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树种作业设计规定

合集下载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2023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2023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2023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造林作业设计规程旨在规范和指导造林作业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造林工作,促进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造林作业设计规程也在不断完善与更新。

本文将对2023年的造林作业设计规程进行详细阐述,并对其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深入解析。

一、【前言】二、【总则】1. 本规程适用于各类造林作业项目,包括国有林场、国家级公益林项目、生态修复工程等。

2. 造林作业应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精细施工、精准监测的原则,力求实现造林效果的最大化。

3. 造林作业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确保造林过程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4. 本规程所述造林作业包括土地准备、苗木选育、造林技术、管理维护等环节,涉及的人员包括造林工程师、技术员、监测员等。

三、【造林设计】1. 土地准备阶段(1)根据土地类型和地形特点,确定合理的造林范围和布局方案,避免因土地质量不佳或地势过陡等原因导致造林失败。

(2)进行土地改良和水土保持工作,确保土壤肥力和水源充足,为苗木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2. 苗木选育阶段(1)根据造林地区的气候、土壤、植被类型等因素,选择适应性强、病虫害抗性好的苗木种类。

(2)进行苗木育苗和培育工作,确保苗木的生长情况良好,达到植株形态规整、根系发达等标准。

3. 造林技术阶段(1)选择适宜的造林季节和时间,避免恶劣气候对造林效果的影响。

(2)采用适宜的造林方法和技术,包括直播、插秧、栽植等,确保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4. 管理维护阶段(1)建立健全的造林管理制度,包括人员配备、管理程序、巡查频率等方面,保障造林作业的顺利进行。

(2)定期进行苗木的修剪、施肥、灌溉等管理工作,提高苗木的抗逆性和生长速度。

四、【重点内容】1. 精准监测(1)建立完善的监测机制,包括定期监测、动态监测等,及时准确地掌握造林效果和苗木生长情况。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b)全部造林小班工程费用与造林配套设施工程费用合计得到项目工 程费用。 10.7.2 项目其他费用
项目其他费用包括建设单位管理费、勘察设计费、监理费、招投标 费、造林检查验收费等,按照项目工程费用的百分比计取,其比例执行
- 11 -
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和标准。没有明确规定和标准的,可由设计单位与 建设单位协商确定。 10.7.3 项目预备费
- 12 -
11 设计文件 11.1 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
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包括正文、附表、附图、附件,具体执行附录 B的规定。 11.2 作业设计文件汇总装册
-4-
7 设计总体和基本单元
7.1 设计总体 造林作业设计宜以县级单位、乡镇、林业经营单位,或工程项目范
围为设计总体。 7.2 基本单元
造林作业设计宜以造林小班(地块)为设计基本单元。
8 造林地选定
造林地选定遵循以下要求: a)根据国土绿化相关规划、造林年度计划或经批复的国土绿化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实施方案中的年度造林任务,明确造林地范围; b)宜由作业设计人员和造林实施单位、经营主体等对造林地进行现 地踏查核实后,将造林任务落实到造林小班; c)尚未划分造林小班的造林地,包括林地和非林地,应按照立地类 型、培育目标划分造林小班。小班划分应符合GB/T 26424的规定; d)造林小班宜相对集中连片,便于作业、管理。选定的造林小班总 面积应不小于造林任务; e)造林小班边界原则上与林草资源图小班边界一致。将造林小班定 位在比例尺不小于1:1万的地形图,或分辨率不小于2m的遥感影像图上。 造林小班应不小于400m2,成图面积应不小于4mm2。
-2-
单位面积用苗或种子、造林辅助材料(包括肥料、用水、种植土等)、 用工、机械台班、工器具等的数量。

《我国的珍稀动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

《我国的珍稀动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

《我国的珍稀动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背景与目的我国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其中有许多珍稀动物受到了威胁,濒临灭绝。

为了增强学生对我国珍稀动物的保护意识和了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爱护动物的情感,我设计了这个主题为《我国的珍稀动物》的作业。

二、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珍稀动物的种类、分布和受到的威胁。

2.提高学生对珍稀动物的保护意识和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爱护情感。

三、教学内容1.我国的珍稀动物有哪些?它们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2.这些珍稀动物受到了哪些威胁?人类应该如何保护它们?3.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珍稀动物进行深入了解,并进行报告展示。

四、教学方式1.课堂讲解:老师向学生介绍我国的珍稀动物,讲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受到的威胁以及保护措施。

2.观看纪录片:观看有关我国珍稀动物的纪录片,进一步了解它们的生活状态和面临的困境。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珍稀动物进行深入了解,并制定报告计划。

4.报告展示:学生按照计划进行报告,展示所选珍稀动物的相关情况和保护措施。

五、教学评估1.参与度评价:记录学生在课堂讲解、观看纪录片、小组讨论和报告展示中的表现参与度和积极性。

2.报告评价:评价学生报告的内容是否准确完整,展示方式是否生动有趣,表达是否清晰流畅。

六、作业要求1.完成对所选珍稀动物的资料收集和整理,撰写1000字左右的报告。

2.制作海报或PPT展示,包括图片、文字和图表,生动形象地展示珍稀动物的情况和保护措施。

3.能够就他人报告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提问,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思维能力。

七、教学资料1.《我国的珍稀动物》课件2.有关我国珍稀动物的书籍和资料3.观看的纪录片八、总结与展望通过这个作业设计,希望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的珍稀动物,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对动物的爱护情感。

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希望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成长和收获,为未来的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我国的珍稀动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

《我国的珍稀动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

《我国的珍稀动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背景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珍稀动物面临着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和种群数量的急剧减少。

为了增强学生对我国珍稀动物的保护意识和了解,本作业设计将围绕我国的珍稀动物展开,让学生通过研究和调查,深入了解我国的珍稀动物种类、生存状况以及面临的威胁,并提出保护建议。

二、作业目标1. 了解我国的珍稀动物种类和分布情况。

2. 掌握我国珍稀动物面临的主要威胁和保护现状。

3. 提出保护珍稀动物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三、作业内容安排1. 课前调研学生可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对我国的珍稀动物进行初步调研,了解珍稀动物种类、分布情况以及面临的威胁。

2. 实地考察学生可组织实地考察珍稀动物保护区或者动物园,亲身感受珍稀动物的生存环境和面临的挑战。

3. 专题研究学生可选择一种我国的珍稀动物进行深入研究,包括生活习性、食性、繁殖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并撰写相关报告。

4. 应用实践学生可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份保护珍稀动物的宣传活动或者方案,以提高社会对珍稀动物的保护意识。

5. 作业总结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实践经验,撰写一篇关于我国的珍稀动物保护的总结报告,包括调研过程、研究成果和保护建议等内容。

四、作业评价标准1. 调研报告:内容详实,准确反映我国珍稀动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2. 专题研究报告:结构清晰,逻辑严谨,深入挖掘选定动物的相关信息。

3. 应用实践:创意突出,实用性强,能有效提高社会对珍稀动物的保护意识。

4. 作业总结报告:结论明确,保护建议具体可行,思路清晰。

五、作业实施方式1. 个人独立完成:学生独立进行调研和专题研究,并提交相应的报告。

2. 小组合作完成:学生可自由组成小组,共同完成实地考察和应用实践部分的作业内容。

六、作业时间安排本作业设计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相关活动的时间,一般可在一个学期内完成。

七、参考资料1. 《中国珍稀动物图鉴》2. 网络资源:中国林业网、中国动物园协会网等网站提供的相关资料。

《珍惜动植物作业设计方案》

《珍惜动植物作业设计方案》

《珍惜动植物》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目标和意义本次作业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珍惜动植物,培养他们的环保认识和珍爱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通过进修和了解动植物的生态特点、珍爱方法,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珍爱动植物的决心,增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二、设计内容及步骤1. 课前准备在课前,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包括图片、视频、书籍等,以便于学生了解动植物的基本知识和生态环境。

同时,教师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相关机构的代表来进行讲解,增加学生的进修兴趣和亲近感。

2. 教室教学第一节课:介绍动植物的基本观点和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第二节课:讲解动植物的珍爱方法和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对动植物的影响,提倡珍爱动植物的行为和态度。

第三节课: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当地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了解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和珍爱的建议。

3. 作业设计任务一:动植物调查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动植物,进行调查钻研,包括名称、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地区等内容,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展示给全班同砚和老师。

任务二:动植物珍爱计划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份动植物珍爱计划,包括珍爱目标、措施、时间表等内容,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方案。

任务三:动植物珍爱宣传海报要求学生设计一份动植物珍爱宣传海报,内容包括珍爱动植物的重要性、方法和呼吁,通过图片和文字的结合,展示给全校师生,提高大家的环保认识和珍爱动植物的责任感。

4. 评判方式作业完成后,教师将对学生的调查报告、珍爱计划和宣传海报进行评分,主要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创新认识和环保认识等方面。

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让他们互相进修和借鉴,提高整体的进修效果和效果。

三、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深入了解动植物的生态特点和珍爱方法,培养他们的环保认识和责任感,增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珍稀林木培育实施方案

珍稀林木培育实施方案

珍稀林木培育实施方案一、引言。

珍稀林木资源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珍稀林木资源,制定一套科学的培育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

1. 确保珍稀林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2. 提高珍稀林木资源的种植率和生长速度;3. 促进珍稀林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方案。

1. 调查评估。

首先,对目标珍稀林木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评估,了解其生长环境、生长周期、生长特点等相关信息,为后续的培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种子采集。

根据调查评估结果,采集珍稀林木资源的种子,并进行鉴定和筛选,确保种子的质量和纯度。

3. 培育育苗。

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珍稀林木资源的育苗工作,包括种子播种、苗木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确保育苗的成功率。

4. 种植管理。

选择合适的地块,进行珍稀林木资源的种植工作,包括地面准备、栽植、灌溉、施肥等,确保珍稀林木资源的良好生长。

5. 生长监测。

对种植的珍稀林木资源进行定期的生长监测,了解其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生长中的问题。

6. 技术培训。

针对相关的管理人员和农民,进行珍稀林木资源培育技术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确保培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保障措施。

1. 资金保障。

保障珍稀林木资源培育工作所需的资金,确保培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2. 技术支持。

提供珍稀林木资源培育技术支持,包括技术指导、技术咨询等,保证培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 法律保障。

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珍稀林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进行规范,确保培育工作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五、总结。

珍稀林木资源的培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的培育实施方案,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珍稀林木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本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能够为珍稀林木资源的培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推动我国珍稀林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珍稀植物》 教学设计

《珍稀植物》 教学设计

《珍稀植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珍稀植物的定义和种类。

掌握几种常见珍稀植物的特征、生长环境和保护现状。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资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能够针对珍稀植物的保护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珍稀植物的保护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常见珍稀植物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珍稀植物面临的威胁及保护措施。

2、教学难点理解珍稀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引导学生将保护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珍稀植物的相关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直观演示法展示珍稀植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珍稀植物的形态和特点。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培养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珍稀植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播放一段关于美丽自然风光的视频,展示各种植物的繁茂生长。

提问学生:在这些植物中,有些是非常珍稀的,你们知道什么是珍稀植物吗?2、知识讲解(15 分钟)结合图片和文字资料,向学生讲解珍稀植物的定义:指在自然界中数量稀少、分布区域狭窄、受到严重威胁的植物。

介绍几种常见的珍稀植物,如珙桐、水杉、银杉等,包括它们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和独特之处。

3、小组探究(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份关于一种珍稀植物的资料。

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总结该植物的保护现状。

分析其面临威胁的原因。

提出保护的建议。

4、小组汇报(15 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探究成果。

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提问,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案例分析(10 分钟)展示一些珍稀植物因人类活动而受到破坏的案例。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探讨如何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制定一个造林作业设计规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造林作业的高效、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造林作业设计规程的内容:
1. 目标和原则:明确造林作业的目标和原则,如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森林资源等。

2. 项目规划:确定造林项目的范围、目标、时间和预算等,优化资源配置和管理。

3. 地块选择和准备:选择适宜的土地,并进行地块清理、排水、平整和施肥等准备工作。

4. 树种选择和培育:选择适合当地生态条件和基地特点的树种,进行育苗和培育工作。

5. 树木种植:确定树木的种植密度和间距,并制定种植方法和技术指导。

6. 灌溉和养护: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并进行定期的养护工作,包
括松土、施肥、修剪等。

7. 害虫和病害防控:制定害虫和病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防治
方案、监测和施药等。

8. 人员管理:安排专业人员进行造林作业,并提供培训和指导,确
保工作质量和安全。

9. 作业记录和报告:记录造林作业的过程和结果,并定期提交报告,评估和改进工作。

10. 监测和评估:建立监测体系,定期对造林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提高作业效益。

以上是一个较为完整的造林作业设计规程的内容,具体的规程可以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3: 珍稀树种培育作业设计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珍稀树种培育工作,改善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满足社会对珍贵用材等多种需求,保护和发展珍稀树种资源,根据《森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珍稀树种是指纳入国家林业局颁发的《中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参考名录》(办造字〔2006〕94号)的树种。 第三条 珍稀树种培育通过新造和改培两种方式进行。新造是指在适宜培育珍稀树种的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和边际土地,通过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的方式培育珍稀树种的措施;改培是指在适宜培育珍稀树种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中,通过定向抚育、补植改造、林冠下造林等方式培育珍稀树种的措施。 第四条 珍稀树种培育要围绕良种选育、造林、抚育管护等环节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总结成功经验,筛选和组装配套实用技术,提高珍稀树种培育成效。 第五条 珍稀树种培育作业区选择遵循适地适树、集中连片的原则,根据珍稀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综合考虑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现有林状况,合理确定新造作业区和改培作业区。 新造作业区应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通透性好、小气候适宜等立地条件优良的无立木林地、宜林地或边际土地。 改培作业区应选择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有林地、疏林地或灌木林地: (一)珍稀树种株数比例不少于10%的天然幼龄林。 (二)珍稀树种株数比例不少于30%或每公顷不少于300株的天然中龄林。 (三)适宜培育珍稀树种的低质(效)林。 (四)适宜采用林冠下造林方式培育珍稀树种的林分。 (五)适宜培育珍稀树种的疏林地、灌木林地。 第六条 新造作业技术要求 除严格执行《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外,还应遵循以下要求: (一)尽量选用乡土树种,就地采种。 (二)尽量采用容器苗,就近育苗造林。 (三)根据立地条件和树种特性,适当保留原生植被,原则上禁止全面整地。 (四)《造林技术规程》没有规定初植密度的树种,各地应参照习性相近的树种合理确定初植密度,并应以营造混交林为主,珍稀树种比例不低于50%,其中,红木类树种不低于30%。 (五)延长新造幼林抚育年限,增加各年抚育次数。 第七条 改培作业技术要求 (一)确定为改培对象的天然幼龄林,在保护好已有珍稀树种幼树、幼苗的基础上,合理补植,使珍稀树种株数比例至少达到30%以上。 (二)确定为改培对象的天然中龄林,采用定向定株抚育方法,调整林分结构,改善生长环境,根据林分条件和树种特性,确定抚育次数和强度,抚育后珍稀树种株数和生长量有较大幅度增长。 (三)适宜培育珍稀树种的低质(效)林,对于采用疏伐改造方式的,林下植苗株数应达到相应树种新造林规定初植密度的40%以上;对于采用全面或带状改造方式的,参照执行本规定的第六条。 (四)适宜采用林冠下造林方式培育珍稀树种的林分,林下植苗株数应达到相应树种新造林规定初植密度的40%以上。 (五)疏林地和灌木林地的改培,参照执行本规定的第六条。 第八条 外业调查 新造作业区除执行《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 1607—2003)外,还要调查珍稀树种母树的株数、分布与结实情况,立木的株数、胸径、高度、分布以及幼树、幼苗的株数、高度、分布情况。 改培作业区除执行相关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规程外,还应详尽调查立地条件和珍稀树种立木和幼树、幼苗的株数、分布状况等。 第九条 内业设计 造林内业设计,除执行《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 1607—2003)外,还应增加珍稀树种造林条件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技术措施。 改培内业设计,应包括补植、林冠下造林、抚育、间伐、改造等内容。补植、改造及林冠下造林设计按上款(造林作业设计)执行;抚育间伐执行相关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规程。 作业区位置示意图以县为单位绘制。作业设计图以作业区为单位绘制,应标记明显地物和林班、小班,比例尺1∶5000或1∶10000;造林作业设计还应有整地图式(平面图和纵断面图)、栽植配置图式(平面图)。 第十条 作业设计文件组成 作业设计文件由作业设计说明书、作业设计图和调查设计表组成。 作业设计说明书以建设单位为总体编写。 第十一条 作业设计文件汇总 (一)以建设单位为单位填写作业设计文件一览表。一览表分为两类:第一类(造林(补植)作业设计)填写新造林、天然幼龄林补植、低质(效)林改造造林、林冠下造林、疏林地和灌木林地改培造林作业设计内容;第二类(抚育间伐作业设计)填写天然中龄林抚育间伐作业设计内容(表样附后)。 对以上两类一览表分别汇总。 (二)文件装册。资料装订的顺序为:作业设计审批文件、作业设计说明书、作业设计汇总表、作业设计一览表、作业区位置示意图、调查设计表、作业设计图。(装订顺序及式样附后) 第十二条 作业设计组织与单位资质。作业设计一般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由具有丙级以上(含丙级)设计或咨询资质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承担。 第十三条 作业设计审批。建设单位组织编制作业设计后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后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第十四条 该规定自颁布之日开始施行。国家林业局办公室2005年颁发的《珍稀树种基地建设作业设计规定(试行)》(办造字[2005]16号)同时废止。 附:作业设计文件组成及装订顺序 ××县(旗、林业局、林场)××年度 珍稀树种培育作业设计 (样式) ××省(自治区、直辖市、森工集团公司)××县(旗、林业局) ××年××月××日

作业设计审批文件 作业设计单位与设计人员 设计单位名称(盖章): 法人代表: 设计单位资质: 设计负责人(签名): 设计人员:

设计时间: 作业设计说明书 (编写提纲) 一、自然概况 主要包括地理位置、立地条件、地类及其特点、交通条件、过去经营情况等。 二、设计要点 (一)造林(补植)设计主要包括设计原则、设计依据、作业面积、树种特性、造林条件分析、造林及幼林抚育技术措施、幼林抚育年限及各年抚育次数、用工量及其计算依据、用苗量及其计算依据、工器具、投资预算及其计算依据、效益评价、管理措施等。 (二)抚育间伐设计主要包括设计原则、设计依据、作业面积、树种特性、抚育间伐技术措施、用工量及其计算依据、工器具、机械设备及配套基础设施、投资预算及其计算依据、效益评价、管理措施等。 三、对施工单位的要求 主要包括对施工单位的时间、进度、安全、防火、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要求。 造林(补植)作业设计汇总表 乡镇 (林场) 培育树种 作业面积(公顷) 用苗量(万株) 用工量(工日) 投资概算(万元) 新造 天然幼龄林补植 低质(效)林改造 林冠下造林 疏林地改培造林 灌木林地改培造林 小计 国投 配套

合计 xx乡镇(林场)

注:作业类型包括六种:新造、天然幼龄林补植、低质(效)林改造造林、林冠下造林、疏林地改培造林、灌木林地改培造林。 抚育间伐作业设计汇总表 乡镇 (林场) 培育 树种 作业 面积 消耗蓄积(m3) 出材量(m3) 用工量 (工日) 投资概算(万元)

小计 国投 配套 合计 xx乡镇(林场)

注:抚育间伐作业主要针对确定为培育对象的天然中龄林。 造林(补植)设计一览表 单位:株、株/公顷、工日、元 乡镇 (林场) 村 (林班) 小班 作业 类型 作业 面积 培育树种 用苗量 栽植密

小计 清林 整地 栽植 抚育 物质材料

用工 金额 公顷 金额 用工 金额 用工 金额 用工 金额 用工 金额 苗木费 其他费用

注:1、作业类型包括六种:新造、天然幼龄林补植、低质(效)林改造造林、林冠下造林、疏林地改培造林、灌木林地改培造林。 2、金额小计为清林金额、整地金额、栽植金额、抚育金额、苗木费、其他费用之和。

3、公顷金额为金额小计除以作业面积。 乡镇 (林场) 村 (林班) 小班 作业面积 培育树种 树种组成 郁闭度 平均胸径 平均树高 公顷株数 公顷蓄积 间伐强度(%) 出材量用工量 投资概算(元) 抚育间伐作业设计一览表

伐前 伐后 伐前 伐后 伐前 伐后 伐前 伐后 伐前 伐后 伐前 伐后 株数 蓄积 作业区位置示意图 位置示意图应标明作业区在县平面图中的位置,小班在作业区中的位置,并勾绘小班的边界,同时,要标明道路、河流、桥梁等明显地物。 造林(补植)调查设计表 作业区调查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调查者: 位置: 乡镇(林场) 村(林班) 小班 小班面积: 公顷(精确到0.01), 相当于 亩(精确到0.1) 地貌类型: ①山地阳坡 ②山地阴坡 ③山地脊部 ④山地沟谷 ⑤丘陵 ⑥岗地 ⑦阶地 ⑧河漫滩 ⑨平原 ⑩其他(具体说明) 海拔: m 坡度: 度 坡向: 坡位: 地类: ①宜林地 ②皆伐迹地 ③火烧迹地 ④低质低效林地 ⑤退耕还林地 ⑥疏林地 ⑦灌木林地 ⑧干旱区有灌溉条件的沙荒地 ⑨道路河流沟渠两侧 ⑩其他(沼泽地、滩涂、盐碱地等) 母岩类型:①第四纪红色或黄色粘土类 ②花岗岩类 ③页岩、砂页岩类 ④砂岩类 ⑤紫色砂页岩类⑥板岩、千纹岩等等页岩变质岩类 ⑦石灰岩类 ⑧玄武岩类 土壤类型: 土层厚度(cm): 石砾含量(%): 质地:①沙土 ②沙壤土 ③轻壤土 ④中壤土 ⑤重壤土 ⑥粘土

珍稀树种母树的结实、株数与分布:

珍稀树种立木的株数、胸径、高度、分布: 珍稀树种幼苗、幼树的株数、高度、分布: 植被类型: 总覆盖度(%): 主要植物种类 盖度% 高度cm 分布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