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
学校体育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华东师范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1.20 世纪 50 年代初,__________ 成为我国体育教育“三基”(即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掌握)指导思想形成的基础()。
A:《体育理论》B:《苏联体育教育理论》C:《十年制小学体育教材》D:《中学体育教材》答案:B2.2003年,教育部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明确规定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
A:“学校体育学”和“运动生理学”B:“学校体育学”和“体育教学论”C:“学校体育学”和“运动训练学”D:“体育教学论”和“运动训练学”答案:B3.2018 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体育学类本科专业采用“3 + X”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模式。
就体育教育专业而言,三门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哪些()?A:体育课程与教学论B:学校体育学C:运动生理学D: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答案:ABD4.“学校体育学”课程更加强调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注重哪些方式相结合()?A:学生自评与互评B:终结性评价C:教师评价D:过程性评价答案:BD5.1992 年,国家教委组织编写《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十一门课程基本要求》,标志着“学校体育学”正式成为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A:对B:错答案:A第一章测试1.明确将“培养具有体育素养的人”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的是()。
A:《国际体育教育、体育活动和体育运动宪章》B:《幼儿体育素养框架》C:《小学体育素养框架》D:《K-12体育教育国家标准》答案:D2.毛泽东针对旧中国遗留下的学生健康问题,先后两次致信给原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并做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指示,是在()。
A:1950年和1951年B:1952年和1953年C:1949年和1950年D:1951年和1952年答案:A3.2017年美国实施了“综合性学校体育活动计划” (Comprehensive SchoolPhysical Activity Program, CSPAP),其主要内容包括()。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2.08.06•【文号】教体艺[2002]13号•【施行日期】2002.08.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2002年8月6日教体艺[2002]13号)现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印发给你们,请各主管部门转发所属高校。
《纲要》自2002年新学年开始先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施行,以取得经验。
2003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所有普通高校中施行。
各地、各校在施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告我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已经施行《纲要》的学校即不再施行教体〔1992〕11号文件。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准发布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在总结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纲要。
本纲要是国家对大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制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
一、课程性质第一条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第二条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目标第三条基本目标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领域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关于学校体育学价值的思考

属于 “ 学科 ” 课程 的范畴 。既 然是 理论 知识 的学 习 ,
必然离不开教师的理论讲授以及学生 的理解 和记 忆。那么 , 这种理论课 的学习效果如何呢?有人 曾
评价我国的小学是 “ 听话 ” 课堂 , 中学是 “ 分数 ” 课 大学是 “ 知识 ” 课堂 。3在知 识课 堂 中 , 材是 知 _ 教 育专业十一 门课程基本要求》 学校体育学就是其 堂 , , 中的一 门重 要课 程 。2在 20 - 03年 6月 1 9日教育 部 识的承载者 , 教师是知识 的传授者, 学生则是知识 的 关于印发《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
接受 者 。教 师的任务就是 将知识 的文字 形态 的呈现 ( 教材 ) 转变 为 口头 语 言 方式 的呈 现 , 学 过 程 成 , 教
程方案》 的通知 中, 学校体育学也被列为必修课中 的主干课程之一。可见 , 学校体育学在体育教育专
业学生的培养方案中一直 占 有相当重要的份量。那 么, 作为一门核心主干课程 , 其初衷和价值是什么? 通过本 门课 程 的学 习 , 生应 该在 哪 些方 面有 所 提 学 高 ?显 然 , 清这 一 问题 , 论是 对 学生 、 认 无 教师 还是 对教育管理者来说 , 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今的 学校体育学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都显示出对这一问
、
经验准备状态下, 直接引入概括化 的概念 、 原理、 理 论等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的教学 , 以灌输的形式 并
育工作规律, 阐明学校体育工作基本原理与方法的 传递给学生 , 学生便很难接受 , 觉得相关理论空洞抽 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 从课程屙 陛上看 , 它不同于 象 , 不易理解 , 即便机械记忆下来, 也很快遗忘 , 很难
Vo 6 L2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4.12.29•【文号】教体艺[2004]12号•【施行日期】2004.12.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教体艺[2004]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进一步深化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学校音乐教育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我部委托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组研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
课题组在对国内外普通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情况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和深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根据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起草了《课程方案》。
现将经广泛征求意见和我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审议后修订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方案》说明印发给你们,《课程方案》从2005年秋季开始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含综合大学、师范院校、艺术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中实施。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高校要加强对实施工作的领导,及时总结经验,对《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研究解决,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及时告我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请将本通知转发给本地区设有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点的所有普通高等学校。
二00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附件: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说明附件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浅析高校定向运动发展

浅析高校定向运动发展摘要:定向运动是一项体能与智慧相结合的体育项目,在高校的开展不仅拓展了学校体育内容与活动的空间,更为校园体育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定向运动的价值、意义和现状,以及我校定向的开展情况,旨在为高校定向运动更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定向运动价值发展体育运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设置尤为重要,定向运动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具有灵活而充满自然气息和挑战自我的特点,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自身潜力、超越极限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对定向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定向运动概述定向运动是参加者借助详细精确的地图和指北针,按照规定顺序独立地完成寻找若干个标绘在地图上的地面检查点,并以最短时间跑完全程的运动。
它起源于瑞典,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由于该运动所特有的户外休闲魅力,在传入我国内地短短的30余年中,浙江、湖南、广东、四川等省的一些大、中学校已将定向运动列为体育课程的选修内容之一。
定向运动按照运动工具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徒步定向与工具定向,其中徒步定向包含:定向越野、校园定向、公园定向、接力定向、夜间定向等。
工具定向包含:山地自行车定向、滑雪定向、轮椅定向等”。
目前在世界上开展最普遍的定向运动是徒步定向中的定向越野运动,原因是定向越野是各种定向运动形式中组织方法较为简单的一种,并且定向越野能够充分考验个人的识图认图、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野外选择路线与奔跑能力等。
同时定向越野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参与,甚至可以同场竞技,是一项智慧型的体育活动。
二、高校开展定向运动的价值与意义高校利用可开发的自然环境资源进行定向运动教学将有助于优化整合教学资料,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运动耐力,培养机智、果断、独立思考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经常进行定向运动,能提高肌体的运动能力。
体育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享受阳光和呼吸新鲜空气,定向运动使受训者在自然环境中接受锻炼。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测试方式探讨——以河南理工

第 3 卷 第 5 期2016 年 5月Vol. 3 No. 5May. 2016中 国 学 校 体 育C h i n a S c h o o l P 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家、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越来越关注。
进入2000年以来,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1];2007年颁布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修改和完善后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2];2014年正式颁布并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本标准的修订坚持健康第一,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4]3号)有关要求,着重提高《标准》应用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着重强化其教育激励、反馈调整和引导锻炼的功能,着重提高其教育监测和绩效评价的支撑能力[3]。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是一项全国性的ZHANG Li-yan, SONG Qing-hua(Physical Health Center,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0, Henan China)Abstract: The test concerning National Standard of Student Physical Health (Revised 2014)" is a difficult and tedious task. The testing method directly affects the number, order, environment and the dimension of each test. In order to maintain a good test efficiency and standard operation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test method in terms of a school's own development needs by using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s, expert interviews, experiment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It finds that: specialized test is simple to operate, facilitates long-term construction and consolidation of testing team. The investment of specialized test is small, which is easy to manage. Moreover, it is practical and worth to be promoted..Key words: students; standard of physical health; testing method; specialization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测试方式探讨—以河南理工大学专职化测试为个案张丽燕,宋清华(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体质健康中心,河南 焦作 454000)摘 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是一项艰巨而繁琐的任务,测试方式直接影响着每次测试的人数、秩序、环境及对测试尺度的把握情况等,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实验等研究方,以维持良好的测试效率和规范操作为目的,积极探寻符合学校自身发展需要的测试方式,认为:专职化的测试方式操作简单、利于测试团队的长期建设和巩固、投资小且易于规范管理,利大于弊,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高中体育课中定向运动与耐久跑教学的融合

(上接112页) 的深入融合,教师的观念必须得到提升,学校各方面的 软硬件设备设施也要配套完整,这样才能在此后的各 个环节中取得更完美的进步与更深度的融合。
结 合上 述 理 论与实 践 经 验,提 出下 列建 议供 高中 体育课 开展 定向运 动 参 考:立 足校园环 境,设 计 运 动 线 路。如用一 张校园平面图作 模 板,在 此 基 础 上 加以 改 进设 置 线路和标 记 点。标 记 点明确,地图界面清 楚,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彩色地图增强指导性和趣味 性,更好地继承冬季长跑或者越野跑的优良传统,推 出定向运 动 赛 事。定向运 动可以在 任 何 季 节 举 办,但 结合实际情况,安排在冬季长跑期更为适宜。无论是 准 备、出发 阶段 还是 最 后冲刺阶段,组织 者 都 要发 清 楚指令,明确要求,并对违纪现象及时处理,关注比赛 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细节,在运动中体验和体现人文关 怀,做 好服务工作。由于高中学业紧张,在实践中往往 发现不少运动员赛完不久就回到教室自习。但其实完 成 赛 程 后的运 动员身 体 缺 水、缺氧情况 严重,因此可 以在终点设立饮用水分发点,让运动员补充水分,驱寒 休息完毕再回班级。赛前充分准备,贯穿日常教学。要 树立不是为比赛而比赛的观点,注重日常教学过程,着 重培养学生的正确体育观,教育学生充分理解锻炼身 体、勤于思考与搞好学习是有一定相关性的。
(2)耐久 跑目前 在 基 层 学 校的开展 差 强 人 意。主 要表 现 为内容 本 身比 较单调 乏味,缺 乏 趣 味 性,体 育 教师教学方 法的落后与墨守成 规,这都 将 会直接 导 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和学习主动性的缺失,从而导 致学生耐力素质逐年下降(已经成为历年体质测试下 降 最 显著的 项目),影响学习效率 和耐久 跑 本 身的 健
0910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规范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规范(送审稿)为加强高等学校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和新兴专业的建设工作,树立以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为核心的质量观,整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订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规范。
本规范既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提供基本的指导性专业建设标准,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合理的评估和监督机制,依法实施专业评估的重要依据。
一、体育教育专业发展概况(一)发展历程体育教育专业从诞生、发展至今,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
培养了大批体育教师和其他体育人才,为我国教育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追溯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历程,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该章程要求各级学堂必须开设体育课程,拉开了我国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序幕。
1906年,针对当时体育教师的需求状况,清廷学部通令全国各省,于省城师范学堂“设五个月卒业之体操专修科,授以体操、游戏、教育、生理、教授等法,名额百人,以养成小学体操教习。
”标志着我国以培训体育教师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教育专业由此萌发。
随着学校体育的发展、竞赛活动的增多和女子体育的兴起,体育专业教育有了更大的社会需求和发展空间。
1919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在《关于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均设体育专修科与体育讲习会训令》中,要求各高等师范学校“均宜斟酌情形量为筹设。
并……于设立研究科时特置体育研究科。
”此后,体育专业教育渐成规模。
在培养目标上,师范学校体育科以造就小学体育教员为目的;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系)则培养中等学校以上体育师资。
在课程设置上,必修课与选修课并存,课程内容包括普通基础课程、教育课程、体育专业课程等。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背景下,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具有统一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课程设置等要求。
在培养目标上,20世纪50年代对体育专业办学提出的要求是:为国家培养中等学校的体育师资,适当培养一批教练员和体育干部。
1963年教育部《体育专业专业计划草案》明确指出:必须全面扎实地学好并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中等学校体育教学和开展群众活动、业余训练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通知
教体艺[200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体育教育人才,我部专门组织课题组,对国内外普通高校体育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和深入的分析论证,根据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起草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
现将经广泛征求意见和经我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后修订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和《课程方案》说明印发给你们,并决定从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含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体育院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中施行。
希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高校,加强对施行工作的领导,对《课程方案》施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总结经验,认真研究解决,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及时告我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请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本通知转发给本地区设有体育教育专业点的所有普通高等学校。
教育部
二○○三年六月十九日
附件:
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doc
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说明.doc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二、培养规格
(一)领会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掌握学校体育教学、健康教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三)了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以及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并具有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四)掌握一门外国语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达到大学英语四级等级和计算机二级等级的要求。
(五)具有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
力。
三、专业课程及课时分配
各类课程课内总学时为2600~2800学时,除公共课约720学时(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外,按1900~2100学时、100~110学分安排专业课程(以下按110学分安排)。
(一)必修课程(1126学时、60学分)
1. 主干课程
必修课程中主干课程总学时约846学时,总学分约45学分。
各校可根据下列6类课程领域自主开设和组合各学科领域的课程。
课程领域:
体育人文社会学类,包括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学概论、体育社会学等课程。
运动人体科学类,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物化学等课程。
田径类,包括田径、户外运动、定向越野、野外生活生存等课程。
球类,包括篮球、排球、足球等课程。
体操类,包括基本体操、健美操、舞蹈等课程。
武术类,包括武术、跆拳道等课程。
2. 一般必修课程
各校可从下列一般必修课程中选择开设4~5门课程(球类课程中篮球、排球、足球除外),约280学时,15学分,亦可根
据实际情况以其他课程置换其中的1~2门课程或自主开设1~2门具有特色的课程。
一般必修课程: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体育统计学,运动训练学,健康教育学,顶点课程,球类,艺术体操,地方性运动项目。
(二)选修课程(880学时,50学分)
1. 分方向选修课程(约530学时,31学分)
学生须选修第一方向课程270学时,16学分,在第二、三、四、五方向选修课中各选修2~3门课程,总计约260学时,15学分。
各校可根据社会需要和本校实际具体确定开设分方向选修课程。
建议开设的方向选修课程如下:
(1)体育锻炼手段与方法方向
主项提高课: 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体操,武术。
副项提高课:田径,篮球,软式排球,足球,体操,健美操,武术,地方性运动项目,艺术体操,舞蹈,乒乓球、网球、羽毛球。
(2)体育教学训练方向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体育教学设计,体育学习原理,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体育测量与评价,体育绘图,学校体育发展史,运动竞赛学,体育游戏,遗传学基础,运动训练学,竞技教育学,体育场地与设施,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营养学,比较体育。
(3)社会体育方向
社会体育概论,休闲体育,传统健身理论与方法,健身锻炼方法与评定,运动环境与健康,社区体育指导,体育人类学,体育媒体论,体育管理学,体育市场与营销,体育产业经营管理,职工体育组织与管理,体育经济学,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体育法学,体育伦理学,体育广告,体育新闻。
(4)体育保健康复方向
学校卫生学,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运动免疫学,运动创伤学,体育康复学,康复心理学,残疾人体育,保健推拿,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心理健康与咨询,运动处方理论与应用。
(5)民族传统体育方向
民族传统体育概论,民族传统体育竞赛与训练,民族传统养生方法,地域民间体育。
2. 任意选修课
学生选修此类课程应不少于350学时,19学分。
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本专业任意选修课程和跨专业任意选修课程,供各校参考开设的本专业任意选修课程如下:(1)理论学科选修
体育人才学,体育摄影,康乐设施经营与管理,现代商业体育,运动损伤与预防,运动选材学,学校卫生学,体育文献检索与选读,专业外语,体育国际公共关系,学校体育器材制作与维修,体育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体育美学,体育欣赏,应用写作,运动禁药,团体操创编理论,体育舞蹈与音乐,奥
林匹克运动,常用生理生化指标测量与应用,体育学术讲座与专题讨论。
(2)技术学科选修
健美运动,地掷球,气排球,沙滩排球,橄榄球,保龄球,棒(垒)球,门球,毽球,手球,桌球,台球,医疗体操,太极拳,防身术,保健气功,拳击,散打,摔跤,击剑,轮滑,技巧,举重,滑冰,登山,攀岩。
(三)实践性环节
社会实践(入学教育、军训、劳动教育、社会调查、毕业教育、就业指导);教育实践(10~12周,其中见习1~2周、实习8~10周);科研实践(毕业论文、学术活动)。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说明
一、学时安排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中各类课程课内总学时为2600~2800学时,包括公共课约720学时(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专业课程按1900~2100学时、100~110学分安排,各校可根据《课程方案》中确定的学时数浮动±10%。
学生自学以及课外复习、训练等不计算在总学时数内。
二、课程设置
《课程方案》确定了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各校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开设课程。
《课程方案》中关于课程设置的基本特点是:
1.增大学校课程设置的自由度。
基本思路为:主干课程“领域”化,必修课程“学科”化,限选课程“模块”化,任选课程“小型”化。
2.拓展课程的形式与内容。
具体表现为:增加课程门类,力求课程形式多样化,课程设置合理化,课程结构弹性化,课程形态多元化。
3.从课程设置的改革入手,促进教学管理体制从学年学分制过渡到完全学分制。
《课程方案》中的“顶点课程(Capstone Courses)”指的
是为毕业班开设的综合四年所学知识的课程。
三、外语和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交流与获取知识的工具,其重要性日趋明显,21世纪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要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又要适应知识化和信息化社会建设的需要。
为了加强和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方案中对学生应达到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分别达到国家四级和二级等级水平,各校应从2004年新学年入学的新生中开始施行。
四、为应对21世纪对体育教育人才的要求和市场竞争的挑战,根据培养目标的定位,分方向选修课程以模块的形式开设了5个方向,约530学时,31学分。
第一方向选修课程为技术技能方向——体育锻炼手段与方法方向,是分方向选修课程中的重点。
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主要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
因此,《课程方案》中对第一选修方向的学时和学分都加大了权重。
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培养体育教师为本、辐射其他体育相关领域,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需要,应进一步拓宽专业培养口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增强学生选课的灵活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为此,《课程方案》设置了体育教学训练方向、社会体育方向、体育保健康复方向及民族传统体育方向等方向的选修课程。
五、为了更好地体现宏观调控和微观放活的精神,各校可以参照《课程方案》中建议的任意选修课门类开设课程,也可根据《课程方案》中规定的学时、学分自主开设任意选修课,以便充分体现各校办学的自主性,更好地发挥学校的优势,办出各自的特色。
六、关于《课程方案》中各门主干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由“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力量编写各门主干课程的教学指导纲要,供各校参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