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华《金匮要略》教学片(180全集)
金匮要略条文

臟腑經絡先後病脉證第一【原文】問曰:上工①治未病②,何也?師曰: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③,四季脾王④不受邪,即勿補之;中工不曉相傳,見肝之病,不解實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藥調之。
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脾能傷腎,腎氣微弱,則水不行;水不行,則心火氣盛,則傷肺;肺被傷,則金氣不行;金氣不行,則肝氣盛,則肝自愈。
此治肝補脾之要妙也。
肝虛則用此法,實則不在用之。
經曰:“虛虛實實,補不足,損有餘”,是其義也。
餘臟准此。
(一)【原文】夫人稟五常①,因風氣②而生長,風氣雖能生萬物,亦能害萬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若五臟元真③通暢,人即安和。
客氣邪風④,中人多死。
千般疢難⑤,不越三條:一者,經絡受邪,入臟腑,爲內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竅,血脉相傳,壅塞不通,爲外皮膚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蟲獸所傷。
以此詳之,病由都盡。
若人能養慎,不令邪風干忤經絡;適中經絡,未流傳臟腑,即醫治之。
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⑥、吐納⑦、針灸、膏摩⑧,勿令九竅閉塞;更能無犯王法⑨、禽獸災傷;房室勿令竭乏,服食⑩節其冷熱苦酸辛甘,不遺形体有衰,病則無由入其腠理。
腠者,是三焦通會元真之處,爲血氣所注;理者,是皮膚臟腑之文理也。
(二)【原文】問曰:病有急當救裏、救表者,何謂也?師曰:病,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体疼痛者,急當救裏;後身体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也。
(十四)【原文】夫病痼疾,加以卒病,當先治其卒病,後乃治其痼疾也。
(十五)【原文】師曰:五臟病各有所得①者愈,五臟病各有所惡,各隨其所不喜者爲病。
病者素不應食,而反暴思之,必發熱也。
(十六)【原文】夫諸病在臟①,欲攻②之,當隨其所得③而攻之。
如渴者,與豬苓湯。
餘皆仿此。
(十七)痙濕暍病脉證治第二【原文】太陽病,其證備,身体強几几然①,脉反沉遲,此爲痙,栝蔞桂枝湯主之。
(十一)【原文】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
(完整)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教案)全套,推荐文档

绪言教学内容绪论教学对象中医/中西医/骨伤/境外本科专业(五年制)授课形式理论课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目的要求【掌握】《金匮要略》书名释义、性质、基本内容及主要学术思想。
【熟悉】《金匮要略》编写体例、学术成就。
【了解】明确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教学重点1、《金匮要略》书名释义及性质。
2、《金匮要略》基本内容及学术成就贡献。
3、《金匮要略》制方理论及用药特点。
4、掌握杂病的发病理论及预防治则。
教学难点1、《金匮要略》脉学特点。
2、《金匮要略》编写体例。
3、杂病的发病理论及预防治则。
4、《金匮要略》制方理论及用药特点服药法。
解决方法:着重讲授、深入剖析、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具多媒体教材与参考书:教材:21世纪课程教材《金匮要略讲义》参考书:21世纪课程配套教材《金匮要略教与学》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金匮要略》(案例版)教学进程:(含教学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及时间安排)教学进程时间安排及教学方法1.导言《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基础课,又是临床各科综合提高课,是辨治内伤杂病临床思维方法学专著。
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均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是方书之祖。
为方剂学奠定了基础。
2、教学内容(1)《金匮要略》性质与沿革。
(2)基本内容及编写体例。
(3)主要学术成就及贡献。
(4)学习目的及方法。
3.小结本次课程,讲述了金匮的性质、沿革、基本内容及编写体例。
重点为主要学术思想。
总结以上课程基本内容,强调《金匮要略》在临床应用上的重要性。
4.布置作业(1)张仲景治杂病的主要精神是什么?试述其主要内容。
5分钟提问、讲解80分钟讲解5分钟提问、总结2分钟(2)《金匮要略》主要学术成就有哪些?(3)《金匮要略》一书的分篇原则是什么?举例说明。
(4)以原文为例,说明“异病同治”的原则在《金匮要略》中是如何应用的?编写人编写时间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第一教学内容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教学对象中医/中西医/骨伤/境外本科专业(五年制)授课形式理论课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发病的基本原理与相应的预防方法、治病法则。
图解金匮要略

图解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是"医圣"张仲景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首部杂病学专著,和《伤寒论》互为姊妹篇,二者共同组成的《伤寒杂病论》,与《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并称为中国古代中医学四大经典。
《金匮要略》是张仲景"辨证论治"理论的代表作,书中所载方剂主治明确、配伍严密、药味精炼,被后世誉为"众方之祖";此外还包括许多宝贵的养生学思想,如食疗法、治未病等,为后世中医养生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内容简介《金匮要略》是传统中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杂病学专著,它奠定了杂病的理论基础和临床规范,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所以它属于祖国医学的四大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历代推崇为方书之祖和治疗杂病的典范,可谓"施之于人,其效果若神"。
另外,《金匮要略》中还包含了许多宝贵的养生学思想,如饮食卫生、饮食禁忌、饮食疗法等。
这些古老的养生理论经过历史的沉淀,已成为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的精粹,时至今日仍然放射出熠熠光辉。
作者简介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
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
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张仲景《金匮要略》是中国首部杂病学专著,和《伤寒论》互为姊妹篇,二者共同组成的《伤寒杂病论》,与《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并称为中国古代中医学四大经典。
《金匮要略》是张仲景"辨证论治"理论的代表作,书中所载方剂主治明确,配伍严密,药味精炼,被后世誉为"众方之祖";此外还包括许多宝贵的养生学思想,如食疗法、治未病等,为后世中医养生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作者:刘伟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2年第06期东汉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撰于3世纪初,是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杂病”部分。
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上卷为辨伤寒,中卷则论杂病,下卷记载药方。
后北宋医家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新编校,取其杂病为主要内容,改名《金匮要略方论》。
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
主要内容《金匮要略》3卷25篇,第2~22篇介绍以内科杂病为主的多科病证脉治,论述精要,提供了辨证论治及方药配伍的一些基本原则,是我国中医临床医学的奠基著作之一。
书中重点论述了内科病证,如痉、湿、百合病、阴阳毒、疟病、中风历节、血痹、虚劳、肺痈、咳嗽上气、消渴、小便不利等40多种。
同时还论述外科、伤科,如痈肿、肠痈、浸淫疮、刀斧伤等病证。
此外,设有女科病证的专篇论述。
该书以疾病分篇,论述每种病证的不同症型和不同阶段的治疗,以及“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临床实践,便于后世业医者分析比较,学习掌握治疗中的圆机活法。
此外,书中另有脏腑经络病脉,摄生养慎以及饮食卫生、饮食禁忌和食物中毒的防治等论述。
《金匮要略》总结了东汉以前的丰富诊疗经验,当时对多种疾病的病因认识,已明确地归纳为三大类,并将体虚感受外邪、从经络传入脏腑列于发病的首位。
重视四诊合参,以脏腑经络为辨证重点,结合营卫气血、阳阴五行等理论。
在论治方面,重视预防和早期治疗,即“上工治未病”。
强调在治病时必须照顾整体,调整脏腑功能。
《金匮要略》共收集方剂262首,方剂的特点和《伤寒论》方一样,所收载的大部分方剂,确有较高的疗效,如大柴胡汤、泻心汤、防己黄芪汤、当归生姜羊肉汤、半夏厚朴汤、厚朴七物汤、茵陈五苓散、甘麦大枣、桂枝茯苓丸、苓桂术甘汤、十枣汤等方,均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由于所载方剂具有药味精炼、配伍严密、主治明确的特点,被后世誉为“众方之祖”,或称之为“经方”,是后世方剂学发展的重要依据。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教案)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教案)教案章节:一、导论教学目标:1. 理解《金匮要略》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2. 掌握《金匮要略》的组成部分和基本结构。
3. 了解《金匮要略》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的成书背景和作者。
2. 《金匮要略》的结构和内容概述。
3. 《金匮要略》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
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讲解《金匮要略》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探讨《金匮要略》的结构和内容。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展示《金匮要略》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金匮要略》的理解和认识。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金匮要略》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案章节:二、脏腑病证教学目标:1. 掌握《金匮要略》中关于脏腑病证的理论体系。
2. 学习脏腑病证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3. 了解脏腑病证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中脏腑病证的分类和理论体系。
2. 各个脏腑病证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3. 脏腑病证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讲解脏腑病证的理论体系和病因病机。
2. 临床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展示脏腑病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脏腑病证的应用。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脏腑病证理论的理解。
2. 临床模拟练习,评估学生对脏腑病证诊断和治疗的应用能力。
教案章节:三、经络病证教学目标:1. 掌握《金匮要略》中关于经络病证的理论体系。
2. 学习经络病证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3. 了解经络病证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中经络病证的分类和理论体系。
2. 各个经络病证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3. 经络病证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讲解经络病证的理论体系和病因病机。
2. 临床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展示经络病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金匮要略绪言》PPT课件

13
内容提要
❖ 书名释义 ❖ 仲景生平 ❖ 历史沿革 ❖ 基本内容 ❖ 编写体例 ❖ 主要学术思想 ❖ 学习方法
ppt课件
14
基本内容
❖ 共25篇
❖ 首篇属总论,具纲领性
❖ 2-17篇属内科
❖ 18篇属外科
❖ 19篇将难以归类的几种病合为一篇
❖ 20-22篇专论妇科疾病
❖ 最后三篇为杂疗方和食物禁忌
太子右赞善大夫臣高保衡、尚书都官员外郎臣孙奇、 尚书司封郎中充秘阁校理臣林亿等传上。
ppt课件
4
内容提要
❖ 书名释义 ❖ 仲景生平 ❖ 历史沿革 ❖ 基本内容 ❖ 编写体例 ❖ 主要学术思想 ❖ 学习方法
ppt课件
5
书名释义
金匮——表明某种文献极为珍贵和重要。匮与 柜通。
要略——说明本书已非仲景杂病论的全貌,而 是经过后人删节,保留了原著中最重要、最 关键的部分。
而无方,或有方而无证,救疾治病其有未备。国家诏
儒臣校正医书,臣奇先校定《伤寒论》,次校定《金
匮玉函经》,今又校成此书,仍以逐方次于证候之下,
使仓卒之际,便于检用也。又采散在诸家之方,附于
逐篇之末,以广其法。
ppt课件
3
金匮要略方论序
以其伤寒文多节略,故断自杂病以下,终于饮食禁忌,
凡二十五篇,除重复合二百六十二方,勒成上、中、 下三卷,依旧名曰:《金匮方论》。臣奇尝读《魏志 华伦传》云:出书一卷曰“此书可以活人”。每观华 佗凡所疗病,多尚奇怪,不合圣人之经,臣奇谓活人 者,必仲景之书也。大哉!炎农圣法,属我盛旦,恭 惟主上,丕承大统,抚育元元,颁行方书,拯济疾苦, 使和气盈溢,而万物莫不尽和矣。
ppt课件
16
《金匮要略》方剂总汇(完整版)

金匮199首方1栝楼xx方6栝楼根xx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二两三两二两三两十二枚2xxxx7xxxxxx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四两三两二两二两三两十二枚3大xx方4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四两半斤五枚三合4xx加术xx5xxxx甘草杏仁白术三两二两一两七十个四两5xx杏仁薏苡甘草xx4xx甘草薏苡仁杏仁半两一两半两十个6防己黄芪xx4防己甘草白术黄芪一两半两七钱半一两一分7xx附子xx5xx生姜附子甘草大枣四两三枚二两十二枚8白术附子xx5白术附子甘草生姜大枣二两一枚半一两半六枚9甘草附子xx4甘草白术附子xx二两二枚四两10xx加人参xx5知母石膏甘草粳米人参六两一斤二两六合三两11一物瓜蒂xx1瓜蒂二十个12百合知母xx2百合知母七枚三两13xx代赭汤方3百合xx代赭石七枚三两如弹丸大枚一14百合鸡子xx2百合鸡子黄15百合地xx方2百合生地黄汁七枚一斤16百合洗方1百合一斤17栝楼牡蛎散方2栝楼根牡蛎18百合xx散方2百合xx一两三两19甘草泻心汤方7甘草xx人参干姜xx大枣半夏四两三两三两一两十二枚半斤20苦参xx1苦参一斤21雄黄熏方1雄黄22xx当归散方2三斤三两23升麻鳖甲xx6升麻当归蜀椒甘草雄黄鳖甲二两一两二两半两手指大一片24鳖甲煎丸方25鳖甲射干黄芩柴胡鼠妇干姜大黄芍药桂枝葶苈石韦十二分三分六分三分三分五分三分一分三分厚朴牡丹瞿麦紫葳半夏人参蜇虫阿胶蜂窠赤硝蜣螂三分五分二分三分一分五分三分四分十二分六分桃仁锻灶下灰清酒二分一斗一斛五斗25xx加xx方5知母甘草石膏粳米xx六两二两一斤二合三两26蜀漆散方3蜀漆xx龙骨27牡蛎xx4牡蛎xx甘草蜀漆四两二两三两28xx去半夏加栝楼xx7xx人参xx甘草栝楼根生姜大枣八两三两三两四两二两十二枚xxxx干姜xx栝楼根牡蛎甘草半斤三两二两三两四两三两二两30xx散14菊花白术细辛茯苓牡蛎桔梗防风人参矾石黄芩当归四十分三分三分八分十分三分五分三分干姜川芎桂枝三分三分31风引汤12大黄干姜龙骨桂枝甘草牡蛎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四两四两三两二两六两六两xx石膏六两32防己地xx5防己xx防风甘草生地黄一钱三钱二斤33头风摩散方2大附子盐一枚34xx芍药知母xx9xx芍药甘草xx生姜白术知母防风附子四两三两二两五两四两二枚35乌头xx5xx芍药黄芪甘草xx三两三两五枚36矾石xx1矾石二两37《古今录验》xx9xxxx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川芎杏仁三两三两三两三两一两四十枚38《千金》三xx5xx独活细辛黄芪xx五分四分二分三分39《近效方》术附汤3白术附子甘草二两一枚半一两40xx八味丸8干地黄山茱萸薯蓣泽泻茯苓牡丹皮xx附子八两四两三两三两一两41《千金方》越婢加术xx6xx石膏生姜甘草白术大枣六两半斤三两二两四两十五枚42黄芪xx五物xx5黄芪芍药xx生姜大枣三两三两六两十二枚43xx加龙骨牡蛎xx7xx芍药生姜甘草大枣龙骨牡蛎三两三两二两十二枚三两44天雄散方4天雄白术xx龙骨三两八两六两三两45xx中汤方6xx甘草大枣芍药生姜胶饴三两十二枚六两三两一斤46黄芪建中xx7xx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47薯蓣丸方21薯蓣当归桂枝干地黄曲豆黄卷甘草川芎麦门冬芍药三十分十分十分二十八分六分六分白术杏仁人参柴胡桔梗茯苓阿胶干姜白蔹防风大枣六分七分五分五分七分三分二分六分百枚48酸枣仁汤方5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深师有生姜二两)二斤一两二两二两49大黄蜇虫丸方12大黄黄芩甘草桃仁杏仁芍药干地黄干漆虻虫水蛭十分二两三两一斤四两十两一斤百枚蛴螬蜇虫一斤半斤50《千金翼》炙甘草xx(一云复脉xx)9甘草桂枝生姜麦门冬麻仁人参阿胶大枣生地黄四两三两半斤二两三十枚一斤51《肘后》獭肝散1獭肝52甘草干xx方2甘草干姜四两二两53射干xx方9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五味子大枣半夏十三枚四两三两三两半斤七枚大者八枚54皂荚丸方1皂荚八两55厚朴xx方9厚朴xx石膏杏仁半夏干姜细辛小麦五味子五两四两如鸡子大半斤二两一斤半斤56泽漆xx9半夏紫参(一作紫菀)泽漆生姜白前甘草黄芩人参桂枝半斤五两三斤五两三两三两57xx方6xx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七升一斤三两二两三合十二枚58葶苈大枣泻肺汤方2葶苈大枣59桔梗xx2桔梗甘草一两二两60越婢加半夏xx6xx石膏生姜大枣甘草半夏六两半斤三两十五枚二两半斤61小xx加石膏xx9xx芍药xx细辛甘草干姜五味子半夏石膏三两三两三两半斤二两62《千金》甘草xx1甘草二两63《千金》生姜甘草xx4生姜人参甘草大枣五两三两四两十五枚64《千金》xx去芍药加皂荚xx5xx生姜甘草大枣皂荚三两二两十枚二枚65《外台》桔梗xx3桔梗xxxx三分一分66《千金》苇茎汤4苇茎薏苡仁桃仁瓜瓣二斤半斤五十枚半斤67奔豚xx9甘草川芎当归半夏黄芩生葛芍药生姜甘李根白皮二两二两四两二两五两二两四两一斤68xxxxxx5xx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五两三两二两三两十二枚69茯苓xx甘草大枣xx4茯苓甘草大枣xx半斤二两十五枚四两70栝楼薤白白酒xx3栝楼实薤白白酒一枚半斤七升71栝楼薤白半夏xx4栝楼实薤白半夏白酒一枚三两半斤一斗72枳实薤白xx方5枳实厚朴薤白xx栝楼实四枚四两半斤一两一枚73人参xx4人参甘草干姜白术三两三两74茯苓杏仁甘草xx3茯苓杏仁甘草三两五十个一两75橘枳xx方3橘皮枳实生姜一斤三两半斤76薏苡附子散方2薏苡仁大附子十五两十枚77xx生姜枳实xx3xx生姜枳实三两五枚78乌头赤石脂丸方5蜀椒乌头附子干姜赤石脂一两一分半两一两79九痛丸6附子生狼牙xx人参干姜吴茱萸三两一两一两一两80厚朴七物汤方7厚朴甘草大黄大枣枳实xx生姜半斤三两十枚五枚二两五两81附子粳米xx5附子半夏甘草大枣粳米一枚半斤一两十枚半斤82厚朴三物汤方3厚朴大黄枳实八两四两五枚83大xxxx8xxxx芍药半夏枳实大黄大枣生姜半斤三两半斤四枚二两十二枚五两84大xx方4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四两半斤五枚三合85大建中xx4蜀椒干姜人参胶饴二合四两二两一斤86大黄附子xx3大黄附子细辛三两三枚二两87赤丸方4茯苓乌头半夏细辛(《千金》作人参)四两二两四两一两88大乌头煎方1乌头大者五枚89当归生姜羊肉汤方3当归生姜羊肉三两五两一斤90乌头xx方6乌头xx91《外台》xxxx方9xxxx人参芍药xx生姜甘草半夏大枣四两一两半一两半一两半一两二合六枚92《外台》走马汤2 杏仁xx二枚93瓜蒂散方3瓜蒂xx香豉一分七合94麻子xx6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二升半斤一斤一尺一斤95甘草干姜茯苓白术xx4甘草白术干姜茯苓二两四两96苓桂术甘汤方4茯苓xx白术甘草四两三两二两97xx半夏xx4xx半夏芍药甘草三枚十二枚五枚如指大一枚98十枣汤方4芫花xx大戟大枣99xx方8xx芍药五味子干姜甘草细辛xx半夏三两半斤三两三两半斤100木防己xx4木防己石膏xx人参三两十二枚二两四两101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xx5 木防己xx人参芒硝茯苓二两四两三合四两102泽泻xx2泽泻白术五两二两103厚朴大xx方3厚朴大黄枳实一尺六两四枚104小半夏xx2半夏生姜一斤半斤105己椒苈xx4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一两一两106小半夏加茯苓xx3半夏生姜茯苓一斤半斤三两107xx方5泽泻猪苓茯苓白术xx一两一分三分三分二分108《外台》茯苓饮6茯苓人参白术枳实橘皮生姜三两三两二两二两半四两109茯苓五味甘草xx4茯苓xx甘草五味子四两三两半升110苓xx五味xx方5茯苓甘草干姜细辛五味四两三两三两半升111xx五味甘草去xxxxxx6茯苓甘草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四两三两二两半升112茯苓甘草五味xx方7茯苓甘草五味干姜细辛半夏杏仁四两三两半升三两半升113苓xxxxxxxx方8茯苓甘草五味干姜细辛半夏杏仁大黄四两三两半升三两半升三两114文蛤散方1文蛤五两115栝楼xx方5栝楼根茯苓薯蓣附子xx二两三两一枚一两116xx灰散方2xx灰xx七分三分117xx白鱼散方3xx乱发白鱼二分二分118茯苓xx盐汤方3茯苓白术xx盐半斤二两弹丸大一枚119猪苓xx5猪苓茯苓阿胶xx泽泻一两一两一两120防己黄芪xx4防己黄芪白术甘草一两一分三分半两121越婢xx5xx石膏生姜大枣甘草六两半斤三两十五枚二两122防己茯苓xx5防己黄芪xx茯苓甘草三两三两六两二两123甘草xx方2甘草xx二两四两124xx附子xx3xx甘草附子三两二两一枚125黄芪芍桂苦酒xx4黄芪芍药xx苦酒五两三两一升126xx加黄芪xx6xx芍药甘草生姜大枣黄芪三两二两三两十二枚二两127xx枣xx附子xx7xx生姜甘草大枣xx细辛附子三两二两十二枚二两一枚128枳术xx2枳实白术七枚二两129茵xx3茵陈蒿栀子大黄六两十四枚二两130硝石矾石散方2硝石矾石131栀子大xx方4栀子大黄枳实豉十四枚一两五枚一升132猪膏发煎方2猪膏乱发半斤如鸡子大三枚133茵陈xx方2茵陈蒿xx十分五分134大黄硝石xx4大黄xx硝石栀子四两四两十五枚135《千金》xx醇酒xx2xx清酒三两五升136xx救逆xx7xx甘草生姜牡蛎龙骨大枣蜀漆三两二两三两五两四两十二枚三两137半夏xx丸方2半夏xx138xxxx4xx干姜xx汁三两三把一升139黄土xx7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阿胶xx灶中黄土三两三两三两半斤140泻心汤方3大黄xxxx二两一两141茱萸xx4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一升三两六两十二枚142半夏泻心汤方7半夏xx干姜人参xx大枣甘草半升三两三两一两十二枚三两143xx加半夏生姜xx6xx甘草芍药半夏生姜大枣三两二两半升三两十二枚144猪苓散方3猪苓茯苓白术145四逆汤方3附子干姜甘草一枚一两半二两146xxxx7xxxx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半斤三两三两半斤三两十二枚147大半夏xx3半夏人参xx二升三两一升148大黄甘草xx2大黄甘草四两一两149茯苓泽泻xx6茯苓泽泻甘草xx白术生姜半斤四两二两三两四两150文蛤xx7文蛤xx甘草生姜石膏杏仁大枣五两三两三两五十枚十二枚151半夏干姜散方2半夏干姜152生姜半夏xx2半夏生xx半升一升153橘皮xx2橘皮生姜四两半斤154橘皮xxxx6橘皮xx大枣生姜甘草人参二升三十枚半斤五两一两155小xx方3大黄厚朴枳实四两二两大者三枚156桃花xx3赤石脂干姜粳米一斤一两一升157xxxx4xxxxxxxx二两三两三两158栀子豉汤2栀子香豉十四枚四合159通脉四逆汤方3附子干姜甘草大者一枚三两(强人可四两)160xx方2紫参甘草半斤三两161诃梨勒散方1诃梨勒十枚二两162《外台》xxxx6xx人参干姜xx大枣半夏三两三两一两十二枚半升163薏苡附子败酱散方3薏苡仁附子败酱十分二分五分164大黄xxxx5大黄xx桃仁瓜子芒硝四两一两五十个半升三合165王不留行散方9王不留行蒴翟细叶桑东南根(白皮)甘草川椒黄芩干姜十分十分十八分三分二分芍药厚朴二分166排脓散方4枳实芍药桔梗鸡子黄十六枚六分二分一枚167排脓xx4甘草桔梗生姜大枣二两三两一两十枚168鸡屎xx1鸡屎白169蜘蛛散方2蜘蛛xx十四枚半两170xx蜜汤方3xx蜜二两一两四两171xx丸方10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川椒桂枝人参黄柏三百枚六两十两一斤四两六两六两172xx茯苓丸方5xx茯苓xx桃仁芍药173芎归胶xx7川芎阿胶甘草xx当归芍药干地黄二两二两三两四两-174当归芍药散方6当归芍药茯苓白术泽泻川芎三两一斤四两半斤175干姜人参半夏丸方3干姜人参半夏一两二两176当归贝母苦参丸方(男子加滑石半两)3 当归xx苦参四两四两177葵子茯苓散方2葵子茯苓一斤三两178当归散方5当归xx芍药川芎白术一斤一斤半斤179xx方4白术川芎蜀椒牡蛎三分三分180枳实芍药散方2枳实芍药181下瘀血xx3大黄桃仁蜇虫二两二十枚182竹叶xx10竹叶葛根防风桔梗桂枝人参甘草附子大枣生姜一把三两一两一两一枚十五枚五两183竹皮大丸方5生xx石膏xx甘草xx二分一分七分一分184xx加甘草阿胶xx6xx甘草阿胶xxxxxx二两二两三两三两185《千金》三物xxxx3xx苦参干地黄一两二两四两186《千金》内补当归建中xx6当归xx芍药生姜甘草大枣四两三两六两三两二两十二枚187半夏厚朴xx5半夏厚朴茯苓生姜xx一升三两四两五两二两188甘草小麦大枣xx3甘草小麦大枣三两一斤十枚189xx方12吴茱萸当归川芎芍药人参桂枝阿胶生姜牡丹皮甘草三两二两二两二两二两半夏xx半升一升190土瓜根散方4土瓜根芍药xx蜇虫三两三两191旋复花xx3旋复花葱xx三两十四茎少许192大黄xx方3大黄xx阿胶四两二两193抵挡xx4水蛭虻虫桃仁大黄三十个二十个三两194矾石丸方2矾石杏仁三分一分195xx花酒方1红蓝花一两196肾气丸方8干地黄薯蓣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xx附子八两四两三两三两一两197蛇床子xx1198xxxx1xx三两199小儿疳虫蚀齿方2雄黄葶苈。
《金匮要略》咳嗽

木防己 +
桂枝 石膏
人参
木防己汤方 解
一苦一辛,行水 饮,通阳化气 →辛甘大寒,宣泄郁热
→ 扶正补虚
三·小结: 仲景论治咳嗽的特 点
• 病因
1.外感:风寒、风热 2.内伤:饮
病位
肺
涉及脾
三·小结: 仲景论治咳嗽用药规
律 • 1.寒饮伤肺,治以辛温
• 药物:麻黄、桂枝、皂荚、半夏、细辛、干姜、 紫菀、款冬花、生姜、石膏、杏仁、射干、五味 子、白前等。
《金匮要略》咳嗽
一、病因病 机
六淫: 风寒暑 湿燥火
外邪袭肺
肺脏虚弱 痰湿蕴肺 肝火犯肺 肾脏亏虚
内邪干肺
宣降失常 肺气上逆
咳嗽
二、仲景治咳嗽—实 • 1、射干麻黄汤:寒证饮郁肺
【原文】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
主之。(六)
咳:咳声重浊
临
床
痰:痰多,质清稀
表 现
喘:不得平卧
鸣:喉中水鸡声
下气消痰
大枣
→ 甘缓安中扶正
二、仲景治咳嗽—实 证
• 9.十枣汤
• 【原文】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21)
• 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22)
• 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32)
• 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 日或一岁,宜十枣汤。(33)
• 甘遂 • 大戟 • 芫花 • 大枣
胃、资化源
三·小结: 仲景论治咳嗽用药规 律
5.针对主证,君药重投
麦门冬汤病机:肺胃阴虚、虚火上逆
麦门冬:半夏为7:1
6.辛甘合用,培土生金
炙甘草(甘温)—补中益气 炮干姜(辛温)—温复肺气之阳
谢谢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雪华《金匮要略》教学片(1—80全集)
王雪华《金匮要略》教学片(1—80全集)
视频列表图片 详情 播放排序: 与创建顺序相同 与创建
顺序相反
47:50
01《金匮要略》性质与沿革
春风微拂
23,406
42:42
02《金匮要略》的内容、体例和...
春风微拂
7,486
34:38
03《金匮要略》的成就及贡献(2)
春风微拂
7,194
40:09
04《金匮要略》诊治杂病的辩证...
春风微拂
6,597
55:00
05《金匮要略》对中医药学发展...
春风微拂
5,254
48:10
06《金匮要略》学习的目的与方法
春风微拂
5,330
36:11
07《金匮要略》第一篇:脏腑经...
春风微拂
9,802
50:42
08《金匮要略》第一篇:论肝虚...
春风微拂
7,885
49:50
09《金匮要略》第一篇:论发病...
春风微拂
5,774
42:33
10《金匮要略》第一篇:论病机...
春风微拂
5,497
49:32
11《金匮要略》第一篇:四诊举例
春风微拂
5,657
56:49
12《金匮要略》第一篇:小结
春风微拂
5,285
48:44
13《金匮要略》第二篇:痉病
春风微拂
5,164
50:12
14《金匮要略》第二篇:湿病证...
春风微拂
6,197
51:06
15《金匮要略》第二篇:湿病证...
春风微拂
5,241
32:36
16《金匮要略》第三篇:百合狐...
春风微拂
4,188
46:57
17《金匮要略》第三篇:百合病...
春风微拂
3,840
48:20
18《金匮要略》第三篇:百合病...
春风微拂
3,501
42:45
19《金匮要略》第三篇:狐惑病...
春风微拂
3,583
46:58
20《金匮要略》第三篇:狐惑病...
春风微拂
4,968 首页 | << | 1 2 3 4 | >> |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