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金匮要略(王雪华)(全80集)
中医四大经典之《金匮要略》全80集——019第三篇:狐惑病证治(1)

中医四大经典之《金匮要略》全80 集——019 第三篇:狐惑病证治( 1 )视频字幕内容如下:黑板狐惑病第10 条论狐惑病的临床表现和内服主方状如伤寒发热T不扬卜低匚病程缠绵---- 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焦虑不安,失眠,烦躁T湿热内蕴,肝、心病变为主——蚀〒于喉一一惑匚于阴一一狐病因病机:湿热毒邪循肝经侵淫〒上扰匚下注不欲饮食,恶闻食臭一一湿热内蕴-困脾-脾运不健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一一乍―“或”蚀于上部则声喝ye4〒嗄sha4匚嘎gal甘草泻心汤主之生甘草,主药干姜、半夏一一辛开化湿黄芩、黄连一一苦泄(降),清热解毒、燥湿泻火人参、大枣一一安中化湿生炙甘草各半、马尾连同学们好,上次课,我们把百合病讲完了,这个病是临床常见病,也可以说,二十一世纪还有上升的趋势,所以要引起重视。
那么,通过第 1 条原文的分析,它是百合病的总纲,包括了病因、病机的分析,临床表现两组证候,一组是神志不宁证,一组就是精神恍惚证。
从误治里面给予提示,正治法,应该是滋阴清热,养心安神,禁忌汗、吐、下法。
在第 1 条第二段落里,比较有争议,我们从中,把“头痛”、“头眩”和“淅然者”给提炼出来,补充了它的临床表现,仍然没有离开阴虚,肝阳偏旺,出现的“头痛”、“头眩”,而“淅然者”,正是那种“如寒无寒,如热无热”的异常感觉,所以并不矛盾。
关于它“二十日愈”、“四十日愈”还是“六十日愈”,病程的长短,并不取决于排尿时的伴发症状,它们两者之间,并没有内在的联系,只是说明这个病程可长可短,但是,临床我们看到,向愈快的人,基本上说,病程短,病情轻,或者他对这个疾病有信心,和医生能够合作,通过思想开导、心理调治,就好得快,如果从张仲景发病学的观点来看,那就是正气能够抗邪,就向愈快,如果正气虚弱,无力抗邪,病情就迁延。
我觉得第 1 条第二段,我们从这个角度分析,有临床的实际意义,供给大家参考。
也有的同学问我呢,说老师举的临床体会,都是情志不遂,五志化火的主要病因,那么,热病后期,余热未清,能不能给我们举个例子?实际上,这些年来传染病少了,感染性疾患,能够及时地得到控制,因此,这个的病例相对减少,而情志不遂为多见,这是当前临床的实际情况。
王雪华《金匮要略》全文

《金匮要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雪华教授主讲目录王雪华简介01《金匮要略方论》性质与沿革02《金匮》的内容、体例和成就(1)03《金匮》的成就及贡献(2)04 诊治杂病的辩证思维过程05《金匮》对中医药学发展的重大影响【01话:芫荽】06 学习《金匮》的目的与方法【02话:肺感染】【03话:】07 第一篇:概述: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08 第一篇:论肝虚治法和虚实异治09 第一篇:论发病、预防及病因10 第一篇:论病机、四诊举例(1)【04:嗜铬细胞瘤】【05:卒厥】【06:黑色病变】11 第一篇:四诊举例【07话:吃灰菜中毒】【08话:乳腺癌】12 第一篇:小结:痉湿暍病脉证第二【09话:葛根和麻黄同煎】【10话:外感痉病】【11话:外感痉病】13 第二篇:痉病14 第二篇:湿病证治(1)【12话:《瓜蒂散》搐鼻退黄】【13话:转筋】15 第二篇:湿病证治(2)16 第三篇:概述: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14话:百合病厌食证】17 第三篇:百合病证治(1)【15话:行为异常】【16话:感觉异常】18 第三篇:百合病证治(2)【17话:百合病癔病】【18话:癔症】【19话:抑郁】19 第三篇:百合病(总结)狐惑病证治(1)【20话:百合病表现为幻视】20 第三篇:狐惑病证治(2)【21话:热毒瘀血搏结溃腐成脓】【22话:赤小豆】21 第三篇:阴阳毒证治【23话:流行性出血热】【24话:丙肝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2 第四篇:概述:疟病证治疟病脉证并治第四23 第五篇:概述:中风病辩证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24 第五篇:历节病病因病机、证治(1)25 第五篇:历节病证治(2)【25话:椎间盘脱出】26 第五篇:中风鉴别诊断小结【26话:黄芪的用量】27 第六篇:概述:血痹病证治(1)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28 第六篇:血痹病证治(2)【27话:面部进行性肌肉萎缩】【28话:末梢神经炎】29 第六篇:虚劳病辩证【29话:半产】30 第六篇:虚劳病证治(2)31 第六篇:虚劳病证治(3)【30话:高热:下午3、4点钟开始发热】32 第六篇:虚劳病证治(4)【31话:血管痉挛性头痛】【32话:空洞性肺结核】33 第六篇:小结: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34 第七篇:肺痿:肺痈证治(1)35 第七篇:肺痿:肺痈证治(2)【33话:(肺化脓症)连续发烧】36 第七篇:肺胀证治:小结:【34话:结节病】【35话:过敏性哮喘《射干麻黄汤》】37 第八篇:奔豚气病证治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38 第八篇:小结: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36话:肺癌】39 第九篇:胸痹病证治(2)【37话:不自主的长出气,即“胸中气塞”】40 第九篇:胸痹病证治(3)41 第九篇:心痛病证治(2)42 第十篇:概述: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43 第十篇:腹满病辩证(2)44 第十篇:实热性腹满病证治【38话:老年性便秘】45 第十篇:腹满、寒疝病证治【39话:隐匿性肾炎(《大黄附子汤》大黄同煎)】46 第十篇:寒疝、宿食病证治(内容与第45讲相同)47 第十篇:小结: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48 第十一篇:肾着、脾约、心伤等49 第十一篇:小结: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50 第十二篇:留饮、伏饮51 第十二篇:痰饮治则(2)52 第十二篇:四饮证治(2)【40话:肾变期,尿不下尿来】53 第十二篇:四饮证治(3)【41话:气胸】54 第十二篇:支饮病案分析55 第十二篇:痰饮治法纵横谈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56 第十三篇:消渴小便不利证治【42话:多饮多尿】57 第十三篇:小便不利淋病证治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58 第十四篇:水气病59 第十四篇:血分、水分60 第十四篇:四水证治61 第十四篇:综述黄汗证治与现代研究62 第十五篇:概述: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63 第十五篇:黑疸64 第十五篇:黄疸证治(2)【43话:排石】65 第十五篇:黄疸证治(3)66 仲景退黄八法及临床应用举隅【44话:乙肝】67 第十六篇:概述: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45话:惊悸证】68 第十六篇:吐衄下血证治和预后69 第十六篇:瘀血证辨治(2)小结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70 第十七篇:概述:呕血证治(2)【46话:食已即吐】71 第十七篇:概述:呕血证治(3)【47话:慢性反流性胃炎】72 第十七篇:下利证治、小结:【48话:热结旁流】【49话:脾胃虚寒,湿热未尽】73 第十八篇:概述: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74 第十八篇:阳痈证治(2)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50话:胆道蛔虫】75 第二十篇:概述: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51话:风心病】76 妊娠常见诸疾证治77 第二十一篇:概述: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78 第二十一篇:产后病证治79 第二十二篇:概述: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80 第二十二篇:妇人杂病证治王雪华简介王雪华教授,女,现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学科金匮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基础医学院学术、学位分委员会委员,教学督导专家组成员;曾任中国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科委、省医药管理局、哈尔滨市卫生局科技成果(立项)评审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等职,现受聘美国中国医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等。
《金匮要略》王雪华老师46讲内容全

第46讲:第十篇:寒疝、宿食病证治同学们好,今天是让我们铭记的日子,党的十六大终于胜利召开。
让我们共同祝贺大会圆满成功。
上午的三个学时,我是这么安排的,用一个学时把第十篇寒疝宿食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晕,………………………………与45讲相同文件。
看视频温下法的代表方剂:大黄附子汤。
作为临床应用,我在向你们推荐两首方剂:温脾汤《五版讲义上介绍了《本事方》的温脾汤111页有大黄和炮附子,没有细辛,而用了桂心就是肉桂(其干皮去表皮者)配合干姜,甘草,关键他使用了厚朴、帮助行气。
所以,这个在药物组成上来说比较周到,用起来比较稳妥,在暗语后面给大家提供的一首,这是在大黄附子汤基础上化裁而来的。
在一首是孙思邈《千金方》中的温脾汤,药物组成保留了大黄附子汤中大黄和炮附子,他加了干姜。
这两首温脾汤都加了干姜。
而《千金方》中的温脾汤中加了人参和甘草,《千金方》中的温脾汤临床上比较好用的医生方剂,这是关于温下法。
两个温脾汤各有千秋,但是都保留了大黄附子汤中的大黄和炮附子,有使用的温中的干姜,孙思邈中千金方中的温脾汤多了人参和甘草。
《本事方》的温脾汤多了厚朴、桂心和甘草。
接下来我们主要讲寒疝发作时的典型症候,请大家看14条原文“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尾,那个字是古今字”,出xian,而不是jian,出见有头尾,上下痛而不敢触近。
大建中汤主之,“(二类)。
这个条文的分析,是治疗脾胃的虚寒证的不管是腹满病,还是腹痛的寒疝病,这个方子都使用。
本条开头说本条论述脾胃虚寒的腹满痛证治,含义就在于既适合脾胃虚寒性的腹满病,也适合与虚寒性的寒疝病。
原文分析第14条论虚寒性腹满、寒疝病证治。
原文首先讲了:心胸中大寒痛,后面有讲了腹中寒,性质上病证属于寒邪,疼痛为主症,在病位上体现了从心胸到腹中,从表里内外到脏腑经络,范围涉及等广泛,为什么造成这样呢/?是寒气充斥的结果。
这是病位。
病性,大寒,主症:由胸到腹剧痛。
倪海厦讲《金匮要略》全集(76讲)

倪海厦讲《金匮要略》全集(76讲)
前言:东汉末年,战乱频仍,疫病流行,死亡枕藉,张仲景的族人亦多数亡于伤寒之疾。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
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金匮要略》即为《伤寒杂病论》之杂病部分的节略本。
《金匮要略方论》一书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是我国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辨治杂病的方书。
但因其文字古奥,不加讲解,很难掌握全貌,领会原著精髓。
《金匮要略方论》原书共25篇,第一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相当于全书的总论;第二篇《痉湿暍病脉证》至第十七篇《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广泛地论述了内科方面的各种疾病;第十八篇《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论述了外科的疾病;第十九篇《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论述了几种不便归纳的病证。
第二十篇至第二十二篇论述了妇科的疾病,以上22篇共有条文396条。
本文为倪师为学生讲《金匮要略》视频课程实录(附文字),一共76讲,语言浅显易懂,大道至简,实为学习经方,步入中医之门的良好法门。
王雪华讲金匮要略第80讲第二十二篇:妇人杂病证治

王雪华讲金匮要略第80讲第二十二篇:妇人杂病证治好,同学们,我们上课。
6、现在,我就谈一下2001年第9期,《中医杂志》上,专题笔谈徐长卿的用法,其中新疆的一个作者,他写到徐长卿治疗脏躁证,徐长卿,在以前,我就是治风湿痹证,腰腿疼者,我加徐长卿,而且我都是20克、25克的用,没再多用过,结果他介绍一个老中医治失眠,喜用徐长卿,就是这个作者他提到,他是从老中医那里得来的启发,治疗脏躁,那么在辩证用方当中要加入此药,确实能够明显提高疗效,我把他的说法,提供大家参考,临床实践去摸索,是不是象他所说的那样,咱们现在要学习或者查阅文献,看杂志的文章,采取一种什么态度呢?辨证的来看,要提防假知识、伪科学,尤其是当今时代,只有自己亲自去实践,你才会觉得中药方真好使,而且不用多,就象我刚才说过的温经汤,我就感觉,对温经汤还得好好研究研究,不拘泥于条文本身,他(论文作者)介绍的方子,就是甘麦大枣汤,甘草10克,小麦20克,大枣10枚,白芍15克,生地15克,麦冬12克,陈皮5克,柴胡6克,10付(水煎服),没见效,即按照治疗脏躁原方,加上了我刚才说的滋阴法,疏肝法,用了白芍、生地、麦冬、陈皮、柴胡,10付药,疗效不显,然后,他在上方又加上了柏仁、枣仁,加柏仁、枣仁的道理,我上次已经说过了,竹皮大丸里面为什么加柏仁,为什么可以和枣仁作为药对出现,他说又加了徐长卿15克,结果疗效很好,然后,他分析药物的作用,他说,徐长卿辛温无毒,长于祛风止痛,止痒,常用于各种的痛证以及皮肤病,他说徐长卿用于皮肤病,我也没用过,皮肤病我用别的药,没用过徐长卿,《神农本草经》记载,说徐长卿这个药,“主注易亡走”,就是对皮肤病有效,“啼哭、悲伤、恍惚”,对精神恍惚,徐长卿有治疗作用,请大家注意,2001年连续两期《中医杂志》,专题笔谈很多很多,关于徐长卿所能够治的,一些疾病范围,很值得一看。
7、我觉得脏躁,咱们是从脏阴不足上考虑的,包括他(论文作者)说,加徐长卿的问题,我觉得,尤其是年轻的患者,如果是在精神高度紧张,容易化热情况下,这个方不行,它是偏于甘,温,你别看那药轻,还是偏于甘温的,你不能助火,不能火上浇油,什么方好使?我觉得可以用温胆汤,黄连温胆汤,这一定在治法和方药上严格区别开来,加哪些药,你就根据情况,咱们刚才已经说了,不占时间了。
王雪华《金匮要略》教学片(180全集)

王雪华《金匮要略》教学片(1—80全集)王雪华《金匮要略》教学片(1—80全集)视频列表图片详情播放排序: 与创建顺序相同与创建顺序相反47:5001《金匮要略》性质与沿革春风微拂23,40642:4202《金匮要略》的内容、体例和...春风微拂7,48634:3803《金匮要略》的成就及贡献(2)春风微拂7,19440:0904《金匮要略》诊治杂病的辩证... 春风微拂6,59755:0005《金匮要略》对中医药学发展... 春风微拂5,25448:1006《金匮要略》学习的目的与方法春风微拂5,33007《金匮要略》第一篇:脏腑经... 春风微拂9,80250:4208《金匮要略》第一篇:论肝虚... 春风微拂7,88549:5009《金匮要略》第一篇:论发病... 春风微拂5,77442:3310《金匮要略》第一篇:论病机... 春风微拂49:3211《金匮要略》第一篇:四诊举例春风微拂5,65756:4912《金匮要略》第一篇:小结春风微拂5,28548:4413《金匮要略》第二篇:痉病春风微拂5,16450:1214《金匮要略》第二篇:湿病证... 春风微拂6,19751:0615《金匮要略》第二篇:湿病证... 春风微拂5,24132:3616《金匮要略》第三篇:百合狐... 春风微拂4,18846:5717《金匮要略》第三篇:百合病... 春风微拂3,84048:2018《金匮要略》第三篇:百合病...春风微拂3,50142:4519《金匮要略》第三篇:狐惑病...春风微拂3,58346:5820《金匮要略》第三篇:狐惑病...春风微拂4,968 首页 | << | 1 2 3 4 | >> | 末页。
《金匮要略》辅导纲要---王雪华(1)

教授
主讲: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王雪华
精品课件
二00四年九
《金匮要略》
辅导内容
引言
第一部分 法
第二部分 律
第精三品课部件分
杂病治则与治 杂病的辨治规 张仲景重要立
《金匮要略》
引言
学习目的:
1. 掌握杂病辨治规律,拓展临床思路。
2. 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诊治疑难病证的
能力。
3. 提高阅读古医籍和运用医学文献的能
“盖正气不固,则无以御邪 而却疾。”
精品课件
《金匮要略》首篇
【按语】
表里同病的治法有三:
先表后里—常法 表里同治—兼顾法
先里后表—变法
《金匮· 呕吐哕下利病》篇重复本条原 文,其义强调表里同病的具体治疗。
精品课件
《金匮要略》首篇
4 新旧同病,宜分先后(15)
缓图, 急治,
痼疾-病久势缓,难治,必须
精品课件
远其所恶
《金匮要略》首篇
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 ◆ 脏气为邪气所改变——病态 ◆ “回光返照”的表现——凶兆 ◆ 正气来复,胃气和——向愈
精品课件
《金匮要略》第三篇
百合病主方——百合地黄汤
(5)
7
百合病变方——百合知母汤
各 (2) 随 证 百合病救治方——(百合)滑石代赭汤(3)
内伤以扶正为主兼祛邪。
精品课件
《金匮要略》
6. 附录:
《金匮要略方论》——宋代林亿等人校定
赵开美校刻
明代
第一位作注者——明代赵以德(朱丹溪弟子)
衍义》
《金匮方论
清代周扬俊(喻嘉言弟子)
衍义补注》
精品课件
中医古书王雪华讲《金匮要略》

中医古书王雪华讲《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二、原文分析第1、2条分类及脉证第3~7条第8~10条缺盆第11条涕泣相随第12条成因┬食少──脾运失司┬饮停心下┬甚──悸└饮多──运化水湿↓┘└微──短气素体中阳不足主脉──偏弦第15条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1.痰饮的形成内因:脾运失司中阳素虚外因:感受风寒(春冬多发)寒湿侵渍(冒雨、涉水、久坐湿地)饮食劳欲(食少饮多,思虑劳倦)寒饮射肺←───┐─→脾运失司─→上不能输精以养肺──肺失通调─┬→饮邪停聚(脾气虚弱)→下不能助肾以化水──气不化水─┘│饮邪害肾←───┘┬波及五脏└流溢四处清.邹澍(润安)《本经疏证》滤于肾节制于肺,输引于脾敷布于肾2.饮邪的病理特性质地清稀┐┌阻遏阳气停于局部│饮为阴邪│伤人阳气责之脾胃│有形之邪│“得温则行,阴寒凝聚┘└得寒则凝”3.温药的治疗意义┌补胃阳│燥脾土└发??阳气下面,我们把第8条~第10条,看一下,这就是留饮的概念,说它分属于四饮之中,现在,我们看四饮的留饮,就是第8条到第10条,这三个条文讲:“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
”它原文写的是“如手大”,请大家注意看〔校勘〕,那么多的注家,同意把它改为“如掌大”,这也是来源于临床实践,“如手大”,手挺大,“如掌大”,就手掌这么大的地方,后背一共才几巴掌大啊,所以,应改成“如掌大”,你若背诵这个原文的话,也就是狭义痰饮的留饮,有“背寒冷如掌大”,“背寒冷如掌大”的病机,怎么解释?我们《讲义》说得比较浅湿,就是饮邪留积以后,阳气被阻遏,不能展布,出现背寒冷。
我觉得,在上次讲“心痛彻背”的问题上,给大家说了关于“胸为气海”的问题,背为五脏六腑的腧穴所在,所以,它又是阳气出入之所,因为狭义痰饮,饮留在心下,那么背应该特指心俞而言。
作为腧穴来说,它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之所,这是我们复习过的,作为在背部的心俞,当然,背也是胸之府,诸阳它受气于胸中,而心阳转行于背,因此,饮留心下则出现了一块,像手掌大的地方寒冷感,有寒冷感,是由阻遏阳气,同时也影响督脉的温煦功能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01 性质与沿革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02 内容、体例和成就1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03 成就及贡献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04 诊治杂病的辩证思维过程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05 对中医药学发展的重大影响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06 学习的目的和方法《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07 第一篇--脏腑经络先后病证概述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08 第一篇--论肝虚治法和虚实异治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09 第一篇--论发病、预防及病因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10 第一篇--论病机、四诊举例(1)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11 第一篇--四诊举例《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12 第一篇--小结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13 第二篇--痉病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14 第二篇--湿病证治(1)《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15 第二篇--湿病证治(2)《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16 第三篇--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概述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17 第三篇--百合病证治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18 第三篇--百合病证治(2)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19 第三篇--狐惑病证治(1)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20 第三篇--狐惑病证治(2)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21 第三篇--阴阳毒证治《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22 第四篇--概述、虐病证治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23 第五篇--概述、中风病辨证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24 第五篇--历节病病因病机、证治(1)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25 第五篇--历节病证治(2)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26 第五篇--中风鉴别诊断、小结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27 第五篇--概述、血痹病证治(1)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28 第六篇--血痹病证治(1)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29 第六篇--虚劳病辨证《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30 第六篇--虚劳病证治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31 第六篇--虚劳病证治(3)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32 第六篇--虚劳病证治(4)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33 第六篇--小结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34 第七篇--肺瘘、肺痈证治(1)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35 第七篇--肺瘘、肺痈证治(2)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36 第七篇--肺账证治、小结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37 第八篇--奔豚气病证治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38 第八篇--小结、第九篇--胸痹心痛短气篇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39 第九篇--胸痹病证治(2)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40 第九篇--胸痹病证治(3)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41 第九篇--心痛病证治(2)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42 第十篇--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概述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43 第十篇--腹满病辨证(2)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44 第十篇--实热性腹满病证治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45 第十篇--腹满、寒疝病证治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46 第十篇--寒疝、宿食病证治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47 第十篇--小结;第十一篇--概述、肝着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48 第十一篇--肾着、脾约、心伤等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49 第十一篇--小结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50 第十二篇--留饮、伏饮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51 第十二篇--痰饮治则(2)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52 第十二篇--四饮证治(2)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53 第十二篇--四饮证治(3)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54 第十二篇--支饮病案分析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55 第十二篇--痰饮治法
小结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56 第十三篇--消渴小便不利证治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57 第十三篇--小便不利淋病证治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58 第十四篇--水气病《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59 第十四篇--血分、水分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60 第十四篇--四水证治《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61 第十四篇--综述黄汗证治与现代研究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62 第十五篇--黄疸病脉证并治、概述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63 第十五篇--黄疸证治(1)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64 第十五篇--黄疸证治(2)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65 第十五篇--黄疸证治(3)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66 第十五篇--仲景退黄八法及临床应用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67 第十六篇--惊悸吐衄·····概述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68 第十六篇--吐衄下血
证治和预后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69 第十六篇--小结、第十七篇--概述(1)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70 第十七篇--概述、呕血证治(2)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71 第十七篇--概述、呕血证治(3)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72 第十七篇--下利证治、小结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73 第十八篇--疮痈肠痈浸淫病病脉证并治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74 第十八篇--阳痈证治(2)、第十九篇--杂病综述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75 第二十篇--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76 第二十篇--妊娠常见诸疾证治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77 第二十一篇--妇人产后病脉证治概述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78 第二十一篇--产后病证治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79 第二十二篇--妇科杂病概述
《金匮要略》教学片(王雪华)80 第二十二篇--妇人杂
病证治、结束语
金匮要略(王雪华)(全80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