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果体区病变影像诊断
松果体区占位影像表现

8岁 男性 突发头痛2天 ,呕吐1天——成熟畸胎瘤
混合型生殖细胞瘤
> 一种罕见的癌症 ,由至少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殖细胞瘤肿瘤组成 > 包括 :绒癌( HCG )、卵黄囊瘤( AFP )、胚胎性癌、 畸胎瘤、精原细胞瘤 > CT/MR:密度/信号常不均匀 囊变多见 > 增 强 :明显强化、不均匀
> 女 11 岁 腰痛4月余
松果体囊肿
女 29岁 体检发现松果体囊肿2年余
转移瘤
> 松果体区转移瘤少见 > 如为多发病灶 ,则与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鉴别 ,后者也可多发 > 脑内转移瘤水肿明显 ,生殖细胞瘤周围水肿不明显 > 转移瘤发病年龄较生殖细胞瘤大 ,且有原发病史 > 松果体区最常见转移瘤 :肺癌、乳腺癌、 肾癌、 胃肠道肿瘤等 > 转移性疾病被认为与血源性扩散有关 > 影像表现大多与原发肿瘤相似
56岁 女性 头痛、头晕1周——松果体细胞瘤
60岁 男性 反复头痛1月余——松果体细胞瘤
松果体区松果体细胞瘤主要与生殖细胞瘤鉴别 : a. 年龄很重要!生殖细胞瘤青少年男性多见 ,松果体细胞瘤年龄大者多见 b.松果体细胞瘤CT密度及MR信号、 强化与生殖细胞瘤相似 ,难以鉴别 c.松果体细胞瘤内可出现散在钙化斑点 ,生殖细胞瘤常推移松果体钙化 d.松果体细胞瘤不具有生殖细胞瘤侵犯三脑室后部形成的V形狭窄 e. 鞍上池、基底节区及脑实质内有肿瘤病灶时考虑生殖细胞瘤
松果体母细胞瘤
> 高度恶性松果体细胞瘤 ,WHO IV 级 ,常见脑脊液转移 > 发生于任何年龄 ,常发生于20岁以前 ,无明显性别差异 > 脑脊液转移常见且是最常见的致死原因 ,故全颅脊柱轴成像很必要 > 肿瘤体积较大 ,向周围浸润性生长 ,边界不清 ,瘤内坏死出现常见 > CT呈不均匀等或稍高密度;MR信号与灰质信号相近;增强肿瘤不均匀显著强化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WHO分类及影像学诊断(三)

Age and sex distribution of medulloblastoma, based on 651 cases.
• 临床及神经影像
– 患者常出现共济失调、步态紊乱。由于脑脊液循 环受阻,出现高颅压症状,包括嗜睡、头痛和晨 起呕吐 – 在CT 和MRI 上,髓母细胞瘤为高密度信号影,增 强后均匀强化。约l/3 患者发生脑脊液播散,影 像学上表现为软脑膜或脑室壁上出现点状高密度 /信号影
• 特点
– 相当于WHOⅣ级。是颅内罕见肿瘤,占松果体肿瘤的 45%
Age and sex distribution of pineoblastoma based on 93 cases.
• 神经影像
• 肿瘤在CT 上呈大的分叶状,边界不清,密度均匀, 增强后可强化,少见钙化。MRI TlW上呈低信号或 等信号,可有不均匀增强
• 定义
– 发生于大脑或幕上的胚胎性肿瘤,由未分化的或分化 差的神经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具有向神经元、星 形细胞、室管膜细胞、肌肉或黑色素细胞方向分化的 能力
• 特点
– 相当于WH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级。位于幕上大脑和鞍上。松果体区的 PNET 为松果体母细胞瘤。发病年龄4 周~20 岁,平均 年龄5.5 岁,男女之比为2:1
On T1-weighted MRI, pineoblastoma shows homogeneous contrast enhancement.
A Large, haemorrhagic pineoblastoma.B Highly cellular pineoblastoma showing undifferentiated small cell histology.
Medulloblastoma of the cerebellar vermis compressing the brain stem.
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与病理分析

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与病理分析
朱彩桥;张志田;闫东;袁曙光
【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
【年(卷),期】2010(25)4
【摘要】目的:探讨CT及MRI在松果体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分型.方法;搜集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松果体区肿瘤患者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CT及MRI诊断生殖细胞瘤2例,松果体细胞瘤1例,表皮样囊肿1例,髓母细胞瘤2例,畸胎瘤1例,胶质瘤2例,脑膜瘤1例.结论:对松果体区肿瘤,根据其内部成分、边界、与血管的关系、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CT与MRI相结合,大多能定性,能为手术治疗提供比较充分的病理解剖学信息.
【总页数】4页(P385-388)
【作者】朱彩桥;张志田;闫东;袁曙光
【作者单位】310005,浙江,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放射科;310005,浙江,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放射科;430001,昆明,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430001,昆明,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2;R814.42
【相关文献】
1.31例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J], 康孝理;陈立忠
2.含成熟畸胎瘤的松果体区肿瘤病理分析及诊治 [J], 方陆雄;徐书翔;朱明华;漆松
涛
3.侵袭性纤维瘤病的影像分析及组织病理学分析 [J], 车清林
4.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 [J], 陈文;崔凤;严静东
5.恶性胃肠道间质瘤CT特点与临床病理分析比较:影像学表现与恶性潜能相关性分析(英文) [J], Zhifeng Xu;Aizhen Pan;Fang Yong;Yingyu Chen;Bin Li;Qiang Gao;Renhua Wu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诊断

松果体囊肿的影像学表现
松果体囊肿在影像学上表现为 松果体区的低密度或等密度占 位,边界清晰,形态多呈圆形 或椭圆形。
增强扫描后,囊肿通常无强化 或仅有轻度强化。
囊肿可能压迫邻近脑组织,导 致局部脑池、脑沟受压变形。
松果体畸胎瘤的影像学表现
松果体畸胎瘤在影像学上表现为 松果体区的混杂密度占位,密度 不均,可伴有钙化、囊变和出血
松果体区病变影像诊断
CONTENTS
目录
• 松果体区解剖与生理功能 • 松果体区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松果体区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 松果体区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松果体区病变的治疗与预后
CHAPTER
01
松果体区解剖与生理功能
松果体区的解剖结构
位置与毗邻关系
松果体位于中脑上丘节之上,四 叠体池内,周围毗邻导水管、大 脑大静脉、大脑内静脉、小脑上 动脉等重要结构。
CHAPTER
02
松果体区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 法
头颅X线检查
总结词
头颅X线检查是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观察颅骨的异常改变,如骨 折、肿瘤骨转移等。
详细描述
头颅X线检查可以显示松果体区的骨结构,有助于发现颅骨的异常改变,如肿瘤 骨转移导致的骨质破坏等。但X线检查对于软组织分辨率较低,对于松果体区软 组织的病变显示效果不佳。
对于某些神经功能受损的患者 ,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以恢复其
功能。
松果体区病变的预后
病变性质
不同性质的松果体区病变预后 不同,如良性病变预后较好,
而恶性病变预后较差。
病变程度
病变程度较轻的患者预后较好 ,而病变程度严重的患者预后 较差。
治疗方式
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改善患 者的预后,而延误治疗则可能 影响预后。
松果体区常见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最新PPT课件

通过基因表达谱分析,可以了解肿瘤细胞中基因的活跃程度,进而揭示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针对松果体区 肿瘤的基因表达谱研究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预测预后。
肿瘤免疫治疗策略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当前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松果体区肿瘤,一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如PD-1、PD-L1等正在临床试验阶段,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松果体区常见肿瘤的诊断 与鉴别诊断最新ppt课件
• 松果体区肿瘤概述 • 松果体区常见肿瘤类型 • 诊断方法与鉴别诊断 • 最新研究进展与治疗策略 • 病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01
松果体区肿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松果体区肿瘤是指生长在松果体 区的肿瘤,多为脑肿瘤的一种。
分类
松果体区肿瘤主要分为生殖细胞 瘤、畸胎瘤、胶质瘤等类型。
02
这些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式因具 体类型而异,需根据具体情况制 定治疗方案。
03
诊断方法与鉴别诊断
影像学检查
MRI检查
MRI是诊断松果体区肿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清晰显示肿瘤 的大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态、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CT检查
CT检查可以显示松果体区的钙化灶和骨性结构,对于诊断松果体区肿 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诊断方法
诊断松果体区肿瘤的方法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和脑脊液检查等。影 像学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手段,包括头颅CT和MRI等。
02
松果体区常见肿瘤类型
松果体细胞瘤
01
02
03
04
松果体细胞瘤是松果体区最常 见的肿瘤之一,通常为良性,
但也有恶性变的可能。
肿瘤通常表现为松果体区的占 位性病变,可能导致颅内压升
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诊断

内口, 则前置胎盘 的诊 断确属无疑 。 32 关于处理 . 前置胎盘引起孕妇 的死 亡原 因主要为 出血 及感染 , 引起胎儿及新生儿死亡 的原 因为早产及缺 氧。所 以
2 1 B型超声诊断 .
完 全性 2 2例 ( 65 ) 部 分性 l 2.% , 4例
对前置 胎盘 的处 理 , 根据 出血量多少 、 应 有无休 克 、 孕周 、 胎 儿存活与否 、 前置胎盘 的类型 、 露与方位 、 胎先 产妇 的孕产 次 以及宫颈是否 已经扩 张等而决定 , 妊娠 已达 3 以上者 , 对 7周
性, 诊断符合率 8.% ; 75 边缘性 4 例 , 断符合率 9.% 。 5 诊 58
2 3 并 发 症 及 产 后 母 婴 情 况 合 并 胎 位 异 常 者 9例 .
前提下 , 行期待疗法 , 延长胎龄 以提 高新生儿 的存 活率 ; 对胎
(08 )其 中横位 3例 , 1.% , 臀位 6 , 例 合并妊娠高血压 综合征
・
58・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 1 0 0年 2月第 4卷第 3期
C i o rgA p,e 0 0, 14 N . hnJM dD u p lFb2 1 V0 , o3 .
例 (7 8 )3 3 周 2 例 (5 3 , 2 2 5 . % ,0— 6 1 2 . %) 孕 8— 9周 l 4例 ( 69 ) 孕 妇 最 小 2 1. % , 0岁 , 大 3 岁 ; 产 妇 2 例 最 7 初 7
(25 )经产妇 3 (34 ) 其 中剖宫 产史 3例 ) 余 3.% , 6例 4 .% ( ,
松果体钙化、动静脉畸形、少突胶质细胞瘤等生理性钙化和病理性钙化颅内钙化疾病临床表现、特点及影像学特征

松果体钙化、大脑镰钙化、脉络膜丛钙化、基底节钙化、结节性硬化、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动静脉畸形、肿瘤性钙化、少突胶质细胞瘤等生理性钙化和病理性钙化颅内钙化疾病临床表现、特点及影像学特征钙化是颅内最常见的征象之一,钙化是颅脑CT和MRI检查的常见征象。
CT扫描对颅内钙化的显示和确定明显优于MRI检查。
钙化在CT平扫时呈很高的密度,CT值超过100HU可以确定为钙化。
生理性钙化1、松果体钙化。
颅内最常见的生理性钙化之一。
(1)钙化的松果体是否偏离中线,明显偏离中线时应仔细观察有无早期松果体区肿瘤。
(2)松果体团块太大,直径超过10mm时,应怀疑松果体区肿瘤。
(3)10岁以下儿童出现松果体钙化时,应警惕有松果体区肿瘤存在。
2、脉络膜丛钙化。
主要见于侧脑室三角区,钙化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多数情况下脉络膜丛钙化为双侧对称性。
3、大脑镰钙化。
多呈沿大脑镰走行的线状,也可局部钙化胶着,呈梭形或球形,少数可呈大脑镰多发结节状钙化。
4、基底节钙化。
40岁以上正常人中,颅脑CT扫描时发现基底节钙化也很正常,通常双侧比较对称,但也可不对称,以苍白球钙化最为常见。
如果基底节钙化出现在30岁以下时,应警惕病理性钙化,基底节病理性钙化主要为代谢性或内分泌性疾病所致,仔细询问有无癫痫等相关临床症状或进行有关钙、磷代谢和内分泌方面临床生化检查。
5、小脑齿状和钙化。
意义同基底节钙化。
病理性钙化根据钙化的形态和分布特点,在分析钙化原因时可将分为五种情况来考虑:(1)脑实质内多发、散在、结节样钙化是颅内感染性病变钙化的特点,除感染性疾病外,还应该考虑到结节性硬化。
(2)脑实质内双侧、片状、弥漫性钙化是代谢性疾病和内分泌性疾病颅内钙化的特点(诊断时还需要考虑生理性钙化和家族性疾病引起的钙化,如Fahr’s综合症、恶病质综合症等)。
(3)条样、脑回样、铁轨样、圆点状钙化是血管性疾病钙化的特点,包括动静脉畸形、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等。
(4)脑肿瘤钙化:绝大多数表现为肿瘤内部分钙化,其特点为异常密度或信号的肿瘤背景下有各种形态、程度和范围的钙化存在。
31例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瘫肢体 功 能均得 到恢 复 。
2 讨 论
已往报 道一 致 [ 。 由于 本 组病 例 偏 少 , 能对 引起 5 ] 不
症 状性 脑血 管痉 挛 的原 因进 一步 分 析 , 待 积 累更 有
脉推 注 , 次 / ~8 , 可用甘 油果 糖 2 0 静 滴 , 1 6 h也 5 ml 1
~
症, 目前对 脑 血 管 痉 挛 的病 因 还 不 完 全 清 楚 , 秀 周
丽[ 研究 发现 尼莫 同侠 蛛 网膜 下腔 出血 患者血 浆 内 2 ] 皮素下 降 。有 学 者认为 临床 老年人 和 临床分级 严重 者 症状 性脑血 管痉 挛发 生 率高 ,预后 较 差[ 。本 组 3 ] 4例 症状 性脑血 管 痉挛患 者其 年 龄在 4 ~5 7 O岁 , 与
为进 一 步外科 治疗 提供 可靠依 据 。 本组病例 阳性较 低 , 分析原 因 :1 动脉 瘤本身血 ()
Ne r s r y 1 9 ,3 ( ) :4 — 5 uo ug , 9 5 7 1 85.
病, 其最 常见 的 原 因为动脉 瘤 , 次 为动静 脉血 管畸 其 形 。D A 检查 能实 时显 示血 管 分布 , 态 观察 异 常 S 动
血 管 的形 状 , 目前 临床 主 要诊 断方 法 。文 献 报道 是
2次/ , 2 抗 纤 溶 剂 6氨基 乙酸 6 8 , d () ~ g 1次 / , d
() 3 预防 脑血 管 痉 挛 。给予 钙 拮 抗 剂 尼 莫 地 平 8 ~
1 mg静滴 , 6 1次/ ; S 检 查 阳性者 转 脑 外 科行 动 dD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生殖细胞瘤,15岁男,头痛
• (a) H-E×200,与淋巴细胞一致的簇状的小圆形蓝染的细胞 (箭)间混杂着巨大的多边形原始生殖细胞
• (b)CT示,松果体区一高密度病变,松果体的钙化被其包埋
• 生殖细胞瘤,19岁男,伴头痛
• (a)增强T1WI:松果体区可见一均匀强化的病变,中度脑积 水(b)DWI:病变呈高信号,提示病变富含细胞结构。(c) 增 强T1WI:沿马尾的结节样强化的肿块(箭),此表现与种 植转移有关
• 病理学和组织学特点:松果体细胞瘤由类似于松 果体细胞的相对小的、一致的、成熟的细胞组成。 小叶状结构和松果体细胞瘤的菊形团是其特点
• 松果体细胞瘤:类似于正常松果体细胞的微小一致的细胞, 大多数排列成菊形团状(H-E×200)
影像表现
• CT:边界清楚,常小于3 cm,等或高密度的肿块, 正常松果体结构膨胀及消失,使松果体钙化向周 围爆裂
和黑色素瘤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
•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为内含表皮成分的先天性 包涵囊肿
• WHO将其分为生殖细胞瘤和非生殖细胞瘤的生殖 细胞肿瘤
• 非生殖细胞瘤的生殖细胞肿瘤包括畸胎瘤、胚胎 性癌、卵黄囊瘤、绒毛膜癌及混合性生殖细胞肿 瘤,生殖细胞瘤最多见,其次是畸胎瘤
• 中枢神经系统的生殖细胞瘤在组织学和遗传学上 与卵巢的无性细胞瘤及睾丸的精原细胞瘤相似
• 脑脊液转移及邻近脑组织浸润常见,但预后较好 (5年生存率为90%以上)且肿瘤对放疗及其敏感
瘤、转移瘤及来自邻近结构的肿瘤(如星形细胞 瘤、脑膜瘤) • 先天性病变: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
松果体区病变
• 年龄:常发生于儿童,占儿童颅内肿瘤的3%–8%; 占成人颅内肿瘤1%以下
• 生殖细胞肿瘤:最常见,占所有松果体肿瘤40% • 松果体实质肿瘤占14%–27%。 • 意义:认识这些肿瘤的临床行为及影像学特征有
生殖细胞瘤
• 90%的患者年龄在20岁以下,占松果体区肿瘤的 一半以上,发生率存在地域差异性,亚洲地区高 于欧洲
• 起源于残留的原始外胚层、中胚层或内胚层,且 每种肿瘤类型表示肿瘤与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的 关系
• 多位于松果体区,其次是鞍上区,鞍上区发生率 无性别差异,但松果体区男性多于女性
生殖细胞瘤
• 增强扫描:多数松果体囊肿的囊壁可强化,但常 呈不完全强化;这种影像表现是因松果体囊状扩 张时,松果体实质断裂形成的
• 延迟像上,有报道称囊肿可类似于实性肿瘤,呈 均匀强化。这种表现的机制还不清楚,但可能与 对比剂经囊壁的被动扩散或囊壁对对比剂的活跃 的分泌作用有关
• 松果体囊肿,32 岁女,偶然发现
• 松果体囊肿常无症状,大小常在2–15 mm • 随访研究表明病变大小不随时间推移而变化。当
病变超过15 mm时,患者可出现症状,常为头痛 或视力改变。囊内出血(松果体卒中)及急性脑 积水罕见,有报道称其能导致死亡
病理和组织学特点
• 松果体囊肿可呈单房或多房 • 囊壁为三层,内层由胶样组织组成,中间层由松果
• 肿瘤内出血(松果体卒中)罕见
• 继发于松果体细胞 瘤的松果体卒中, 30岁 女
• 轴位CT平扫示: 松果体区一囊实性 占位,松果体钙化 移位,囊性成分内 可见液平(箭), 脑积水
松果体实质肿瘤
• 中度分化,WHO II级或III级,占松果体实质肿瘤 的20%以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略多于男 性,5年生存率为39%–74%,可有中枢神经系统 或其他部位转移,但罕见
• 边界清楚 • T1WI上可为多种信号强度,T1WI上可呈高信号,
可能与分泌的包涵体内含蛋白质或糖蛋白有关 • T2WI上呈高信号 • 增强可强化,囊变常见
• 松果体区乳头状瘤,17岁女,伴头痛,呕吐和复视
• (a)轴位T2WI像示松果体区一小的不均匀的囊实性病变,脑积水 (b)增强T1WI像示病变的实性部分强化
• 松果体母细胞瘤 • H-E×200示:明
显的富细胞肿瘤, 可见缺乏胞质的 大量细胞,成菊 形团状(箭)
• 神经母细胞及视 网膜母细胞
影像表现
• CT示:多表现为分叶状,体积较大(典型地 ≥3 cm)的高密度肿块,松果体钙化向病灶周围爆裂, 阻塞性脑积水
• MRI上:信号混杂,实性部分在T1WI上呈低到等 信号,T2WI上与脑皮质相比呈等到稍高信号,增 强上呈非均匀强化
病理学和组织学特点
• 边界清楚,表现为淋巴细胞和大多边形原始生殖 细胞的两种细胞类型
• 大量的淋巴细胞使得病变在CT上呈高密度,在弥 散加权像上表现为弥散受限
• 生殖细胞瘤可分为两种类型:单纯的生殖细胞瘤 和含合体滋养层细胞的生殖细胞瘤
• 包含合体滋养细胞的生殖细胞瘤复发率高且远期 生存率低,其脑脊液中hCG水平增高
• 轴位平扫CT示: 松果体区巨大的 肿块,导致脑积 水,松果体钙化 向外周爆裂
• 松果体母细胞瘤,4 岁 男,伴恶心和呕 吐
• (a)矢状位T2WI示: 松果体区一巨大稍 高信号影,脑积水。 (b)增强T1WI示:肿 块内不均匀强化。
• (c)DWI示:病变内 呈高信号
三侧性视网膜母细胞瘤
• 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及颅中线区域的小细胞瘤 • 颅内最常见于松果体区(松果体母细胞瘤),其
利于缩小鉴别诊断范围
松果体区肿块的症状和体征
• 常与肿块的占位效应有关,但高度恶性的肿块, 如松果体母细胞瘤,也可侵袭周围组织
• 脑积水 ,颅内压增高 ,性早熟 • 松果体卒中:主诉是突然意识减退伴头痛 • Parinaud综合征(上丘脑综合征-皮质顶盖束受
损):包括双眼垂直运动障碍、瞳孔散大、双眼 会聚障碍和由肿瘤压迫或侵袭中脑顶盖导致的眼 睑痉挛
Hale Waihona Puke 松果体实质肿瘤• 较少见,占颅内肿瘤的0.2%以下 • 松果体实质肿瘤起源于松果体细胞或其前体的神
经上皮肿瘤 • 包括低度恶性的松果体细胞瘤、中度恶性的中分
化的松果体实质肿瘤(PPTID)及高度恶性的松果体 母细胞瘤
松果体细胞瘤
• 低度恶性,生长缓慢,占松果体实质肿瘤的14%– 6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成人(平均年龄: 38岁),无性别差异,术后5年生存率为86%– 100%,且肿瘤全切后不复发。脑脊液(CSF)转移 罕见
体实质组织组成,外层由结缔组织组成 • 囊内液体为蛋白质成分,也可有血性成分 • 鉴别诊断包括囊性肿瘤如星形细胞瘤、松果体细胞
瘤和松果体母细胞瘤
• H-E染色
• 内层的胶样组 织(箭)和外 层的扁平的松 果体实质(*)
影像学表现
• MRI示:边界清楚,呈圆形或卵圆形,薄壁囊变, T1WI和T2WI上与脑脊液的信号相似,FLAIR上, 信号可能因蛋白成分而不能被完全抑制
• PPTID与松果体细胞瘤很相似,为无坏死,边界 清楚的病变
• 松果体实质肿瘤
• H-E×200示:片状 均匀一致的细胞及 小菊形团形成(箭)
• 组织学特点:界于松 果体细胞瘤和松果 体母细胞瘤之间
• 可见低度到中度的 有丝分裂活性和核 异型性
影像表现无特异性,在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后可强化,也可 见囊变
松果体区乳头状瘤
• 发病年龄为5–66岁 (平均年龄:31.5岁) • 起源于松果体区脑室管膜细胞 • 罕见,其组织学分级标准仍在制定中 • 病理学和组织学特点:边界清楚,5 cm以上,可
囊变,乳头状、线状及血管周围假菊形团
• 松果体区乳头状瘤 • H-E×200示:血管周
围假菊形团形成
影像表现
• 增强示:软组织成分可强化。 • 恶性畸胎瘤可有更多类似的影像学表现(囊变和
钙化较少),使得很难与其他肿瘤鉴别
• 畸胎瘤,8岁男,伴Parinaud综合征病史2周 • (a)T1WI示:一分叶状,不均匀的病变,其内含高信号区
(箭),此表现与脂肪有关 • (b)增强MRI示:病变的实性部分强化
其他生殖细胞肿瘤
畸胎瘤
• 畸胎瘤有三种类型:成熟畸胎瘤(完全分化的组 织)、未成熟畸胎瘤(三个胚层的胚胎组织和成 熟组织的混合成分)和恶性畸胎瘤。恶性畸胎瘤 最少见,表现为成熟组织的恶变
• 病理和组织学特点:分叶状,含三个胚层的胚胎 组织。含外胚层成分可见皮肤和皮肤附件。含中 胚层结构可出现软骨、骨、脂肪、平滑肌和骨骼 肌。呼吸道上皮或肠上皮来源于内胚层成分
• 绒毛膜癌、卵黄囊肿瘤及胚胎性癌罕见 • 这些肿瘤与其他生殖细胞肿瘤或原发性松果体肿
瘤有相似的影像学表现 • 血清癌基因蛋白类检查有助于确定诊断 • 肿瘤也可出血,使得T1缩短
松果体囊肿
•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好发于40–49岁的成年,女 性好发
• 松果体囊肿的起源还有争议,有人认为其来源于 松果体的退变
• 肿瘤可发生坏死和出血 • 弥散受限,脑脊液转移常见
• 松果体母细胞 瘤,4岁 女,伴 头痛、呕吐和 复视
• (a)轴位增强 T1WI示:边界 不清,不均匀 强化的肿块, 伴脑积水,有 实质浸润
• (b)大体标本示 沿软脑膜表面 的结节样褪色, 与脑脊液转移 有关
• 松果体母细胞瘤, 10岁 女,伴嗜 睡、呕吐和眼球 下视
• 增强T1WI像:松 果体区一8mm圆 形的低信号囊性 病变,有一薄的 不完全强化的边 缘(箭),无壁 结节及脑积水
其他松果体区肿块
• 许多其他病变发生于松果体区及起源于邻近部位 的细胞
• 包括脑膜瘤、脉络丛癌、中枢神经细胞瘤、神经 节神经胶质瘤、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及脂肪瘤
• 转移瘤也可见于松果体区 • 松果体区罕见的病变包括单发性纤维瘤、结节病
影像表现
• CT表现:边缘锐利、有松果体钙化、高密度肿块, 可伴有脑积水
• MRI表现:可伴有囊性成分的实性肿块,T1WI和 T2WI上均呈等到高信号,增强呈明显均匀强化, 由于肿瘤富含细胞结构,故可出现弥散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