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的应用

网络安全的应用
网络安全的应用

一.网络安全

从广义上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抗否认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所要研究的领域。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1)通信保密(2)信息安全(3)信息保障

网络安全的含义是指通过各种计算机、网络、密码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网络控制技术,保护网络中传输、交换、处理和存储的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抗否认性和可控性.网络安全包括物理安全、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三个层次。

(1)网络安全是网络动态发展的问题。

(2)网络安全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

(3)网络安全实施是一个社会工程

网络安全目标

网络安全的六性:1.机密性2.完整性3.可用性4.抗否认性

5.可控性6.真实性

网络安全缺陷

1.普遍存在安全缺陷

(1)网络的规模。(2)电磁辐射和电磁泄漏(3)搭线(4)串音。

2.中国特色的安全缺陷

(1)由技术被动性引起的安全缺陷。(2)人员素质问题引起的安全缺陷。(3)缺乏系统的安全标准所引起的安全缺陷

网络研究内容

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1)社会经济领域(2)技术领域(3)电子商务领域

网络安全的威胁种类:1.内部窃密和破坏2.截收3.非法访问4.破坏信息的完

整性5.冒充6.破坏系统的可用性7.重放8.抵赖

安全威胁存在的原因:1.网络建设之初忽略了安全问题2.协议和软件设计本身的

缺陷3.操作系统本身及其配置的安全性4.没有集中的管理机构和统一的政策5.应用服务的访问控制、安全设计存在漏洞6.安全产品配置的安全性7.来自内部网用户的安全威胁8.网络病毒和电子邮件病毒

数据保密

1.端-端加密(成本低、安全性高、由用户提供,比较灵活。)数据加密(举例:移位法和置换法) 2.数字签名的要求:(1)接收者能够核实发送者对报文的签名(2)发送者事后不能抵赖对报文的签(3)接收者无法伪造对报文的签名3.数据加密传输(体现网络加密的思想)主要有:链路加密、节点加密和端-端加密

2.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技术就是通过不同的手段和策略实现网络上主体对客体的访问控制。在Interne

t上,客体是指网络资源,主体是指访问资源的用户或应用。访问控制的目的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1.入网访问控制2.网络权限控制3.目录级安全控制4.属性安全控制5.访问控制产品

网络安全体系的监控和响应环节是通过入侵检测(IDS)来实现的。IDS从网络系统中的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加以分析,检测网络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识别遭受袭击的迹象。作为网络安全核心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可以缓解访问隐患,将网络安全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对用户网络安全的有效保障

入侵检测分为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两种。

网络安全的发展历史:1.通信保密阶段(20世纪40~70年代,COMSEC)2.计算机系统安全阶段(20世纪70~80年代)3.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NETSEC)网络安全与发展的关系:网络安全的发展与互联网的发展紧密相关,而互联网的发展又与经济的发展相关联。所以网络安全的发展基本上同经济、互联网的发展相一致。把握网络安全与发展的关系,重要的是要解决好几个矛盾。一是安全与发展的问题,这也是全球性的问题。二是解决保密与共享的矛盾。三是防外与防内的关系。四是要做到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的兼顾。五是安全强度与安全代价的关系。

第二章密码技术

密码学包括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析学。密码体制的设计是密码编码学的主要内容,密码体制的破译是密码分析学的主要内容基本概念:消息(明文):未被加密的信息。密文:被加密的消息。加密(Encryption):用某种方法伪装消息以隐藏其内容的过程。解密(Decryption):把密文转变为明文的过程鉴别:消息的接收者应该能够确认消息的来源,入侵者不可能伪装成他人。完整性:消息的接收者应该能够验证在传送过程中消息有没有被修改,入侵者不可能用假消息代替合法消息。抗抵赖:发送者事后不可能虚假地否认他发送的消息。

密码算法(Algorithm)也叫密码(Cipher),是用于加密和解密的数学函数。对称算法有时又叫传统密码算法。公用密钥算法(Public-Key Algorithm)也叫非对称算法。

密码分析密码分析学是在不知道密钥的情况下,恢复出明文的科学.有下列攻击类型: 唯密文攻击、已知明文攻击等。(1)对密文进行恢复成尽可能多的明文或推出加密密钥(利用该密钥解出其他被加密的消息)(2)已知一些消息的密文和明文,推出加密密钥或一个算法,此算法可以对同一密钥加密的任何消息进行解密。

算法的安全性:破译算法可分为不同的类别,安全性的递减顺序为(1)全部破译,密码分析者找出密钥K;(2)全盘推导,密码分析者在不知道密钥K的情况下找到一个代替算法;(3)局部推导,密码分析者从截获的密文中找出明文;(4)信息推导,密码分析者获得一些有关密钥或明文的信息。

密码体制从原理上分为:单钥密码体制和双钥密码体制

单钥密码体制缺陷:1.密钥管理的麻烦2.不能提供法律证据3.缺乏自动检测保密密钥泄密的能力双钥体制的每个用户都有一对选定的密钥:一个是可以公开的,以K1表示;另一个则是秘密的,以K2表示。公开的密钥可以像电话号码一样公布,因此称为公钥密码体制

网络加密方式:链路加密,节点加密,端-端加密

密码算法:1.DES算法2.RSA算法3. Hash算法

密钥的管理分为:(1)初始密钥(Initial Key)。(2)会话密钥(Conversation Key)。(3)密钥加密密钥(Key Encrypting Key)。(4)主密钥(Master Key)

密钥一般采用分级的保护管理办法密钥安全保密是密码系统安全的重要保证,保证密钥

安全的基本原则是除了在有安全保证环境下进行密钥的产生、分配、装入以及存入保密柜内备用外,密钥决不能以明文的形式出现。

密钥管理的具体步骤:KDC:网络安全中密钥管理有一个仲裁机构,称为密钥分配中心。它负责存储、产生、传递、维护密钥,并负责验证用户的身份。具体工作如下:1)A先与KDC 通信,A告诉KDC他想与B进行通信,KDC会为A与B之间产生一个对话密钥,并生成一个标签(KDC与B加密的,让A确认B的身份)。2)KDC加密A与B之间的会话密钥,同时,KDC用KDC与B之间的密钥加密会话密钥并给B。3)A启动一个和B的会话,并用得到的会话密钥加密自己与B的会话,还把KDC传给的标签传给B,以确认B的身份。然后就可以进行安全的会话了(为安全,会话密钥是一次性的)

密码技术的应用:1电子商务2虚拟专用网

PGP(Pretty Good Privacy)是一个基于RSA公钥加密体系的邮件加密软件。Outlook express 管理软件1)获取用户的数字标识(证书)(前面提到的公开密钥、秘密密钥)允许签名,保证信息没受损。访问https://www.360docs.net/doc/965568382.html,站点,得到Digital IDPIN。再访问https://www.360docs.net/doc/965568382.html,/mspickup.htm根据提示输入用户的Digital IDPIN并提交,成功后,得数字标识。

2)使用用户的数字标识(工具-帐号-属性-安全-数字标识)

3)安全电子邮件:(1)发签名的邮件(工具-数字签名);(2)接收签名的邮件(签名图标);(3)发送加密的邮件(需要收件人的数字标识,(工具-加密);(4)接收加密邮件(自动解密);(5)数字标识管理(包括发送给别人、获得他人数字标识、更改数字标识可信状态)。

第三章.数字签名与身份认证技术

数字签名技术是公开密钥加密技术和报文分解函数相结合的产物。与加密不同,数字签名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数字签名必须保证以下三点:(1)接受者能够核实发送者对消息的签名。(2)发送者事后不能抵赖对消息的签名。(3)接受者不能伪造对消息的签名。

现在被广泛应用的基于公钥密码体制的数字签名技术主要有:(1)RSA体制,它是基于求解一个大整数分解为两个大素数问题的困难性。(2)E1Gamal体制,它是基于求解有限域上的乘法群的离散对数问题的困难性

数字签名的应用:1.文件签名和时间标记2.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安全交易的关键环节——身份认证:CA机构,又称为证书授权中心,作为电子商务交易中受信任和具有权威性的第三方,承担公钥体系中公钥的合法性检验的责任。CA 机构应包括两大部门:一是审核授权部门,另一个是证书操作部门

CA的作用:

1)自身密钥的产生、存储、备份/恢复、归档和销毁。(2)提供密钥生成和分发服务。(3)确定客户密钥生存周期,实施密钥吊销和更新管理。(4)为安全加密通信提供安全密钥管理服务。(5)提供密钥托管和密钥恢复服务。(6)其他密钥生成和管理,密码运算功能。

数字证书就是网络通信中标志通信各方身份的信息的一系列数据,提供了一种在Internet 上验证身份的方式

数字证书的内容

1证书的版本信息。2证书的序列号,每个证书都有一个惟一的证书序列号。3证书所使用的签名算法。4证书的发行机构名称,命名规则一般采用X.500格式。5证书的有效期,现在通用的证书一般采用UTC时间格式,它的计时范围为1950~2049。6证书所有人的名称,命名规则一般采用X.500格式。7证书所有人的公开密钥。证书发行者对证书的签名。

电子商务认证中心安全方案:1.物理与环境安全2.网络安全3.应用业务系统与数据安全4.人员安全与日常操作管理5.系统连续性管理

Outlookexpress操作实例:1.数字标识的工作方式2.获得数字标识3.使用数字标识4.备份数字标识5.验证数字签名6.安全电子邮件

第四章.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一种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技术型措施,它可以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或两者结合。它在两个网络之间执行访问控制策略系统,目的是保护网络不被他人侵扰。通常,防火墙位于内部网或不安全的网络(Internet)之间,它就像一道门槛,通过对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的数据流量进行分析、检测、筛选和过滤,控制进出两个方向的通信,以达到保护网络的目的。

防火墙的基本功能:(1)防火墙可以强化网络安全策略(2)防火墙可以对网络进行监控(3)防火墙可以通过NAT方便地部署内部网络的IP地址(4)集中的安全管理(5)隔离内外网络,防止内部信息的外泄

防火墙的局限性:1)防火墙不能防护所有的网络安全问题。(2)防火墙难以防范网络病毒(3)防火墙降低了网络的可用性(4)防火墙无法防范通过防火墙以外的其他途径的攻击。(5)防火墙自身的可靠性问题,容易成为网络瓶颈

TCP/IP的目的是为在计算机间进行数据传输提供方法,它为应用程序提供了把数据发送到网络上的方法,同时也为网络提供了把数据发给其他计算机或主机上应用程序的方法。应用TCP/IP进行数据传送使用的是“数据包”,“数据包”也被称为“帧”,这两种叫法可以交换使用。

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

防火墙的结构体系:1多宿主主机防火墙2屏蔽主机型防火墙3屏蔽子网型4堡垒主机

防火墙技术:1包过滤防火墙。包过滤技术是在网络中的适当位置对数据包实施有选择通过的技术。包过滤型防火墙又叫筛选路由器或筛选过滤器,它一般作用在网络层,故也称网络层防火墙或IP过滤器。(2)包过滤的优点:不用改动应用程序、一个过滤路由器能协助保护整个网络、数据包过滤对用户透明、过滤路由器速度快、效率高。(3)包过滤的缺点:维护比较困难,不能彻底防止地址欺骗;随着过滤器数目的增加,路由器的吞吐量会下降等。3代理技术。代理技术分为应用级代理技术和电路级网关代理技术。

一.应用层网关型防火墙二.电路层网关防火墙

4状态包检查技术其他技术1.身份验证与授权2.地址翻译技术(NAT)3.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4.内容检查技术

常用的防火墙产品:1. CheckPoint NG 防火墙 2. Cisco PIX防火墙3. NetScreen 防火墙

天融信、Sonic System公司的Sonic Wall、三星SecuiWall防火墙、卫士通龙马的龙马卫士防火墙,以及阿姆瑞特的防火墙。

第五章.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行为主要指对系统资源的非授权使用,它可以造成系统数据的丢失和破坏,甚至会造成系统拒绝对合法用户服务等后果。入侵检测技术:一种网络信息安全新技术,它可以弥补防火墙的不足,对网络进行监测,从而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的检测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手段,如记录证据用于跟踪和恢复、断开网络连接等。因此,入侵检测系统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主动保护系统免受黑客攻击的网络安全技术。入侵检测系统:一种能够通过分析系统安全相关数据来检测入侵活动的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的主要功能:1监测并分析用户和系统的活动。2核查系统配置和漏洞。3

评估系统关键资源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4识别已知的攻击行为。5统计分析异常行为。6对操作系统进行日志管理,并识别违反安全策略的用户活动。

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1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2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3基于内核的入侵检测系统 4 两种入侵检测系统的结合运用5 分布式的入侵检测系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用于保护单台主机不受网络攻击行为的侵害,需要安装在被保护的主机上

检测技术(Misuse Detection)也称为基于知识的检测技术或者模式匹配检测技术。它的前提是假设所有的网络攻击行为和方法都具有一定的模式或特征,如果把以往发现的所有网络攻击的特征总结出来并建立一个入侵信息库,那么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将当前捕获到的网络行为特征与入侵信息库中的特征信息相比较,如果匹配,则当前行为就被认定为入侵行为。误用检测技术的优点:1检测准确度高。2技术相对成熟。3便于进行系统防护。4误用检测技术有以下缺点:5不能检测出新的入侵行为。6完全依赖于入侵特征的有效性。7维护特征库的工作量巨大。8难以检测来自内部用户的攻击3.误用检测技术的分类:(1)专家系统误用检测。(2)特征分析误用检测。(3)模型推理误用检测。(4)条件概率误用检测。(5)键盘监控误用检测

其他入侵检测技术:1遗传算法2免疫技术

入侵检测系统的设置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基本的步骤:(1)确定入侵检测需求。(2)设计入侵检测系统在网络中的拓扑位置。(3)配置入侵检测系统。(4)入侵检测系统磨合。(5)入侵检测系统的使用及自调节。

入侵监测系统的部署:.1 基于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部署2 基于主机入侵检测系统的部署3 报警策略

基于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部署:部署点可分化为四个位置:①DMZ区;②外网入口;③内网主干;④关键子网

1入侵检测技术的优点:可以检测和分析系统事件以及用户的行为。2可以测试系统设置的安全状态。3以系统的安全状态为基础,跟踪任何对系统安全的修改操作。

4通过模式识别等技术从通信行为中检测出已知的攻击行为。5可以对网络通信行为进行统计,并进行检测分析。6管理操作系统认证和日志机制并对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7在检测到攻击时,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适当的报警处理。8通过对分析引擎的配置对网络的安全进行评估和监督。9允许非安全领域的管理人员对重要的安全事件进行有效的处理

2入侵检测技术的局限性:1)入侵检测系统无法弥补安全防御系统中的安全缺陷漏洞。(2)对于高负载的网络或主机,很难实现对网络入侵的实时检测、报警和迅速地进行攻击响应。(3)基于知识的入侵检测系统很难检测到未知的攻击行为,也就是说,检测具有一定的后滞性,而对于已知的报警,一些没有明显特征的攻击行为也很难检测到,或需要付出提高误报警率的代价才能够正确检测(4)入侵检测系统的主动防御功能和联动防御功能会对网络的行为产生影响,同样也会成为攻击者的目标,实现以入侵检测系统过敏自主防御为基础的攻击。

(5)入侵检测系统无法单独防止攻击行为的渗透,只能调整相关网络设备的参数或人为地进行处理。(6)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在纯交换环境下无法正常工作,只有对交换环境进行一定的处理,利用镜像等技术,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才能对镜像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7)入侵检测系统主要是对网络行为进行分析检测,不能解决信息资源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第六章.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计算机病毒是编制或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发展过程:1磁芯大战2.DOS病毒阶段3.Windows平台阶段4.网络病毒阶

段5.病毒发展的未来趋势(1)网络化(2)隐蔽化(3)多样化(4)破坏性强(5)简单化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1)可执行性。(2)传染性。(3)潜伏性。(4)隐蔽性。(5)破坏性。(6)不可预见性。(7)夺取系统控制权

计算机病毒程序一般由感染模块、触发模块、破坏模块和主控模块组成,相应为感染机制、触发机制和破坏机制三种。但有些病毒并不具备所有的模块,例如巴基斯坦智囊病毒就没有破坏模块。

计算机病毒的种类:.按病毒的传染方式,破坏程度,算法分类,链接方式分类

计算机病毒的工作方式:1引导型病毒的工作方式2文件型病毒的工作方式3 混合型病毒的工作方式4 宏病毒的工作方式5 Java病毒 6 网络病毒7 脚本病毒8 PE病毒

计算机病毒的检测:(1)使用无毒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2)CMOS设置。(3)使用最新的系统安全更新。(4)禁用Windows Script Host(WSH)和FSO对象。(6)启动防火墙。(7)启用宏病毒警告。(8)邮件附件的处理。(9)安装杀毒软件。

计算机病毒的检测方法:1.特征代码法2.校验和法3.行为监测法4.软件模拟法5.启发式扫描技术

2.文件型病毒的清除(1)检查注册表(2)检查win.ini文件(3)检查system.ini文件(4)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根据文件名,在硬盘找到这个程序,将其删除

3.网络病毒的清除(1)系统加固。2)建立病毒预警检测系统。(3)在互联网接入口处安装防病毒网关,将病毒隔离在外部网络。

病毒实例:1.CIH病毒2.冲击波病毒3.爱虫病毒4.梅丽莎病毒5.红色代码病毒

防毒策略:1.基于点的保护战略2.被动式保护战略新防护策略:1.多层次保护策略2.集中式管理策略3.病毒爆发预防策略

防毒产品介绍:1.实时监视技术2.自动解压缩技术3.全平台反病毒技术

第七章.黑客常用的攻击技术

信息收集的目的是为了进入所要攻击的目标网络的相关信息,黑客常常利用一些协议和工具,收集驻留在网络中各个站点主机的细节

系统安全弱点的探测:通过前期收集到的一些网络及主机信息,黑客会通过扫描软件探测每台主机,寻找该系统的安全漏洞和弱点。

网络攻击:当扫描出系统的漏洞和弱点后,黑客就会对目标系统实施攻击。一般会在目标系统中安装探测器软件或后门程序,包括特洛伊木马程序和病毒程序,用来窥探系统的所有活动和信息,得到自己所感兴趣的信息

口令的破解方法:1.直接猜解简单口令2.字典攻击(BKUTE程序)3.强力破解(穷举算法)4.组合攻击5.Web欺骗方法

口令的破解机制:通常是一次加密一个单词。加密过程中使用了各种规则,每加密一个单词,就把它与目标口令(同样是加密的)对比,如果不匹配,就开始处理下一个单词。有些破解软件的破解过程与此不同,它们取出整个字符表,应用一条规则进行加密,从而生成下一个字符表,这个字符表再加密,再与目标口令匹配。

安全口令的设置原则:(l)设置的口令尽可能复杂,口令至少包含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一些其他的字符组合。(2)口令的长度至少8位,不要将口令写下来。(3)不要将口令存于终端功能键或调制解调器的字符串存储器中。(5)不要让人知道,不要让人看见自己在输入口令。(6)不要交替使用两个口令。(7)不要在不同系统上使用同一口令。(8)定期更改口令

端口扫描简介:扫描器是一种自动探测远程或本地主机安全性弱点的程序,掌握了Socket 编程知识,就可以比较容易地编写出端口扫描软件。

网络监听的原理:一般情况下,要发送的数据包发往连接在一起的所有主机,包中包含着应该接收数据包主机的正确地址,一般只有与数据包中目标地址一致的那台主机才能接收。然而,当主机工作在监听模式下,所有的数据帧都将被交给上层协议软件处理。而且,当连接在同一条电缆或集线器上的主机被逻辑地分为几个子网时,如果一台主机处于监听模式下,它还能接收到发向与自己不在同一子网(使用了不同的掩码、IP地址和网关)的主机的数据包。也就是说,在同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的所有信息都可以被接收到。

对网络监听的防范措施(1)从逻辑或物理上对网络分段。(2)以交换式集线器代替共享式集线器。(3)使用加密技术。(4)划分VLAN

监听工具介绍:1.Sniffer Pro 2.Iris

特洛伊木马:特洛伊木马是一种恶意的程序,它隐藏在正常的程序里。一旦被引入到用户的系统中,木马程序便会运行在系统中。完整的木马程序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服务器程序,一个是控制器程序

特洛伊木马种类:1.破坏型2.密码发送型3.远程访问型4.键盘记录木马5.DoS攻击木马6.代理木马7.FTP木马8.程序杀手木马9.反弹端口型木马

特洛伊木马的检测与清除:1.系统命令检测2.文件属性检测3.系统配置文件检测4.检测工具检测

特洛伊木马的防范:1.必须提高防范意识2.系统加固3.定时检查

拒绝攻击服务的原理:1.利用软件实现的缺陷2.利用协议的漏洞3.资源消耗

分布式拒绝服务概念及原理: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攻击指借助于客户/服务器技术,将多个计算机联合起来作为攻击平台,对一个或多个目标发动DoS 攻击,从而成倍地提高拒绝服务攻击的威力。

IP欺骗概述:所谓IP电子欺骗,就是伪造某台主机的IP地址的技术。其实质就是让一台机器来扮演另一台机器,以达到蒙混过关的目的。

网络监听的原理:1.抛弃基于地址的信任策略2.进行包过滤3.使用加密方法4.使用随机化的初始序列号

第八章.网络站点的安全

网络站点的脆弱:1.认证环节的薄弱性2.系统易被监视性3.易被欺骗性4.有缺陷的局域网服务5.复杂的设备和控制6.主机的安全性无法估计

互联网服务的安全隐患:1.电子邮件2.文件传输3.远程登录4.万维网(WWW)Web面临的威胁:1.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信息传输的安全2.服务器端的安全问题3.客户端安全问题

Web攻击手段:1.DoS攻击(拒绝服务攻击)2.SQL注入3.Cookie欺骗4.木马程序5.CGI 程序的安全性6.Web欺骗7.Java与JavaScript攻击8.ActiveX的安全性

建立Web安全体系:1.正确配置服务器操作系统2.合理配置Web服务器访问限制3.谨慎组织Web服务器的内容4.Web服务器设备和相关软件的安全考虑5.安全管理Web服务器6.安全设置客户端

E=mail的工作原理:一个邮件系统的传输包含了用户代理(User Agent)、传输代理(Transfer Agent)及接受代理(Delivery Agent)三大部分。用户代理是一个用户端发信和收信的程序,负责将信按照一定的标准包装,然后送至邮件服务器,将信件发出或由邮件服务器收回。传输代理则负责信件的交换和传输,将信件传送至适当的邮件主机,再由接受代理将信件分发至不同的邮件信箱。传输代理必须能够接受用户邮件程序送来的信件,解读收信人的地址,

根据SMTP(Simple Mail Transport Protocol)协议将它正确无误地传递到目的地。现在一般的传输代理已采用Sendmail程序完成工作,到达邮件主机后经接收代理POP3(Post Office Protocol)来使邮件被用户读取至自己的主机。

e-mail的工作方法:1.垃圾E-mail2.E-mail炸弹3.E-mail欺骗4.匿名转发e=mail的安全设置:1.加密签名2.垃圾邮件过滤3.病毒扫描4.防火墙的设置

DNS解析原理:一般来说,每个组织有其自己的DNS服务器,并维护域的名称映射数据库记录或资源记录。当请求名称解析时,DNS服务器先在自己的记录中检查是否有对应的IP 地址。如果未找到,它就会向其他DNS服务器询问该信息。DNS站点的安全威胁:1)跟踪内部网络拓扑信息。(2)拒绝服务攻击。(3)DNS欺骗。4)重定向DNS站点安全防护:1.保证DNS部署的安全2.保护DNS服务器服务3.保护DNS区域4.DNS区域数据恢复5.保护DNS资源记录6.保证DNS客户端的安全

第九章.操作库系统的安全

操作系统安全的重要性: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各类操作系统并不很安全,它们在安全性方面有很多漏洞。微软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就有很多“后门”,通过一些特洛伊木马程序,就可以轻松攻破Windows操作系统的防线,控制目的计算机。尽管操作系统开发商不断提供禁止这些“后门”的补丁,但仍难以清除人们对操作系统安全的顾虑。当前,对操作系统安全构成威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1.计算机病毒2.特洛伊木马3.隐蔽通道4.系统漏洞5.系统后门操作系统安全性的设计原则与一般结构:(1)最小特权。(2)机制的经济性。(3)开放系统设计。(4)完备的存取控制机制。(5)基于“允许”的设计原则。(6)权限分离。(7)避免信息流的潜在通道。(8)方便使用,提供友好的用户接口。

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美国国防部把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分为四等(A、B、C、D)八个级别,共27条评估准则。

硬件安全机制:1.存储保护2.运行保护3.I/O保护

软件安全机制:1.用户管理的安全性2.访问控制3.可信通路4.安全审计5.最小特权管理

UNIX安全管理策略:1.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2.用户的安全管理

UNIX网络服务的安全管理:1.网络访问控制2.一些常用网络服务的安全性

第十章.操作库系统的安全

数据库系统的简介:数据库是按某种规则组织的存储数据的集合数据库系统的特性:1.数据独立性2.数据共享性3.数据冗余度小4.数据的保存和移植

数据库安全系统特性:1.数据独立性2.数据安全性3.数据的完整性4.并发控制5.故障恢复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要求:1.数据库的完整性2.元素的完整性3.可审计性4.访问控制5.用户认证6.高可用性7.安全性与可靠性问题8.多层数据库系统的安全

Web站点安全:

数据篡改指的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未经授权就进行修改或删除,使其失去原来的真实性。篡改是人为因素产生的,其威胁源可以是用户,也可以是程序,一般而言,发生这种人为篡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个人利益的驱动。(2)隐藏证据。3)恶作剧(4)无知

数据损坏表现形式:数据表和整个数据库部分或全部被删除、移走或破坏。产生损坏的原因主要有破坏、恶作剧和病毒。数据窃取:数据窃取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可能当它已经损害到用户的业务时仍难以发现。窃取一般是针对敏感数据,窃取的手法除了将数据复制到软盘之类的可移动介质上或把数据打印后取走外,还有可能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将连入计算机网络的数据窃取到。导致窃取的原因如下:(1)被窃取的数据可能比想象中的更有价值(2)不满和将要离开的员工的恶意行为。(3)工商业间谍窃取数据数据库的故障类型:

1.事务内部的故障2.系统范围内的故障3.介质故障4.黑客和计算机病毒数据库的数据保护1.数据库的安全性保护2.数据的完整性保护3.数据库并发控制保护4.数据库镜像保护数据库备份:1.冷备份2.热备份3.逻辑备份系统的网络完整性:1.服务器保护2.客户机的保护3.网络连接数据库的恢复:1.数据转储技术2.登记日志文件技术

第十一章。安全电子交易

电子交易的安全标准:1 .常用数据交换协议2 .SSL协议

常用数据交换协议:1电子数据交换(EDI)2开放贸易协议(OTP)3开放数据标准(OPS)4加密套接字层(SSL)5安全电子交易(SET)

SSL提供3种基本的安全服务:信息加密、信息完整性和相互认证。

SSL安全协议主要提供三方面的服务:1加密数据以隐藏被传送的数据。2维护数据的完整性,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改变。3认证用户和服务器,使得它们能够确信数据将被发送到正确的客户机和服务器上。SSL安全协议的运行步骤

SSL的运行过程包括六步:(1)接通阶段,客户通过网络向服务商打招呼,服务商回应。(2)密码交换阶段,客户与服务商之间交换双方认可的密码。一般选用RSA密码算法,也有的选用Diffie-Hellman和Fortezza-KEA密码算法。3)会谈密码阶段,客户与服务商间产生彼此交谈的会谈密码。4)检验阶段,检验服务商取得的密码(5)客户认证阶段,验证客户的可信度。6)结束阶段,客户与服务商之间相互交换结束的信息

SET的基本概念:SET是一个基于可信的第三方认证中心的方案,它要实现的主要目标有下列三个方面:(1)保障付款安全。(2)确定应用的互通性。(3)达到全球市场的接受性。SET协议保证了电子交易的机密性、数据完整性、身份的合法性和不可否认性。

SET的基本原理:SET协议规定了交易各方进行安全交易的具体流程。SET协议执行步骤与常规的信用卡交易过程基本相同,只是它是通过因特网来实现的。SET协议执行步骤与常规的信用卡交易过程基本相同,只是它是通过因特网来实现的。SET提供了3种服务:1在交易涉及的各方之间提供安全的通信信道。2通过使用X.509v3数字证书进行认证。3保证机密性,因为信息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必要的地方才对交易各方可用。

SET的安全需求

SET规约列出了以下一些在Internet和其他网络上使用信用卡进行安全支付处理的商业需求。(1)对支付和订购信息提供机密性,使卡的用户确信这个信息是安全的并只能被持卡者访问是必要的。

(2)保证所有传输数据的完整性,即保证在SET报文传输过程中不会出现对内容的修改。SET使用数字签名来保证完整性。

(3)认证中心机制,可验证使用者(消费者与经销商)的合法性,对卡的拥有者是否是信用卡账户的合法用户提供鉴证。4)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关系对商家是否可以接受信用卡交易提供鉴证,这是前面需求的补充。

(5)保证使用最好的安全策略和系统设计技术来保护电子商务交易中的所有合法方。SET 基于高度安全的加密算法和协议上经过很好测试的规约。

(6)确保不完全依靠内部使用的安全机制,但认证协议也不会妨碍安全机制运作。

(7)具有不同软件与网络间相互运作的能力,方便和鼓励软件和网络提供者之间的互操作性。

(8)确保安全系统设计和安全性。

11.4.2 SET的关键特征:(1)保证信息的保密性。2)保证数据的完整性。(3)验证商户和持卡人认证过程分为:

1)卡用户账号的鉴别,SET使得商家能够验证卡用户是有效的卡账号的合法用户。

2)商家的鉴别,SET使得卡用户可以验证商家与金融机构存在某种关系,允许它接受支付信用卡。

(4)使用明确的协议与信息格式,以提供不同软硬件间互相运作的能力。

11.4.3 SET的购物流程: 1.购物请求2.授权请求3.扣款请求

SET的双向签名: SET引入的一个重要技术:双向签名(如图11-7所示)。双向签名的目的是为了连接两个发送给不同接收者的报文。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想要将订购信息(OI)发送给商家,将支付信息(H)发送给银行,商家不必知道消费者的信用卡号码,银行也不必知道消费者订单的细节。消费者被提供了私有性的额外保护使得这两个项目分离。

11.5 SET中的支付处理:

在交易过程中,所有的消息传输都在消费者与商店、商店与银行(付款银行)之间。SET支持的交易主要包括:1购买请求。2支付认可。3支付获取。

购买请求交换由4个报文组成:发起请求、发起响应、购买请求和购买响应

支付认可交换由两个报文组成:认可请求和认可响应。商家向支付网关发送一个认可请求报文,该报文由下面几个部分组成.1.与购买有关的信息2.与认可有关的信息3.证书

11.5.3 支付获取:为了获得支付,商家在支付获取交易中雇用支付网关,由获取请求和获取响应报文组成。

对于获取请求报文,商家生成、签名和加密获取请求数据块,这个数据块中包括了支付的数量和交易ID。这个报文还包括以前收到的这个交易的加密的获取权标(在认可响应中),以

及商家的签名密钥和交换密钥的证书。

当支付网关收到了获取请求报文时,它解密并验证获取请求数据块,解密并验证获取权标块。然后,它检查获取请求和获取权标的一致性。接着,它创建清算请求并通过私有支付网络发送给发行者。这个请求引起资金被划拨到商家的账户中

11.6 SET存在的问题:(1)SET只支持信用卡消费。(2)SET报文消息太复杂。(3)SET涉及的实体较多。(4)SET对智能卡支持不够。(5)SET消费模式的差别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一、《网络安全技术和使用》杂志社有限公司办刊宗旨 本刊成立于2003年,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主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主办。从2009年起,本刊改由中华人民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出版社主办,是国内网络安全技术和使用领域行业指导性科技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针对网络安全领域的“新人新潮新技术”,旨在传达和反映政府行业机构的政策、策略、方法,探索和追踪技术使用的最新课题、成果、趋势,透视和扫描企业、人物及产业项目的形象、风采、焦点,推动并引领行业整体进步和发展。 本刊系“三高两强”刊物,即信息量高、学术水平高、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使用性强。读者定位侧重于政府有关各部门领导、干部、专业工作者,企事业、军队、公安部门和国家安全机关,国家保密系统、金融证券部门、民航铁路系统、信息技术科研单位从事网络工作的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信息安全产品厂商、系统集成商、网络公司职员及其他直接从事或热心于信息安全技术使用的人士。 创刊以来,本刊和国内外近百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方式包括:长期综合合作、协办、支持、栏目协办和中短期合作。今后,本刊愿和国内外业界权威机构、团体、政府官员及专家学者进一步建立、开展广泛的联系和交流,热忱欢迎业界同仁以多种形式加盟我们的事业。 本刊通过邮订、邮购、赠阅、派送、自办发行及定点销售等多渠道发行,目前发行范围集中于公安、军队、电信、银行、证券、司法、政府机构、大专院校及政务、商务其它各行业使用领域的广大读者。 二、《网络安全技术和使用》主要栏目 焦点●论坛 特别报道:中国信息安全技术和使用中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的深度报道;业内重大事件透视。 权威论坛:业内专家、学者和官方以及政府有关领导及权威人士的署名文章、讲话,从宏观上对网络安全技术和使用方面的趋势、走向和策略,进行深层次的论述。 技术●使用

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前景

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技术 的发展前景 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ComputerCDSoftwareandApplications2011 年第 2 期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前景陆成长 2,钟世红 (1.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青岛 266100;2.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潍坊261001)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 ,互联网的普及 ,电子商务的扩展 ,信息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 网络与信息安全也越来越受 到重视 .本文将立足现实 ,浅析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奠词 :网络;信息;网络与信息安全 ;重要性;发展前景 中圈分类号:TP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墙号:1007— 9599(2011)02-0016— 01 TheImportanceofNetwork&Information SecurityandRelatedTechnologyDevelopmentProspects LuChengzhang~.2, ZhongShihong= (1.ChinaOceanUniversity,Qingdao266100,China;2.WeichaiPowerCo.,Ltd.,Weif ang26 1001,China) Abstract:Withtechnologydevelopment,popularityoftheImernet,e-commerceexpansion, substantialincreaseinthelevelof informationtechnology,networkandinf~mafionsecuritygetmoreandmoreattenti on.Thisa rticlebasedOnreality,discussthe importanceofnetworkandinformationsecurityandre~tedtechnologydevelopment prospe cts. Keywords: Network;Infolmation;Networkandinformationsecurity;Importance;Develop

网络安全技术期末试卷B

网络安全技术期末试卷 B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泉州师院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应用科技学院 16级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网络安全技术》期末试卷B 一、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70分) 1、什么是传统加密,什么是公钥加密,并分别说出各两种典型的加密算 法? 2、什么是泛洪攻击,如何防范泛洪攻击? 3、画出利用公钥加密方法进行数据加密的完整流程图。 4、数字签名有何作用,如何实现数字签名? 5、画图说明PGP如何同时实现对数据的保密与认证? 6、什么是防火墙,其主要功能有哪些? 7、使用IPSec的优点是什么? 8、蠕虫用什么手段访问远程系统从而得以传播自己? 9、什么是云计算,有哪三种云服务模型? 10、什么是DDOS攻击? 二、计算题(15分) 请进行RSA算法的加密和解密。要求如下: (1)选取两个素数分别为p=7,q=11,e=13。 (2)先计算求出公开密钥和秘密密钥 (3)对明文P=55进行加密,计算密文C,要求书写加密的过程及其步骤。 (4)对密文C=10进行解密,计算明文P,要求书写解密的过程及其步骤。 三、某投资人士用Modem拨号上网,通过金融机构的网上银行系统,进行证 券、基金和理财产品的网上交易,并需要用电子邮件与朋友交流投资策略。该用户面临的安全威胁主要有: (1)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安全; (2)计算机病毒; (3)网络蠕虫; (4)恶意攻击; (5)木马程序; (6)网站恶意代码; (7)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漏洞; (8)电子邮件安全。 试据此给出该用户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来防范上述安全威胁。(15分)

网络安全技术发展分析.

网络安全技术发展分析 2007年,网络安全界风起云涌,从技术更加精湛的网络注入到隐蔽性更强的钓鱼式攻击,从频频被利用的系统漏洞到悄然运行的木马工具,网络攻击者的手段也更加高明。 网络攻击的发展趋势 综合分析2007年网络攻击技术发展情况,其攻击趋势可以归纳如下: 如今安全漏洞越来越快,覆盖面越来越广 新发现的安全漏洞每年都要增加一倍之多,管理人员要不断用最新的补丁修补这些漏洞,而且每年都会发现安全漏洞的许多新类型。入侵者经常能够在厂商修补这些漏洞前发现攻击目标。 攻击工具越来越复杂 攻击工具开发者正在利用更先进的技术武装攻击工具。与以前相比,攻击工具的特征更难发现,更难利用特征进行检测。攻击工具具有以下特点: ?反侦破和动态行为 攻击者采用隐蔽攻击工具特性的技术,这使安全专家分析新攻击工具和了解新攻击行为所耗费的时间增多;早期的攻击工具是以单一确定

的顺序执行攻击步骤,今天的自动攻击工具可以根据随机选择、预先定义的决策路径或通过入侵者直接管理,来变化它们的模式和行为。 ?攻击工具的成熟性 与早期的攻击工具不同,目前攻击工具可以通过升级或更换工具的一部分迅速变化,发动迅速变化的攻击,且在每一次攻击中会出现多种不同形态的攻击工具。此外,攻击工具越来越普遍地被开发为可在多种操作系统平台上执行。 攻击自动化程度和攻击速度提高,杀伤力逐步提高 扫描可能的受害者、损害脆弱的系统。目前,扫描工具利用更先进的扫描模式来改善扫描效果和提高扫描速度。以前,安全漏洞只在广泛的扫描完成后才被加以利用。而现在攻击工具利用这些安全漏洞作为扫描活动的一部分,从而加快了攻击的传播速度。 传播攻击。在2000年之前,攻击工具需要人来发动新一轮攻击。 目前,攻击工具可以自己发动新一轮攻击。像红色代码和尼姆达这类工具能够自我传播,在不到18个小时内就达到全球饱和点。 越来越不对称的威胁 In ter net上的安全是相互依赖的。每个In ter net 系统遭受攻击的可能性取决于连接到全球In ternet上其他系统的安全状态。 由于攻击技术的进步,一个攻击者可以比较容易地利用分布式系

网络课网络安全技术期末复习题

【网络课】网络安全技术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 第一章 (B) 1.由于来自于系统外部或内部的攻击者冒充为网络的合法用户获得访问权限的攻击方法是下列哪一项? A. 黑客攻击 B. 社会工程学攻击 C. 操作系统攻击 D. 恶意代码攻击 (A) 2. 在信息安全性中,用于提供追溯服务信息或服务源头的是哪一项? A. 不可否认性 B. 认证性 C. 可用性 D. 完整性 第二章 (A) 1. 密码技术的哪一个目标不能被对称密码技术实现? A. 完整性 B. 保密性 C. 不可否认性 D. 认证性 (C)2. A想要使用非对称密码系统向B发送秘密消息。A应该使用哪个密钥来加密消息? A. A的公钥 B. A的私钥 C. B的公钥 D. B的私钥 (A) 3. DES的有效密钥长度是多少? A. 56比特 B. 112比特 C. 128比特 D. 168比特 (C) 4. 下面哪种情况最适合使用非对称密码系统? A. 公司电子邮件系统 B. 点到点的VPN系统 C. 证书认证机构 D. Web站点认证 (D) 5. 下面哪个哈希函数最适合8位处理器? A. SHA-256 B. SHA-512 C. MD4 D. MD2 (C) 6. Grace想要使用数字签名技术向Joe发送一则消息,为了获得数字签名,她应该对哪种信息进行签名? A. 明文消息 B. 密文消息 C. 明文消息摘要 D. 密文消息摘要 (C)7. Joe收由Grace签了名的信息,请问Joe该使用哪个密钥来验证签名? A. Joe的公钥 B. Joe的私钥 C. Grace的公钥 D. Grace的私钥 第三章 (C) 1. 下面哪项不属于口令认证? A. 可重用口令认证 B. 一次性口令认证 C. 安全套接层认证 D. 挑战应答口令认证 (C)2. 公钥认证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SSL认证 B. Kerberos认证 C. 安全RPC认证 D. MD5认证 第四章 (C) 1. 在TCP/IP协议安全中,下列哪一项属于应用层安全? A. VPNs B. PPP C. Kerberos D. SSL (C) 2. IPSec中有三个主要的协议用来对传输中的系统提供安全服务,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期末复习试题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期末复习试题 一、复习范围 (一)单项选择题范围: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另附件给出一些题 (二)计算机安全应用题:见附件 (三)简答题范围:平时作业附件: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以下人为的恶意攻击行为中,属于主动攻击的是(A ) A、数据篡改及破坏 B、数据窃听 C、数据流分析 D、非法访问 2、数据完整性指的是(C ) A、保护网络中各系统之间交换的数据,防止因数据被截获而造成泄密 B、提供连接实体身份的鉴别 C、防止非法实体对用户的主动攻击,保证数据接受方收到的信息与发送方发送的信息完全一致 D、确保数据数据是由合法实体发出的 3、以下算法中属于非对称算法的是(B ) A、DESB RSA算法 C、IDEA D、三重DES 4、在混合加密方式下,真正用来加解密通信过程中所传输数据(明文)的密钥是(B ) A、非对称算法的公钥 B、对称算法的密钥 C、非对称算法的私钥 D、CA中心的公钥 5、以下不属于代理服务技术优点的是(D )

A、可以实现身份认证 B、内部地址的屏蔽和转换功能 C、可以实现访问控制 D、可以防范数据驱动侵袭 6、包过滤技术与代理服务技术相比较(B ) A、包过滤技术安全性较弱、但会对网络性能产生明显影响 B、包过滤技术对应用和用户是绝对透明的 C、代理服务技术安全性较高、但不会对网络性能产生明显影响 D、代理服务技术安全性高,对应用和用户透明度也很高 7、在建立堡垒主机时(A ) A、在堡垒主机上应设置尽可能少的网络服务 B、在堡垒主机上应设置尽可能多的网络服务 C、对必须设置的服务给与尽可能高的权限 D、不论发生任何入侵情况,内部网始终信任堡垒主机 8、 "DES是一种数据分组的加密算法, DES它将数据分成长度为多少位的数据块,其中一部分用作奇偶校验,剩余部分作为密码的长度?"( B )A56位B64位C112位D128位 9、 Kerberos协议是用来作为:( C ) A、传送数据的方法 B、加密数据的方法 C、身份鉴别的方法 D、访问控制的方法 10、黑客利用IP地址进行攻击的方法有:( A ) A、IP欺骗 B、解密 C、窃取口令 D、发送病毒1 1、防止用户被冒名所欺骗的方法是: ( A )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

随着计算机应用范围的扩大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上购物、商业贸易、金融财务等经济行为都已经实现网络运行,“数字化经济”引领世界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然而,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连接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不均匀性和网络的开放性、互联性等特征,致使网络易受黑客、恶意软件和其他不轨人员的攻击,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和关注的今天,网络安全技术作为一个独特的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一、网络安全的定义 所谓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因素或者恶意的攻击而遭到破坏、更改、泄漏,确保系统能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常见的影响网络安全的问题主要有病毒、黑客攻击、系统漏洞、资料篡改等,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来保障网络安全可靠地运行。 二、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1)信息泄密。主要表现为网络上的信息被窃听,这种仅窃听而不破坏网络中传输信息的网络侵犯者被称为消极侵犯者。 (2)信息被篡改。这是纯粹的信息破坏,这样的网络侵犯被称为积极侵犯者。积极侵犯者截取网上的信息包,并对之进行更改使之失效,或者故意添加一些有利于自已的信息,起到信息误导的作用,其破坏作用最大。 (3)传输非法信息流。只允许用户同其他用户进行特定类型的通信,但禁止其它类型的通信,如允许电子邮件传输而禁止文件传送。 (4)网络资源的错误使用。如不合理的资源访问控制,一些资源有可能被偶然或故意地破坏。 (5)非法使用网络资源。非法用户登录进入系统使用网络资源,造成资源的消耗,损害了合法用户的利益。 (6)环境影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计算机网络都会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如恶劣的天气、灾害、事故会对网络造成损害和影响。 (7)软件漏洞。软件漏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应用软件、TCP/IP 协议、网络软件和服务、密码设置等的安全漏洞。这些漏洞一旦遭受电脑病毒攻击,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8)人为安全因素。除了技术层面上的原因外,人为的因素也构成了目前较为突出的安全因素,无论系统的功能是多么强大或者配备了多少安全设施,如果管理人员不按规定正确地使用,甚至人为露系统的关键信息,则其造成的安全后果是难以量的。这主要表现在管理措施不完善,安全意识薄,管理人员的误操作等。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 网络安全技术随着人们网络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其涉及的技术面非常广,主要的技术如下:认证技术、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及入侵检测技术等,这些都是网络安全的重要防线。 (一)认证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期末复习试题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期末复习资料 一、题型设计 试卷计划由四种题型组成:单项选择题(分数:2*20,共40分)、填空题(分数1*10,共10分)、简答题(分数6*5,共30分)、综合应用题(2题,共20分) 二、复习范围 (一)单项选择题范围: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另附件给出60题 (二)填空题范围:教材每章后的课后习题(三)简答题范围:见附件给出题目 (四)综合应用题: 附件: 单项选择题 1.在以下人为的恶意攻击行为中,属于主 动攻击的是( A ) 2.A、数据篡改及破坏 3.B、数据窃听 4.C、数据流分析 5.D、非法访问 6.数据完整性指的是( C ) 7.A、保护网络中各系统之间交换的数据, 防止因数据被截获而造成泄密8.B、提供连接实体身份的鉴别 9.C、防止非法实体对用户的主动攻击, 保证数据接受方收到的信息与发送方 发送的信息完全一致 10.D、确保数据数据是由合法实体发出的 11.以下算法中属于非对称算法的是 ( B ) 12.A、DES 13.B RSA算法 14.C、IDEA 15.D、三重DES 16.在混合加密方式下,真正用来加解密通 信过程中所传输数据(明文)的密钥是 ( B ) 17.A、非对称算法的公钥 18.B、对称算法的密钥 19.C、非对称算法的私钥 20.D、CA中心的公钥 21.以下不属于代理服务技术优点的是 ( D ) 22.A、可以实现身份认证 23.B、内部地址的屏蔽和转换功能 24.C、可以实现访问控制

25.D、可以防范数据驱动侵袭 26.包过滤技术与代理服务技术相比较 ( B ) 27.A、包过滤技术安全性较弱、但会对网 络性能产生明显影响 28.B、包过滤技术对应用和用户是绝对透 明的 29.C、代理服务技术安全性较高、但不会 对网络性能产生明显影响 30.D、代理服务技术安全性高,对应用和 用户透明度也很高 31.在建立堡垒主机时( A ) 32.A、在堡垒主机上应设置尽可能少的网 络服务 33.B、在堡垒主机上应设置尽可能多的网 络服务 34.C、对必须设置的服务给与尽可能高的 权限 35.D、不论发生任何入侵情况,内部网始 终信任堡垒主机 36."DES是一种数据分组的加密算法, DES 它将数据分成长度为多少位的数据块, 其中一部分用作奇偶校验,剩余部分作 为密码的长度" ( B ) A 56位 B 64位 C 112位 D 128位 9.Kerberos协议是用来作为:( C ) A. 传送数据的方法 B. 加密数据的方法 C.身份鉴别的方法 D.访问控制的方法 10.黑客利用IP地址进行攻击的方法有:( A ) A. IP欺骗 B. 解密 C. 窃取口令 D. 发送病毒 11.防止用户被冒名所欺骗的方法是:( A ) A. 对信息源发方进行身份验证 B. 进行数据加密 C. 对访问网络的流量进行过滤和保护 D. 采用防火墙 12.屏蔽路由器型防火墙采用的技术

网络安全实用技术答案

选择题 部分: 第一章: (1)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网络环境中数据的、完整性、网络服务可用性和可审查性受到保护。A.保密性 (2)网络安全的实质和关键是保护网络的安全。C.信息 (3)实际上,网络的安全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二是网络的信息安全。D.网络的系统安全 (4)在短时间内向网络中的某台服务器发送大量无效连接请求,导致合法用户暂时无法访问服务器的攻击行为是破坏了。C.可用性 (5)如果访问者有意避开系统的访问控制机制,则该访问者对网络设备及资源进行非正常使用属于。B.非授权访问 (6)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通信技术、应用数学、密码技术和信息论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是的重要组成部分。A.信息安全学科 (7)实体安全包括。B.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媒体安全 (8)在网络安全中,常用的关键技术可以归纳为三大类。D.预防保护、检测跟踪、响应 恢复 第二章: (1)加密安全机制提供了数据的______.D.保密性和完整性 (2)SSI.协议是______之间实现加密传输协议。A.传输层和应用层 (3)实际应用时一般利用_____加密技术进行密钥的协商和交换.利用_____加密技术进行用户数据的加密。B.非对称对称 (4)能在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提供的网络安全服务是。 B.数据保密性服务 (5)传输层由于可以提供真正的端到端链接,因此最适宜提供安全服务。D.数据保密性及以上各项 (6)VPN的实现技术包括。D.身份认证及以上技术 第三章: (1)网络安全保障包括信息安全策略和。D.上述三点 (2)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的外围是。D.上述三点 (3)名字服务、事务服务、时间服务和安全性服务是提供的服务。C.CORBA网络安全 管理技术 (4)一种全局的、全员参与的、事先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纠正、动态的运作管理模式是基于风险管理理念和。A.持续改进模式的信息安全运作模式 (5)我国网络安全立法体系框架分为。B.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 文档 (6)网络安全管理规范是为保障实现信息安全政策的各项目标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定和规程,具有。C.强制效力 第四章: (1)在黑客攻击技术中,是黑客发现获得主机信息的一种最佳途径。A.端口扫描 (2)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监听工具不能够分析的协议是。D.IPX和DECNet

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和展望

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和展望 摘要: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和深入,网络安全成为网络应用的重大隐患。由于网络安全的脆弱性而导致的经济损失,每年都在快速增长。为了有效地保护企业网络,大多数企业部署了涉及到多层的网络安全产品,其中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病毒检测网关等。在本文中,我们首先了解下目前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通过深入学习各个层的不同的安全技术能过更好地解决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 关键词:网络;安全;数据包;防火墙;入侵防御;防病毒网关 网络安全技术的现状 目前我们使用各种网络安全技术保护计算机网络,以降低恶意软件和各种攻击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使用的网络安全技术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1. 数据包层保护:如路由器的访问控制列表和无状态防火墙; 2. 会话层保护:如状态检测防火墙; 3. 应用层保护:如代理防火墙和入侵防御系统; 4. 文件层保护:如防病毒网关系统。 在表-1中对四类网络安全技术进行了比较,并且评估各种技术涉及的协议,安全机制,以及这些技术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表-1 网络安全技术的比较 数据包过滤保护 数据包过滤保护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控制网络访问的一种方式。这种技术的原理很简单:通过比较数据包头的基本信息来确定数据包是否允许通过。Cisco IOS 的访问控制列表(ACL)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包过滤工具。Linux操作系统中的IPChains也是一种常用的包过滤工具。 对于某些应用协议,在传输数据时,需要服务器和客户端协商一个随机的端口。例如FTP,RPC和H323.包过滤设备不能保护此类协议。为了保证此类应用的数据包通过包过滤设备,需要在访问控制列表上打开一个比较大的”漏洞”,这样也就消弱了包过滤系统的保护作用。 状态检测防火墙 会话层的保护技术通过追踪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会话状态来控制双向的数据流。状态检测防火墙记录会话状态信息,而且安全策略是也是对会话状态的允许或拒绝。对于基于面向连接的TCP协议应用程序,状态检测防火墙提供更丰富的安全策略: 1. 直接丢弃来自客户端/服务器的数据包; 2. 向客户端,或服务器,或者双方发送RST包,从而关闭整个TCP连接; 3. 提供基本的QoS功能。 状态检测防火墙能够监测到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动态端口的协商,从而能够控制动态协议的数据流。例如,对于FTP协议,状态检测防火墙通过监测控制会话中的协商动态端口的命令,从而控制它的数据会话的数据传输。 应用层保护 为了实现应用层保护,需要两个重要的技术:应用层协议分析器和内容匹配技术。应用层保护技术通过应用层协议分析器分析数据流的,从而过滤掉应用。目前,安全设备厂商提供多种安全产品提供应用层保护技术,其中部署比较广泛

最新网络安全期末试卷

《网络安全》期末试卷 姓名班级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一、填空题(2’*30=60) 1、从内容上看,网络安全包括网络实体安全、软件安全、数据安全和安全管理四个方面。 4、网络安全防范的5个层次为网络、操作系统、用户、 应用程序和数据。 7、美国国防部制定的可信任计算系统评估标准TCSEC(the trusted computing system evaluation criteria)中定义的系统安全中的5个要素是安全策略、可审计机制、可操作性、生命期保证和建立并维护系统安全的相关文件。 10、黑客攻击的步骤是踩点、扫描、查点、获取访问权、权限提升、窃取、掩盖踪迹和拒绝服务攻击。 二、选择题(2’*5=10’) 1、下面不属于木马特征的是( B )。 A. 自动更换文件名,难于被发现 B. 程序执行时不占太多系统资源 C. 不需要服务端用户的允许就能获得系统的使用权 D. 造成缓冲区的溢出,破坏程序的堆栈 2、下面不属于端口扫描技术的是( D )。 A. TCP connect()扫描 B. TCP FIN扫描 C. IP包分段扫描 D. Land扫描 3、下面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病毒可以是一个程序 B.病毒可以是一段可执行代码 C.病毒能够自我复制 D. ABC都正确 4、下面不属于按网络覆盖范围的大小将计算机网络分类的是( C )。 A. 互联网 B. 广域网 C. 通信子网 D. 局域网 5、下面不属于木马伪装手段的是( A )。

A. 自我复制 B. 隐蔽运行 C. 捆绑文件 D. 修改图标 三、判断题(2’*5=10’) 1、缓冲区溢出并不是一种针对网络的攻击方法。(√) 2、DDoS攻击破坏性大,难以防范,也难以查找攻击源,被认为是当前最有效的攻击手法。(√) 3、扫描器可以直接攻击网络漏洞。(ⅹ) 4、病毒传染主要指病毒从一台主机蔓延到另一台主机。(ⅹ) 5、DDoS攻击是与DoS无关的另一种拒绝服务攻击方法。(ⅹ) 四、简述题(10’*2=20’) 1、简述拒绝服务攻击的概念和原理。 拒绝服务攻击的概念:广义上讲,拒绝服务(DoS,Denil of service)攻击是指导致服务器不能正常提供服务的攻击。确切讲,DoS攻击是指故意攻击网络协议实现的缺陷或直接通过各种手段耗尽被攻击对象的资源,目的是让目标计算机或网络无法提供正常的服务,使目标系统停止响应,甚至崩溃。 拒绝服务攻击的基本原理是使被攻击服务器充斥大量要求回复的信息,消耗网络带宽或系统资源,导致网络或系统超负荷,以至于瘫痪而停止提供正常的网络服务。

网络安全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信息要会与營理信豔与电睡 China Computer&Communication2018年第8期 网络安全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田铁刚 (黑龙江工业学院,黑龙江鸡西158100)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开始进入每一个家庭,同时,互联网也发展起来。如今基本上每一个家庭都联通了互联网,这大大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但是一些问题也开始慢慢凸显出来,其中 最大的问题就是互联网的安全问题。笔者着重阐述了互联网安全的现状,详细探讨了互联网安全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给出一些加强网络安全的措施,希望能够为网络的安全作出贡献。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安全技术;广域网;发展趋势;信息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 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767 (2018) 08-174-02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ian Tiegang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Jixi Heilongjiang15810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computers have begun to enter every family.At the same time,the Internet has also developed.Nowadays,every family is basically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which greatly facilitates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between people.But some problems are beginning to emerge.The biggest problem is the security of the Internet.The author focus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rnet security,and then discuss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rnet security technology in detail,and gives som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network security,hoping to make contribution to the security of the network. Key words:Internet;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wide area network;development trend;information security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被不断应用到了各行各业,目前计算机的作用不只是计算一些数据,开始通过互联网来 构建一些信息平台,从而实现信息的连通,帮助人们进行信 息的交流。虽然为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方便,但是一些 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由于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快,网络 环境比较混杂,这就造成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必须要分析现阶段的计算机网络发展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重新规划互联网的发展途径,以改变互联网的 安全现状。 1网络安全技术的现状 互联网信息的安全主要是保证互联网设备和计算机软件 以及网络信息的安全[1],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从计算机硬件和 软件出发,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得它们免受攻击,这样就可以 有效防止硬件损坏和信息泄露,才能保证计算机网络的整体 安全,使得互联网能够正常服务于人们。 目前,互联网已深入到了每一个家庭,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也非常便捷,如视频通话、微信支付、电子商务等等,都凸显出了互联网的优越性,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智能化,生活的质量提高。互联网技术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使得 人们的生活更加简单方便。 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发展我国在网络安全方面取得了长足 的进步,以往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依靠防火墙'防火墙的功能相对单一,随着技术的进步防火墙开始被拥有报 警、防护、恢复、检测等功能的安全系统所取代,并且在此 基础上建立了相对安全的网络模型,这种系统在技术上有了 非常大的进步,用户的计算系统也越来越安全。虽然我国的 计算机安全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一些网络病毒不断演 变,网络安全还面临很大的威胁。 2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 从互联网诞生以来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一直影响着我 国的互联网,它是历史遗留的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网络安 全问题不可能全部被消除,影响其安全性的因素包括以下几 作者简介:田铁刚(1979-),男,黑龙江鸡西人,硕士研究生。研宄方向:网络安全与服务。 174

(精选)网络安全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分组密码体制应遵循什么原则,以DES密码体制为例详细说明。 混乱原则和扩散原则 混乱原则:为了避免密码分析者利用明文和密文之间的依赖关系进行破译,密码的设计因该保证这种依赖关系足够复杂。 扩散原则:为避免密码分析者对密钥逐段破译,密码的设计因该保证密钥的每位数字能够影响密文中的多位数字 密钥置换算法的构造准则 设计目标:子密钥的统计独立性和灵活性 实现简单 速度 不存在简单关系:( 给定两个有某种关系的种子密钥,能预测它们轮子密钥之间的关系) 种子密钥的所有比特对每个子密钥比特的影响大致相同 从一些子密钥比特获得其他的子密钥比特在计算上是难的 没有弱密钥 (1)分组长度足够长,防止明文穷举攻击,例如DES,分组块大小为64比特, (2)密钥量足够大,金额能消除弱密钥的使用,防止密钥穷举攻击,但是由于对称密码体制 存在密钥管理问题,密钥也不能过大。 (3)密钥变化够复杂 (4)加密解密运算简单,易于软硬件高速实现 (5)数据扩展足够小,一般无数据扩展。 差错传播尽可能小,加密或者解密某明文或密文分组出错,对后续密文解密影响尽可能 2.利用公钥密码算法实现认证时,一般是(1)C=EKRA(M),发送方A用私钥加 密后发送给B;(2)M=DKUA (C):接收方B用A方的公钥进行解密。请问,在这个过程中,能否保证消息的保密性?若不能,请你给出解决方案。 答:不能,在这个过程中,采用的是单次加密,而且接收方采用的是公钥解密,公钥是公开的,只要有人截获了密文,他就可以据此很容易地破译密文,故不能保证消息的保密性。 解决方案:可以采用两次运用公钥密码的方式,即:(1)C=EKUA(EKRA(M)) (2)M=DKUA(DKRA(C)) 这样,发送方A首先用其私钥对消息进行加密,得到数 字签名,然后再用A方的公钥加密,所得密文只有被拥有私钥的接收方解密,这样就可以既保证提供认证,又保证消息的保密性。 3.Ipsec有两种工作模式。请划出数据包的封装模式并加以说明,并指出各自 的优缺点。 IPSec协议(包括 AH和ESP)既可用来保护一个完整的IP载荷,亦可用来保护某个IP载荷的上层协议。这两方面的保护分别是由IPSec两种不同的模式来提供的,如图所示。其中,传送模式用来保护上层协议;而通道模式用来保护整个IP数据报。 在传送模式中,IPSec先对上层协议进行封装,增加一 IPSec头,对上层协议的数据进行保护,然后才由IP协议对封装的数据进行处理,增加IP头;

Internet实用技术项目六 Internet网络安全技术应用

项目六:Internet网络技术应用

4. 安装个人证书 双击刚刚下载的个人证书,单击“安装证书”,进行安装。安装过程与安装根证书类似,这里不再重复。安装成功后,可在浏览器的“工具”→“Internet 选项”→“内容”→“证书”里找到相关的证书。 5. 检查Office Outlook中的数字证书 运行Microsoft Office Outlook,在弹出的Office Outlook主窗口中依次单击“工具”→“信任中心”,在打开“信任中心”窗体的左窗格中选择“电子邮件安全性”,并在右窗格中单击“设置”,可看到刚刚安装的证书已经在起作用。 6. 发送、接收数字签名邮件 7.发送、接收加密邮件 任务6-2 360防病毒软件的使用 1.360杀毒软件的安装 2.卸载360 如果要卸载360杀毒软件,可在Windows的开始菜单中,点击“开始/程序/360安全中心/360杀毒”,点击“卸载360杀毒”菜单项。 3.查杀病毒 360杀毒具有实时病毒防护和手动扫描功能,为系统提供全面的安全防护。 实时防护功能在文件被访问时对文件进行扫描,及时拦截活动的病毒。在发现病毒时会通过弹出提示窗口警告,。 4.升级病毒库 360杀毒具有自动升级功能,如果开启了自动升级功能,360杀毒会自动下载并安装升级文件。360杀毒5.0版本默认不安装本地引擎病毒库,如果想使用本地引擎,请点击主界面右上角的“设置”,打开设置界面后点“多引擎设置”,然后勾选常规反病毒引擎查杀和防护,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Bitdifender或Avira常规查杀引擎,如图6-30所示,选择好后点击“确定”按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一、《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杂志社有限公司办刊宗旨 本刊成立于年,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主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主办。从年起,本刊改由中华人民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出版社主办,是国内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领域行业指导性科技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针对网络安全领域的“新人新潮新技术”,旨在传达与反映政府行业机构的政策、策略、方法,探索与追踪技术应用的最新课题、成果、趋势,透视与扫描企业、人物及产业项目的形象、风采、焦点,推动并引领行业整体进步和发展。 本刊系“三高两强”刊物,即信息量高、学术水平高、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应用性强。读者定位侧重于政府有关各部门领导、干部、专业工作者,企事业、军队、公安部门和国家安全机关,国家保密系统、金融证券部门、民航铁路系统、信息技术科研单位从事网络工作的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信息安全产品厂商、系统集成商、网络公司职员及其他直接从事或热心于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的人士。 创刊以来,本刊与国内外近百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方式包括:长期综合合作、协办、支持、栏目协办和中短期合作。今后,本刊愿与国内外业界权威机构、团体、政府官员及专家学者进一步建立、开展广泛的联系和交流,热忱欢迎业界同仁以多种形式加盟我们的事业。 本刊通过邮订、邮购、赠阅、派送、自办发行及定点销售等多渠道发行,目前发行范围集中于公安、军队、电信、银行、证券、司法、政府机构、大专院校及政务、商务其它各行业应用领域的广大读者。 二、《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主要栏目 焦点●论坛 特别报道:中国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中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的深度报道;业内重大事件透视。 权威论坛:业内专家、学者和官方以及政府有关领导及权威人士的署名文章、讲话,从宏观上对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方面的趋势、走向与策略,进行深层次的论述。 技术●应用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试卷全含答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网络安全》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30 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 非法接收者在截获密文后试图从中分析出明文的过程称为( A ) A. 破译 B. 解密 C. 加密 D. 攻击 2. 以下有关软件加密和硬件加密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B ) A. 硬件加密对用户是透明的,而软件加密需要在操作系统或软件中写入加密程序 B. 硬件加密的兼容性比软件加密好 C. 硬件加密的安全性比软件加密好 D. 硬件加密的速度比软件加密快 3. 下面有关3DES的数学描述,正确的是( B ) A. C=E(E(E(P, K1), K1), K1) B. C=E(D(E(P, K1), K2), K1) C. C=E(D(E(P, K1), K1), K1) D. C=D(E(D(P, K1), K2), K1) 4. PKI无法实现( D ) A. 身份认证 B. 数据的完整性 C. 数据的机密性 D. 权限分配 5. CA的主要功能为(D ) A. 确认用户的身份 B. 为用户提供证书的申请、下载、查询、注销和恢复等操作 C. 定义了密码系统的使用方法和原则 D. 负责发放和管理数字证书 6. 数字证书不包含( B ) A. 颁发机构的名称 B. 证书持有者的私有密钥信息 C. 证书的有效期 D. CA签发证书时所使用的签名算法 7. “在因特网上没有人知道对方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这个故事最能说明(A ) A. 身份认证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B. 网络上所有的活动都是不可见的 C. 网络应用中存在不严肃性 D.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 8. 以下认证方式中,最为安全的是(D ) A. 用户名+密码 B. 卡+密钥 C. 用户名+密码+验证码 D. 卡+指纹 9. 将通过在别人丢弃的废旧硬盘、U盘等介质中获取他人有用信息的行为称为(D ) A. 社会工程学 B. 搭线窃听 C. 窥探 D. 垃圾搜索 10. ARP欺骗的实质是(A ) A. 提供虚拟的MAC与IP地址的组合 B. 让其他计算机知道自己的存在 C. 窃取用户在网络中传输的数据 D. 扰乱网络的正常运行 11. TCP SYN泛洪攻击的原理是利用了(A ) A. TCP三次握手过程 B. TCP面向流的工作机制 C. TCP数据传输中的窗口技术 D. TCP连接终止时的FIN报文 12. DNSSEC中并未采用(C ) A. 数字签名技术 B. 公钥加密技术 C. 地址绑定技术 D. 报文摘要技术

对当前网络安全形势及技术的理解

对当前网络安全形势及技术的理解

姓名:段江波学号:13041214 学院:电子学院

对当前网络安全形势及技术的理解 法国巴黎的恐怖袭击发生后,在各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恐怖袭击我们每个和平主义的人都是谈其色变。在这场恐怖袭击后,全球最大的黑客组织“匿名者”(Anonymous)在Yutube发布了向恐怖组织“ISIS”的发起挑战的视频。视频中,带着标志性的“V字仇杀队”面具的“匿名者”组织发言人用法语说,他们站在人类团结的立场上,不会忘记也不会原谅IS的行为。“全球的‘匿名者’都会把你们揪出来。你们应该知道我们会找到你们,不会放过你们。”这名发言人向IS发出警告,“我们将对你们发动的作战行动会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网络攻击!等着瞧吧。”目前,“匿名者”已关闭数百个与IS有关的推特网和脸谱网账号,并“持续监视”12个可疑对象,而这仅仅是“战斗的开始”。“IS,我们将寻找你、揭露你,黑掉你的网站、电子邮箱和账户。从现在开始,你将找不到安全的上网之处。你会像病毒一样被消灭,而我们正是治疗者。”该组织称。 在这里我看到了对于网络技术的威力,同时也感到了一定了担忧。在小学的时候,那是有一种有个很霸道的电脑病毒叫“熊猫烧香”,到了近几年,各种网络木马纷纷出现,也催生出来一批杀毒软件,比如“360杀毒”,“金山”等。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快速发展,国家安全的边界已经超越地理空间的限制,拓展到信息网络,网络安全成为事关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当前世界主要国家进入网络空间战略集中部署期,国际互联网治理领域出现改革契机,同时网络安全威胁的范围和内容不断扩大和演化,网络安全形势与挑战日益严峻复杂。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万物互联下网络攻击正逐步向各类联网终端渗透。以智能家居为代表的联网设备逐步成为下一阶段的网络攻击目标。利用应用程序漏洞能够远程控制智能手机、智能电器、智能汽车等。网络安全隐患遍布于新兴技术产业的各重要环节,但针对性的安全产品极度稀缺,相关防御技术手段的研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新兴技术产业的强劲增长驱动下,网络安全问题的影响范围不断延展,威胁程度日渐加深。 从技术层面来看,目前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有:网络防火墙技术、杀毒软件技术、文件加密和数字签名技术。 网络防火墙技术是一种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

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现状

网络安全技术综述 研究目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今,个人、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国家军事部门,不管是天文的还是地理的都依靠网络传递信息,这已成为主流,人们也越来越依赖网络。然而,网络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容易使它受到外界的攻击与破坏,网络信息的各种入侵行为和犯罪活动接踵而至,信息的安全保密性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及广大网络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21世纪全世界的计算机都将通过Internet联到一起,信息安全的内涵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不仅从一般性的防卫变成了一种非常普通的防范,而且还从一种专门的领域变成了无处不在。当人类步入21世纪这一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时候,我国将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特别是从政策上和法律上建立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网络安全体系。 网络安全技术指致力于解决诸如如何有效进行介入控制,以及何如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分析技术,网络结构安全分析技术,系统安全分析技术,管理安全分析技术,及其它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策略。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意义重大,它关系到小至个人的利益,大至国家的安全。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就是为了尽最大的努力为个人、国家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让网络安全技术更好的为广大用户服务。 研究意义: 一个国家的信息安全体系实际上包括国家的法规和政策,以及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平台.我国在构建信息防卫系统时,应着力发展自己独特的安全产品,我国要 想真正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最终的办法就是通过发展民族的安全产业,带动我国网络安全技术的整体提高。信息安全是国家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从系统的规划上去考虑它,从技术上,产业上,政策上来发展它.政府不仅应该看见信息安全的发展是我国高科技产业的一部分,而且应该看到,发展安全产业的政策是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应该看到它对我国未来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