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课件

合集下载

动物营养学的有关概念-PPT

动物营养学的有关概念-PPT
7
一、动物营养学的有关概念 饲料的营养价值——
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进入动物机体后作用于正常代谢机制最终点的效益。
通常用生物学效价(biological value)表示。它包括消化、 代谢、吸收、同化、可利用性、转化等许多层次。
8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二、动物营养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此阶段的主要成就是认识到了蛋白质、脂肪和 碳水化合物三大有机物是动物的必需养分。大部 分研究集中在这三大养分及能量利用率上,并开 始积累有关矿物元素的资料。
21
四、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历程
第三阶段:从20世纪中叶起,动物营养学的 发展进入第三个阶段,即现代动物营养学的形成 与发展阶段。
从30年代开始,维生素、氨基酸、必需脂肪 酸、无机元素、能量代谢、蛋白质代谢、动物营 养需要及养分互作关系的研究取得巨大进展。
25
(二)现代动物营养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动物组织代谢和生长的细胞调节和分子 调节过程的基本知识。
2.缺乏对动物与其消化道微生物生态系统相互 关系的了解。
3.对营养与遗传、营养与健康、营养与环境及动 物福利、营养与产品品质等关系的研究十分薄弱。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时,动物营养需要的 含义及需要量有何变化,目前知之极少。
29
30
5
一、动物营养学的有关概念
——
动 物营养
动物营养(animal nutrition)是动物摄取、消化、吸收饲料并利用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
6
一、动物营养学的有关概念 动物营养学——
是研究动物利用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形成不同形式动物产品(包括维持其正常生命活动)过程的生理生化机制的科学。

动物营养学之矿物质ppt课件

动物营养学之矿物质ppt课件
⑵ 钙和其他矿物质的相互干扰作用。 钙和其他一些矿物 质之间存在着不良的相互作用,高钙膳食能够影响一些必需 元素的生物利用率。 ①可明显抑制铁吸收 ②高钙膳食可降 低锌的生物利用率 ③高钙膳食对镁代谢有潜在副作用。
钙过量的危害
(3)奶碱综合症 • 典型症候群包括高血钙症、碱中毒和肾功能障碍。 • 临床表现:易兴奋、头疼、眩晕、恶心、呕吐、肌痛和冷漠,
最高。

膳食碘的来源与参考摄入量
1
膳食来源
机体所需要的碘主要来自食物,约占每日总摄 入量的80%~90%; 其次,来自饮水与食盐。
2
参考摄入量
RNI:150微克 UL:1000微克
六、锌(zincum)
锌分布于人体的所有组织、器官、体液和分泌 物中,成年男性体内含锌量约为 2.5g,成年 女性约为 1.5g。
生理功能
1
构成骨骼和牙齿
2
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控制膜的通 透性
3
参与神经肌肉的功能活动
4
调节体内酶的活性
5
其他

钙缺乏与钙过量
1.骨骼、牙齿发育障碍 2.婴儿手足搐搦症 3.骨软化与骨质疏松 4.出血以及血压升高
⑴增加肾结石的危险性。
资料表明,随着营养改善,钙摄入增多,尿钙增加, 高尿钙是肾结石的一个危险因素。
2
参考摄入量
11~18岁 DRIs1000mg;UL 2000mg 成人DRIs:800mg; UL 2000mg
膳食调查表明: 我国不同年龄人群日钙摄入量普遍低于推荐的日供给量(RDA)
• 成年人:平均约400毫克/d, 农村仅为350毫克,妇女更低
成人钙摄入量不及RDA的一半 • 儿童:随地区、具体条件的不同,约为RDA的19~63%

最新动物营养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0精品课件

最新动物营养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0精品课件
第三十五页,共40页。
(二)现代(xiàndài)动物营养学存在 的主要问题
第二十九页,共40页。
四、动物营养学的发展(fāzhǎn)历程
第二阶段:从19世纪中叶开始,至以后的100年为第二阶 段。
此阶段的主要成就是认识到了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三大有机物是动物(dòngwù)的必需养分。大部分研究集中在 这三大养分及能量利用率上,并开始积累有关矿物元素的资 料。
第三十页,共40页。
第七页,共40页。
一、动物营养学的有关 (yǒuguān)概念
4.动物营养学:是综合利用多种学科研究(yánjiū)动物利 用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形成不同形式动物产品(包括维持 其正常生命活动)过程的生理生化机制的科学。其最终 目的是以尽可能少的饲料和其他资源投入换取尽可能多 的优质畜产品,同时将养殖业给环境的污染减少到最低 限度。
第十八页,共40页。
三、动物营养与动物生产 (shēngchǎn)的关系 (一)动物生产(shēngchǎn)的特点 (二)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 (shēngchǎn)中的作用
第十九页,共40页。
(一)动物生产的特点 1.三从、生动产物人营类养食(y物íng的yǎ角ng度)与看动,物动生物产生
的关系
75.0
第二十六页,共40页。
三、动物(dòngwù)营养与动物 (dòngwù)生产的关系
(二)动物(dòngwù)营养学在动物(dòngwù) 生产中的作用
保障动物健康。 提高动物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改善产品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chéngběn)。 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十七页,共40页。
四、动物(dò ngwù )营养学的发展历 程
产的重要特点是物质利用效率低。 2.动物可以将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养分

动物营养学课件 3

动物营养学课件 3

瘤胃发酵的优缺点
优点
a. 分解CF,产生VFA,吸收后可作为脂肪、糖的合成原材 料,满足牛、羊能量需要的50%~70%。
b. 细菌利用NPN合成MCP,可满足动物需要的50%~ 100%。
c. 微生物可合成VB、VK、EFA 、NEAA ,所以对牛羊一 般不补充VB、VK、EFA。
d. 可变UFA→SFA,从而延长了牛羊脂肪的保存期,但降 低了营养价值。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
内容
一 动物消化饲料的方式 二 消化后养分的吸收 三 动物的消化力与饲料的可消化性
一 动物消化饲料的方式
(一)、消化的概念
动物采食饲料后,经物理性、化学性及微生物 性作用,将饲料中大分子不可吸收的物质分解为 小分子可吸收物质的过程。
(二)、消化的方式
❖ 3种: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和微生 物消化 ❖动物种类不同,消化道的结构和功能亦 不同,消化方式的侧重不同
❖ 酶的消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 不同种类或同一种类不同生长阶段的动物所分泌的酶 的种类、数量、活性不同。(这一点是生产中设计配方重 要的依据)
2.化学性消化
❖乳猪:28—35日龄断奶,分泌乳糖酶、蔗糖酶较多,可利 用乳糖(乳清粉和白糖),而淀粉酶、纤维酶、蛋白酶、脂 肪酶较少,需要补充。 ❖肉鸡:生长迅速,酶的分泌不多,所以饲粮中通常添加酶 ❖雏鸡:添加纤维酶,蛋白酶,脂肪酶,复合酶。
牛、羊的消化是以前胃(瘤胃、网胃、瓣胃)微 生物消化为主,主要在瘤胃内进行。皱胃和小肠 中进行化学性消化。在盲肠和大肠进行的第二次 微生物消化,可显著提高消化率,这也是反刍动 物能大量利用粗饲料的营养学基础。
各种动物的消化特点小结 ➢禽类
•类似于非反刍动物猪的消化。 •但禽类没有牙齿,靠喙采食、撕碎大块饲料。 •口腔内没有乳糖酶。食物通过口腔进入食管膨大部— 嗉囊中贮存并将饲料湿润和软化,再进入腺胃。 •腺胃消化作用不强。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件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件

课程总结
重点 动物营养学基础概念 动物消化系统解剖 饲料分类和营养成分
难点 饲料配方与营养需求 饲养管理与质量控制 饲料加工技术与安全管理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PPT课件
本PPT课件介绍了《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基本概念及内容,包括动物消化系 统解剖、饲料分类和营养成分、饲养管理与饲料配方、饲料加工技术、饲料 质量与安全管理等方面内容。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个有趣且重要的领域!
动物营养学基础概念
动物消化过程
探索动物的消化系统如何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
营养元素
了解不同营养元素的作用及其在动物生长与发育中 的重要性。
生长与发育
认识动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并探索如何优化其营 养需求。
动物消化系统解剖
嘴部与口腔
了解动物的咀嚼和咽喉功能,并探索口腔内的消化酶。
胃部与肠道
探索动物胃和肠道的结构和功能,并了解其中的消化过程。
消化腺器官
认识各种消化腺器官的作用及其分泌物的功能。ຫໍສະໝຸດ 饲料分类和营养成分1
主要饲料分类
介绍主要的饲料类型,如粗饲料、浓饲料、全价饲料等。
2
饲料营养成分
深入了解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
3
饲料营养需求
了解动物对不同营养成分的需求以及饲料搭配原则。
饲养管理与饲料配方
饲养管理
探索优化动物饲养条件的方法,包括栏舍设计、动 物舒适性等。
饲料配方
了解饲料配方的基本原则和常用的饲料成分。
饲料加工技术
1 粗加工
介绍饲料的粗加工方法,如研磨、切碎等,以提高其可消化性。
2 细加工
探索饲料的细加工技术,如颗粒化、造粒等,以提高其储存效果。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PPT课件-2024鲜版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PPT课件-2024鲜版
16
饲料成型加工技术
压片
将粉碎后的原料压制成薄片状,提高饲料的密度和硬度,减少粉尘 和浪费。
制粒
将原料通过制粒机制成颗粒状饲料,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消化率, 方便动物采食。
膨化
通过高温高压处理,使原料膨化成为多孔、松脆的结构,提高饲料的 营养价值和消化率。
2024/3/27
17
饲料调制技术与方法
添加营养性添加剂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7
27
水分
动物体内含量最多的成分,维持生命活动的基 本物质。
蛋白质
构成动物体组织的基本成分,参与代谢过程。
脂肪
提供能量,维持体温,保护内脏器官。
2024/3/27
碳水化合物
主要能量来源。
维生素
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矿物质
构成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 性,参与酶系统的组成等。
• 牛饲料配方:以粗饲料(如青贮玉米、干草等)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精料(如玉米、豆粕等)和矿物质、 维生素等添加剂,满足牛不同生长阶段和生产性能的营养需要。
• 羊饲料配方:以粗饲料(如青贮玉米、干草等)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精料(如玉米、豆粕等)和矿物质、 维生素等添加剂,满足羊不同生长阶段和生产性能的营养需要。同时,针对羊对铜和硒的特殊需求,需要在饲 料中添加适量的铜和硒制剂。
5
营养与动物健康
营养对动物免疫的影响
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都会对动物的免 疫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动物对疾 病的易感性。
营养与动物繁殖
营养状况直接影响动物的繁殖性能, 如发情、排卵、受孕、妊娠、分娩等。
营养与动物生长

动物营养学维生素演示课件

动物营养学维生素演示课件
? 缺乏症: ?用缺乏维生素B1饲粮喂养的鸡食欲减退并因 此而消瘦,约十多天后发生多发性神经炎, 其特殊症状是头部后仰、神经变性和麻痹。
身体虚弱、 发绀和多发 性神经炎引 起的麻痹症 状是维生素 B1缺乏时的 外部症状。
一、硫胺素
? 缺乏症: ? 马驹缺乏硫胺素则会出现共济运动失调,
阵发性痉挛伏卧不起,但食欲不受影响。 ? 硫胺素缺乏也可引起两性繁殖力的丧失或
降低。 ? 硫胺素的缺乏症,除人的脚气病,禽类的
多发性神经炎和狐狸的查斯特克麻痹症外, 都不是硫胺素缺乏的特异症状,例如猪的 神经症状还可来自维生素 B6和泛酸的缺乏。
一、硫胺素
? 缺乏症:
? 饲喂缺乏硫胺素饲粮的动物引起其体组织内 丙酮酸及还原产物乳酸的蓄积,导致肌肉衰 弱。
? 神经细胞尤其需要依靠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来 维持其正常机能,为此,缺乏硫胺素会对神 经组织造成特别严重的影响,因为乙酰辅酶 A是脂肪酸合成中的重要代谢物,所以,机 体的脂肪形成或合成亦将减少。
? 核黄素还是 动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必需物质 。
二、核黄素
? 缺乏症:
? 猪缺乏常表现为食欲减
退,生长停滞,被毛粗 乱并常为脂腺渗出物所 粘结,腿变曲、僵硬、
皮厚、皮疹、背和侧面
上有渗出物,晶状体浑
浊和白内障;
?
马缺乏主要表现为厌食、
腹泻、生长受阻、多泪
干性、鳞片状皮炎,并伴有鬃 毛脱落,生长阻滞和食欲丧失。
二、核黄素
(三)功能与缺乏症
? 核黄素是动物机体内许多重要辅酶的成分,它的生 理功能主要是 作为辅酶促进代谢 。
? 由核黄素参与组成的辅酶可与特定的蛋白质结合形 成各种黄素蛋白。
? 黄素蛋白是组织呼吸过程中不可缺少重要物质。

动物营养与饲料教学课件下载-样章ppt(精)

动物营养与饲料教学课件下载-样章ppt(精)

四、单胃动物的蛋白质营养
猪对蛋白质的消化与代谢
饲料蛋白质 胃蛋白酶

多肽、游离AA 未消化的蛋白质 脂肪酸
尿素
细菌
小 肠氨肽酶 肠 胰蛋白酶 脱氨基
AA
合成体脂肪 或氧化供能 以尿由肾排出 小肠未消化的protein (占10%~25%)
组织器官 (肝脏)
肝脏 氨、AA

利用
大肠
MCP 粪中排出
跳过
反 刍 动 物 对 蛋 白 质
瘤胃--肝脏氮素循环
饲料蛋白质在瘤胃被微生物降解生成氨,除 被细菌利用合成MCP外,多余的则被瘤胃壁吸收, 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合成尿素:其中一部分进入 肾脏随尿排出体外;另一部分通过瘤胃壁的血液 扩散又回到瘤胃;再一部分进入唾液腺随唾液返 回瘤胃。后两种方式返回瘤胃的尿素均可再次被 细菌利用合成MCP,由于这一过程不断反复循环, 故也称为瘤胃——肝脏的氮素循环。
1.前胃的消化(主要指瘤胃) ③饲料中的非蛋白氮如尿素、 ②所降解的氨基酸部分被细菌 ①饲料真蛋白质在细菌和纤毛 胺盐等,则在细菌脲酶作用下 用于合成菌体蛋白,另一部分 原虫分泌的蛋白酶等的作用下 产生氨和二氧化碳,所产生的 则被细菌进一步降解产生氨、 水解成肽和氨基酸; 氨也可用于合成 二氧化碳和挥发性脂肪酸; MCP。
体蛋白
几 个 名 词
“外源氮”: “代谢氮”:
“内源氮”: 指体组织代谢后的代谢产 体组织在进行新陈代谢过 指经胃、小肠、大肠 物,由粪中排出体外,包 程中,旧组织的蛋白质不 仍未被消化吸收的饲料蛋 总结 猪的蛋白质营养实质 括肠道脱落的粘膜、残余 断分解,形成代谢终产物 白质及其中间产物,由粪 是氨基酸营养,猪体蛋白质 消化液及肠道细菌等。 排出体外。 尿素等含氮物质随尿排出 并非是饲料蛋白质的简单转 体外,这一分解代谢产物 移,而是经过分解和有选择 称为内源氮。 的重新组合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动物营养:未来发展
• 向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渗透和发展: 环境营养学 生态营养学 微生态营养学 免疫营养学 分子营养学 系统营养学 ………………
第一章 动物与饲料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动物与饲料
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 饲料养分
第一节
动物与饲料
一、动植物的代谢特点
1.动物代谢特点 • 异养生物,依赖于自然界中的有机物。 2.植物代谢特点 • 自养生物,可利用自然界存在的简单无机物合 成所需有机物。
动物生产
• • • • • 物质转化效率低 与人类竞争资源 环境的污染者,也是保护者 为人类提供优质蛋白质 维持食物链的正常运转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 成员
二、动物营养在食物链中的作用
1、提高动物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2、调控养分的摄入和排泄量,影响环境质量; 3、保障动物产品对人类的食用安全。
二、营养学
1、概念 • 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 • 通过这一过程的研究,可以阐明生命活动的本 质,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2、营养学分支
植物营养学 微生物营养学 植物生产
营养学
人类 动物生产 人类
农业
动物营养学 人类营养学
三、动物营养学
1、概念 • 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包括生 产)之间关系的科学。 • 养分是动物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研究养分 的摄入与动物健康和高效生产的定性定量规 律,不但可以为动物生产提供理论根据和实 践指南,维持动物生产的高效进行,而且有 助于揭示动物生命活动的本质、动物与人及 环境间的互作关系。
三、动物营养:主要问题
• 养分代谢过程及分子调节机制研究不足; • 对动物与消化道微生物生态系统之间关系的了 解不足; • 交叉领域薄弱:营养与遗传、营养与健康、营 养与环境及动物福利、营养与产品品质; • 采食量及其调控机制与措施研究不足; • 养分及抗营养因子的生物利用率的快速准确评 定技术不完善; • 饲料安全问题突出。
– 常量元素7种:Ca、P、K、Na、S、Cl、Mg; – 微量元素10多种:Fe、Cu、Mn、Zn、Se、 I、 Co、F、Mo、V、Ni等。
二、化合物组成
1.碳水化合物 • 含C、H、O, H:O=2:1 1)单糖 • 根据C原子数多少,有丙糖、丁糖、戊糖、 己糖。 • 单糖中己糖最重要,其结构式: C6H12O6 • 植物体内: 6CO2+6H2O→ C6H12O6+6O2 • 动物体内: C6H12O6+6O2→ 6CO2+6H2O
我国动物营养学发展概况
• 第一阶段:1949~1957(建国初期)。主要致力 于饲料资源调研、饲料资源开发、饲料营养价值 评定及青粗饲料的加工贮存等。 • 第二阶段:1958~1978(计划经济时期)。发展 滞后。 •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现在。动物营养 学的大发展时期。
二、动物营养学的现状
二、动植物的相互关系
依靠
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
动物
畜牧业

种植业
植物
排泄物和死后尸体
图1-1
动植物相互关系图
第二节
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
一、元素组成
• 动植物体内已发现90多种元素,含量最多的为 C、H、O、N四种,可达DM 90%以上。
必需化学元素: • 非矿物元素 4种:C、H、O、N; • 矿物元素20多种:


• • • • • •
营养? 营养学? 动物营养? 动物营养学? 为什么要学动物营养? 怎样学?
第一节
营养及营养学
一、营养的概念
1、营养: 是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 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 和生产的全部过程。 2、养分: 食物中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 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即通常所称的营养物 质或营养素、养分。凡能提供养分的物质叫食 物或饲料。
三、动物营养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
1、保障动物健康 2、提高生产水平 与50年前比较,现代动物的生产水平提高了 80-200%。其中,营养的贡献率占50-70%。 3、改善产品质量 4、降低生产成本 动物生产的总成本中,饲 料成本占50-80% 5、保护生态环境
四、动物营养在饲料工业中的作用
动物营养是决定饲料企业产品定位、产品产量与
表1-2
动植物体化学元素比较
1)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差异大; 2)元素含量规律异同 • 相同:均以氧最多、碳氢次之,其他少 • 不同:
– 植物含钾高,含钠低 – 动物含钠高,含钾低 – 动物含钙、磷高于植物
3)元素含量的变异情况
– 动物的元素含量变异小,植物的变异大。
2.化合物组成比较
动植物体化学组成的比较(%)
• 确定了50种必需养分; • 了解了养分的主要代谢过程,掌握了养分的基本功能, 弄清了养分的缺乏症和某些养分的中毒症; • 制定了各类动物对主要养分的营养需要量,掌握了主 要养分的利用效率,使动物生产能够在较准确的营养 调控下进行; • 建立了一整套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 • 了解了多种因素对营养代谢和需要量的影响; • 认识了饲料添加剂在动物营养中的重要作用;
3)多糖
少于10个单糖单元的多糖叫寡糖 化学式:(C6H10O5)n
重要多糖包括: • 淀粉: 植物的能量贮存形式,动物的主要能量来源。 水解式: 淀粉→糊精→麦芽糖→葡萄糖 • 糖原:动物淀粉,在肝脏合成,水解产生葡萄糖。
• 半纤维素:异质多糖,由多缩戊糖和多缩己糖组成。 性质介于淀粉和纤维素之间。 • 纤维素:由葡萄糖聚合而成。自然界最丰富的碳水化 合物,占植物界C含量的 50%以上。棉花含量90%以 上。 • 木质素: 非碳水化合物,含C过多,H:O比 ≠2:1, 含N。
营养物质
物 青干 甜 大麦 向日 草 菜 葵饼 14 88 14 9 水分 10 1 9 36 粗蛋白质 3 0 2 11 粗脂肪 9 68 23 无氮浸出物 41 26 1 4 14 粗纤维 6 1 3 7 粗灰分



半肥育 阉牛 56 18 20 1 0 5
中等营养 水平绵羊 54 19 22 1 0 4
脂肪 型猪 44 13 39 1 0 3
初生 犊牛 73 18 4 1 0 4
– 到了60年代,维生素、氨基酸、抗生素的人工合成 取得成功,养殖业也开始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式发展, 大大促进了动物营养学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与此 同时,饲料工业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应用已知的动 物营养学知识所生产的配合饲料能够促使养殖生产 水平和饲粮利用率的大幅度提高,标志着现代动物 营养学已经形成。 – 从60年代至今,现代动物营养学得到了迅速发展。
自然界的食物资源
非再生性资源:无机养分
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有1%被植物利用。植物所
捕获的太阳能中,有5%被转化为人类可直接利用的食 物。人畜争食主要体现在这部分。
动物生产特点:有效利用资源
• 动物将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养分资源(如牧草、 各类副产物等)转化为人类食品,从而提高食 物生产体系中的养分利用率。
2、动物营养学任务 • 确定必需营养素及其理化特性; • 研究必需营养素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调节机制; • 研究营养摄入与动物健康的关系; • 研究动物营养与人及环境之间的互作规律; • 制定不同条件下,不同生产目的的动物对各种营养物 质的需要量; • 研究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
3、动物营养学目标 • 通过研究,揭示养分利用的定性定量规律,形 成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动物产品的高效生产、 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的长期维护的动物营养科 学指南,使动物生产在土壤----植物----动物---人食物链中与其
Lavoisier(1743-1794)
阶段二: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30-40年代
1860年由德国Henneber和Stomann创立了概略养分分 析方案即“Weende方案”,主要测定饲料中的水分、 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等 六种概略养分。 • 此阶段的主要成就是认识到了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 合物三大有机物是动物的必需养分。大部分研究集中 在这三大养分及能量利用率上,并开始积累有关矿物 元素的资料。 • 1875年,美国成立全球第一家饲料厂,标志着动物 营养学已进入到实际应用阶段。
3.动物生产特点:食品安全隐患
• • • • • • • 肉 骨 粉: 动物油脂: 抗 生 素: 高 铜: 砷 制 剂: 违禁药品: 霉变饲料: 疯牛病 二恶英 残留与耐药性 残留、环境污染 中毒 中毒、危害健康 霉菌毒素中毒
动物生产特点:与人竞争资源
再生性资源: 蛋白质、碳水 化合物和脂肪三 大有机物属再 生性资源
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为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粗饲料中含量高。
2.脂肪 • 含 C、 H、 O • C、H对O的比例高于碳水化合物
3.蛋白质 • 含C、H、O、N,部分蛋白质含少量Fe、P、S • 蛋白质平均含N 16% • 由20种AA组成(表1-1)
表1-1 氨基酸
名称 丙氨酸 天冬酰胺 天冬氨酸 半胱氨酸 谷氨酸 谷氨酰胺 甘氨酸 脯氨酸 丝氨酸 酪氨酸 名称 三字母 单字母 三字母 单字母 符号 符号 符号 符号 Ala A 精氨酸 Arg R Asn N 组氨酸 His H Asp D 异亮氨酸 Ile I Cys C 亮氨酸 Leu L Glu E 赖氨酸 Lys K Gln Q 蛋氨酸 Met M Gly G 苯丙氨酸 Phe F Pro P 苏氨酸 Thr T Ser S 色氨酸 Try W Tyr Y 缬氨酸 Val V
重要己糖包括:
• • • 半乳糖:乳糖水解产物之一 葡萄糖:常见于玉米、糖蜜和动物血液中, 甜度为蔗糖的3/4; 果糖: 主要存在于成熟水果和蜂蜜中,是最 甜的糖;
2)双糖 • 重要双糖包括: 蔗糖: 水解产生葡萄糖和果糖 麦芽糖: 由淀粉水解产生,甜度为蔗糖的1/4 乳糖:主要存在于乳中,甜度为蔗糖的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