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犬猫营养学课程论文

犬猫营养学课程论文

犬猫营养学院系:姓名:班级:学号:犬猫营养学营养学是一门研究机体与食物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而犬猫的营养,就是研究犬猫与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

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日粮的要求已经变为具有预防货治疗某些疾病的预防营养价值,甚至是健康营养或者医疗营养价值。

用剩饭菜喂犬和牛奶喂猫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但我们的宠物依然还受到另一因素的威胁:人类的无知,以及人们错误的认为他们喜欢,也就是对宠物最好的东西。

这种狭隘的观念,会导致我们自认为知道这些四条腿的朋友应该怎样去生活。

事实上这种想法只能表现出我们的无知,我们显然忘记了犬和猫都是肉食动物。

我们将自己的愿望和生活方式强加到宠物的身上,而没有考虑到它们和我们很不一样。

人类是杂食动物有味觉,喜欢尝试新鲜味道,总是在吃什么的问题上不遗余力。

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个十分自然的想法,我们理所当然的应该给宠物吃和我们的食物类似的东西。

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尽管经过了10000年的驯化国产,犬和猫依然是肉食动物。

它们的下颌是用来撕碎(而不是咀嚼)食物的;食物不回经过唾液的预消化;总是一口吞下猎物的习性,使得它们的胃看上去不成比例;相对很短的肠道(动物体型越大肠道相对越短)不适于消化大量谷物,这些都是犬猫不同于人的特征犬和猫生性活泼,它们分解脂肪以获得能量,因此不存在所谓的”胆固醇“问题。

但如果我们饲喂给犬猫的日粮不适合它们的营养需要或者比例不当,也回造成其肥胖,以及可能由此导致的心脏及关节疾病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食物可以控制犬的行为。

将同样的食物方在同样的盘子里,在同样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饲喂,是每只犬的心理得以平衡的保障。

但是,猫在自然界时多是单独猎取食物,需要以自我为中心的采食体系,它吃对哦纳西的方式是每昼夜采食20次左右,但每次都只是吃很少量食物。

因此,用与我们吃的东西近似的食物喂食犬猫,很难为它们提供足够的营养。

这些食物的熟化程度不够,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太高,不符合犬猫的少量生理特点(或者说形态学特征)那些我们非常喜欢并想要和它们分享的小零食,也同样不适合我们的宠物。

动物营养代谢调控课程论文

动物营养代谢调控课程论文

反刍动物脂肪代谢调控研究进展摘要:日粮脂肪(酸)是反刍动物重要的营养素之一,与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动物脂肪产品品质及脂肪酸组成密切相关,如何调控反刍动物脂肪代谢过程,改善脂肪产品品质是反刍动物脂类营养研究的热点。

本文主要对日粮脂肪(酸)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及产品脂肪组成的调控作用、添加油脂的负面影响、脂肪酸瘤胃代谢调控、瘤胃后供给脂肪酸代谢及需要量、日粮脂肪对瘤胃发酵及代谢通路的影响和过瘤胃保护脂肪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脂肪营养:脂肪酸:反刍动物:代谢随着动物营养学与选育工作的不断进步,家畜的生产性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因而对营养水平与饲养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近半个世纪的动物营养研究中发现,脂类不仅能够提高日粮能量浓度,而且还具有提高脂溶性养分的吸收,降低饲料粉尘等作用。

脂肪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应用,一方面体现为可高效补充能量需要,尤其在家畜泌乳早期等特殊生理阶段,可避免或缓解机体能量负平衡。

而另一方面,长链脂肪酸及部分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反刍动物产品中脂肪酸的组成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从而可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

此外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反刍动物自身脂肪代谢及繁殖性能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功效。

综观2007"-2010年反刍动物脂类营养研究进展,国内主要集中于脂肪酸代谢通路的研究、补充脂肪(脂肪酸)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及产品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和瘤胃惰性脂肪的应用研究。

而国外反刍动物营养脂类研究中除了上述3点外还对乳腺脂肪酸代谢调控和瘤胃后脂肪酸消化、吸收方面有较深入的探讨。

l 国内反刍动物脂肪营养研究进展1.1 日粮添加油脂对生产性能及产品脂肪组成的调控作用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油脂能够增加能量浓度,避免或降低能茸负平衡,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通过调控日粮脂肪组成,可相应改变反刍动物产品中的脂肪组成,提高其有益部分如共轭亚油酸(CLA)、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等长链脂肪酸,降低有害部分如中短链饱和脂肪酸。

动物营养与健康论文

动物营养与健康论文

动物营养与健康论文《动物营养与健康》学号:姓名:黄睿浩任课老师:高振华所在院系:信息学院自动化时间:课题题目:论野生食物的可靠性成绩:课程论文2021116322122021年11月30野生食物的可靠性摘要:野生食物越来越受到我们的关注,但是目前大多数人认为野生食物就是安全、可靠、无公害,到底是不是呢?这也是这篇论文的所在,以下将由我来论证一下以上的观点到底是不是正确的。

关键词:野生食物风险有机野生食物利处目前,很多人认为野生食物是安全、可靠和无公害的,但是我认为凡事都有两面性,不能只看一方面,从两方面去对比,从而得出结论,因此下面我将论证野生食物的好处和弊端。

野生食物主要包含野生植物、野生动物、菌类等,因野生食物在自然状态下生长,其营养成份大多高于栽培蔬菜。

一般富含糖、蛋白质、纤维素、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尤其富含纤维素、和无机盐。

野生食物多生于深山冲沟、岸边、树丛、林缘、山野、农田周围等地方,不受或少受农药、化肥、城市污染的影响,具有生、鲜、嫩、绿、野的特点,而且适应性强,生长快,病虫害少,数量多,营养丰富。

举例说明:野生蔬菜大多数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薇菜可用于治疗吐血、赤痢便血,外用可治创伤出血;蒲公英用于抗菌消炎;车前草、雷公根用于清热解毒;蕺菜(鱼腥草)有治疗肺炎和支气管扩张等;紫苏、蒲公英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蕨菜、香菇、蒲公英可用于预防癌症及心血管病等。

另外,很多野菜还是良好的滋补佳品,如香菇、竹笋、枸杞等。

但并不是所有的野生蔬菜都有利于人,仍旧有不少的蔬菜对人有一定的危害。

例如:台湾近年来的连续发生因实用守宫木而引起的中毒时间。

初步的研究发现,某些野生蔬菜能富集镉、铅、锶、铬等重金属元素,实用这些野生蔬菜对人体危害很大,严重的还会引发食物中毒。

然而,近年来,野生蔬菜的开发利用已成为蔬菜生产中的热点,如长期过量食用这些有害的野生蔬菜,会对人体产生较大的副作用。

而且这些蔬菜在排除土壤和水源污染的情况下,仍可以证明具有较强的重金属富集能力,所以可见野生食物并不是安全、可靠的。

动物营养论文

动物营养论文

反刍动物维生素营养摘要:本文综述了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在反刍动物上的研究。

V A可提高反刍动物的免疫功能,影响牛肉品质和反刍动物脂肪组织的发育,不同来源的V A的生物学活性有差异;VD3可提高奶牛免疫力,VD3的吸收率优于VD2。

提高血清中25(OH)D3的浓度,影响牛肉品质;VE可提高产奶量,降低乳房炎、胎衣不下等疾病的发病率,刺激生殖器官发育。

改善牛肉品质。

烟酸不仅能缓解热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还能减少血浆中游离脂肪酸的浓度,从而减少脂肪肝的发生。

VB12能促进葡萄糖的代谢,提高初生羔羊的生命力。

胆碱能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增加产奶量、乳蛋白和乳脂,并影响奶牛的繁殖性能。

经过包被的VC有较好的过瘤胃能力,能更多的在肠道被吸收,促进奶牛对VC吸收。

关键词:V A;VD,VE;烟酸;VB12,VC目前,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维生素在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减少应激和提高反刍动物免疫功能及改善产品品质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文献研究所取得的进展重点集中在牛肉品质、健康状况等领域。

l维生素分类维生素依据其溶解性能可分为脂溶性及水溶性维生素两类。

脂溶性维生素易溶于脂肪和大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常用的脂溶性维生素有V A、VD、VE 和VK等。

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

常用的水溶性维生素有VB。

、VB2、烟酸,烟酰胺、VB、VC,叶酸、泛酸和VB等。

2脂溶性维生素的研究进展2.1 V A V A是含有β-白芷酮环的不饱和一元醇。

植物中含有的胡萝卜素在动物体内可以转化为V A。

国内只在V A对反刍动物免疫功能和牛肉品质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国外对V A的生物学活性、脂肪组织发育、肉品质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

V A可提高反刍动物的免疫功能。

改善牛肉品质。

2.2 VD VD有D2和D3,两种活性形式。

国内在免疫方面进行了研究,国外对VD在反刍动物体内的吸收、对血液矿物质的影响和对肉品质影响方面方面进行了研究。

日粮添加VD。

水产动物营养学课程论文

水产动物营养学课程论文

常见虾蟹对蛋白质的需求研究进展刘志冲(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水产1101班)【摘要】随着集约化和工厂化养殖虾蟹的迅猛发展,天然饵料已经不足以满足其生长的需求。

为了能够提高养殖效益,对于人工配合饲料养分的研究也相继展开。

蛋白质作为日粮中的第一养分,研究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种类虾蟹的蛋白质需要量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这方面进行综述和讨论。

【关键词】虾蟹蛋白质需求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含氮的高分子化合物,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涉及动物代谢的大部分与生命有关的化学反应。

它是组织更新、修补的主要原料,也是机体中酶、激素以及抗体等生物活性物质的组成成分,而且可以供给能力和转化为糖、脂肪。

它是平衡日粮中最为昂贵的成分,同时也是动物日粮中最需要考虑的第一养分。

对于水生动物中虾蟹类也是一样,蛋白质是虾蟹类必需的营养成分。

虾蟹类在不同的养殖条件下,不同的种类或同一种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于蛋白质的需要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虾蟹类的生长发育、繁殖力有一定的影响。

虾蟹在不同养殖条件下,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种类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对于提高提高养殖效益和更好地了解虾蟹的营养需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对于常见养殖虾蟹对蛋白质需求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的综述。

1 中华绒螯蟹1.1 分类地位及生活习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为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俗称河蟹。

其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各地,在江苏、湖北、安徽和上海等地区,现已逐渐形成规模化养殖。

在水温10~17℃情况下,受精卵经30~60天后孵化出溞状幼体。

在河口浅海浮游30余天,经5次蜕皮,然后进入大眼幼体期。

此时兼营浮游及底栖生活,并能逆流上溯至湖沼。

大眼幼体经6~10天后蜕壳而成幼蟹,开始营底栖爬行生活。

1.2 不同生长时期蛋白质的需要量蛋白质是蟹类必需的营养成分,蟹类对饲料蛋白的要求高于普通鱼类。

动物营养学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动物营养学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动物营养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动物营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初步实践所取得的一定效果。

【关键词】动物营养学;教学改革;实践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摄入、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全过程与生命活动(生存、生长、繁殖、产奶、产蛋、免疫等)相互关系的科学。

该课程是动物科学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对动物的生理功能,不同动物消化、吸收、代谢与利用各种营养物质的过程和特点,各种生理状态、不同生产用途动物营养需要的特点及营养需要量。

进入21世纪,随着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迅猛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对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各个农业院校也在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不断作出调整,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为了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努力结合生产实践,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查方法等进行了修改,并通过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动物营养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学大纲调整前,我院动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主动学习愿望不强,独立学习意识不够,对课程几乎没有兴趣。

教师在讲授时,虽然能采用提问、启发式教学、互动教学能多种教学手段,但由于缺乏图片、视频及实例教学等,总体上效果仍然不理想。

2.动物营养学教学的改革2.1教学大纲的改革为了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并结合生产实践,在教学大纲的修改中,着重加强了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内容的教学,取消了与其他课程重复及生产实践中应用较少的部分。

例如,增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和维生素营养及能值教学的学时数,并增加动物营养需要及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方法的学时数;同时,将与《饲料添加剂学》课程重复的饲料添加剂教学内容和与《饲料与饲养学》课程重复的动物采食量教学内容改为自学,并将在生产实践中应用越来越少的役畜工作的营养需要改为自学。

动物营养学课程论文

动物营养学课程论文

提高反刍动物饲料转化效率的措施摘要: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反刍动物饲料转化效率的措施;为了更好的掌握查阅、收集、整理、归纳与分析《动物营养学》相关资料的方法;为了对《动物营养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同时也为了毕业论文的写作打好基础。

故而归纳各家对提高反刍动物饲料转化效率的措施的研究写了这篇综述论文。

关键词:转化;措施;效率;反刍动物引言反刍动物属哺乳纲,偶蹄目,反刍亚目。

我们在生活中所熟知的反刍动物以牛、羊为最。

其他不怎么常见的如骆驼、鹿、长颈鹿。

这类动物都生有复杂的反刍胃,可以反刍食物,即可以把吞入胃中的食物呕到嘴部咀嚼充分后再吞入腹中。

反刍动物一般都有四个胃骆驼较为特殊有三个胃。

四个胃分别为瘤胃、网胃、瓣胃以及皱胃。

不同的胃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具有不同的功能与作用[1]。

我国作为一个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具有丰富的饲料资源。

这对我们研究提高反刍动物饲料转化效率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我国的畜牧业来讲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文1 提高植物性饲料转化效率的方法我国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秸秆饲料资源相当丰富。

如何很好的利用这些饲料资源成为我们必须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由于秸秆类饲料中各有机物质的消化率普遍较低,一般很少超过50%[2]。

其中粗蛋白在3%~6%不等。

粗灰分含量很高,对动物有营养意义的矿物元素很少。

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都很低,尤其是钙和磷的含量很低[3]。

含磷量在0.02%~0.16%,而日粮配方所需的含磷量都在0.2%以上。

远低于动物的日需要量。

于是如何提高饲料的转化效率成为动物科学工作者的重中之重。

1.1 物理法我国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秸秆饲料资源相当丰富。

如何很好的利用这些饲料资源成为我们必须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由于秸秆类饲料中各有机物质的消化率普遍较低,一般很少超过50%。

其中粗蛋白在3%~6%不等。

粗灰分含量很高,对动物有营养意义的矿物元素很少。

《动物营养与健康》课程论文-大学生饮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动物营养与健康》课程论文-大学生饮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动物营养与健康》课程论文姓名:林添旺学号:201012911312任课教师:杨奇慧所在院系:海洋与气象学院大气科学日期:成绩:大学生饮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摘要:大学生一般年龄在1 8~23岁之间,这一时期是学生知识增长和生长发育最为旺盛的黄金时期,其代谢旺盛、活动量大、加之繁重的脑力劳动,故对营养素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但在调查中发现当代大学生的饮食存在致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的是营养不良,健康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找一些解决的对策来改变这种现象!关键词:大学生饮食健康对策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后期和青年初期,正确的饮食习惯对他们的学习,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大学生的生活比较自由,随意!所以大部分的大学生都不注意饮食的问题,最后导致出现了很多问题,对学习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所以我们有必要找出大学生存在的饮食问题,然后想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一.大学生饮食存在的问题(1)饮食不规律。

一日三餐的食量和时间都不固定,多以简便为主。

譬如下课后,还没到正常就餐时间,就先吃饭了,这便极易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为疾病埋下隐患。

(2)女生偏爱病态瘦,男生偏爱路边摊。

进入大学以后,多数女生为了追求线条美而盲目减肥,通过不吃肉、节食或药物等不科学方式控制体重,导致人体得不到必需的营养素而抵抗力下降;而且学校食堂的饭荣在质量上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尤其是男生更青睐于路边摊。

但路边摊条什简陋、缺少消毒器具、用餐环境恶劣,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3)大学生爱吃零食,喝饮料,生副颠倒。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100%的大学生有吃零食的习惯,尤其会在休息日暴饮暴食,渴就喝果汁碳酸饮料,到了餐点就什么都吃不下了。

零食所提供的营养素不均衡,吃多了既影响正餐的胃口,又容易造成钙、铁、锌、碘、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素的缺乏;而饮料代水则使得人体缺乏各种有益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

(4)沉迷于电脑电脑。

电脑逐渐成为学习工具,学生接触电脑的时间也越来越长,甚至有许多学生在吃饭时间也在上网,随之而来的就是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反刍动物饲料转化效率的措施摘要: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反刍动物饲料转化效率的措施;为了更好的掌握查阅、收集、整理、归纳与分析《动物营养学》相关资料的方法;为了对《动物营养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同时也为了毕业论文的写作打好基础。

故而归纳各家对提高反刍动物饲料转化效率的措施的研究写了这篇综述论文。

关键词:转化;措施;效率;反刍动物引言反刍动物属哺乳纲,偶蹄目,反刍亚目。

我们在生活中所熟知的反刍动物以牛、羊为最。

其他不怎么常见的如骆驼、鹿、长颈鹿。

这类动物都生有复杂的反刍胃,可以反刍食物,即可以把吞入胃中的食物呕到嘴部咀嚼充分后再吞入腹中。

反刍动物一般都有四个胃骆驼较为特殊有三个胃。

四个胃分别为瘤胃、网胃、瓣胃以及皱胃。

不同的胃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具有不同的功能与作用[1]。

我国作为一个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具有丰富的饲料资源。

这对我们研究提高反刍动物饲料转化效率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我国的畜牧业来讲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文1提高植物性饲料转化效率的方法我国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秸秆饲料资源相当丰富。

如何很好的利用这些饲料资源成为我们必须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由于秸秆类饲料中各有机物质的消化率普遍较低,一般很少超过50%[2]。

其中粗蛋白在3%~6%不等。

粗灰分含量很高,对动物有营养意义的矿物元素很少。

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都很低,尤其是钙和磷的含量很低[3]。

含磷量在0.02%~0.16%,而日粮配方所需的含磷量都在0.2%以上。

远低于动物的日需要量。

于是如何提高饲料的转化效率成为动物科学工作者的重中之重。

1.1 物理法我国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秸秆饲料资源相当丰富。

如何很好的利用这些饲料资源成为我们必须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由于秸秆类饲料中各有机物质的消化率普遍较低,一般很少超过50%。

其中粗蛋白在3%~6%不等。

粗灰分含量很高,对动物有营养意义的矿物元素很少。

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都很低,尤其是钙和磷的含量很低。

含磷量在0.02%~0.16%,而日粮配方所需的含磷量都在0.2%以上。

远低于动物的日需要量。

于是如何提高饲料的转化效率成为动物科学工作者的重中之重。

对于植物饲料在我国主要就是各种秸秆,且多为农作物秸秆。

提高饲料的转化效率不外乎破坏植物细胞壁,弱化或破坏木质素与纤维素或半纤维素之间的结构,使饲料主要是秸秆的相对表面积变大,饲料颗粒变小[4]。

有利于促进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在瘤胃内的发酵,软化粗饲料,从而减少因咀嚼导致的能量消耗。

提高消化率。

所谓物理法即通过机械的方法使得原本不易被动物吞咽、消化、吸收的饲料变得更容易被动物吞咽、消化、吸收。

一般物理法主要就是粉碎、制成颗粒饲料、铡短等。

几乎所有的饲料原料都要进行粉碎处理。

粉碎可以达到增大饲料相对表面积的目的,可以更好的与动物体内的酶发生反应,更容易被机体消化、吸收以及利用。

铡短以及制成颗粒性饲料也是通过利用增大相对表面积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饲料消化率的目的。

同时也有使饲料更容易吞咽;更易消化、吸收使得机体消耗降低,从而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5]。

动物通过咀嚼饲料使饲料增大表面积也属于物理法。

1.2 化学法由于农作物秸秆具有异常坚硬的细胞壁结构,木质素与纤维素结合紧密,对饲料的适口性以及消化率具有很大的影响。

通常要对秸秆饲料进行一些处理。

只有单一的物理处理效果不佳。

一般加上化学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秸秆饲料的适口性以及消化率。

化学法顾名思义即通过化学的方法使得饲料更易被动物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

化学法主要是用酸、碱等化学试剂来处理饲料,分解饲料中不易消化的部分,使得秸秆的营养价值、适口性以及消化率等得到提高。

化学法包括酸处理、碱处理、酸-碱处理和复合处理等。

其中酸处理和酸-碱处理效果不太明显,故而现今很少采用。

现如今多采用碱处理和复合处理。

碱处理又主要采用氨处理,其他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处理也有采用。

复合处理则是秸秆的氨化或尿素加石灰复合化学处理。

它具有氨化和碱化两者共同的优点。

是未来秸秆化学处理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6]。

有研究表明粗饲料经氨化处理之后,饲料的含氮量提高了将近一倍。

即秸秆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增加了约6%,秸秆中有机物的消化率提高了10-15%[7]。

氨化处理受其本身特性的限制,存在着处理成本较高,处理时间较长,处理时受外界环境影响较严重等不足。

在现实操作中并不能很好的达到理想效果。

而复合处理相对来讲较氨化处理能更有效的利用秸秆饲料资源。

1.3 生物法物理法和化学法处理饲料,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不足之处。

而生物法处理饲料与前两着形成类似互补的关系。

所谓的生物法处理秸秆饲料即利用微生物来分解秸秆饲料中不易被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纤维素。

将粗纤维分解为动物机体容易消化、吸收和利用单糖、双糖、氨基酸等小分子营养物质并且可以破坏植物细胞壁,释放植物细胞的内容物。

从而提高饲料的吸收、转化效率。

微生物在分解秸秆的同时还会在处理过程中产生并积累大量富含营养价值的微生物菌体蛋白及其他对动物机体有益的代谢产物。

诸如各种有机酸类、醇类、醛类、酯类、各种维生素、各种抗生素、诸多微量元素等。

提高了饲料的适口性,使饲料香软可口且富含各种动物机体生长、发育、生产所需的各种营养。

并含有多种有助消化的消化酶、多种对动物机体有益的促生长因子,能有效增强动物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动物机体生长发育,有些微生物代谢产物还对饲料具有防腐作用,如乳酸、醋酸、乙醇等,可以有效的延长饲料保质期[8]。

这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较常用的生物法处理秸秆饲料要属青贮饲料。

近几年。

青贮饲料法在我国发展很快。

所谓青贮饲料即将含一定比例水分的青绿多汁植物原料切碎压实后,在缺氧的状态下通过乳酸菌进行发酵调制加工的饲料。

青贮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青绿饲料的营养物质,养分损失仅为3%-10%。

青贮可以有效提高秸秆饲料的适口性、消化率等。

这得益于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乳酸与各种芳香物质。

同时青贮可以杀死饲料中的病原菌和虫卵等。

如今,青贮已越来越受重视了。

另外还有微生物EM生态菌、微生态制剂等,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达到提高饲料消化率的目的。

1.4 调控瘤胃内环境补充适量能量物质。

瘤胃内容物的能量浓度是决定瘤胃微生物合成速度的主要因素。

大量试验已证明,当瘤胃中有充足的易利用能源时,瘤胃中氮的利用率高,蛋白质合成强度大,微生物生长繁殖快,而能量不足时,纤维素分解菌不能发育完全,使日粮中粗纤维素(CF)和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率降低。

补加适当NPN瘤胃中的氨浓度是决定蛋白质合成的又一重要因素。

氨是瘤胃微生物合成蛋白质的基本原料,故在微生物合成作用的最高限度内,当能量供应充足时,氨浓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蛋白质的合成。

硫是确保微生物最佳生长的重要养分,硫缺乏时会影响反刍动物对纤维素的消化和瘤胃内VFA的比例,并会导致家畜食欲减退甚至丧失,特别在反刍动物以低质饲草为主的饲养模式中,补充硫十分重要。

日粮中脂肪的含量也影响纤维素的分解利用。

2提高非NPN转化效率非蛋白氮(NPN)顾名思义即不是蛋白质含氮类物质,亦即非蛋白状态的含氮化合物。

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非蛋白氮在反刍动物瘤胃中可被某些瘤胃微生物分解生成NH3 之后又被瘤胃微生物利用合成菌体蛋白,变成蛋白质。

在皱胃和肠道中被动物机体消化、吸收。

对促进动物机体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9]。

2.1 制成缓释尿素在反刍动物体内的NPN利用中,尿素及其衍生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尿素分解速度很快。

在使用时易造成氨中毒。

所以最好制成缓释尿素。

即将有机酸同氨及时结合,防止大量的氨在短时间内进入血液。

具体操作方法是将尿素和淀粉等饲料混合加入添加剂,经硬制颗粒法,在制粒过程中加入热蒸汽,溶化的尿素与淀粉胶联在一起,形成了溶解慢的一种缓释尿素饲料。

为了刺激瘤胃微生物的生长,必须加入微量元素硫、锌、镁、钻等矿物质元素,这种复合物在瘤胃中经脉酶逐渐分解出氨,达到缓慢释放氨的效果。

2.2 拌入精料把尿素拌入到反刍动物的精饲料中可以非常有效的利用尿素且可以防止中毒。

简单易行,可大规模推广。

2.3 尿素舔砖尿素蜜糖舔砖是避免反刍动物过量食入尿素的补充NPN的有效方法。

舔砖的配方主要根据反刍动物的营养需要量以及当地获得营养含量的差异来制定的。

牛羊饲喂舔砖可以明显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

提高经济效益,这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4 添加尿酶抑制剂反刍动物体内的瘤胃微生物分解尿素产生氨的速度是微生物利用氨合成微生物蛋白速度的4倍左右。

瘤胃微生物脲酶的高活性,极大制约了尿素的利用。

脲酶抑制剂不但能抑制瘤胃内脲酶活性,降低瘤胃中氨的浓度,而且可使氨的释放速度平稳,有利于微生物合成菌体豆角、从而提高反刍动物对尿素的利用率[10]。

2.5 化学法合成相应衍生物运用化学法合成相应的尿衍生物可以降低尿素分解的速度。

目前尿素衍生物主要有羟甲基脲、双缩尿、磷酸脲等。

3 植物性蛋白质饲料蛋白质饲料是指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在20%以上、粗纤维含量在18%以下的一类饲料。

一切CP≥20%,CF<18%的植物饲料(包括副产品)都属于植物性蛋白饲料。

优质的植物性蛋白饲料在反刍动物的瘤胃中的分解速度非常快。

花生和大豆饼粕在瘤胃中24小时的消失率达到90%以上。

造成了蛋白质的极大浪费。

对蛋白质饲料进行处理,使得蛋白质直接进入小肠被吸利用,避免其在瘤胃被提前分解。

3.1 物理法全血、乳清蛋白等富含白蛋白的物质均可对饲料蛋白质起到保护作用,白蛋白可以在饲料颗粒外形成一层保护膜,这层膜可以有效地阻止瘤胃微生物的作用,使被保护物质的降解速度减慢,这层膜对小肠蛋白消化酶很敏感,因此在小肠易于分解放出所保护的物质。

冯仰廉(1996)用30%的鲜血包被豆粕,蒸后烘干,可使干物质和粗蛋白质在瘤胃中降解率大幅度下降。

另外,将蛋白质饲料加工成颗粒状或压成饼状,可使饲料蛋白质较快地通过瘤胃[11]。

3.2 化学法用NaOH处理大豆粕和菜籽粕时,当用量占干物质的2%时就对保护蛋白质有效,3%时效果最佳。

甲醛化学处理蛋白质饲料应用较广,甲醛可使蛋白质变性,在pH5~7的环境中,变性的蛋白质难以被瘤胃微生物降解。

在真胃中由于pH下降,变性的蛋白质可被蛋白酶分解。

可将甲醛溶液与蛋白质饲料混合均匀,然后密封于塑料袋内,经过15天即可饲喂。

结论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研究提高反刍动物饲料转化效率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我国的畜牧业来讲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要得益于广大奋斗在第一线的动物科学工作者。

没有他们的辛勤劳作就没有诸多提高反刍动物饲料转化效率的方法。

之所以有本文也是参考多篇文献的结果。

参考文献[1] 陈杰主编.家畜生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 佚名.秸秆的成分和营养价值.(2007-01-17) [2012-6-15]/show/newsarticle.php?ID=92190.[3] 杨凤主编.动物营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4] 王桂英,刘燕,文际坤.提高反刍动物饲料转化效率的营养措施[J].饲料与畜牧,2003,(04):9-12.[5] 沈长山.饲料粉碎粒度的经济性分析[J].中国饲料,2000,(16):21-22.[6] 毛华明, 冯仰廉.尿素和氢氧化钙处理作物秸秆提高营养价值的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1991,(5):3-6.[7] 佚名.植物性饲料的氨化处理[J].甘肃畜牧兽医,1984,(6).[8] 冯仰廉主编.反刍动物营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9] 史之玉.非蛋白氮(NPN)的开发与应用[J].河南畜牧兽医,2007,28(4):15-16.[10]鲍景旦.一些抑制剂对脲酶反应速度的影响[M].应用化学,1994,(3):11.[11] 陈代文,王恬主编.动物营养与饲养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