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别:生物系 - 屏幕长和宽

系别:生物系 - 屏幕长和宽
系别:生物系 - 屏幕长和宽

生物系2007年毕业生升学信息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练习题

小学科学五上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练习题 一、填空 1.植物的一生是从()开始的。 2.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是()、()和()。 3.在对比实验中的两组材料,一组叫()组,另一组叫()组。 4.蚯蚓喜欢生活在()、()的环境中。 5.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联系,叫做()。其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 6.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 7.生态瓶里放了小鱼、水、沙石、金鱼藻、小虾、泥土等,其中生物是:(),非生物是:()。 8.食物链通常从()开始到()终止。 9、像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里,不同的动物对()有不同的需求。 10.老虎、草、羊这些生物构成了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写出这条食物链:()。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消费者是()。 11.水稻→老鼠→蛇这条食物链中,共有()种消费者,

生产者是()。 12.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 13.()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4.在做对比实验时,只允许改变()条件,其他条件都不改变。 15.在食物链“小麦→ 麻雀→老鹰”中,生产者是(),消费者是()。 二、判断题 1.绿豆种子发芽一定需要阳光。() 2.香蕉树、松树和仙人掌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3.凤仙花生长消耗水和肥料,所以它是消费者。() 4.自然界没有植物,动物照样能生存下去。() 5.母鸡能下蛋,所以它是生产者。() 6.生态瓶中的植物放得越多越好。() 7.自然界里一些生物濒临灭绝与我们毫无关系。() 8.食物链通常是从植物开始的。() 9.仙人掌的叶变形为刺就是为了让吃它的动物无法下嘴。()10.生态系统中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1.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 12.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13.食物链中横向箭头代表“被…吃”,箭头指向的是捕食者。

清华大学 环境工程系 本科生培养方案

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设“环境工程”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在高年级设置环境工程专业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分组选修课,由学生自行选择专业。 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城市、区域和企业的给水及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其他污染的控制与治理、环境修复以及环境规划、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从事环境污染控制和给水排水的规划、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城市、乡镇和企业的给水与排水系统以及给水处理、废水处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从事给水排水的规划、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 (二)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三)基本学分学时 本科培养总学分173,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141,夏季学期实践环节17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35学分 (1) 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14学分 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 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学分 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学分 106102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 (2) 体育4学分 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6学期为限选,第7-8学期为任选。体育课学分不够或不通过者不能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 (3) 外语4学分 大学英语教学实行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入学后建议选修并通过4-6学分的英语课程后再参加《清华大学英语水平I》的考试。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必须通过英语水平I考试。学生可选修外语系开设的不同层次的外语课程,以提高外语水平与应用能力。 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外语课程的选课要求详见《学生手册》(2010)。 (4) 文化素质课13学分 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划分为八大课组:①哲学与人生、②历史与文化、③语言与文学、④艺术与审美、⑤科技与社会、⑥当代中国与世界、⑦基础社会科学、⑧数学与自然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目录详见附录1。要求在本科学习阶段修满13学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其中必须包含2门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及1-2学分的《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为必修,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为限选。其它为任选。每学期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及核心课程目录详见当学期选课手册。 本系必修课程1门,1学分 00050071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学分 2.自然科学基础课程35学分 必修课可以在同类课中选更高档次课程,但多出的学分记入任选学分。

“长方形面积=长×宽”的真实含义

“长方形面积=长×宽”的真实含义 发表时间:2012-02-06T10:11:16.973Z 来源:《素教教师》2011年第13期供稿作者:佘文莉[导读] 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要靠学生对公式的深入理解,没有深入理解的公式是灵动不起来的。 佘文莉 我曾经问过一些学生,为什么长方形面积=长×宽?学生大多非常的茫然,不知从何说起。看来学生还是不能真正理解长×宽的含义,我想这一定还是和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关。带着这个问题我仔细听了两节关于长×宽教学的过程,从中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观课片断一: 师:你们手中的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生:1平方厘米。 师:下面请同学们按要求摆图形,每排摆4个正方形,摆2排。(学生动手操作)师:摆好的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生:摆好的是一个长方形,面积是8平方厘米,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师板书)师:下面请同桌两个同学合作,每排摆5个正方形,摆3排,这是一个什么图形?生:摆好的是一个长方形,面积是15平方厘米,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师板书)师:下面请小组同学合作,每排摆7个正方形,摆4排。(生动手操作)师: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长和宽又各是多少?生;这是一个长方形,面积是28平方厘米,长是7厘米,宽是4厘米。师: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系吗?(引导学生看板书)生1:长方形的面积就是长和宽乘起来。 生2: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反思: 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有操作、有合作、也有交流,整个课堂气氛竟然有序。但整个过程中学生只是为了完成老师所给的学习任务,教师根本没有给出学生时间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学生只是在教师的“牵引”下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而这个公式的由来也只是通过学生3次机械的发现得来的,这样的发现势必留给学生的只有公式了。观课片断二: 师:老师黑板上贴着一幅图,请一名同学来量。 …… 师:请量画的同学来介绍方法。 生1:我用了24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摆满了画面,这幅长方形画面的面积是24平方分米。师:同学介绍了自己的方法,现在有哪位同学有话要说。生2:这位同学的方法是对的,但是比较麻烦。我想,长方形的画可以先沿长摆6个小正方形纸片,再沿宽摆4个小正方形纸片,就知道一共需要24个小正方形纸片,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分米,不需要把画摆满。生3:老师,我发现了长方形画中摆的一排6个小正方形纸片,因为它的边长是1分米,所以这画的长就是6分米。摆了4排,画的宽就是4分米,这幅画的面积也可以用6×4算出是24平方分米。师:刚才同学通过观察推测,猜想出这副长方形的画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你同意吗?现在我们一道来验证一下好吗?(老师用尺量长和宽) 师:既然这样,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大胆的猜想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师:刚才我们通过操作、观察和猜想,得出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但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都可以这样计算呢?学生对课本上的长方形和自己画的边长整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进行估计,然后再摆一摆,看一看和估计的面积是否一致。小组讨论: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师:通过和讨论,得到什么结论? 生1:我估计的和验证的是一致的。 生2:通过验证,我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长×宽” 师:刚才验证,大家得到了一致的结论,那我们就可以说所有的长方形都可以用它们的公式来计算面积。今后要想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我们就可以计算而不用再量了。 反思: 这位老师引导学生用合适的面积单位量画时,组织学生感受操作的过程,觉得一一量很麻烦,因而鼓励学生自己思考更好的方法,建立起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联系的猜想,然后进一步进行验证,在验证中逐步理解和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师不失时机予以引导、概括、抽象、推广,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学习的价值,较好地建立起数学模型。这节课学生以活动为主,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小组合作操作、讨论,使学生最终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两位老师都做到了从具体的图形和动手操作,通过思考最终抽象出长方形面积等于长×宽,但抽象出来的公式最终还是要运用到具体计算中的。但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还是发现学生对这一公式运用的非常的死板,对部分题目不会灵活处理。经过自己认真的思考和课堂实践,我做了这样的尝试,感觉困惑问题能够得以解决。教学片段 师:老师黑板上贴着一幅图,请一名同学来量。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期末复习抽测试卷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期末复习抽测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绿豆发芽只要有充足的水分就行。 ()2、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3生态系统动物才起作用,非生物不起作用。 ()4、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5、食物链往往是从植物开始的,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6、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7、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的需求不同。()8、生态平衡受到了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9、大雁的迁徙是为了环境的变化。 ()10、小鸟→小草→蚜虫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 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②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③光照、水分、温度和空气。 2、由蛇、蝗虫、高粱、青蛙可以组成一条食物链,下面排列正确的是()。 ①高粱→青蛙→蝗虫→蛇②高粱→蝗虫→青蛙→蛇③蝗虫→高粱→青蛙→蛇 3、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 ①生态系统②生物群落③池塘群落 4、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体色往往是() ①黄色②灰色③红色④绿色 5、鱼必须在水里生活,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就会死亡。这是因为()。 ①生物影响环境;②生物改变环境;③生物依赖环境。 6、在生态瓶中,为动物提供了氧气的是()。①微生物;②植物;③土壤。 7、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①相互利用的关系;②吃与被吃的关系;③相互竞争的关系。 8、在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 ①消费者②生产者③都不是 9、草原上生活着老鹰、兔子和各种各样动物喜欢吃的草,如果草大量的减少了,则()。 ①老鹰增加兔子减少②老鹰减少兔子减少③老鹰增加兔子增加 10、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种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 ①食物链②食物网③生态链 三、连线:(10分) 1、把植物与之相应的内容连起来。6分 香蕉针叶山地 仙人掌阔叶沙漠 松树叶刺雨林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完整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 设计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平安城中学张雅楠 一、概念分析 本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重要概念。每种生物都离不开他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以及生态因素概念的理解,生物与环境关系中的基本观点的建立。探究实验活动中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要帮助学生完成思维方式的转化,抓住概念的本质,从感性经验、身边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环境,生态因素,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等概念,最终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重要概念。 二、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包含了本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章《认识生物》的知识后,以生活中常见的鼠妇为话题,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并理解其在农工业方面的应用。再介绍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从两个方面理解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最后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三、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生物知识有限,生态系统的知识学生虽有一些接触,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本节课的概念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重要概念知识单靠老师讲述,理解上是有困难的,但他们对生物知识很感兴趣,热情很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是项挑战。 四、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初中生物的第三节,学生对生物学还不甚了解,所以这节课的成败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生物学观点,从整体上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课程目标,力求设计多个探究性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感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有意识地渗透保护环境、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教育,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本节课构想的主线是“生物与环境”,由多个学生活动构成。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活动是初中生物课中的第一个探究性实验,学生没有科学探究的基础,所以老师要将探究的一般过程告诉大家,帮助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引导学生尝试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体会实验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把重点放在实验结果的分析上,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环境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理解环境与生物的关系。有意识地点出探究的一般过程,让学生在感性上对科学探究有个认识,为后面上升到理性上的学习作好铺垫。在建立“生态因素的概念”、认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时就要以实例让学生去感悟,并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这些内容。

一个长方形的宽是4

一个长方形的宽是4.2米,长是宽的4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小玲的房间地板面积是14平方米,如果选用边长0.3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地,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方砖? 用91.2千克花生可以榨出30千克花生油。现在要榨500千克花生油,需要多少千克花生? 10.2减去2.5的差,除以0.3与2的积商是多少? 限( ) 5、0.6时等于6 分 () 6、a2与2a相等。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12分) 1、下面各题的商小于1的是。 ( )。 A、6.04÷6 B、0.84÷28 C、 76.5÷45 2、与91.2÷0.57得数相同的算式是 ( ) A、912÷57 B 、 9.12÷57 C 、9120÷57 3、 3.5÷0.01与3.5×0.01的计算结 果比较() A、商较大 B、积较 大C、一样大 4、x与y的和的6倍,可用式子 ()表示。 A、6(x+y) B、6x+y C、 x+6y 5.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为 5.50,这个三位小数最大可能是 ()。 A、5.504 B、5.499 C、5.509 D、5.495 6.音乐课,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 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明明 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 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A、(5,2) B、(4,3) C、(3,2) D、(4,1) 用竖式计算(每个2分,计12分) 3.45×0.36 91.2÷57 270.6÷1.5=验算:

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 时行48.3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1.7千米,经过6.3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一堆煤有a吨。已经烧了3天,烧了b吨。平均每天烧()吨煤。 还剩()吨煤。(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黄师傅加工一种零件,a分钟加工了m个,平均每分钟加工()个零件,加工一个零件要()分钟。 聪聪坐在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后面,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 A、(5,2) B、(4,3) C、(3,2) D、(4,1) 一个房间长8.1m、宽5.2m。现在要铺上边长为0.6m的正方形地砖,100块够吗?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12分) 1、下面各题的商小于1的是。( )。 A、6.04÷6 B、0.84÷28 C、 76.5÷45 2、与91.2÷0.57得数相同的算式是( ) A、912÷57 B 、9.12÷57 C 、9120÷57 3、 3.5÷0.01与3.5×0.01的计算结果比较()A、商较大B、积较 大C、一样大 4、x与y的和的6倍,可用式子()表示。 A、6(x+y) B、6x+y C、x+6y 5.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为 5.50,这个三位小数最大可能是()。 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地相向开出,甲车 每小时行48.3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51.7千米,经过6.3小时两车在途中 相遇,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一堆煤有a吨。已经烧了3天,烧了 b吨。平均每天烧()吨 煤。还剩()吨煤。 黄师傅加工一种零件,a分钟加工了 m个,平均每分钟加工() 个零件,加工一个零件要 ()分钟。 聪聪坐在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 (4,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后面,明明的 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 A、(5,2) B、(4,3) C、 (3,2)D、(4,1) 一个房间长8.1m、宽5.2m。 现在要铺上边长为0.6m的正 方形地砖,100块够吗?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12分) 1、下面各题的商小于1的是。 ( )。 A6.04÷6 B 0.84÷28 C、76.5÷45 2、与91.2÷0.57得数相同的算式 是( ) A912÷57 B 、 9.12÷57 C 、9120÷57 3、 3.5÷0.01与3.5×0.01的计算 结果比较()A、商较 大B、积较大C、一样大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 一、选择题 1、德化戴云山上,枫叶林分布在海域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分布在海域较高的地方.影响这一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B.空气C.温度D.水 2、“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是草本植物)是烟台乡村保持多年的习俗,从谚语中可知影响这两种植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阳光B.温度C.水分D.空气 3、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学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绿色植物,其原因是海沟深处() A.没有二氧化碳B.没有阳光 C.没有营养物质D.水温太低 4、北极熊的毛色是白的,沙漠中骆驼刺的根扎得很深,这些现象所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依赖环境 5、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现象 C.生物永远适应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则生存,否则死亡 6、成语是汉语中人们熟识并广泛使用很久的词组或短句,其中蕴含丰富的趣味生物学知识.下列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的”成语是()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7、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下列与此相似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B.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 C.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 D.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二填空 1、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环境.请分析下列生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回答问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个诗句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2)在沙漠地区植物造林可以防风固沙,这个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3)莲“中通外直”,其地下茎(莲藕)和荷叶叶柄中都有贯通的气腔,适于在环境中生活;沙棘的地下根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适于在环境中生活;鱼类适于在水中呼吸的结构是;家兔必须通过四肢来和运动以适应陆地环境.上述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2、阅读下列材料,请你回答问题. 资料一:下图中两个狐(A、B),一个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另一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五年级科学总复习知识要点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一、二课: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当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3、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需要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改变的条件 只有一个。 第三课: 1、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2、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说明植 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3、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 光、空间、土壤提供的养料等。 4、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第四课: 1、蚯蚓(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动物对 环境有基本需要,如空气、水、空间、食物等。 3、动物在形态、结构、习性上都有它适应环境的本领。 3、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①候鸟(如大雁)为了找寻适合生活的环境条件会迁徙。 ②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 ③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身体的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 ④猫、狗、狼等有皮毛的动物每年都会脱毛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⑤天鹅等水鸟必须生活在湖泊、河流等有水的地方。…… 第五课: 1、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2、(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3、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4、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5、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 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6、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7、食物链的举例:水田中的5条食物链。 老鹰狗尾草水稻小鸟老鼠蝗虫蛇 ①狗尾草→老鼠→蛇→老鹰②狗尾草→蝗虫→小鸟→老鹰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说明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兴趣参与课堂探究活动并愿与小组其它同学合作和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 2、能够对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作出假设,尝试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经历实验的过程并认真观察和记录。 3、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 4、能从自己的生活中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的例子。 5、能从自己的生活中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 6、能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的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包含了本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节有关周围生物的知识后,以生活中常见的鼠妇为话题,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再介绍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从两个方面理解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最后再自然的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生分析: 省会城市的孩子很少接触过鼠妇,对这种生物了解不多。由于这是本书安排的第一个探究活动,七年级(初一)的学生对探究性学习又很少经历,因此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对探究的每一个步骤的思考都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具有相当多的不确定因素,需要教师积极加以引导。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学生提问。四人一组,捕捉鼠妇(课前); 发言说明如何捕到鼠妇,提出问题。带领组长在室外观察鼠妇,指出鼠妇即“西瓜虫”、“潮虫”。 对学生发言进行评价,对学生的问题有选择的回答,留下有探究意义的问题。 二、逐步深入,体验探究的过程思考回答遗留下的问题,作出各自的假设; 在讨论发言中设计出实验方案; 四人一组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组汇报结果; 讨论数据的处理方法; 处理数据; 汇报处理结果; 得出结论。积极引导学生思考; 讲述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引导提问,将个别学生未想到的实验方案的细节讲清楚,确保实验的科学严谨性; 纠正错误做法,表扬表现好的实验小组; 评价结果; 启发学生利用好数学工具;

国外大学院系设置

一、霍恩海姆大学UNIVERSIT?T HOHENHEIM Faculties & institutes https://www.uni-hohenheim.de/faculties-institutes?&L=1 1.学院设置 自然科学学院;生物学学院;农业科学1学院(植物生与生态学);农业科学2学院(农业经济,农业技术与动物生产);经济与社会科学院 2.专业设置 数学;技术化学;毒理学与药理学;食品工艺;营养学;化学;无机物理化学;牛奶工艺;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物理;生物统计学;遗传学;动物重量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葡萄栽培;灌溉;植物生态学;植物种植;应用植物学;植物学;植物病理学与植物保护;作物与植物种植;生态学;植物营养与土壤生物学;气候学;应用动物学;应用植物学;土壤物理学;农业经济学;农业技术;畜牧业;家禽解剖学;动物营养;能量工艺;兽医卫生学;牛奶生产;区域学;税收与管理;社会史与经济史;法律;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工业经济学;市场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新闻学;消费经济学及政策;农村史;商业经济与银行管理 3.研究所 农业化学研究所;种子培育研究所;农业机械研究所;养蜂研究所 二、瓦赫宁根大学Wageningen Research http://www.wageningenur.nl/en/Research-Results.htm 1.研究所(不分college和school,仅有program) 农业经济研究所; 农业技术与食品科学组:生物工程工程组、人类营养部门、农场技术组、食品加工工程组、食品化学实验室、食品物理组、生物化学实验室、生物物理学实验室、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室、微生物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物理化学以及胶体科学实验室、系统与合成生物学实验室、产品设计和质量管理组、环境技术分部、毒物学分部、开放系统与控制组、植物产品链物价稳定组 奥泰拉-绿色世界研究所 国际土地整治研究所 动物科学研究所 应用植物学研究所 中央兽医学院 发展创新研究中心 国际植物研究中心 食品和园艺质量研究所 三、康奈尔大学Cornell Fields of study: https://www.360docs.net/doc/961987955.html,/academics/fields.cfm Colleges: https://www.360docs.net/doc/961987955.html,/academics/colleges.cfm Departments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试卷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第一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 一、知识展示台(15分,每空1分): 1.绿豆芽的生长需要、、、、等。 2.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这种关系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 3.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间和等。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环境的变化。 4.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作,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如果其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 5.对于每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它的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有、、微生物等,非生物环境有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二、对错审判厅(20分,每题2分): ()1.做一个生态瓶,首先装入自然水域的水,然后把水草,浮萍、田螺、小鱼、小虾等放进去就行了。 ()2.只要有水,绿豆就会发芽。 ()3.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 ()4.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5.蒲公英的种子在天空中飞来飞去,他们落在自然界的任何地方都会发芽。 ()6.非生物是没有生命的,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什么作用。 ()7.生态瓶中的植物放的越多越好,可以给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和食物。

()8.青蛙冬眠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9.当环境改变时,植物具有一定适应环境的能力,它们会努力环境的变化。 ()10.环境影响着植物的生长,但是植物的生长不会影响周围的环境。 三、谨慎选择区(30分,每题2分): 1.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条件不发生变化。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2.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用纸盒遮住,加很少的水。这个实验设计()。 A.是科学的 B.是不科学的 C.是对比实验 3.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 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4.苹果树不适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适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 空气 5.下列说法最科学的是() A.种子只有在土壤里才能发芽 B.种子发芽一定要有阳光 C.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6.蚯蚓适宜生活在()的环境。 A.阳光充足 B.温度高 C.阴暗潮湿 7.鱼必须生活在水里,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死亡。这是因为生物()。 A.影响环境 B.改变环境 C.依赖环境 8.适应在寒冷的环境中生活的动物是() A.企鹅雪狼 B.青蛙蛇 C.燕子天鹅 9.下面不在食物链中的是()。 A.蔷薇 B.蚜虫 C.花坛

教案《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 一、概念解析 本节的核心概念是生态系统,由此概念又衍生出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等概念。生态系统就是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的有机结合,而生产者和消费者又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联系的,所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的相互制约和影响使得它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又是有限度的。不同的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不同的,这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 本节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能将各个概念联系起来,这样他们学会的不仅是知识而是一个知识体系。 二、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是新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了解生物圈”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和生物圈”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本节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生态系统,由此概念又衍生出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些名词。而生态系统又与我们目前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息息相关,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 三、学情分析 从知识方面来看,学生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从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七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活动感兴趣,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四、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技能目标: (1)能将前面所学概念与本节概念联系起来; (2)通过讨论与“分角色扮演与辩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 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六、教学难点: 将各个概念联系起来。 七、教学方法: 教师主导,学生自主,探讨和交流相结合 八、教学设计思路: 基于新课标对概念教学的要求,为使学生能深层次理解概念,并会将各个概念联系起来,从而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特作如下设计。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旧知回顾: 1、"生物的生活环境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

115、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116、一个长方形花坛,长6米,宽3米,(1)如果在花坛里每平方米种4株花,这个花坛一共可以种多少株花? (2)如果在花坛里每2平方米种一棵树,这个花坛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 117、一个长方形,长10米,比宽多3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118、有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长都是20厘米,宽都是10厘米, (1)拼成一个正方形,它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2)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119、一块长方形地与一块正方形地周长相等,长方形地长是30米,宽是10米,正方形地得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20、有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12米,宽是8米,这块玉米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在这块菜地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121、宝平路小学开辟一块实验种植基地,长为10米,宽50分米,这块实验种植基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收获果实12千克,这块小实验种植基地一共收果实多少千克? 122、一个长方形水池,长50米,宽36米,它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围着水池跑一圈,要跑多少米? 123、一块广告牌长6米,宽2米,如果每平方米用油漆2千克,这块广告牌一共要用多少千克油漆? 124、一块长方形草坪长200米,宽160米。中间留下3500平方米的地方做喷水池,其余的种草皮。种草皮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25、一个正方形林场,边长是8千米,李明每小时步行4千米。他绕林场一周需要多少小时?126、用一根长2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127、一个长方形运动场,长100米,宽50米。小明绕运动场跑4圈,一共要跑多少米?运动场的面积是多少? 128、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正方形边长是10厘米,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长方形的宽是多少厘米?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129、一块长80厘米的正方形木板,把它平均分成两个长方形,每个长方形面积是多少? 130、育才小学的操场原来长120米,宽40米,后来长增加10米,宽增加15米,现在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比原来增加多少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是冀教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这节课是学生认识了生物圈,学习了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基础上的提升与总结,而后面的一节内容《人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员》也是本节课的延伸与补充。另外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以及自然保护等都是当前世界性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都与生态系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 2.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看录像和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讨论与“分角色扮演与辩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通过“开眼界”和“实际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3)增强爱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情感和决心。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1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3.2教学难点: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4.学情分析 从知识方面来看,学生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从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活动感兴趣,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5.教学方法 网络教学;设疑启思;情境探究;总结提升 6. 教学准备(工具和资源) 7.教学过程

环境工程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职业生涯规划书 系别:资源环境系 专业:11环境工程 学号:2011042028 姓名:卢鹏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2012年5月 目录 一、自我评价-3 1我的性格<3

2、我的价值观??3 3、我的气质类型(行动风格)-3 4、我的能力<3 5、我的优势和不足--3 6、我的岗位特性--4 二、外部职业环境探索-4 1、我的专业-4 2、培养目标-5 3、培养要求-5 4、毕业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5 5、环境工程专业就业分析-5 6、就业形势--5 7、工作走向-6 三、我的职业生涯规划-6 1、总体规划-6 2. 大学生涯规划--6 四、评估与反馈-7

1、我的性格 我非常重视与别人的关系,容易觉察出他人的需要,并善于给他人实际关怀, 待人友好、有很强的责任心。有热情,有活力,乐于合作,有同情心,做事有条 理,彻底,有一致性,对细节和事实有出色的记忆力,并且希望别人也如此,总 是着眼于目前,在经验和事实之上做出决策, 将事情安排妥当。能很好地适应日 常的常规工作和活动,不喜欢做需要掌握抽象观点或客观分析的工作。 喜欢安全 和稳定的环境,支持现存制度,注重并很好地遵守社会约定规范, 愿意与他人合 力按时圆满地完成任务。忠于自己的职责, 并愿意超出自己的责任范围,做一些 对别人有帮助或有益处的事情。 2、我的价值观 事业;有所成就,能让自己和父母都过上不错的生活。 家庭:有一个幸福、美满、安定的家庭,亲人都健康。 个人:自己可以决定生活的节奏,有闲暇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3、我的气质类型(行动风格) 我做事小心谨慎,善于观察到别人观察不到的微小细节。在团体中表现的积 极认真、努力向上、毫不懈怠。无论担任什么责任,就会尽力把他做好,不喜欢 被别人领导。 适合的职业: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 4、 我的能力 ① 专业技能 ② 自我管理技能 我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人。在生活中我观察敏锐, 留心生活中的细节。如果做一件 事,我会搜集很多相关的资料,反复比较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理性的判断。朋 友和同学对我的评价是:“我是一个坦诚、值得信赖的人”。 ③ 缺乏的能力 有效的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灵活处事的能力 5、 我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 ?愿意投入很大的动力和精力来完成任务、创造成果; ?与别人共事的方法很有效,并且感觉友好和睦; ?善于记住并利用各种事实来处理细节问题,看问题的角度很现实; ?会赞扬别人良好的行为举止,处处培养和帮助他人; 、自我评价 适合的职业: ③高层管理 ①工程师②测评师 钱够花就可以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教科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知识点 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的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2、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3、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如仙人掌原产于热带荒漠地区,叶变成了刺,茎肥厚多汁能贮存大量的水,同那里缺水、酷热、干燥的环境有关。 5、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9、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10、像池塘里的(物和非生物)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1、制作生态瓶的先后顺序可以概括为:①瓶子去盖②铺沙装水 ③种植水草④放上鱼虾。 12、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态群落)。 13、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1956年我国建成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实验一:种子发芽是否必须有水?(见课本3页) 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用到的材料:纸巾、绿豆6粒、不漏水的盒子2个、水、记号笔。两个小组的相同条件:温度、空气、各3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两个小组不同的条件:水。 实验的方法:(1)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另一小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2)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子,在盒子内垫上纸巾并按三个洞,把种子放在洞上。(3)往一个盒子的纸巾上滴水,一个不滴。(4)给两个盒子用记号笔标明哪个是实验组,哪个是对照组。 实验现象:几天后,滴水的盒子中的绿豆发芽了,没有滴水的盒子内的绿豆没有发芽。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活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的亲密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能力目标: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情感目标: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1.探究实验设计要点。 2.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教学设计(设计者:) 图中有两只狐,一只生活在北极,另一只生活在非洲沙漠。请你推测:哪一只是北极狐?哪一只是沙漠狐?为什么同是狐,它们的形态却不同呢?(PPT3) 1.教师明确任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自主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P12~17内容,结合教材中图形,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自主活动二:阅读分析教材P14~16的内容,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学法指导:实验法、控制实验变量。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1.两人合作探究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小组合作探究 问题(1) ①非生物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 ②生物之间存在哪些关系? ③生物和环境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问题(2) 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②如何来设置科学探究中的对照实验? 完成“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活动。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合作交流分析得到:(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一类是生物因素。在自然界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环境。(2)对照实验中要保证变量是唯一的。 3.师生互动 问题:哪个鱼缸更适合鱼的生长? (PPT4) 教师点拨、示例讲解问题: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PPT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