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毒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防控
鸡毒支原体感染(慢呼)治疗方案

盐酸多西环素(宜好)成功案例
发病情况:
云南昆明某集团养殖场,养殖白羽肉鸡14万只,7日龄免疫新支二联疫苗后,大群出现甩头、吭哧等症状,个别鸡眼角内有泡沫,但是传播速度比较慢,大群精神、采食量、饮水量无明显变化。
与养殖场饲养员交流获悉此养殖场经常出现此类情况,而且在此类情况下,免疫14日龄法氏囊后,呼吸道症状突然加重,逐渐发展成为“气囊炎”,造成后期鸡难养,疾病复杂,不宜治疗,给养殖场带来巨大损失。
剖解症状:
在大群挑拣发病鸡只,进行剖解,剖解可见:眼结膜潮红,鼻腔粘膜充血、出血,气囊壁轻微浑浊、增厚,内有黄色气泡,肺脏充血、水肿,轻微肺炎。
初步诊断:
结合既往病史及饲养员反馈情况,发病鸡只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鸡毒支原体感染(慢呼)。
实验室诊断:
室温18℃以上进行支原体血清平板凝集试验出现明显凝集颗粒或凝集块,为阳性。
治疗方案: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消毒,进一步切断传播途径。
大群投服“盐酸多西环素(宜好)”,同时配合“毒感康”,连用5天。
治疗效果:
用药2天后,呼吸道症状明显见轻,眼部出现气泡明显减少;用药3天后,呼吸道症状只有个别鸡只;用药5天大群恢复正常。
案例分析:
1、鸡毒支原体作为当前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对于支原体的防控非常重要;
2、鸡毒支原体病程长,易反复,加强消毒非常必要;
3、治疗鸡毒支原体,一定要注意鸡呼吸道上皮细胞和纤毛功能性修复。
鸡毒支原体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鸡毒支原体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作者:丁爱君,王海兰,李宁,李玉燕,来庆梅,韩艳娇,李月,刘松来源:《家禽科学》2021年第07期中圖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21)7-0022-03鸡毒支原体病也称鸡慢性呼吸道病(CRD),是由鸡毒支原体(MG)引起的一种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呼吸道病。
该病病程长,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临床上主要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表现为流鼻涕,面部肿胀,咳嗽,严重时张口呼吸或呼吸困难,有的可明显地听到湿啰音。
剖检可见鼻腔、气管卡他性渗出物,气囊炎、窦炎或者病变器官干酪样渗出。
随着养殖企业设备设施科技化、养殖规模扩大化的不断发展,养鸡企业的饲养模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同时鸡群饲养密度也在提高,鸡毒支原体引起雏鸡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其对雏鸡健康的危害性也更加突出,主要使雏鸡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降低和降低产蛋鸡产蛋率。
鸡毒支原体可以水平传播,也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给后代,造成养殖企业的重大经济损失,受到养殖场的普遍关注。
1 病原学特征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又称鸡败血性支原体,为很小的原核生物,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区别于细菌的是没有细胞壁,只有细胞膜包裹。
MG的培养需要一个复杂的培养基,一般培养基不能生长。
MG对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多数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均对其有效。
2 流行特点该病在寒冷的冬春季节多发,其他季节散发。
环境因素改变或者鸡群应激时诱发该病或者加重呼吸道病症,增加死淘率。
只有鸡毒支原体感染时,鸡群中死亡率偏低,而大肠杆菌与鸡毒支原体的协同致病对鸡群的危害尤为严重,造成较高的死亡率。
其他细菌如绿脓杆菌、副鸡嗜血杆菌、沙门氏菌等的混合感染也能加重支原体感染症状。
鸡毒支原体主要通过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感染易感鸡群。
感染的种鸡通过种蛋将鸡毒支原体垂直传给后代雏鸡,经蛋传播的雏鸡发病率与种鸡感染鸡毒支原体的严重程度和排毒有关。
鸡毒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鸡毒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与防治作者:陈登峰来源:《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8年第7期摘要:鸡毒支原体病主要是由鸡毒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该病以鸡发生呼吸道症状为主,病程长,致使幼鸡生长缓慢,蛋鸡产蛋下降,给养鸡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笔者结合生产实践,从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方面对该病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以期为临床诊治该病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鸡毒支原体;症状;诊断;治疗;预防近年来,鸡毒支原体感染已经成为危害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一般情况下,单独发生支原体病不会引起死亡,但是治疗不及时就会继发大肠杆菌等混合感染,对鸡群造成极大的威胁,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1 病原危害鸡的支原体主要是鸡毒支原体(MG)。
该微生物呈细小球杆状,好氧和兼性厌氧,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对温热敏感,而在低温下能长期存活:对紫外线的抵抗力极差,在阳光直射下可迅速失去活力。
对红霉素、链霉素、泰乐菌素和高力霉素等敏感。
一般的消毒药都可将其灭活。
2 流行特点(1)鸡和火鸡最易感,尤以4—8周龄的鸡和火鸡最易感,成年鸡多呈隐性感染。
纯种鸡比杂种鸡更易感。
该病的传播途径有:①水平传播。
病菌可以通过病鸡咳嗽、喷嚏的飞沫和尘埃经呼吸道传染,被污染的饮水、饲料和用具也能传播该病;②垂直传播。
病鸡体内的病毒已经传染种蛋,待种蛋孵化后雏鸡即携带有病毒,在条件适合时发病,并导致代代相传,难以根绝。
此外,在感染的公鸡精液中也有病原体存在,因此配种时也能发生传染。
(2)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流行于春秋季节。
该病在新发病的鸡群中传播较快。
当鸡群所处的环境较差时,如饲养密度过大、饲料营养不均衡、通风设施不完善和鸡舍卫生条件较差等,都会加快该病的传播速度。
同时,倘若鸡群伴有其他病原感染,如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则会加剧病情,加大病死率。
3 临床症状该病常呈慢性经过,多数病例几乎不表现临床症状而被忽视。
但幼龄鸡发病时临床症状较为典型,浆液或黏液性鼻液使鼻孔堵塞影响呼吸,频频摇头、喷嚏、咳嗽,还见鼻窦炎、结膜炎和气囊炎等症状。
鸡支原体病的防治措施

鸡支原体病的防治措施
本文为养鸡户介绍鸡支原体病的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鸡群一旦感染慢性呼吸道病、很不容易消灭,所以最根本的防治办法是建立无病鸡群。
本文为养鸡户介绍鸡支原体病的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鸡群一旦感染慢性呼吸道病、很不容易消灭,所以最根本的防治办法是建立无病鸡群。
一、检疫净化
对2 4月龄雏鸡进行血清学检查、以淘汰阳性反应鸡。
引进种鸡、雏鸡和种蛋时一定要到确实无病的鸡场购买。
二、加强饲养管理
平时要注意饲养管理和清洁卫生工作以提高鸡体抵抗力。
三、药物预防
种鸡群每羽肌肉注射链霉素200毫克、每隔1月注射1次,能够防止病原体通过种蛋传染;雏鸡出壳时用含l000单位链霉素水喷雾以控制本病。
四、治疗
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对本病无效。
首选药物是链霉素,其次是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和红霉素。
链霉素的剂量是:成鸡每羽200毫克肌肉注射,5~6周龄雏鸡为60~l00毫克,治疗宜早不宜迟,连用5天。
大群治疗时可在每公斤饲料中加入1~2克土霉素、充分混匀连喂7天。
应用复方枝原净1:200 1:250ppm,饮水投药效果好。
若产生耐药菌株或有其他病毒病并发时可用壮观霉素治疗。
-
-
-。
鸡支原体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鸡支原体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摘要]鸡支原体病是由鸡败血性支原体引起的鸡接触性传染性慢性呼吸道病,滑液囊支原体引起的传染性滑膜炎和腱鞘炎。
我国鸡群支原体病阳性感染率平均为20.7%,该病病程较长,且较易复发,鸡群一旦感染该病,往往导致生长迟缓,饲料转化率降低,产蛋鸡产蛋量下降,孵化率降低,蛋品质下降等,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关键词]支原体病;诊断;防治1 流行特征鸡支原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部分地区阳性感染率为超过40%。
发病日龄多在4-8周的雏鸡,发病率10%-20%,成年鸡感染时多呈隐形经过,症状不明显,但会引起产蛋量、孵化率下降。
鸡滑液囊支原体发病日龄最小有6日龄,一般集中在20-80日龄,发病率10%-15%。
支原体在单独感染时,危害较轻,对鸡群所造成的影响也较小,一旦和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大肠杆菌等混合感染时,就会使病情加重,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损失。
本病表现为直接接触而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和蛋传播。
还可通过空气、衣服、车辆、用具等远距离传播。
2 临床症状败血性支原体病病鸡初期表现为鼻腔及其邻近的黏膜发炎,打喷嚏,窦炎,结膜炎及气囊炎。
中期炎症由鼻腔蔓延到支气管,病鸡表现为咳嗽,有明显的湿性罗音。
到了后期,炎症进一步发展到眶下窦等处时,由于该处蓄积的渗出物引起眼睑肿胀,向外突出如肿瘤,视觉减退,以至失明。
鸡体因缺乏营养而消瘦,生长缓慢,产蛋量大大下降,一般为10%~40%,种蛋的孵化率降低10%~20%,弱雏增加10%。
滑液囊支原体病病鸡发病初期症状是冠色苍白,轻微八字步,羽毛无光散乱,好离群,发育不良,贫血,缩头闭眼。
排绿色排泄物。
随着病情发展,病鸡表现明显八字步,跛行,羽毛逆立,喜卧,发育不良,生长迟缓,冠下塌,有些病例的冠是蓝白色的。
关节肿胀,个别胸骨囊肿。
也有极少见鸡全身性感染而无明显关节肿胀。
病鸡表现不安,脱水和消瘦。
发病后期,由于久病而关节变形,久卧不起,甚至不能行走,无法采食,极度消瘦。
鸡毒支原体的防疫

鸡毒支原体呼吸道症状为主的慢性呼吸道病,其主要症状是咳嗽、流鼻、呼吸道?音和张口呼吸。
本病主要通过飞沫和尘埃经呼吸道传播,也可经种蛋垂直传播。
感染此病的幼鸡生长发育不良,成年鸡多为隐性感染、产蛋下降,且肉鸡胴体品质下降,加之发病鸡群用药增加,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成为当前危害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目前,我国养鸡业的饲养管理水平比较低,要想在鸡群保持无支原体感染是相当困难的。
接种支原体疫苗是减少支原体感染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使用的疫苗主要有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弱毒疫苗既可用于尚未感染的健康鸡,也可用于已感染的鸡群,免疫保护率在80%以上,免疫持续时间达7个月以上。
灭活疫苗以油佐剂灭活疫苗效果较好,多用于蛋鸡和种鸡,免疫后可有效地防止本病的发生和种蛋的垂直感染,并减少诱发其他疾病的机会,增加产蛋量。
弱毒疫苗国内使用的活疫苗为MG康涅狄克F株疫苗,F株是由Carpenter等(1981)命名并用于疫苗生产的,其致病力极弱,给1、3、20日龄的雏鸡滴眼接种,不会引起任何可见的症状和气囊病变,不影响增重。
它比野毒株致病性低,可经点眼、喷雾或饮水途径免疫,以点眼法最为安全。
在鸡产蛋之前和被野外MG株感染之前使用,可以降低商品产蛋鸡的产蛋损失和种蛋的经卵传递。
有研究表明,F株免疫接种一次的鸡能将免疫前感染的野外MG株的经卵传递率从11.17%降到1.8%,可以设想反复使用F株免疫接种,最后可达到根除鸡群中MG野外株的目的。
但连续在一个MG阳性鸡场使用F株免疫接种,最后能以F株取代野外强毒株,而F株对火鸡具有致病作用,在临床条件下,火鸡爆发MG病与F株有关,因此F株具有向临近鸡群传播的能力。
国内中监所用弱毒株F-36制成的活疫苗免疫接种鸡,不影响鸡体增重,不引起气囊损伤,接种鸡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
该疫苗接种鸡,免疫保护率达80%,免疫期可达9个月。
活苗研究中,日本把G250株、法国将CP株、美国将F株、TS11株及6/85株制成疫苗应用,其中G250株、CP株由于极度减弱,需频繁使用,效果不佳。
鸡毒支原体病的诊断和防治

2020年第8期 疫病防控
鸡毒支原体病的诊断和防治
刘艳 徐春志 景书灏 陈红 袁翠霞 杨峰 张海 杨源 / 贵州省贵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50000
摘 要:鸡毒支原体是对鸡群危害最 大的支原体,是引发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 主要原因之一。该病在寒冷季节多发,死 亡率低但发病率高,鸡群一旦感染终身带 毒。病鸡以咳嗽、流鼻涕、结膜炎、呼吸 道炎症等为主要临床特征。单独的感染 一般呈隐性经过,该病常与大肠杆菌、副 鸡嗜血杆菌、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 炎病毒等混合感染,使病死率升高,给养 殖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 孙慧东, 杨启明. 鸡毒支原体感染的诊 断和防控 [J]. 中国畜禽种业, 2012(11):151-152
[3]Markham P F , Glew M D , Brandon M R , 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a major hemagglutinin protein from Mycoplasma gallisepticum[J].Infection and Immunity, 1992, 60(9):3885-3891.
3 防控手段
3.1 疫苗预防 3.1.1 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一般无需特 殊保存,在使用时安全方便。目前 MG
灭活疫苗有 F 株、R 株、S6 株 等 不同 毒株类型,就保护力而言,F 株灭活疫苗 效果最好,在使用时,一般需要多次皮下 注射来加强免疫。TanL 等的研究发现一 种 MG 源的 GroEL 抗血清对 MG 有很好 的杀灭作用,因此后续对 MG 灭活疫苗 的开发可将该蛋白作为切入点。 3.1.2 弱毒疫苗 目前国内养殖户在 对鸡群进行 CRD 预防是多采用弱毒疫 苗,针对 MG 的预防现采用的活疫苗多 为 F 株疫苗,F 株疫苗使用广泛,经长 期临床使用验证其致病力较低,对鸡群 有很好的保护力,有研究证明该疫苗使 用还能提高产蛋量。因此,F 株疫苗是 预防 MG 的优良候选。但近年有研究 发现 F 株疫苗有散毒的风险,有的还可 经蛋垂直传播给下一代。除 F 株外,现 在还有 TS-11、6/85、K 株,就安全性 而言,这些疫苗株优于 F 株,但在保护 力方面略逊之,其中又以 TS-11 使用最 多,该疫苗株对产蛋鸡的产蛋性能影响 有限,因此,可作为产蛋鸡预防 MG 的 首选疫苗。
鸡支原体病的诊断与治疗

2021.1作者简介:杨建(1980.12-),男,河北省新乐市人,大学本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鸡支原体病的诊断与治疗杨建吕艳鹏郭景辉翟计华王爱芳(河北省石家庄市动物卫生监督所050011)摘要:鸡支原体病在全年任何季节都可能出现,而在冬春季表现得更为明显。
雏鸡和成年鸡相比更容易出现感染,并且发病率和病死率相对较高,雏鸡经常呈现流行性,而成年鸡一般会呈现出散发性或隐性经过。
只要鸡群产生发病,就会使生长发育变得缓慢,饲料转化率有所降低,蛋鸡的产蛋量也会随之减弱,蛋品质变差,孵化率不断降低。
虽然当前有很多高效药物能完成这一病症的治疗,可是如果想要彻底的根治还存在较大困难,经常会产生复发,最终使得整体饲养过程中的病情展现出时轻时重的情况,这样的一种情况会对养鸡生产效益产生严重影响,需要对其进行有效防控。
关键词:鸡;支原体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类症鉴别;治疗;免疫接种鸡支原体病与人类产生的传染病是相同的,其本身都是通过传染源导致的。
并且通过传染源的不断传播,接触而导致的一种鸡慢性呼吸道疾病。
这样一种传染病会对鸡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养殖户需要有效的预防鸡支原体病的传染,需要加强鸡支原体病的相关知识和分辨鸡支原体病的能力。
1鸡支原体病基本特征1.1鸡支原体病发病特征鸡支原体病并不存在一个比较固定的传染时间,不管是在什么样的时间都可能会出现鸡支原体病。
特别是在季节不断交换的时期,很多鸡容易患上鸡支原体病。
同时季节更替也是导致鸡支原体病出现的高发期。
幼小的鸡苗是鸡支原体病产生的核心传染源。
鸡支原体病也会在不同的鸡种类中传染。
种类存在差异,其患病的可能性也存在不同。
鸡支原体病当前的死亡概率相对比较高。
一般每100只病鸡中会有30只鸡死亡[1]。
而患病最高的品种是火鸡。
鸡支原体产生的感染也会导致支气管炎传染及大肠杆菌传染。
因此,鸡在患病的同时并不单单是一种疾病,经常是很多疾病混淆在一起,鸡在患病后也会对其他鸡产生影响,降低其他鸡的产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毒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防控
刘敬才
(泸州市纳溪区上马镇农业服务工作站,四川纳溪646313)
摘要:鸡毒支原体感染是一种常见鸡与火鸡的慢性呼吸道传染 病,主要由鸡毒支原体引发,会导致鸡表现出气喘、咳嗽、气 管炎等呼吸道症状。而且,鸡毒支原体感染可在鸡群内长期存在 及蔓延,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强诊断和防控。文章在全面阐述 鸡毒支原体感染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的基础 上,提出其诊断和防控措施,以期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必要的 参考依据。 关键词:鸡;鸡毒支原体感染;诊断;防控 鸡毒支原体感染又被称为鸡慢性呼吸道病或鸡败血支原体感 染 ]。一旦鸡出现鸡毒支原体感染,会导致其表现出一系列呼吸 道症状。比如气囊炎、气管炎等 。而且,鸡毒支原体感染的病 程较长,病情发展较为缓慢,多为隐性感染,诊断及防控难度较 大。 1病原学 就分类学而言,鸡毒支原体感染为柔膜体纲支原体目支原体 科支原体属。迄今为止,仅发现1个血清型。但是,不同分离株之 间有着相异的趋向性和致病性。通常情况下,分离株主要对呼吸 道造成侵犯,但也有部分分离株对火鸡脑有趋向性, ̄11S6株。 鸡毒支原体对紫外线较为敏感,阳光直射会致使其丧失活 力。当前多采用化学消毒剂加热50'E20min ̄进行杀灭。鸡毒支原 体在20'E鸡粪内,可存活1—3d;在卵黄内37℃环境中,可生存18 周;在孵化的鸡胚45.6℃环境中,12~14h便能被灭活;在肉汤培 养基4"C环境中,生存时间在1个月之内;在一30%环境中,可以 持续存活1—2年;在一60 c环境中,可以持续存活10多年。 鸡毒支原体最敏感的药物有丝裂霉素、螺旋霉素、红霉素、 泰乐菌素;其次为土霉素、金霉素、链霉素、林可霉素、四环 素。此外,其对新霉素、多黏霉素、青霉素等药物也有抵抗力。 2流行病学 2.1传染源 主要传染源为病鸡和隐性感染鸡,且多存在于卵巢、呼吸 道、精液、输卵管中。 2.2传播途径 水平传播与垂直传播是常见的传播途径。病原体一方面能经 由被污染的饮水、饲料等由消化道感染,另一方面,也能通过飞 沫、尘埃等经呼吸道感染。而且,鸡胚带菌以后,可以垂直传染 给后代,而公鸡则能通过交配传染给鸡群。经卵垂直传播是最重 要的传播方式,有着较高的传播率。 2.3易感动物 对鸡毒支原体具有易感性的动物有鸡、火鸡,且不同年龄阶段 的鸡感染率均较高,最为易感的是4一蜩龄的鸡,而成年鸡多为隐性 感染。此外,易感动物还包括鹧鸪、孔雀、珍珠鸡、野鸡等。 3临床症状 多数幼龄鸡症状较为典型,包括打喷嚏、频频摇头、鼻孔堵 塞、粘液性鼻液等。而当其表现出咳嗽、喘气、呼吸道哕音时, 则提示炎症进展到下部呼吸道。发病后期,会表现出眼脸肿胀症 状,主要是由鼻腔及眶下窦中蓄积渗出物引发的。而一旦产蛋鸡 受到感染,会表现出孵化率低、产蛋下降症状,且会影响孵出雏 鸡的活力。 4病理变化 呼吸道为病理变化常见部位,主要是气管、鼻道、气囊、支 气管内存在大量粘稠渗出物,部分鸡也表现出输卵管病理变化。 而且,一旦感染进展,会导致其表现出气囊壁厚度增加、浑浊。
伴有关节症状时,会出现关节液增多、关节周组织肿胀症状。
5诊断
5.1分离培养
主要是对感染鸡气囊及气管内的渗出物进行提取,进一步制
作成悬液,并接种支原体肉汤培养基。但是,分离培养具有较大
的难度,主要是因培养鸡毒支原体的条件要求较高,鸡胚、无细
胞的特殊培养基等分离率均较低 】。
5.2血清学诊断
主要包括血细胞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平板凝集试验
等,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的特点。此外,还包括免疫荧光抗
体试验、ELISA、HI等。多通过抽样法进行诊断,若结果显示存
在抗体阳性鸡,则可作为鸡群感染的定性指标。
5.3分子生物学诊断
现阶段,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外有研究在
滑液支原体、鸡毒支原体、猪肺炎支原体等支原体的检测中应用
相应分子生物学试剂盒,方便快捷,效果显著I4】o
6防控
笔者认为,鸡毒支原体感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控:
6.1建立健康种鸡群
虽然鸡毒支原体感染在鸡群内较为常见,发病具有普遍性。
但是,在综合考虑支原体对药物、温度、不利环境敏感性的基础
上,可采取积极措施,建立不存在支原体感染的健康种鸡群,避
免鸡毒支原体经由蛋向后代传播。
6.2强化饲养管理及环境控制
饲养商品鸡群时,需要选择恰当的饲养密度,避免密度过
大,增加鸡毒支原体感染发生概率;鸡处于小日龄阶段时,或处
于寒冷季节时,在确保温度适中的前提下,做好通风换气。而
且,随着鸡日龄的增加,需要选择恰当的通风换气频率,降低感
染几率;对鸡舍内灰尘含量进行控制,以免损伤鸡呼吸道;做好
鸡群消毒工作,选择恰当的消毒剂。
6.3加强免疫接种
做好鸡群免疫接种工作,可采用注射、滴鼻、滴眼、喷雾等
方法进行免疫接种。活疫苗、灭活苗为常见控制鸡毒支原体感染
的疫苗。前者主要包括F株和温度敏感突变株s6株,可在尚未出
现感染的健康鸡群中使用,同时可适用于易感染的鸡群。后者以
油乳剂灭活疫苗为主,可在种鸡、蛋鸡中使用。而在部分含严重
疫I青的地区或大型鸡场,需要联合使用灭活苗和活疫苗。
7结语
鸡毒支原体感染在鸡与火鸡中较为常见,发病具有普遍性,
危害较大,需采取积极措施进行诊断,并通过建立健康种鸡群、
强化饲养管理与环境控制、加强免疫接种等方法进行防控,以减
少鸡毒支原体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杜明珍,杨启明.鸡毒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防控【J]_今日畜牧兽
医,2012,12(10):5l一52.
【2】叶春维-,J、公鸡群阉割后暴发鸡毒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及控制[J].福
建畜牧兽医,2015,37(4):45—46.
[3]赵冬敏,李银,刘宇卓,等.鸡毒支原体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病
例的实验室诊断[J】.江西农业学报,201 1,23(10):17—19.
[4]孙慧东,杨启明.鸡毒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防控[J].中国畜禽种
业.2012,7(11):151—152.
1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