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D uaI认为, dN n l n l 在改革的课程体制中, 课堂实践 者应当在课程实施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充当中心角色。依据 这样 的课程 理念 , 言教 师要想成 为课程 实施发展 的能动 语 参与者 和中心角 色 , 想 真正掌 握 一套设 计课 程 、 控课 要 监 程、 评估课 程的技能 , 首要 的前 提是学 会对 “ 自己的” 专业
A t nrsac a f ciew yt ep oes n l ee p n f n C ah r ci eerh: ne et a ot rfsi a vl met O ht c es o v h o d o oE e
Ab ta t A t n rsac rta h r sata hn h oya drsac to x lrd a d pa t e — sr c : ci ee r hf c esi e c igte r n ee rhmeh de poe n rci da o o e s b od i e e t e r , hc sa f ciemeh dfrta h re u aina d as h r u efi rvme t ra nrc n as w ihi ne e t to c e d c t n loas ot tosl mpo e n y v o e o c t - o rciigta h r.Me w l ti o eo ed vc st o ietahn rcie wt sac ok o fpa t n c e s e s n i a h ei s n f h e ie oc mbn ec ig pa t i r erh w r .S t c he at nrs ac ci e e rh,衄 afr o fet ersac ,poie sihtah r w t f ciemeh ri r- o m frl ci ee rh rvd sEn l e c es i a e e t to f mpo o e v s hn v d o rn h i poeso a cin igter rfsin at . l o Ke r s a t nrsac y wo d :ci e rh;rf cin;ta h r ’d v lp n ;E gih ln u g ec n o e eet l o ece s e eo me t n l a g aetah g s i
行动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行动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因为行动研究有其特殊的目的与用途,本质上它是社会情境的研究,主要用来改善社会情境中行动的品质。
所以,如果不能以学术研究的观点来进行行动研究。
更明确一些地说,教师的行动研究,其目的在于解决教师目前所遭遇的问题,而并不是谋求将研究结果推演到其它的情境中,教师行动研究关心的是改善教育情境或教学品质。
这就使得行动研究与我们已经习惯了的传统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有了较大的区分。
纯粹的学术研究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间有着较大的距离,然而行动研究却是与教师的实践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只有把握行动研究的精神与目的,才能从行动研究中获益。
宏观而论,教师进行行动研究时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一)重视行动研究的进行方式,切忌“喧宾夺主”。
行动研究过程,教师常与专家(如师资培育者或教研员)合作,在专业权威方面,教师很愿意也很容易受专家们的诱导。
有时在行动研究过程中,专家的作用甚至影响了教师之研究主体性发挥,这就成了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保证行动研究的实效性,在技巧上,教师切忌完全放弃研究的主体性,跟随专家亦步亦趋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甚至急于验证专家所提出的假设或达成专家拟定的目标,成为专家议程之代理人。
一种有效率且民主的行动研究方式是:教师(包括教师小组)与专家及学生分享权利,教师尊重他们参与的权利,随时与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商议,共同收集资料,保证研究过程中所有研究主体在一个平等的立场上展开自己的研究活动。
(二)衡量证据轻重地位时要能化阻力为助力。
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师研究者很自然地会收集到两种证据,一种是支持自己头脑中的“假设”的证据,另一种是破坏自己头脑中“假设”的负面证据。
例如,一般认为,词汇量是扩展外语能力的基础,但当我们了解到“机械背诵词典与发展外语能力”之相关度并不大时,我们最好采用自我反省或批判态度认真看待这种“负面证据”。
也许,某种教学改革,在特殊的情况下并不适合所有学生,此种信号不妨视为行动研究之另一新道路。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一、引言(一)问题的提出小学英语新教材的试用使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广大小学英语教师正逐步树立素质教育的外语教学观,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
学生也普遍感到新教材生动有趣,因而喜欢上英语课,而且他们使用英语的水平也有了提升。
不过,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三大矛盾:一是教材版本繁多与教师备课任务繁重的矛盾;二是教材新要求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滞后的矛盾;三是教学课时不足与教材容量偏大的矛盾。
随着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滞后,尤其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滞后越来越成为课程改革顺利推动的瓶颈。
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我们构建更具活力的教研生态环境,特别是要增强对城区薄弱学校和农村小学的专业指导和教研服务,全面促动城乡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促动城乡教学的均衡发展。
针对我县各学校英语教学现状中所存有的这些困难和矛盾,我们希望聚焦常规课堂,以“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为突破口解决英语新教材使用中的瓶颈难题,同时在研究中积极探索实效性的英语教研机制来促动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为什么选择单元整体教学作为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首先是基于我区所使用的小学英语教材的特点。
英语新教材都采用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编排思路,每个单元都以话题为核心展开听、说、读、写训练,这给我们实行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基础。
另外新课程对教师的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语言学习目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但要求我们更深入地去研究我们的教材和课堂,也要求教师持续提升课程的执行水平。
因为单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单位,是教材处理中的重要单位,整体教学则是优化语言教学的有效手段,所以我们将“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作为突破口,力求解决我区小学英语新教材使用中的瓶颈难题及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后劲不足的现状。
以行动研究法探索专业外语教学

(. 1大连舰艇学院 教 育技术 中心 , 大连 辽宁 16 0 ; 10 1 2长春师范学院, . 吉林 长春 10 3 ;. 3 0 2 3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 长春 10 2 ) 3 0 4
【 摘要】为适应 高等教育 国际化 的发展趋势 , 国高等院校近年来都在积极 开展和推进专业外语教学的研 究与 实践 。 全 本文试图从行动研 究的角度 . 分析专业外语教学 中所存在的问题 , 尝试探 求相应的解决办法。 也
( ) 业外语教 材难 于 贴合 教 学 实际 二 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调查 问卷 的问题 l 计为 : 设 你认 为所选 教材 难易程 度( ) 很难 [] [] 易适 中 [】 易 [] [ A] B难 C难 D偏 E简单 。 本班 有 3 %的学生选 择 ‘ 难”4 .8 1 银 ,8 %的学生 选择 了 “ 。 2 难” 目前 , 专业所 选用 的专业 外语教 材 , 各 实质上 都是 学术论 文 、 业 书籍 的摘 录 , 专 对于学 生而 言显得 艰涩难 懂 。 然我们 最终 的 目的是希望 学生 能够较 为流 畅 的阅读 、 虽 翻译这 些专业 文献 , 熟悉 并练 习相应 的英 文表达 。 但是 , 需要一 个循序 渐进 的过程 。另外 , 也 学生 学过这 样 的教材 以后 , 了能 够认识 几个 所谓 的专业 术语 以 除
与同行 、 专家合作更好 ; 研究样本虽小, 重在相互借鉴; 研究方法, 强调边教学边研究 ,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比 较 研究法 、 调查研究法 、 经验 总结法等 均可 。 首先 , 是很重 要的一步 , 也 就是要 明确 问题所 在 。可以通过 问卷调查 、 访谈 、 师生座谈 等方式 , 了解教学 过程 中存 在的 问题 , 目的 、 有 有计划 地收集研 究对象 的材料 , 定正确 的研究方 向。笔 者从 自身 教学实践 出 确 发, 设计 了一 1《 分 r 专业外 语教学效 果调查 表》 同时结合 与学生 、 专业其 它教师 、 校其 它专 业外语教 师 的访 , 本 本 谈 内容 , 为专业外语 教学 中存 在 以下 问题亟 待解决 : 认 ( ) 一 学生水平参 差不 齐 笔者在本 学年 的两 个学期 . 别承担 了广播 电视编导 专业 0 、6级学 生的 专业 外语教学 T作 , 业选 分 50 为专 修课 ,4学 时 。学 生的外语水 平参差 不齐 : 3 1有少部分学优生 , . 基本上都是对外语学习比较感兴趣的 , 能够积极配合课堂教学, 阅读理解 、 听力能力 都 比较强 。这 部分学 生的问题 在于翻译 专业外 文资料 和书面表 达时 , 有时会 词不达 意 、 误百 出 , 错 只需 在 翻 译技 巧上稍加 点拨 。 2 编导属 艺术类专业 , . 外语 普遍不好 , 各方 面能 力都有 待提高 , 大部分 的学生选修 本 门课 程期望能 够对
新课标下主题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新课标下主题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葛余健(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苏州215000)摘要:“新课标下主题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基于课程标准的新要求和课堂教学的新实际提出,将探究主题阅读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实践与运用、开发主题阅读教学资源库、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教科研水平、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研究的总目标,并在实践中形成了“顺序型主题阅读教学”与“整合型主题阅读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总结出了主题拓展阅读教学的一般范式。
关键词:高中英语;主题阅读教学《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主题语境”和“语篇类型”两个概念,并指出,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是英语教与学的核心任务,是学生学习语言最重要的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
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载体,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当前英语教学的热点。
本期“特别关注”,我们聚焦高中英语主题阅读教学,刊登三篇相关文章,以飨读者。
一、研究背景(一)课程标准的新要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课标”)规定,英语课程内容包含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六项内容。
与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相比,2017年版课标在内容上调整较大的就是提出了“主题语境”和“语篇类型”两个概念。
它要求英语教学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载体,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同时,2017年版课标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并对课外视听和课外阅读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必修阶段,要确保每周的课外视听活动不少于30分钟,每周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0词,总量不少于4.5万词;在选择性必修阶段,要确保每周的课外视听活动不少于40分钟,每周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500词,总量不少于10万词。
浅谈行动研究在ESP教学中的实施——以“市场营销专业英语”教学为例

“ 多维度” 的英语学习环境 。笔者在 教学 中选择使
用的《 步人商界》 教学资料片 , 给学生提供 了真实 的 专业英语语言环境。
学生方 面: 帮助学生认识到市场营销专业英语 与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关系, 端正学习态度 , 培养学
习兴趣 。
[ ]王蔷. 2 英语教师行动研究 : 从理论到实践【 . M] 北京 : 外语
[ ]H t i o T&Wa rA E g s f ei u o s M] 1 uh s cn n t s . nlh o S c c r s [ . e i rp f P p e i
S a g m :S a h iFo eg a g a e Ed c t n P e s 0 2 hnh h ng a r in L n u g u ai r s ,2 0 . o
照社会 和学生 的需 求 进 行课 程 设 计 , 定 教 学 内容 确
造成以上问题 的原 因可能是 : 1 学生英语基 ()
础 不好 , 业英 语难 度大 , 生对英 语学 习失去 了兴 专 学 趣 ;2 课程 开设 在第 三 学 年 , () 大部 分 学生 已通过 大
和教学方法。行动研究为达到 E P教学 目的提供 S 了科学的研究 方法, 使得教师成 为“ 决策者 ” 而不 , 仅和实用型人才” 目标。 的
2 .提 出假 设
泛重视。 自2 O世纪 6 0年代 兴起的专 门用途英语
( nlhf ei u o s E P 是 “ E gs r pc c r s , S ) 一种语言学 i oS f P p e i 习理念 , 在该理念的引导下 , 所有关于学习内容和学 习方法 的决定都依赖 于学 习者的学 习需求 ” 。因 此 ,S E P教学 必须 从 实 际 出发 , 了解 学 生 的需 求 , 按
基于行动研究视角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 稿 日期 】 2 1 ( 2 收 0卜 ) 5 卜
的教 学水 平 参次 不齐 ;三是 由于 前 面两个 原 因 , 导
【 基金项 目】 广西高等教 育“ 十一五” 学改革研 究项 目《 于任务 的对外汉语教 学模式研 究与 实践) 20 C02 的阶段 教 基 ) 09 2 ) (
性成 果
[ 作者简介】 张群 芳, 广西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 院讲师、 硕士( 广西南宁,30 6 。 500 )
・
18 1 ・
基 于行 动研 究视 角的 对 外汉语 教 学研 究 /张群 芳 致对 外 汉语 教 师工 作压 力 过重 。以广 西某 高 校 的对 WT O协 议 中有 关 教 育 国 际开 放 规 定 以及 教 育 发 展
尽管不 同的学者对行动研究都有 自己的看法 , 18 9 0年 代末 , 引入 我 国教 育 科研 领 域 。短短 的十 但从 总 体上 看 ,行 动 研究 仍 可 以表 现 出 以下特 点 : 才
作 为 一 种西 方 文化 下 的 方法 论 , 动 研 究 直 到 行
多年 时 间里 , 动 研究 迅 速 找到 了其 生长 繁 荣 的 土 行
2 1年 第3 01 期
刨 新
I NNoVATI oN
No 3 01l . 2
( 卷 总第3期 ) 第5 3
( o., u ua vl N .3 V 1 C m li y o ) 5 te 3
基 于 行 动 研 究视 角 的对 外 汉 语教 学 研 究
张群 芳
【 摘 要】 在对外汉语教 学活动中广泛 开展行动研究 , 有利 于促进教 师的专业化发展 , 实现教学与研究的双促进 , 推动我
有效值日报告在口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有效值日报告在口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摘要:为了克服学生的——紧张、害羞、恐惧等心里因素的影响,提高自信心,提高自我表现力,培养说英语兴趣,我们在课堂内实施轮流做值日报告活动。
关键词:值日报告;行动研究;反思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378-02上世纪40年代末,j.coller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lewin)在不同的领域开创并实践了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actionre-search)最初被国外社会科学领域所普遍采用,五十年代被引入教育领域,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一种新研究模式。
在90年代左右才移植进我国。
1995年吴宗杰先生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发表的《行动研究:外语师资教育新途径》是国内外语教育教学领域较早关注这一研究方法的文献。
2010年7月首次为全国高等学校英语骨干教师举办了“外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研修班。
一、什么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主张从问题出发,为解决实际教学问题而进行研究,这使一线教师看到了教学与研究统一的可能,也从实践中体会到以科研促教学的必要。
他们主动学习行动研究方法,许多研究成果中都可以看出他们对研究方法予以了足够的重视,经过一些自觉的努力和尝试,还有一些研究者结合外语教学对行动研究方法本身进行了有价值的探讨。
例如:行动研究的程序不同人有不同表述,我国外语教学研究者在自己的领域中进行实践探索,对外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步骤尝试更细致具体描述。
他们的研究也许还有待深入,但这种努力给开始走进科研领域的广大教师提供了更浅显、可操作的指导,也给研究行动研究的学者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启示。
我们从口语实际教学活动出发,发现、分析其中问题,并在力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不断发现了新的问题。
由于要解决实际问题,我们经常要带着问题查阅资料,切磋讨论,并通过观察、面谈、问卷等多种形式搜集相关信息,以求找到问题症结所在。
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从反思具体情景、再发现问题、拟订计划到评价研究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一、研修目的及时间安排:
本研修班将通过讲解行动研究的理念与方法,指导教师从实际教学需要中寻找课题、在教学过程中进
行研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并能结合教学与研究撰写论文,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提高科研能力。
时间: 7.18—7.23
二、研修形式
1. 大班讲授(Lectures)
2. 教学观摩(Demonstrations)
3. 小班研讨(Workshops)
4. 个人展示(Presentations)
三、主讲专家
文秋芳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CELEA)会长,国际应
用语言学学会(AILA)执行委员。研究领域为应用语言学,研究兴趣包括二语习得、英语学习策略、口语
测试、学习者语料库研究等。曾发表论文80余篇, 出版专著10余部,主持多项国家级研究项目。文教授
是国内应用语言学专家,专长外语学习者学习策略研究,有丰富的语言教学经验,曾设计和组织过不同类
型的外语教师培训。
顾永琦博士
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高级讲师、Asian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主编之一。曾任教于
多所院校,包括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教育学院、岭南大学、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等,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
验和教师培训经验。研究兴趣包括学习者策略、词汇习得和语言测评等。曾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出版专著包括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in the Chinese EFL Context (Marshall Cavendish
Academic, 2005)、Focus on vocabulary (与Paul Nation合作, NCELTR, Macquarie University, 2007)。
四、研修班地点:
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北京市大兴区)
乘车路线(自行选择):
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
北 京 站:乘坐地铁2号线在“复兴门”站换乘地铁1号线,到“南礼士路”站下车,换乘937路支线公交车(南
礼士路→马村车站),在“郝庄子”站下车。
北京西站:乘坐937路支线公交车(南礼士路→马村车站),在“郝庄子”站下车。
北京北站:行至西直门乘坐地铁2号线在“复兴门”站换乘地铁1号线,到“南礼士路”站下车,换乘937路支
线公交车(南礼士路→马村车站),在“郝庄子”站下车。
北京南站:乘坐特8路内环快车至“六里桥南”站下车,换乘937路支线公交车(南礼士路→马村车站),
在“郝庄子”站下车。
出 租 车:走京开高速公路至黄村出口出,前行200米路口右转,沿清源路西行6公里至芦求路,右转北
行2公里路西即到;或走南五环路至芦城、狼垡出口上京良路,西行2公里至芦求路口左转南行1公里即
到。
五、研修班主要活动
研修班第一天
“行动研究”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上世纪50年代被应用于教育界。行动研究是对教学理论的进一步
发展,主要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本期研修班主要是引导参班教师在外语教学中采用行动研究的手段,在
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由此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在反思中重新审
视自己的教学观念,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追本溯源,厘清概念
“Why action research?”
“What is action research?”
这无疑是参班教师们最关心的两个问题。本期研修班的主讲专家、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文秋芳
教授直接明确地解开了教师们的疑惑:行动研究是以解决现实问题与改善现状为目的,具有行动性、参与
性、探索性、反思性和循环渐进性特征的研究。外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提倡教师们针对教学问题开展调查
研究,确定解决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反思和调整方案,分析和评价效果。文教授指出,行动研究有利于教
师成长,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有利于教师团队建设。
文教授的介绍打开了教师们的视野,也增添了教师们学习和应用行动研究方法的信心。紧接着,她向
大家讲授了行动研究方法的过程步骤:发现问题、提出方案、实施方案、评价成效,在这一过程中,每一
步都需要研究者不断思考,做到“行中思,行后思”。课堂中,文教授不断与大家互动,鼓励教师们发表自
己的见解。她专门设计了若干现实案例,引导大家分析其是否属于行动研究范畴、是否适合行动研究,加
深了教师们对行动研究的理性认识。
研习案例,剖析细节
研修班为每位学员准备了一篇行动研究的论文,供学员们作为研习案例。通过上午的学习,教
师们在下午的小班讨论中按照行动研究的过程步骤对这篇文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回到大班之后,本期研修班的另一位主讲专家、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高级讲师顾永琦博士带领
大家对这篇论文进行了仔细的研读。基于论文内容和研究步骤,顾博士对文章中体现的行动研究的各个细
节进行了清晰地描述。他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带领大家领悟行动研究的操作规律。同时,在分析之中他
向大家特别强调了撰写一篇成功的行动研究论文的重要性,并建议大家在撰写时一定要注意clarity in
purpose, in argumentation structure and in language of presentation。
抒发心得,记录成长
行动研究研修班特色鲜明,管理严谨,鼓励教师们互动、参与、分享。这其中,撰写研修日志的
环节十分引人注意。
为了加强与教师们的沟通、倾听教师意见、了解教师感受,也为了帮助参班教师梳理回顾学习内容,
研修班要求教师们在每天课程结束之后撰写一篇研修日志。带着教学科研的难题、职业发展的疑惑和学有
所得的期望而来的教师们非常重视这个与专家、同行交流的环节。一页研修日志里,满满地记录着他们对
新理念的向往、新方法的渴望、对研修班的宝贵建议和点滴的研修心得、学习感慨。
研修班第二天
是名副其实的“案例日”。文教授和顾博士带领教师们在案例分析中深入理解外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方法。
在案例中思考
针对研修日志中反映出的参班教师对行动研究的各种疑问,文秋芳教授在研修班的第二天首先对教师
们的问题进行了集中解答。在交流的过程中,文教授也受到教师们的启发,认为行动研究确实具有“循环渐
进”性,并在其定义中加上了这一点。从而也证明整个研修班本身就颇具行动研究参与、探索、反思的特点。
在重申了行动研究的定义之后,文教授带领大家学习如何将这一研究方法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文教
授为大家提供了两则精心设计的、与教学密切相关的案例。拿到案例后,教师们先进行小班讨论,设计行
动研究方案和实施步骤;回到大班后,各班代表将讨论成果进行汇报。教师们很快熟悉了行动研究的方法,
并打开了将其与自身教学相结合的思路。
针对教师们的行动研究方案,文教授剖析了其在设计和实施中产生的观念误区。教师们发现,通过文
教授的更正与点拨,他们不仅对行动研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运用其提升教学效果更有了一份信心。
在引导中领悟
在第二天下午的讲授中,顾永琦博士基于一则亲身设计实施的案例,系统地示范了如何控制行动研究
的各个环节。在案例分析中,顾博士对行动研究中宏观意义和微观意义上的“cycle”进行了提炼,对这个教
师们最关心也最困扰的问题给予了形象的解答。
通过这个案例,顾博士也对行动研究框架内的一些外语教学方法与参班教师进行了交流。他细致地介
绍了在具体教学中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案,指导教师们根据研究的不同阶段调整教学安排。同时,他还鼓励
教师们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数据,支持研究,完善研究效果。
研修班第三天
是教师们展示研修成果、进行演示评比的一天。这一天,教师们分工合作,精彩地展示了一个个具有实践
意义的行动研究设计方案。
在交流、实践中提高
文教授和顾博士在授课中十分注重与教师们交流。文教授每天都会整理教师们的问题与疑惑,在授课
前首先进行解答;顾博士在讲授中时常与教师们进行互动,倾听教师们对行动研究的理解,现场进行理论
和实践的指导。在课堂上,教师们不是单纯的“接受者”,而是“参与者”、“行动者”。
互动的研修模式提高了教师们对行动研究方法的认识。在研修班最后一天的演示评比中,参班教师们对于
将这一方法应用于外语教学充满了想法。这一点从本期演示评比的主题中就可以看出:
对降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说课堂学习焦虑的一项行动研究
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输出能力的行动研究
多媒体环境下提高学生听力自主学习效率的行动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预习困境的行动研究
一项优化学生“新闻报告”课堂活动的行动研究
通过英语角活动提高大一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行动研究
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中母语干扰问题的行动研究
教师们精诚合作,分工配合,方案设计、实施和评价都非常严密,展示了他们对行动研究极大的研究
兴趣和热情。
三天的研修帮助教师们了解了新的方法、打开了科研的思路、获得了教学的启迪。在研修班的闭幕仪式上,
文秋芳教授和顾永琦博士对教师们在短短的三天内所创造的成绩表示由衷的赞许。教师们用辛勤的付出实
践着他们对教学与科研的不懈追求,也充分认识到相信,行动研究这种最利于被教师学习和应用的研究方
法一定能够为教师们的职业发展助一臂之力。
马驰
2010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