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附子的炮制操作方法

制附子的炮制操作方法

制附子是中医药学中炮制中药的一种方法,下面是制附子的炮制操作方法:

1. 选择上等的干燥附子,确保品质良好。

2. 将附子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浸泡2-3小时。

3. 将砂锅放在火上,煮沸后改为中小火,持续煮沸2-3小时。

4. 煮沸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观察锅内的水量,及时加入适量的清水,以保持水位。

5. 在煮沸的同时,使用木杵或石杵,轻轻敲打附子,使其表面的杂质脱落。

6. 待附子呈红色或棕色、有香气时,表明炮制完成。

7. 关火后,将炮制好的附子捞出,晾凉备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炮制附子的过程中,要确保火候适宜,煮沸温度控制在85-100摄氏度之间,避免过热或过火。此外,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接触到附子粉尘或气味。最后,炮制好的附子要储存于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潮湿和

阳光直射。

附子的炮制与分类

附子的炮制与分类

炮制方法附片、黑顺片、白附片直接入药。 取川乌一二三级侧根(即附子)收获后24小时内,放入胆巴水(制食盐的副产品,主要成分为氯化镁)内浸渍,以防腐烂,并消除毒性(含乌头碱,有剧毒)。然后经浸泡、切片、煮蒸等加工过程,制成各种不同规格的供药用的附片。用泥附子做原料,一般可制成白附片、黑顺片、盐附子、熟片、黄片、卦片、刨片等产品。现将产地加工方法、产品质量及贮藏方法介绍如下: 1. 白附片:又称白片或天雄片,系用较大或中等大的泥附子作原料。加工过程如下: (1)洗泥:每制100千克白附片,约需泥附子370千克。将泥附子上的泥土洗净,并去掉须根。 (2)泡胆:每100千克白附子,用胆巴45千克,加清水(河水、井水等淡水)25千克,盛入缸内(称为花水)。然后将洗好的泥附子放入,浸泡5日以上,在浸泡过程中每天要将附子上下翻动一次。附子浸泡是否合格的标准是:看附子外皮色黄亮,体呈松软状即可;若浸泡时间稍长则附子皮硬;当出现附子露出水面时,必须增加老水(即泡过附子的胆水),无老水可增加胆水。泡后的附子称胆附子。 (3)煮附子:先将"老水"在锅内煮沸,再将胆附子倒入锅内,以"老水"淹过胆附子为度,中途上下翻动一次。有鼓风机设备的地方,约煮10~15分钟;无此设备的则煮15~20分钟;,以煮到胆附子过心为止。然后捞起倒入缸内,缸内有清水和"老

水"各半,再浸泡1天,叫做冰附子。冰过附子的水可再与清水混合,又可冰下次的附子。 (4)剥皮:将漂过水的附子从缸内捞起,剥去外层黑褐色的表皮,用清水和白水(即已漂过附片的水)各一半的混合水,浸泡一夜,中途应搅动一次。 (5)切片:将浸泡后的附子捞起,纵切成2~3毫米的薄片,再倒入清水缸内浸泡48小时,换水一次再浸泡12小时,以除去片内所含的胆水,即可蒸片,若天气不好,就不换水,可延长时间。 (6)蒸片:将浸泡好的附片捞出,放入大蒸笼内(篾制或木制蒸笼均可)看蒸气上升至蒸笼顶端后,再蒸1小时为合适。 (7)晒片熏硫:将已蒸好的附片倒在晒席上(用竹篾编制的大席),利用日光曝晒,晒时要注意片张均匀,不能有重叠。待晒至附片表面水分消失、片张卷角时,即可收起密闭用"硫黄"熏,至附片发白为宜。然后再倒在晒席上晒干,即成色泽白亮的成品白附片。 (8) 炮附片取砂置锅内,用武火炒热,加入净附片,拌炒至鼓起并微变色,取出,筛去砂,放凉。 2. 黑顺片:又称顺片、黑片、顺黑片。是用较小的泥附子作原料。每制100千克成品,约需泥附子340千克。 (1)洗泥、泡胆、煮附子:均同白附片操作方法。 (2)切片:将煮后浸泡好的附子捞出,不经剥皮,用刀

白附子的功效及炮制方法

白附子的功效及炮制方法 白附子具有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的功效。下面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白附子都有些什么其他的功效及炮制方法。 白附子的功效 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 白附子炮制方法 采集加工 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外皮,晒干。 炮制方法 1、生白附子:除去杂质。 2、制白附子:取净白附子,分开大小个,浸泡,每日换水2~3次,数日后如起黏沫,换水后加白矾(每lOOkg白附子,用白矾2kg),泡1日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微有麻舌感为度,取出。将生姜片、白矾粉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倒入白附子共煮至无白心,捞出,除去生姜片,晾至六七成千,切厚片,干燥。(每lOOkg白附子,用生姜、白矾各12.5kg。) 白附子生理特性 多年生草本,植株常较高大。地下块茎似芋艿状,卵形至卵状椭圆形,外被暗褐色小鳞片。叶1~7(与年限有关);叶柄肥大肉质,下部常呈淡粉红色或紫色条斑,长达40cm;叶片三角状卵形、戟状箭形或卵状宽椭圆形,长10~40cm,宽7~30cm,初发时向内卷曲如角状,后即开展,先端渐尖。花梗自块茎抽出,绿色间有此红色斑块;佛焰苞紫红色,管部圆筒形或长圆状卵形,顶端渐尖而弯曲,檐部卵形,长达15cm;肉穗花序位于佛镂苞内,长约14cm;雌花序和中性花序各长3cm左右;雄花序长约2cm;附属器圆柱形,直立,长约6cm,紫色,不伸出佛焰苞外;雄花金黄色,雄蕊有2花药,药室顶孔开裂;中性花线形,下垂,淡黄色;雌花棕红色。浆果熟时红色。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白附子的鉴别

药材性状 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cm,直径1~3cm。表面白色奎黄白色,略粗糙,有环纹及须根痕,顶端有茎痕或芽痕。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淡、麻辣刺舌。 饮片性状 制白附子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厚片,外表皮淡棕色,切面黄色,角质。味淡,微有麻舌感。 白附子的功效及炮制方法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附子的炮制及分类

附子的炮制与分类 炮制方法附片、黑顺片、白附片直接入药。 取川乌一二三级侧根〔即附子〕收获后24小时内,放入胆巴水〔制食盐的副产品,主要成分为氯化镁〕内浸渍,以防腐烂,并消除毒性〔含乌头碱,有剧毒〕。然后经浸泡、切片、煮蒸等加工过程,制成各种不同规格的供药用的附片。用泥附子做原料,一般可制成白附片、黑顺片、盐附子、熟片、黄片、卦片、刨片等产品。现将产地加工方法、产品质量及贮藏方法介绍如下:1. 白附片:又称白片或天雄片,系用较大或中等大的泥附子作原料。加工过程如下: 〔1〕洗泥:每制100千克白附片,约需泥附子370千克。将泥附子上的泥土洗净,并去掉须根。 〔2〕泡胆:每100千克白附子,用胆巴45千克,加清水〔河水、井水等淡水〕25千克,盛入缸内〔称为花水〕。然后将洗好的泥附子放入,浸泡5日以上,在浸泡过程中每天要将附子上下翻动一次。附子浸泡是否合格的标准是:看附子外皮色黄亮,体呈松软状即可;假设浸泡时间稍长则附子皮硬;当出现附子露出水面时,必须增加老水〔即泡过附子的胆水〕,无老水可增加胆水。泡后的附子称胆附子。 〔3〕煮附子:先将"老水"在锅内煮沸,再将胆附子倒入锅内,以"老水"淹过胆附子为度,中途上下翻动一次。有鼓风机设备的地方,约煮10~15分钟;无此设备的则煮15~20分钟;,以煮

到胆附子过心为止。然后捞起倒入缸内,缸内有清水和"老水" 各半,再浸泡1天,叫做冰附子。冰过附子的水可再与清水混合,又可冰下次的附子。 〔4〕剥皮:将漂过水的附子从缸内捞起,剥去外层黑褐色的表皮,用清水和白水〔即已漂过附片的水〕各一半的混合水,浸泡一夜,中途应搅动一次。 〔5〕切片:将浸泡后的附子捞起,纵切成2~3毫米的薄片,再倒入清水缸内浸泡48小时,换水一次再浸泡12小时,以除去片内所含的胆水,即可蒸片,假设天气不好,就不换水,可延长时间。 〔6〕蒸片:将浸泡好的附片捞出,放入大蒸笼内〔篾制或木制蒸笼均可〕看蒸气上升至蒸笼顶端后,再蒸1小时为适宜。 〔7〕晒片熏硫:将已蒸好的附片倒在晒席上〔用竹篾编制的大席〕,利用日光曝晒,晒时要注意片*均匀,不能有重叠。待晒至附片外表水分消失、片*卷角时,即可收起密闭用"硫黄"熏,至附片发白为宜。然后再倒在晒席上晒干,即成色泽白亮的成品白附片。 (8) 炮附片取砂置锅内,用武火炒热,参加净附片,拌炒至鼓起并微变色,取出,筛去砂,放凉。 2. 黑顺片:又称顺片、黑片、顺黑片。是用较小的泥附子作原料。每制100千克成品,约需泥附子340千克。 〔1〕洗泥、泡胆、煮附子:均同白附片操作方法。

附子的炮制与分类完整版

附子的炮制与分类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附子的炮制与分类 炮制方法附片、黑顺片、白附片直接入药。 取川乌一二三级侧根(即附子)收获后24小时内,放入胆巴水(制食盐的副产品,主要成分为氯化镁)内浸渍,以防腐烂,并消除毒性(含乌头碱,有剧毒)。然后经浸泡、切片、煮蒸等加工过程,制成各种不同规格的供药用的附片。用泥附子做原料,一般可制成白附片、黑顺片、盐附子、熟片、黄片、卦片、刨片等产品。现将产地加工方法、产品质量及贮藏方法介绍如下: 1. 白附片:又称白片或天雄片,系用较大或中等大的泥附子作原料。加工过程如下:(1)洗泥:每制100千克白附片,约需泥附子370千克。将泥附子上的泥土洗净,并去掉须根。 (2)泡胆:每100千克白附子,用胆巴45千克,加清水(河水、井水等淡水)25千克,盛入缸内(称为花水)。然后将洗好的泥附子放入,浸泡5日以上,在浸泡过程中每天要将附子上下翻动一次。附子浸泡是否合格的标准是:看附子外皮色黄亮,体呈松软状即可;若浸泡时间稍长则附子皮硬;当出现附子露出水面时,必须增加老水(即泡过附子的胆水),无老水可增加胆水。泡后的附子称胆附子。 (3)煮附子:先将"老水"在锅内煮沸,再将胆附子倒入锅内,以"老水"淹过胆附子为度,中途上下翻动一次。有鼓风机设备的地方,约煮10~15分钟;无此设备的则煮15~20分钟;,以煮到胆附子过心为止。然后捞起倒入缸内,缸内有清水和"老水"各半,再浸泡1天,叫做冰附子。冰过附子的水可再与清水混合,又可冰下次的附子。

(4)剥皮:将漂过水的附子从缸内捞起,剥去外层黑褐色的表皮,用清水和白水(即已漂过附片的水)各一半的混合水,浸泡一夜,中途应搅动一次。 (5)切片:将浸泡后的附子捞起,纵切成2~3毫米的薄片,再倒入清水缸内浸泡48小时,换水一次再浸泡12小时,以除去片内所含的胆水,即可蒸片,若天气不好,就不换水,可延长时间。 (6)蒸片:将浸泡好的附片捞出,放入大蒸笼内(篾制或木制蒸笼均可)看蒸气上升至蒸笼顶端后,再蒸1小时为合适。 (7)晒片熏硫:将已蒸好的附片倒在晒席上(用竹篾编制的大席),利用日光曝晒,晒时要注意片张均匀,不能有重叠。待晒至附片表面水分消失、片张卷角时,即可收起密闭用"硫黄"熏,至附片发白为宜。然后再倒在晒席上晒干,即成色泽白亮的成品白附片。 (8) 炮附片取砂置锅内,用武火炒热,加入净附片,拌炒至鼓起并微变色,取出,筛去砂,放凉。 2. 黑顺片:又称顺片、黑片、顺黑片。是用较小的泥附子作原料。每制100千克成品,约需泥附子340千克。 (1)洗泥、泡胆、煮附子:均同白附片操作方法。 (2)切片:将煮后浸泡好的附子捞出,不经剥皮,用刀顺纵切成为4~5毫米的厚片。(3)糖炙、蒸烤:将切的片放入清水中泡2日捞起,将红糖(每100千克附子用红糖0.5千克)用文火炒至为黑色稠膏状后,兑入适量的开水,搅匀,然后倒入缸内,使其溶于清水中,然后将片子倒入缸内浸染一夜,冬天加工则应延长浸泡时间,染成茶色,取出装入

白附子炮制方法

白附子炮制方法 白附子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为了提高其药效,有时 需要对其进行炮制,使其质地更加细腻,药效更为明显。下面,将介绍白附子的炮制方 法。 一、原材料选择: 选用新鲜的白附子为原料,叶面要干净,无异物,无病虫害。 二、炮制工具准备: 铁锅、炉火、清水、龙骨、搅动器。 三、炮制过程: 1、清洗白附子:将白附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倒入盆中,用清水浸泡2个小时,让其吸水润透。 2、蒸馏:将吸水润透的白附子放入龙骨篮中,加上滚水蒸馏20分钟,然后取出晾 干。 3、炒制:将晾干的白附子放入铁锅中,炒2分钟,然后熄火,继续搅动2分钟。 4、捣碎:将炒制好的白附子放在研钵中,用研钵及研杵将其捣碎成细末。 5、晾干:将捣碎好的白附子分散在干净的地面上,晾干。 6、储存:将炮制好的白附子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密封保存。 四、注意事项: 1、炮制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火候。过高的火候或者时间过长都会影响炮制效果。 2、白附子要防潮湿和阳光直射。 3、储存时,应注意严防虫害。这里建议使用密封袋或容器。 以上就是白附子炮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炮制后的白附子可用于治疗病症,如风湿病、痛经等。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前需咨询医生,遵循医嘱服用。白附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 常能够见到的中药材,它是从附子中提取出来的,因为是从白色的附子中提取出来的,所 以被称为白附子。与其他中药材相比,白附子具有明显的热解毒功效,并且其治疗风湿病、痛经等疾病的药效也极其显著。

而白附子的炮制,就是通过特殊的工艺处理方法来提高其药效。炮制后的白附子,其化学成分会发生变化,效果也会随之提高,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独特的药物功效。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白附子炮制的好处和注意事项。 一、药物功效提高 炮制后的白附子的药效大大提高,这是因为炮制过程会分解其中多种毒性成分,使得其药效得以充分体现。处理后的白附子还会增加其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有益成分,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治疗疾病的功效,对于风湿病、痛经等疾病有更好的治疗作用。 二、有助于保护人体健康 白附子在未经过炮制前,具有一定的毒性,不但能够引发中毒,还会对肝脏、肚子等器官造成损害,引起人体不适。而经过炮制后的白附子,通过特殊处理方法,既不会引起中毒,还能够发挥其药物功效,从而起到保护人体健康的作用。 三、注意事项 1、炮制过程中需要掌握火候,适当的火候才能够使白附子刚好达到药效提升,过火或是不足都会导致其效果变差。 2、炮制好的白附子要保持干燥通风,避免潮湿和阳光直射。如果未能储存好,可能会影响其药效。 3、一定要注意正规的炮制工艺,不要用不正当的方法进行处理,以免影响白附子的药效。 炮制可以有效提高白附子药效,同时避免中毒作用,从而达到更好保护人体健康的作用。在使用白附子时,也一定要遵循医嘱,避免出现不良反应。专业医师的指导和监督,在这些问题上显得尤为重要。除了以上提到的功效和注意事项外,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无论是炮制前还是炮制后,都需要仔细挑选白附子的来源和品质。因为质量差的白附子无论如何处理都难以提高其效果,甚至会出现反效果。 在炮制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龙骨或是其他的熏香材料会影响白附子的药效,所以需要选择纯净无味的龙骨才能够保证炮制效果。在炒制过程中,也需要把握好炉火,不要让火候过大,以免烧焦了白附子。 在选购白附子时,通常需要看其中的游离砷量是否合格。游离砷是附子中毒性最大的成分之一,高含量的白附子会增加中毒风险,影响人体健康。因此需要要求供应商提供有关游离砷的合格验证,确保其安全性可靠。 白附子的炮制虽然很有用,但需要所有操作都要按照正规方法执行。并且需要在合适的条件下储存,遵循医嘱使用,这样才能够发挥其治疗功效,避免不必要的风险。此外也

附子炮制工艺方法浅析

附子炮制工艺方法浅析 附子炮制,又称为“炮制”,是一种运用传统中药工艺来制备中药的方法。炮制的做法是将不同的中药配方混合,置于炮制器中,然后经过熏制,施加高温与高压,使上炮凝结而形成一种经过蒸馏和凝固的药物,从而提高药效和调节补益作用。炮制工艺方法有许多种,最普遍使用的有泡炮、烟炮、硝烟炮、消费者炮、石炮、石炮等。 泡炮是一种通过泡碱、混合工艺制成的炮制药物,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中药粉末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经过蒸发凝固而成熟,聚合效果较好,保留了原材料的有效成分。泡炮的加工工艺比较复杂,需要熬制时间长,蒸发率也较高。 烟炮是通过烟碱、折磨工艺制成的炮制药物,其特点在于,中药粉末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经过蒸发膨胀和凝固而成熟,聚合效果较差,而活性成分的损失也更大。烟炮的加工工艺比较简单,不需要长的熬制时间,蒸发率也较低。 硝烟炮是通过硝烟、折磨工艺制成的炮制药物,其特点在于,中药粉末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经过蒸发膨胀和凝固而成熟,聚合效果较差,而活性成分的损失也更大。硝烟炮的加工工艺比较复杂,需要较长的熬制时间,而且蒸发率也较高。 消费者炮是通过消费者炮、折磨等方法制成的炮制药物,其特点在于,中药粉末能够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经过蒸发膨胀和凝固而成熟,聚合效果比较好,而活性成分的损失也较少。消费者炮的加工工艺比较复杂,需要较长的熬制时间,蒸发率也较高。

石炮是一种直接将中药粉末置于炮制器中,经过熏制,施加高温与高压,使其凝结而形成一种经过蒸馏和凝固的药物,从而提高药效和调节补益作用。石炮的工艺比较简单,不需要熬制时间长,蒸发率也较低。 总之,附子炮制工艺方法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的药物性质、工艺特点以及药用价值,可以选择不同的炮制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炮制药物的良好药效。由于传统的炮制工艺的繁复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也有了现代化的炮制药物,如粉碎方法等。这些现代工艺不仅减少了制作过程中的人工劳动,而且还能有效提高药效和调节补益作用。 由此可见,附子炮制工艺可以有效提高药效和调节补益作用,不但能满足患者的药用需求,还能为中药药效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推广炮制工艺的应用,有助于为中国传统中药工业领域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以上就是关于附子炮制工艺方法的浅析,希望能给读者带去一定的帮助。在平时的饮食用药中要多利用传统中药来调养身体,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更能发挥中药药效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药用价值。

附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附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药材来源】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zc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品种:①盐附子: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②黑顺片: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切成约0.5cm的厚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到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③白附片: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约0.3cm的厚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至半干,以硫黄熏后晒干,习称“白附片”。 【古代炮制方法】汉代始有火炮法(《玉函》)。晋代有炒炭(《肘后》)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用东流水并黑豆浸(《雷公》)的方法。唐代有蜜涂炙(《千金》)、纸裹煨(《理伤》)的方法。宋代有水浸(《圣惠方》);生姜煮(《博济》);姜汁淬、醋浸、以大小麦酿曲造醋浸(《证类》);烧灰存性、盐汤浸炒、黄连炒、姜汁煮(《总录》);黑豆煮、盐水浸后炮、醋淬(《三因》);童便浸后煨,作一窍人朱砂,湿面裹煨(《妇人》);童便煮(《痘疹方》);赤小豆煮、生姜米泔浸(《朱氏》);姜炒(《百问》)等炮制方法。明代增加了煮制,蜜水煮,巴豆煮,防风、盐、黑豆同炒(《普济方》);青盐炒、猪脂煎(《奇效》);童便浸后炮(《理例》);姜汁、盐、甘草、童便同煮(《纲目》);盐、姜汁煮、黄连、甘草、童便煮(《仁术》);童便浸(《禁方》);盐、米泔水煮(《准绳》);麸炒(《保元》);炒制、甘草汤浸炒(《景岳》);醋炙(《济阴》);童便,甘草汤煮(《必读》)等方法。清代又增加了单蒸(《握灵》),甘草、防风同煮后再用童便煮(《说约》),姜汁浸后煨(《大成》),甘草汤泡(《新编》),黄连甘草制(《逢原》),酒泡(《良朋》),童便、甘草汤

附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附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药材来源】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zc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品种:①盐附子: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②黑顺片: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切成约0.5厘米的厚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到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③白附片: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约0.3厘米的厚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至半干,以硫黄熏后晒干,习称“白附片”。 【古代炮制方法】 汉代始有火炮法(《玉函》)。晋代有炒炭(《肘后》)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用东流水并黑豆浸(《雷公》)的方法。唐代有蜜涂炙(《千金》)、纸裹煨(《理伤》)的方法。宋代有水浸(《圣惠方》);生姜煮(《博济》);姜汁淬、醋浸、以大小麦酿曲造醋浸(《证类》);烧灰存性、盐汤浸炒、黄连炒、姜汁煮(《总录》);黑豆煮、盐水浸后炮、醋淬(《三因》);童便浸后煨,作一窍人朱砂,湿面裹煨(《妇人》);童便煮(《痘疹方》);赤小豆煮、生姜米泔浸(《朱氏》);姜炒(《百问》)等炮制方法。明代增加了煮制,蜜水煮,巴豆煮,防风、盐、黑豆同炒(《普济方》);青盐炒、猪脂煎(《奇效》);童便浸后炮(《理例》);姜汁、盐、甘草、童便同煮(《纲目》);盐、姜汁煮、黄连、甘草、童便煮(《仁术》);童便浸(《禁方》);盐、米泔水煮(《准绳》);麸炒(《保元》);炒制、甘草汤浸炒(《景岳》);醋炙(《济阴》);童便,甘草汤煮(《必读》)等方法。清代又增加了单蒸(《握灵》),甘草、防

论附子炮制方法

论附子炮制方法 附子为毛莨科(Raunculacese)植物乌头Aconitun carmicaele Debx 的旁生根。附子的炮制使 载于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金匮药略》,至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从汉代至唐代 的几百年间均用“炮”、“烧”、“煨”、“炒”等方法。汉代出现了一种新方法,在沿用“炮”的基础 上用液体辅料(水洗、水浸、醋浸)及药汁制(姜汁浸、黄连水浸、甘草黑豆等)。现代主 要用盐水浸,甘草黑豆同煮,黄糖与菜油调色等。 1 炮制方法 1.1盐附子选取大小均匀的混附子,洗净浸入盐卤水和食盐混合液中,每日取出晾晒,并逐 渐延长晾晒的时间,直至附子表现大量结晶盐粒,质地变硬为止。 1.2黑顺片选取大中头的混附子,洗净浸入盐卤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取 出用黄糖与油菜制成的调色剂浸,使附子染成茶色,取出蒸制现油面光泽时,烘至半干再晒干。 1.3白附片取较小的泥附子,洗净后浸入盐卤水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去皮,纵 切成3mm的薄片,取出浸透,晒至半干以硫磺烹后晒干。 1.4淡附子取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换水2~3次/d,至盐份漂净,置锅内与甘草、黑豆、刮去皮,切为两瓣,置锅内加水煮约2h,取出晾晒,反复闷润数次,浸透后切片晒干(盐附子、甘草、黑豆比例为100:5:100)。 1.5炮附子取盐附子洗净,清水浸泡一夜,除去皮脐切片,加水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 取出。用姜劳浸2~3 d,然后再蒸熟,焙至七成干,调入锅内用火炒至起烟,微鼓裂为度, 取出放凉。.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炮附子的炮制新方法,它将盐附子或胆附子削皮或切片后,投入50%老水浸泡10-15小时,再换清水浸漂20-24小时,如此反复2-4次的水处理制成淡附子,再 经蒸制10-20分钟,晾干或烘干后,选用2450或915兆赫的微波机进行辐照干燥,制得含 水量为10%以下的炮附子,该方法思路新颖,生产效率高,易控制火候,成本低,制得炮附 子毒性低,药效好,使用方便,保证了附子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方法的应用为传 统附片炮制方法开辟了新途径。 2 讨论 附子被誉为乱世之良将,回阳救逆之第一品,补命门真火第一要药。因附子有大毒,被古人 列为下品。由于认识到这一点,古人为去其毒性用火炮。现代研究表明,附子生品含有毒性 很强的苯甲酰乌头碱,经过炮制水解为毒性较小的苯甲酰乌头胺和乌头胺。但附子的炮制非 常复杂,建议在总结前人炮至的基础上,利用先进设备,科学鉴定毒性,使其炮制时间缩短,毒性减小,免去口尝麻辣感这一传统鉴别毒性的方法,以保障炮制工作者的身体健康。 3 附子炮制诸法利弊 最早的炮、煨等火制法,确有一定的减毒作用。现已证明附子中的剧毒物—双酯类乌头碱遇 高热易被破坏,分解为毒性较小的生物碱,可见古代医家用火来处理附子,确有一定的科学 道理。现在看来,火制法不但能降低附子的毒性,而且在避免有效成分的流失,保存药效等 方面都有很大好处。其缺点是去毒的程度很难掌握,并容易烧焦、烧坏药材。 用水浸泡也可以降低附子的毒性,但易损失有效成分。有报道,整个的干燥生附子,用水冷 浸五天,有50%的生物碱随水流失。如果是鲜附子或切片后浸泡,生物碱损失更为严重。蒸、煮都能减低附子的毒性,但煮法也存在有效成分流失的弊端。经实验证明,生附片用氯化镁

附子炮制工艺综述

附子炮制工艺综述【历史沿革】附子始载于《本经》,列入下品。《本草经集注》云:“乌头与附子同根。”《纲目》载:“初种为乌头,象乌之头也。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乌头如芋魁,附子如芋子,盖一物也。”根据以上本草所载附子与乌头的原植物应为同一种,即主根称为乌头,侧根称为附子。关于附子的产地,按《别录》载:“附子生犍为山谷及广汉,冬月采为附子,春采为乌头。”据考证,犍为和广汉即今四川省犍为县和广汉市,目前仍为附子产地之一,其原植物为毛茛科植物乌头(栽培品)。《本草图经》龙州乌头图和《纲目》所附乌头、附子图均为本种。 【化学成分】附子为川乌子根的加工品,主含毒性较小的单酯类生物碱:苯甲酰乌头胺(benzoylaconine)、苯甲酰中乌头胺(benzoylmesaconine)、苯甲酰次乌头胺(benzoyl hypacomne), 甚至被水解为毒性更小的胺醇类碱:乌头胺(acomne)、中乌头胺(mesacomne)、次乌头胺(hypacomne)。从水提物中分得新江油乌头碱(neojiangyouacontine)、尿嘧啶、华北马头碱、黄草乌头碱、尼奥灵和附子亭等。从日本乌头所加工的附子中已分离出具有强心作用的微量有效成分dl-去甲基衡州鸟药碱(dl-demethylcoclaurine, higenamine), 此碱作用强烈, 稀释至10^-9浓度时仍显强心活血作用.又报道从附子中分出一种棍掌碱(coryneine), 具有升压和强心的活性。附子含乌头碱(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塔拉乌头胺(talatisamine),和乌胺(higeramine)即是消旋去甲基衡州乌药碱(demethylcoclaurine),棍掌碱氯化物(coryneine chloride),异飞燕草碱(isodelphinine),苯甲酰中乌头碱(benzoyl mesaconitine),新乌宁碱(neoline),附子宁碱(fuziline),北乌头碱(beiwutine),多根乌头碱(karakoline),去氧乌头碱(deoxyaconitine),附子亭碱(fuzitine),准葛尔乌头碱(songorine)尿嘧啶(uracil),江油乌头碱(jiangyouaconitine),新江油乌头碱(neojiangyouaconitine),去甲猪毛菜碱(salsolinol)等。 【药理作用】 1.附子、川乌具强心作用,对心动过缓性心律不齐有效,强心成分为去甲乌药碱,去甲乌药碱能显着增加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振幅(APA)、动作电位时程(APD)、50%平台长度的振幅(PLA)及平台长度(PL);改善高钾诱发的传导阻滞,表明去甲乌药碱是慢通道激

附子的炮制

附子的炮制 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干燥子根的加工品,性辛、味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功效,多用于治疗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临床中,附子常用于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休克、低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和多种疑难疾病,均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J。附子的有毒成分为乌头碱等,口服乌头碱0.2 m g 即可引起中毒,致死量为3 ~4 m g ,饮片中毒量 l5 ~30 g J。附子品毒性大、作用强烈,临床较少使用,大多使用其炮制品。因其加工炮制方法和辅料的不同,可分为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由于经炮制的附子毒性大为降低,其临床使用也较为广泛。 1 炮制方法 历史上附子共有 70 多种炮制方法 J,汉代有火炮法,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附子大黄之类皆破解,不畋咀,或炮或生,皆去黑皮,刀刮取里白者”是关于附子炮制的最早记载。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云:“凡汤丸散,用天雄、附子、乌头、乌喙、侧子,皆火唐灰火炮炙,令微坼,削去黑皮乃秤之。”晋代《肘后方》载有炒炭法;唐代有蜜炙法、纸裹煨法;宋代有水浸法、醋浸法、姜制法、盐制法;明

代有地黄制法、甘草汤炒法;清代炮制方法趋于简单,辅料减少,以加入解毒或反佐药物和水浸煮为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附子的现代炮制方法,其中以甘草、黑豆等为辅料的炮制方法沿用至今。 现代炮制方法有盐制、漂制、蒸制、煮制、甘草制、黑豆制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附子加工品种有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炮制品种有附片 (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 2炮制作用 炮制对附子的毒性和疗效具有明显的影响。生附子无强心作用,由于乌头碱类毒性成分的存在,其强心作用不易出现,剂量稍大即可出现心律失常、传导阻滞;但是,乌头碱不耐热,在炮制过程中大部分被破坏,所以炮制后的附片以及盐附子均表现出强心作用,镇痛作用减弱,而剂量过大亦可出现心律失常。附子炮制品的总生物碱含量会下降至原药的 1/6 ~1/9 ,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只相当于原药 1/100 左右 _5J。 3 不同加工品种 3. 1 生附子:味辛、大热,为阳中至阳,火性迅发,无所不到,能破沉阴、散寒邪,阴寒破则阳可回,故为回阳救逆之第一要药。附子又可补壮阳气、温经止痛,治疗诸阳虚证及风寒湿痹痛。古人应用生附子时要求去皮、脐 (尖 ),去皮是除去黑皮杂质,去脐则是为了降低毒性,便于内服。 3.2 炮附子:将附子置于热火灰中烫制,现代则用砂烫制。火炮的工艺标准是除去黑皮或炮令裂破,勿过焦。火炮的目的是去火毒,减缓刚燥之性,再者加强温经止痛作用,多用于心腹冷痛、虚寒泄泻。故有“生用发散,熟用峻补”之说。 3.3 黑顺片、白附片:采用食用胆巴溶液浸泡、煮蒸而成。黑顺片、白附片通过炮制,毒性随之降低,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临床多用于回阳救逆,散寒止痛。黑顺片药效偏于下焦,用于治疗阳痿、宫冷、水肿、寒泻;白附片药效偏于中焦,用于治疗亡阳虚脱、虚寒呕吐、心腹冷痛等。

附子炮制方法与标准中药饮片炮制

附子炮制方法与标准中药饮片炮制

附子炮制方法与标准【药材来源】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zc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品种:①盐附子: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②黑顺片: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切成约0.5厘米的厚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到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③白附片: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约0.3厘米的厚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至半干,以硫黄熏后晒干,习称“白附片”。 【古代炮制方法】汉代始有火炮法(《玉函》)。晋代有炒炭(《肘后》)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用东流水并黑豆浸(《雷公》)的方法。唐代有蜜涂炙(《千金》)、纸裹煨(《理伤》)的方法。宋代有水浸(《圣惠方》);生姜煮(《博济》);姜汁淬、醋浸、以大小麦酿曲造醋浸(《证类》);烧灰存性、盐汤浸炒、黄连炒、姜汁煮(《总录》);黑豆煮、盐水浸后炮、

醋淬(《三因》);童便浸后煨,作一窍人朱砂,湿面裹煨(《妇人》);童便煮(《痘疹方》);赤小豆煮、生姜米泔浸(《朱氏》);姜炒(《百问》)等炮制方法。明代增加了煮制,蜜水煮,巴豆煮,防风、盐、黑豆同炒(《普济方》);青盐炒、猪脂煎(《奇效》);童便浸后炮(《理例》);姜汁、盐、甘草、童便同煮(《纲目》);盐、姜汁煮、黄连、甘草、童便煮(《仁术》);童便浸(《禁方》);盐、米泔水煮(《准绳》);麸炒(《保元》);炒制、甘草汤浸炒(《景岳》);醋炙(《济阴》);童便,甘草汤煮(《必读》)等方法。清代又增加了单蒸(《握灵》),甘草、防风同煮后再用童便煮(《说约》),姜汁浸后煨(《大成》),甘草汤泡(《新编》),黄连甘草制(《逢原》),酒泡(《良朋》),童便、甘草汤煮(《必用》),甘草、甘遂、酒煮(《串雅外》),甘草汤煎(《霍乱》),甘草汤浸后煨(《增广》),盐腌(《问答》)等。此时其炮制方法已达40余种。 【现代炮制方法】附片、黑顺片、白附片可直接入药。 1.炮附片:取净河砂,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灵活状态,加入净附片,不断翻炒,炒至鼓起并微变色,取出,筛去砂,摊晾。 2.淡附片:取净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尽,与甘草、黑豆加水共煮至透心,切开后口尝无麻舌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盐附子每100千克,用甘草5千克、黑豆10千克。

生附子炮制

生附子炮制 买生附子,轻微洒水湿润,去皮,晾干,用砂烫,或者微波炉一分钟道两分钟,这样的附子特香,毒性低,效果好,10克可以当市场上的100用。 附子要久前,一个小时以上,如果是住院病人,量大时要自己亲自煮,不要交药房煮,他们责任心不强,出事是医生的,不会追到他们头上。古代久煎少之又少,很多还生用,但看他们的服用量很少久煎是近代的事,原因之一就是大剂量,量越大,煎煮越久,久煎是近代的事,原因之一就是大剂量,量越大,煎煮越久, 12级研究生:我那例是五年前发生的!当时没记下病例无具体药味了!事后觉得第一她空腹服、第二点早上赶时药煲时间不够!再者还是开药时考量不周想她风湿痛阳气不足!用药没能以渐渐加量的方式!交待不周到出现这种中毒问题!瞑眩可遇不可求,最好一辈子别碰到,还是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hao好 @刘志龙_珠海?…………瞑玄是很复杂的现象,包括冬眠疗法之类有關瞑眩之事是有爭議的。就如同洋地黃中毒劑量與有效劑量相近。如無嚴格監控,片面追求暝眩,誤人深矣瞑眩与中毒的界限难以区分,主要看结果。病好了是瞑眩,坏了是中毒。其昏睡期間家人大為緊張,我的壓力也很大,且其家人是我的朋友这是全心衰的病人其實此病人為多器官衰竭,心肺功能低下,肝腎功能衰竭 @沈剑刚?我的话,把葶苈去掉。 @刘志龙_珠海?用的干姜 病人本下病危,服中藥一劑后平復。一周後出院。本拟以中藥回復其陽氣然病人堅持不服中藥。兩個月後病復發而駕鶴西去。可惜家人說,昏睡十二小時,蘇醒,說我活過來了,舉室皆歡。還有一背景,病人入院本已心肺功能衰竭,西醫還在不斷輸液。加重心臟負擔。于是我囑停止一切西藥及輸液,只服上述中藥。同感,心衰病人尽量少补液。有些患者就图方便,刚才提到住院患者问题,开附子还真是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