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控制技术介绍

合集下载

变频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变频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变频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1.变频驱动技术:变频压缩机采用变频驱动技术,将电源交流电转换
为直流电,然后再将直流电通过变频器转换为可变频率和可调电压的交流
电供给电机。

通过调整电机的转速,实现对制冷剂压缩比的控制。

2.智能控制系统:变频压缩机配备了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制
冷系统的运行状态,并根据需求调整压缩机的运行模式。

根据环境温度、
湿度和来自传感器的信号,系统可以精确计算出当前的制冷负荷,并自动
调整电机的转速,以满足实际需求。

3.可变频率和可调电压:变频压缩机可以根据制冷负荷的大小,调整
电机的转速和电压。

当负荷较大时,电机转速加快,提高制冷剂气体压缩比,增加制冷能力;当负荷较小时,电机转速减慢,降低制冷剂气体压缩比,节约能源。

4.高效能源利用:变频压缩机通过根据实际需求智能调整转速和电压,降低运行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较于传统的定频压缩机,变频压缩
机能够根据负荷变化而变化,尽量保持在最佳运行状态,减少能源浪费。

5.节能环保:由于变频压缩机能根据负荷的变化智能调整压缩机的运
行状态,所以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负荷条件,降低能耗。

同时,由于变频
压缩机可以实现精确控制和调节,可以减少制冷系统的运行周期,更加节
能环保。

总之,变频压缩机通过变频驱动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根据制冷负荷
的大小调整电机的转速和电压,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精确控制。

变频压
缩机具有节能环保、高效能源利用和精确控制等优点,是现代制冷系统中
常用的压缩机之一。

压缩机技术资料

压缩机技术资料

VLG螺杆系列产品VLGA/F系列螺杆压缩机组【产品特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第四代高效转子型线,采用双边非对称圆弧摆线齿型,采用先进的HOLROYD 专用转子磨床加工,可保证最精确的加工尺寸和最高的工作效率。

◎选用进口机械密封和滚动轴承,保证压缩机连续长期稳定运营。

◎机组内容积比可调,保证机组常年处在节能状态。

◎机组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外型美观,运营可靠。

◎采用高效卧式油分离器,分离效果更加突出。

◎采用高效油冷却器,保证更高的换热效率。

◎机组设立了冷量自动调节装置,可以在10%~100%范围内实现制冷量的无级调节,达成了经济节能的目的。

◎高智能化电气控制,英国嘉德(GUARDIAN)国际控制公司集欧美多家制冷公司的优点,针对“大冷”机组特点开发的专用微电脑控制器。

运营速度更快、可靠性更高、控制功能更强,实现了模块化、网络化。

【工作合用范围】【重要技术参数】新系列螺杆压缩机组合用多种制冷剂,按压缩机转子直径(163、193、234、268、324、377)和滑阀导程(D、标准、T),共设有15个机型,理论输气量范围为545m³/h~8943m³/h。

LNVLGF系列螺杆冷凝机组LNVLGF193TK3 LNVLGF234DK3 LNVLGF234K3【产品用途】大冷LNVLGF系列螺杆冷凝机组,采用大冷新系列螺杆制冷压缩机组,配套高效的管壳式热互换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制冷剂充装量少等优点。

机组设有自动能量调节及安全保护装置,操作简便,运营安全可靠,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煤炭、纺织、医药、水产、商业、食品工业和科研等需要人工制冷的场合。

【产品特点】◎根据不同工况选配不同大小与结构的电机、贮液器、冷凝器、等部件,机组各部件始终处在最佳运营状态。

◎机组内容积比可调,保证机组常年处在节能状态。

◎机组所有带经济器,保证了用户节流机构的可靠性。

◎采用高效卧式油分离器,分离效果更加突出。

压缩机控制系统

压缩机控制系统
• 喘振是离心式压缩机的固有特性,当发生喘振时需采取措施降低出口压 力或增大入口流量,尽量降低喘振时间。
二 防喘振控制的方法
防喘振控制:防喘振控制是对压缩机机组的一种保护。它在机组 工作点进入喘振区域前通过提前打开防喘振阀,提高流量使工作 点回归正常。 现机组系统采用动态防喘振技术,能根据机组运行状态动态的调 整防喘振工作线,同时对防喘振阀进行控制,使机组运行更加安 全和可靠。
振动位移监控系统(BENTLY 3500 )
框架全尺寸 3500 框架 可采用19” EIA 导轨安装、面板安 装或壁板安装形 式。框架最左端是 专为两个电源模块 和一个框架接口模 块预留的位置,框架中的其余14 个插槽可以被监测器、显 示模块、继电器模块、键相器模块和通讯网关模块的任意组 合所占用。所有模块插入到框架的底板中,由前面板部分和 框架后部相应的I/O 模块组成。
旋转机械系统状态检测
传感器系统简介
炼油厂的使用的转动设备有透平、往复机、鼓引风机等,这些大型设备的运行状况 直接关系到生产装置的安全。为了确保大型旋转设备的安全运行,必须对大型转动 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大型转动设备的状态监测主要监测转子的径向振动、轴 向位移、转速和轴温等。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美国本特利内华达公司(Bently Nenada) 的3300和3500系列。
传感器系统简介
电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本特利公司的探头有几种规格, 其中Ø5mm 及Ø8mm探头是测 量轴位移、轴振动的常用探头, 其线性范围为2mm,转换系数 为7.87V/mm。其特性曲线如图:
•电压(V)
•25
•20
•B
•15 •C
•10
•5 •A
•0.0 •0.5 •1.0 •1.5 •2.0 •2.5 •3.0 •间隙(mm)

压缩机变频控制原理

压缩机变频控制原理

压缩机变频控制原理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压缩机变频控制原理。

你说这压缩机啊,就好比是一个大力士,能给咱的生活带来好多便利呢!那这变频控制又是啥呢?简单来说,就是让这个大力士变得更聪明、更会干活啦!
咱平常家里用的电器,像空调啥的,里面都有压缩机。

要是没有变频控制,那它就只会傻乎乎地一个劲儿猛干,费电不说,还可能不太好使呢。

有了变频控制可就不一样喽!它就像是有了一双灵活的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

比如说吧,天气热的时候,咱需要空调快速制冷,这时候压缩机就加把劲,呼呼地转起来。

可等温度差不多了,它就知道该悠着点啦,不会再那么拼命,这样不就省电了嘛。

这就好像咱跑步,一开始得使劲跑,等快到终点了,就可以慢慢溜达着了,道理是一样一样的呀!那它是怎么做到这么聪明的呢?其实就是通过一些高科技的手段啦。

有个控制器,就像个指挥官似的,给压缩机发号施令。

咱想想,要是没有这个变频控制,那压缩机得多累呀,咱也得多花好多冤枉钱呢!而且啊,有了变频控制,这压缩机工作起来也更稳定,不容易出毛病,这多好呀!
你再想想,要是所有的电器都能这么智能地工作,那咱的生活得有多美好呀!不用再担心电费太高,也不用老是担心电器坏了。

所以说呀,这压缩机变频控制原理可真是个好东西!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舒适、更便捷、更节能。

咱可得好好珍惜这个技术,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呢!反正我是觉得这玩意儿太棒啦,你们说呢?。

压缩机技术

压缩机技术

最新压缩机技术1.线性压缩机技术代表:LG电子三星电子惠而浦GE线性压缩机将制冷剂气体吸人至气缸中,并通过利用线性电机的线性驱动力使活塞在气缸内进行线性往复运动来压缩流体,继而排出压缩状态的流体。

由于线性压缩机在结构上省去了运动转换装置,直线电机动子直接驱动活塞运动,而且其行程可以由电压直接控制,因而使其具有结构紧凑、效率高.寿命长等优势。

此外,电机采用直线运动,电力消耗大为降低,以往压缩机是通过将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来压缩冷媒的,该过程中约有20%的能量损失,而线性压缩机的电机直接采用直线运动,几乎没有能量损失和噪声。

2.压缩机电机扭矩控制技术技术代表:日立电器此种技术采用了以按需(On Demand)方式来控制压缩机带动电机扭矩的结构,以降低噪声和能耗。

压缩机为往复式压缩机。

驱动压缩机所需的扭矩按照如下周期循环:在冷媒压缩过程中急剧增大,压缩过程结束时立即变小。

这样的变化周期为每分钟要循环lO00次左右。

产品是根据压缩机扭矩的变化而改变电机扭矩的。

根据压缩机所需扭矩来控制电机扭矩,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实现静声。

要想实现静声就得控制振动,一般来说,如果能减少电机的转动次数就能减少振动。

但如果太慢,压缩时电机就会停止,因为以往采用的技术是通过一定速度的高速转动来积蓄惯性力,以此来补充压缩时需要的峰值扭矩。

然而,这种技术压缩制冷剂所必需的扭矩与电机扭矩之间存在差值,在压缩过程中所需扭矩大于电机扭矩、膨胀过程所需扭矩小于电机扭矩,于是就产生了振动。

而电机扭矩控制技术基本上不依靠惯性力驱动压缩机,从而可大幅降低电机的转动次数。

此外,还能减少摩擦损失,而且由于电机扭矩与压缩机所需扭矩大致相当,基本上不会产生振动。

3、双压缩机技术代表:博世西门子配备有两台压缩机,比如双压缩机冰箱,可将制冷速度提高35%,温区和温度均可自由调节,使得一台冰箱能够按照需要产生各种变化,比如:整个冰箱变成零度箱,保鲜不结冰;整个冰箱可以变成冷冻箱或冷藏箱,关闭冷冻室,冷藏室照常工作,关闭冷藏室,冷冻室照常工作,所有变化过程中温度均可精确调控;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可以加湿,使食物不会。

新能源汽车空调电动压缩机控制技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新能源汽车空调电动压缩机控制技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新能源汽车空调电动压缩机控制技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日益增加,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工具,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而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系统作为提供舒适驾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电动压缩机控制技术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工作效果。

然而,由于电动压缩机控制技术的复杂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故障问题。

本文将围绕新能源汽车空调电动压缩机控制技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展开讨论,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一、新能源汽车空调电动压缩机控制技术的原理在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中,电动压缩机控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空调系统中。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电动压缩机控制器对电动压缩机的启停、转速和工作模式进行控制,以实现空调系统的运行和控制。

电动压缩机控制器通常由电动压缩机控制单元、传感器、控制策略和电源等组成。

新能源汽车空调电动压缩机控制技术的工作原理可以简要概括如下: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车内温度过高时,控制器将根据设定的温度范围来判断是否需要启动电动压缩机。

当判断为需要启动时,控制器将向电动压缩机发送启动指令,电动压缩机开始工作,提供制冷功能。

当传感器检测到车内温度降低到设定范围内时,控制器则会向电动压缩机发送停止指令,电动压缩机停止工作。

二、新能源汽车空调电动压缩机控制技术故障的常见原因1. 电动压缩机控制器故障:电动压缩机控制器作为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一旦出现故障,将导致电动压缩机无法正常启停或转速不稳定。

2. 传感器故障:传感器是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当传感器发生故障时,将导致控制器无法准确获取车内的温度和压力信息,从而影响到电动压缩机的工作状态。

3. 电源故障:电动压缩机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稳定可靠的电源供应。

电源故障将导致电动压缩机控制器无法正常运行,从而影响到空调系统的工作效果。

三、新能源汽车空调电动压缩机控制技术故障的诊断方法1. 检查电动压缩机控制器:首先需要检查电动压缩机控制器是否正常工作。

空调压缩机转速控制策略

空调压缩机转速控制策略

空调压缩机转速控制策略一、空调压缩机转速控制策略空调压缩机转速控制策略是空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在满足室内负荷需求的同时,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舒适度。

本文将介绍空调压缩机转速控制策略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各种控制策略的优缺点。

二、转速调节方式空调压缩机转速调节方式包括手动调节和自动调节两种。

1. 手动调节手动调节是一种较为传统的转速调节方式,通过调节机构手动改变压缩机的转速。

调节机构一般包括机械式、电气式和液压式等类型。

手动调节的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需要人工操作,不够智能和便捷。

2. 自动调节自动调节是一种先进的转速调节方式,通过传感器自动检测室内温度、湿度等参数,并由控制系统自动调整压缩机的转速。

自动调节的优点是智能化、高效、节能,缺点是成本较高,需要依赖于传感器和控制系统。

三、转速控制算法转速控制算法是实现空调压缩机转速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

常用的转速控制算法包括PID控制算法、模糊控制算法和神经网络控制算法等。

1. PID控制算法PID控制算法是一种经典的控制算法,通过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环节来调整控制量。

在空调压缩机转速控制中,PID控制算法可以快速响应温度变化,同时具有较好的静态和动态性能。

2. 模糊控制算法模糊控制算法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算法,通过建立模糊规则和隶属度函数来调整控制量。

在空调压缩机转速控制中,模糊控制算法可以处理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3. 神经网络控制算法神经网络控制算法是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智能控制算法,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来调整控制量。

在空调压缩机转速控制中,神经网络控制算法可以处理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具有较高的自适应性和学习能力。

四、转速监测与故障诊断1. 转速监测空调压缩机转速监测是实现转速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转速监测可以实时了解压缩机的运行状态,为控制算法提供反馈信息。

常用的转速监测方法包括光电码盘、霍尔传感器等。

2. 故障诊断空调压缩机故障诊断是保障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浅谈压缩机自动化及测控技术

浅谈压缩机自动化及测控技术
脑控 制 器 ,是 基 于压 缩机 的运 行 、
机 床 、医疗 器械 以及 工具 等 ,通常 以 独立 控制 器 的方式 运作 ,不 需 与 外 界交 换信 息 ,只需 内部 固化 的程
序 即可 。 因为这 样能 大大 提高 软 、
二 控制系统简介
E e to io lkr n k n 电脑控制 器结 合
调 节 和应 用特 点而 量 身定 做的 控制
器 ,这是 一款 单 片机嵌 入P LC功能 的微 电脑控制 器 ,也 可称 之为 一款
微 型 、小型 到 中型 、大 型都 可以 。
通 用P 是 单片 机应 用 系统 的一个 LC 特 例 ,它 的关键 技术 在于 其 内部 固
特殊 定制 的P C L 。从 集成 电路 工程
生产压缩 空 气的耗 电量 可 占整个工厂 多达 3 %的耗 电量 ,压 0 缩 空气系统 的 自动化和 节能系统 日益成为 目前行业的主流 方
向。
【 关键 词】压缩机 单机/ 锁控制 系统 离心机控 联
制 压 力带控 制 I 系列控 制 系统 : S
等 )。针对 单体 设 备的 定制 化控 制
斯・ 科最佳 的节能 方案 和最 高
的投资 回报 。
E 系列产 品是 阿特拉斯・ 柯 S 科普 最新最 先进 的高 级节能 装 置 ,它可 以设定 系统 压 力带宽 ,通过 起动 、 加 载 、卸载 、调节 或停 止最 多3 台 0
简单的代替了人工现场操作 ,普遍
缺 乏正 确的 匹配使 用观 念与 优化 管 理 手段 。随 着 目前各种 新 型的检 测 及控 制技 术 的出现 以及 国家 节能 降 耗 工作 的推 进 ,研 发一 个全 面集 成 的 、节 能的 压缩空 气控 制 系统势 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缩机组先进控制算法
3
工业压缩机组应用
控制系统 旋转设备
防喘振控制 性能控制 速度控制 抽汽控制 负荷分配与平衡 急冷控制
旋转机械 控制
过程工程
炼油 烯烃 PTA 合成氨 合成甲醇 空分
离心压缩机 轴流压缩机 蒸汽透平 燃气透平 高温膨胀机 低温膨胀机 能量回收机组
油气田气体工厂 LNG GTL CTL 海上平台 气体输送
操作员站 工程师站
控制室
监视信号
机柜
防喘振信号
调速信号
保护信号
现场
6
T880系统特点
安控分离--保护与控制相互独立 SIL3级认证--保护部分获得TÜV莱茵SIL3级安全认证 快速响应--控制部分输入输出执行周期<40mS 三重冗余容错--整个系统无单点故障 可用率高--安全部分3-2-0降级 控制部分3-2-1-0降级
只与压缩机组内部构造有关,采用5条线的控制与保护方法。
hr RC
ESL SLL FOL SCL TSL
SLL:喘振极限线 SCL:喘振控制线
FOL:阀门快开线
ESL:紧急喘振线
转速N
TSL:阀门紧关线
qr2
23
先进防喘振控制技术
Hp
100
hr
0.04
80
0.03
60
WM=28
0.02Hale Waihona Puke WM=28 WM=12.2
HP Q s2
其中:
Rcσ 1 hr σ
qr
2
ΔPo,s Ps
与分子量MW无关,与入口工况(Ps,Ts,ks,Zs)无关
与变送器量程和单位无关 只与同类型信号的比值有关,且比值无量纲
需要5个测点信号:ΔPo,s, Ps, Pd, Ts, Td
22
先进防喘振控制技术
无关坐标系算法:压缩机的喘振极限线SLL与分子量MW、入口压 力Ps、入口温度Ts、入口比热比ks和入口气体压缩因子Zs无关,
(假设Zavg=Zs)
21
先进防喘振控制技术
Pd 1 P s logTd Ts R cσ 1 logPd Ps hr σ 2 2 Δ P Δ P 2 2 o o A q r A A Ps Ps
logTd Ts logPd Ps
34
先进防喘振控制技术
Rc
工艺低负荷运行时 压缩机出口过程阻尼线 完全由防喘振阀门决定 压缩机出口过程阻尼线
SCL
SLL
最大可调转速线
P_lim P
超压保护线 操作压力线
压缩机“骑线” 运行示意
最小可调转速线
qr2
35
先进防喘振控制技术
多回路协调控制:
1. 速度控制器:用于汽轮机的启停机控制,正常生产期间 的速度调节、控制手段,串级控制中的外环(副回路);一 键启停机控制、串级控制中的速度自动调节 2. 性能控制器:正常生产期间用于工艺主参数,例如压力 或流量的控制,始终为串级控制中的内环(主回路)。在速 度控制器的就地控制模式中,始终处于跟踪状态;在速度控 制器的远程控制模式中,提供工艺主参数的自动调节控制手 段,包括配合自动工艺减负荷过程
31
先进防喘振控制技术
入口工况条件: Ps=0.08/MPaa Ts=-38/degC 入口工况条件: Ps=0.149/MPaa Ts=-38/degC
32
先进防喘振控制技术
入口工况条件: Ps=0.149/MPaa Ts=-38/degC 入口工况条件: Ps=0.149/MPaa Ts=30/degC
防喘振控制算法本身内嵌有出口压力高限极,即使运行点离喘振控制线还 很远(安全区),但只要压力高于一定水平(在安全阀起跳值之下),防喘振 阀门自动打开,使压力下降,防止安全阀起跳,保证工艺操作的可靠性!
内置的变送器故障退守策略——输出冻结算法,避免因变送器或接线故障 导致工艺停车,最大限度地保证工艺的可靠性和连续性! 快速——T880三重化机组控制系统快速回路执行周期<40ms
喘振接近度采用反函数计算,增强控制与保护的强度
hr hr,测
SLL
Ss
快开慢关
qr,标2
qr,测2
qr2
qr,标2
qr,测2
26
先进防喘振控制技术
入口压力低极限控制 出口压力高极限控制
防喘振控制器与性能控制器之间的解耦
防喘振控制器与防喘振控制器之间的解耦 多段压缩机防喘振控制器的防喘振阀门共用技术 侧流压缩机防喘振控制应用 并联运行压缩机组防喘振控制应用
EN
50130-4: 1995+A1:1998+A2:2003 EN 54-2:1997+AC:1999+A1:2006 NFPA 72: 2010 NFPA 85: 2011 NFPA 86: 2011 EN 61000-6-2:2005 EN 61000-6-4:2007
IEC 61508, Parts1 - 7:2010 IEC 61511: Parts1 - 3:2004 EN 50156-1: 2004 EN 298: 2003 EN 230: 2005 IEC 61131-2: 2007 IEC 61326-3-1: 2008
27
先进防喘振控制技术
入口压力低极限控制
28
先进防喘振控制技术
入口压力低极限控制
当压缩机上游有分馏塔一类的装置时,塔压的操作不能低于 一定水平,如果低于一定水平,就会造成气液两相传热、传
质的分馏装置内部产生振荡,进而造成塔压的振荡。当用于
调节塔压的主性能控制器的调节手段达到极限状态时,防喘 振控制器内嵌的极限控制回路可以组态为入口压力低极限,

压力控制 流量控制 极限控制 负荷分配控制 负荷平衡控制 解耦控制

透平轴封压力 润滑油压力 润滑油温度 复水器液位 密封气差压 凝液罐液位

启动逻辑 停车连锁 首出报警 SOE记录
9
国内首套SIL3认证的安全仪表系统
国内首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仪表系统 2012年7月12日获得TÜV莱茵的SIL3认证
4
T880压缩机组控制系统
概述:
T880系统是和利时专为压缩机组控制系统
CCS(Compressor Control System)开发的3重冗
余容错控制系统,本着安控分离的原则进行工
程设计。T880具有安全、可靠、配置方便、控
制周期短等特点,集成了世界领先的压缩机组
控制算法。
5
T880压缩机组控制系统
并在判断到极限条件触发时,自动调节使得防喘振阀门开大,
从而使得塔压维持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保证生产的平稳 进行。
29
先进防喘振控制技术
出口压力高极限控制
30
先进防喘振控制技术
出口压力高极限控制
工艺流程的安全设计原则,通常在压缩机出口安装有安全阀, 用以防止压缩机出口的后部流程因为流阻突然迅速上升、造
18
机组控制核心-防喘振
防喘振控制与保护的主要目的: (1) 避免压缩机因发生喘振造成严重的设备损坏与停工
(2) 避免压缩机因发生喘振对工艺操作造成巨大的扰动
防喘振控制的挑战: (1) 运行工况的改变:入口压力Ps,入口温度Ts,分子量MW (2) 防喘振控制要求及时、快速、准确、可靠
19
机组控制核心-防喘振
压缩机控制技术介绍
中国·
2013.
杭和装备
1
杭和装备介绍
过程动设备—— 控制技术与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专业 从事透平机械控制业务,已完成透平机械控制项目超过2000套, 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近百人。
杭州和利时-装备自动化行业部
汽轮机 控制 压缩机 控制
2
杭和装备介绍
工业压缩机
T880压缩机组控制系统
传统ITCC的缺点:
(1) 不能有效补偿入口压力Ps、入口温度Ts、分子量MW变化对喘振极限线 SLL、喘振控制线SCL和运行点造成的影响; (2) 在开工阶段以及正常生产阶段,无论入口压力Ps、入口温度Ts、分子 量MW怎样变化,喘振极限线SLL和喘振控制线SCL的形状和位置始终固定不 变; (3) 一旦发生喘振,需要改为手动操作,否则在自动模式中振荡发散; (4) 很多现场阀门长期回流/放空,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
HiaGuard
10
T880安全系统样柜
样柜图T880系统
11
T880安全系统机架
保护部分 --SIS
12
T880控制系统机架
控制部分 --CCS
13
T880逻辑结构
14
T880安全部分原理结构
15
T880控制部分原理结构
16
汽拖压缩机组控制内容
汽拖压缩机组
17
电拖压缩机组控制内容
电拖压缩机组
成过程容器、管线超压而导致破坏甚至爆炸。安全阀的起跳
可以迅速卸压,但通常造成装置停工。防喘振控制器内嵌的 极限控制回路可以组态为出口压力高极限控制;通过工程化
组态,当出口压力高于一定数值时,即使当运行点离喘振控
制线SCL还很远,出口压力高极限控制回路自动调节防喘振阀 门的开度,从而使出口压力保持在压力高限数值以下。
20
先进防喘振控制技术
无关坐标系的建立
根据多变压缩过程: 根据流量元件公式:
Z avg R o Ts R c σ 1 HP MW σ
Qs ΔPo ρs A
Qs2 Z s R o Ts ΔPo A2 MW Ps
2
Z avg R o Ts R c σ 1 HP MW σ Z s R o Ts ΔPo Q s2 A2 MW P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