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集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作用。彼此

不接触的物体也可以发生力的作用,比如磁铁。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在受力。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由此我们认识到:

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关系: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受力物体不是同一个物体(作用点没在同一物体上)。

(3)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1)、物体的运动方向(2)、速度大小的改变

(3)、或二者同时改变。(注: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只有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的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2、力的描述:

(1)力的单位:牛顿,符号是N 。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法(不管画示意图还是图示法,作用点一定画在受力物体上)a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b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

○1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

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图示法和示意图唯一的区别就是有无标度,作用点一定都必须画在受力物体上。

二、力的分类

1、重力

(1)重力的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2)重力的大小:

a重力也叫重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公式:G=mg ,式中,G是重力,单位牛顿(N);m是质量,单位千克(kg)。g= 9.8N/kg 。

b重力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最大,靠近赤道处重力最小。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检验墙壁是否竖直。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

2、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1)弹力a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b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

(2)弹簧测力计

①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

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f=kx。

例题:一根弹簧受4N的拉力时长度为14cm,受8N拉力时长度为16cm,则不受拉力时,弹簧的长度为cm。如果在弹性限度内受12N拉力时,弹簧的长度为cm。(12 18 )

3、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产

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第一:两物体相互接触. 第二:两物体相互挤压,发生形变,有弹力. 第三: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第四:两物体间接触面粗糙

(3).摩擦力的分类:a静摩擦力b滑动摩擦力c滚动摩擦力

(4).滑动摩擦力

压力大小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使用的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5)增大摩擦力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①减少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③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④使接触面分离。

第八章力与运动

一、力的合成

1、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我们把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

2、同一直线的力的合成方法:同向相加,反向相减。(合力方向均与大力方向相同)

即:F=F1+F2(同向)F=F1-F2(反向)。

二、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简单从实验中得出,它是以实验为基础、通过推理而抽象概括出来的。

(3)从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不受外力作用或者受平衡力作用,静止的永远静止,运动的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是惯性。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2.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自身原有的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作用”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有时要利用惯性与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④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二、二力平衡

1.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叫做平衡力。

平衡状态要么不受力,受力就受平衡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同时作用在①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②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

并且在 同一直线 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记为:等大、反向、共线、同体。物体

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一对

平衡力的合力为 零 。

注:三要素完全相同的两个力一定不是平衡力。

2.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比较 分类 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定义

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这两

个力叫做平衡力

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两个力叫做相互作用力 不同点

1受力物体是同一物体 ②性质可能不相同的两个力

①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互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②性质相同的两个力 共同点 ○

1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②施力物体分别是两个物体

3.二力平衡的应用

(1)己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比如根据拉力判断摩

擦力)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或寻求物体平衡的方法、措施。

4.力和运动的关系

(1)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物体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2)受非平衡力 运动状态改变

既:受平衡力(或不受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受非平衡力作用处于非平衡状态。

章节典例解析:

1、如图所示,细绳上端固定在O 点,下端系一个小球,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假如从某一时刻起,细绳断裂,且小球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则小球将( ) ( A )

A、做匀速直线运动

B、立即停止运动

C、运动越来越慢

D、仍做圆周运动

2、体育活动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力扣杀排球时手感到疼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足球被踢出后仍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力作用

C、乒乓球被扣杀后飞向对方,说明力可以维持物体运动

D、铅球落地后将地面砸一个坑,说明铅球受力发生形变

(分析: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B错误;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维持物体运动靠惯性而不是力,所以C错误;D是说明地面受力发生形变而不是铅球。所以正解A。)

3、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物体甲与乙放在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木板上,随木板一起水平向右以相同速度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木板突然停止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m1>m2,甲将与乙发生碰撞

B.若m1

C.只有当m1=m2,甲与乙才不会碰撞

D.无论甲与乙的质量关系如何,它们始终不会碰撞

(分析:一切物体都有保持自身原有的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所以选择D)4、一物体同时受到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作用,合力为35N。已知其中的一个分力为10N,则物体受到的另一个分力为N。

(求合力的关键看分力的方向,由于已知条件中没有告诉分力方向,所以有方向相同和相反两种情况。故25N或45N)

5、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使其匀速直线滑动。以下叙述中的二个力属于一对平衡力的()(D)

A.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

B.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

C.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D.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

6、弹簧测力计分别受到水平向左的F1和水平向右的F2的拉力作用,F1、F2均为3N,弹簧测力计静止时如上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N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 C.F1、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F1、F2是一对平衡力(解析: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取决于作用在挂钩上的拉力大小)

7、空中匀速下降的两只降落伞,其质量相等。甲的速度是3m/s,乙的速度是5m/s,所受阻力F甲、F乙之比是()

A、3:5

B、2:5

C、5:3

D、1:1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f=G,所以正解D )

8、如图所示,重20N的物体被夹在两块相同的板中间,当两块板受到50N的水平压力时物体刚好能匀速下滑,若要将物体从上方匀速抽出来,所用的拉力为。

(40 N。分析:∵物体匀速下滑∴f=G=20N且方向竖直向上。

当物体匀速上抽出,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则F=G+f=20N+20N=40N)

9、(多选)火车减速进站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车受到的阻力在不断增大

B、火车在水平方向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

C、火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

D、火车刹车时是利用增大闸片对车轮的压力来增大摩擦的

(分析:答案A考查的是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答案B、C考查的平衡力的因素,答案D考查的增大摩擦的方法。故选C、D)

10、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用力拉物体,物体运动;撤去拉力,物体停下来。所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摩擦力有时也可以成为物体运动的动力

C、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人跑得越快就越难停下来,所以速度越大惯性就越大

11、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

水平拉力F的作用,其F-t和V-t图象分别如乙、丙所示,

由图象可知,当t=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N,

当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N.

(分析:根据平衡状态受平衡力、非平衡状态受非平衡力作用原理,由丙图可知0-2s内处于静止状态,f=F拉=3N;当t=3s时,由丙图可知物体处于加速运动状态,所以受非平衡力作用,F拉>f,4-6s为匀速直线运动状态,f= F拉且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所以t=3s时的摩擦力与4-6s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相等。由乙图可知4-6s内f= F拉=5N)

12、物体所受的两个力彼此平衡的是(). (二力平衡条件不难得出答案C)

13、小宇在家观看汽车拉力赛的电视节目,发现汽车行驶速度很快。其中途经一段“S”形

弯道时,如图。他想:现场观看的观众为了更安全,应站的位置是图中:()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分析:当车在路上行驶时,如失去控制,由于惯性车会沿原来的运动方向冲出去,即会冲到图中的甲区和丁区。所以正确答案C)

第九章压强

一、压强:

1、压力:

①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②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③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当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

时压力= 重力

.....

2、压强

(1)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压强的定义: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叫做压强。

(3)公式:P=F/s(注:受力面积是指两物体彼此接触的面积,单位必须是平方米[m2])。

(4)国际单位:帕(Pa),1Pa= 1N/m2,

典型例题:如图甲所示,一块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现用一水

平力F,向右缓慢地推木板,使其一部分露出桌面如图乙所

示,在推木板的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

力F、压强p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B )

A、F、P不变,f变大

B、F、f不变,P变大

C、F变小,p、f变大

D、F、f不变,p变小

(解析:知识考查: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时液体具有流动性。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的大小

(1)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

(2)公式:P=ρgh 。式中,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Pa);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千克/立方米(kg/m3);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

3.连通器、液压技术——液体压强的应用

(1)连通器

原理: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保持相平的。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自来水设备)、船闸、洗衣机排水管、下水道的弯管等。

(2) 液压技术

帕斯卡原理: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大小不变地

由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即:F1/s1=F2/s2

应用:液压千斤顶。

▲补充:有关P=F/s 和P=ρgh 两公式的计算技巧:

(1)、固体压力、压强的计算首选P=F/s,一般先根据F=G=mg=ρvg找压力,再根据P=F/s算压强。

(2)、液体压力、压强的计算首选P=ρgh,一般先根据P=ρgh计算压强,再根据F=ps 找压力。

(3)、若出现下列情形,两公式通用:正方体(容器)、长方体(容器)、圆柱体(容器)。

(4)、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与液体重力的关系:

1、如果容器上面的横截面大于容器底面积,也就是说

上大下小,这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液体的重力;

2、如果容器从上到下各处的横截面相等,例如圆柱体、

长方体,这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

3、如果容器上面的横截面小于容器底面积,也就是说上

小下大,这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液体的重力;

解释:

第二种,液体重力只有底面所在圆柱面以内的部分作用在底面上,其它作用在容器壁上,所以F<G。

第三种,液体重力全部作用在底面上,还有容器壁对液体压力的反作用力,因斜向下,有向下的分力,也作用在底面上。所以F>G。

典例解析:如图所示,在一个封闭薄容器中装满体积为1dm3的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容器的质量为100g,容器的下底面积为100cm2,高为12cm.求: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

(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g=10N/kg)

解:(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p1= ρgh=1×103kg/m3×10N/kg×12×10-2m=1.2×103Pa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

F1=P1s=1.2×103Pa×100×10-4m2=12N

(2)容器重:G1=m1g=0.1kg×10N/kg=1N

水重:G2=ρvg=1×103kg/m3×1×10-3m3×10N/kg=10N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为:F2=G1+G2=1N+10N=11N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p2=F2/s=11N/(100×10-4m2)=1.1×103Pa

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空气也受重力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

2、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最早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3、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方法: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测出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76 cm。

(2)计算大气压的数值:P0=P水银=ρgh= 1.01×105 Pa。

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P0= 1.01×105 Pa= 760 mmHg。

(3)以下操作对实验没有影响:①玻璃管是否倾斜;②玻璃管的粗细;

(4)若实验中玻璃管内不慎漏有少量空气,液体高度减小,则测量值要比真实值偏小。

4、气压与高度、沸点的关系:高度高,气压低,沸点低;高度低,气压高,沸点高。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伯努利原理: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2.飞机升力的产生: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下面平的形状。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越大、压强越小,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速度越慢、压强越大。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

章节典型例题:

1、如图所示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砖,沿竖直方向(见图中虚线)截去一半,则剩下的半块

砖与原来整块砖相比()(解析A)

A、对地面的压强不变

B、对地面的压力不变

C、砖的密度减小一半

D、砖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不变

2、如图所示,甲、乙两容器放在桌面上,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相等,两容器注满水,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

B.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

C.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甲>P/乙

D.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F/乙

(解析: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用F=G容+G水

可判断出压力相等,故A错误;用P=F/s

判断出P甲<P乙,故B错误;用P= pgh可判断出C错误;正解D)

3、如图所示,装满水的密闭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其上下底面积之比为4:1,此时水对容

器底部的压力为F,压强为p.当把容器倒置后放到水平桌面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

A、F,P

B、4F,P

C、1/4F,P

D、

F,4p

(解析: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即可判断出倒置前后的压强不变,在根据F=Ps可判断出倒置后压力变为原来的4倍。正解B)

4、如图甲所示,封闭的容器中装有水,静置于水平桌面上,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压强分别为F、p;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压强分别为F/、p/.现将容器倒置如图乙所示,则此时()

A.F变大,p变大;F/变大,p/不变

B.F变大,p不变;F/变小,p/变大

C.F变小,p变大;F/不变,p/变大

D.F变小,p不变;F/不变,p/不变

(解析:倒置后液体深度增加,液体压强P增大;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变化根据液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