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及基本经验ppt课件

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及基本经验ppt课件
2021/12/7
——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人民群众的思 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和社会主义教育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新中国结束了旧 中国文盲半文盲占人口绝大多数、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 的历史,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得到很 大发展。人均预期寿命显著延长。新中国拥有某些尖端科学 技术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和增 强综合国力具有重要,为世界和平与进步 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新中国彻底结束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作为一个独立的、 具有完整主权的国家屹立于世界东方。新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 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倡导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力地维护 了国家的主权、安全和民族尊严;坚决支持和援助被压迫民族的 解放事业、新独立国家的建设事业和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坚决 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努力维护世界 和平,赢得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人民的尊重和赞誉。 新中国同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经济、政治和文化往来,在国际事 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带领 全国人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 济,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进行各项社会 改革,进而不失时机地提出过渡时期总路 线,创造性地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 主义的转变,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
2021/12/7
在全面转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后, 党又带领全国人民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 社会主义道路进行艰辛探索,不仅建立起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 系,而且积累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 经验。
——彻底结束旧中国长期分裂的局面, 实现了祖国大陆的高度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旧 中国长期存在的四分五裂状态,实现和巩固了全 国范围(除台湾等岛屿外)的国家统一。国家的 法律和政令普遍实施于全国各地区直到各基层单 位。这种建立在人民民主基础上的统一局面,是 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毛中特课件 ppt课件

毛中特课件 ppt课件
的精髓
所谓精髓,是指能使这一理 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全过程, 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方 面的最本质的东西。
1.纵向看精髓: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贯串于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理论成果形成的全过程。 2.横向看精髓: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理论成果内容的各方面。
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一大法宝
学总结。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 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科学内涵的三层涵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 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现实依据
第一,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 为时代主题的时代背景下形成和发展 起来的。
第二,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 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论武器
第五节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和条件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 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2.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 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二)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过程 十七大
十六届五中全会 十六届四中全会
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
战略思想。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毛泽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提出 要解决思想路线问题。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ppt课件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ppt课件

遭到外国干涉军和国内武装叛乱的 联合进攻,3/4国土被敌人占领;
B、经济上:
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困难;
------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 6
在三年的国内战争期间,苏俄人民是怎样战胜国内外敌人的?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
A、军评事价《上布:列斯特和约》: 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从内容上看:这项和约对俄国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1
俄国
苏俄
苏联
独联体
1917年 十月革命
1922年
1991年12月
《阿拉木图宣言》
列宁
斯大林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1917 1921 1925
1953
1964 1985 1991
战时共 新经济 斯大林模式 产主义 政策
社会主义改革
俄国(苏联)发展线索
2
3.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与时俱进。
4.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5.要看是否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言之有理即可)
27
组建是领红苛土军刻,,的支抵:付抗俄了敌国巨丧额人失的的了赔进大款攻片。的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从结果上看:苏俄从此摆不脱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了帝国主义战争,得到喘息—机—苏俄革命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
会从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 权。
B、经济上: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外交上: 与德国签定《布列斯 特和约》退出一战
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3)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
(物物交换)
(4)产品分配:实物配给制
否定商品货 币关系
(5)劳动方面: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伟大的历史转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PPT课件2

《伟大的历史转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PPT课件2

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 1978年12月 地点: 北京
内容:
确立指导思想: 做出战略决策: 形成领导集体:
(1)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意义: (2)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
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3)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
第 在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工作重心由乡村转 二 在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移到城市。 次
第 在粉碎“四人帮”后, 三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次 上。
附2: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巨变
结果
产生的历史巨人
第 辛亥革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
一命
治,建立了资产阶级

共和国。
世纪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时间上具有连续 性,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 大人物。据此请回答:
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指什么?每次巨 变产生的伟人分别是谁?
孙 中 山 毛 泽 东 邓 小 平
附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背景
内容
第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 开辟农村革命根据 一 党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地,以农村包围城 次 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市。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一.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
召开时间、地点: 会议主要内容: 伟大历史意义:
动手动脑 自己思考
2.召开: 时间: 1978年底 地点: 北京
3.重要内容:
①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

讨论 思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PPT课件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PPT课件

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021/3/10
11
三、柳暗花明又一村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阅读教材,归纳苏俄实施新经济 政策的具体背景有哪些?
2021/3/10
12
1、背景
四战年争世的界苏破大和坏维战;政和埃自三治然政年灾危权国害机面内临严重战的时经共的济产失主误义政策
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2、标志
2021/3/10
(平均主义)
提实高行了工劳资动制者的生产积
极(性按劳取酬)
15
理解历史 4、特点和实质
利用资本主义经济方式建设社会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中排斥 商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 运转,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原理: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水平
2021/3/10
16
2021/3/10
—《列宁选集》
4、特点:“战时”、“共产主义”
5、历史作用:最 保障大事限上度的地胜集利中,了巩全固国了财苏力维、埃物政力权,。
2021/3/10
9
耶巴达里大叔的生活自白(三)
好 不 容 易 挨 到 1921 年 , 我 们 的 红军部队终于摆平了国内外敌人。 大旱灾可饿死了不少人。听说邻村 都起来反了,水兵也闹起来了。
国内战争内忧外患
经济危机政治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余工取实 粮业消物 收国自配 集有由给 制化贸制

固 定
国 家
实 行
按 劳
粮资自取
食本由酬

主 义
贸 易
工 资

巩固政权但激化了矛盾 直接进入失败 2021/3/10
恢复了国民经济 逐渐过渡探索成功 19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ppt(20张PPT)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ppt(20张PPT)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整风运动 反对官僚主义 反对宗派主义 反对主观主义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运动结束时,全国共有 55万多人被划为“右派分 子”,绝大多数被错划。
1957年国庆游行中的反右标语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鼓足干劲:调动群众积极性 力争上游: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多:增加数量 快:加快速度 好:提高质量 省:节约成本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项目 工业
概况
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 基础工业项目
成就
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 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三线建设
提高国防能力,改弹、中远程导
国防 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提高国防能力
农业 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 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和抵
培育推广良种、科学种田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崇尚劳动 敬业守信 敢于创新 ……
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曲折发展 对错交织 成就巨大
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 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 距。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 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 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
——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979年)
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文教 卫生
教育医疗蓬勃发展
劳动者整体素质提高,骨干力量
外交 重返联合国,中美、中日 关系正常化
建交高潮,新局面
三、伟大建设成就 ➢ 社会主义建设年代的时代精神是什么?
“铁人”王进喜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地质之光”李四光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
共产党的九十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设时期)》
国内:
从1956年9月到1957年3月间, 全国发生了20起共约一万多工人 罢工、请愿事件。有几十个城市 发生30起一万多大、中学校学生 罢课、请愿事件。在农村也发生 了闹退社的风潮。如浙江省农村 发生请愿、哄闹等事件多起,广 东省农村先后退社的有十多万户。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大”的决议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视察南方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 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 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四、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
1、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 2、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 个中心。 3、把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4、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5、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变革结合起来。 6、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 7、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8、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 9、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 10、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 起来。
1、真理标准大讨论 1978年5 月11 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 确立了“实践”至上的权威,批判了“两个凡是”。这篇文章发表后,立即引起 了一场全国规模、影响深远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真理标准大讨论最主要的贡献和意义就是重新恢复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的思想路线,冲破了个人迷信、“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把人们从毛泽东晚 年错误、从“文化大革命”的极左错误中解放出来,从而为改革开放、拨乱反正 等一系列新政策、新主张、新思想、新办法的提出,打开了通道,提供了思想条 件。
2、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

《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PPT课件3

《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PPT课件3

1、1919年中国发生五四运动后,先进的中国人开 始向苏俄学习,如果共产党人要到苏俄的首都进行 学习,你认为应该到哪个城市〔 〕 A.彼得格勒B.彼得堡C.斯大林格勒D.莫斯科
A
2、以下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为
哪一项〔 〕 A.创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D
B.是帝国主义时代第一次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
毛主席说:十月革命一 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 克思列宁主义。
3、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 〔1〕是俄国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伟大革 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2〕是帝国主义时代第一次胜利的无产 阶级革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性 质〕
• 〔3〕打破了几百年来资本主义体系一统 天下的局面,改变了世界格局。
①以上引文出自苏俄当时什么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目的是什么? 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军事胜利
③背景有哪些? 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不断发动叛乱。英、法等国对 苏俄进行武装干预。
拓展延伸
归纳列宁的伟大奉献
1.领导了十月革命 2.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 级专政的国家 3.实行战时共产主义,稳固了 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4.实行新经济政策 5.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 国联盟(苏联)
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的开始〕 • 时间:1917年11月
• 领导者:列宁
• 结果:推翻临时政府,建立
苏维埃政权。
• 意义:
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工人、士兵向冬宫进攻
1917年11月7--8日:俄历10月24-25日。 让历史铭记这一刻!
创立了世界上第一 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是帝国主义时代第一次 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 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 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划时代的 历史巨变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的重大意义
二、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 基础
三、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四、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 社会主义社会
.
10
.
11
党在过渡事情的总路线内容概 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 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
.
3
已经具备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条件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 营经济;(主要没收官僚资本;一部分老解放区的公营 经济) 第二,我国在完成土地改革以后的农村及时开展了互 助合作运动; 第三,在调整工商业中广泛发展了初级形式的国家资 本主义;(民族资本即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 义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 本主义经济。它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于国家的性质。) 第四,当时的中国处在有利于选择社会主义的国际环 境之中。
.
7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的初步确立
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的根本变化 二、我国政治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三、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二、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
.
8
社会主义改造引起的巨变
社会经济结构
个体经济
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 有制经济
社会经济制度 阶级剥削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 理论
工程造价13班
.
曾金梅1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 新民主主义社会 的起止时间——
•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 成,是我国从新民主 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 变时期,这一时期中 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 主主义社会。
.
2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 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 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
4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农业、手工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
.
5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 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
6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 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 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 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 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 主义基本制度在我过初步 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