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二次电池隔膜发展概述
世界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过程简述概括

世界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过程简述概括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初期研究阶段。
1.1 早期阴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生产工艺分析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生产工艺分析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电动车辆等领域的重要能源装置。
在锂离子电池中,隔膜是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它起到隔离正负极的作用,防止电池短路和保证电池的安全性能。
本文将对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生产工艺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关键技术。
1. 隔膜的材料选择在分析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生产工艺之前,我们需要了解隔膜的材料选择。
目前常用的隔膜材料主要包括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能够满足锂离子电池的要求。
2. 隔膜的制备工艺隔膜的制备工艺是决定隔膜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常用的隔膜制备工艺主要包括一次拉伸法、二次拉伸法和湿法制备等。
2.1 一次拉伸法一次拉伸法是最常见的隔膜制备工艺之一。
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合物原料加入挤出机中,通过加热和挤压形成一定厚度的薄膜;2)将薄膜经过冷却和拉伸处理,使其具有一定的孔隙结构和机械强度;3)对薄膜进行进一步处理,如压花、击孔等,提高其电导率和锂离子传输性能。
2.2 二次拉伸法二次拉伸法是一种通过二次拉伸制备隔膜的工艺。
该工艺相对于一次拉伸法,可以进一步提高隔膜的孔隙结构和机械强度。
其主要步骤包括:1)将聚合物原料通过挤出机形成一定厚度的薄膜;2)将薄膜经过一次拉伸,形成初步的孔隙结构;3)将薄膜进行二次拉伸,进一步增加其孔隙率和机械强度。
2.3 湿法制备湿法制备是一种将材料通过溶液浸润和凝固形成薄膜的工艺。
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合物原料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形成溶液;2)将溶液涂覆在基底上,并通过蒸发溶剂使其凝固;3)将凝固后的薄膜进行干燥和压实处理,形成最终的隔膜。
3. 隔膜的性能测试和评估在隔膜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性能测试和评估,以保证隔膜的质量和稳定性。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孔隙结构和孔径分布测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手段,对隔膜的孔隙结构和孔径分布进行表征和分析,以确保隔膜具有良好的孔隙结构和一定的孔径范围,有利于锂离子的传输和扩散。
锂电池二次保护芯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锂电池二次保护芯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锂电池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高能量密度电池,具有轻巧、长寿命和快速充电的特点,因此在移动设备、电动车辆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如过充、过放、短路等问题,可能引发电池爆炸、火灾等危险情况。
为了保障使用者的安全和电池的稳定性,锂电池二次保护芯片应运而生。
锂电池二次保护芯片是一种重要的安全措施,用于监测和控制锂电池的充放电过程。
它具备实时监测电池状态、实现电池保护和管理的功能。
在使用过程中,二次保护芯片能够检测电池的电压、温度和电流等参数,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断开电池连接、降低电池输出功率等,以防止电池发生过载、过放、短路等异常情况。
二次保护芯片的出现,为锂电池的安全性能提供了重要保障。
它能够有效预防电池过充和过放,通过控制充电电压和截止电压,确保电池在安全范围内运行。
此外,二次保护芯片还能够检测电池的温度变化,并根据温度控制电池的充电和放电功率,以防止过热引发危险情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锂电池二次保护芯片的研发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二次保护芯片将会更加智能化,能够通过与其他设备的连接,实现更精细化的电池管理和控制。
同时,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也将提升二次保护芯片的性能和安全性,使其在未来的锂电池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锂电池二次保护芯片的相关内容:2. 正文2.1 锂电池概述首先,我们将介绍锂电池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组成,包括正负极材料、电解质和隔膜等方面,以使读者对锂电池有一个综合的了解。
2.2 二次保护芯片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二次保护芯片在锂电池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通过对电池电压、温度和电流等参数的监测和控制,二次保护芯片能够保护锂电池免受过充、过放、过流和短路等异常情况的影响,从而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锂离子电池正负极隔膜

锂离子电池正负极隔膜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隔膜是电解液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隔膜的主要作用是将正负极分开,避免直接接触。
正负极之间的隔膜采用互不相容的材料制成,以确保它们不会互相化学反应。
本文将介绍锂离子电池正负极隔膜的工作原理、材料以及性能。
一、工作原理隔膜是负责将正负极隔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之间,如果没有防止直接接触的隔膜,容易造成内部短路,使得电池能量大幅下降并可能导致电池过热、爆炸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在充电过程中,隔膜具有允许锂离子通过的特性。
锂离子可以从正极材料中失去电子,在电解液中通过隔膜到达负极材料。
充电完成后,锂离子以反向的方式再次通过隔膜回到正极材料里。
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材料中进入电解液中,通过隔膜到达负极材料。
此时,负极材料会释放出电子,使得电子在电路中产生电流。
发生此现象时,隔膜充当了离子转移器的角色,允许离子自由流动,但防止了电子的传输。
二、材料隔膜的材料需要具备高电导率、高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兼容性。
对于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来说,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材料:1、聚丙烯(PP):被认为是最常见的隔膜材料,PP隔膜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
它在应用范围广泛,并且在性能上非常优秀。
2、聚烯烃(PE):PE隔膜在工业应用中非常广泛。
其具有出色的电导率和化学稳定性,但PE隔膜的热稳定性比PP隔膜稍低。
3、聚酰亚胺(PI):PI隔膜体积密度低,导电性好,并具有极高的耐温性和耐化学性。
但由于其价格昂贵,应用范围局限于高端领域。
三、性能隔膜质量对电池性能非常重要。
隔膜的主要功能是分离正负极,以确保锂离子在电化学反应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隔膜有几个关键性能指标,包括:1、电阻:阻力越低,电脑的放电效率越高。
2、孔径: 必须足够小,以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
3、阻燃性:隔膜应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和阻燃性,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易燃烧。
4、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隔膜应具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以支撑其在使用期间的耐久性。
全面解析锂电池隔膜及铝塑膜技术

全面解析锂电池隔膜及铝塑膜技术【铝道网】作为一个锂离子电池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从矿产资源、电池材料和配件到锂离子电池及终端应用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近年来,我国锂离子电池市场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形式,我国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由2011年的277亿元增至2015年的85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2.4%。
以下就介绍锂离子电池隔膜和铝塑膜技术。
隔膜1锂离子电池隔膜的作用隔膜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电池内部正负极之间,保证锂离子通过的同时,阻碍电子传输。
隔膜的性能决定了电池的界面结构、内阻等,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性能优异的隔膜对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锂离子电池对隔膜的要求锂离子电池对隔膜的要求包括:(1)具有电子绝缘性,保证正负极的机械隔离;(2)有一定的孔径和孔隙率,保证低的电阻和高的离子电导率,对锂离子有很好的透过性;(3)耐电解液腐蚀,有足够的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这是由于电解质的溶剂为强极性的有机化合物;(4)具有良好的电解液的浸润性,并且吸液保湿能力强;(5)力学稳定性高,包括穿刺强度、拉伸强度等,但厚度尽可能小;(6)空间稳定性和平整性好;(7)热稳定性和自动关断保护性能好;(8)受热收缩率小,否则会引起短路,引发电池热失控。
除此之外,动力电池通常采用复合膜,对隔膜的要求更高。
3锂离子电池隔膜分类根据物理、化学特性的差异,锂电池隔膜可以分为:织造膜、非织造膜(无纺布)、微孔膜、复合膜、隔膜纸、碾压膜等几类。
虽然类型繁多,至今商品化锂电池隔膜材料主要采用聚乙烯、聚丙烯微孔膜。
4锂离子电池隔膜工艺目前,锂离子电池隔膜制备方法主要有湿法和干法。
湿法又称相分离法或热致相分离法,将液态烃或小分子物质与聚烯烃树脂混合,加热熔融后,形成均匀的混合物,然后降温进行相分离,压制得膜片,再将膜片加热至接近熔点温度,进行双向拉伸使分子链取向,较后保温一定时间,用易挥发物质洗脱残留的溶剂,制备出相互贯通的微孔膜。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之锂电池隔膜

术 问题 , 即使在 3 c 电子产 品用小型锂 离子 电池 市场 , 国产 隔膜产 品也 难 以进入 ; 而在 动 力锂 离子 电池市场 , 因技术所 限 , 中国代表性隔膜企 业 尚无法生产 出用于新 能源 汽车等
展发表 自己的看法和 意见 , 希望能对读者全面、 深入 了解锂 离子 电池隔膜材料有所裨益 。
新枷 料产业 N O . 1 2 0 1 3口
高端领域 的P P / P E / P P 三层隔膜 材料产 品。
总 的来看 , 大力发展高端 隔膜材料产 业化技 术, 促进隔膜材料产业均衡发展 , 已 成为 中 国锂 离子 电池产 业乃至下游新 能源汽车产 业和 储能产 业发 展的 当务 之急。 鉴于 此, 本
期特推出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专题, 邀请知名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 就产业和技术的发
编者按
以新能源 汽车产 业和储 能产业为代表 的新能源产 业是有 望带领全球 经济走 出低谷 的新 兴高技 术产业 , 全球 主要 国家和 地 区的政府都在倾力扶持 , 我 国也不例外。 2 0 0 9 年以
来, 无论是政 策还是 资金 , 政府 都在不 断加大 支持力度 。 其 中, 锂离子 电池是 新能源汽车 产业 与储 能产 业的核 心部件 ,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 在锂 离子 电池的 4 大关键 材料 中, 正极 材料、 负极材料和 电解 液对 电池 能量密度 的 提高起 着关键 作用 , 而 隔膜 则是 电池安全 的重要保障 。 从产 业发 展来看 , 因为技术壁垒相 对较 高 , 隔膜 材料成 为我国唯一还没有 实现 自 给 的关键 材料。 近3 年 来, 尽管 我国上 马了
锂电池的发展概述

52
2009-5
Hale Waihona Puke 零部件电等特性。士兰微已开发了 SA1412 型号双节锂电池保护电路、 SA45141 型号 3 节或 4 节锂电池保 护电路、SC8261G 型号单节锂电池 保护电路、SC121 型号内置延时电 容单节锂电池保护电路、SC8201 型 号单节锂电池保护电路、SC8821 型 号内置 M O S F E T 的单节锂电池保 护芯片,其中 SA1412 是锂电池保护 用集成电路。当锂电池处于过放电、 过充电以及过电流时,对锂电池起 到保护作用。S C 8 8 2 1 是内置 M O S F E T 的单节锂电池保护芯片, 为避免锂电池因过充电、过放电、电 流过大导致电池寿命缩短或电池被 损坏而设计的,SC8821 具有高精确 度的电压检测与时间延迟功能。
化学阻抗、能量密度、高低温放电 其在动力电池领域也开始了扩张的
等方面均已跻身世界一流行列,比 步伐。
亚迪是液态锂离子电池的老大,而
贝特瑞公司是锂电池碳负极材
TCL 则是新一代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料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龙头。贝
的老大,聚合物锂电比液态锂电具 特瑞在国内拥有40多项锂电池正负
有优势。
表1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及其使用的材料
锂电池的倍率放电可以达到10 倍率以上,特殊制作可以达到 30 倍
率。这一特性非常有利于电动助力 料科技的进步史。工艺的改进使电
车的智能控制骑行技术的发展。只 池量变,新材料的发明促使电池质
是目前对这一特性尚未有很好的开 变。可以预见的是,采用含有锂元
发与利用。
素的导体材料(离子化合物、聚合
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全球第 物)作为电极材料是高能电池的最
电解液是锂电池四大关键材料 之一,号称锂电池的“血液”,是锂 电池获得高电压、高比能等优点的 保证;作为锂离子电池必需的关键 材料,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发展取 决于锂离子电池的发展。锂电池电 解液是由六氟磷酸锂(LiFL )加上
锂电池隔膜抗穿刺强度单位

锂电池隔膜抗穿刺强度单位(原创实用版)目录1.锂电池隔膜的重要性2.锂电池隔膜的抗穿刺强度单位3.锂电池隔膜的性能要求4.锂电池隔膜的应用领域5.锂电池隔膜的发展趋势正文一、锂电池隔膜的重要性锂电池隔膜是锂离子电池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分隔电池的正负极,防止两极接触而短路。
此外,隔膜还具有能使电解质离子通过的功能,因此对电池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二、锂电池隔膜的抗穿刺强度单位锂电池隔膜的抗穿刺强度是指隔膜在承受压力时,能够抵抗穿刺的能力。
抗穿刺强度的单位通常为牛顿(N)。
在电池制造过程中,由于电极表面涂覆不够平整、电极边缘有毛刺等情况,以及装配过程中工艺水平有限等因素,因此要求隔膜具有一定的抗穿刺强度。
三、锂电池隔膜的性能要求锂电池隔膜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性能要求:1.具有高的离子电导率,以降低电池内阻;2.锂离子的传递系数基本不变,以消除浓度极化;3.可以忽略的电子导电性,以保证电极间有效的隔离;4.具有良好的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5.价格低廉,适合大规模应用。
四、锂电池隔膜的应用领域锂电池隔膜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动工具、储能设备、3C 电子产品等领域。
五、锂电池隔膜的发展趋势随着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锂电池隔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未来,锂电池隔膜的发展趋势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隔膜材料将更加轻量化、高强度;2.隔膜制备工艺将更加高效、环保;3.隔膜性能将更加优异,满足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的要求。
总之,锂电池隔膜在锂电池中起着关键作用,其抗穿刺强度、离子电导率等性能对电池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锂离子二次电池隔膜发展概述一.引言随着信息、材料和能源技术的进步,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相关材料也得到迅速发展。
锂离子二次电池是20世纪90年代初诞生的新一代可充电电池,由于其工作电压高、比能量大、比功率高、无污染等优点,在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等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动工具上得到广泛应用。
锂离子电池可以分为三类:液态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和液态软包装锂离子电池。
液态锂离子电池使用液态电解液,通常以钢壳或者铝壳等坚硬材质作为外壳,不适合轻量化,薄型化。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采用全固态结构,外包装以铝塑复合膜等软性材料作为外壳,质量轻,可塑性强。
液态软包装锂离子电池使用液态电解质,外包装为铝塑复合膜,兼具了液态锂离子电池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优点。
在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结构里,隔膜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隔膜性能的优劣决定电池的界面结构、电池的内阻,进而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性能、充放电电流密度等关键特性,可见,性能优异的隔膜对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有重要的作用。
二.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根据不同的物理、化学特性,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可以分为:织造膜,非织造膜(无纺布),微孔膜,复合膜,隔膜纸,碾压膜等几类。
聚烯烃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和相对廉价的特点,因此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微孔膜在锂离子电池研究开发初期便被用作锂离子电池隔膜。
时至今日,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仍然是聚烯烃微孔膜。
近年来,固体和凝胶电解质开始被用作一个特殊的组件,同时发挥电解液和电池隔膜的作用,是一项新兴的技术手段。
三.隔膜生产工艺及生产厂家目前,在锂离子二次电池工业中广泛应用的微孔隔膜几乎全部采用聚烯烃微孔膜,该方法主要是通过熔融挤出得到半结晶的聚合物薄膜,然后对其进行拉伸,以便在薄膜中产生许多微孔,其制造过程不需要溶剂,生产速率较高,所用的高分子材料为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属最廉价的膜材料之一。
但该种微孔膜也存在许多缺点,如膜的裂缝孔径最长为0.4µm,最宽0.04µm,空隙率最高为40%左右。
因吸液量低,限制了锂离子迁移率的提高,不利于电池的大电流充放;同时,聚丙烯延展性较差,表面能低,属于难粘塑料,不利于与正、负极片的粘结,隔膜与电极界面结合不紧密,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此外,此法设备复杂,制作成本较高,价格也较昂贵,电池的生产成本也相应上升[1]。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工艺可以广义地分为干法[2]和湿法[3]两种。
两种方法都包括至少一个取向步骤——使隔膜产生孔隙并且/或者增大其抗拉强度。
干法的过程是:熔化聚烯烃树脂并挤压铺成薄膜,退火处理以增加片状晶区的尺寸和数量,然后经精确的机械拉伸形成紧密排列的微孔[4]。
Celgard和UBE公司用这种方法生产PE 和PP隔膜。
湿法工艺是以烃类液体或低分子量的物质与聚烯烃树脂混合,加热溶化混合物并把熔体铺在薄片上,再以纵向或双轴向对薄片做取向处理,最后用易挥发的溶剂提取液体[2,5]。
Asahi、Tonen、Mitsui Chemicals、Polypore/Membrana 和Entek用湿法生产电池隔膜。
通过调节混合溶液的组成,或在凝胶化、固化过程中蒸发/减少溶剂,可以改变薄膜的结构和性质。
这种方法生产的超高分子量PE膜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表1给出了锂离子电池隔膜的主要生产厂商及其主要产品。
表1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主要生产厂商及其主要产品便携式电动工具、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摄录机等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小型动力工具电池用主要使用聚烯烃隔膜,技术及市场都已经十分成熟,最大的供应商为日本旭化成、美国Celgard及日本东燃,旭化成5成以上的隔膜主要供应给Sanyo;而Celgard则是MBI和比亚迪的主要供应商;由于拥有Sony、SDI、LGC等客户,东燃化学成为全球此类隔膜的第三大供应商。
美国Celgard及日本UBE生产三层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PP/PE/PP)复合膜。
此类型隔膜材料特点在于其强度较好,成本较低,而且在电池内部温度较高时,PE在130℃左右时熔化,而熔点较高的PP(150℃左右)形成隔膜闭孔,使电池内部断路,大大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但其制造工艺复杂,且超薄16um以下尤为难做到。
日本旭化成、东燃、美国ENTEK等公司单层聚乙烯(PE)隔膜。
此类型隔膜材料由于是单层PE,故生产成本较高,但对制造超薄16um以下隔膜尤为有条件,故很受大电池厂家如三洋、索尼、松下、万胜等青睐。
日本优质电芯几乎全部采用单层PE隔膜。
另外市场上也有BELLCORE体系隔膜和无萃取工艺隔膜。
1999年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投放市场以来,因其重量轻,比能度高,安全而且体积小,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
BELLCORE体系隔膜主要采用粘合剂加入增塑剂的制膜工艺,增塑剂从膜中萃取出去,这就在膜内形成了毫微米级的小孔,亦可加入少量无机添充物以增强隔膜的机械强度。
聚合物体系的电池安全性能要远优于液态软包体系的锂离子电池,但是由于增塑剂的加入,电池的体积比能量要低于液态软包锂电池,而且生产工艺相对复杂。
无萃取工艺隔膜与BELLCORE体系隔膜类似,也适用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但该法制得的隔膜不含有增塑剂,主要采用溶剂/非溶剂的相倒法使隔膜成孔。
此法制得的隔膜生产工序简单,但对工艺要求较高,尤其是对环境(如湿度、温度等)要求严格,以致在生产过程中对设备及技术成本提高。
目前市场上新出现一种由德国德固赛公司以无纺布为支架,加无机纳米添充物涂层制得的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制备工艺相对简单,已经在少量供应中国市场。
聚烯烃微孔膜由于其特殊的结构与性能,在液态锂离子电池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在真正实用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商品化之前,聚烯烃微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地位不会改变。
四.国内隔膜的使用和生产情况目前,我国锂离子电池生产所需隔膜几乎全部依赖于国外进口,据初步估计,每年至少需要3000万m2以上,按等级每平方米售价20~60元计,将要花去6~8亿元人民币。
随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正负极材料的价格在不断下降,而隔膜材料的价格始终没有变化。
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隔膜的需求量也将会进一步增加。
国内市场非常广阔,许多厂家都希望能够实现产业化。
随着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国内市场上的国产锂电池用隔膜已经渐渐走进锂电圈,以河南新乡格瑞恩、佛山金辉高科、台湾高银等为代表的国内锂离子电池隔膜厂家迅速成长成来,其产品与进口隔膜相比,价格只有进口隔膜的1/3~1/2,采货周期也相对短些,但国产隔膜的厚度、强度、孔吸率不能得到整体兼顾,且量产批次稳定性较差,国内绝大多数锂电厂家都选用进口隔膜。
因此研究开发低成本、制作工艺简单、孔径尺寸适当、空隙率高、机械强度能满足要求的微孔聚合物隔膜对于提高电池性能和降低电池成本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如何进一步提高隔膜的各项质量指标,是我国电池业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五.隔膜应用前景和展望相对于各种隔膜在小型锂电池中的广泛应用,国内外新兴的大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各厂家都在寻求与自己生产工艺相匹配的质优隔膜,应用在混合动力车以及电动汽车等大型且相对功率较高的电源中,而目前市售隔膜的功率和安全性能不能很好的兼顾。
未来的几年内高功率电池市场将迅速膨胀,相对于正负极材料,与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相匹配的隔膜技术已经成为暂时的瓶颈,这就对全球各锂电隔膜供应商及各动力电池企业的自主研发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是严峻的考验也是硕大的机会。
美国埃克森美孚化工(ExxonMobil Chemical Company)集团的东燃化学在今年5月份的AABC-07上展出了专门面向混合动力车以及电动汽车等的锂离子充电电池隔膜,针对车用锂离子电池,其最大特点是在190℃时也不会发生熔化(目前市场上聚烯烃产品熔化温度为140℃~160℃)。
由于大型动力交通工具所用电池放电时功率大、发热量大,所以具有高熔点这一特点在提高车用电池安全性能方面非常重要。
德国德固赛公司的新型产品——Separion隔膜占据了一定先机,其制备方法是在纤维素无纺布上复合Al2O3(或其它无机物)。
其特性是在200℃下不发生收缩和熔融现象,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可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
目前新出现的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膜是研究热点,它的研究将开辟锂电池隔膜乃至膜材料研究的新途径。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制的纳米纤维形成的网状膜具有较高的孔隙率(30%~75%),较好的热稳定性,且有很好的机械性能,是理想的锂电池隔膜材料。
为了制备高孔隙率的隔膜材料,有人提出用高能离子轰击给隔膜打孔的办法,但是这种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及规模生产的可行性有待证明。
目前有很多研究致力于提高聚合物电解质锂离子电池的离子电导率,如微孔聚合物电解质、无机纳米颗粒掺杂的微孔聚合物复合电解质,具体的例子:体系,可以使室温电导率达到液态电解质的水平。
P(VDF-co-HFP)-ZrO2我们在期待锂离子电池产业能持续健康发展,更加希望隔膜材料能够早日国产化,生产出拥有独立知识产权、高品质、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当然这个国产化进程需要国家、地方政府和业内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和推动。
而科技研发人员在十几年研究的基础上,也应有所突破,争取早日实现这个目标。
参考文献:[1] Kesting R E.Synthetic Polymer Membranes.Second edition[M].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1985[2] Bierenbaum,H.S.;Isaacson,R.B.Druin,M.L.;Plovan,S.G.;Ind.Eng.Chem,Prod.Res.Dev.1974,13,2.[3] Kim,S.S.;Lioyd,D.R.J.Membr.Sci.1991,64,13.[4] Druin,M.L.;Loft,J.T;Plovan,S.G.U.S.Patent 3,801,404.1974.[5] Schell,W.J.;Zhang,Z.The Fourteenth Annual Battery Conference on Applications and Advances,Long Beach,CA;IEEE:New York,1999,p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