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论文: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现状探析

合集下载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研究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研究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文化多样性面临巨大威胁,特别是在少数民族文化方面,传承与发展问题愈发突出。

作为中国特有的社会形态,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已经成为国内文化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将就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一、传承问题多种因素导致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问题的出现,例如,语言不通、民族意识淡薄、发展不平衡等等。

传统文化在新的生活态度与环境中难以继续发扬光大,更难以被继承发扬。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护和传承好少数民族文化成为关键之一。

1. 教育传承教育传承自然不可少。

文化是由人传承的,少数民族青年要有机会接受文化知识和传统文化教育。

多种形式的课程和学校可以让孩子们获得知识,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

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可以配套教育,这对文化传承有很好的作用。

2. 传统文化节日少数民族继承文化的精髓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节日等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不仅能够传播文化,还可以让年轻一代更好地理解少数民族文化,感受文化的精髓。

通过较好的传播,这种文化将会被更多的人分享。

这也为少数民族文化的舞台传播提供了契机。

二、挖掘问题文化是一款可持续产品,需要不断挖掘才能完成普及。

了解和探究文化历史是挖掘文化的重要一步。

1. 追溯文化历史文化历史学是挖掘文化的方法之一,通过细致排查和整理文化,在慢慢积攒和回收的过程中,已经有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发现。

2. 准确定位文化准确定位意味着创新发展文化,文化传承中有很多空隙,可以注入新的元素,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表现,让文化更好地生长与发展。

三、发展问题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发展方面非常重要,真正增强文化的活力,达到最佳发展。

1. 创新发展少数民族要发展,还需要时代发展的动力。

传承必然要求更多的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承文化时不只是止步于单纯的传承,更要创造出属于民族的新文化,找到符合少数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特点的新方案,让文化不断创新更新,实现文化的生产力。

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传承

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传承

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传承多元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而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更是丰富了整个社会的文化面貌。

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体现在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宗教、风俗习惯、艺术表达等方面。

这些多样性的传承与保护对于维护社会和谐、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传承的问题。

首先,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

例如,藏族、维吾尔族、彝族等民族拥有独特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民族服饰等方面的文化特点。

这些文化的多样性使得中国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其次,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对于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使得不同民族之间能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和谐与团结。

例如,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们可以通过参加各自民族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等方式来增进了解和友谊,减少了误解和偏见。

这种和谐的多元文化氛围有助于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此外,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对于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也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能够促进彼此的文化发展,使得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互为补充,共同进步。

例如,汉族与藏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得汉族人民更加了解藏族的文化特点,同时也促进了藏族文化的发展。

这种文化交流与融合有助于形成一个更加包容和开放的社会。

然而,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一些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正在逐渐消失。

例如,一些少数民族的语言正在面临着被主流语言取代的风险。

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也受到了环境的影响。

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困境。

为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加强对少数民族语言、宗教、艺术等方面的保护和传承。

其次,学校应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教育,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随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多元化,我们深深地意识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至关重要。

北方少数民族是中国传统文化多重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包含了深厚的历史和传统。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少数民族文化面临许多困境。

本文将分析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并探讨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现状随着历史的演变,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境。

在城市化、现代化以及新型文明的影响下,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正在消逝。

在此背景下,一些少数民族文化逐渐边缘化,缺乏更大范围的推广和传承。

由于现代化文明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长期挤压,许多少数民族文化已经失落或已经被忽视。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少数民族青年无法获得他们的文化教育和传承,这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仅仅是因为外来文化流行,少数民族文化就失去了大量的忠实用户。

二、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现状虽然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但也有一些好的趋势和迹象,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得到了更广泛地传播。

例如:蒙古族的呼麦、彝族的“三通”、藏族的藏南歌舞、满族的老鹰舞等,这些民族舞蹈、歌曲、传统音乐等文化作品的展示,更为广大的群众参加,接收和欣赏。

并且,一些传统的少数民族村落,在政府支持下开始搞文化旅游,在一定程度上使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认识和传播。

三、解决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问题的方案1. 增强文化传承的意识文化传承固然依赖于影响力和政策引导,但更应该重视的是文化自发的力量。

政府应该积极引导,鼓励并支持少数民族自主进行文化创建和传承。

2. 加强少数民族文化课程的推广和普及广泛推广少数民族文化知识课程,包括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文化代表作品的基础知识。

对于少数民族青年尤其是城市少数民族青年,同时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推广。

通过普及文化作品和无形文化遗产,使城市年轻人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浅析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浅析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浅析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各民族的多元发展和国家的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意义、传承的困境以及传承的方法与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意义:首先,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因素的融合是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基石。

只有保护和传承好少数民族文化,才能增强各民族人民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推动民族团结的发展,进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其次,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可以促进各民族的多元发展。

多民族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可以使各民族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保持和传承好少数民族文化,可以促进各民族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最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各国文化中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

对于保护和传承好少数民族文化,有利于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文化,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困境:然而,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首先,由于长期以来的历史原因,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教育事业不发达,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面临巨大的困难。

其次,由于社会的快速变迁和全球化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承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腐蚀。

再次,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少子化问题和人口外流等原因,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减少,文化传承的延续性和连续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三、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方法与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采取以下方法与措施来加强和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首先,加强政府支持和保护。

政府应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投入,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提供必要的经济和人力资源支持。

同时,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教育水平,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现状探析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现状探析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现状探析首先,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全球化的冲击,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传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习俗在城市化、工业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中面临着逐渐消失的风险。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少数民族人口涌入城市,他们与主要民族的接触增加,逐渐融入主流文化,导致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和忽视。

其次,教育对于文化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不足,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教育体系没有充分考虑到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和需求。

少数民族学生面临着双重挑战,一方面需要适应主流文化的教育体系,另一方面需要保持自己的民族认同。

这导致了少数民族学生的辍学率较高,从而影响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再者,经济发展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产生了影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着城乡差距的加大。

农村地区的经济相对较弱,文化传承资源匮乏。

许多少数民族青年选择离开家乡追求更好的经济机会,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限制。

同时,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大量外来文化和价值观,冲击了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和传统习俗。

针对上述问题,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首先,必须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宣传力度,增加少数民族文化的展示和展览活动,以及支持文化传统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其次,教育系统应该根据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和需求进行。

学校应该提供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鼓励少数民族学生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

此外,应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多元文化教育,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

最后,经济发展应该与文化传承相结合。

政府应制定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政策,促进农村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保护,确保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传承。

总之,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但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于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情况的调研报告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报告一、引言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少数民族文化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研究。

本报告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少数民族文化的现状及保护和传承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现状分析1.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包括语言、服饰、民俗、习俗等。

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性为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特点提供了重要支撑。

2.少数民族文化的困境尽管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样,但其传承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全球化的影响使得民族文化逐渐消失或受到侵蚀。

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大量的农民工外出打工,导致很多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仪式的中断。

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改变,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三、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1.文化教育的加强加强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中的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培养少数民族青年的文化自信心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保护和维护传统文化遗产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同时,注重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培养,鼓励年轻人学习和继承传统手工艺等。

3.文化活动举办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民俗节庆等,以提高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广少数民族文化,增加文化在网络和新媒体中的影响力。

4.文化交流的促进加强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通过展览、演出、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融合。

四、倡议与建议1.建立一个有效的保护体系建立一个完善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体系,包括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责任部门,加大投入力度等。

2.加强学术研究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学术研究,深入挖掘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3.引导社会舆论关注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宣传教育,引导社会舆论关注,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现状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现状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现状在中国,少数民族是指除汉族外的所有非汉族人群,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9%。

这些民族拥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对于整个中国文化的充实和精彩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以及现代社会的变革,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困难。

本文将讨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现状,以及可能的改进和发展途径。

近年来中国国家在维护和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方面付出了大量的努力。

1984年,全国政协会议首次提出“尊重多民族文化并鼓励民族文化自觉”的口号。

随后,全国各级政府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措施,如发掘和保存文化遗产、提高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水平、鼓励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等等。

此外,国家还设立了各种各样的少数民族文化节日和展览,以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推广和宣传,并达到促进全民族和谐的目的。

最新的例子就是在2019年 UNESCO 官员拜访云南丽江举行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研讨会,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全球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和新方案。

虽然国家的政策和措施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问题依然存在着一些困难。

首先,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生活水平比较低,贫困程度也较大。

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将更加注重生计问题,而不是文化传承和发展。

此外,由于地域原因,这些民族之间的交流、合作和交融程度也不如汉族人群密切,导致文化多样性未得以充分发挥。

有时文化碰撞也会带来文化上的冲突与矛盾。

例如,2013年蒙古族在呼和浩特市的抗议活动,就是因为当地政府试图在一家学校补习班中强制推广汉语。

其次,进入21世纪,新兴科技的迅速发展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例如,电视、手机等现代科技的流行,推行了许多世界性文化,人们开始慢慢放弃传统文化的生活方式,少数民族文化也非常容易受到这种文化冲击而发生改变。

此外,在现代社会,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也使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是中国独特的社会群体,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语言、信仰等方面的传统。

在21世纪的今天,虽然中国的民族政策一直十分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保护和传承,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仍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与困境。

本文将从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促进少数民族的文化活力。

一、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文化传承是人类社会历史上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化的重要标志。

文化传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是文化创新和文化进步的源泉。

文化传承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民族文化安全、促进文化创新和文化交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少数民族是中国特有的民族群体,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但由于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原因,许多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面临很大的困难。

二、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现状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冲击。

由于长期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和压迫,许多少数民族的人民失去了自己传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又由于现代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的青年一些文化价值观念受到了新兴的全球化思潮影响,部分年轻人也追求西方文化的新潮,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了困境。

同时,技术进步也使得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技艺渐渐变得过时,并且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手工艺术品也面临着市场需求和技艺传承不足等问题。

三、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保护措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已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重要议题。

中国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保护措施和政策,鼓励少数民族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

这些措施包括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对少数民族民间文艺、民间艺术等传统文化的保护、对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等等。

政府力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并支持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

1. 文化遗产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拥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各个民族各种文化的传承都是国家文化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数民族论文: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现状探析摘要本文针对少数民族文化出现衰微的迹象,甚至面临消失的危险这种现象的出现,着重分析了导致此问题出现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策略,以期对此问题的缓解有所助益。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minority cultural heritage status aanalyse
ma lanlan
(the southwest national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enter,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aiming at the appearance of minority culture flagging, eventhe phenomenon of disappearing, this paper emphatically analyses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 and raises some countermeasures, hops to provides some help.
key wordsminority nationalities; cultural heritage
1 文化传承概念解析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形成的,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就是指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在代际之间的传递和承接过程。

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成为多民族、多文化国家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实现民族平等,要平等的发展各民族的文化和语言,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2 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面临之困境
翦伯赞先生曾经说过,要改变一种陈旧的生活方式, 就要触及许多传统的生活习惯,而这种传统的生活习惯对于一个古老的民族来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朵艳丽奇葩。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正在面临着衰弱趋势。

地域性的民族优秀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的文化,在全球经济化、观念趋同化的大背景下逐渐被淡化,有的出现了濒危化的现象,甚至有些则正在或已经灭亡。

很多民间技艺、少数民族语言,服饰甚至传统文化濒临灭绝,将在地球上永久的消失,这曾经的辉煌,就这样静默的退场,留下我们慨然叹息。

当我们从现代化的大潮中迷茫的抬头之时,那美丽的一切已不复存在,面对曾经的瑰丽文化,内心一片恐慌。

为什么情况会如此糟糕?究其原因不难发现:
第一,主流文化的冲击。

当21世纪来临之时,现代化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角角落落。

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同样也
享受到了现代化所带来的便利,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然而由于全球一体化和主流文化的强势冲击,民族文化被忽视和日益边缘化。

少数民族文化在主流文化的冲击之下,已现衰微、淡化趋势。

“一些少数民族为了适应现代化主流社会的发展而开始逐渐向主题民族融合。

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逐渐被主流文化所取代的现象。

”文化的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影响。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少数民族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将他们带入现代化 , 使之成为现代化的牺牲品, 却不曾倾听少数民族成员的心声。

第二,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必然为之。

人的每种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

动机能够激发和维持人的行动,并且维持行动向一定的目标不断地努力的一种心理动力。

当人们处于某种缺失状态之时,他的内心便会有种强烈的渴望,不顾一切的追求他想得到的。

但是有时人自身并不存在某种缺失状态,但是外界的压力或诱惑物挑起了人的欲望,那动机便产生了。

同样,当现代化的大潮扑面而来的时候,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表现出了他们的趋利性,归根到底一句话即:自身利益的驱使,促成了人们的行为。

第三,学校寄宿制对文化传承也有一定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文化的传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当学生因为家庭
与学校之间的距离太远,而不得不选择寄宿于学校的时候,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就相应的减弱。

殊不知,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必须要有一定的环境才能传承下去,家庭当仁不让的作为首要环境,现在家庭环境对孩子影响的削弱,成为孩子离本族文化越来越远的重要原因。

3 如何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第一,内在动机——文化自觉极其对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感。

费孝通先生在《论文化与文化自觉》一书中提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
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

”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

“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建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连手发展的共处原则。

”少数民族成员是本族文化传承的主体,少数民族文化只有得到本族成员的高度认同,并从内心深处感觉出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自觉自愿的采取行动,加以保护、传承,这种文化传承才最为有效。

只有培养少数民族成员的高度民族认同感,使其成为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内在动机,并且意识到保护本
民族文化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文化传承才能生生不息。

第二,关键所在——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影响是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关键所在,具有天然优势。

儿童从小在家庭中成长,父母的一举一动,风俗习惯、节日传统无不对他发生着作用。

这种家庭环境氛围的熏染,在他们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

家庭氛围对文化传承的积极作用,文化的迁移与保护,不能脱离滋养这种文化的生态环境。

第三,首要途径——学校教育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首要途径。

学校应该以他者的眼光,跳出作为“主流文化代表”这一角色,重新审视学校教育,用不同的民族视角来看待不同的民族文化,将之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去,培养学生文化多样性的意识,能够从不同的民族视角来发现、认识、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形成自我认同感和高度的民族认同感,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根本保障——政府制定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是文化传承的根本保障。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不仅要靠个人、靠学校,更要依靠政府。

政府在社会大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作为社会舆论的领头人和导向者,政府行为无疑成为社会行
为的标杆和量尺。

因此,政府在制定相应法规政策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少数民族文化在多民族国家中的重要地位。

应将少数民族文化纳入到现代教学体系当中,实行多元文化教育,让各族人民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文化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
出版社,2002.
[2]金志远.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北京:民族出版社.
[3]丁宇,唐守冬.从民族共同心理素质角度审视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8).
[4]缪家福.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多样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
[5]陈兴贵.多元文化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9).
[6]王令,刘晓芳.“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研讨会纪要[j].民族教育研究,2006(6).
[7]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
社,2007.
[8]乔纳森.弗里德曼.文化认同与全球性过程[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