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背”框架】

【“背”时空】

【“背”难点】

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难点1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三大政治制度

1.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功举行,初步建立了政协制度。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民主制度建设奠定基础。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这些制度构成了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初具中国特色。

难点2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1)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1954年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3)1955年参加了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

(4)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难点3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经济(1949—1956年)

1949—1952年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1953—1957年(“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背景:帝国主义和国民政府的长期掠夺,长期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目的:巩固政权,发展经济,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结果:到1952年底,工农业生产总值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1)1953年,进行“一五”计划。

背景:建国之初,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1952年国民经济已恢复和发展。

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影响: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2)三大改造:1953—1956年。

内容:农业、手工业参加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实质: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影响: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难点1 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与失误

项目背景或原因内容结果

中共八大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

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

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

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

是一次成功的探索,但由于

“左”的错误,八大的路线并未

难点2 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正式建交。

③中日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1972年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