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码制作及二胡运弓的金三角铁律
二胡常用弓法口诀

二胡常用弓法口诀1、坐姿两腿平放与肩宽;右脚稍后左脚前;挺拔自然坐如钟;切忌养成坏习惯..斜肩、歪身、驼背、低头等2、持弓右手放松半握拳;食指第三关节拇指指面扶弓杆根;中指、名指在中间弓杆、弓毛;三点控制内外弦..演奏外弦时;食指的三关节向上、拇指指面向下、中指第一关节稍后处向外用力使弓毛摩擦外弦发声;演奏内弦时;食指、拇指以相同的动作控制弓杆;中指、名指指面向内按住弓毛向内用力;使弓毛贴住内弦摩擦发声..3、持琴琴筒斜靠左腿根;琴杆正直略前倾;左臂半抬虎口圆;食指根与千斤平..4、按弦拇指松弛顺自然;食、中、名、小成弧圆;指掌关节控起落;弹性击弦如鼓点..5、运长弓拉弓右手腕略凸;小臂先动右拉出;直线运动要牢记;切忌大臂过早出..推弓大臂先回收;带动小臂左向推;手腕内屈后推进;蓄势再拉下一弓..6、换弦慢、中速换弦中指名指主动出;手臂动作相为辅;由此主动靠彼弦;运弓保持均匀速..快速正向换弦快速正向把弦换拉内推外;手腕灵活是关键;腕部带动手指动;持久均匀效果显;快速反向换弦快速反向来换弦拉外推内;换弓动作臂承担..前后内外要协调;方法正确加苦练..7、分弓分弓通常是指在中等速度下每弓演奏一个四分音符或一个八分音符的一种弓法;一般用中弓或靠左半弓约占全弓1/3长度来演奏..上臂平稳作支撑;运弓稍慢幅度宽..频繁换弓多练习;拉推发音都饱满..8、连弓用一弓演奏两个或两个以上音符的弓法称为连弓..弓段分配要合理;音质平衡是目标;运弓柔软又均匀;换弓圆润格自高.. 9、快弓快弓即快速小分弓;常用于演奏每拍四个音的十六分音符;表现热情、喜悦、紧张、激动等情绪..上臂主导又稳健;手腕灵活把扇搧;弓毛贴弦不松劲;铮铮如珠落玉盘.. 10、颤弓又叫抖弓或碎弓;奏法是通过手臂的快速颤抖发出如弹拨乐器滚奏似的碎密的音;一般多用弓尖部位演奏;强奏时可靠近中弓部位..这种奏法演奏渐强、渐弱或自由延长都比较方便;强奏时多用于渲染气氛;弱奏时多用于衬托辽阔、宁静等背景..大臂张力作支撑;手臂伸直重心沉;持弓自然又松动;上紧下松是窍门..11、顿弓▼演奏顿音的弓法即顿弓..顿弓是右手控制弓毛断续擦弦压弦的一种弓法..顿音的特点是发音短而充实;音与音之间明显断开;顿挫分明..用连弓演奏的顿音的技法叫连顿弓;用分弓演奏顿音的技法叫分顿弓前臂支持右手腕;控制弓毛劲擦弦;发音瞬间手放松;弓毛轻轻贴住弦..换弦保持弓平直;手指敏捷内外变;连顿、分顿细揣摩;勤动脑筋加苦练..12、抛弓..抛弓的符号是“九”;一般多用弓尖或弓的左半部分演奏..抛弓的方法一般分为两部分:首先奏出一个短促的跳音拉或推均可;而后手臂右旋顺势提弓;接着让弓子自然下落至琴筒时;右手拇指与食指稍放松;中指和无名指乘势向下压一下弓毛;以阻止弓子上跳;同时配合与第一部分相反的弓向运动;这样受阻的弓子就会在琴筒和弦的反作用下急速跳动出声..短跳、右旋顺提弓;自然下落手放松;下压弓毛反向动;连跳铿锵必成功..。
二胡演奏右手持弓法及运弓技巧

二胡演奏右手持弓法:
弓杆挂弓毛的挂钩处放在右手食指第三指节前部,食指自然弯曲,注意指尖不要碰到弓杆,大拇指稍弯曲,指尖对着食指第二指节前部向下扣在弓杆上。
右手中指和无名指指尖稍弯曲,向内轻轻抵住弓毛。
注意大拇指和食指触弓杆的点要分开约一厘米,切不可重合。
运弓技巧:
运弓分拉弓和推弓两个动作,拉弓时各个关节呈舒展状态,手指展开,手腕略凸出,推弓动作相反,手指弯曲,手腕内屈,特别注意此时大拇指指尖务必向下扣住弓杆。
如此反复练习直至熟练。
弓的走向切记遵守“平、直”的要求。
平是指弓杆与琴弦为直角,直是指运弓轨迹为一条直线。
拉推弓练习要领:先摆好手型再运弓,拉弓时各手指舒展,尤其注意食指尖不要压到弓杆,手腕必须向外凸出。
推弓时,手腕向内凹进,大拇指必须向下扣住弓杆,无名指和中指将弓毛抓在手掌心。
注意弓杆要始终贴住琴筒外侧运动。
并且呈一直线!。
二胡常用弓法口诀

二胡常用弓法口诀1、坐姿两腿平放与肩宽,右脚稍后左脚前,挺拔自然坐如钟,切忌养成坏习惯。
〔斜肩、歪身、驼背、低头等〕2、持弓右手放松半握拳,食指〔第三关节〕拇指〔指面〕扶弓杆〔根〕,中指、名指在中间〔弓杆、弓毛〕,三点控制内外弦。
〔演奏外弦时,食指的三关节向上、拇指指面向下、中指第一关节稍后处向外用力使弓毛摩擦外弦发声;演奏内弦时,食指、拇指以一样的动作控制弓杆,中指、名指指面向内按住弓毛向内用力,使弓毛贴住内弦摩擦发声。
〕3、持琴琴筒斜靠左腿根,琴杆正直略前倾,左臂半抬虎口圆,食指根与千斤平。
4、按弦拇指松弛顺自然,食、中、名、小成弧圆,指掌关节控起落,弹性击弦如鼓点。
5、运长弓拉弓右手腕略凸,小臂先动右拉出,直线运动要牢记,切忌大臂过早出。
推弓大臂先回收,带动小臂左向推,手腕内屈后推进,蓄势再拉下一弓。
6、换弦慢、中速换弦中指名指主动出,手臂动作相为辅,由此主动靠彼弦,运弓保持均匀速。
快速正向换弦快速正向把弦换〔拉内推外〕,手腕灵活是关键,腕部带动手指动,持久均匀效果显;快速反向换弦快速反向来换弦〔拉外推内〕,换弓动作臂承当。
前后内外要协调,方法正确加苦练。
7、分弓分弓通常是指在中等速度下每弓演奏一个四分音符或一个八分音符的一种弓法,一般用中弓或靠左半弓约占全弓1/3长度来演奏。
上臂平稳作支撑,运弓稍慢幅度宽。
频繁换弓多练习,拉推发音都饱满。
8、连弓用一弓演奏两个或两个以上音符的弓法称为连弓。
弓段分配要合理,音质平衡是目标,运弓柔软又均匀,换弓圆润格自高。
9、快弓快弓即快速小分弓,常用于演奏每拍四个音的十六分音符,表现热情、喜悦、紧张、冲动等情绪。
上臂主导又稳健,手腕灵活把扇搧,弓毛贴弦不松劲,铮铮如珠落玉盘。
10、颤弓又叫抖弓或碎弓,奏法是通过手臂的快速颤抖发出如弹拨乐器滚奏似的碎密的音,一般多用弓尖部位演奏,强奏时可靠近中弓部位。
这种奏法演奏渐强、渐弱或自由延长都比拟方便,强奏时多用于渲染气氛,弱奏时多用于衬托辽阔、宁静等背景。
二胡运弓“十六字诀”

二胡运弓“十六字诀”中音在线 2011年02月08日导语:“十六字诀”:松肩、坠臂、帖弦、控点、扭肘、搓指、转腕 1.“松肩”:演奏时,左右肩的放松显得特别重要,有人把肩比作“水塔”,是向两肩输送“水流”的,如两肩一紧张,“水源”也就断绝了,两只手也将“枯萎”。
这个问题很多人重视不够,有的人之所以肩紧,往往起因于“好高骛远”、“拔苗助长”,过早的演奏那些力不胜任的高难技术或大乐曲造成的,演奏者应该引以为戒。
肩部(包括肩关节和其周边的肌肉、筋腱),从意念到实际运动都要做到放松,否则运功通畅的努力将因肩部的僵硬“刹车”而变形失败。
2.“坠肩”:坠者,垂也、沉也,故坠肩又称作垂肩、沉臂。
臂下沉的前提是松肩,肩不松,臂也无法下沉。
做到了坠臂,也就保证了整个左臂的重力运用,同时也有利于运功中的“惯性动量”向琴弓和弦上的传递。
3.“贴弦”:运弓力度和音量的产生,与运弓速度和弓毛对弦的贴靠力息息相关。
通过合理的杠杆原理持弓,将弓毛有如磁石吸铁般的粘贴、顶靠在弦上,产生适当的弓弦间的压力,这是产生理想力度和漂亮音色的重要保证。
4.“控点”:控点的意思就是要控制好擦弦点(简称擦点,即弓毛与弦的接触点)。
这里有两从意思,“十六字诀”:松肩、坠臂、帖弦、控点、扭肘、搓指、转腕1.“松肩”:演奏时,左右肩的放松显得特别重要,有人把肩比作“水塔”,是向两肩输送“水流”的,如两肩一紧张,“水源”也就断绝了,两只手也将“枯萎”。
这个问题很多人重视不够,有的人之所以肩紧,往往起因于“好高骛远”、“拔苗助长”,过早的演奏那些力不胜任的高难技术或大乐曲造成的,演奏者应该引以为戒。
肩部(包括肩关节和其周边的肌肉、筋腱),从意念到实际运动都要做到放松,否则运功通畅的努力将因肩部的僵硬“刹车”而变形失败。
2.“坠肩”:坠者,垂也、沉也,故坠肩又称作垂肩、沉臂。
臂下沉的前提是松肩,肩不松,臂也无法下沉。
做到了坠臂,也就保证了整个左臂的重力运用,同时也有利于运功中的“惯性动量”向琴弓和弦上的传递。
浅析二胡演奏的运弓技法

浅析二胡演奏的运弓技法二胡是中国的传统弓弦乐器之一,其演奏技巧丰富,弓的运动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二胡的弓分为两种,一种是胡弓,长约70厘米,弓杆由竹制或金属制,弓毛由家蚕丝或马尾毛制成;另一种是京胡弓,长约74厘米,弓杆由木制,弓毛也是家蚕丝或马尾毛制成。
在演奏二胡时,弓的运动是非常精妙的,需要运用多种技法来掌握。
一、弓法的基本要求1、手指驱动弓手指是弓法的重要控制部位,需要对手指的筋骨有一定的锻炼,可以经常用手捏硬物或拉锻炼橡皮筋来锻炼手指肌肉。
弓的运动需要以手指为主要力量,弓毛和弦片之间的压力和弓毛的移动速度都需要靠手指来调控。
2、弓毛的交错在演奏中需要掌握交叉重叠的弓毛技巧,通过弓毛的交错来增强音质和音色的多变,弓毛的交错需要掌握节奏和速度,切换自如。
3、弓毛的掌控演奏时需保持弓毛的紧张度,用弓毛的不同部位来演奏不同的音符,需要掌握钩升、跳时、击弓等多种技巧,调整弓毛的弧度,把音符发挥到最佳状态。
二、弓法的分类1、平弓平弓是二胡演奏中最基本的弓法之一,需要用手腕和手臂的力量来控制弓,用弓毛的一个平面发出音。
平弓需要注意速度和稳定性,能够演奏出篆刻般的清晰线条。
2、顶弓顶弓是二胡演奏时的一种特殊技巧,通过顶弓技法可以突出特定的音符,增加乐曲的音响效果,可以在节奏特别强的时候使用。
使用顶弓需要注意合适的弓毛力度和速度,顶击节奏明确。
3、抖弓抖弓是二胡演奏中非常重要的弓法之一,表现出富于表现力的音乐韵律。
使用抖弓时,弓毛需要急速震颤,产生一种咕咕声,该技法需要用到手指的精准控制和对弓毛的紧绷度的掌控。
4、打弓打弓是二胡演奏中非常常见的技法,常用于表现歌曲中的节奏,通过弓头在弦片上的拍打来创造节奏效果。
打弓需要注意弓头的力度和速度,同时在拍打弓头的同时需要保持弓毛的紧绷度。
总之,二胡弓法的掌握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磨炼。
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根据不同的曲目和不同的表现要求,不断地选择最合适的弓法。
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练习,才能掌握二胡演奏中的运弓技法,绽放出清新多彩的音乐之花。
?少儿学习二胡弓法必须注意的12个技术要点

少儿学习二胡弓法必须注意的12个技术要点今天我们聊聊少儿学习二胡弓法的12个技术要点。
一、二胡运弓方法运弓,是学习二胡演奏中最基本的训练项目。
运弓的动作是以肩关节为枢纽,用上臂动作带动小臂、手腕及手指;形成一个贯穿协调的联合动作。
拉弓时,上臂缓缓地向右上方抬起,同时,手腕向外屈而手指逐渐伸直(见图9)。
小臂在大臂的支配下,带动手腕向右做匀速运动。
推弓时,上臂慢慢回收,肘部稍向左前方平行移动。
手腕向内后伸,手指回收(见图10)。
在大臂和小臂的带动下,牵引着弓子向左匀速运动。
图9:拉弓时动作图10:推弓时动作由于少年儿童的手臂短小,因此在练习运弓时不必强求一定要拉到弓尖部分,只要将手臂伸展开就可以。
运弓的力度及速度,与演奏出的音量成正比。
弓速快所施的力就大,音量也就强。
弓速慢所施的力就小,音量也就弱,弓子的运行一定要做到平而直。
弓毛与琴弦的摩擦角度应为90度,且弓毛与琴筒平行。
小朋友们在练习时,还应根据手的情况对弓毛的松紧进行适当的调整,弓毛过松,会加大右手中指与无名指里外换弦时运动的距离,影响换弦时的速度和弓子的自然弹性,也容易使持弓的手指僵硬紧张。
而弓毛过紧,弓杆的张力加大,则弓子的弹性不容易控制。
总之,运弓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生理运动过程,哪一部分做的不好都会影响二胡的正常发音。
小朋友和同学们在练习运弓时,要做到右臂、腕和手各部位动作协调,尽量放松。
推拉弓时要平、稳、匀、直。
发音既不能虚,也不能出现噪音。
希望你们认真体会,反复练习。
二、二胡长弓在演奏时运弓范围达到五分之四时,即为长弓。
长弓是右手技法中最基础而且是最不容易掌握好的弓法。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全弓运行时,弓毛擦弦点与持弓点的距离在不断改变,所以弓毛对琴弦的摩擦力度也在改变,当擦弦点在弓根附近时,持弓容易用力过分,造成噪音出现。
而当擦弦点移至弓尖部分时,持弓又不容易稳定,声音轻飘发虚。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要让学生利用整个右臂的微小力度变化,来随时调整弓毛擦弦点的力度,做到长弓发音首尾一致。
详解二胡运弓的金三角铁律

详解二胡运弓的金三角铁律在二胡表演中,弓是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基本动作。
甚至可以说二胡的表现几乎完全基于此。
运弓方法的正确性将直接影响玩家的水平。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看到的大多数学生对运弓的方法或多或少都是错误的,并且无法拉出理想的声音。
事实上,学习正确的运弓方法非常简单。
甚至我认为一个从未学过二胡的人也可以使用二胡弓的金三角铁律,经过半个小时的学习,他可以对运用空弦拉出专业级的声音。
学生学习这种正确的运弓方法并不困难。
很难纠正他们几十年来一直努力苦练出的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朋友学习二胡十多年了,依然不能把水平提高到一定层次。
二胡弓的金三角铁律是什么?请参阅附图:我以前谈到了二胡科学演奏方法应遵循的两条规则:自然法和最小能量法。
自然法则是尽可能地利用生活中的自然动作,尽量减少为演奏二胡而产生的人为动作;最小能量法则是使用最少的能量来换取最大效率。
弓运动的金三角铁律是基于这两个定律。
下面我将分三个层次解释二胡运功的金三角铁律。
一、运弓时的三个生活动作这是二胡运弓金三角铁律的第一个层次。
在二胡运弓中,首先我们要保证“重量的两个承担”,即:右臂的重量由弓杆来承担,右臂和弓子的重量由弓毛在琴筒上的触弦点来承担。
而绝不能是相反,即:弓子的重量由右臂来承担。
这就是说,我们的右臂至所以能在演奏时的位置上,完全是由于有弓子的存在。
就如同我们将手臂放在桌子上时,是因为有桌子的存在,我们才能把手臂放上去一样。
如果没有弓子的存在,我们的右臂应该呈下垂于身体右侧的状态,而根本不可能处于演奏时的位置上,我们是将右臂完全“挂”在弓子之上的。
那么,当右臂挂在弓子上之后,又是谁来承担弓子的重量呢?答案是琴筒的触弦部位。
可以说,如果没有琴筒触弦部位的存在,弓子就径直掉到地上去了。
这个力量,就是二胡演奏中弓毛贴弦的力源。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运弓时的第一个生活动作是将右臂自然松弛,放在桌上的动作,这个“桌子”就是弓子,右臂的重量是通过右手拇指挂在弓子上的。
二胡右手如何运弓的方法技巧

二胡右手如何运弓的方法技巧刚学习二胡的小伙伴,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用右手运功。
下面店铺整理了二胡右手运弓的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二胡右手运弓的方法:运弓的均匀我们在学习作品的时候通常会按照老师的处理进行音乐变化的训练,例如渐强、渐弱、波弓等等。
但是时间久了会形成一种惯性式的演奏习惯,这种演奏习惯并不完全是源于内心对音乐的认知,而仅仅是一种惯性演奏状态。
带着这种演奏习惯去演奏一些要求平缓细腻均匀不变的音乐时往往会达不到技术要求而破坏音乐想要表达的意境。
导致这种现象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有经过太多自身对音乐变化的思考和认知,习惯于被动接受音乐处理,并且反复进行机械性的训练,从而形成演奏惯性。
二是缺少均匀性发音训练,没有形成这种很重要的的演奏基本功。
所以,当驾驭不断变化的音乐时,往往容易失控且不自然。
均匀不变的运弓功夫往往是表现千变万化的运弓手段的根。
这个根打的牢固才可以从容驾驭各种音乐表现要求。
因此,均匀的运弓训练是需要训练者特别重视且要不断坚持下去的训练内容。
运弓的均匀主要是指一弓之内力度的均匀和弓速的均匀,也就是弓子在运行时,力度和速度均要保持稳定状态。
谈到声音的均匀不得不谈到不同弓段的不同运弓感觉。
通常情况,当弓子运行到弓中部位时,演奏者往往感觉到最容易发力,且运行起来最容易顺畅。
所以,到了弓中部位时声音加大,两端的声音相对较小,出现“大肚子音”的情况。
要想避免形成这样的演奏习惯,专门训练弓根运弓和弓尖运弓是非常有必要的,就像训练左手手指一样,将三、四指这些弱项手指专门进行强化训练,使之与一、二指一样灵敏有力。
我们也要将弓尖以及弓根这些不容易掌握好的弓段进行强化训练,才可以保证运弓的均匀发音。
通常我们会发现拉到弓尖容易无力,这是因为运行到弓尖时,我们的右手离身体较为遥远,右手握弓过于变形,使发力点产生偏离,因此演奏者会有使不上劲的感觉。
例如演奏外弦,到了弓尖手掌会向下倾斜塌陷,并且还有食指的支撑点移到接近指尖处等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胡码制作及二胡运弓的金三角铁律-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二胡码制作及二胡运弓的金三角铁律(转载二胡知识)2010-06-15 9:13用老松节制作二胡琴码在网上看到彭曙光先生谈用老松节制作二胡琴码的经验和胡友们的评论,本人对此很感兴趣,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试作了100多个琴码,经过上琴试拉,效果确实不错,比以前用的琴码可是好多了。
每位拉琴人都希望自己的琴声音纯正,手感舒适,反映灵敏,使着顺手,听着好听。
我的二胡是74年在北京乐器总厂由满师付亲手制作的乌木六角琴,从选料到制作工艺都属一流的,2 006年9月又重新在北京换块好皮,为了挖掘这把琴的潜能,追求较完美的音色,我在学作琴码上下了很大功夫,挨了不少累,通过两年多的调理,嗡、呱音均好,音色统一,手感舒适,特别得手。
尽管吃了很多苦,追求的目标得以实现,心里是非常高兴的,真是苦尽甘来呀,实属不易。
下面把我的具体作法详细介绍给广大胡友,供大家参考。
一、必备工具小台钳子,游标卡尺、钢锯、平板锉、半圆锉、手电站,从1—4毫米钻头,扁铲,从500—2000号水沙纸,纯棉布,小快刀。
(用锯条打磨的)二、琴码尺寸(以彭曙光先生的琴码尺寸为准)码长:南方15-16毫米,北方15-16毫米。
码高:南方8-9毫米,北方8-9毫米。
码宽:南方12-13毫米,北方9-10毫米。
上顶宽:2毫米,上顶长:10毫米,中间眼:直径4毫米。
弦槽之间距离5毫米。
三、选料以红松节为佳,选直径25毫米以上的含油量较高,年轮密集,而较硬较酥脆的松节,粘节不要。
可在木材加工厂、或装修料中寻找。
四、下料一般松节都是斜的,要看好纹理走向,夹在台钳上,用钢据下料,一般情况下要拉上十锯八锯的,首先锯成基本方形,大约在20毫米左右宽,15毫米以上高即可。
确定码顶后,在顶两侧分别斜拉两锯给打磨时创造条件。
五、钻孔要选择好纹理走向,用1毫米的小钻头,用手轻轻点上一个小记号,然后在另一侧看好纹理走向与前一小点的纹理线相对,两侧小点均在一条纹理线上。
然后把1毫米钻头夹在手电钻上,把电钻平放在操作台上,左手拿料,在点上顶住钻头,看好对面小点方向,用右侧小臂,压住电钻,用手拧夹头钻眼,尽量不用电来钻,容易打偏,只能用人工慢钻。
因为找块好料不容易,要特别小心。
钻通之后,换上2毫米钻头扩眼,再换上3毫米钻头钻通,最后换4毫米钻头钻通。
用电钻打眼,由于转速高,对木料中所含油质会产生高温,会使酥脆的油质少量溶化,对声音传导起破坏作用。
六、粗打磨1、打磨底部要按钻孔下方边缘至码底予留4毫米的空间其余全部打磨掉,可在平板锉上打磨,边打磨边用卡尺量,千万不要打过头,最后用卡尺测量两侧圆孔下方边缘至码底面距离均为4毫米即可。
2、打磨顶部用平板锉打磨顶部从码底到码顶予留15毫米左右,其余全部打磨掉,顶部与码底要打磨平,用卡尺测量,两侧尺寸一至。
3、打磨正面两侧左手用三个指捏住木料,用平板锉打磨,码顶予留4毫米宽,码低予留15毫米宽,边打磨边用卡尺测量,千万别打过头。
开始用15毫米宽的半圆锉一圈一圈的打出向内弧形,边打磨边把码顶长度多余部分打掉,码顶长度可按13毫米予留,要注意千万不要打偏,以圆眼为中,两侧均匀,边打边观察。
这时的木料已有了琴码的大概形了。
很累是吧,可以休息一下了。
在休息时用眼睛调码,首先从上往下看码顶(顺看)与两侧的钻孔是否平分两侧,不偏不拧,如果出现毛病,再用半圆锉轻轻打磨平行为止。
再从两个侧面平行观察,码顶与码底比较码顶是否占中,两侧打的向内弧形是否对称一至,打磨对称为止。
再看两个正面码顶到码底是否平直,要轻轻的打磨。
七、细打磨这道工序要在心情平和,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才能做,否则一锉下去很容易作废,前功尽弃。
在这道工序上按标准尺寸各予留1毫米打磨,手头要轻,边打边用卡尺测量,边观察是否对称,对称是关键。
八、精打磨这道工序要特别小心,把料缩成接近标准尺寸,一定要轻轻的一点一点打磨,边打边看,边用卡尺测量,是否对称,对某一部位千万不可一次打磨到标准尺寸,要整体逐渐缩小,还需予留一点尺寸。
这时要把所有棱角部位全部打磨掉,在打磨过程中,要用4毫米钻头经常把眼透一透,以免影响视线,防止打偏。
九、开弦槽把卡尺定在5毫米的尺寸,用卡尺开的5毫米缝,把卡尺放在码顶上对着码孔测量,以码孔在5毫米中间的正中之处,卡尺用力点上记号,然后用小刀开槽,不宜太深,这道工序要在阳光下进行,确保码孔在两弦槽的正中。
十、打磨底部在把木料加工成接近标准尺寸时,开始打磨码底,目的是可根据该二胡皮的软硬度,把码底打出一小点弧度让码底较严密的接触琴皮,皮硬的可在500号水砂纸下面垫两层薄布轻轻打磨,用手捏住琴码,在砂纸上按直径30毫米内划圆打磨,手劲要均匀轻打,打过10圈后,把码掉过来再打10圈,目的是别打偏,共计40圈即可。
对皮较软的可多打磨一会,经几次上琴试拉与皮膜接触的越靠越好。
直到满意为止。
十一、打光几经上琴反复试拉后,就可以打光了。
(琴码按放的位置应在皮膜中央上移毫米的位置,再垫上音垫)首先用500号水砂纸在底部边缘处打磨把棱角打掉,然后把码顶两侧棱角打掉,再把码顶顺棱角打掉,开始对中间的部位进行打磨,之后用1000号—1500号—2000号分别各打一次。
再用水砂纸背面打腊,再用棉布用力擦,多擦一会,把琴码打的非常漂亮,有玛瑙般亮丽。
使用此码无论新琴(指没开音的)或是老琴在每天至少要拉上1小时以上的情况下,大约需要2—3个月的时间达到最佳状态,对功力较差的胡友可能时间更长一些。
目前,我市的二胡爱好者大多数都使用了我作的二胡琴码,二胡音质,音色得到了很大改善,也算是为二胡爱好者做点贡献吧。
在这里我要向彭曙光先生表示感谢!感谢他为我们提供了用38年研究的结晶成果。
我是位习者,水平不高,把自己制作琴码的体会向大家作为介绍,敬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老松节二胡琴码特点介绍与使用一、特点每位胡友都希望自己的二胡发音纯正,手感舒适,非常好听,多少年来通过演奏家和广大胡友的苦心专研与实践,一致公认“用老松节制作的琴码是首选”,其特点:声音浑厚.、柔美.、纯净.、圆润,音量适中等特点,它能很好的消除嗓音,从而达到音色统一、通透,厚而不闷,亮而不嗓,声音具有层次感等效果。
二、使用琴码安放在琴弦与皮膜之间,起到声音传导的喉舌作用,胡友们普遍认为琴码是声音传导的关键,用一句话表示“一个琴码半把琴”意思是说,再好的琴没有好码,只能是看着好看,听着不好听,至使好琴的潜能没得到发挥,误认为这琴不好,冤枉啊!(一)琴码1、选码:按本人所爱好的音色选择合适的琴码,不能通用。
2、上码:琴码要在皮的中央上移—1毫米的位置放正。
(二)音垫 1、选料:用纯毛大衣尼料为首选,新琴稍大一点为好。
2、上垫:折叠三层后(上厚下簿),在琴码下方免强穿过两弦,厚度以穿过后还能够拉动为好,上下距离:以琴码到音垫距离—4毫米之间为宜,距离小声音厚些,距离大声音簿些,可根据个人爱好的音色调整。
(三)千斤线1、选料:以蚕丝线为首选,声音较为亮透,其次为纯毛线,声音较为柔和。
2、使用:以捆住不松动为好,接触琴弦处以3—4圈为宜。
弦与琴杆距离以16—20毫米为宜,可根据本人手大小而定,手指长宽一点,手指短窄一点,以按弦舒适为合适距离。
千斤线到琴码(琴码中央)的距离以38—42厘米为宜,可根据本人手大小而定。
有了合适的琴码,没有好的千斤线和音垫的配合,好码不会充分发挥作用的。
此码对非常抵挡琴作用不大。
二胡运弓的金三角铁律在二胡演奏中,运弓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基本动作。
甚至可以说,二胡的演奏,几乎是全部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运弓方法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演奏者水平的高低。
而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所看到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或多或少地带有运弓方法上的错误,以至拉不出理想的声音。
其实学习正确的运弓方法是很简单的,甚至我认为一个从未学过二胡的人,只要运用二胡运弓的金三角铁律,通过半个小时的学习,就能在空弦上发出不亚于演奏家水平的声音来。
一个学生要学会这种正确的运弓方法并不难,难是难在他们化了数十年时间苦练出来的毛病不能轻易地得到纠正,这就是学生们学了十多年琴仍达不到较高水平的症结所在。
什么是二胡运弓的金三角铁律呢我在许多着作中都讲过二胡科学演奏方法要遵循的两大法则:即自然法则和最小能量法则。
自然法则就是演奏动作要尽可能地与生活中的自然动作相联系,尽量减少为演奏二胡而人为创造出来的动作;最小能量法则就是要用最小的能量,来换取最大的效率。
而运弓动作的金三角铁律,正是建立在这两大法则基础上的。
下面我分三个层次来讲解二胡运弓的金三角铁律。
一、运弓时的三个生活动作这是二胡运弓金三角铁律的第一个层次。
在二胡运弓中,首先我们要保证“重量的两个承担”,即:右臂的重量由弓杆来承担,右臂和弓子的重量由弓毛在琴筒上的触弦点来承担。
而绝不能是相反,即:弓子的重量由右臂来承担。
这就是说,我们的右臂至所以能在演奏时的位置上,完全是由于有弓子的存在。
就如同我们将手臂放在桌子上时,是因为有桌子的存在,我们才能把手臂放上去一样。
如果没有弓子的存在,我们的右臂应该呈下垂于身体右侧的状态,而根本不可能处于演奏时的位置上,我们是将右臂完全“挂”在弓子之上的。
那么,当右臂挂在弓子上之后,又是谁来承担弓子的重量呢答案是琴筒的触弦部位。
可以说,如果没有琴筒触弦部位的存在,弓子就径直掉到地上去了。
这个力量,就是二胡演奏中弓毛贴弦的力源。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运弓时的第一个生活动作是将右臂自然松弛,放在桌上的动作,这个“桌子”就是弓子,右臂的重量是通过右手拇指挂在弓子上的。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杠杆作用,弓毛贴弦的力源是有了,但方向仍不对。
右臂的重量通过弓子到达琴筒触弦点的力量方向是向下的,而二胡的弦是里外方向的,所以在演奏中必须要用一个小小的力来改变力的方向。
这就是我们在拉外弦的时候,要以中指第一关节向外顶弓杆;拉内弦的时候,要以中指和无名指向内勾弓毛的缘由。
我们从金三角铁律的图中可以看到,运弓时的第二个生活动作是我们在吃饭时拿筷子的动作。
我们在拿筷子的时候,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控制一根活动的筷子,此外再用虎口和无名指夹住另一根固定的筷子。
当我们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控制活动的筷子,将筷子打开的动作,就非常类似于演奏外弦时的感觉;而我们合拢筷子的动作,是非常类似于演奏内弦时的感觉的。
在运弓时,我们的目的是将弓子从左边送到右边,或从右边拿回到左边。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要将一个茶杯从左边送到右边的话,一定是拿起茶杯,径直地送到右边去的;如果要将这个茶杯从右边拿回左边的话,一定是手拿起杯子,然后大臂往回一收,就把茶杯拿回来了。
又比如,我们在街上遇见了一个朋友,与他握手时,也是将手径直地伸出去的,握完手,又以大臂往回一收把手收回的,这个动作就是运弓时的第三个生活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