪巍 0901030121摘要:利用细菌对难处理金矿进行浸出处理,具有成本低廉、环境污染小、处理效率高等突出优点,已成为非常有前途的难处理金矿的预处理方法。
本文主要讨论难浸金矿微生物预处理的原理,方法,制约因素以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字:难浸金矿微生物预处理细菌氧化正文金以自然金属状态存在,呈灿烂的黄颜色和具良好的物理性质可长期保存、经久不变且易采易选易加工成漂亮的首饰,深受人们喜爱。
但富金矿日益减少,更多是难浸金矿,因此处理此类金矿的工艺运用而生。
1.难浸金矿分类及其难浸的原因:难浸金矿就是不适合用传统氰化法直接处理的矿石,其中的金或为物理包裹或为化学结合,使之不能被有效地提取。
主要分三类:第一类难浸是因为金被非硫化脉石组分所包裹难以裸露,如硅石或碳酸盐包裹金;第二类是金包裹在硫化矿物与其形成难分离的固溶体,主要是在黄铁矿和砷黄铁矿中,是金的硫化矿包裹物,属于最大的一类难浸金矿;第三类是炭质金矿石,因为含碳矿物或含亚硫酸盐的矿物能与金发生吸附而共存2.难浸金矿微生物预处理原理:难浸金矿微生物预处理主要是细菌氧化,细菌氧化浸出机理主要分三种,直接作用机理、间接作用机理和直接与间接同时存在的复合作用机理。
其一,是利用细菌自身的氧化或还原性使矿物中某些组分得到氧化或还原,进而以可溶或沉淀形式与原物质分离,此即细菌浸出的直接作用。
例如,利用氧化亚铁硫杆菌能吸附在矿物表面,分泌出酶,在这种作用下,与空气中的O2共同作用将硫化矿直接氧化分解。
CuFeS2+ 4O2→ CuSO4+ FeSO4。
这样使得被包裹的金矿裸露出来从而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
其二,利用细菌自身的氧化或还原产物通过与矿物中脉石组分反应,进而以可溶或沉淀形式与原物质分离,这叫做间接作用机理。
例如,利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将Fe+2氧化成Fe+3,通过Fe+3的强氧化性氧化硫化物,产生单质硫,同时Fe+3被还原为Fe+2,然后细菌再将Fe+2氧化成Fe+3,如此循环完成氧化过程,因此,细菌在此过程中只起一个“催化剂”的作用。
难处理金矿石预处理工艺研究与应用现状

20 0 2Βιβλιοθήκη 1 0月 有色矿 山
oc . 20 t , 02 Vo . No. 1 31 5
第3 1卷
第 5期
No e r us M i e nf r o n s
难 处 理 金 矿 石 预 处 理 工 艺 研 究 与 应 用 现 状
[ 作者 简介 】李俊 萌 ( 9 4一) 男 , 西 南康 市 人 , 矿 16 , 江 选
Ke y wor :r [a t y g d o e;p e r a me e hn o ds e r c or ol r r t e t ntt c olgy;s a u t t s;a i a i n ppl to c Ab t a t s r c :The b sc p i i e ha a t r e e r h a p i a i n iu ton ofp e r a m e e hn o fr f a — a i rncpl ,c r c e ,r s a c nd a pl to st a i r t e t ntt c olgy o e r c c t r go d o e a e s m m a ie n t s p pe o y l r r u rz d i hi a r.
和 溶 解 氧 ; 劫 金 物 的 存 在 。 如 碳 质 物 、 土 等 劫 金 ③ 粘 物 在 浸取 金 时 可 吸 附 金 的 络 合 物 , 被 “ 持 ” ④ 导 金 劫 ;
[ 稿 日期 】2 0 —61 收 0 20 2
电矿 物 的 存 在 。 金 与 碲 、 、 等 导 电 矿 物 形 成 的某 铋 锑 些 化 合 物 , 金 的 阴极 溶 解 被 钝 化 。 因此 , 处 理 金 使 难 矿 石 在 浸 出之 前 一 般 都 需 要 进 行 预 处 理 。
难浸金矿预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国
外
金
属
矿
选
矿
& &
难浸金矿预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周 丽! 文书明 李华伟来自摘要本文综述了一些比较典型的难浸金矿的预处理技术及其工艺方法。预处理方法主要有焙烧预处理、 生物氧化预处理、 富氧或加助浸剂预处理、 碱浸预处理、 微波加热预处理等。难处理金矿将成为我国黄金工业发展的主要资源, 因此难浸 金矿的处理及预处理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是当前我国黄金工业提金的关建。
〔 〕 ! 1 孙敬峰、 张文华等 对内蒙古某地难浸半氧化
理及其在氰化提金中的应用。
〔 〕 ! # 江国红和杜兴胜等 论述在矿石氰化浸出时
金 矿 进 行 氰 化 浸 出 时, 加入助浸剂过氧化钙 (* ) , 使金的浸出率提高! 缩短浸出周期, 同 ) ’ ., & 时, 氰化钠的用量降低& 0 .! " 0 .。
& 金矿难浸的原因
金矿难浸的原因主要有物理、 化学、 电化学三个 方面。难浸金矿的类型主要有: 含砷的硫化物包裹 型金矿、 碳质难浸金矿、 铜’金型矿石。第一类金矿 石中含有对氰化浸出有干扰的有害元素, 如砷、 锑、 硫和碳等。即所谓的高砷、 高硫及含锑、 含碳的多金 属硫化矿石, 它们是最难处理的几类金矿石之一; 碳 质金矿中含有天然的碳质物料、 球状的黄铁矿和其 它黏土物料以及有机碳等组分时, 它们都能抢先从 矿浆中吸附金氰络合物, 从而难浸; 而铜’金型矿石 在氰化浸出时, 氰化物形成铜氰络合物, 导致大量消 耗氰化物, 恶化浸金效果; 金与锑、 铋、 碲等导电矿物 形成某些化合物, 使金的阴极溶解被钝化。这几类 矿石在氰化浸出前一般要进行预处理。难浸金精矿 进行 预 处 理 的 主 要 目 的 之 一 是 使 金 与 包 裹 体 解
难浸金精矿生物氧化预处理条件的优化研究

难浸金精矿生物氧化预处理条件的优化研究难浸金精矿是指金矿石中金含量很低、难以直接提取的金矿。
为了降低金矿的硫化度,使金矿中的金得到更好的提取,研究人员采用生物氧化预处理的方法对难浸金精矿进行处理。
本文将就难浸金精矿生物氧化预处理条件的优化研究进行探讨。
首先,为了确定合适的生物氧化预处理条件,我们需要对难浸金精矿的性质进行详细分析。
通过对金矿中金矿物的浸出行为和矿石中的金封闭情况进行研究,可以确定金矿的硫化度、金的封闭程度以及金矿中可能存在的难溶化合碱金矿物等。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确定生物氧化预处理的具体参数。
其次,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生物氧化细菌。
目前常用的细菌包括硫氧化细菌和铁氧化细菌。
硫氧化细菌主要作用是将金矿中的硫化物氧化为硫酸盐,释放出金来,而铁氧化细菌则主要作用是氧化金矿中的铁离子,从而降低金的封闭程度。
根据金矿的性质和预处理目标,选择合适的细菌种类非常重要。
接下来,我们需要优化预处理的条件。
首先是pH值的控制。
一般来说,生物氧化的最适pH范围是2.0-3.0,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影响细菌的生长和活性,从而影响生物氧化的效果。
此外,温度也是一个重要的优化参数。
细菌的生长和活性通常与温度密切相关,合适的温度可以提高细菌的活性,从而提高生物氧化的效果。
此外,氧气供应也是一个重要的优化参数。
生物氧化是一个氧化反应,氧气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为了保证细菌能够充分利用氧气进行生物氧化反应,需要确保氧气供应充足,并通过搅拌等方式提高氧的传质效果。
最后,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的参数,比如矿渣浓度、细菌种植浓度等。
矿渣浓度过高可能导致细菌难以充分接触到矿石表面,从而影响生物氧化的效果。
而细菌种植浓度过高可能导致细菌间的竞争与抑制,也会降低生物氧化的效果。
因此,需要在实验中不断优化这些参数,以获得最佳的预处理效果。
总之,难浸金精矿生物氧化预处理是提高金矿提取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分析金矿的性质,选择适当的生物氧化细菌,并优化预处理条件,可以实现对难浸金精矿的有效处理,提高金的浸出率。
难处理金矿石预处理工艺

难处理金矿石预处理工艺摘要本文分析了难处理金矿难处理的几个特性原因,指明了难处理金矿石在浸出前必须进行预处理才能取得好的浸出率。
对我国黄金资源的基本情况及各种难处理金矿石的预处理工艺进行了综述,分析比较了焙烧氧化法、化学氧化法、加压氧化法和细菌氧化法等预处理工艺的优缺点。
对如何处理难处理金矿石给出了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难处理金矿;预处理;氧化焙烧;化学氧化;加压氧化;细菌氧化0 引言难处理金矿石,又称为难选冶金矿石或难浸金矿石,是指富含碳、硫、砷等杂质,在常规氰化浸出条件下,金的回收率低于80%的金矿石。
难处理金矿石有两个特点:一是用常规的方法难直接浸出;二是化学药剂的消耗量大[1]。
世界上约2/3的金矿属于难处理金矿。
在我国西南(四川、滇桂黔金三角)、西北(甘肃)和东北(辽宁)等地也存在着大量品位低、赋存状态复杂、难以用常规氰化法提取的难处理金矿石,约占全国金矿储量的30%[2,3]。
随着易处理金矿的日益开发和减少,难处理金矿将成为黄金工业的重要来源[4]。
在先进国家,对难处理金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占很大比例,而我国则与之相差较远[5]。
虽然我国产金量已位居世界第四,但在难处理金矿的工业利用程度方面却仍然偏低。
1 难处理金矿石的特性原因导致金矿石难处理的原因包括化学原因、矿物原因和电化学原因等。
1.1 化学原因许多矿石中存在着耗氰、耗氧及吸附金的化合物,这些物质干扰氰化过程,从而造成金矿石难浸。
其中最常见的难处理金矿是高砷、高硫、高碳的硫化矿,在氰化过程中,这些硫化矿物不仅与氰化物作用,消耗大量的氰化试剂,并且引起金的溶解钝化,从而降低金的溶解速度[6]。
1.2 矿物原因主要表现在:1)微细的金粒被包裹于共生矿物之中,即使采取磨矿也不能使金暴露,从而导致金粒难以与浸出液接触;2)金矿石中存在大量的粘土矿物,不仅恶化矿浆的性能,而且还吸附已溶解的金;3)金矿中存在着有机碳,吸附已溶解的金[7]。
1.3 电化学方面主要表现在金与锑、铋等一些导电物质形成的化合物导致金的阴极溶解被钝化[8]。
难处理金矿的浸出技术研究现状

难处理金矿的浸出技术研究现状难处理金矿的浸出技术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黄金储备已达1054吨。
目前我国黄金资源量有1.5~2万吨,保有黄金储量为4634吨,其中岩金2786吨,沙金593吨,伴生金1255吨,探明储量排名世界第7位。
但在这些已探明的金矿资源中,约有1000吨都属于难浸金矿,占到了总量的近1/4。
难浸金矿石是指矿石经细磨后仍有相当一部分金不能用常规氰化法有效浸出的金矿石。
这类金矿石中的金由于物理包裹或化合结合,故不能与氰化液接触,导致浸出率很低。
难浸金矿石分为三种类型:(1)非硫化物脉石包裹金,这类矿石中金粒太小,无法用磨矿解离,金粒很难接触氰化液;(2)金被包裹在黄铁矿和砷黄铁矿等硫化矿物中,细磨也不能使包裹金粒接触浸出液;(3)碳质金矿石,金浸出时,金氰络合和被矿石中的活性有机炭从溶液中“劫取”⑴。
1.难浸矿石的预处理大部分难浸矿石直接用氰化钠进行搅拌浸出时的浸出率都在10%~20%左右,浸出率低。
研究人员通过对原料进行预处理的方法使难浸金矿石的浸出率得到很大提高。
具体方法有氧化焙烧、热压氧化法、生物氧化法、硝酸催化氧化法等。
1.1焙烧焙烧可使硫化物分解、砷和锑以氧化态挥发、含碳物质失去活性、显微细粒状的金富集。
该工艺具有适应性较强、操作费用较低、综合回收效果好的优点。
缺点是容易造成过烧和欠烧,生成的SO2及As2O3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生产中常用的焙烧方法有两段焙烧、固硫固砷焙烧和球团包衣焙烧。
两段焙烧工艺采用两个焙烧炉,第一段是低温焙烧,温度为450~500℃,主要用于除砷。
第二段是高温氧化,温度是600~650℃以除去硫;固硫固砷焙烧是加入固定剂使矿样中的砷形成硫酸盐和砷酸盐,该工艺既不放出有毒气体,又可使被包裹的金充分暴露。
采用的固定剂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钠、氢氧化钠、氧化镁、碳酸镁等;球团包衣焙烧是将砷硫精矿和粘结剂形成的球团表面覆盖一层由砷硫固定剂组成的包衣层,焙烧时产生的As2O3、SO2气体被固定剂形成的砷酸钙和硫酸钙包裹起来以防止向外扩散污染环境⑶。
难处理金矿预处理技术

2.2循环沸腾焙烧氧化法
循环沸腾焙烧法实质上是一种流态化焙烧技术,使金矿物 料在上升气流作用下悬浮湍动,容易混合,传热和传质速率 很高,床层温度均匀一致。精矿入炉后先与已经部分利用的 空气接触,因此氧浓度不高,有利于脱砷;随着物料在炉内 运动,逐步与富氧的空气接触进行脱硫。
常规沸腾焙烧也有其限制因素。沸腾层处于稳定状态,即上升 的气流速度较低,沸腾层具有确定的层表面和有限的固体携带量。 因为增高气流速度会引起物料损失;气流速度太低又导致层料不沸 腾,故稳定态沸腾系统对物料粒度和气流速度均很敏感,因此给料
(1)焙烧炉型的选择,不断改进优化焙烧炉; (2)实现低温焙烧,以降低成本,易控制过程(如过烧等问题); (3)为了符合环保要求,不断研究固化焙烧等无污染焙烧,使双层
球团焙烧法实现工业化;
(4)为了降低药剂消耗及提高脱砷硫率,继续开发新添加 剂;
(5)微波焙烧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加强对其工业化方面的研究。
国外
15家以上的金矿加压氧化厂投入运行,类型以酸性氧化为主 。其中,Mclaughlin金矿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于1985年9月投 产,是世界上第一家工业应用压力氧化法处理难浸金矿石的工 厂。此后,巴西、加拿大、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也在工业上成 功应用。
第二十五页,共38页。
加压氧化法研究的方向
(1)高压釜及其附属设备的改进
第二十七页,共38页。
化学氧化法
此法也称为水溶液氧化法,是在常压下通过添加化学试剂来进行氧化
。所用的氧化剂有:臭氧、高锰酸钾、过氧化物、二氧化锰、氯气、高氯
酸盐、硝酸、过硫酸(Caro酸)等,主要用于含碳质金矿和某些非黄 铁矿类型的硫化物金矿的预处理。化学氧化法大都是在酸性介质中先 氧化破坏硫化矿物的结构,使金的颗粒解离或暴露出来,然后再用氰 化法或其他方法提金。由于化学试剂的价格较贵,所以化学氧化法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入少量 $ 活性聚凝剂能有效地改善矿石的渗透 性, 同 时, 加入适量双氧水 (% ) , 既可以减少 ’ & & 又加快了金浸出速度, 缩短了金浸出时 ( ) * ( 用量, 间, 使金的浸出率提高了! + , .。 金 浸 出 率 为 最终金回收率为 有较好的经济 / ! , 0 / ., ! , # 1 ., 效益。
〔 〕 ! / 对过氧化钙在氰化浸金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 试验
、 液固比为 ! 、 % 值为! 0 , 1 A !!& A ! ( ) * ( 用量 0 , " < / 、 / 金的浸出率达 6 8 =3 > ’ 0 ! / 06 8等条件下, 7 7 #+ 到5 # .以上。 & , # 氧化预处理 〔 〕 & ! 李琦和蔡淑霞等 对某含砷、 硫难浸金精矿采 用常温常压预处理, 先氧化分离金精矿中的砷和硫, 以消除有害杂质对氰化溶金的不良影响; 再经氰化 浸出, 金的浸出率达5 最后用锌粉置换, 金置换 " .; 率达5 贫液含金0 / 5 , 0 ., , 0 1; $。该工艺具有投 7 资小、 金回收率高、 生产成本低、 环境污染小、 技术风 险小等特点。为该类型的金矿提供了一条低污染、 简单有效的新途径。
〔 〕 , 2 杨凤和徐祥彬等 对广东某含碳高砷难浸金
金矿进行固化焙烧+氰化提金的试验研究。氰化金 的浸出率达! 砷的固化率在 ! 2 % !! * %, ! # ( & %左 右, 硫的固化率为! 4 # ( * %左右。
〔 〕 4 对某含砷、 锑、 碳难处理金精 袁朝新和王云
矿进行了工艺研究。采用先用碱浸除锑, 再焙烧脱 除硫、 碳、 砷 的 提 金 工 艺, 金的氰化浸出率达到 同时可得到副产品锑精矿。而直接氰化浸 ! ( # * %, 出率不到, 常规焙烧+ 焙砂氰化提金工艺金的 ( %, 浸出率只能达到4 & # 2 %。
〔 〕 % 对某微细粒包裹型难浸 孟宇群和王隆保等
传统焙烧、 压热氧化和细菌氧化等预处理方法, 使包 裹金的硫化物氧化, 金呈暴露状态; 二是通过细磨打
!昆明理工大学 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云南 昆明 ! " # # $ %
金精矿采用低温成型焙烧’氰化浸出工艺。通过热
, 2
国
外
金
属
矿
选
矿
2 ( ( * < &
研究了含砷金精矿及其在焙砂中金的化学物相及含 量的变化, 并对该精矿的焙烧和氰化浸出过程进行 了研究。试验确定氰化浸金的影响因素和最佳浸出 条件。氰化浸金前对焙砂先进行水洗预处理, 可降 低氰化物的用量, 最佳焙烧温度为’ 时间 *3 ; $ ( ), 较合适的氰化浸金条件为氰化钠浓度 ( 氧化 # ( & %、 钙用量( 液固比为& 、 浸出时间, , 此时 # ( , $ %、 5 , 23 氰化浸金率在" 2 %以上。
〔 〕 ! 1 孙敬峰、 张文华等 对内蒙古某地难浸半氧化
理及其在氰化提金中的应用。
〔 〕 ! # 江国红和杜出 时, 加入助浸剂过氧化钙 (* ) , 使金的浸出率提高! 缩短浸出周期, 同 ) ’ ., & 时, 氰化钠的用量降低& 0 .! " 0 .。
( # # * + %
国
外
金
属
矿
选
矿
& &
难浸金矿预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周 丽! 文书明 李华伟
摘
要
本文综述了一些比较典型的难浸金矿的预处理技术及其工艺方法。预处理方法主要有焙烧预处理、 生物氧化预处理、 富氧或加助浸剂预处理、 碱浸预处理、 微波加热预处理等。难处理金矿将成为我国黄金工业发展的主要资源, 因此难浸 金矿的处理及预处理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是当前我国黄金工业提金的关建。
& 金矿难浸的原因
金矿难浸的原因主要有物理、 化学、 电化学三个 方面。难浸金矿的类型主要有: 含砷的硫化物包裹 型金矿、 碳质难浸金矿、 铜’金型矿石。第一类金矿 石中含有对氰化浸出有干扰的有害元素, 如砷、 锑、 硫和碳等。即所谓的高砷、 高硫及含锑、 含碳的多金 属硫化矿石, 它们是最难处理的几类金矿石之一; 碳 质金矿中含有天然的碳质物料、 球状的黄铁矿和其 它黏土物料以及有机碳等组分时, 它们都能抢先从 矿浆中吸附金氰络合物, 从而难浸; 而铜’金型矿石 在氰化浸出时, 氰化物形成铜氰络合物, 导致大量消 耗氰化物, 恶化浸金效果; 金与锑、 铋、 碲等导电矿物 形成某些化合物, 使金的阴极溶解被钝化。这几类 矿石在氰化浸出前一般要进行预处理。难浸金精矿 进行 预 处 理 的 主 要 目 的 之 一 是 使 金 与 包 裹 体 解
出过程中, 加入活化剂 2 使难处理金矿中的砷、 34, 硫等有害元素不干扰金的浸出, 金的浸出率可达到 浸出速率也大大提高, 获得良好的经济 5 & .! 5 / ., 效益。
表! 不同金矿使用 " #$ 氧化试验结果 项 目 栾川金矿 青海某金矿 陕西周至某金矿 甘肃两当金矿
9 ! / ・ 1 1 ! 0 ! 0 ( ) * ( 用量 6 8 7 9 ! 活化剂 2 / ・ 1 1 # 34 用量 6 8 7 浸出条件 9 0 : 0 # ; ;, % 值! 0 ! ! ! 9 0 : 0 # ; ;, % 值! 0 ! ! ! 9 0 : 0 # ; ;, % 值! 0 ! ! ! 9 0 : 0 # ; ;, % 值! 0 ! ! ! < < < < 金浸出率 / . 5 / , 0 5 & , 0 / 0 , " # 5 " , ! 0
〔 〕 ! 张鹏飞 对高锰酸钾 (=3 ) 和过氧化氢 > ’ #
(% ) 加入次序对金氰化浸出行为的影响进行了 ’ & & 探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先加高锰酸钾, 浸出 /? 后, 再加过氧化氢, 比高锰酸钾与过氧化氢混合加入 的效果要好。在金浸出速率和浸出率基本相同的情 况下, 可降低过氧化氢和氰化物的耗量。与常规氰 化法 (通入压缩空气) 相比, 可使金的浸出速率和浸 出率显著提高, 同时氰化物的用量大大降低。此外,
〔 〕 " 郑可利和华杰 采用化学物相分析法定量地
精矿进行了细菌氧化试验研究。试验样工艺矿物学 研究表明, 精矿中金属硫化物含量较多, 占矿石矿物 相对含量的’ 有害元素砷、 碳及有机碳含量 * # 4 $ %, 高, 分别占, & # & , %、 & # ’ ( %和, # 2 ( %。金矿物嵌布 粒度以微细粒和超显微金为主, 赋存状态以毒砂包 裹金为主。常规氰化金浸出率只有 , $ # ( 2 %。采用 细菌氧化, 使硫化物包裹金暴露或解离, 吸附金的有 机碳被钝化金的浸出率达到 ! 取得了较理 * # * , %, 想的技术指标。 2 # & 富氧浸出或加助浸剂 在金的氰化浸出中氧的作用至关重要, 它是影 响浸出过程能否进行或浸出效果好坏的决定性因 素。因此重视氧和氧化作用是提高浸出效果、 改进 氰化浸金工艺的有效途径和发展方向。而由纯氧、 . ; 1 0 ; 2 2、 2 等代替普通空气的富氧浸出能显著的 缩短浸出时间, 可提高金的溶解速率, 降低氰化物的 消耗, 并可显著提高金浸出率, 增加浸出设备的生产 能力, 降低生产成本, 此工艺对处理难浸金矿石具有
〔 〕 ( 沁和李国勋等 对金精矿的焙烧矿物学
日益枯竭, 开发利用有微细粒嵌布、 含高砷、 高硫的 难浸金矿是我国黄金选矿的一大趋势。因此处理难 浸金矿的技术开发与研究也日显重要。本文就难浸 金矿的预处理技术做一简单概述。
和残渣中金难浸原因进行了探讨。经试验研究, 焙 砂的结构和组成对浸金有很大的影响。疏松多孔的 结构有利于浸金, 焙砂中砷、 硫含最高, 浸金率低; 在 焙烧过程中需控制条件尽量使焙砂中的砷、 硫脱除, 尤其是砷; 最好能使黄铁矿和砷黄铁矿通过中间生 成磁黄铁矿阶段, 控制温度等条件以利于亚微金粒 的聚结长大; 矿物粒度过小, 在焙烧过程反应速度过 快则不利于金粒的聚结长大, 同时也易形成砷酸铁 等对金的包裹。
〔 〕 , ( 和韩晓光等 对某含砷金精矿用细菌预氧化处理,
氰化浸金浸出率为! $ # ( & %。
〔 〕 , , 郑存江和柏全金等 研究了陕西某金矿难浸
金精矿工艺矿物特性和细菌预氧化工艺。该金精矿 为低砷低硫微细粒包裹型难浸金精矿, 金的粒度极 细, 包裹在黄铁矿中。试验细菌预氧化工艺条件为: 磨 矿 细 度 选 择 +( 菌液浓度 # ( & 4 6 6 占! " # 2 ’ %, 、 温度 & 氰化浸出条件 2 ( %、 . 值为 2 # ( (!& $ ); 为: 矿浆浓度 * 、 石灰用量 / 、 ( % , (7 / 0 1 / 用量 89 / 。 在 上 述 条 件 下,黄 铁 矿 分 解 率 有 & # $7 9 8 砷氧化率! 细菌氧化$ 金的氰 * , # & & %, 2 # * %, :后, 化浸出率可达到! 2 # $ 2 %。
应力和热力学破坏, 利用包裹金矿粒内部缺陷, 诱发 裂纹和裂缝产生, 或利用沿晶间相界的腐蚀氧化而 产生浸出剂通道, 在低温低氧势和低硫氧化率下, 可 获得良好的工艺指标, 金的浸出率可达 ! " # $ %。该 研究指出, 不适当的焙烧条件易造成物料的过烧, 使 本来已经解离的金又形成二次物理包裹, 或生成的 孔隙又被烧结封闭形成 “裂纹闭合” , 从而造成金的 二次难浸。对该类型的矿石, 通过正交试验和登山 优化试验确定, & ’ ( )为较理想的预处理焙烧温度。 〔 寇建军和吴萍 *〕 对某地含砷高硫难处理金矿, 进行了固化焙烧 + 氰化浸出工艺流程的试验研究。 通过固化焙烧预处理正交试验, 确定了最优水平条 件。可 获 得 硫 的 固 化 率 ! 砷的固化率 $ # $ $ %, 金的浸出率达! ! $ # * ! %, & # , " %的技术指标。 〔 〕 $ 戴曦、 宾万达 对丹寨含砷硫难浸金矿石加石 灰焙烧+ 氰化浸金研究表明, 在最佳焙烧条件下, 砷、 硫的固化率可达 ! 当! % 以 上, . 值, ( # $! , 以( , 金 , , # $ # ( ( $ %的 / 0 1 / 溶液浸出焙烧矿 2 *3 浸出率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