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座城市的记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一座城市的记忆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不曾想过要提笔写下点有关于它
的什么,觉得那里的一切似乎也就是那样的寻常。可是,当
我再见到那张有关于它的相片时,我知道心底有一股多么深
的感情了,随即决定,提起笔来记下点什么......

-------------题记
关于一座城市的记忆
远了,远了,终究还是远了,提上行囊,踏上月台,走向一
个未知的异乡时,那生我、养我的古城宝庆也随之成了我的
回忆!

当无意中翻出那张已经泛黄的相片时,我呆了那么几十秒,
相片中从清晰到模糊的是我记忆中那三坐桥,横垣于邵水河
两畔的那三座有着无数故事的桥!
突然间,思绪像泻了闸的洪水一般,我想起了那座城市,那座
城市中的那些人,想起了那座城市中发生过的事,一切的记
忆是那样的清晰,又那样的模糊。

(一)“城”
对于从未真正曾远离过它的我来说,从来都不知道自己对它
的感情有多浓有多厚,一直以为古城宝庆也就是一方小小的
土地而已,能有多少令人魂牵梦萦的东西呢?总认为那些游
子对于故乡的牵挂是种做作,直到自己也成了游子中的一位
时,才深深地体会到对于故乡的那种眷恋。

回想起还没离开故乡时,行走于千年古城宝庆的城市中心,
看到的、听到的有古老的、有现代的。那些已蓄出白胡须的
老人们喜欢坐在桥墩上看着那个他们生活了几十年的城市
在他们的眼中一点一点的变化,他们坐在桥墩上给那些小娃
娃们讲宝庆城的故事、宝庆城的传奇,每当这时,你若是留
心,便会发现老人们那眼睛里充满了对宝庆的爱。
直到现在出来,开始真正的有点怀念起宝庆的特产,宝庆那
个城市来了。说到特产,或许最让我想念的莫过于宝庆的柑
橘了,它的味道是那样的令人难忘,酸中带甜,甜中有酸,
掰上一股,放到嘴里轻轻一咬,果汁都溢出来了。整个夏末
到秋末,看着一个个青悠悠的柑橘变得黄澄澄的,有时甚至
在冬天都还能见上一些诱人的橙黄的柑橘。

那时出游的足迹基本上遍及了宝庆整个城市。
怀着沉重的心情瞻仰衡宝战役烈士纪念园;约上几个好友搭
三、四个钟头的车赶往城步蓝山牧场的草地上参加风筝节,
看蓝澄澄的天、青悠悠的草;背上背包,凌晨四、五点乘车
去新宁崀山,爬上某个山顶看日出。那时的我们去隆回六都
寨看飞瀑、游魏源故居,去蔡锷将军故居寻他的足迹,往松
坡公园烤烧烤......
古城宝庆,就这样简简单单,没有大城市车水马龙的喧嚣,
也不似偏远的山村寂静得让人窒息,她犹如一个温宛的少
女,屹立于那充满灵气的山水之间,那里的一切让我们有怀
念,让我们有回忆。

“思远则远,思静则静,物遂人愿,意随境迁。”这就是千
年古城宝庆。

(二) “事”
写完宝庆城,我不得不写事了,那些属于自己的事,自己生
活中的记忆。

生活在宝庆那个城市的时间并不久,十几年中,大多的时间
是在县城,真正意义上在宝庆的日子只是三年而已,可是,
短短的三年却是令人难以忘记的,也是时间无法磨灭的。

1、邵阳医专
邵阳医专,是我在那个城市中生活的起点,一切有关于宝庆
的记忆也是从那里开始的。这座校园没有一点特别之处,一
切都是那样的平淡而索然无味。

2003年的八月,带着颓废的心情迈进邵阳医专的大门,初进
校门,总觉得有份感情无处寄托,多少次我茫然回顾,路似
遥远,总认为,希望也许无期,何处是前程,何处是归宿?
有点失望,有点彷徨,也有点落寞,有点沮丧。试问自己:
你就将在这里度过你几年的岁月吗?可是我却无法改变现
实,到了无法改变的地步,也就只能接受了。

于是,在那里,我开始用文字来陶醉自己,用书本来打发时
间。渐渐的,当我适应一切之后,似乎在那里找到了感觉,
全新的环境给了一个全新做自我的机会。面带笑容的师长们
让人觉得很亲切,而学长、学姐们似乎也总有用不完的热情,
慢慢地发现,原来那里的一切都是那样的充满人情味,开始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改造”自己,不再怨天尤人,不再茫
然四顾。
也许一切的动力是源于邵阳医专的“艺轩文学社”开始。从
一个小小的社员开始做起,到离校之前,我已是主管稿件的
副社长了!在那里我有了一方“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的自由空间,张开束缚已久的翅膀,释放青春的热情,在邵
阳医专那方蔚蓝的苍穹中书写一行行的立体诗章。在邵阳医
专,我完成了自我转变转变的一个过程,不论是在心理上,
还是形象上,抑或是生活上。

校园里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高空中飞扬,它扬着邵阳医专
的自豪,载着邵阳医专的希望,也飘着无数莘莘学子的崭新
征程!

2、 邵阳第一人民医院
如果说邵阳医专是我完成自我转变的一个过程,那么邵阳市
第一人民医院应该算是我真正的踏上社会的第一步了,同时
也是我学习了许多真理的一个空间。
进入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实习,我只能说是个偶然。可也就
是这个偶然给我以后的道路带了或多或少的一些影响。

2005年的6月,我彻底完成在学校的理论课程,开始了我社
会实践的阶段了。当初学校分配实习点的时候,分到了上海
市第四人民医院,可是最后,因为许多的原因,我又留在了
邵阳,从而进入了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药剂科开始了我的
实习征程。

在邵阳,有句关于第一人民医院的说法:“千年宝庆,百年
普爱”,由此便可想象到这家医院的悠久历史了!1906年,
英国人毕加在古城宝庆创办了普爱医院,后更名为“邵阳市
第一人民医院。”

这段时间也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接触一线工作。在那所
医院中似乎每个人都是匆忙的,初时,我还真是不能适应那
样的生活,可是不能适应又怎样?一个学子踏出校门就得适
应社会。在这里我所遇到的人,遇到的事,应该说都是我踏
出社会后的“老师”了。
那时,忙得连轴转的工作虽让人感到有点吃不消,可是我却
看到了许多,学到了许多,尤其是在科主任的身上,我似乎
看到了那种永远也不知道疲劳的动力,她身上那种兢兢业业
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

如今的我在工作上的效果是与在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时的
实践分不开的。如果说,学校给了我理论上和人性上的教育,
那么,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给予我的便是实践中与职业道德
上的教育,相比起来,似乎在医院的那段时间更为重要了。
毕竟作为一个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是必不可缺的,当你拥有
无尽的知识,可你却没有你必须拥有的职业道德时,那么又
如何谈“救死扶伤”?因此,在医院那种职业道德上的教育
对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千年宝庆,百年普爱,”这方古老的土地散发着古朴的气
息。无数肩负使命的白衣战士在这里无声又无息的履行着一
个医务工作者的誓言。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就是一个百年老
院,不断自我更新,不断自我完善的百年普爱!
(三)“人”

生活中,总会有些身影陪伴自己一同走过,每个人都不例外,
在我们的心灵深处,也总有一股友谊的甘泉在流淌,不论时
间怎么流逝,岁月怎样变迁,而那些身影,风风雨雨中一直
在你左右,于是,便有了不可磨灭的情谊......

“人生得一知己便已足矣!”真正的知己是什么?或许能给
出答案的人没几个,连我自己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只是,
在我的脑海中,那座城市中的那些人的身影是如此的清晰!

1、 两小无猜情谊深
“远处的钟声回荡在雨里,我们在屋檐底下牵手听......”曾
经有三个少年在蓝天下畅谈自己的理想和诉说心中的无奈,
他们曾一起唱着周惠的《约定》,相约今生友谊不变......
我、碧宇、芳芳,一个铁一般的“三人组”。我们三人的相
识是必然的,彼此的父亲、母亲都是同学,三个家庭在宝庆
那个城市的某个角落里相距不到200米,这便也让孩提时的
我们凑在了一起。

十几年中,我们分离,我们相聚,我们又分离......,可就是
在这样的分分合合中,我们不但没有远离,反而让彼此的心
贴得更近。

碧宇是我们三个人中唯一的男生,是最内向的一位,同时也
是最大的;芳儿是最小的,性格也是最开朗的;而我则把他
们俩的性格给中和了。

长到大约9岁时各自有了新的去处,我和碧宇离开各自的爷
爷奶奶,回到了父母身边,只剩下芳芳继续留在那个县城的
小镇上。直到初中时,不约而同的又回到那个小小的县城开
始了这段友谊的延续。那时在那个小小的学校中,我们三人
是最鲜显眼的朋友组合。我们懵懵懂懂的在时光的流逝下长
大,不只不觉,初中毕业,我进了医专,他们开始了三年高
中黑暗的生活。

或许我们友谊的升华也就是这三年的分开。这三年中,我们
用笔和纸联系着彼此,偶尔一个电话,会成为紧张的学习生
活中的调味剂。

翻出那三年的信件,再用心的去看看末尾的日期,连自己都
会很惊讶几乎是平均10天左右便有一封信是出自他们的
手,当然,自己回信的数量是连自己也记不住喽!

细细的去读他们的信件,能在信中读出他们的牵挂,他们的
祝福和他们心中那股已经珍藏了的友谊,我们之间不需要任
何的语言来装饰那纯真的友谊,我们也不需要任何的形式来
约束对方,因为在我们的心中那份友谊已经深入骨髓了。
“你我约定,难过的往事不许提,也答应永远都不让对方担
心,要做快乐的自己,照顾自己,就算某天一个人孤寂......”
在熟悉的旋律中,我们的友谊也愈积愈深。这样的情谊是没
有任何东西能替代的,我们的青春,我们的约定,我们两小
无猜的友谊!

2、亦师亦友真感情
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也许我该感谢的老师有无数,也有些
许在我生活与记忆中深深扎根的耕耘的身影。

可是,这里我要写的不是讲台上的那些背影。这个身影也许
我会在记忆中珍藏一辈子,她便是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
科的主任范秀珍。

范姨的身影在记忆中一直是那样的清晰。刚进入药剂科时,
见到她,我无法相信那个看似柔弱的身躯能撑起一家如此大
的医院的药剂科。可是在后来的工作中,我却不得不承认范
姨在工作上的魄力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