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招生专业介绍.doc

2018年招生专业介绍.doc
2018年招生专业介绍.doc

2018年招生专业介绍

1?临床医学

理工类五年制本科专业代码:100201K

发展历史:临床医学专业是学校开办的第一个本科专业。198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学制五年,授医学学士学位,首届学生96名。至2016 年,已毕业学生24届,现有在校生5581人。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培养理念: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教学理念,

突出为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

学科建设: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是本专业的主干学科,2013年获批

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1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在校硕士研究生147人。现有省“十二五”重点一级学科2个,省“十一五” 重点二级学科5个,省医学领先学科2个,省尿路结石现代治疗中心1个。

培养条件:临床医学专业拥有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技术精湛的教师队伍。现有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15人、赣鄱英才“555” 工程人选7人、省主要学科带头人1人、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1人、省教学名师7人、省模范教师3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7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9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7人、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8人。教育部支持设立国家级心脑血管疾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卫生部给予技术指导。获批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4个、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高校精品课程15门、省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现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医院19所、实习医院50所。另有

疾控中心12个、基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个,作为临床医学生的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和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基地。第一附属医院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临床药师培训基地。

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各类成果:临床医学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的专业,为第三批国家特色专业。获批教育部、卫生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同时被列为省特色专业,省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应用领域及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就业适应面广,适应能力强,可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高、中等医药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医疗、预防、卫生保健以及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毕业生年底就业率平均达90%。根据社会需求,2016年该专业同时在前期设置了医事法学、医学心理学、精神卫生3个方向,在后期设有眼耳鼻喉科学、创伤外科学、超声诊断学、影像诊断学、妇产科学、病理诊断、肿瘤学等专业分流方向供选择。

专业荣誉:从2006年起至今,毕业生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总通过率已连续12年高于全国水平。获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东赛区一等奖2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3次、全国总决赛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在全国第二、三、四、五届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中荣获三等奖8项,优胜奖6项。专业评估结果:2013年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

2?临床医学(医学心理学方向)

理工类五年制本科专业代码:100201K

发展历史:临床医学(医学心理学方向)于2005年开始招生,为心理学系开办的第一个本科专业方向,毕业后授医学学士学位,首届招生46

人。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心理学理论、技术、方法,同时具有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心理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够适应在医疗、司法、教育等各级各类部门从事临床精神病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和心理测验的复合型高级心理卫生专门人才。

培养理念:学生主要学习现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同时具备比较扎实的医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研究、发现和解决精神卫生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科建设:2013年至今先后获批为校重点扶持学科、校重点建设学科。培养条件:本专业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共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博士4名,硕士12名,硕士生导师2人,近五年来,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项目29项,;近四年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60篇, SSCI2篇,CPC收录5篇);近十年主编及参编教材27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11部),主编专著4部;获赣州市科研成果奖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医学心理学2013年开始先后成为学校重点扶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在专业建设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邀请美籍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IACMSP理事长、美国东西方健康科学学院院长,著名华人心身医学家、临床心理学家邓明昱博士、香港大学临床心理学家黄炽荣博士、香港中文大学临床心理学家陈乾元博士、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刘哲宁教授来校举办学术报告,并聘请为学校心理学系客座教授,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应用领域及就业前景:临床医学(医学心理学方向)毕业生就业适应面广,适应能力强,可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高、中等医药院校、司法、行政管理和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医疗、预防、卫生保健以及教学、科研、管理、心理咨询与治疗等工作。

专业评估结果:2013年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

3?临床医学(精神卫生方向)

理工类五年制本科专业代码:100201K

发展历史:临床医学(精神卫生方向)于2016年开始招生,毕业后授予医学学士学位,首届招生52人。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精神医学和临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精神心理卫生医疗实践、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临床医学专门人才。

培养理念:基础宽厚,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研究、发现和解决精神卫生和临床心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在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从事临床精神病学、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工作。

学科建设:2013年开始招收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硕士研究生。

培养条件:本专业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共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博士4名,硕士12名,硕士生导师2人,近五年来,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项目29项,;近四年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60篇, SSCI2篇,CPC收录5篇);近十年主编及参编教材27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11部),主编专著4部;获赣州市科研成果奖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医学心理学2013年开始先后成为学校重点扶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在专业建设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邀请美籍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IACMSP理事长、美国东西方健康科学学院院长,著名华人心身医学家、临床心理学家邓明昱博士、香港大学临床心理学家黄炽荣博士、香港中文大学临床心理学家陈乾元博士、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刘哲宁教授来校举办学术报告,并聘请为学校心理学系客座教授,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应用领域及就业前景:临床医学(精神卫生方向)毕业生就业适应面

广,适应能力强,可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高、中等医药院校、司法、

行政管理和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医疗、预防、卫生保健以及教学、科

研、管理、心理咨询与治疗等工作。

专业评估结果:2013年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

4?临床医学(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

理工类五年制本科专业代码:100201K

发展历史:临床医学专业是学校开办的第一个本科专业。198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学制五年,授医学学士学位,首届学生96名。至2016 年,已毕业学生24届,现有在校生5581人。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临床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能适应农村及社区卫生工作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医疗、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毕业后能在乡镇卫生院及相应的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卫生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

培养理念: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教学理念,

突出为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

学科建设: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是本专业的主干学科,2013年获批

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1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在校硕士研究生147人。现有省“十二五”重点一级学科2个,省“十一五” 重点二级学科5个,省医学领先学科2个,省尿路结石现代治疗中心1个。

培养条件:临床医学专业拥有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技术精湛的教师队伍。现有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15人、赣鄱英才“555” 工程人选7人、省主要学科带头人1人、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1人、省教学名师7人、省模范教师3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7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9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7人、兼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