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臭假单胞菌

合集下载

一株鸭源恶臭假单胞菌16S rDNA的序列测定与分析

一株鸭源恶臭假单胞菌16S rDNA的序列测定与分析

物 ,用 细 菌 1Sr A 通 用 引 物 扩增 出约 150b 6 DN 0 p的条 带 ,经 D NA 测 序得 到一 条 长 1 9 p的 1Sr A 序 列 , 9b 4 6 DN 与 Gee a k已提 交 的 序 列 进 行 B A T 相 似 性 搜 索 表 明 该 微 生 物 应 归 属 于 假 单 胞 菌 属 ( su o n s ,并 用 nB n L S P ed moa )
1 南 大 学 动 物科 技 学 院 , 庆 4 0 1 ; . 庆 出 入 境 检验 检 疫 局 , 庆 4 0 2 ; .西 重 0 7 2 重 5 重 0 0 0 3 西 南 大 学 荣 昌 校 区 , 庆 4 2 6 重 000 摘 要 :从 病鸭 翅 静 脉 无 菌 采 集抗 凝 血 ,直 接 镜 检 和 姬姆 萨染 色 镜 检 ,微 生 物 感 染 呈 阳性 . 从 血 液 中 分 离 出该
V o1 3 .3
NO 3 .
西 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J u n l f o twetC iaNoma Unv ri ( trl ce c dt n o ra uh s hn r l ies y Naua S i eE io ) oS t n i
文 献 标 识 码 :A 中 图分 类 号 :Q9 9 1 2 3.l
假单 胞菌属 ( su o n s位于变 形菌 纲 一 7亚 纲 ,假 单 胞 菌科 ( su o n d c a) 的一 个 属.本 P ed mo a ) P e d mo a aee 下 菌属 为革 兰 氏阴性 菌 , 种类繁 多 , 广泛 存在 于土壤 、水 、 动植 物体 表及各 种含蛋 白食 品中 , 有些 种对人 或动 物 致病 ,为人或 动物源 性或机 会性 致病 菌.恶 臭 假 单胞 菌 ( ed mo a u ia 主要 引起 鱼 类 的烂 鳃 病. Psu o n s t ) p d 有关其致 病性研究 报道较 少 ,国 内尚无其对 鸭致病 性 的相 关报道 . 重 庆荣 昌县某 养殖 户 4 0日龄本地 土鸭大 量发病 ( 2 0只 ) 约 0 ,临床症 状表 现为精 神沉郁 , 毛粗乱 ,卧 羽 地不起 ,眼 睑苍 白 , 间歇性 张 口呼吸 ,拉水样 粪便.笔者 随机抽取 病鸭 血液 ,从 中分离 出病 原微 生物 ,抽提 基 因组 , 采用 真细菌 1S r N 基 因的通 用引物 进行 P R扩增 ,再通 过克 隆测 序及 1S r NA 序列分析 . 6 D A C 6 D

铜绿假单胞菌-kxx

铜绿假单胞菌-kxx
嗜麦芽革兰染色镜下形态
微生物学检验
培养特性 血平:圆形 光滑 不透明 不溶血 氨气味 普平:淡黄色菌落
35℃ 18-24h
嗜麦芽在普平上生长24h
圆形 中等大 淡黄色 不透明
Mac上可分解乳糖,但表现为乳糖不发酵菌落(24h)
Mac上乳糖不发酵菌落(48h)
圆形光滑 淡黄色、 中等大小
恶臭假单胞菌(P. putida,Pp)鉴定特征
革兰阴性杆菌,极端丛鞭毛 专性需氧,麦康凯生长,产青脓素(荧光素)不产
绿脓素,陈旧培养物有腥臭味。 最适生长温度25~30℃,4℃和42℃均不生长。 氧化酶(+),氧化分解葡萄糖、果糖等 精氨酸双水解酶(+),不液化明胶 硝酸盐还原(-),乙酰胺水解(-)
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牵头成立 的“中国CHINET细菌耐药监测网”成立于2004年10 月
涉及北京、 上海、杭州、广州、武汉、重庆等6个 城市的8所三级甲等 医院(教学医院) •
2006年发展到12家(2所儿童医院,以及新疆和甘 肃的2 所)
• 2009年发展到14家(昆明和安徽的2所) 按统一 方法(K-B法)、标准化的材料进行动态性耐药性 监测
不发酵革兰阴性杆菌 (nonfermentative bacilli, NFB)
概念区分
不发酵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分类学命名 仅是具有某些共同形态结构和生化特征
的一些细菌统称
概述
不发酵菌概念关键点
不发酵葡萄糖 多为专性需氧菌 革兰阴性杆菌
不发酵菌共性
不发酵葡萄糖(氧化利用或不利用) 氧化酶阳性(除嗜麦芽和不动杆菌) 动力阳性(除不动杆菌和莫拉菌)
1. 革兰氏阳性球菌检出率超过革兰氏阴性杆 菌。

6-磷酸果糖激酶基因pfkA在施氏假单胞菌中的异源表达及其表型分析

6-磷酸果糖激酶基因pfkA在施氏假单胞菌中的异源表达及其表型分析

为 自然界 中普遍存在 的最简单 的单糖 , 是生物 体 的理 想碳源 。施 氏假单 胞菌 ( P s e u d o m o n a s s t u t z e r i ) A1 5 0 1 具
有广泛的 、 典型 的微生物代谢途径 , 但是该菌利用葡萄糖的效率很低 。基 因组分析 表明 A1 5 0 1 菌缺 少糖酵解
中国 农 业 科 技 导 报 , 2 0 1 5 ,1 7 ( 2 ) : 7 2 - 8 0
J o u r n a l o f A c u l t u r l a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6 - 磷 酸果 糖激 酶 基 因 p f k A在 施 氏假 单胞 菌 中 的异 源表 达 及 其表 型 分 析
( E MP ) 途径 中编码 6 一 磷酸果糖激酶 的基 因 p #a, 初 步认 为这可 能是 A 1 5 0 1 菌不 能高 效利用 葡萄 糖 的原因。 利用穿梭质粒 p L A F R 3将大肠杆 菌的 基 因导入到施 氏假单胞菌 中, 通过 基 因的异源表达重建 A 1 5 0 1
外, 还 有其 他 的因
素 。研究也发现 , 导入 A的重组施 氏假单胞菌对 H : O : 高度敏感 , 推测 A导 入重建后 的 E MP途 径可能影
关键词 : 施 氏假 单胞菌 A1 5 0 1 ; 葡萄糖 ; 糖酵解途径 ; 6 - 磷酸果糖激酶
d o i : 1 0 . 1 3 3 0 4 / j . n y k j d b . 2 0 1 5 . 0 8 8
中 图分 类 号 : Q 7 8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 0 9

防腐挑战实验

防腐挑战实验

第一部分 防腐挑战实验调研结果 1 实验样品 样本要求新鲜,没有被微生物污染,一般每个样本为300g。 2 微生物挑战性实验

2.1实验菌株 不同国家、组织、企业对挑战实验选择的测试菌种有一定差异(如表1),国内参照美国化妆品、香精和洗涤剂协会(CTFA)推荐的菌种(因其较具代表性,如表2所示),所以更为恰当。(注意菌株来源问题:同属一个种的细菌来源不同,菌株不同,MIC值不同) 表1 某些国家、组织、企业用于化妆品微生物挑战试验的测试菌株

菌株 美国 (药典) 美国 (ISP公司) 英国 (药典) 德国 (Henkel公司) 德国 (S&M公司) 白假丝酵母 √ √ √ √ √ 黑曲霉 √ √ √ √ √ 红色青霉 √ 绿色木霉 √ 绳状青霉 √ 大肠埃希氏菌 √ √ √ √ 镉绿假单胞菌 √ √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 √ √ √ 粪肠球菌 √ 产气肠杆菌 √ 表皮葡萄球菌 √ 日勾维肠杆菌 √ 洋葱假单胞菌 √ √ 肺炎克雷伯氏菌 √ 恶臭假单胞菌 √ 荧光假单胞菌 √

表2 CTFA化妆品微生物挑战试验的菌株选择 种类 菌株 数量

革兰氏阳性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至少选一种 表皮葡萄球菌

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 肺炎克雷伯氏菌 至少选两种 阴沟肠杆菌 大肠埃希氏菌 变形菌属 日勾维肠杆菌

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至少选一种 洋葱假单胞菌 荧光假单胞菌 恶臭假单胞菌 黄杆菌属 不动杆菌属

酵母 白假丝酵母 至少选一种 近平滑假丝酵母

霉菌 黑曲霉 至少选一种 黄绿青霉

产芽孢菌 枯草芽孢杆菌 供选用 生产现场分离菌 适当菌株 一种以上 2.2 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琼脂培养基 2.3 试验用菌液的配置

(1)标准悬液的配制 1%硫酸9.9ml与1%氯化钡0.1ml,混合后配制成的悬液浓度为3×108cfu/ml,此悬液再做3倍稀释。 (2)细菌菌悬液的配制 实验前将菌株接种到各个培养基斜面上,36摄氏度恒温培养48小时。将已培养好的活性菌种,用灭菌生理盐水清洗到灭菌锥形瓶中,充分振荡摇匀。用移液枪从锥形瓶中吸取菌液作稀释,浊度和标准悬液的浊度(3×108cfu/ml)相同为止; 此时的稀释菌液再做3倍稀释,即为所需的1×108cfu/ml的菌悬液,做细菌总数确定细菌数。 (3)霉菌菌悬液的配制 将已培养好的活性菌种,用灭菌的生理盐水清洗到灭菌锥形瓶中,充分振荡摇匀;用移液枪从锥形瓶中吸取菌液作依次的10倍稀释,每次的稀释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必须5个中格的霉菌总数在190~210,落在此范围内的菌悬液为我们所需的1×108cfu/ml的霉菌菌悬液,做霉菌总数确定霉菌数。

氧化酶阴性可很容易与其他假单胞菌区别

氧化酶阴性可很容易与其他假单胞菌区别

不动杆菌所致疾病包括肺炎、心内膜炎、脑膜 炎、皮肤和伤口感染、腹膜炎和尿道感染等。 不动杆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头孢他啶均 耐药,大多数菌株对氯霉素耐药,对氨基糖苷 类抗生素耐药的菌株也逐渐增多,不同菌株对 二代和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性不同,所以每个分 离菌株都应进行药敏试验。多重耐药菌株最常 多见于鲍曼不动杆菌和溶血不动杆菌。

开始被归于奈瑟氏菌科,但最近又被归入莫拉 氏菌科。根据DNA-DNA杂交和营养特征将不动 杆菌属分为17个基因种,但只有7个基因种有菌 名:
– – – – – –
基因种1:乙酸钙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土壤 基因种2:鲍曼不动杆菌 基因种4:溶血不动杆菌 基因种5:琼氏不动杆菌 基因种7:约氏不动杆菌 基因种8:洛菲不动杆菌

第四节 寡养单胞菌属
一、分类 二、细菌特性 三、临床意义 四、微生物学检验
返回
第五节 产碱杆菌属
一、分类
二、细菌特性
三、临床意义
四、微生物学检验
返回
产碱杆菌科/产碱杆菌属
有医学意义的产碱杆菌属主要有 木糖氧化产碱杆菌木糖氧化亚种 A.xylosoxidans subsp. Xylosoxidans 木糖氧化产碱杆菌脱硝亚种 A.xylosoxidans subsp.denitrificans 粪产碱杆菌A.faecalis 皮氏产碱杆菌A.piechaudii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控制
易感危重病人不应安排在已有过铜绿假 单胞菌感染的病房 各种抗菌药物、溶液、软膏、器械等应 避免被铜绿假单胞菌污染 采取适当的分型方法对感染菌株进行流 行病学调查和监控

第三节 不动杆菌属
一、分类 二、细菌特性 三、临床意义 四、微生物学检验

铜绿假单胞菌解析

铜绿假单胞菌解析

• 书本P163 5.26
样 品 10g
10 ml
BL
100 ml
缓冲液
供试 液
10ml
BL 阳性
BL 阴 性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平板
培养温度: 36℃
营养琼脂斜面
培养时间: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平板 18~24h (必要时可 延长至48h)
增菌培养
供试品
供试液
胆盐乳糖增菌液
36±1℃ 18~24h
培养基成分:
PDP斜面,是否有色素,有, 用氯仿3-5ml萃取,用无菌 玻璃棒搅碎培养基、混匀, 色素完全在氯仿层。吸管 把氯仿层移到另一试管, 加入盐酸1M1ml,静置后, 盐酸出现粉红为阳性,无 粉红为阴性,阴性斜面培 养1-2天再重新做一遍。如 果仍是阴性。做下一步试 验。 绿脓菌素从有机相转到酸性 水相中会由蓝绿色变为粉 红色。
假单胞菌属
1. 2. 3. 4. 5. 6. 7. 8. 革兰氏阴性 细胞单个 直的或弯的杆菌 0.5—1 × 1.5—4微米 单鞭毛或多鞭毛 有机化能异养菌 呼吸代谢,永不发酵 严格好氧菌
模式种: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
• 1.0.5-0.8*1.5-3.0微米的杆菌 • 2.细胞单个 • 3.成对或成短链。以极生的单鞭毛运动(有 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极生鞭毛的细胞,但不 常见) • 4.在中性或碱性培养基种呈蓝色:在酸性培 养基种呈红色 • 5.专性好氧,在硝酸盐培养基中除外。
• 各种抗生素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所致感染过程中都可 能发生耐药。初代敏感菌株在治疗3-4天后可能发 生耐药,有必要重复分离菌株 • 本菌对多种抗生素天然耐药,常用三代头孢和氨基 糖苷类联合治疗
鉴定结果分析
• 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来的铜绿假单 胞菌,需要排除污染因素 • 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需连续 三次痰培养阳性才能确立。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_假单胞菌_期刊发文热词逐年推荐_20140812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_假单胞菌_期刊发文热词逐年推荐_20140812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铜绿假单胞菌 1 西兰花 1 荧光假单胞菌 1 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 1 硝化活性 1 病原鉴定 1 生物膜 1 活性污泥 1 水产动物病原菌 1 条浒苔(enteromorpha clathrata)1 提取物 1 抗菌活性 1 感染 1 头腐病 1 同源性分析 1 假单胞菌属 1 亚硝酸盐氧化细菌 1 下呼吸道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科研热词 鲫鱼废水 转酯化 脂肪酶 肉桂醇 细菌感染 红假单胞菌 氨氮 干扰素α /药理学 天然免疫 信号转导 亚硝氮 乙酸肉桂酯 乙酸乙烯酯 ⅰ型ifn dgge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011年 科研热词 假单胞菌 降解 间甲酚 鉴定 细菌素 红假单胞菌 紫外诱变 竹炭 矿化率 生物降解 生物特性 抑菌特性 尼古丁 固定化 反硝化 动力学 光合细菌 代谢途径 亚硝酸盐 乳酸菌 α -蒎烯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推荐指数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14年 科研热词 预防对策 铜绿假单胞菌 蛋白质磷酸化 致病机制 磷酸化蛋白质组 持续血液透析 患者 应激 巨噬细胞 尿毒症 危险因素 医院感染 创伤骨折 切口感染 临床诊治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微生物生态学-10-1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技术

微生物生态学-10-1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技术

海洋表面的石油经扩散、挥发、乳化、沉淀后, 部分可能受紫外线作用而发生光分解,但速度很慢。 石油降解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微生物可在 1~2周内形成细菌群落,2~3月内石油被分解消失。 石油降解微生物目前已知有100余属,200多种,分属 于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和藻类。
石油降解微生物 –细菌:假单胞菌属(G-)、黄杆菌属、棒杆菌属、 无色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小球菌属、弧菌属、 蓝细菌等 –放线菌:洛卡氏菌属和分支杆菌属,但对烃类降 解不彻底,有中间产物积累。 –真菌:有枝孢霉、曲霉、青霉等属的菌株;酵母 有假丝酵母属(Candida),红酵母属、球拟酵 母属中的菌。
Alcanivorax borkumensis, 海洋石油消 除。
Dehalococcoides ethenogenes, 清除 有机溶剂造成的 污染;
Caulobacter crescentus, 应用 于低营养水环境 的生物修复;
Geobacter sulfurreducens, 帮助转化铀和其 它一些放射性金 属物质
是指利用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减 少污染现场污染物的浓度,或者使环境中的污染物 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这种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对大面积的污染环 境进行治理,目前所处理的对象主要有石油、废水 及农药污染。
微生物修复的产业化水平
国外尤其是美国许多生物修复公司,针对土壤污染 物种类,研制了相应的微生物制剂、营养添加剂和配套 的工艺措施,开展了土壤中化学农药、石油烃、重金属 等污染的微生物治理。 美国BCI公司(Bioremediation Consulting Inc.) 美国WIK Associates Inc美国工程服务生物修复 公司(Engineering Services and Bioremediation Compan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名称:
恶臭假单胞菌含质粒OCT是否可分解烷烃

实验目的:
1、了解质粒与微生物的抗性

2、判别恶臭假单胞菌中的质粒OCT是否能够分解烷烃
实验材料:
恶臭假单胞菌、石油(因其含有大量烷烃)、培养皿7

个、显微镜
实验设计:
1、取7个培养皿,分别在七个培养皿中各加入5ml的相同成分的石
油。
2、将七个培养皿编号为(1~7),并且分为三组(1;234;567),其
中1为对照组。
3、在2号3号4号培养皿中加入相同数量的恶臭假单胞菌(适量);
在5号、6号、7号培养皿中加入相同数量的去除OCT质粒的恶臭假
单胞菌(数量与234相同)。
4、将上述7个培养皿放置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下,一定时间后在显微
镜下观察石油的量。
5、通过与对照组1的对比,得出结论。
6、分析讨论结果。
实验数据:
编号 与对照组1对比后的石油量的变化
1 不变
2 减少
3 减少
4 减少
5 不变
6 不变
7 不变

结论:
由上述实验数据可知,恶臭假单胞菌含质粒OTC可减少石油

的量,如果将此质粒消除,则细菌不再能够减少石油的量。即:恶臭
假单胞菌含质粒OTC可分解烷烃,如果将此质粒消除,则细菌不再具
有分解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