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福建茶叶出口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福建茶叶出口的影响

浅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福建茶叶出口的影响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福建茶叶出口所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以及详细介绍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福建茶叶出口所产生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对福建省如何应对茶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策做出了建议。

关键词:茶叶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

茶叶是福建省重要的传统出口农产品之一,远销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出口创汇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主要出口茶类有乌龙茶、花茶,其次是绿茶、红茶和白茶,还有少量保健茶。2006年福建茶叶产量为19.67万吨局全国第一,出口量1.74万吨居全国第四。但近年来,产业的出口量呈逐步夸大趋势,但出口额在全省总的出口规模中比重连年下降,茶价下跌,使得我省茶叶出口的贸易条件恶化10多个百分点。2010年出口茶叶2432批、1.41万吨、6977.3万美元,分别比增6.62%、-0.37%和16.25%。我省茶叶出口呈现量减价增态势。我省出口茶叶量减价原因与当今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有很大的关系。

一、福建茶叶出口所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维护国家安全或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或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如技术标准与法规、合格评定程序、包装如标签要求、产品检疫、检验制度、绿色技术壁垒、和信息技术壁垒等,这些措施成为其他国家商品自由进入该国市场的障碍。

茶叶贸易技术壁垒强调茶叶产品符合进口方持有的技术标准,包括茶叶生长环境标准、茶叶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农药可用规定、茶叶采摘标准、茶叶加工参数标准、茶叶初加工和精加工环境标准、茶叶产品包装材料标准、茶叶产品农药残留量的标准以及茶叶运输过程的监控等标准。在茶叶产品方面,农残是最高的技术性壁垒。

欧盟2007/27/EC指令及日本肯定列表对茶叶农残限量要求分别有234项、183项;2008年9月正式实施的欧盟EC149/2008指令,茶叶共涉及221项农残限量要求有关茶叶中的新MRL农残技术标准共计设定了886项限量标准;波兰对茶叶中昆虫遗骸严加检测等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制约我省出口茶叶发展的瓶颈。依据这些标准,使得我省的对外出口的茶叶数量明显减少。但是我国茶叶标准项目严重偏少、指标不一致,与国际国外标准存在差距。茶叶生产大多仍然是小作坊生产经营,规模小,生产管理与技术水平落后,综合竞争力差,卫生质量缺乏有效的标准进行规范。茶叶出口多以中小企业为主,开拓市场能力弱,中国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及竞争力还远不如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等产茶国。

二、技术贸易壁垒对福建茶叶出口产生的影响

技术贸易壁垒的兴起对福建茶叶的出口贸易无疑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它对福建茶叶的出口商品又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促进了符合技术贸易壁垒要求的产品的出口,提高福建茶叶质量,促进茶叶相关标准体系的健全。

1、增加生产成本

企业为了达到进口国的农残技术标准和措施,提高出口茶叶技术水平、卫生水平,要求将环境科学、生态学、卫生学等学科的原理全面运用到茶叶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的全过程,必然会引起出口茶叶成本的增加。(1)茶叶的

固定成本将会大大增加。(2)茶叶生产的可变成本也会因为执行严格的卫生检疫措施、产品标准而上升。进行技术的改造和研发以及改进生产环境和茶叶产品质量的检验检疫设备更新等成本将会增大。(3)为茶叶进行卫生检疫而延误时间,而时间具有价值,这将会导致机会成本的上升。有机茶的认证从初审到获得证书一般需3个月的时间,有机认证的证书有效期为一年,第2年及以后每年必须重新申请、检查和审议。因此,有机茶比常规茶产品的生产成本要高很多,经济效益相应降低。

2、减缓茶叶出口增长

从上表可以看出福建省茶叶的出口增长率从2001-2004年逐渐降低。一方面由于我国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有关技术贸易壁垒的法律法规了解较少,对于国际提出的茶叶新标准也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另一方面是由于发达国家和地区以保护健康为由,增加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检测种类,提高茶叶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以欧盟为例,自2007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的更为严格的茶叶残留标准后,又陆续出台新的茶叶农残标准, 2003年的茶叶农药残留新标准更是达到了193项。与2004年之前相比从2005年起福建省茶叶的出口量都比较稳定,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情况下依然达到4799万美元的出口量。自2004年起由于茶叶贸易产品质量的种种要求,我国政府及地方政府也开始积极出台相应的与国际接轨的标准的国家标准和相应的地方政府规定的地方标准。2004年颁布的NY 5244-2004《无公害食品茶叶》标准规定了水分、灰分、水浸出物等3项理化指标和铅、联苯菊酯等 9项安全指标。2009年福建省发布实施《金观音乌龙茶综合标准》。但是许多标准采用其仪器检测低限LOD作为茶叶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其中大部分是我国目前技术水平无法检测的。我国的机械化操作水平相对低于其他茶叶出口大国,此外茶叶的生产规模小,自动化程度低等原因,造成茶叶品质参差不齐,质量稳定性也差,统一的标准难以实施,壁垒的克服需要时间。因此技术贸易壁垒使得我国茶叶出口增长缓慢。影响到我国茶叶产品的出口范围以及出口的增长速度,并由此产生日益增多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茶叶产品的竞争力。

茶作为一种天然的健康饮品,越来越受到各国消费者的青睐。但福建茶叶如果按进口国的技术标准检验,经常会出现超标现象,这种情况会引起消费者对茶叶质量的担忧,从而影响福建茶叶的国际声誉以及在国外市场的市场份额。因此,福建茶叶在出口贸易中受到一定的阻力,出口增长缓慢。

3、促进茶叶相关标准体系的健全

国家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滞后,是导致福建茶叶质量与国外要求有差距的原因。我国制定的茶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有140多个,另外地方标准达数百个,整个茶叶标准体系数量庞大,标准体系混乱,国家标淮、行业标准与省地方标准技术指标要求不一。在我国茶叶标准涉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福建省茶叶主要出口国通过提高检测标准,为茶叶的进口设置了较高的市场准入标准,以此来阻挡福建茶叶的进口。为了跨越国外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政府及地方政府都在积极出台相应的与国际接轨的标准的国家标准和相应的地方政府规定的地方标准,从而促进了国家茶叶相关标准体系的健全。2001年,农业部颁布了有机茶的行业标准,推动了这一新产业的发展。2004年颁布的NY 5244-2004《无公害食品茶叶》标准规定了水分、灰分、水浸出物等3项理化指标和铅、联苯菊酯等9项安全指标。2005年10月我国开始实施的《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国家标准(GB2763—2005),规定了茶叶中9种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其中有些标准达到甚至严于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要求。2009年福建省发布实施《金观音乌龙茶综合标准》。有关茶叶的各单位都在思考探索以及如何执行生产环节的各种标准控制体系,逐步健全我国茶叶行业标准体系。

三、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1、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

我国茶叶对外贸易应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提高我省茶叶产品的竞争力。建立外经贸部门与各生产管理部门之间的联动沟通机制,引导推动企业尽快建立健全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是衔接小生产和大市场的有效途径,可以发挥政府和企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制定行业标准——开业标准、质量标准、计量标准等来保护我省茶叶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凭借其组织优势,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拓展销路,减少经营的盲目性。

行业组织通过与政府部门的交流可以带头为行业解决根本性问题;发挥中介作用,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统计资计、行业分析和行业政策;制定行业内部技术标准,遏制不合格产品的出口,组织行业间的交流,以便各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与壁垒,在应对贸易摩擦与壁垒上提供技术支持,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定期发布国外技术标准的变更信息,报道经典案例,对企业起到推动作用。

2、按照国际标准,健全和完善茶叶行业技术标准体系

建立健全茶叶行业技术法规体系,制定与实施内外销统一并与国际接轨的标准。推动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准,使之成为中国茶叶行业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做到内外销标准相对统一,截断不符合国际标准的茶叶的退路,减少茶叶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转换成本,以提高茶产品质量和市场信誉。

3、调整茶叶出口市场结构

积极调整我省茶叶出口的市场结构,减轻对茶叶主要进口国如欧盟、日本的依赖.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市场。要加强对如美国、俄罗斯等茶叶进口大国的市场研究,出口适合这些国家消费偏好的茶叶,扩大市场占有率。减轻主要的贸易国出台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对整个出口市场的影响,将贸易壁垒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贸易壁垒的内容在不断发展。我国政府、企业和茶叶协会只有协同合作,才能使我国茶叶贸易得到长足的发展,使我国真正成为世界茶叶强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