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与可持续发展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进程,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议题。
土地利用规划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旨在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需求,推动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土地利用规划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首先,土地利用规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可以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土地资源的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应合理划定建设用地、农用地和生态用地的比例,确保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同时,土地利用规划还可以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的空间布局,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推动经济的绿色发展。
其次,土地利用规划需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和民生福祉。
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密集的城市往往面临住房紧张、交通拥堵、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
因此,土地利用规划应该注重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公共设施,促进社区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合理规划住宅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建设更多的公园、学校、医院等社会福利设施,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土地利用规划还应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村落,维护城市的文化多样性和社会认同感。
再次,土地利用规划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土地的环境质量受到严重破坏,水源污染、土壤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土地利用规划应该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修复,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利用。
例如,在农业规划中,可以提倡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合理规划绿地和湿地,提高城市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最后,为了实现土地利用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加强政府的管理和监督。
政府应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明确各方责任和权益。
土地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土地的敏感性和易受破坏性。
土地的资源利用问题一直牵动着人们的心。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土地利用问题更是突出,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且与之相适应地发展社会经济,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中,不良的开发方式,如过度开垦,大规模砍伐林木,过度放牧等对土地的破坏十分明显。
这会导致土地的质量下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灾害。
这些问题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在西部地区更加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首先要从防止过度开发入手,要加强土地的保护,避免不可逆转的资源破坏。
这需要采取更为科学、更为严格的规划和管理方式,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避免土地浪费,保护原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
其次,要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科学指导,实行农业生产标准化管理,促进农耕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要从农业灌溉、种植方法、肥料使用、农药使用等方面加强管理,使之达到节约用地、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通过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林地植被、农牧业生态建设等途径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同时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还需要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的完善和科学,制定完善的用地、开发、建设的规划和管理制度,加大对开发企业和开发行为的监管。
政府和企业要在规划、设计、施工和经营等各个环节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同时,还需要加大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力度,包括防治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及其频率和损失,通过植树造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促进植被的恢复和土地的改良等,进而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而言之,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化利用是具有广泛意义的。
它不仅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社会、自然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等方面都有着关键的影响。
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石。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口、经济的快速增长,土地利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热点议题。
一、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土地是人类发展的必需资源,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
土地资源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在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粮食生产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物,而粮食生产是由土地提供的。
土地上种植的谷类和蔬菜是良好的食品来源,可以满足世界人口的需要。
2、生物多样性土地的丰富多样性为地球上众多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础。
土地的保持和管理对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3、生态系统服务土地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和水等生态系统服务提供了人类所需的环境基础。
土地还支持野生动物和植物,为人类提供了各种自然服务。
4、经济发展土地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就业。
土地不仅提供了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和原材料,而且还作为基础设施和旅游业等活动的重要部分提供服务。
二、土地利用的问题尽管土地资源的价值无可比拟,但是土地利用意识不足和管理不当所导致的问题不容忽视。
土地利用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化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土地面积增加,农田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城市土地的开发和建设贝贝体现土地的浪费和无节制。
2、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土地质量降低和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表现。
土地退化包括草地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土壤侵蚀等。
3、土地污染现代社会的产业和生活方式给土地带来了极大的污染压力,土壤被化学及工业污染物污染,大气颗粒物沉降也造成了沉积地的土地污染问题。
三、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土地利用中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
可持续土地利用是指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满足当前用地需求,同时保护土地质量和维护自然资源的一种方法。
下面介绍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法:1、规划管理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的方法,将土地资源分配合理,并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整合多种资源,优化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和业态布局,保证利用土地的质量和效益。
浅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可持续发展

浅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可持续发展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与此同时,城市进程中日益突出的土地需求已经严重制约了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土地资源的价值也越来越凸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关键词: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经济发展;农村耕地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的国家。
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工商用地,没有土地资源支持,经济的复兴将会很难实现。
我国将建立符合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土地管理框架,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1.土地资源的定义土地资源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里,可以被人类拿来用于创造社会财富的土地。
土地是陆地的表层部分,它是由岩石风化和土壤构成。
土地不仅是自然产物,而且还包含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
它是对国家或地区已经开发或可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的总称。
土地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耕地作为土地的基础,其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其动态变化更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及欠发达国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耕地资源数量有着不同的特征。
经济发达的国家耕地减少率保持在一个小幅度内;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耕地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而经济中等发达的地区耕地数量普遍减少。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经济发展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耕地后备资源较为丰富。
随着人们生产力的提高,更低的数量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等到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增长方式以粗放型为主时期,大量建设不断占用耕地,耕地会越来越少。
伴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增加,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效率逐渐提高,建筑所占用的耕地将会缓和。
2.我国土地资源特点1)绝对数量大,相对数量小。
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改善与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改善与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与可持续利用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
本文将探讨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改善和可持续利用的方法与途径,以期为解决土地资源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性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而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可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其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促进城市化进程,改善城市居住环境。
最后,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可以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
二、改善土地利用方式1. 多元化农业发展传统的农业模式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单一作物种植导致土壤肥力的下降,容易引发病虫害。
通过发展多元化农业,采用轮作、套作等种植方式,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土地的荒芜和浪费。
2. 推动城市建设和农村改革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资源被大量用于建设,因此应鼓励合理利用城市用地,避免大面积的浪费。
此外,在农村改革中,适度流转农村土地,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民的收益。
3. 加强土地节约利用发展节约型城市建设,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土地的浪费。
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土地的碎片化和闲置现象,合理布局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三、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1.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促进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
通过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农业现代化设施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保护农田的土壤和水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和监测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管理体系,完善土地资源的调查和监测机制。
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在土地使用中加强监管,防止滥用土地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
3. 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经济发展,鼓励绿色产业的发展,减少对土地资源的过度依赖。
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对于人类的未来至关重要。
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和无节制使用,土地资源正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土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相关问题,并探讨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土地资源保护意味着保护地球上有限的土地面积以及土地的质量。
土地是农业、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基石,然而,过度的农业活动、过度的城市扩张和过度的工业化导致了大规模的土地损失和退化。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农民为了追求高产量往往过度耕作土地,导致土壤贫瘠和沙漠化的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采取措施保护土壤和减少土地退化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是至关重要的。
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意味着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确保土地资源的长期可持续性。
对于农业来说,农民需要采取合理耕作和种植方式,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同时合理轮作农作物,以确保土地的肥力和产量。
对于城市化和工业化来说,需要加强土地规划,避免过度开发土地,保护城市绿地和自然景观,同时提倡循环经济和低碳发展模式,减少对土地资源的消耗。
针对土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土地管理和监管,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土地资源。
其次,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土地资源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此外,各行各业应该积极参与土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行动,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模式。
另外,科学研究也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科学家们可以通过研究土壤质量、农业生产方式、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例如,可以研究土壤改良技术和有机农业的应用,以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
此外,研究人员们也可以探索新型的城市规划理念和技术,以建设绿色和可持续的城市。
总之,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并采取行动来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成为了当今社会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考虑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个方面。
在经济方面,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例如,通过土地开发建设新的工业园区或商业中心,可以吸引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
然而,过度开发土地资源可能导致土地的过度利用和资源的浪费,从而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在土地资源管理中,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到社会的需求和利益。
土地资源的利用应该符合社会的需求,并且应该公平合理地分配给不同的利益相关者。
例如,农民需要土地用于耕种和养殖,而城市居民需要土地用于建设住宅和基础设施。
因此,在土地资源管理中,需要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益,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另外,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的因素。
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因此,在土地资源管理中,需要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例如限制土地开发的规模和强度,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恢复。
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土地资源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其次,需要加强土地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引导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同时,需要加强土地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土地资源的状况和变化,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需要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总之,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土地资源管理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土地资源管理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保护和提升未来世代的能力满足其需求。
土地资源管理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平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土地资源管理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一、保护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管理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保护生态环境。
土地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可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减少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
例如,建立生态保护区、湿地保护区和森林保护区等,有利于保护濒危物种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管理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业可持续发展不仅关乎粮食安全,还关系到农民的生计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通过土地资源管理的优化配置和科学耕作方式的推广,可以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生产对土地的侵蚀和破坏。
此外,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和土地资源的保护,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三、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管理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质量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
通过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管理,可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节约土地资源。
同时,合理的土地资源管理有助于解决城市面临的诸多问题,如住房短缺、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四、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土地资源管理对经济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
资源约束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使得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要途径。
通过土地资源的适度集约利用和科学规划,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实现经济的资源优化配置。
此外,土地资源管理还可以推动土地市场的稳定发展,促进房地产行业和土地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内容摘要】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有限资源。
作物产量、木材产量、草场生产率都是其生产能力的综合反映。
但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却令人担忧,耕地急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严重。
本文通过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及所面临的危机进行简要分析,针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字】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存在的危机建议
打开电脑到处充斥着关于土地被毁的消息,如甘肃庆阳宁县,刚长到10公分的小麦被乡里派人强行推倒(京华时报);甘肃临洮县1200多亩的河滩湿地,由于非法采沙,河滩两岸的大片植被破坏怠尽,虽有群众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但至今无人过问(中国土地网)等等。
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进而促成本次课题的产生。
我国陆地面积960万km2,占世界陆地面积的7.2%,占亚洲面积的30.2%,仅次于俄罗斯和加
/1,拿大,居世界第三。
,但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只有0.78hm2,只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3/1,加拿大的47前苏联的9/1和美国的4/1。
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我国耕地、林地、牧草地总量2004年分别高达12244.43万hm2、23504.7万hm2和26270.68万hm2,分列世界第4位、5位和2位,但人均分别约为当前世界平均水平的38%、31%和35%。
以耕地为例,我国以占世界7%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
从1996年到2004年,全国耕地面积由19.51亿亩减至18.37亿亩,是世界上耕地资源消耗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而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人均土地面积迅速下降。
1 我国土地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水土流失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1945年水土流失面积11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6%;到1998年,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到36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8%,每年新增流失1万km2,其中水土流失的耕地有7.3亿亩,每年流失沃土50多亿吨大约占全世界土壤流失量的5/1。
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西部。
据统计,四川水土流失38.48万km2,陕西13.75万km2,甘肃13.44万km2,贵州7.6万km2,青海4.65万km2,云南2.81万km2,广西1.11万km2,宁夏1万多km2,实际情况远远大于这些数字。
尤其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更是严重,流失面积达43万km2,占该地区面积的74%,平均每平方公里每年流失土壤8000t以上。
我国城市水土流失也很严重,1997年对57个城市调查,流失面积达1.9万km2,占该地区城市总面积的24.3%。
1.2 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1996年底我国耕地数量为13003.85万hm2,截止到2003年底,耕地面积变为12339.22万hm2,净减少664.63万hm2,平均每年净减少94.95万hm2,累计净减少率为5.1%,年净减少率为0.74%,且年净减少率呈递增趋势。
2004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已从上年的0.095 hm2减少到0.094 hm2。
全国建设占耕地万14.51 hm2,灾毁耕地6.33万hm2,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20.47万hm2,生态退耕73.29万hm2,以上4项共减少耕地114.59万hm2。
1.3 土地沙漠化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土地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已成为环境的头号问题。
我国沙化土地面积约为33.4万km2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5%。
据统计,我国沙化面积20世纪50年代为13.7万km2,1976年前后为17.6万km2,至1987年达到20.1万km2,30多年沙化面积增加了6.4万km2,我国土地沙化在不断增加。
北方土地沙化面积达149万km2,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km铁路受到沙化威胁;西北各省的荒漠化率很高:新疆为86.07%,西宁75.98%,甘肃50.62%,西藏42.02%,青海33.06%,陕西15.96%,目前整个西北地区沙化面积以约每年10万hm2的速度在蔓延和发展。
1.4其它问题
其它象土地此生盐渍化(有关资料表明,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盐碱地764万hm2,其中盐土耕地面积为658万hm2,碱土耕地面积106万hm2)、耕地土壤贫瘠化以及土壤污染等问题正严重的威胁着我国的土地资源。
2 土地资源危机的原因
2.1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主要是人为造成的,大量砍伐森林,过度放牧、毁林毁草开垦、陡坡耕种、耕作技术不合理等都会造成水土流失。
尤其在广大西部农村地区,许多人以上山伐木,乱砍滥伐,大量的开垦荒地,过度放牧毁林毁草开垦,最终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
特别是黄河上游黄土高原由于大批的人去挖掘发菜,植被破坏极其严重,导致每年有几十亿吨的泥沙被黄河水带走。
2.2耕地减少的原因
耕地减少主要是非农建设增加原因有①农业用地内部调整,如把大块的农田改为果园或改挖鱼塘等;②城市建设、乡镇企业和农民建房及开发区建设占地严重;③工矿用地面积增加,受开发热影响,许多地方乱开采乱占地,使耕地遭到破坏;④交通用地增加,如高速公路建设及其它道路修建占地(如图1)等。
图1 2005-2009年国有建设用地情况统计表(据国土资源公报)
2.3 土地沙化的原因
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异常的气候条件,特别是严重的干旱条件,由此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引起荒漠化。
人为因素主要指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并进行连续耕作等,由此造成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快风蚀或雨蚀,尤其是中西的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落后,资金缺乏,对已荒漠的土地无法进行有效的处理,进而使荒漠化加重。
2.4 其它原因
其它主要原因有①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溉水量有限,蒸发量巨大;灌溉不合理,使地下水上升,地表盐分聚集;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排灌不畅,地下水位得不到控制;②农田施入的肥料品种单一,是某些微量元素聚集而另外元素贫乏;土壤侵蚀引起肥沃的表土流失;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③工业和乡镇企业排放的各类废弃物、农用化学物的过量使用及畜禽粪便和生活垃圾的不适当堆放等。
3 关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几点建议
就我国而言,要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任重道远,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3.1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土地管理,控制耕地锐减。
要加强土地利用的规划管理,就要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实现经济与土地资源的和谐发展。
以土地利用的总体为依据,依法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协调好经济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以规划促发展,控制总量,优化结构,促进耕地的合理、高效和可持续利用。
控制耕地锐减,要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提高土地存量利用率;控制居民点用地增量;控制城市规模;加大土地立法和执法;搞好土地市场建设;调整农业内部结构要注意保护耕地。
3.2 健全土地管理政策和法规,加大土地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
制定和出台一些加强土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取缔各种不合理、不合法的乱占土地行为刻不容缓。
同时还要杜绝工业生产上大量排放“三废”和农业生产上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象。
要采取强制手段要求工厂合理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等的规范使用以减少污染。
3.3 提高我国的植被覆盖率,合理利用现有的草场、森林资源
由于植被的破坏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因此提高我国的植被覆盖率,合理利用现有的草场、森林资源也是实现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实现森林资源的循环利用,如此既可以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又能实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的目的。
不仅如此,森林还能够防风固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沙尘暴的袭击,可谓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霍振东.农村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探讨.现代农业科技.2011(17)
[2]王经国.资源与环境概论.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3]国土资源部.2009中国国土资源公报.2010,4
[4] 徐宪立.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3)
[5] 汪如涛,杨涛.浅谈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及严重紧缺的原因.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