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著作导读(史上最全)

合集下载

81部必读的国学经典(李仁贵珍藏版)

81部必读的国学经典(李仁贵珍藏版)

81部必读的国学经典(李仁贵珍藏版)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经部序号书名年代与作者提要与导读1 大学战国儒家“修齐治平”理论大纲,“四书”之一。

2 中庸战国儒家推崇的处世哲学,“四书”之一。

3 论语春秋追记儒家创始人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著作,“四书”之一。

4 孟子战国以“性善论”著称的儒家经典,“四书”之一。

5 诗经春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五经”之一。

6 尚书春秋我国第一部记言体史书,“五经”之一。

7 仪礼春秋我国第一部礼仪制度书,“五经”之一。

8 周易西周我国第一部哲学原典,历代尊为群经之首,“五经”之一。

9 春秋左传战国·左丘明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五经”之《春秋》三传之一。

10 尔雅战国我国最早的字典,第一部百科名物词典。

11 孝经战国古代以“孝”治国的理论基础。

史部序号书名年代与作者提要与导读12 山海经战国我国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最古的博物书、最古的神话小说故事。

13 穆天子传战国我国最早的记载人物游历故事的著作。

14 国语战国我国最早的国别史。

15 战国策西汉·刘向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和辩论的文献辑录。

16 史记西汉·司马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纪传体史学、传记文学之先河。

17 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我国六世纪前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18 洛阳伽蓝记北魏·杨衒之古代地理名著,寺塔记的典范之作。

19 贞观政要唐·吴兢古代帝王统治术之专著,后世治国者之圭臬。

20 史通唐·刘知几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

21 文史通义清·章学诚我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代表性著作。

国学经典导读

国学经典导读

国学经典导读《国学经典导读》中国古代的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智慧和道德哲理。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几部具有代表性的国学经典,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这些经典著作。

一、《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由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而成。

全书共20篇,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对待人际关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观点。

《论语》以简洁的语言、精辟的论述展示了儒家的核心思想,对于了解儒家文化和中华传统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它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提出了“中庸之道”的思想,强调个人的修养和自我完善。

《大学》通过一系列的论述,教导人们如何明辨是非、端正心态、做到内外一致。

这些道理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周易》《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卜筮经典,以六十四卦为基础,通过占卜和解释卦象来推测吉凶祸福。

《周易》不仅仅是一部卜筮的工具,更是一部总结了古代智慧和哲学思考的作品。

它通过对每个卦象的解析来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宇宙的运行规律,堪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之一。

四、《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集合,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包含了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内容丰富多样。

《诗经》以其真实、生动的描写方式,表达了古人对生活、自然和伦理道德的追求。

通过阅读《诗经》,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人们的情感,领悟到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五、《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学经典,著名的兵书之一。

它由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武所著,主要讲述了军事战略和战术的原则。

《孙子兵法》强调了战争的智慧和谋略,并提出了“进退有据”、“虚实相生”等军事原则。

即使在现代,这些原则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对军事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军事战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通过对以上几部国学经典的导读,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书单推荐: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113部

书单推荐: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113部

书单推荐: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113部1、《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2、《道德经》《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

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3、《庄子》《庄子》是庄子学派的著述总集,道家的重要典籍。

现存《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是庄周弟子及后学所作。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管漆园的小吏。

他追求精神自由,视名利地位如粪土腐鼠。

齐王慕名曾派使臣携重金聘他为相,庄周回答,宁愿在脏水沟里自由嬉戏,不愿受当权者的羁绊,拒绝了聘请。

4、《孟子》孟子,名轲,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曹魏、晋代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三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

山东邹城人。

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5、《墨子》墨子,名翟(dí),华夏族,滕国人。

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墨子的先祖是宋人。

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

《国学经典导读》第四章

《国学经典导读》第四章

青原行思
南阳慧忠
马祖道一 洪州宗
石头希迁 石头宗
沩仰宗
临济宗
曹洞宗
云门宗
法眼宗
图4-1 禅宗源流图
杨岐宗
黄龙宗
1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过渡页
?

?
祖 坛 经


第二节 ?六祖坛经?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一〕六祖惠能
六祖即惠能〔638—713年〕,俗姓 卢氏,河北燕山人〔今涿州〕,随父流放 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得黄梅五祖 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 六祖,世称禅宗六祖,是中国历史上有重 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与代表东方思想 的先哲孔子、老子并列为“东方三圣人〞。
14
三、禅宗开展源流
第一节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后依次传于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与 神秀南北并传,南宗主顿,北宗主渐,佛学界称为“南顿北渐 〞,后北宗绝,被称为“禅门半宗〞,其实从究竟境界上,北 宗神秀并未明心见性,不能称为禅门法脉。
15
三、禅宗开展源流
第一节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禅宗倡导以心传心,自主自造,六祖惠能开示的“无念为宗,无 相为体,无住为本〞,那么是禅宗的“三无〞实修心法。六祖后以南 岳怀让、青原行思为真传,南岳怀让下出沩仰、临济两宗,青原行思 下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称为“一花开五叶〞。
第二节 ?六祖坛经?
?坛经?以无相、无住、无念,作为禅者的修证要领。 般假设的开发,明心见性,是从无住、无念的修行中取得的。 在日常修行中,禅宗的修行也表达了无住的风格。
35
第二节 ?六祖坛经?
三、?六祖坛经?的主要思想 〔四〕修生活禅
般假设法门以无相、无住、无念为修证要 领,因此,它并不规定许多修证的仪规,让群 众去做特殊方式的修行,而是重视生活中的修 证。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导读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导读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导读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汇集了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思想精华。

从《诗经》到《红楼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博大精深,给后世留下了无尽的启迪和思考。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部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一起探索其中的人文情怀和文学艺术。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集,约收录了300多首诗歌,形成了古代诗歌的基本格律和表达方式。

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古代社会、思想和文化风貌的重要依据。

《诗经》中的诗歌内容多元,既有描写自然景物的《关雎》,也有抒发个人情感的《思美人》。

诗人们用简练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爱情、哲理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深深触动着读者的心灵。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阐述了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

《论语》中的语言简练明了,却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其中,孔子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人们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他还强调孝道、诚信、忠诚等传统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影响。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它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为中心,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情节的展开,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华富贵与虚伪繁华背后的真实和人性的悲喜。

《红楼梦》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家族伦理道德,还深入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小说中的细腻描写和精彩故事情节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也是一部以英雄豪杰为主题的长篇小说。

小说中塑造了宋江等108位英雄人物,通过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抗争历程,展现了普通百姓对抗封建社会压迫的斗争。

小说以其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和庞大的社会背景,成功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性的善恶。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些经典之作,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作品等待我们去发掘和品味。

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学经典推荐书目

国学经典推荐书目

国学经典推荐书目(一)《诗经》
《战国策》
《论语》
《庄子》
《荀子》
《楚辞》
《淮南子》
《论衡》
《左传》
《老子》
《墨子》
《孟子》
《韩非子》
《元曲选》
《史记》
《汉书》
《明曲选》
国学经典推荐书目(二)
书目答问/张之洞
九种《纪事本末》
老子/老子
墨子闲诂/孙诒让
元曲选一百种/臧懋循
缀白裘/玩花主人
西游记/吴承恩
淮南鸿烈集解/刘安
中国人名大辞典
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
四书韩非子/韩非
周礼
佛遗教经/迦叶摩腾、竺法兰等译阿弥陀经宋元学案/黄宗羲
王临川集/王安石
王文成公全书/王守仁
章实斋年谱/胡适
新学伪经考/康有为
国学经典推荐书目(三)
乐府诗集/郭茂倩
宋诗钞/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编论衡/王充
法华经/鸠摩罗什译
坛经/惠能
明儒学案/黄宗羲
朱子年谱/王懋竑
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
崔东壁遗书/崔述
文选/萧统
全唐诗/彭定求等
宋六十家词/毛晋
宋元戏曲考/王国维
水浒传/施耐庵
儒林外史/吴敬梓
红楼梦/曹雪芹
荀子集注
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 宋元明史纪事本末
楚辞
李太白全集/李白
韩昌黎集/韩愈
白香山集/白居易
文选/萧统
杜工部集/杜甫
柳河东集/柳宗元。

值得细读的130部国学经典,价值连城!(珍藏版)

值得细读的130部国学经典,价值连城!(珍藏版)

值得细读的130部国学经典,价值连城!(珍藏版)我国古代将古籍按内容分为四大部类:经、史、子、集。

经:经书,是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即正史;子:先秦百家著作,宗教;集:文集,即诗词汇编。

“经史子集”也泛指我国古代典籍。

130部古代典籍您读过多少?点击下面链接收看01《红楼梦》精选内容合集02《三国演义》精选内容合集03《西游记》精选内容合集04《水浒传》精选内容合集05《金瓶梅》精选内容合集06《易经》名家解读全集07《道德经》名家解读全集08《黄帝内经》名家解读全集09《了凡四训》名家解读全集10《佛学影视》精选1000部11《古典名著》国学动漫40部12《典籍里的中国》视频合集13《中国诗词大会》全七季合集14《百家讲坛》视频音频合集15《论语》朗诵合集+名家品读16《演说论语》视频全102集17《论语》国学动画,共32集18《孟子》朗诵合集+品读19《大学》朗诵合集20《中庸》朗诵合集21《庄子》朗诵合集+名家品读22《管子》原文朗诵,共80集23《周礼》原文朗诵,共71集24《列子》原文朗诵,共8集25《墨子》原文朗诵,共38集26《荀子》原文朗诵,共32集27《礼记》原文朗诵共58集28《鬼谷子》原文朗诵共15集29《战国策》原文朗诵共89集30《商君书》原文朗诵共27集31《春秋左传》朗诵合集32《孙子兵法》原文朗诵共14集33《孝经》朗诵+译文完整版34《弟子规》朗诵+名家品读35《百家姓》朗诵+名家品读36《三字经》朗诵+注音+解读37《千字文》朗诵+注音+译文38《笠翁对韵-上卷》朗诵+全文39《笠翁对韵-下卷》朗诵+全文40《声律启蒙》朗诵视频+全文41《增广贤文》朗诵视频+译文42《幼学琼林》朗诵视频+全文43《儒林外史》原文朗诵共56集44《资治通鉴》原文朗诵,共373集45《资治通鉴》解读共3部全52集46《品读资治通鉴》共2部28集47《古文观止》原文朗诵共231集48《柳如是别传》原文朗诵共52集49《封神演义》原文朗诵,共100集50《徐霞客游记》原文朗诵共54集51《喻世明言》原文朗诵共103集52《警世通言》原文朗诵共112集53《醒世恒言》原文朗诵共159集54《初刻拍案惊奇》原文朗诵共107集55《二刻拍案惊奇》原文朗诵共119集56《老残游记》原文朗诵共20集57《浮生六记》原文朗诵共6卷58《西厢记》原文朗诵共25集59《桃花扇》原文朗诵共42集60《镜花缘》原文朗诵共100集61《牡丹亭》有声书合集共6集62《窦娥冤》原文朗诵,共5集63《长生殿》原文朗诵,共50集64 于丹解读《游园惊梦》共7集65《中华上下五千年》共333集66《史记》原文朗诵共133集67 王立群读史记系列合集68《汉书》原文朗诵共100卷69《三国志》原文朗诵共360集70《魏书》原文朗诵,共56集71《隋书》原文朗诵共57集72《贞观之治》共50集73《明史》原文朗诵共192集74《万历十五年》共21集75《辽金元史》原文朗诵共75集76《东周列国志》原文朗诵共108集77《五代史演义》原文朗诵共60集78《新五代史》原文朗诵共222集79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共28集80《袁老师讲历史》节目合集81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25集82 纪录片《中国通史》100集83《中国古代名人圣贤》共100集84 纪录片《中国十大王朝》100集85 纪录片《唐之韵》全20集86 纪录片《宋之韵》全20集87 纪录片《中华文明》共10集88 王阳明心学及名家解读集89《曾国藩家训》共27集90《颜氏家训》原文朗诵共25集91《菜根谭》原文朗诵共5集92《难经》原文朗诵共10集93《茶经》原文朗诵,共10集94《棋经十三篇》原文朗诵共14集95 倪海厦讲《黄帝内经》全75集96 曲黎敏《从头到脚说健康》97 郝万山讲《伤寒论》共7098《伤寒论》原文朗诵,共26集99《中医内科学》视频共52集100《传统文化与身心健康》基础篇101《传统文化与身心健康》提升篇102《医宗金鉴要诀》原文朗诵共45集103《针灸甲乙经》原文朗诵共22集104《金匮要略》原文朗诵共25集105《温病条辨》原文朗诵共91集106《神农本草经》原文朗诵共17集107《小古文微课》视频共80集108《小学必背古诗文》187篇109《初中必背古诗文》69篇110《高中必背古诗文》40篇111《唐诗三百首》动画版312集112 诗仙李白诗歌320首赏析合集113 苏轼诗词270首赏析大合集114 《李白之谜》全10集115《杜甫之谜》全7集116 《走近杜甫》全56集117《唐诗三百首》朗读+赏析118《宋词三百首》朗读+赏析119 郦波教授视频讲座17部120 王步高《唐诗鉴赏》全18集121 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122《诗经》305音朗诵+注释123 流沙河《诗经点醒》10集124《冬颖老师讲诗经》全34集125《唐诗名家故事》全70集126《宋词名家故事》全50集127《叶嘉莹精讲诗词》合集128 毛主席诗词60首赏析129 康震读唐诗宋词系列合集130 查看更多国学经典合集。

100本国学经典书单

100本国学经典书单

100本国学经典书单1.《周易》即《易经》,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

2.《尚书》儒家经典之一,中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

3.《诗经》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4.《周礼》“三礼”之一,对礼法、礼义作了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5.《仪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记载了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

6.《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7.《春秋》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8.《春秋公羊传》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

9.《春秋穀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注解《春秋》,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10.《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11.《尔雅》辞书之祖,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被认为是中国训诂的开山之作。

12.《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13.《孟子》四书之一,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属儒家经典著作。

14.《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15.《汉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16.《后汉书》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17.《三国志》记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

18.《晋书》记载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的历史。

《晋书》问世后,“言晋史者,皆弃其旧本,兢从新撰”。

19.《宋书》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20.《南齐书》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

21.《梁书》纪传体史书,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

22.《陈书》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南朝陈朝史。

23.《魏书》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正史”中第一部专记少数民族政权史事的著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经‛、 ‚史‛、 ‚子‛、 ‚集‛的说法
“经”是“常”的意思,经书就是指记述天道、人事、 常理的书,如《论语》、《孟子》等; “史,记事者也”,是记载有关史料的事,如《史 记》、《汉书》、《资治通鉴》等; “子”是记载各家思想、义理、考证、艺术等,如 《老子》、《庄子》等; “集”专指文学之部,以辞章为名,包括散文、诗、 词、戏曲等;
经学的产生
所谓儒家经典,现在一般是指儒学十三经, 亦即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 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论语、孝经、尔雅、孟子。但早期的儒家 经典并不是这十三经。春秋末年(公元前 六世纪至五世纪),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在 长期的政治活动失败后,返回故乡鲁国, 编订和整理了一些传统文献,形成了六经。 司马迁在《史记· 孔子世家》里指出,孔子 编辑《书》,删定了《诗》,编订了《礼》 和《乐》,作了《易》的一部分,并根据 鲁国的史料创作了《春秋》。
钱穆指出有7部书是“中国人所人
人必读的书“——《论语》、
《孟子》、《老子》、《庄子》、
《六祖坛经》、《近思录》、
《传习录》。
主要参考书目(三) 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梁启超
甲、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
《论语》 《孟子》《易经》 《礼记》《老子》《墨子》 《庄子》《荀子》《尹文子》 《慎子》 《公孙龙子》《韩非 子》《管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盐铁论》 《论衡》《抱朴子》《列子》《近思录》 (朱熹著,江永注) 《朱子所谱· 朱子论学要语》 (王懋竑著) 《明儒学案》 (黄宗羲 著)《宋元学案》《日知录》、《亭林文集》 顾炎武著 《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著《思问录》 王夫之著《颜氏学记》 戴望编《东原集》 戴震著 《雕菰楼集》 焦循著《文史通义》 章学诚著《大同书》 康有为著 《国故论衡》 章炳麟著
钱穆《国学概论》的内容分为以下几方面,与章太炎不同:
上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孔子与六经 先秦诸子 贏秦之焚书坑儒 两汉经生经今古文之争 晚汉之新思潮 魏晋清谈 南北朝隋唐之经学注疏及佛典翻译
下篇 第八章 宋明理学 第九章 清代考证学 第十章 最近期之学术思想
二、几个概念的辩别 小学、国学、经学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梁漱冥著《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 胡 适著 《先秦政治思想史》 梁启超著《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
乙、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类 《尚书》《逸周书》《竹书纪年》《国语》 《春秋左氏传》《战国 策》 《周礼》《考信录》 崔述著《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 毕沅 著《文献通考》 《续文献通考》 《皇朝文献通考》《通志二十略》 《二十四史》《廿二史札记》 赵翼著《圣武记》 魏源著《国朝先正事 略》 李元度著《读史方舆纪要》 顾祖禹著《史通》 刘知几著 《中国 历史研究法》 梁启超著 丙、韵文书类 《诗经》 《楚辞》 《文选》 《乐府诗集》郭茂倩编《唐百家诗选》 王安石选 《宋诗钞》 吕留良钞《西厢记》 《琵琶记》 《牡丹亭》 《 桃花扇》《长生殿》 丁、小学书及文法类书 《说文解字注》 段玉裁著 《说文通训定声》 朱骏声著 《说文释 例》 王筠著《经传释词》 王引之著 《古书疑义举例》 俞樾著 《文 通》 马建忠著《经籍纂诂》 阮元著 戊、随意涉览书类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世说新语》 《水经注》 郦道元撰,戴震校 《文心雕龙》 刘勰撰《大唐三藏慈恩法师传》 慧立撰《徐霞客游记》 《梦溪笔谈》 沈括《困学纪闻》 王应麟撰,阎若璩注 《通艺录》 程 瑶田撰《癸巳类稿》 俞正燮撰《东塾读书记》 陈沣撰《庸盦笔记》 薛 福成《张太岳集》 张居正《王心斋先生全书》 王艮 ……
胡适认为:‚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 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 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 ‘国故学’,省称为国学‛。胡适由 于当年在学术界的地位高大,因此他 的观点影响范围最广。
“国学‛也与《国学概论》有关,后 者是章太炎先生1922年4-6月在上海讲 授国学的记录稿,由现代著名学者曹聚 仁整理成书。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 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 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 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 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 是国学的外延了。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于2005年5月28日正式宣 布成立。国学院学制六年,本硕连读,毕业授予 硕士学位。课程以元典研读为主,如‚《论语》 研读‛、‚《左传》研读‛等,此外还有‚国学 概论‛、‚海外汉学研究‛等课程。国学院的正 式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大学决心以此为契机, 为振兴国学做出贡献。
当情色遭遇国学_大四女生国学辣妹:情色在左,国学在右 国学辣妹白鹿鸣 我跳舞,是为了腾空出世;我挺胸,是为了凸现优势 我扭腰,是为了翘起臀部;我摔头,是为了恣意放纵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国学是什么?
第二节 为何要学国学? 第三节 如何学国学?
第一节 国学的基本概念
一、国学的名称起于近代,近代以来,西学 东渐,为了区别于西学,于是称中国本有的 学术为国学。清代学者论学术,将学分为三 类:一为义理为学,二为考据之学,三为词 章之学。
1902年秋,梁启超写信给黄遵宪提议创办 《国学报》,‚以保国粹为主义‛,使用了‚ 学‛一名。
胡适
章太炎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 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 非小说传奇;治国学之方法为辨书记的真伪、 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 学应用。 吴宓认为:‚兹所谓国学者,乃指中国 学术文化之全体而言‛ 。 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 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 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 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 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 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国 学




主要参考书目(一)
章太炎《国学概论》· 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3-1-1
钱穆《国学概论》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4年0年11月
主要参考书目(二)
1978年,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 设立“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 请钱穆作了系列讲座。在讲演中
梁启超真正之最低限度要目如下: 《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 《左传》、《老子》、《墨子》、《庄子》、《荀子》、 《韩非子》、《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 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 《宋元明史纪事本末》、《楚辞》、《文选》、《李太白 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 《白香山集》。
章太炎先生把国学之派别分为:经学之派 别、哲学之派别、文学之派别、(历史)。
•国学大师钱穆在 《国学概论》中却有不同认识: 学术本无国界。‚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 立。 特为一时代的名词。其范围所及,何者应列国学,何者 则否,实难判別。本书特应学校教科讲义之需,不得已 姑采梁氏清代学术概论大意,二千年来本国学术思想界流转变迁之大势,以培养其适 应启新的机运之能力。时贤或主以经、史、子、集编论 国学,如章氏国学概论讲演之例。亦难赅备,并与本书 旨趣不合。窃所不取。
章太炎《国学概论· 小学略说》:
“小学二字,说解歧异。汉儒指文字之学为小学。
《汉书· 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周官· 保氏》: ‘掌养国子,教之六书、九数。六书著,象形、象事、 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也。’而宋人往往以洒扫、 应对、进退为小学。‛
小学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
经学: 经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儒家 经典,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 其蕴含义理的学问。经学是中 国古代学术的主体,仅《四库 全书》经部就收录了经学著作 一千七百七十三部、二万零四 百二十七卷。经学中蕴藏了丰 富而深刻的思想,保存了大量 珍贵的史料,是儒家学说的核 心组成部分。
第二节 为何要学国学?
一 国学兴起
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大盛于 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 九十年代‚国学‛热再起遂至今,无不 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 章太炎于1906年9月在东京发起‚国 学讲习会‛,不久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 学振起社,其‚广告‛云:‚本社为振 起国学、发扬国光而设,间月发行讲义, 全年六册,其内容共分六种:(一)诸 子学;(二)文史学;(三)制度学; (四)内典学;(五)宋明理学;(六) 中国历史。‛
古代及现在研究人员借由‚经‛、‚史‛、 ‚子‛、‚集‛四部的研究,获取丰富的研究资 料及精确使用资料之方法。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 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 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 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 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 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 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 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 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王 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 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 收都是全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