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尺度涡的高度计资料同化模拟
利用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上海一次飑线过程的同化模拟

利用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上海一次飑线过程的同化模拟1.民航华东空管局气象中心上海市 2003352.2. 甘肃省合水县气象局甘肃省庆阳市 745400摘要:本文利用美国风暴分析和预报中心(CAPS)开发的APRS中尺度数值模式及其三维变分同化技术(3DVAR),同化了上海地区青浦和南汇的两部雷达资料,模拟了2012年9月7日上海地区的一次飑线天气过程。
分析表明,多普勒雷达资料调整了模式初始场的热力、动力场,这种调整增加了初始场中对流层中下层的云水含量,同时雷达径向风的引入明显加强了对流系统的垂直速度,有效地缩短了模式的spin-up时间。
同化雷达资料改进了模式临近预报的能力,预报效果最好的时段在1-2小时。
关键词:双多普勒雷达资料三维变分同化数值模拟飑线引言随着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和风暴尺度非静力模式的成熟,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研发基于数值天气预报(NWP)的临近预报技术。
盛春岩等【1】【2】利用ARPS 模式及其资料分析系统ADAS,对一次华北暴雨过程进行了不同水平分辨率的数值对比试验,发现通过提高模式水平分辨率,可以改进6 h内的短时预报。
雷达反射率资料对定量降水预报改进效果明显,同时使用雷达径向风和反射率资料改进初始场后对降水的模拟效果最明显。
国内在2010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与NCAR合作建立了基于WRF-3DVAR的临近预报系统BJ-RUC,其网格设计为9km-3km双层嵌套【3】。
深圳气象局目前运行的HAPS临近预报系统则利用了ARPS-3DVar,其网格设计为12km-4km双层嵌套。
从航空气象的角度出发,航班流量的日益增长使得管制运行部门对航空气象的精细化短临预报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方法,设计适用于本区域的临近数值预报天气系统搭建方案,并通过个例模拟验证系统的预报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1 ARPS模式及3DVAR简介ARPS模式是美国Oklahoma大学CAP中心在20实际90年代初期开发的中尺度非静力平衡模式,它是一个高分辨率的多尺度模式,适合风暴尺度的数值模拟。
一次西南涡特大暴雨的中尺度诊断分析

共2层, 1 进行各种天气学降水运动的诊断计算。
2 降水运 动诊断计算
21 水汽、 . 云水 、 冰 和 雨 水 通 量 散 度 及 凝 结 函 数 云
有关 , 其移 向移速 与高空槽引导气 流及 低层冷暖 空 降水 率 按天气学 , 柱可降水 量 ( ) 凝结 函数降 ]气 、 气 和 切变 线 活 动 有 关 , 可 在 移 动 过 程 中发 展 。 当 并
收 稿 日期 :0 1 0—1 修 订 日期 :0 2- 1— 4 2 1 —1 4; 21 0 0 。
基 金项 目: 中国气象局公 益性行业 ( 象) 气 科研专 项“ 量 降水估计 ( E) 短期定 量降水 预报 ( P ) ( 定 QP 和 Q F ” GⅥ{ 2o 0 OO 及 Y 09 6 1 ) “ 华南持续性暴雨 中尺度特 征诊 断分析和预报技术 研究” G H 0 16 0 ) 同资助。 ( Y Y2 10 0 3 共 作 者简介 : 辜旭赞 , ,9 6年生 , 男 15 研究员 , 主要从事数值模 式与天气预报技术 研究 , — l :u u a@ 13 cm。 E ma g x zn 6 .o l
( C e E 中采集 的观测资料作 L P S H R X) A S同化 , 生成 1 L P A S中尺度分 析模式大气 华南、 中、 华 江淮 和长江三角洲 4个观测 区, 空间分 采用 S H R X 中 L S中 尺 度 局 地 分 析 模 式 C eE P A 辨率为 5k 时间分辨率为 3h的 S H R X 中尺度 m、 C eE 大气 , 水平 分辨 率 为 5k , 日 0 、5 0 、 11 、 其 m 逐 20 、8 1 、4 分析场。经统计 和分析表 明,C e E 中尺度分析 1 、0时和 2 SHR X 72 3时 ( 京 时 问 ) 8个 时次 , 直 分 层 北 共 垂 场的位势高度 、 温度 、 相对湿度和风 向风速误差均在 1 5 1 0 5 9 5 0 8 01 0 7 0、 0 6 0、 0 0 0 0 0 9 0 2 9 0 5 0、 5 7 0 5 6 0、 8
卫星资料连续同化在“威马逊”台风浪模拟中的应用

WR F模 式 的 数 据 同化 模 块 WR F D A( WR F D a t a A s s i m i l a t i o n )包 括 三 维 变 分 同化 3 D . V a r ( T h r e e — Di m e n s i o n a l Y a r i a t i o n)和 四维 变分 同化 4 I ) 一 Y a r( F o u r . Di me n s i o n a l Ya r i a t i o n )两 种 ,两 种 同化方 法 的差别 在 于后者使用 了数值预报模型。WR F D A可同化多种观测数据 ,包括常规观测数据 、卫星遥感辐射数据 、多 普勒雷达数据及混合数据等 [ 1 2 ] o本文采用三维变分同化方法 ,其主要功能是通过迭代算法求解指定 的目 标 函数以获取真实气候状态的一个最优估计 [ I 3 ] 0
李 明 星 ,张 庆 河 ,杨 华。
( 1 . 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 国家重点实验 室,天津 3 0 0 3 5 0 ;2 .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港 口水工建筑技术 国家工程实验 室 工程泥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天津 3 0 0 4 5 6 )
摘 要 : 基于 中尺度大气模 式 WRF ,以 1 4 0 9号超 强台风 “ 威马逊 ”台风为例 ,通过 WR F D A同化模 块及 快速辐射 传输模式 C R T M进行 微波辐射 资料 AMS U. A连续 同化 ,来探究 卫星资料 同化对风场模 拟 的影 响 ,并利用 S WA N模 型模拟 台风风场驱 动下的波浪场 。结果表 明 ,采 用连续 同化 A MS U . A资 料 的方法能够较 为显著地 提高 台风路径 、强度 以及台风作用 下波浪场 的模 拟效果 。 关键 词 : 卫 星资料 ; 台风 “ 威 马逊 ”; 连续 同化 ; 风场 ; 波浪 场
多普勒雷达资料同化对江苏一次飑线过程的数值模拟

4 W e a t h e r F o r e c a s t T r a i n i n g C e n t e r , N a n j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fI o n f o r m a t i o n S c i e n c e& T e c h ol n o g y , N a n j i n g 2 1 0 0 4 4, C h i n a )
第3 5卷
第 3期
气
象
科
学
Vo 1 .3 5,No . 3
2 0 1 5年 6月
J o u r n a l o f t h e M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J u n . ,2 0 1 5
闵锦忠 , 王修莹 , 沈菲菲 , 等. 多普 勒雷达资料同化对江苏一次飑线过程 的数值模拟 . 气象科学 , 2 0 1 5 , 3 5 ( 3 ) : 2 4 8 — 2 5 7 .
频 测 更为接 近 , 短 时 降水 预报 越准 确 。
关键 词
雷达 资料 同化 ;尺 度化 因子 ;同化频率 ;飑 线
d o i : 1 0 . 3 9 6 9 / 2 0 1 5 j ms . 0 0 4 2 文献标 识码 : A
MI N J i n z h o n g ' W ANG Xi u y i n g ’ S , HE N F e i  ̄i ' ZHOU B e i p i n g
Argo全球海洋剖面浮标观测网-Argo:全球剖面浮标系列

Argo计划及其面临的技术问题1郭明编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310012)Argo,一个大范围的全球温盐剖面浮标观测网,已被计划作为海洋观测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已于2000年开始投放浮标,目前尚在建设之中。
实际上,Argo计划是基于现存的海洋上层热量观测系统,并对其在时间、空间、观测深度和准确性上进行了扩展,同时还增加了对盐度和速度的观测。
命名Argo,主要是为了强调全球浮标网与Jason高度计任务的密切关系,这是第一次人们可以几乎实时地系统测量和收集上层海洋的物理状态信息。
1Argo的诞生和设计全球剖面浮标观测网是在如下三方面技术的最新发展促使下诞生的,从而使得海洋和气候科学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1)可以利用每隔10天测量全球海面高度一次的高精度卫星高度计资料建立了一个令人信服的现场实测数据库,但这个数据库需要有效的解译和补充海面地形。
(2)剖面浮标技术的发展使得它可以在常规条件下,在全球任何海区对海洋物理性质进行观测。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这意味着在海陆空三维气候系统中,主要被海洋变化所左右的热量与淡水的贮存,将可以第一次被准确的测量出来。
(3)数据同化技术的成熟(包括硬件及软件的发展)使我们可以在把水下数据和遥感所得海面数据结合在一起。
这些数据包括风力(由散射计观测)、海平面变化和次表层要素等。
因此,在综合的卫星遥感系统和强有力的数据同化技术的支持下,使得实施全球次表层海洋观测网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运行中都具有广泛的优越性。
1本工作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8040900第一部分和G1999043805以及国家海洋局的共同资助。
另外需强调的是,Argo并非一个完美无缺的现场观测系统。
它的目标是提供大尺度空间范围及时间尺度在数月以上的覆盖全球大洋上层的海洋资料。
该系统的这空间分辨率不足以用来计算边界流,而且其时间取样对于研究赤道波导也是不够的。
此外,浮标的设计深度只有2000m,故全球浮标观测网必须采用其他有效的手段给予补充。
资料同化方法的理论发展及应用综述

资料同化方法的理论发展及应用综述官元红1,2,周广庆2,陆维松1,陈建萍3(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2.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3.江西省气象台,江西南昌330046)摘要:简单介绍了资料同化的概念、功能及分类,回顾了资料同化的发展历程,对各个时期发展的各种方法的理论进行了概述,并指出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进展。
目前,三维变分在业务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计算机水平的不断提高,四维变分和集合Kalman滤波在将来业务预报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资料同化,三维变分,四维变分,集合卡尔曼滤波,综述。
中图分类号:P435文献标识码:A0引言数值天气预报业务中,为了得到精确的预报值,准确的初值、合理的边值和完善的模式都是十分重要的。
近年来,随着模式的不断发展完善,对初始条件的精确性要求也日趋提高,物理学家Bjerknes[1]曾把天气预报归结为初值问题,好的初始条件越来越被认为是整个数值预报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初始条件的精确性直接影响着数值天气预报的成败。
另外,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全球天气观测系统的不断完善,观测资料的时空分布不断扩大,类型和数目也不断增多,资料同化作为一种资料分析方法,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料为数值预报提供更多的信息,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因此,近年来,在很多研究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资料同化发展较快,从早期没有理论基础的客观分析,发展到如今基于统计估计和变分两种理论的分析方法,对产生再分析资料和提高预报的准确性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文中回顾了资料同化的发展历程,对各个阶段发展的各种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做了简单对比,旨在为人们根据所采用的模型、观测资料的相对质量和可用的计算资源选择何种同化方法提供参考。
1资料同化的概念在为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提供准确、合理的初值问题上,资料同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它是由早期气象学中的分析技术发展起来的[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高度计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推荐指数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科研热词 高度计 海平面变化 卫星高度计 谱空间离散 调和常数 珠江口 激光探测技术 潮位资料 温度补偿 温、盐层结构 海流 机载激光成像 有效波高 星载激光高度计 斜压涡 微机电系统 局地生成热带气旋 对地观测 太平洋 大洋潮波模式 响应 台风浪 卫星高度计资料 南海北部 南海 冷空气 冲绳岛以东 传播速度 串行外设接口 中尺度涡 中国海 wavewatch-ⅲ topex/poseidon卫星 topex/poseidon swan 模式 pies ms5534b jason argo浮标 adcp
推荐指数 3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mm5说明书(中文)

中尺度模式(Mesoscale Model 5 v3)用户手册一、概述1.mm5模式系统的结构第五代中尺度模式mm5是近年来由美国大气研究中心(NCAR)和美国滨州大学(PSU)在mm4基础上联合研制发展起来的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中尺度现象的研究。
Mm5在以往的模式基础上作了许多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1)复合区域嵌套功能,2)菲静力部分扩展3)四位数据同化功能以及较多的物理过程参数化,能够方便、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计算平台。
这些变化使得许多工作在这一模式系统下建立起来。
图1.1是整个mm5模式系统的结构框图,它表现了模式的模块次序、数据流程以及各模块主要功能的简短说明。
TERRAIN和REGRID模块用来处理在麦卡托或兰博托或极射赤面投影下,地形数据和等压面气象数据从规则经纬网格点到高分辨可变中尺度区域的水平插值。
由于插值不能提供全面的中尺度信息,因此插值数据必须加大,RAWINS/little_r就是用连续扫描Cressman客观分析方法和复合二次曲面技术来处理水平网格观测资料和无线电探空资料。
INTERP模块处理MM5系统中气压坐标到sigma坐标的垂直插值,接近地面的sigma平面与地形相似,高水平sigma面与等压面近似。
MM5模块是系统的核心部分,包含气象过程的主控程序,主要求解大气运动基本方程组。
INTERB模块与INTERP 模块作用相反,主要是把MM5模块计算结果从sigma坐标插值到气压坐标中。
2.Mm5模式的水平和垂直格点介绍模式的格点构造是非常有用的,模式系统通常是从等压面上获得、分析数据的,但是这些资料在进入模式之前不得不被插值到模式的垂直坐标中。
垂直坐标是地形伴随的,也就是在底层水平网格伴随地形,而上层表面是平坦的。
中间层是随着气压的减小趋向顶层气压逐渐变得平坦(如图1.2)。
σ用来定义模式水平层:p是气压,p t是顶层气压,p s是表面气压。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顶层σ等于0,在底层σ等于1,模式的每一水平层由σ值来定义,模式的垂直分辨率由0到1之间的数目决定,通常边界层的分辨率高于顶层分辨率,水平层数尽管原则上没有限制,但通常在10到40层之间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的温盐同化中, 但目前还未有人应用该方法来进 行中尺度涡的同化模拟. 这是因为中尺度涡具有空 间尺度偏小, 区域性强, 发展速度快的特点, 所以必 须针对中尺度涡的特点对其同化参数作如下调整.
首先要为背景误差协方差矩阵 BS 和 BT 设定较大 的背景误差系数:
2
中国科学 D 辑 地球科学
第 37 卷
一个把温-盐关系作为弱约束的三维变分同化方案. 在中国, 王东晓等[9]率先使用 TOPEX 海面高度资料 在南海进行了混合同化试验; 最近, 中国科学院大气 物理研究所[10,11]开发了一个基于三维变分的海洋资 料同化系统 OVALS(Ocean Variational Analysis System), 其在海面高度资料同化中考虑了非线性的温盐关系[12], 该关系是通过将 Derber 和 Bouttier[13]的线 性平衡约束方案推广到非线性的情况来考虑的, 从 而可以通过同化高度计资料来直接调整模式的温度 和盐度场.
然而卫星高度计得到的是海面高度异常(SSHA) 数据, 该数据无法直接用于海洋同化. 因为海面高度 场主要由海水密度场决定, 所以若直接将 SSHA 同化
入海流模式中, 结果就像按下一个弹簧, 在压强梯度 力的作用下, 海水密度场将会使海面高度迅速回复 到未同化前状态. 为使海面高度的动力信息传导至 其下整个水体, 通常在使用 SSHA 数据做同化时的方 法是与海水的密度场联系起来, 即通过海面高度场 反演同化海水的温、盐场. 目前使用这种原理的同化 方案很多, 最早的是 Cooper 和 Haines[1]首次使用位 涡守恒原理来实现的; Troccoli 等[2]的方案假定温-盐 关系一直被保持; 在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 (ECMWF), 温盐场通过垂直改变其廓线来调整[3]; 在 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 高度计和温度观测 借 助 于 一 个 三 维 变 分 (3D-VAR) 方 法 来 调 整 温 盐 ; Maes[4]提出一种估计温盐廓线的方法, 是通过把观 测到的海面变率、海表温度和海表盐度从诸多模态中 分离出来实现的; Maes 等[5]用了耦合的温-盐 EOF 模 态 和 温 度 观 测 廓 线 来 再 现 盐 度 变 率 ; Maes 和 Behringer[6] 通 过 增 添 高 度 计 数 据 拓 展 了 上 述 方 法 ; Fujii 和 Kamachi[7]也用了同样的方法; Han 等[8]则提出
(6)
其中 T 和 S 分别为水平层上的温度、盐度向量. OT 和 OS 分别为温度、盐度的观测误差协方差矩阵, 假设为 对角阵; H 为观测算子, 用于把模式格点插值到观测 点. ET 和 ES 分别为水平方向上温度和盐度的背景场 误差协方差矩阵:
ET
=
a(
x,
y,
z)
exp
⎛ ⎜⎜⎝
−
rx2 L(T )2x
数作如下调整:
(1) 在常规温盐同化中, 背景场误差协方差矩阵
ET 的误差系数取为常数, ES 的误差系数则采用了 Behringer 的经验函数法[17]:
1.2 常规温盐同化中的参数设置
在通过卫星高度计同化反演出得到温盐伪观测 资料后, 即可用于常规的温盐同化. 具体同化方案是 在模式的每一个水平层上求解如下代价函数的极小 值
J = (T − Tb )T ET−1(T − Tb ) + (S − Sb )T ES−1(S − Sb ) +(HT − To )T OT−1(HT − To ) + (HS − So )T OT−1(HS − So ),
−
ry 2 L(T )2y
⎞ ⎟⎟⎠ ,
(7)
ES
= b(x,
⎛
y,
z)
exp
⎜ ⎜⎝
−
rx2 L( S )2x
−
ry 2 L(S )2y
⎞
⎟ ⎟⎠
,
(8)
其中 a(x, y, z) 和 b(x, y, z) 为相关系数, rx, ry 分别表示
空间两点间在 x、y 方向上的距离, Lx, Ly 则代表该坐 标上的相关尺度. 针对中尺度涡的特点对其同化参
收稿日期: 2007-02-26; 接受日期: 2007-06-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40506010, 4057601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6CB403601)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项目 (批准号: KZCX3-SW-222, KZCX2-YW-208)
* E-mail: gaoshan@
中被充分体现), 而卫星高度计资料则可被认为误差
相对较小, 因此需要将同化的权重更多的倾向于卫
星高度计资料; 同时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高度计
同化得到的温盐廓线还将再进行一次常规温盐同化,
因此在此处需要尽可能多的保留高度计资料所传递
的信息. 对比实验证明, 设定这样的背景误差既可让 温盐同化结果向高度计反演数据靠近, 也可保证同 化计算的稳定性.
摘要 中尺度涡在大洋环流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检验高度计资料同化应用于中尺度涡模拟 的效果, 提高环流模式对中尺度涡模拟的精度, 使用三维变分的 OVALS 同化系统结合 POM 模式 进行了中尺度涡同化模拟实验. 该系统将卫星高度计资料同化反演成为温盐伪观测数据, 然后再 次进行常规温盐同化, 得到温盐分析场. 根据中尺度涡现象的物理特性, 经过对比检验, 对系统 中的同化参数作了合理设置. 使用 T/P 和 ERS1/2 的 10 年卫星高度计的海表高度异常资料, 分别 用同化与非同化两种方案对西北太平洋的中尺度涡进行对比模拟实验. 将实验结果与观测数据 的比较表明, 加入高度计资料同化的模拟结果远远好于未使用同化的模拟结果. 说明高度计反演 温盐场的同化方法用于对于模拟中尺度涡现象是非常有效的.
对中尺度涡现象而言, 能否也使用这种同化方 法呢?我们知道, 中尺度涡作为一种中尺度现象, 其 空间尺度较小, 发展变化迅速, 具有较强的动力学特 征, 而温盐同化则属于热力学调整, 中尺度涡模拟能 否对温盐场的调整作出迅速的响应?目前, 国内外 使用高度计反演温盐的同化方法应用非常普遍, 但 多是用于诸如 EL NINO、大洋环流等较大尺度海洋现 象的同化模拟, 迄今还没有针对中尺度涡的温盐同 化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作过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 中尺度涡 高度计 同化 OVALS
中尺度涡是海洋环流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这种 空间尺度为 50~100 km 的涡流遍布大洋, 对大洋环流 中热量、涡度、动量的输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对 于中尺度涡的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将使我们更加深 入的了解大洋环流具体结构和运动机制. 在中国南 海和台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海域是中尺度涡分布广 泛的区域, 研究中国周边海域的中尺度涡具有重要 的经济战略意义. 由于中尺度涡在海洋中普遍存在, 且产生机制具有相当的非线性和随机性, 所以目前 对中尺度涡的数值模拟是比较困难的. 与此同时, 随 着海洋观测技术的不断进步, 特别是卫星高度计的 应用, 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精确长期的中尺度涡观测 资料. 若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料与海洋模式进行数 值同化将是提高中尺度涡的数值模拟精度的有效途 径.
OVALS 高度计具体同化方案为在每一个有高度 计观测的计算点求如下代价函数的最小值
J = (T − Tb )T BT −1(T − Tb ) + (S − g(T ))T BS −1(S − g(T ))
+
1 2σ
2
(h(T
,
S
)
−
h0
)2
,
(1)
其中 S=g(T)为该点处的非线性温盐关系, 它采用朱
中国科学 D 辑: 地球科学 2007 年 第 37 卷 第 11 期: 1ENCE IN CHINA PRESS
中尺度涡的高度计资料同化模拟
高 山①* 王 凡① 李明悝① 陈永利① 闫长香② 朱 江②
(①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青岛, 266071; ② 中国科学院 大气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第 11 期
高山等: 中尺度涡的高度计资料同化模拟
3
用上述方案可在每个计算点上反演得到一条温、
盐垂直廓线, 该廓线就可和其他直接观测温盐数据 一样作常规温盐同化. 这种由卫星高度计资料同化 反演温、盐场的方法能够将海洋表面的高度信息有效
地转化为影响海洋深层结构的密度场信息, 从而使 整个海洋环流发生动力调整, 然后这种动力调整重 新反映到海面的表层高度上, 达到改变海面高度的 目的.
但初步的数值实验表明 OVALS 中默认的同化参 数值主要针对更大尺度的海洋动力过程, 对中尺度 涡模拟并不合适, 由于中尺度涡的特殊的动力特性, 所以需要对同化系统参数做合理的调整.
1.1 高度计同化中的参数设置
OVALS 中使用海面高度场反演温盐场的理论依 据是海水的地转流平衡关系: 在大尺度海域中, 在相 对长时间尺度内, 海水的运动可被视为准定常的地 转流, 因此海面高度由海水的密度场来决定, 只要海 水密度减小海面的高度就会升高, 反之若海水密度 增大则海面的高度就会降低. 海水密度是温度和盐 度的函数, 由海水密度反演求得温、盐则需要求助于 一个历史温盐资料的统计得到的非线性温盐关系.
在本文中, 为检验卫星高度计反演同化温盐场 这种同化方法在中尺度涡数值模拟的适用性和同化 效果, 使用中国科学院大气所 OVALS 同化系统与海 洋环流模式 POM 耦合运行的方法模拟了西北太平洋 海域的中尺度涡现象, 其中采用 T/P 和 ERS1/2 卫星 高度计资料反演同化 POM 模式中的温盐场. 通过反 复对比实验, 并根据中尺度涡现象的物理特性, 对同 化系统中的水平相关尺度、背景误差范围等同化参数 作了合理设置. 最后设计了具体的对比模拟方案, 将 高度计同化模拟结果与未使用同化的模拟结果以及 卫星观测资料三者进行多种方式的比较, 结果表明 高度计反演温盐同化方法能够极大的提高中尺度涡 模拟的精确性, 而且模拟的中尺度涡能够迅速的响 应温盐场的变化对自身的流场做出快速的调整. 最 终的结果充分证明卫星高度计反演温盐场的同化方 法对于模拟中尺度涡现象是行之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