剂型加工

合集下载

制剂的工艺流程

制剂的工艺流程

制剂的工艺流程制剂是指将药物原料按照一定的配方和工艺方法加工制成各种剂型的药品,包括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剂、注射剂等。

制剂的工艺流程是指从原料准备到成品包装的整个生产过程,其中包括原料处理、制剂生产、质量控制和包装等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制剂的工艺流程,以便读者了解药品生产的全过程。

一、原料处理1. 原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各种药物原料,包括活性药物、辅料和包装材料等。

活性药物是制剂的主要成分,而辅料则用于调整药品的性状和改善制剂的质量。

包装材料则用于包装成品药品,保护药品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2. 原料检验:对原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包括外观、理化性质、纯度和微生物等指标。

只有通过检验合格的原料才能用于制剂生产。

3. 原料处理:对原料进行粉碎、混合、筛选等处理,以确保原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这些处理过程需要严格控制,以避免原料受到污染或变质。

二、制剂生产1. 配方设计:根据药物的性质和要求,设计合适的配方,确定各种原料的用量和配比。

2. 混合制备:将各种原料按照配方要求进行混合制备,以确保各种成分均匀分布。

3. 制剂加工:根据不同的剂型,进行成型、压片、填充、封口等加工工艺,制备成品药品。

4. 干燥处理:对制剂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水分,提高药品的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5. 包装生产:对成品药品进行包装生产,包括包装袋、瓶装、盒装等,同时进行标签贴附和说明书印刷等工艺。

三、质量控制1. 在制剂生产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原料的检验、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成品的检验等。

2. 质量控制主要包括理化性质、微生物、稳定性和纯度等指标的检测,以确保药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3. 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确保合格品的质量稳定和可靠。

四、包装1. 包装是制剂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包括包装袋、瓶装、盒装等,同时进行标签贴附和说明书印刷等工艺。

2. 包装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包装后的药品需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包装的完整性和药品的质量。

农药制剂加工

农药制剂加工

颗粒剂 粉剂
直接使用 直接使用
较低、 影响小 较低、 影响大
筛目号数与筛孔内径对照表(我国标准筛)
目数 (mesh) 2.5 3 微米(μm) 目数 (mesh) 12 14 微米(μm) 目数 (mesh) 60 65 微米(μm) 目数 (mesh) 325 425 微米(μm)
7925 5880


(6)可溶液剂 可溶液剂(soluble concentrate , SL):用水稀释后有效成分形成真溶液 的均相液体
(7)水剂 水剂(aqueous solution , AS):有效成分及助剂的水溶液制剂。
9.常见剂型的名称和代码

(8)乳油
乳油(emulsifiable concentrate ,EC):用水稀释后形成乳状液的均一 液体制剂。

9.常见剂型的名称和代码

(3)可湿性粉剂 可湿性粉剂(wettable powder ,WP):可分散于水中形成稳定悬浮液 的粉状制剂。 (4)可溶粉剂 可溶粉剂(water soluble powder ,SP):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中形成真溶 液,可含有一定量的非水溶性惰性物质的粉状制剂。 (5)水分散粒剂 水分散粒剂(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 , WG):加不后能迅速崩解并分 散成悬浮的粒状制剂。

5.乳油的特性:
⑪乳化分散性:是指乳油放入水中自动乳化分散的情况,一般 要求乳油倒入水中能自动形成云状分散物,徐徐向水中扩散, 轻微搅动后能以细微的油珠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均一的 乳状液,以满足喷洒要求。 乳油的乳化分散性主要取决于配制乳油的配方,其中最重 要的是乳化剂品种的选择和搭配,其次是溶剂的种类和农药 的品种。 ⑫乳液稳定性:(上无浮油,下无沉淀) ⑬贮存稳定性好。 ⑭生物活性高。(实践证明:不同剂型相同剂量,乳油的药效最好。) ⑮安全性要求严格。

制剂工艺流程图

制剂工艺流程图

悬浮剂的英文名字为suspension concentrate ,一般简写为SC ,为难溶于水的固体农药与助剂经过研磨、分散在水介质中的悬浊液.是农药生产的一种主要的剂型,也是未来大力发展的一种环保型的剂型,其连续相为水。

悬浮剂的加工过程相对较为复杂,其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斧的制备.简单的生产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加料的过程以35%吡虫啉悬浮剂为例来进行说明:首先是将水打入高速分散斧,后加入称量好的吡虫啉三次原粉、乳化剂、抗结剂、防腐剂等.其中防腐剂为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缓冲溶液,高速分散约40分钟后,放入装置斧,过30mL 或50mL 的卧式砂磨机进行研磨.此过程较慢,需时较长,研磨完全后的母液真空抽滤加入配置斧中,此间第二次加料,抗冻剂、增稠作用的黄原胶、高渗剂,其中抗冻剂为乙二醇或丙二醇,投过料后进行搅拌,反应完全后即可放入微调斧,在微调斧中加入适量的消泡剂。

缓慢搅拌约40分钟后,既可以取样到质检科进行化验产品,合格以后放料包装。

如果不合格还需要检查原因,进行返工。

水乳剂的剂型国际代号为EW ,曾称浓乳剂(Concentrate Emulsion )。

是将液体或与溶剂混合制得的液体农药,原药以0.5~1.5微米的小液滴分散于水中的制剂,外观为乳白色牛奶状液体。

水乳制剂有:25%咪鲜胺EW(m/v)、5%功夫EW(m/v)、30%毒死蜱EW(m/v)等。

水乳剂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了水相斧、油相斧、微调剪切斧、容器等部分,其过程相对悬浮剂来说相对简单。

其主要的生产过程如下图所示:微胶囊剪切斧已经装备完毕,而生产上还没有具体应用,近几年来,微囊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动植物细胞、酶和其他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和化学药物的固定化方面.具体的应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乳油的加工过程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主要是按照一定的配比将原料计算好了之后,用真空泵将其打入加工混合斧中,搅拌约1小时后,用输送泵打到沉降区的沉降槽中,检验产品合格后放料。

农药悬浮剂加工中的技术难点及其解析

农药悬浮剂加工中的技术难点及其解析

农药悬浮剂加工中的技术难点及其解析农药悬浮剂作为一种常见的农药剂型,具有悬浮性好、分散性强、使用方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田防治害虫、病害。

然而,在农药悬浮剂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技术难题,本文将对农药悬浮剂加工中的技术难点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解析。

一、悬浮剂稳定性问题悬浮剂的稳定性是生产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

常见的技术难点包括悬浮剂颗粒的沉降、分层、结块等。

这些问题会导致悬浮剂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出现质量变化,从而影响其效果。

解析:(1)优化原料配方:合理选择悬浮剂的基料,如黏土、聚合物等。

通过调整其种类、比例和添加剂的用量,可以提高悬浮剂的稳定性,减少颗粒沉降和分层等问题。

(2)改进生产工艺:控制加工温度、混合时间和搅拌速度等,确保物料均匀混合,降低结块的风险。

同时,加强质量控制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二、颗粒尺寸分布问题农药悬浮剂中颗粒的尺寸分布对其药效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颗粒尺寸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其悬浮性和药物释放速率。

解析:(1)调整研磨工艺:通过研磨设备的选择和参数的调节,控制颗粒的尺寸分布。

合理选择研磨介质和加工时间,优化碾磨设备的结构和转速,可以得到所需的颗粒尺寸范围。

(2)采用分级技术:通过筛分和离心等分级技术,将颗粒按照尺寸分布进行分类和分离,使得悬浮剂的颗粒尺寸更加均匀,提高药效和稳定性。

三、乳化问题农药悬浮剂乳化稳定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效果。

乳化不稳定会导致乳液分离、凝固等问题,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

解析:(1)优化乳化剂配方:选用适合的表面活性剂和乳化助剂,通过调整其种类和用量,提高乳化剂的稳定性。

在乳化剂的选择上,可以考虑采用较为稳定的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2)控制乳化工艺:严格控制乳化温度、搅拌速度和时间等工艺条件。

合理选择乳化设备和方法,如高压均质机等,提高乳化效果和稳定性。

总结:农药悬浮剂加工中的技术难点主要包括悬浮剂稳定性问题、颗粒尺寸分布问题和乳化问题。

颗粒剂制备工艺流程

颗粒剂制备工艺流程

颗粒剂制备工艺流程颗粒剂是一种将药物制剂通过加工制备成颗粒形式的药物剂型。

颗粒剂具有易于服用、药效迅速发挥、剂型灵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

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选择、预处理、混合、造粒、干燥和包装等步骤。

首先,根据药物性质和治疗要求选择适宜的原料。

一般而言,原料需要满足药物的活性、溶解度、稳定性等要求。

例如,常用的原料包括活性药物、赋形剂、辅料等。

其次,进行原料的预处理。

预处理主要包括研磨、筛选等步骤,旨在确保颗粒剂的制备质量。

研磨可以将原料粉碎成所需粒径,筛选可以除去原料中的杂质。

预处理步骤的选择和操作需要根据不同原料的特性进行调整。

然后,在混合过程中将不同的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

混合的目的是将所有原料均匀地分布在整个颗粒中,从而提高药物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混合可以使用传统的湿法混合或干法混合方法,具体方法根据药物的特性和制备要求选择。

接下来,进行造粒步骤。

造粒就是将原料混合物通过压制或粘结等方式制备成颗粒形式。

造粒可通过湿法造粒或干法造粒来实现。

湿法造粒主要是通过加入适量的溶剂或粘合剂将原料粘结成颗粒,干法造粒则是通过应用压力将原料团聚成颗粒。

随后,进行干燥步骤。

干燥过程是将含有溶剂或水分的颗粒剂进行脱水,使其达到所需的含水率。

干燥可通过传统的自然干燥、热风干燥、真空干燥等方法进行,具体方法根据药物的特性和制备要求选择。

最后,将干燥后的颗粒剂进行包装。

包装过程中需要考虑颗粒剂的稳定性和易于使用等因素。

一般来说,颗粒剂可以使用胶囊、瓶装、袋装等方式进行包装。

综上所述,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选择、预处理、混合、造粒、干燥和包装等步骤。

这一制备工艺流程可以根据不同药物的特性和制备要求进行调整,以达到理想的制备效果。

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对于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均一性和可服用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药物制剂的研发和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完整word版)农药悬浮剂SC加工工艺与流程

(完整word版)农药悬浮剂SC加工工艺与流程

一、悬浮剂概括农药悬浮剂是 20 世纪 70 年月发展的剂型,现已成为基本加工剂型之一。

悬浮剂( Suspensionconcentrates ,简称 SC)又称水悬浮剂、胶悬剂、浓缩悬浮剂,是在表面活性剂和其余助剂作用下,将不溶于或难溶于水的原药分别到水中,形成平均稳固的粗悬浮系统。

因为其分别介质是水,所以悬浮剂拥有成本低,生产、贮运和使用安全等特色,并且简单与水混淆,使用方便。

与以有机溶剂为介质的农药剂型对比,拥有对环境影响小和药害轻等长处。

悬浮剂的制剂技术波及到农药化学、农药制剂学、物理化学、化工机械等多个学科,研究和制造技术比较复杂。

只管早在 20 世纪 70 年月,悬浮剂就已经出现,但因为遇到研磨机械、表面活性剂等技术发展的影响,其推行规模仍难与乳油、可湿性粉剂等大宗剂型对比。

目前开发的品种,特别是国内生产的多半悬浮剂产品物理稳固性较差,储存中易发生疏层、积淀,农药有效成份难以平均分别,甚至结块不可以从包装物中倒出,严重影响了悬浮剂这一农药新剂型在农业生产中的推行和使用。

悬浮剂的构成和配方挑选悬浮剂( SC)主要由农药原药、湿润剂、分别剂、增稠剂、防冻剂、 pH 调整剂、消泡剂和水等构成。

但不一样品种、不一样规格的制剂配方各有不一样,挑选合理的制剂配方是悬浮剂开发的重要工作。

水悬浮剂的基本配方构成以下:有效成分:40 %- 50% (也有更低一些的)防冻剂: 5 %左右(最低气温高于0 ℃的地域可不加)湿润分别剂: 3 %- 7 %增稠剂:0.1 %- 0.5 %水加至 100%pH 调整剂和消泡剂一般不加。

配方的最后确立,主假如凭经验达成的。

经验累积得越多,越丰富,就能从中总结出规律,形成必定的模式。

因此,也就少失误,少走弯路,事半功倍。

在这里笔者也难以给出悬浮剂配方挑选的公式,只好就选择各成分的原则加以表达。

1.确立有效成分固体有效成分确实定需知足以下三个条件:( 1 )在水中的溶解度一般不得大于 70mg/L ,最好不溶,不然在制剂储存时易产生结晶。

我国农药剂型加工的应用研究概况

我国农药剂型加工的应用研究概况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3,18(2):220-226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我国农药剂型加工的应用研究概况冯建国 张小军 于迟 陈维韬 蔡梦玲 吴学民*(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北京100193)摘 要 综述了绿色环保农药剂型和助剂、农药制剂稳定性研究方法和手段以及农药剂型加工专业和人才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农药剂型加工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结果表明:悬浮剂、水乳剂、微胶囊剂、种衣剂等水基性剂型的推广以及聚羧酸盐类分散剂、绿色溶剂、有机硅等助剂的使用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药剂型加工行业的发展;激光粒度仪、流动电位仪、流变仪等先进仪器的出现使农药剂型加工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正朝着微观、量化、精准的方向发展;农药产品需求量和使用性能要求的提高使得国内农药剂型加工专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农药企业的重视。

随着能源的日渐枯竭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农药剂型加工将会对农药工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建设节约型社会起到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农药;剂型加工;微胶囊剂;种衣剂;绿色溶剂中图分类号 S 482.92 文章编号 1007-4333(2013)02-0220-07 文献标志码 AGeneral situation of applied studies on pesticideformulations processing in ChinaFENG Jian-guo,ZHANG Xiao-jun,YU Chi,CHEN Wei-tao,CAI Meng-ling,WU Xue-min*(College of Science,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193,China)Abstract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s of the pesticide formulations processing industry in China are brieflyintroduced,including the green pesticide formulations and additives,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means of the stability ofpesticide formulations,the professional and personnel in pesticide formulations processing,as well as the prospect ofpesticide formulations processing industry in China.It was found that the promotion of water-based formulationsincluding suspension concentrate,emulsion in water,microcapsules,seed coating,as well as the use of adjuvants suchas poly-carboxylate dispersants,green solvent,organosilicon,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pesticide formulation processing industry in China.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pesticide formulation processing becomesmore deeply along with the appearance of advanced instruments such as laser Mastersizer,potential instrument,rheometer,and so on,which develops towards to the microscopic,quantitative and accurate directions.Lots ofuniversities,research institutes,as well as pesticide enterprises paid more atten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pesticideformulation processing profession and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s because of the demand for improvement of pesticideproducts and the requirements for usability.In the future,due to the energy exhaustion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people 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pesticide formulation processing will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esticide industry,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as well as the construction ofeconomical society,which has broa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Key words pesticide;formulations processing;microcapsules;seed coating;green solvent收稿日期:2012-06-10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E06A06-10)第一作者:冯建国,博士研究生,E-mail:fengjianguo2003@163.com通讯作者:吴学民,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药剂型及使用技术研究,E-mail:wuxuemin@cau.edu.cn 第2期冯建国等:我国农药剂型加工的应用研究概况 农药剂型加工是指在农药原药中加入适当辅助剂,赋予其一定使用形态,以提高有效成分分散度,优化生物活性,便于使用。

农药制剂讲解知识资料

农药制剂讲解知识资料
• 苯二甲酸二甲酯等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油的小分子极性有 机化合物在胶束表面的增溶是通过被吸附于胶束表面区域或 是靠近胶束表面分子栅栏的区域完成的.
• 4包裹在亲水长链内部
以聚氧乙烯基为亲水基团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通常 将被增溶物包藏在胶束外层的聚氧乙烯链中.以这种 方式被增溶的物质主要是较易极化的碳氢化合物,如 苯、乙苯、苯酚等短链芳香烃类化合物
2、初级发展阶段
19世纪中期,三大植物性杀虫剂除虫菊、 鱼藤、烟草作为商品开始流通.
除虫菊
鱼藤
烟草
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在: 1、粉剂;
如硫磺粉剂、碱式碳酸铜粉剂、氧化铜粉剂
2、乳油;
鱼藤酮乳油
3、蚊烟香
除虫菊
3、农药制剂学形成阶段 1936年,瑞士科学家米勒发现了滴滴涕; 1943年,法国A.Dupire和M.Rau成均匀 油相,在将水、助剂加入混合成均匀水相.
水乳剂的优缺点: 优点:1、不含有少含有机溶剂,环境相容性
好; 2、活性成分粒剂小; 3、成本低,加工安全; 4、无闪点,储运安全; 5、低植物毒性及药害.
缺点:1、开发困难,不为难定 2、加工设备投资高.
物和地下水资源.
水剂的优缺点: 优点:A、无溶剂,环境相容性好;B、活性成分成
分子或者离子状态,药效较好;C、成本低,加工简 单;D、无闪点,储运安全;E、低植物毒性及药 害. 缺点:可供加工的农药原药较少,目前以草甘膦和百 草枯最多,其他所占市场比例较少.
乳油
农药的一个基本剂型之一.由农药原药按比例溶解 在有机溶剂如甲苯、二甲苯中,再加入一定量的乳 化剂而制成的均相透明油状液体;加水后形成相 对稳定的乳状液.
农药剂型加工发展
1、原始阶段:
公元前1200年用盐和灰除草; 公园前1000年荷马史诗用硫磺熏蒸驱虫; 宋代欧阳修洛阳牡丹记提到用硫磺治花虫; 清代蒲松龄农桑经提到用亚砷酸作为毒饵 1649年南美居民利用鱼藤粉毒鱼; 1690年法国利用烟草水防治梨树网蝽; 1800年前高加索用除虫菊粉防治虱、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药剂型加工的发展与剂型摘要:随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目前国际上农药剂型开发朝着安全性强、绿色环保和价格低廉的水基性制剂和无粉尘的固体粒状制剂方向发展。

了解并掌握主要剂型的特点及加工要点。

关键词:农药农药剂型加工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粒剂可溶性粉剂微乳剂油悬浮剂展膜油剂可分散液剂片剂The development of pesticide processing and formulationXu Jia Li(Xu Jia Li Gan Su Agriculture University Lan Zhou 730030) Abstract: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conscious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mulations of water based, particle, multifunction, labor saving, safety and reduced environmental impact have become a tendency of pesticide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main dosage form 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ssing points.Key words: Pesticides; Pesticide formulations and processing; granule; wettable powders; emulsifible concentrate; soluble powders; micro emulsions; Oil suspending agent; Spreading oil; Dispersion liquid; Tablet1.农药剂型加工的定义和意义:1.1 定义:农药是人类防治农林病、虫、草、鼠害,以及仓储病虫鼠和病媒害虫的重要手段。

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至产后的全过程,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农药原药,除少数挥发性大和水中溶解度大的可以直接使用外,绝大多数必须加工成各种剂型,方可使用。

在原药中加入适当的辅助剂制成便于使用的形态,这一过程叫做农药加工。

加工后的农药,具有一定的形态、组分、规格,称作农药剂型。

一种剂型可以制成不同的含量和不同用途的产品,这些产品统称为制剂[3]。

1.2 意义:[2、3、4]1.2.1 赋形能赋予农药原药以特定的稳定的形态,便于流通和使用,以适应各种应用技术对农药分散体系的要求。

在使用时,农药的使用形态可归为三种:1)液体、溶液、悬液、乳液;2)固体、烟剂、粉剂、粒剂、大粒剂;3)气体、熏蒸剂。

除此之外,使用形态还有毒饵、涂膏、黏胶、毒环、毒绳等。

1.2.2 稀释作用能将高浓度的原药稀释至对有毒生物有毒,而对农作物、牲畜、鸟、鱼类以及自然环境不造成危害的程度。

1.2.3 优化生物活性能使农药获得特定的物理性能和质量规格。

例如粉剂的粒度,可湿性粉剂的悬浮率,液剂的润湿展着性等指标。

1.2.4 使原药达到最高的稳定性,以获得良好的“货架寿命”例如杀虫双,若加工成水溶液剂,贮存期间易分解。

若加工成粒剂,或者可溶性粉剂,原药化学稳定性则很好。

1.2.5 扩大使用方式和用途通过加工,能使一种原药加工成多种制剂,扩大使用方式和用途,方便用户。

1.2.6高度农药低毒化通过加工,能将高毒农药加工成低毒剂型及其制剂,以提高施药者的安全性。

1.2.7控制原药释放速度加工成缓释剂,可控制有效成分缓慢释放,提高对施药者和天敌的安全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并能控制持效期,减少施药次数,节约用药。

1.2.8 混合控制具有兼治、延缓抗药性发展,提高安全性的作用将两种以上的作用机制不同的原药加工成一种混合制剂,它能兼治多种有害生物;有的具有增效作用,配合不同农药轮换使用,能够延缓抗药性发展,是治理有害生物抗药性的重要技术措施;对于持效期长易对后茬作物产生药害的农药,加工成混剂后,可减少施药量,提高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

随后农药剂型加工技术的发展,它在配合农药更替和使用技术,在解决农药对施用者的安全性,抗药性,以及对环境污染方面,将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2.影响选择农药剂型的主要因素:[1、2、3]2.1 农药的物理特性(形态、熔点、溶解度、挥发度)和化学特性(水解稳定性、热稳定性)。

2.2 有害生物的特性。

由于每种有害生物都有一些特性,因此,一种原药虽有多种剂型可用于防治某一特定有害生物,但是其中某种剂型对这种特定的有害生物防治效果最好。

2.3 使用技术的要求。

2.4 局部的气象条件。

2.5 加工成本及市场竞争力。

3.农药剂型加工的发展农药是在不断适应农业发展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农药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经验主义时期(19世纪60年代以前)、无机合成农药时代(1860—1945年)、有机合成农药时期(1945年至今)[5、6、7]。

农药剂型加工是农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农药剂型加工技术的发展历史,也可以分为原始阶段,即雏形阶段,初级发展阶段,农药制剂学形成阶段。

3.1 原始阶段,即雏形阶段:人类为了与农药有害生物斗争,根据直观经验,利用一些植物性、矿物性、动物性农药,防治有害生物。

我国古籍中有许多这方面的记载。

公元前1200年,古代人盐和灰除草;1705年已知用二氯化汞做木材防腐;1845年*鲁士人已将磷化物用作官方杀鼠剂;1848年奥克斯利(T.oxley)开始制造鱼藤粉等[6、7];1969年西方提到利用砷化物杀虫。

3.2 初级发展阶段:大约19世纪中期,三大植物性杀虫剂除虫菊、鱼藤、烟草作为世界性商品开始在市场销售。

随后出现的砷酸铅、砷、钙,以及硫酸烟碱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标志着农药已成为化学工业产品。

19世纪末,以石灰硫磺合剂的广泛应用,到法国科学家米亚尔代(lardet)发明波尔多液,表明农药开始进入科学发展阶段。

之后农药获得迅速进展。

3.3农药制剂学形成阶段[2]:1936—1939年,瑞士科学家米勒(P.Muller)发现了滴滴涕的杀虫效能和实用价值。

1943年法国A.Dupire和M.Raucout发现六六六的杀虫效能。

二战期间,英国ICI公司的R.Slade等亦单独发现了六六六的杀虫作用。

从此农药进入有机合成农药为主的发展时期。

至70年代初,实用的有机合成农药品种已达400余种,在防治农林病虫草害以及病媒害虫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4.农药主要剂型的类型农药的剂型一般以制剂的物理性状而定名的,如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悬乳剂和粒剂等。

4.1 粉剂(DP)它是一种最老的剂型,并以喷粉形式用于作物上。

一般含量为1%-10%,依据它的效率和应用比例而定。

95%以上的粉剂的粒径小于45微米,因此在使用时粉粒会产生漂移现象,导致药剂有较大损失。

它对环境也不利,在靶标上有不良的黏附性,比SL、EC和SC的药效低。

粉剂的使用在15年前已急剧下降[8],正逐步被WP、SC或WC所取代。

4.2 可湿性粉剂(WP)可湿性粉剂是加工技术比较成熟、使用方便的一种最基本的剂型。

WP含有许多粒径小于10微米和所有粒子应该通过45微米筛,许多杀菌剂、除草剂和部分杀虫剂往往都加工成这种剂型。

该剂型粒子比乳油生产液径更大,它们因缺少溶剂,比大多数液体制剂的效率低;但它们对作物产生的毒害比乳油相对较少。

该剂型的优点:1)生产成本低。

2)对作物毒性低,并对作物产生的毒害较少。

3)在多孔的载体或填料上持久性好。

4)可以加工高质量浓度制剂,活性成分含量可高达90%,节省库存量,降低包装和运输成本。

其缺点十分明显,存在低的技术印象,加工中存在严重的卫生和安全问题。

4.3 乳油(EC)乳油是农药活性成分溶解在非极性碳氢化合物溶剂中,使用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加工而成的油基液体制剂。

有好的化学稳定性、高的药效、易计量和倒出、制造相对简单。

因此,它是农药剂型加工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剂型。

4.4 粒剂(G)粒剂与粉剂在粒径是有差别的,至少90%粒径落在250-1000微米之间,因而真正消除漂移现象。

活性成分含量在10%-40%之间,它们经常用作苗前除草剂和土壤杀虫剂在田间直接撒播使用。

由于它可使高毒农药低毒化、延长有效期、减少药剂漂移、避免杀伤天敌,具有使用安全和方便等优点。

几十年前成为农药品种中使用较多、吨位较大、应用较广的一种剂型[8].缺点是生产效率低、载体用量大、有效含量低、使用时不安全。

4.5 可溶性粉剂(SP)它是近些年新发展的一种制剂。

凡是有一定水溶性的固体农药,一般都可加工成这种剂型。

可溶性粉剂由于加工简便、使用方便、药效好、又便于包装、运输和贮藏等。

因此,这种剂型很有发展前途[9]。

5 其它剂型5.1 微乳剂(ME)微乳剂与水乳剂相比,同样是一种可以少用甚至不用有机溶剂加工的液体制剂。

都用水替代有机溶剂作为介质,属于水包油(O/W)乳液剂型,只不过微乳剂比水乳剂的液径更小而已。

它们都可以降低制剂(与乳油相比)的生产成本,只不过水乳剂比微乳剂生产成本降低更多,因而经济性更强[10]。

5.2 油悬浮剂(OF)油悬浮剂是一种油类不溶的农药固体活性成分在非水介质( 即油类) 中,依靠表面活性剂形成高分散、稳定的悬浮液体制剂。

其加工制备与悬浮剂相似近10年来发展较快。

5.3 展膜油剂(SO)展膜油剂与一般所说的油剂(OL)不同,它是一种施于水面形成薄膜的非水溶的展膜油剂(Spreading oil)。

它是由农药活性成分,至少一种植物油和极性惰性溶剂加工成的单相液体剂型[11]。

5.4 可分散液剂(DC)可分散液剂是一种农药活性成分在水溶性或半水溶性溶剂中,在一种或几种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存在下加工成的一种液体剂型。

该剂型用水稀释后得到的稀释液,既不是溶液也不是悬浮液,而是(具有很细结晶的)分散液。

5.5 片剂(TB)片剂是在医药行业使用最多的剂型之一[12-13]。

在农药剂型中应用片剂不普遍,在有关农药剂型加工专业书中仅介绍磷化铝片剂的加工和使用[14]。

片剂的优点:与粉剂和液体制剂相比容易处理、易包装处理、含有不同农药活性成分有满意的加工。

缺点:仅适合低药剂量、在水中分散较慢或不完全、对水分敏感、长期贮存时易变坏。

6 结语随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目前国际上农药剂型开发朝着安全性强、绿色环保和价格低廉的水基性制剂和无粉尘的固体粒状制剂方向发展。

乳油和可湿粉仍是农药剂型的最重要的基本剂型,它们正被水乳剂、悬浮剂和可分散粒剂所替代,但不可能消失,其比例应下降到合适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