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柱端板螺栓连接节点极限承载力抗震.
半刚性端板连接的弯矩-转角(M-θ)关系

半刚性端板连接的弯矩-转角(M-θ)关系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日益频发的地震,人们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钢框架结构一致被认为是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体系,而梁柱节点是地震发生时,最易破坏的部位,梁柱的连接将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为了减小地震作用下梁柱节点的破坏,我们将对不同的节点连接进行抗震分析。
前言欧洲规范中规定,梁柱的节点连接有三种:刚性、柔性、半刚性,半刚性介于刚性连接与半刚性连接之间,既能承受一定的弯矩,又能发生一定的转角。
端板连接实际就是半刚性连接,节点转角θ是指梁端上、下翼缘中心线处的相对转角。
钢结构梁柱节点的端板连接建议采用下面的构造类型:外伸式、设置端板外伸加劲肋,螺栓布置两列。
[1]图1 端板连接的弯矩-转角关系一模型的设计本文共设计了5个计算模型,5个外伸端板式连接,模型参数如下表所示,主要研究参数为端板厚度以及螺栓直径。
梁柱均为焊接H型钢,H型钢梁截面尺寸为H300×200×8×12,柱截面尺寸H300×250×8×12(高度×宽度×腹板厚度×翼缘厚度),分别用M1、M2、M3、M4、M5表示。
表1 模型主要参数二计算模型的M-θ曲线计算5个模型对应的M-θ曲线,如下图所示:图2 模型的弯矩-转角(M-θ)曲线三、结论1析节点抗弯承载力,比较M2与M1,M2端板厚度增加,使螺栓拉力分布改变,从而使第一排螺栓拉力过大,导致节点过早破坏,使得M2的抗弯承载力低于M1;M3螺栓直径增大,抗弯承载力显著提高,说明螺栓直径的增大对抗弯承载力的提高非常有利;比较M4与M3,M4的抗弯承载力仍略有提高,得出在螺栓直径相同的情况下,增大端板厚度也可以提高节点的抗弯承载力。
2分析节点的极限转角,外伸端板连接均具有良好的转动能力;在上述模型中,5个外伸端板连接,其中节点极限转角最小的是M2,其端板较厚,但是螺栓直径较小,使得螺栓先于端板屈服,使得节点的极限转角较小;比较M3和M5,采用端板厚度小、螺栓直径大的节点构造,端板连接节点的极限转动能力有明显改善。
工字梁与箱型柱固接节点的极限承载力分析

工字梁与箱型柱固接节点的极限承载力分析例如,当工字梁的刚度不够时,对接头产生剪切或者弯曲作用,使得整个固接部分出现危险,从而出现事故。
因此必须增大工字梁和连接板的厚度来满足要求。
通常采用的办法是:一是在钢板上再加焊一个角钢,提高板面刚度;二是在两块钢板之间增加中间连板以加强连接强度。
不管哪种方案都会带来新的问题,就是应力集中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工字梁端部增加约束边,由连板和约束边组成约束体系,以减少板内的应力,降低屈服荷载,有效地防止剪切破坏和弯曲破坏。
若在中间板的周围再焊上角钢,既能满足刚度要求,又避免应力集中问题。
将混凝土构件裂缝定义为:“是混凝土内部受拉区的塑性裂缝”。
分析表明:由于钢筋混凝土裂缝扩展的主要原因是受拉应力引起的。
随着结构受力程度的不断提高,裂缝宽度逐渐变大,这就是开始出现塑性裂缝。
在工字梁与箱形柱的固接节点中,混凝土配制强度偏低,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因而不但应力状态发生改变,而且表现为各类裂缝。
主要的裂缝特征是:纵横向呈现出网状,出现细小裂缝。
不同的裂缝,往往反映了不同的应力水平。
梁板内的竖向裂缝往往是导致工字梁失稳的主要原因。
预防工字梁开裂的关键是控制裂缝的宽度、数量和位置,也就是说控制裂缝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从理论上讲,纵向裂缝是有利于结构抗震的,因为裂缝可能造成受压区的相对集中,有利于降低配筋率和减小截面尺寸,从而可能起到抗震作用。
当然,裂缝数量和宽度的不断增大,也会影响到结构的正常使用,使其承载能力降低。
总之,控制好裂缝的数量和宽度是十分重要的。
按照工字梁裂缝的形式可分为纵向裂缝、横向裂缝、斜向裂缝。
如果裂缝超过规范允许值,必须及时进行修补。
常见的修补措施有:配置加筋和涂抹环氧树脂胶泥等。
加筋可提高工字梁的刚度和延性,防止裂缝继续发展。
通常在工字梁端部的钢筋应予以适当加粗。
本文通过一些工程实例来分析研究工字梁与箱形柱的固接节点问题。
研究工字梁与箱形柱的固接节点的作用机理,研究箱形柱的加固方案,比较箱形柱与工字梁的不同连接方式,并对工字梁进行了静力计算。
设备钢框架新型连接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分析

收稿 日期 : 0 20 —0 2 1-22 。
图 1 四螺 栓 节 点 ( E节 点 ) 4
作 者 简 介 : 克 峰 , , 9 7年 毕 业 于 天 津 大 学 结 构 专 业 , 张 男 18 获
工 学 学 士学 位 ,9 0年 毕 业 于 天 津 大 学 力 学 方 向 , 硕 士 学 19 获
B 一 3 3 丁 一 1 , 一 2 。 1 , 8 Tr 8
高强 螺栓 同孔 壁 按 接触 单 元 模 拟 , 切线 方 向 采 用罚 函数库 伦摩 擦 模 型 , 线方 向按 实 际情 况 法
考 虑硬 接触 , 即考 虑螺 杆 抗剪 , 触 面算 法 , 用 接 应 拉 格 朗 日算法 。摩 擦 系数 取值 参 考 ( 。 1 — GB 5 0 7 2 0 ) 钢 结构设 计规 范 》考 虑材 料 的非 线性 和几 0 3( ( , 何 变形 的非线 性 。
实 体元 , 端板 和 刚 性柱 翼 缘 之 间 用接 触 元 模 拟 端 板受 拉后 同柱翼 缘 的分离 和调 整 。荷 载分 步施
应用 的类 型也 很少 , 而且 由 于外 伸端 板连 接 节 点
的非 线性 特性 , 其 抗震 性 能 分 析 方 法 同传 统 节 使 点 的抗震 性能 分析方 法完 全不 同 。因此 迫切需 要 在工 程实 践 的基础上 开展 这方 面 的工作 。 1 外伸端板高 强螺 栓连接节点试 验及有限元 资料 1 1 试验 情况 . 目前 设备 钢框架 外 伸端板 高强 螺栓 连接节 点 试验 资 料 较 权 威 的 是 S AC( AC 是 S A0C, S E
12 4 . E节 点 试 验 资 料 数 值 模 拟 1 2 1 4 节 点 有 限 元 模 型 的 建 立 . . E
外伸式端板螺栓连接节点的有限元分析

mi l l
端板
1 2
1 2
× t ” × t f  ̄
h b x t × t l x 6 ,
直径叱 厚度
上的节点连接形式称为端板螺栓 连接 , 当端板伸 出梁 高范 围之外 时称为外伸式端板 螺栓 连接 _ 2 J 。端 板螺 栓连 接属 于抗 弯连 接的
外 伸 式 端 板 螺 栓 连 接 节 点 的 有 限 元 分 析★
李
摘
丰
高磊磊
4 5 1 1 9 1 )
( 河 南工程学院土木工程 系, 河南 郑州
要: 利 用有 限元 A N S Y S对外伸式端板螺栓连 接节点受 力性能进 行 了分析 , 从 改变端板 厚度和 螺栓 直径方 面进行 了节点 受力
H 3 0 0 ×1 6 O ×8× 1 2 H3 0 0×2 5 0× 8 ×1 2 l 8
0 引言
梁柱节点连接是 门式 刚架结 构 和多层 钢框 架结 构研 究设 计 组号 编号 中重要 内容之一 , 节点连接 的可靠性 和有效性对 结构 整体性 能影 第 B 0I | T l B OI I 2 响重大… 。在梁端焊上端板 , 用高强螺栓将 端板再 连接于柱 翼缘
一
组 第
二
B 0I
2 2 1 8
H 3 0 0 ×l 6 o ×8× 1 2 H3 o o×2 5 0 ×8×1 2 1 8
1 2 1 2
1 6
E EP l
E EP 2
类, 在 门式刚架结构 和 多层轻 型钢框 架结 构 中 , 该 连接 形式 在
第3 9卷 第 1 5期 2 0 1 3 年 5 月
S HAN XI ARCHI T E C T URE
高层建筑钢结构连接节点的抗震设计

高层建筑钢结构连接节点的抗震设计- 结构理论摘要:本文介绍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时,并对钢结构构件节点和杆件接头处的三种杆件连接方式,其性能及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比较,然后对梁、与柱、柱与柱、梁与梁的连接以及抗震剪力墙与框架的连接等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钢结构;连接节点;安装1 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在我国日益增多。
高层钢结构具有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施工周期短等特点,特别适用于高耸的高层建筑。
在高层钢结构抗震设计中,节点连接良好的抗震设计是保证结构安全的重要一环。
连接节点应满足强度、延性和耗能能力三方面的要求,其连接强度应高于相连构件端部的屈服承载力,并且必须有较大的变形能力,用以弥补强度方面的缺陷。
钢材本身具有很好的延性,但这种延性在结构中不一定能体现出来,这主要是由于节点局部压曲和脆性破坏而造成的,因此在设计中应采用合理的细部构造,避免应变集中而形成较大的约束应力。
在钢材的选用上应满足强度、塑性、韧性及可焊性的要求。
钢材强度指的是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钢材应具有较高的强屈比,其屈服强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应适当。
钢材的塑性表现在伸长率和冷弯性能两项指标上,反映钢材承受残余变形量的程度及塑性变形能力。
对抗震结构还必须满足冲击韧性的要求。
钢材另一重要的基本要求是对化学成分含量的限制,它将直接影响结构的可焊性,应控制钢材的碳当量。
在高层钢结构中,厚钢板的应用较为广泛,在梁一柱节点范围,当节点约束较强,板厚等于或大于40mm时,应附加要求板厚方向的断面收缩率,以防发生平行于钢材表面的层状撕裂。
2 杆件连接2.1连接方式2.1.1 连接类型建筑钢结构的构件节点和杆件接头处的杆件连接可采用:(1)全焊连接;(2)高强度螺栓连接;(3)焊缝和高强度螺栓混合连接。
2.1.2 性能比较2.1.2.1全焊连接,传力最充分,不会滑移。
良好的焊接构造和焊接质量可以为结构提供足够的延性。
提高钢结构梁柱焊接节点抗震性能的探讨

提高钢结构梁柱焊接节点抗震性能的探讨【摘要】本文主要围绕着钢结构梁柱焊接节点抗震性能的一些主要问题,针对其焊接节点的结构特点和地震的破坏的特征,深入分析了焊接节点的抗震设计,以期可以为提高钢结构梁柱焊接节点的抗震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钢结构梁柱;焊接节点;抗震性能一、前言近年来,钢结构房屋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多,钢结构被广泛应用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在钢结构建筑工程建设中,梁柱焊接节点的抗震性能设计至关重要,关乎钢结构建筑的使用效果。
二、钢结构梁柱节点的基本特性1、刚性连接节点,从保证构件原有的力学特性来说,在连接节点处应保证其原有的完全连续性。
这种构造能使所连接的构件之间夹角在达到承载能力之前不发生变化,其连接强度应不低于被连接构件的屈服强度。
2、半刚性连接节点,能保证其承载力等于或大于构件的承载力,但由于所采用的连接方法和细部构造设计的关系,致使连接节点的弹性刚度比构件的弹性刚度低,这样的节点形式作为设计要求一般不采用。
3、铰接连接节点,从理论上讲是完全不能承受弯矩的连接节点,因而一般不能用于构件的拼接连接。
铰接连接节点通常只用于构件端部的连接,比如柱脚、梁、析架和网架杆件的端部连接等。
三、钢结构梁柱节点破坏分析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钢结构梁柱节点破坏的形态主要有如下几种:第一,梁翼缘的应力不均匀分布引起的脆性破坏。
钢结构连接主要采用内隔板式、外隔板式和内外隔板式等3种方式,而在工程实际中普遍使用的是第3种连接,在大量的地震中,内外隔板式梁柱节点的脆性破坏都是从焊缝端部的焊趾开始。
同时,试验表明梁体的翼缘在靠近节点焊缝处的应力分布极其不均匀,在距离柱边一个翼缘宽度以外,应力分布逐渐均匀。
根据试验绘制的翼缘应力分布图,靠近焊缝处梁体中轴线处的应力小,边缘的应力大;距离节点焊缝距离越远应力分布越均匀。
普通节点在梁端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图也可以看出粱的翼缘的应力分布,既边缘应力大,中间应力小。
地下室顶板梁柱节点抗震设计计算分析

地下室顶板梁柱节点抗震设计计算分析作者:王丹蔡仁辉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第14期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主要就地下室顶板的梁柱节点抗震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
同时结合实例就该方法进行了说明,可供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词:地下室;顶板嵌固;梁柱节点;计算分析;抗震设计中图分类号:TU973 文献标识码:A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建筑功能的需要,作为建筑配套设施的地下室已成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然而,我国是全球多发地震的国家之一,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地震活动更为频繁,因此,为保证在大震作用下地下室顶板梁柱节点抗震设计满足要求,地下室顶板的梁柱节点抗震设计是结构设计人员应关注的问题。
1.节点处设计要求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为保证在大震作用下塑性铰不出现在左右梁端及地下一层柱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简称抗规)第6.1.14条有如下规定:1)地下室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筋面积的1.1倍;2)位于地下室顶板的梁柱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不宜小于上下柱端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
无论地下室层数为单层或多层,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顶板梁柱节点抗震设计均应满足上述要求。
一般工程设计中,先设计节点处柱上(一层柱根部)、下(地下室柱顶)截面配筋,求其实配的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再据上述第2款要求计算梁的实配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而后,设计梁实配钢筋。
同时,规范要求节点处柱上截面配筋设计应满足《抗规》(GB50011)第6.2.3、6.2.6、6.2.7条的规定,柱下截面配筋设计应符合上述第1款要求。
2.计算方法分析上述第2款的规定。
可得出下列表达式:ΣMbua ≥ΣMcuaΣMbua = (Mlbuk+ Mrbuk)/rREΣMcua = Mbcuk/rRE+ Mtcuk/rRE式中Mlbuk、Mrbuk-分别为梁左、右端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实配的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 可根据实配钢筋面积(计入受压钢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Mbcuk 、Mtcuk -分别为上、下柱节点位置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实配的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 可根据实配钢筋面积和重力荷载代表值产生的轴压力设计值计算:γRE -承载抗震调整系数,依据不同构件按抗规(GB50011)表5.4.2选用。
怎么区分刚接和铰接

如何区分钢结构中的铰接和刚接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取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
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刚性连接应不会发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出5%。
半刚性连接则介于二者之间。
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取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其设计要求如下:1.端板连接端板连接节点中力的传送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
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安插。
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送剪力。
2.上下角钢连接用上下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连接角钢在弯矩作用下,不只竖肢变形,水平肢也变形。
因此,角钢连接的刚度比端板者稍低。
连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指标来表征: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抗弯承载力是连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
刚性连接从理论上来说,接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能力,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
地震区的框架应该要求更高,体现强连接-弱构件原则。
对于柔性连接则只要求其抗剪能力。
半刚性连接介于刚性和柔性连接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不是常量,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
对变形的影响需要结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
为此,应考察连接的初始刚度或规范荷载作用下的割线刚度。
刚性连接的刚度,理论上需要达到无限大,但实际上只要达到一定的限值就可以看作是刚性连接,问题在于如何从数量上做出界定。
转动能力属于延性指标,塑性设计的框架要求塑性铰部位有一定转动能力,以便后续的内力重分布能够呈现。
1.刚性连接这种构造假定梁柱连接有足够的刚性,梁柱间无相对转动,连接能承受弯矩。
铰支连接这种构造假定结构接受重力荷载时,主梁和柱之间只传送垂直剪力,不传递弯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柱端板螺栓连接节点极限承载力
抗震设计方法
陈小峰郝际平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994年美国北岭地震(Northridgeearthquake)和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Hyogoken-
NanbuEarthquake)中,有200多个钢框架因梁柱焊接节点脆断而破坏,而采用端
板连接的结构的破坏程度明显轻微,这两次地震充分的说明端板连接具有良好的
抗震性能。下图所示的三种外伸端板高强螺栓连接构造可考虑用于多高层钢框架
结构的抗震设计中。
端板连接的破坏形式取决于各组件的相对强弱关系,因此具有多样性。试验中出
现的各种破坏形式:
◆梁的弯曲屈服
◆端板的弯曲屈服
◆梁柱节点域的剪切屈服
◆高强螺栓的脆性拉断
◆高强螺栓的剪切破坏
◆各种焊缝的破坏
梁
端板节点域
对于中薄端板,节点破坏为脆性破坏,破坏模式为端板的屈服和随后螺栓的突然
脆断,端板的屈服可以提供中等的耗能能力,然而它会导致螺栓中较大的撬力,
从而导致螺栓在拉力和弯矩作用下过早的脆断;对厚端板,梁翼缘和腹板的局部
屈曲破坏是理想的屈服破坏模式,能提供较大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同时也满足
“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准则。
抗震规范(GB50011-2001)中规定“构件连接应按地震组合内力进行弹性设计并进行
极限承载力验算”的计算原则,端板连接中的螺栓、板件需进行弹性设计和极限
承载力设计。
本文对端板螺栓连接节点只进行极限承载力设计,弹性设计按一般方法设计。本
文建议的端板螺栓连接的抗震极限承载力设计准则和一般刚性节点相同,即为梁
截面出现塑性铰时,端板和螺栓未破坏。满足“强柱,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
计准则。
Mpb=CpbRybWPbfyb
Cpb为连接承载力系数,该系数考虑应变强化、局部约束、额外加强等因素,对
大多数连接,可用下式确定:
Cpb=fyb+fub
2fyb≤1.2
设计时可取1.2。
确定了梁的预期塑性铰弯矩和塑性铰的位置,连接中各个构件的强度要求就可以
确定,无加劲肋端板梁柱节点中梁的塑性铰位置一般取d/2和3bbf的较小值。端
板梁柱连接节点的关键截面在柱面,对于无加劲肋端板梁柱节点,柱面的弯矩为
预期的梁截面塑性铰弯矩和塑性铰处的剪力所产生的附加弯矩之和,见图2。
Vpb=2Mpbl-2e+VgravityMf=Mpb+Vpbe
Kennedy模型中板的三个阶段
由于本文的设计准则为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准则,非弹性行为主
要集中在梁上,所以按照本准则,端板和柱翼缘为“厚”板,这就确保了端板和柱
翼缘仍处于弹性阶段,所以螺栓中不产生撬力。
在弯矩作用下各螺栓拉力的分布情况和端板的柔性有密切关系,试验表明当螺栓
有预拉力时,内外螺栓的拉力差别不大,我国对高强螺栓都施加预拉力,且端板
厚度一般大于螺栓直径,可以把内外螺栓看成受力相等,旋转中心可认为位于梁
受压翼缘的厚度中央处。
2Pt(h0+h1)≥Mf
,12Pt=0.9⨯fyt⨯πdt4
=Vpb≤min(0.58nfAetfut,d∑tfcut)
由于端板连接的受力特性非常复杂,所以从很早开始,就有一些研究者努力探寻
用简化的力学模型和理论分析方法来研究端板连接,目前最常用的是塑性铰线理
论
端板的塑性铰线
根据端板的塑性铰线,可得内力虚功:Wi=∑(mppθnxLnx+mppθnyLny)
n=1N
单位虚位移下外力虚功为:
⎛1⎫We=Mpp ⎪⎝h⎭
利用内力虚功等于外力虚功,可计算出端板的塑性抗弯强度:
Mpp
⎡bp2=fyptp⎢2⎢⎣⎤⎡⎛11⎫⎛1⎫1⎤2⎤⎥he+s⎢h1 +⎪+h0 ⎪-⎥+⎡()1f1⎣⎦ ⎪
⎪ese2a⎥⎢⎥f1f0⎝⎭⎝⎭⎣⎦⎦
1sp=如果2 ef1>s取ef1=s
⎛1bp⎡⎛11⎫Ypp=⎢h1 +⎪+h0 e⎪ e2⎢s⎭⎝f0⎣⎝f1
2Mpp=fyptpYpp 令⎫1⎤2⎤-⎥+⎡he+s⎪()1f1⎦⎪2⎥a⎣⎭⎦
将上式的屈服强度用设计强度代替,得端板的厚度应满足:
tp≥
验算端板的外伸部分的剪切强度:
T=
MfMfdb-tbf,,T≤2⨯fvpbptpMf
2⨯0.58fupbp-2d0db-tbftp≥2fpvbpdb-tbftp≥
利用虚功原理,可计算出柱翼缘的弯曲强度。
Mpcf⎡bcf2=fyctcf⎢2⎢⎣⎡⎛11⎫⎛11+h0 +⎢h1 +⎪ sc⎪
sc⎢f1⎭f0⎝⎣⎝⎤⎫⎤2⎤⎥hs+c+hs+c⎥+⎡⎪()()1f10f0⎦⎥⎪⎥a⎣⎭⎦⎦
节点域既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太厚使得节点域不能发挥其耗能能力,太薄使
得框架的侧移太大,考虑节点域的部分屈服,节点域的屈服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要
求:
0.7(Mpb1+Mpb2)
hbhctw≤(4/3)fv
由于钢框架梁柱连接节点的延性的确定因素在于焊缝的质量,延性以及合理的构
造,而端板连接的所有焊接工作均在工厂完成,焊接质量有较高保证。本文将端
板螺栓连接应用到多高层钢框架梁柱节点中,按梁中出现塑性铰的强节点弱构件
抗震设计准则设计的外伸端板梁柱连接节点的,可以避免撬力的复杂计算,同时
可将外伸端板梁柱节点看成一般刚性节点,避免半钢性节点对钢框架稳定和侧移
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