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建设史(全套课件491P)
合集下载
【图文并茂】中国城市建设史

使咸阳更增添了辽阔无垠的雄伟气概。 – 咸阳规划重视发挥地形优势的传统,把城市规划结构更加合理的与地形紧密相结合。除以渭河作 为规划结构中联系两大综合区的纽带外,并于高原地带建置宫廷区;地势较低的地带,分别划作 手工业、商业及居住区。藉地势之高低错落,以表现分区的主次关系。
秦咸阳在城建史上成就 开创了京城与京畿有机结合的城市体制,这套规划思想被称为 “秦制”,影响了汉朝的规划。 汉长安 “览秦制,跨周法” • 城市的布局
– 总体形态:“斗城”-不规则正方形,缺西北角 – 宫殿:以“大、 多、高”为贵 – 街道与居住区
• 居住:按“仕者近宫,工商近市”原则(权贵府邸“第”-布置中部“戚里”-布置宫殿附近;一 般百姓“闾里”)
– 市肆:九市,以东西两市为最大。 – 陵邑 – 园林 布局特点: 宫殿、官署、市场、居民区置于同一大城内 规制附会《周礼·考工记》 宫殿占据城市较大空间(占全城 1\2) 区域规划特点 区域规划:“三辅”-京城、陵邑、郊县 “八水”(图)是三辅地区运输的命脉 特点: 实体性城市组(功能侧重对经济作用) 革新了区域宏观规划 从区域层级的功能分区 总体规划的特点 1.格局实与渭北咸阳故城相似,继承春秋战国之际城廓分工规划概念传统的产物。 2.积极发挥作为经济区域中心城的作用,这是汉长安城总体布局的重点所在。 3.作为区域中心城的扩展方向,关系到区域的发展前景,至为重要。 4.长安规划革新了旧的择中立宫传统,运用以“高”、“大”、“多”为贵的封建礼制等级观念,以表达帝都城市 的尊严特性。
第三,礼制营建制度 《考工记·匠人》云:“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
以为都经涂。 第四,井田方格网规划方法
第二章 中国古代奴隶时期的城市建设 第一节 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建设
秦咸阳在城建史上成就 开创了京城与京畿有机结合的城市体制,这套规划思想被称为 “秦制”,影响了汉朝的规划。 汉长安 “览秦制,跨周法” • 城市的布局
– 总体形态:“斗城”-不规则正方形,缺西北角 – 宫殿:以“大、 多、高”为贵 – 街道与居住区
• 居住:按“仕者近宫,工商近市”原则(权贵府邸“第”-布置中部“戚里”-布置宫殿附近;一 般百姓“闾里”)
– 市肆:九市,以东西两市为最大。 – 陵邑 – 园林 布局特点: 宫殿、官署、市场、居民区置于同一大城内 规制附会《周礼·考工记》 宫殿占据城市较大空间(占全城 1\2) 区域规划特点 区域规划:“三辅”-京城、陵邑、郊县 “八水”(图)是三辅地区运输的命脉 特点: 实体性城市组(功能侧重对经济作用) 革新了区域宏观规划 从区域层级的功能分区 总体规划的特点 1.格局实与渭北咸阳故城相似,继承春秋战国之际城廓分工规划概念传统的产物。 2.积极发挥作为经济区域中心城的作用,这是汉长安城总体布局的重点所在。 3.作为区域中心城的扩展方向,关系到区域的发展前景,至为重要。 4.长安规划革新了旧的择中立宫传统,运用以“高”、“大”、“多”为贵的封建礼制等级观念,以表达帝都城市 的尊严特性。
第三,礼制营建制度 《考工记·匠人》云:“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
以为都经涂。 第四,井田方格网规划方法
第二章 中国古代奴隶时期的城市建设 第一节 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建设
30中国城市建设史1PPT课件

中外城市建设史
1.中国城市建设史(18学时)
重点为古代部分
2.外国城市建设史(14学时)
重点为讲近现代部分
1
中国城市建设史
城市规划教研室 朱燕芳
2
第一章 城市的起源 (原始居民点的产生)
1、城市的定义:
地理学认为城市是“一个相对永久性的高度组合起来的人口集中的地方,比城镇
和村止庄规模大,也更重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2 卷第271页)。
定义:
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要素:人口数量、产业结构及行政管辖的 意义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是一定区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人口
等的集中之地和中心所在,并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形成发展 而形成发展的一种有别于乡村的高级聚落。
4
2、城市形成的标准
从城市的要素、本质和定义出发, 城市形成的标准概括为:
一、区域范围内政治、宗教、文化等的中心聚落的形成;
二、军事防御功能得到加强的聚落的出现,其中许多以城
墙的兴建为标志;
三、国家和文明的形成;
四、人口的聚集数量和密度大于所在区域内的乡村;
五、人口构成有别于乡村;
六、财富的聚集与消费中心;
七、大型聚落和建筑物的出现; 八、金属器物的出现; 九、文字的发明和知识的生产;
6
穴居: 建筑分为横穴和竖
穴两大类,横穴后来发展为 窑洞;竖穴发展为半穴居和
地面建筑
7
巢居:树上建巢的原始居 住方式,多出现于长江流 域以南的河姆渡等原始文 明,后发展为架空的干栏 式建筑。
8
半穴居:为黄河 中上游地区的主 要居住形式,进 入室内的斜坡道 由人字形屋顶覆 盖,居住面四周 的壁面以木骨泥 墙的方式构成向 内倾斜的壁体。 室内以木柱构成
1.中国城市建设史(18学时)
重点为古代部分
2.外国城市建设史(14学时)
重点为讲近现代部分
1
中国城市建设史
城市规划教研室 朱燕芳
2
第一章 城市的起源 (原始居民点的产生)
1、城市的定义:
地理学认为城市是“一个相对永久性的高度组合起来的人口集中的地方,比城镇
和村止庄规模大,也更重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2 卷第271页)。
定义:
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要素:人口数量、产业结构及行政管辖的 意义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是一定区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人口
等的集中之地和中心所在,并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形成发展 而形成发展的一种有别于乡村的高级聚落。
4
2、城市形成的标准
从城市的要素、本质和定义出发, 城市形成的标准概括为:
一、区域范围内政治、宗教、文化等的中心聚落的形成;
二、军事防御功能得到加强的聚落的出现,其中许多以城
墙的兴建为标志;
三、国家和文明的形成;
四、人口的聚集数量和密度大于所在区域内的乡村;
五、人口构成有别于乡村;
六、财富的聚集与消费中心;
七、大型聚落和建筑物的出现; 八、金属器物的出现; 九、文字的发明和知识的生产;
6
穴居: 建筑分为横穴和竖
穴两大类,横穴后来发展为 窑洞;竖穴发展为半穴居和
地面建筑
7
巢居:树上建巢的原始居 住方式,多出现于长江流 域以南的河姆渡等原始文 明,后发展为架空的干栏 式建筑。
8
半穴居:为黄河 中上游地区的主 要居住形式,进 入室内的斜坡道 由人字形屋顶覆 盖,居住面四周 的壁面以木骨泥 墙的方式构成向 内倾斜的壁体。 室内以木柱构成
中建史课件(古代) 中国城市建设史 全套共148页文档

中建史课件(古代) 中国城市建设史 全 套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中国城市建设史 ppt课件

木构架的三种结构方式来自第二章 殷周时代的城市
抬梁式结构:立柱上 架梁,梁上又抬梁。 梁向上逐渐缩短。广 泛运用于宫殿,坛, 庙,寺院等大型建筑。
第二章 殷周时代的城市
穿斗式结构:用穿枋 把一排排柱子串联起 来成为排架,然后用 枋,檩斗接而成。多 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 筑物。(川西民居)
城市平面似长方形。城墙为 夯土墙,又厚又高。城市内外有 宫殿、居民住宅区、制骨、制陶、 铸铁等手工业作坊,农民居住点 以及墓葬区。发现商城住宅墙体 为版筑。(版筑墙技术为地面建 筑创造了有利条件)
郑州商代城址
第二章 殷周时代的城市
2 殷墟(安阳小屯)(p11)
(1)在河南安阳西北部小屯村附近 的洹河南岸,为晚期商代遗址。在洹 河两岸十余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大量遗 迹。有宫室、庙宇、住宅、坟墓、窖、 地牢等。 (2)带状的建筑区遗址较为特别的 是:建筑平面多种多样,方形,矩形, 长方形等。
现代部分
——1949年以后(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建设)
第一章 我国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一、原始社会生活及其劳动情况
(1)旧石器时代:依附于自然的采集经济以及渔猎方式。其 居住形式为巢居及穴居。
(2)中石器时代:农业的出现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大 分工 农业与畜牧业及狩猎业分开 形成以农业为主 的固定的居民点(最初的原始的村落)。
建筑全为地面建筑,用填基法在 洼地或早期窖穴上填筑,或在地面上 挖基坑填土夯实。
第二章 殷周时代的城市
补充知识:木构架结构 (1) 何为木构架: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材, 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 要结构形式,它是由立柱,横梁,顺檩为 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 以榫卯相结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2)形式:中国古代的木构架有三种不 同的结构方式。抬梁结构,川斗结构,井 干结构。 (3)优点:a.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承担,外墙起遮光,隔 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 作用。b.有利于抗震防震。
抬梁式结构:立柱上 架梁,梁上又抬梁。 梁向上逐渐缩短。广 泛运用于宫殿,坛, 庙,寺院等大型建筑。
第二章 殷周时代的城市
穿斗式结构:用穿枋 把一排排柱子串联起 来成为排架,然后用 枋,檩斗接而成。多 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 筑物。(川西民居)
城市平面似长方形。城墙为 夯土墙,又厚又高。城市内外有 宫殿、居民住宅区、制骨、制陶、 铸铁等手工业作坊,农民居住点 以及墓葬区。发现商城住宅墙体 为版筑。(版筑墙技术为地面建 筑创造了有利条件)
郑州商代城址
第二章 殷周时代的城市
2 殷墟(安阳小屯)(p11)
(1)在河南安阳西北部小屯村附近 的洹河南岸,为晚期商代遗址。在洹 河两岸十余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大量遗 迹。有宫室、庙宇、住宅、坟墓、窖、 地牢等。 (2)带状的建筑区遗址较为特别的 是:建筑平面多种多样,方形,矩形, 长方形等。
现代部分
——1949年以后(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建设)
第一章 我国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一、原始社会生活及其劳动情况
(1)旧石器时代:依附于自然的采集经济以及渔猎方式。其 居住形式为巢居及穴居。
(2)中石器时代:农业的出现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大 分工 农业与畜牧业及狩猎业分开 形成以农业为主 的固定的居民点(最初的原始的村落)。
建筑全为地面建筑,用填基法在 洼地或早期窖穴上填筑,或在地面上 挖基坑填土夯实。
第二章 殷周时代的城市
补充知识:木构架结构 (1) 何为木构架: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材, 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 要结构形式,它是由立柱,横梁,顺檩为 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 以榫卯相结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2)形式:中国古代的木构架有三种不 同的结构方式。抬梁结构,川斗结构,井 干结构。 (3)优点:a.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承担,外墙起遮光,隔 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 作用。b.有利于抗震防震。
中国建筑史中国城市建设史专题 中国建筑史课件

宫城南面两侧又各建小城两座,宰相住东城,刺史 住西城;
频临长江有石头城为重要军事堡垒; 外郭始终是竹篱,沿秦淮两岸居民稠密,篱门甚多。
建康山丘起伏,不便于作方整的居住区,而 只能是自由式街巷布置。
长干里是秦淮河南岸最著名的吏民居住里巷。 它北面乌衣巷是士族累世聚居之地。 一般居民和市场,多在秦淮河两岸。 市场多而分散,对居民是较方便的。
建康位于秦淮河入江口一带,西临长江,北 枕后湖,东依钟山,形势险要,风物秀丽。
地形属于丘陵区,多起伏,众山布列于城北 及城西一带。
有秦淮河贯于城南,青溪流于东,玄武湖卫 于北。
城市布局,从东晋到陈,基本上相沿用。
宫城位于都城北侧; 官署多沿宫城前中间御道向南延伸;
居民多集中于都城以南秦淮河两岸的广阔地区,邸 宅多分布在青溪、潮沟两岸;
所在宫廷而展开;
在建设程序上也是先宫城、皇城,然后才是都 城和外郭城;
在布局上,宫城居于首要位置,其次是各种政 权职能机构和王府,大臣府邸以及相应的市政建设, 最后才是一般庶民住处,及手工业、商业地段。
一、汉长安建设
汉长安市在秦咸阳原有离宫—兴乐宫的基础 上建立起来的。
其后汉高祖又建造了未央宫,作为西汉长安 的主要宫殿。
二、北魏洛阳城建设 北魏洛阳城是在西晋都城洛阳的废墟上重建的。 洛阳北倚邙山,南临洛水,地势较平坦,自北向南
有坡度向下。 宫城偏于京城之北,京城居于外郭的中轴线上。 官署、太庙、社稷和灵太后所营建的永宁寺9层木
塔,都在宫城前御道两侧。城南还设有灵台、明堂 和太学。
市场集中在城东洛阳小市和城西洛阳大市两处,外 商则集中在南郭门外的四通市,靠近四通市有接待 外国人的夷馆区。
中国古代都城建设模式大致有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新建城市; 第二类是依靠旧城建设新城; 第三类是在旧城基础上的扩建。
频临长江有石头城为重要军事堡垒; 外郭始终是竹篱,沿秦淮两岸居民稠密,篱门甚多。
建康山丘起伏,不便于作方整的居住区,而 只能是自由式街巷布置。
长干里是秦淮河南岸最著名的吏民居住里巷。 它北面乌衣巷是士族累世聚居之地。 一般居民和市场,多在秦淮河两岸。 市场多而分散,对居民是较方便的。
建康位于秦淮河入江口一带,西临长江,北 枕后湖,东依钟山,形势险要,风物秀丽。
地形属于丘陵区,多起伏,众山布列于城北 及城西一带。
有秦淮河贯于城南,青溪流于东,玄武湖卫 于北。
城市布局,从东晋到陈,基本上相沿用。
宫城位于都城北侧; 官署多沿宫城前中间御道向南延伸;
居民多集中于都城以南秦淮河两岸的广阔地区,邸 宅多分布在青溪、潮沟两岸;
所在宫廷而展开;
在建设程序上也是先宫城、皇城,然后才是都 城和外郭城;
在布局上,宫城居于首要位置,其次是各种政 权职能机构和王府,大臣府邸以及相应的市政建设, 最后才是一般庶民住处,及手工业、商业地段。
一、汉长安建设
汉长安市在秦咸阳原有离宫—兴乐宫的基础 上建立起来的。
其后汉高祖又建造了未央宫,作为西汉长安 的主要宫殿。
二、北魏洛阳城建设 北魏洛阳城是在西晋都城洛阳的废墟上重建的。 洛阳北倚邙山,南临洛水,地势较平坦,自北向南
有坡度向下。 宫城偏于京城之北,京城居于外郭的中轴线上。 官署、太庙、社稷和灵太后所营建的永宁寺9层木
塔,都在宫城前御道两侧。城南还设有灵台、明堂 和太学。
市场集中在城东洛阳小市和城西洛阳大市两处,外 商则集中在南郭门外的四通市,靠近四通市有接待 外国人的夷馆区。
中国古代都城建设模式大致有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新建城市; 第二类是依靠旧城建设新城; 第三类是在旧城基础上的扩建。
中国建筑史中国城市建设史专题中国建筑史课件

使用环保、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
3
生态保护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减少对 环境的负面影响。
06 中国建筑史研究方法与展 望
建筑史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历史文献资料,了解建筑发展 的历史背景、演变过程和影响要素。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历史学、 地理学、社会学等,对建筑史进行综
礼制思想
中国建筑哲学思想强调礼制,认为建筑应符合礼制 规范,体现尊卑有序的社会等级制度。
风水观念
中国建筑哲学思想注重风水观念,认为建筑 应符合风水原则,以追求吉祥、平安和富贵 。
建筑艺术观念
装饰与造型
中国建筑艺术观念强调装饰与造型的结合,通过雕刻、 彩绘等手法,使建筑外观更加华丽、精美。
色彩运用
中国建筑艺术观念注重色彩运用,通过不同的色彩搭 配,表现不同的情感和寓意。
庭院布局
中国建筑文化注重庭院布局,以 庭院为中心,建筑沿庭院四周布 置,形成独特的空间形态和居住 环境。
建筑与自然融合
中国建筑文化强调与自然的融合, 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 如山水园林的营造等。
建筑哲学思想
天人合一
中国建筑哲学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与 自然应该和谐共存,建筑应顺应自然规律, 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唐宋时期
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商业和 手工业繁荣,如唐长安、北宋
东京汴梁等。
元明清时期
城市规划逐渐成熟,如元大都 、明清北京城,形成了严谨的
城市中轴线布局。
近代城市建设史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城市建设受到西方影响,如上海、天津等城市出现 了租界和洋房。
20世纪初到中叶
3
生态保护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减少对 环境的负面影响。
06 中国建筑史研究方法与展 望
建筑史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历史文献资料,了解建筑发展 的历史背景、演变过程和影响要素。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历史学、 地理学、社会学等,对建筑史进行综
礼制思想
中国建筑哲学思想强调礼制,认为建筑应符合礼制 规范,体现尊卑有序的社会等级制度。
风水观念
中国建筑哲学思想注重风水观念,认为建筑 应符合风水原则,以追求吉祥、平安和富贵 。
建筑艺术观念
装饰与造型
中国建筑艺术观念强调装饰与造型的结合,通过雕刻、 彩绘等手法,使建筑外观更加华丽、精美。
色彩运用
中国建筑艺术观念注重色彩运用,通过不同的色彩搭 配,表现不同的情感和寓意。
庭院布局
中国建筑文化注重庭院布局,以 庭院为中心,建筑沿庭院四周布 置,形成独特的空间形态和居住 环境。
建筑与自然融合
中国建筑文化强调与自然的融合, 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 如山水园林的营造等。
建筑哲学思想
天人合一
中国建筑哲学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与 自然应该和谐共存,建筑应顺应自然规律, 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唐宋时期
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商业和 手工业繁荣,如唐长安、北宋
东京汴梁等。
元明清时期
城市规划逐渐成熟,如元大都 、明清北京城,形成了严谨的
城市中轴线布局。
近代城市建设史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城市建设受到西方影响,如上海、天津等城市出现 了租界和洋房。
20世纪初到中叶
中国城市建设史教学课件

里城即今开封城的前身,明代包砌青砖以后才形成今天
的开封城。“周回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唐建中初,节度使少 勉筑,皇朝曰阙城。”⑤面积4.49平方千米,南北各三门,东 两各二门,共计10门。
宫城亦名皇城、大内,周回五里,位于里城北部中央,
接近正方形,面积仅0.26平方千米。宫城六门,南三门,正中 为宣德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拱宸门。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0年12月上午6时19分 20.12.1006:19December 10, 2020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0年12月10日星期 四6时19分20秒 06:19:2010 December 2020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上 午6时19分20秒 上午6时19分06:19:2020.12.10
谢谢大家
•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12.1020.12.10Thursday, December 10, 2020
•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06:19:2006:19:2006:1912/10/2020 6:19:20 AM
•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12.1006:19:2006:19Dec- 2010-D ec-20
•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06:19:2006:19:2006:19Thursday, December 10, 2020
•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12.1020.12.1006:19:2006:19:20December 10, 2020
•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0年12月10日星期 四上午6时19分 20秒06:19:2020.12.10
的开封城。“周回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唐建中初,节度使少 勉筑,皇朝曰阙城。”⑤面积4.49平方千米,南北各三门,东 两各二门,共计10门。
宫城亦名皇城、大内,周回五里,位于里城北部中央,
接近正方形,面积仅0.26平方千米。宫城六门,南三门,正中 为宣德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拱宸门。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0年12月上午6时19分 20.12.1006:19December 10, 2020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0年12月10日星期 四6时19分20秒 06:19:2010 December 2020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上 午6时19分20秒 上午6时19分06:19:2020.12.10
谢谢大家
•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12.1020.12.10Thursday, December 10, 2020
•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06:19:2006:19:2006:1912/10/2020 6:19:20 AM
•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12.1006:19:2006:19Dec- 2010-D ec-20
•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06:19:2006:19:2006:19Thursday, December 10, 2020
•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12.1020.12.1006:19:2006:19:20December 10, 2020
•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0年12月10日星期 四上午6时19分 20秒06:19:2020.12.10
武汉大学中国城市建设史近代部分ppt课件

此外,张謇还振兴商业、改善环境、推动市政建设,筹建电厂、电灯电话公司 等等,集多方面的成就于南通一地,开花结果,泽及后代,在中国近代史上, 这是了不起的“早期现代化试验”。
;.
中国城27市建设史
二、张謇创造性地开展城市建设
城市是人们生产生活的载体,古代通州城于958年始建,具有典型的州城格局; 明中叶,东西两侧关厢有所发展。张謇在南通兴办实业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展城 市建设。他将工业区选在城市西郊唐闸,港口区定在长江边的天生港,城市南郊 狼山作为花园私宅及风景区,三者与老城相距各约6公里,并建有道路相通,构 成了以老城为中心的“一城三镇”的空间格局,城镇相对独立,分工明确,减少 污染,各自可以合理发展。这种一城多镇、分片布局的模式极有创意。
第二节 近代大连的建设与发展变化 第三节 近代哈尔滨的发展
;.
中国城22市建设史
第四节 帝国主义独占城市的共同点及分析 一、城市规划与建设体现了明确的侵略意图 二、城市中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 三、殖民地的建筑风格 四、表现出明显的资本主义城市特征 五、规划图的分析
第十一章 旧城市的新变化
;.
中国城23市建设史
第十二章 由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影响而发展的城市
;.
中国城24市建设史
第一节 新兴的工业城市唐山
第二节 南通的发展
一百多年前,南通实现了一次“惊世崛起”。 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教育 家张謇先生在家乡兴实业、办教育,创造性地开展城市建设,领时代潮流, 开风气之先,影响及于全国、绵延至今。2003年初,两院院士、著名建筑学 和城市规划学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先生经过实地调研和论证提出,南 通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最早自主建设和全面经营的城市典范,堪称“中国近代 第一城”。
;.
中国城27市建设史
二、张謇创造性地开展城市建设
城市是人们生产生活的载体,古代通州城于958年始建,具有典型的州城格局; 明中叶,东西两侧关厢有所发展。张謇在南通兴办实业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展城 市建设。他将工业区选在城市西郊唐闸,港口区定在长江边的天生港,城市南郊 狼山作为花园私宅及风景区,三者与老城相距各约6公里,并建有道路相通,构 成了以老城为中心的“一城三镇”的空间格局,城镇相对独立,分工明确,减少 污染,各自可以合理发展。这种一城多镇、分片布局的模式极有创意。
第二节 近代大连的建设与发展变化 第三节 近代哈尔滨的发展
;.
中国城22市建设史
第四节 帝国主义独占城市的共同点及分析 一、城市规划与建设体现了明确的侵略意图 二、城市中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 三、殖民地的建筑风格 四、表现出明显的资本主义城市特征 五、规划图的分析
第十一章 旧城市的新变化
;.
中国城23市建设史
第十二章 由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影响而发展的城市
;.
中国城24市建设史
第一节 新兴的工业城市唐山
第二节 南通的发展
一百多年前,南通实现了一次“惊世崛起”。 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教育 家张謇先生在家乡兴实业、办教育,创造性地开展城市建设,领时代潮流, 开风气之先,影响及于全国、绵延至今。2003年初,两院院士、著名建筑学 和城市规划学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先生经过实地调研和论证提出,南 通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最早自主建设和全面经营的城市典范,堪称“中国近代 第一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建设史
1.城市的产生
原始的居住形式
穴、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 西南地区一些井干式的房屋或竹楼,既是由穴居演变而来 半穴居:穴居的发展,也是穴居与巢居的结合 地面建筑:半坡遗址中,后期多为地面建筑,实际上仍接 近半穴居形式
原始的居民点
农业生产逐渐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氏族部落的形成, 就必然产生聚族而居的固定居民点
周部落兴起于渭水上游,以农业为主
殷商时代的城市 1:商城(郑州):郑州商城平面近似长方形,北城墙约
1690m,西城墙约1700m,南城墙和东城墙约1870m。此城 使用了版筑技术,为地面建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殷墟(安阳小屯):公元前十四世纪时,盘庚迁殷,
在此建都270年。数十处王宫建筑遗址,比商城的白灰面 夯土建筑又有进步,全为地面建筑,用填基法在洼地或早 期窖穴上填筑,或在地面挖基坑,在填土夯实
• 西汉都城长安
汉初,即在北边设了许多边防城堡,与烽燧等防御设施组成 一个严密的防御系统 汉袭秦制,长安城的建设也是为巩 固中央集权服务 刘邦入关后在建国之初,曾利用一处秦 代名长安宫的离宫扩建为长乐宫,不久又在其旁建造未央 宫和北宫,并以此为基础建造长安城,二宫及长安城的修 建均有军将出身的杨城延主持
• 春秋战国时代重要的都城
1:燕下都(公元前4至3世纪) 燕上都在蓟(北京附近)燕 下都在今河北易县东南,易水岸边,城分内城及外城两部 分,城墙版筑,底厚6~7m,高4~7m,最高处10m 2:赵邯郸(公元前4至3世纪) 赵都邯郸位于太行山东麓, 其宫城在今邯郸市区西南,由三个小城组成,平面似品字 形
5:郑韩故城 郑韩故城在今河南新郑县城福建,原为韩国都 城,郑灭韩后,亦在此建都,共历500余年,城分主城及 外郭城。主城近似正方形,外郭城位于主城东侧,范围比 主城越大1/3以上 6:淹城 在今江苏省常州市南,离市区约7公里,是西周时 代淹国都城,有三重城墙,分王城、内城、外城。王城呈 方形,周长0.5公里,内城不规则圆形,周长1.5公里,外 城不规则圆形,周长3公里。城墙均用土筑,三道城墙都 只有一个旱路城门,并且三个城门不开在一个方向
洛阳东周城
阿房宫
4.秦汉时代的城市 • 秦朝都城咸阳
咸阳的城址在今咸阳以东约20公里处,长陵车站附近的渭水北岸 孝公初建咸阳城,主要以咸阳宫为主,限于渭水之北,以后逐渐向渭 南发展 渭南部分于昭王时开始拓展,建兴乐宫,始皇时又建了信宫,阿房宫, 诸庙、章台,上林也位于渭南 渭北咸阳主要向东发展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需求,秦咸阳有了集中的工商业区 咸 阳的居民位于城南,由于大部分沦入渭水,遗址已无处可考
长安城墙是在宫殿等已造成后,在惠帝时三次发动民工在冬 闲时修筑,汉武帝时又在城西修建章宫,还修城内桂宫, 明光宫,王莽时在城南大量修建辟雍等礼制建筑。在推翻 王莽的战争中,城市受到损坏,东汉时改为陪都,称西京。 到隋文帝杨坚时,在城东南另建新都,汉长安城才完全废 弃
• 东汉都城洛阳
东汉光武帝将首都改在洛阳(雒阳),一方面因为当时长安 在战争中受到严重破坏,宫室荡然,人口稀少,短期内难 于恢复,而且公孙述及魏嚣割据独立,匈奴也日益南下, 均对关中有威胁,同时刘秀本来的根据地也在河南而不在 关中,洛阳虽在战争中遭到破坏,但南宫尚好. 东汉洛阳在原来周代成周的位置,即今天洛阳以东的白马寺 东,南面为洛水,背面芒山,地形北高南低,城北有谷水. 光武初年的主要宫殿在南宫,明帝时造北宫及诸王府,和帝 至桓帝,灵帝时增建东宫及西宫。南宫城的正门为正阳门, 亦即京城南面的正门
周代的都城
西周的都城为丰京和镐京,城址均在西安西南丰水的 东西岸。周公在洛阳附近新建王城和成周两座城市,建城 的目的是将殷商的顽民集中管制于成周,在其西30里建王 城(洛邑)。洛邑在东周时曾是都城
• 殷周时代的邑都、市、城、郭、国
邑与都:邑象形土地和人民,实际上指生产对象和劳动力,可 见邑并不仅是指城市,而是泛指所有的居民点,奴隶主所居的 是大邑,四野农夫所居的是小邑,小邑住十家称“十室之邑”, 田在邑外,一邑有田十“田”,周制1田为100亩,领主有若干 邑,既有若干田地及若干家农夫,代表他的领地及财产。每十 室有一乘战车,故百乘之家就是千室之邑 邑与市:中等的邑有时设市,故称有邑之市 市与井经常连在 一起,因为市一定是在居民点中,即在邑中,而居民点中必然 有井 城与国:周代,国字即或字,或字象形以戈守土,国与土同义, 国象形,土会意,故国与城意义同 城与郭:郭比城大,或城在郭内,城郭均是防御性的。这时已 有阶级分化,奴隶主贵族居城内,一般人民居城外郭内 城与市: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
3:齐临淄(公元前4世纪) 齐临淄城址在今山东临淄城北, 城墙目前尚有残址。故城有大小两城构成,大城南北4.5 公里,东西4公里,小城嵌在大城西南角,周围7公里以上, 总面积60万平方华里。齐国故城形势险要,城墙宽厚高大, 小城嵌在大城西南角,自成体系,有以“桓公台”为主体 的大片建筑群。 4:曲阜县鲁城: 鲁城平面呈不规则的横长方形,城垣南 垣较直,东、西、北三面皆有弧度,四角呈圆角,城垣周 长11771m,周围有城壕,西、北两面城壕利用古洙水的河 道。
城市的产生
由于私有制的产生,就需要有城郭沟池来保护奴隶主 的私有财产,于是产生城郭 由于有了剩余产品及私有财产,就需要交换,于是产生了 固定交换的场所:市或市井 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变化也使居民点产生了分化,出现了 以商业手工业为主的城市和以农业为主的乡村
2.殷周时代的城市
夏代逐渐形成奴隶制社会 商部落发源于黄河下游,主要是冶铜技术的发展
周代的制及其影响
《周礼 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 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3.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
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的标志是铁工具的出现并在生产上 的广泛应用、土地私有及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手工业 及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发展,城市数目增加,城市人 口增加 齐国即墨(山东平度)、安阳(山东曹阳) 赵国离石(山西离石) 魏国大梁(开封)、安邑(山西夏县) 韩国的郑(河南新郑)、长子(山西长治) 楚国郢都(湖北江陵)、宛(南阳)、寿春(安徽寿县) 越国吴(苏州)
1.城市的产生
原始的居住形式
穴、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 西南地区一些井干式的房屋或竹楼,既是由穴居演变而来 半穴居:穴居的发展,也是穴居与巢居的结合 地面建筑:半坡遗址中,后期多为地面建筑,实际上仍接 近半穴居形式
原始的居民点
农业生产逐渐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氏族部落的形成, 就必然产生聚族而居的固定居民点
周部落兴起于渭水上游,以农业为主
殷商时代的城市 1:商城(郑州):郑州商城平面近似长方形,北城墙约
1690m,西城墙约1700m,南城墙和东城墙约1870m。此城 使用了版筑技术,为地面建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殷墟(安阳小屯):公元前十四世纪时,盘庚迁殷,
在此建都270年。数十处王宫建筑遗址,比商城的白灰面 夯土建筑又有进步,全为地面建筑,用填基法在洼地或早 期窖穴上填筑,或在地面挖基坑,在填土夯实
• 西汉都城长安
汉初,即在北边设了许多边防城堡,与烽燧等防御设施组成 一个严密的防御系统 汉袭秦制,长安城的建设也是为巩 固中央集权服务 刘邦入关后在建国之初,曾利用一处秦 代名长安宫的离宫扩建为长乐宫,不久又在其旁建造未央 宫和北宫,并以此为基础建造长安城,二宫及长安城的修 建均有军将出身的杨城延主持
• 春秋战国时代重要的都城
1:燕下都(公元前4至3世纪) 燕上都在蓟(北京附近)燕 下都在今河北易县东南,易水岸边,城分内城及外城两部 分,城墙版筑,底厚6~7m,高4~7m,最高处10m 2:赵邯郸(公元前4至3世纪) 赵都邯郸位于太行山东麓, 其宫城在今邯郸市区西南,由三个小城组成,平面似品字 形
5:郑韩故城 郑韩故城在今河南新郑县城福建,原为韩国都 城,郑灭韩后,亦在此建都,共历500余年,城分主城及 外郭城。主城近似正方形,外郭城位于主城东侧,范围比 主城越大1/3以上 6:淹城 在今江苏省常州市南,离市区约7公里,是西周时 代淹国都城,有三重城墙,分王城、内城、外城。王城呈 方形,周长0.5公里,内城不规则圆形,周长1.5公里,外 城不规则圆形,周长3公里。城墙均用土筑,三道城墙都 只有一个旱路城门,并且三个城门不开在一个方向
洛阳东周城
阿房宫
4.秦汉时代的城市 • 秦朝都城咸阳
咸阳的城址在今咸阳以东约20公里处,长陵车站附近的渭水北岸 孝公初建咸阳城,主要以咸阳宫为主,限于渭水之北,以后逐渐向渭 南发展 渭南部分于昭王时开始拓展,建兴乐宫,始皇时又建了信宫,阿房宫, 诸庙、章台,上林也位于渭南 渭北咸阳主要向东发展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需求,秦咸阳有了集中的工商业区 咸 阳的居民位于城南,由于大部分沦入渭水,遗址已无处可考
长安城墙是在宫殿等已造成后,在惠帝时三次发动民工在冬 闲时修筑,汉武帝时又在城西修建章宫,还修城内桂宫, 明光宫,王莽时在城南大量修建辟雍等礼制建筑。在推翻 王莽的战争中,城市受到损坏,东汉时改为陪都,称西京。 到隋文帝杨坚时,在城东南另建新都,汉长安城才完全废 弃
• 东汉都城洛阳
东汉光武帝将首都改在洛阳(雒阳),一方面因为当时长安 在战争中受到严重破坏,宫室荡然,人口稀少,短期内难 于恢复,而且公孙述及魏嚣割据独立,匈奴也日益南下, 均对关中有威胁,同时刘秀本来的根据地也在河南而不在 关中,洛阳虽在战争中遭到破坏,但南宫尚好. 东汉洛阳在原来周代成周的位置,即今天洛阳以东的白马寺 东,南面为洛水,背面芒山,地形北高南低,城北有谷水. 光武初年的主要宫殿在南宫,明帝时造北宫及诸王府,和帝 至桓帝,灵帝时增建东宫及西宫。南宫城的正门为正阳门, 亦即京城南面的正门
周代的都城
西周的都城为丰京和镐京,城址均在西安西南丰水的 东西岸。周公在洛阳附近新建王城和成周两座城市,建城 的目的是将殷商的顽民集中管制于成周,在其西30里建王 城(洛邑)。洛邑在东周时曾是都城
• 殷周时代的邑都、市、城、郭、国
邑与都:邑象形土地和人民,实际上指生产对象和劳动力,可 见邑并不仅是指城市,而是泛指所有的居民点,奴隶主所居的 是大邑,四野农夫所居的是小邑,小邑住十家称“十室之邑”, 田在邑外,一邑有田十“田”,周制1田为100亩,领主有若干 邑,既有若干田地及若干家农夫,代表他的领地及财产。每十 室有一乘战车,故百乘之家就是千室之邑 邑与市:中等的邑有时设市,故称有邑之市 市与井经常连在 一起,因为市一定是在居民点中,即在邑中,而居民点中必然 有井 城与国:周代,国字即或字,或字象形以戈守土,国与土同义, 国象形,土会意,故国与城意义同 城与郭:郭比城大,或城在郭内,城郭均是防御性的。这时已 有阶级分化,奴隶主贵族居城内,一般人民居城外郭内 城与市: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
3:齐临淄(公元前4世纪) 齐临淄城址在今山东临淄城北, 城墙目前尚有残址。故城有大小两城构成,大城南北4.5 公里,东西4公里,小城嵌在大城西南角,周围7公里以上, 总面积60万平方华里。齐国故城形势险要,城墙宽厚高大, 小城嵌在大城西南角,自成体系,有以“桓公台”为主体 的大片建筑群。 4:曲阜县鲁城: 鲁城平面呈不规则的横长方形,城垣南 垣较直,东、西、北三面皆有弧度,四角呈圆角,城垣周 长11771m,周围有城壕,西、北两面城壕利用古洙水的河 道。
城市的产生
由于私有制的产生,就需要有城郭沟池来保护奴隶主 的私有财产,于是产生城郭 由于有了剩余产品及私有财产,就需要交换,于是产生了 固定交换的场所:市或市井 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变化也使居民点产生了分化,出现了 以商业手工业为主的城市和以农业为主的乡村
2.殷周时代的城市
夏代逐渐形成奴隶制社会 商部落发源于黄河下游,主要是冶铜技术的发展
周代的制及其影响
《周礼 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 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3.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
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的标志是铁工具的出现并在生产上 的广泛应用、土地私有及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手工业 及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发展,城市数目增加,城市人 口增加 齐国即墨(山东平度)、安阳(山东曹阳) 赵国离石(山西离石) 魏国大梁(开封)、安邑(山西夏县) 韩国的郑(河南新郑)、长子(山西长治) 楚国郢都(湖北江陵)、宛(南阳)、寿春(安徽寿县) 越国吴(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