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商主义和新双轨制对中国的危害

重商主义和新双轨制对中国的危害
重商主义和新双轨制对中国的危害

重商主义和新双轨制对中国的危害

——当前我国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中国的重商主义发展战略正中他国下怀

中国必须从重商主义向“借商主义”转变!

“重商主义”一词是我借来一用的词语,它主要是指这样一种发展模式或发展现象:勤俭节约,省吃俭用,重储蓄,轻消费,吃苦耐劳,积极肯干,尽量压低自己产品的成本,扩大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量和出口量,赚取更多的外汇。其实重商主义与马克斯·韦伯所讲的资本主义精神一脉相承,它是当年西方国家在重金属时代的一种发展方式。这种做法对任何民族来说都是一种美德,但在今天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过分地使用重商主义发展模式,便会遭到瓦解性的反应,其辛辛苦苦积累的国民财富便可能被外人廉价利用,发展到最后往往是空忙一通,所得无多。它最大的问题是普通人民难以得到发展。这意境很象南宋诗人陆游的“遗民泪痕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当今的世界,各国都在拼命利用他国资源。在这样一场国际大交换的过程中,中国是利用他国得多,还是他国利用中国得多?这是我们选择发展战略的主要考虑。虽然贸易和交往意味着互惠,但也意味着一方的获利是建立在另一方的损失基础上。所以,交往和贸易并不意味着都有好处。

目前的情形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流血流汗,为满足发达国家的消费主义做贡献。美国的储蓄率都低到零点了,中国人还在节俭过日子,拼命节省下钱,为美国国债服务,拼命出口,为发达国家提供廉价产品。美国今年的贸易逆差已达到6000亿美元了,美国人利用具有国际货币地位的美元,来换取他国的实物。中国通过重商主义发展战略,通过大量的贸易顺差,攒下几千亿美元的外汇积蓄,但只要美元贬贬值,这些辛辛苦苦积攒下的国民财富便会缩水或化为乌有。

重商主义的发展战略之所以要谨慎使用,主要是今天的世界已经是一个纸币流行的时代、强国和大国货币流行和主宰的时代,是一个资源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直接投资畅行无阻的WTO 时代,特别是发达国家已经进入金融经济时代,以实物经济为主的发展中国家以实物换来的金融财富很容易在发达国家玩弄的金融游戏中化为乌有。

因此,中国必须改变自己的发展战略,从传统的重商主义向借贷主义转变,这种发展模式是:不怕借不着钱,就怕多攒钱,别被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危机所吓倒。在这一点上,中国恰恰上了金融大鳄国家的当。所以,我把这种发展模式称做“借力主义”或“借商主义”。二战后,拉美国家实行的其实就是这种发展模式,但拉美国家搞“借商主义”搞的太厉害,太过分,利用外资过度,结果产生了另一种经济问题:负债经济和透支经济。拉美和中国完全是两个极端,不过拉美国家学的是美国,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在学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美国今天是典型的“借商经济”国家。不过,今天的学习已经轮到中国。我国国内一些大城市居民不是已经开始借贷消费了吗?

二、外国对中国重商主义发展战略的反击手法

过分招商引资的后果是使中国沦为新的“经济殖民地”!

WTO的影响是使中国经济的国际分工性更加明确,

投机资金导致经济过热,房价畸形上涨,隐含泡沫危机。

实施重商主义的国家必须借用几种手段,第一个手段便是廉价货币,象中国便是大幅贬值人民币,1994年搞汇率并轨,人民币大幅贬值,远远低于自身的购买力价值。第二个手段是出口补贴,使出口货物低于成本价。有了廉价货币和出口补贴,便有了廉价商品,增加了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对于中国这样不遗余力的换取外汇的做法,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正中下怀,你要钞票,我要实物,一手给钞票,一手给货物。自1994年以后,美国的贸易逆差节节上升,从1000多亿美元上升到今天的6000多亿美元,中国的外汇储备也在节节上升,也从1000多亿美元上升到近6000亿美元。在这场交换的背后,是中国输出了相当于1995年一年的GDP,即4万多亿元实物货物,换回了5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纸币财富。其实在电子金融的今天,美元货币的形式连纸币都不是,只是电脑中的一个电子符号。这么多中国老百姓省吃俭用,为的就是积攒下这么一笔电子金融财富符号,输出了4万亿实

物货物,换回看不见摸不着的货币财富,在当今这种国际货币体系下存在着多大的风险啊!

最近这两年,美元正在发生着与80年代早期同样的一场大贬值。两年间,美元对欧元和瑞士法郎已经贬值35%,对日元贬值25%。持有美元的中国,对持有欧元和日元的国家,实际上是处在财富贬值的状态。是谁制造了这场美元大贬值?细究起来,与近十间中国的重商主义经济行为不无关联。中国的崛起与当年日本的崛起一样,都会对当时的发达强国带来影响。毫无疑问,目前的世界正在进行一场大调整,中国要认真总结自己发展模式的正反两方面作用。

发达国家对付发展中国家重商主义的做法有三,第一是印钞票,你愿意要顺差我就给你,反正国际货币掌握在我手里,印多印少是我的事,最多是最后导致美元贬值。第二个办法是跨国投资,你的商品和劳动力不是便宜吗?我就利用我超值货币的购买优势进入你国家投资。凡是实施重商主义的国家都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由于廉价货币而引起的廉价资产。人民币不值钱,不仅导致出口商品廉价,也导致其国内的资产不值钱。外商以极低的成本投资中国,然后带走绝大部分利润,留给中国的只是微乎其微的劳动力工资。

在这种不遗余力的“招商引资”政策下,中国很快便会变成发达国家的“经济殖民地”,或者潜在着日后沦落成经济殖民地的危险。目前,中国的重商主义发展战略与国际上WTO贸易制度相结合,已经使国内经济日益显露出国际分工层级化的端倪。前些时候我在广东考察,发现物流行业的低端产业大都掌握在我国企业手中,而外资进入的大多是高端物流业。譬如,在低端物流业,广东物质集团控制着码头、堆场和钢材、木材、汽车等大宗生产资料的销售,而在高端物流业,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遍布全国各地。从物流业中可以清楚看出外资进入的领域----高端工业领域和服务业领域,而这些领域不仅是知识、技术和资金密集型领域,也是利润较高的领域。

2005 年以后,我国的金融、保险等领域也相继放开,这意味着外资在华投资结构进一步形成。凡是粗老笨重脏累苦的行业,外资不会进入,外资更多进入的是知识和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和行业。这就是使我国经济在国际分工中进一步分层化:外资企业占据着上游和高端、高利润的产业,中资企业大都集中在下游的低端、低利润的产业,全球形成一个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链。我们国家目前实行的重商主义发展战略和招商引资政策恰恰帮助外资顺利地完成了这场“经济殖民”的整合。好处是有更多的技术、知识和就业岗位转移到中国来,使中国经济显得热火朝天,坏处是本国劳动力的技术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难以快速提升。

发达国家对付重商主义的第三个方法是进行金融投机。近几年里,大批游资进入中国,伺机人民币升值。光是2004年1-9月份,外国的商业贷款就进来了1400多亿美元。这样加剧了我国货币资金的过剩,使银行不得不大量放款。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导致一定程度的经济畸形过热。特别是部分游资进入房地产,拉抬房价上涨,使房价远远超过普通居民的实际收入,迫使更多的人靠贷款购房。随着房价投机性的持续上涨,中国购房居民的负债率日益提高,当投机性资金刺激得中国房地产达到一定不合理的高度时,泡沫必然破裂,最后的结局是债务链条断裂,国内出现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在这一点上,中国正在步80年代的日本之后尘。分析到此,重商主义的利弊得失已经一目了然。

三、重商主义发展模式的非人道性

以牺牲“四廉”为代价打造出的庞大出口得不偿失!

中国的劳动力是被国际资本剥夺得最厉害的一族。

重商主义的主要危害是压低国内民众的收入为国家和外商积累财富,为世界富裕国家和发达国家做无私奉献。但靠这种方法积累下的本国国民财富极容易蒸发掉。不仅财富容易蒸发,更主要的是这种发展方法在道义上存在着不公平性、不平等性和非人道性。

这种发展战略的致命弱点我早在前几年就已看清楚,2002年1月我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就在远洋大厦召开过一个会议,建议我国抓紧时间适当升值人民币,今天会议在座的石小敏、王建、杨继绳、王小鲁等先生都参加了这个会。但三年过去了,人民币不但没有升值,反而随着美元一起贬值。这些年我国的实物资源付出有多少?大家心里应该有数。经济上表面热气腾腾,但大多数人的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不成正比。

究其原因,中国今天已成了发达国家廉价的打工仔,世界的打工链条已经清楚地形成:具有高级经济形态的国家利用低级经济形态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和资源,大部分的利润被外人拿走,本国人只获得微薄的利益,甚至这部分利润不足赔偿成本损失。

为什么我的判断可能是得不偿失呢?因为目前中国对外部的交换整个建立在“四廉“基础上,这“四廉”就是: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廉价货币和廉价的环境成本。以牺牲“四廉”为代价打造出的庞大出口,实际上是损失很大!特别是我国又实行了“重出口、轻进口”的发展战略,更使我国这样极需要实物财富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民难以富裕。

这种发展模式只能发展国内一部分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群体,这是一个中间的精英群体,最大的获利群体是发达国家,最后的付出群体是中国的广大老百姓。一个世界范围的打工生态层已经清楚地出现:最低的一层是中国农民和工人,逐级往上,宝塔尖上的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

由于中国是个劳动权利相对薄弱的国家,劳动群体没有谈判的权利,工人没有罢工等权利,缺少工会的作用,在这样一种政治制度下,中国的劳动群体被剥夺得特别严重!他们只能沦落成最廉价的一群。这也是外商投资纷纷进入中国的主要原因。说得好听一点,廉价劳动力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主要优势。说得难听一点就是:中国的劳动力是被国际资本剥夺得最厉害的一族。

但是,中国劳动力的忍受程度也是有限的。情况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变化。中国如果不及时调整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早晚是要在政治上出问题的。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象中国这样的国家特别容易实施重商主义?这是因为它有着强大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目标支持。因此,调整重商主义发展战略,除了要改变政府的一些施政目标,还要有一些相应的政治制度改革相配合。譬如,加强劳工的结社权和谈判权,在宪法中增加“罢工权”这一项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至于说中国国内这个的精英群体,如果他们在下层群体的支持下能进入国际竞争行列,在一定时间内取得竞争优势,如联想收购美国IBM电脑部分,取得成果后再反馈中国社会,那么中国下层人民在一定时期内付出的牺牲和代价或许也是值得的,但如果这个精英最后沦落成国际资本的附庸,与国际资本联起手来,下层人民的付出与牺牲就是可悲的。

四、“新双轨制”的本质是不平等

资金、土地、劳动力三大要素的非市场化,

成了“新双轨制”下权力部门第二次设租寻租的对象,

“四廉”现象导致了我国经济畸形过热,

中国经济的活跃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一部分社会资源和群体利益换来的。

现在来讲国内问题。中国实施的重商主义发展战略是有其社会基础的,这种社会基础也是分层化的不均衡和不平等发展。中国社会的变革,一个最常见的现象是一部分特权群体,利用手中的特权剥夺另一部分群体的利益。这种不公正的现象可以用新老两波双轨制来描述。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的旧双轨制主要是在商品和服务价格方面的双轨制,这催化了最早的一批政府设租寻租的腐败行为,但随着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日渐市场化,这种寻租余地已经趋于消失,于是自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我国又出现了一波新双轨制。这一期的双轨制主要表现在资金、土地和劳动力价格这三大要素的非市场化上。其结果,这三大生产要素又成了权力部门和强势利益集团的新一轮设租寻租对象。

让我们具体来做一分析,先看资金的非市场化,十几万亿的居民储蓄存款,本来是社会的公共资源,但被国家银行控制,资金的去向主要是国有企业部门,其结果是导致了社会的金融资源被国有部门廉价利用和大量浪费的现象。这些年来,政府部门和国有部门之所以能兴办这么多的投资项目,主要是建立在廉价金融资源的基础上。而之所以导致社会资金过于廉价,是因为银行部门的非市场化和国家化,储蓄存款者没有别的选择。

第二个非市场化的经济要素是土地,土地的拥有者农民没有向征收土地的政府讨价还价的权利,政府将土地以低于市场价数倍的价格征走,然后将其市场化。在这一转化过程中,政府得到的土地收益仅仅是被中间环节流失的黑色收益的一小部分。大部分被特权集团攫取。这是利用权力进行寻租的第二个表现。

第三个问题是劳动力的价格,仍然处于政府控制的刚性状态,连沿海一些外资企业里的劳动者都无权要价。劳动者没有为自己劳动力要价谈判的权利。这是低工资、廉价劳动力成为中国这一时期的特有现象。

资金、土地、劳动力这三大要素非市场化的结果,是使强势权力部门和拥有特殊权力的国有部门能廉价地获取通过这些廉价社会资源创造的经济收益。这种非市场化的后果是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严重的不均衡。一部分迅速富起来,大部分人发展缓慢,社会两极分化严重。

不仅如此,资金、土地和劳动力的廉价,使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能廉价地使用这些资源,从而导致中国经济出现不正常的过热。这种经济热动和躁动的背后,是社会上一大批人的利益受损。因此,中国经济的活跃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一部分社会资源和群体利益换来的。

特别是由于权力监督和制约力量十分薄弱,使少数拥有特权的强势集团变本加厉地聚敛社会财富,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当前社会间群体矛盾。由此引发的暴力事件在近几年里逐渐上升。因此,如何对待近几年里的“新双轨制”,成了今后政府部门改革的重点。

新双轨制真正的危害是它违背了市场经济平等竞争的原则,造就了中国各大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不平等竞争,最终导致我国社会群体发展的不均衡和巨大差距。

解决这三大经济要素市场化问题的手段,无法有这么几件事,一是国有金融部门改革,银行部门市场化,二是土地制度改革,将土地产权真正地还给农民,三是壮大工人的劳动组织,发挥工会的维护工人利益的功能,将劳动力价格真正实现市场化。四是改革政府,增加对政府部门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增加我国社会的政治民主机制,在最大程度上遏制权力腐败。因此,我国今后几年的改革任务是非常清楚的,主要是要在这四个领域中解决问题。(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

重商主义思想的演变及其对英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重商主义思想的演变及其对英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基本思想,之后在此基础上阐析了英国国内当时采取的重商主义政策,接着分析了近代英国重商主义衰弱的主要原因,文章的第四部分着重讲述了重商主义对英国经济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说明了重商主义虽然有种种缺陷,但它是顺应时代而生的产物,对当时的西欧经济作出过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重商主义;影响;英国 一、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基本思想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指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木主义生产方式萌芽及形成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它产生于15世纪末,至17世纪下半叶开始瓦解。[1]重商主义以流通过程为研究中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方法是把社会经济现象和经验加以描述和总结,目的是为了实用,即使国家求强致富,其研究结果是提出一系列的经验性规律。它的核心思想是国家积极干预经济,以利于发展对外贸易,使货币尽量多地流入国内而不流向国外,达到贸易的出超。“重商主义”这一名称并不是由重商主义者命名的,而是由其后的亚当·斯密提出的。“重商”,不仅与封建社会轻视商业的观念和政策有别,而且也与以后的重农学派的思想相异。 1.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重商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独特的历史条件。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是商业资本的兴起。10到11世纪,在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西欧逐渐实现了手工业和农业、商业的分离,商业和手工业者构成了城市的基本居民。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东西方交流的扩大,商品货币关系不断侵蚀着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地,一种以分工合作和以雇工剥削为基本剥削方式的新型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 从15世纪起,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农业耕作的改良,社会分工的扩大,商品经济发展迅速。随着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商人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商业资本也逐渐成为社会资本的支配形态。而发达的工商业必然需要广阔的市场,于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使西欧的商人走上了对外贸易的道路,并将对外贸易与暴力掠夺、海盗行径、贩卖奴隶、征服殖民地等多种手段相结合,迅速地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财富。而商业资本要想迅速发展,必然要求一种维护其新的经济思想的产生,于是,重商主义的市场经济思想应运而生。 二是民族国家的形成。民族国家的出现是重商主义成长和壮大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以往各国国内诸侯林立,封建领主可以任意规定货物的关税、法律、衡量制和货币,这种封建割据的局面妨碍了国内市场的统一,给商业发展带来重重困难。而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扫除封建割据对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限制,要求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来消除这些封建壁垒,开拓国内外市场。另一方面,封建国王为了削弱封建领主的力量来加强自己的权利,就要依靠财富支持战争。因此,封建国王和商业资本家在共同追求货币的基础上建立起联盟。在这个意义上来说,重商主义在当时适应了军事威力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三是文艺复兴的影响。14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高扬人文主义的旗帜,强调个人的需要和个人的权利,用人的意志来考察一切事物。文艺复兴运动有力地推动了重商主义的成长。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重商主义者,开始研究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对观察到的经济现象寻找理论根据,力图建立适合于自己需要的经济学说。商人和金融家也借此可以更自由而肆无忌惮地追求个人的利益,进一步为重商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途。 2.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 重商主义与古代的经济思想不同。严格来说,重商主义不能成为一个学派,因为它既没有学派的代表人物,又没有传授衣钵的弟子。但总结起来,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主要有:第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回族的形成与发展》教案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回族的形成与发展》 教案 授课人:梁志勇(28号) 陈玲(40号) 张春慧(16号) 陈龙弟(27号) 丁莹(3 号) 授课时间:2010年4月7日

教学目标:1、了解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的历程; 2、从民族学角度把握回族形成的诸因素并了解宁夏回族历史及回族著名 历史人物; 3、从历史的演变中理解回族宗教信仰及其风俗习惯的渊源。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2、3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有五十六个民族所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中有很多民族都有其自身独特的宗教信仰及发展历史。那么本节课就让我们的团队带领大家跨越千年历史,去探寻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的历程以及它的忠实信徒——回族,特别是宁夏回族的形成与发展历史,并了解一下几位著名的回族历史人物。 一、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历程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社会文化现象之一它的最初产生是中世纪阿拉伯半岛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产物,是阿拉伯民族建立统一国家,实现安定与和平的客观社会要求在宗教思想上的强烈反映。从610年穆罕默德创教开始,到他逝世之时的23年间,伊斯兰教终于发展成为整个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宗教。并伴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而走上了向外传播的道路。在这一时期,伊斯兰文化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在不断吸收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进而产生了信仰这一特殊文化的群体——回族。 关于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历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初期,时间是唐朝到宋朝。 中国与阿拉伯民族最早的交往可以追溯到汉代。《史记》称阿拉伯为“条枝”,“在安息西数千里临西海,暑湿,耕田,田稻。”97年,后汉西域都护班超派遣甘英出使西域,行抵安息西境欲渡海往埃及受阻。由于他的报道,国人对条枝有了更多的了解。《后汉书》记载:“条枝国在山上,……临西海,海水曲环其南及东北,三面路绝,唯西北隅通陆道。”西汉时,我国与西域各国的贸易已相当频繁。中国的丝绸之路、铁器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远销至罗马帝国及西亚各地;阿拉伯的乳香、珠宝、鸵鸟则输入中国。到了618年,唐王朝的建立。两个大帝国的边境相交于中亚细亚,这为两国的往来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相传,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经说过:“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此话表达了阿拉伯穆斯林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感和他们善于学习别国先进文化的心态。 关于伊斯兰教何时传入中国,目前尚无定论,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是唐永徽二年。《旧唐书·大食传》记载:“永徽二年始遣使来贡。自云有国已三十四年,历三主。”永徽二年正值阿拉伯伊斯兰帝国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当政。他派使者经丝绸之路抵达长安,觐见唐高宗李治,并向他介绍大食国的建国经过、基本国情、文化习俗和伊斯兰教的基本

中国应深刻反思重商主义

中国应深刻反思重商主义 ----对调整我国发展战略的一点思考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军 2003年1月6日 一、中国应通过提高环境成本来调整产业结构,摈弃短视的发展战略, 20多年来,我国传统的外向型重商主义发展模式和不计成本的创汇战略存在着重大问题。其主要表现是廉价地输出了国内宝贵的资源,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在这场进出口贸易交换过程中,中国的经济资本大量增加,但自然资本损失惨重。目前全国已形成几大块生态危区,南水北调便是一例,华北地区水资源的匮乏已成定局,我国不得不通过花费上千亿元的水利工程来调整资源配置。东北三省的黑土地是经过几亿年植被腐化形成的一层地表黑土,在世界上也只有乌克兰和美国的中部各有一块。但经过近几十年里毁灭性的开发,我国的黑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如果不加大这一地区的生态保护成本,一味追求廉价的粮食生产和出口,几十年后这片黑土地便将岩石裸露。我国的羊毛羊绒产品生产对西北地区的沙漠化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西北地区的生态恶化正在越来越严重。 至于说治理环境污染的成本更是巨大,每年一两千亿元的治理投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发展的成果。总起来看,将环境代价计入成本核算,中国的贸易成本是巨大的。从比较优势来讲,我国许多出口产品都是在一种比较劣势下生产的。为了更廉价地出口,不惜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 提高中国的环境成本已经迫在眉睫,国家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保护措施,例如,对于某些产品不实行出口退税,通过税收政策降低这些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增加这一类产品的环境成本。目前,我国要认真检查一些出口行业的真实成本,譬如丝绸、皮革、农产品等,把漏掉的环境成本找回来。通过关税调节,来合理利用国际资源。通过比较优势来淘汰中国那些不具竞争力的产品,剔除那些赔本赚吆喝的出口产品,最后达到调整产业结构的的目的,这样做,从表面和时间上看,可能影响到一些地区和部门的利益,但符合中华民族的长久生存与发展。 总起来看,我国目前还未摆脱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特征,即靠资源来换取技术和服务产品。这种贸易的特征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种移山添海式的出口,目前我国的大理石、水泥、生铁等出口已经位列世界前茅。这种贸易的另一种特点是:初级产品与工业产品之间存在着价格的不平等,初级产品国家要以更多的劳动和资源换回所需的产品。如果发展中国家不能及时扭转这种贸易结构,最后的结果

重商主义及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重商主义及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摘要]重商主义直接催化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构成了发展经济学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迅猛增长, 外资大量流入,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不断扩大,使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重商主义的种种局限性,这种局限性正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重商主义; 对外外贸; 影响 经济成长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经济学说,但即使经济发展处于更高的阶段时,过去的经济学说仍然有效,它会在被扬弃和吸纳综合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新的环节。重商主义,既是一种理论思想,又是一种政策体系。本文拟对重商主义进行重新认识,分析重商主义的政策和措施,并从中引发一些对现阶段中国外贸发展的启示。 一、重商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全盛于16、17世纪,瓦解于17世纪下半叶资产阶级阶段古典经济学兴盛时期。重商主义的名称,最初是由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来的。在许多经济学教科书中,重商主义被看作一种过时的、幼稚的、可笑的早期经济理论,亚当·斯密在其著作中就曾尖锐地抨击过它。重商主义虽未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但它提出的一系列理论主张都是为国家制订宏观经济政策服务的。可以说重商主义是近代经济学的起点,是经济民族主义的理论代表,也是国家干涉主义的先导。欧洲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随着新大陆和新航线的发现,欧洲商业活动范围空前扩大;加之西欧对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掠夺,大量金银流入西欧各国,积累了巨额的货币财富,导致封建主义自然经济的迅速解体和国内外贸易的发展。货币财富成为各个阶级共同追逐的对象,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支配力量,社会财富的重心由土地转向金银货币。与此同时,欧洲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民族国家。民族国家的庞大开支,日益需要大量货币。为了进一步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商业资本家要求并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措施,商业资本要实现货币资本的积累,要求国家保护,而封建统治者要进行宫廷挥霍与战争也需要得到商业资本支持,因而两者结成联盟,通过强有力的中央国家来推行新的体现商业资本利益的政策,利用行政措施,尽量地把货币吸收到国内来,重商主义就是这些措施在理论上的表现。它反映了这个时期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 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个历史阶段。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Stanford和法国Montch- restien,他们认为货币即是财富,主张在对外贸易中的每笔交易都保持顺差,奉行绝对的“少买多卖”原则,以增加货币的流进,因此被称为“货币差额论”。早期重商主义的对外经济政策主要是直接管制汇率和贵金属交易的方法实现国内贵金属的存量增加。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Thomas·Mun,他们主张保持全国的对外贸易顺差,不反对本国金银的流出,只求有顺差即可,因此被称为“贸易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的对外经济政策则是以贸易管制政策为主要

伊斯兰教何时传入中国

伊斯兰教何时传入中国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念,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除恶是格物 ——以为题记选这个题目是因为曾经有同学跟我说过李世民拜过安拉,这个问题一直让我纠结至今,在此就是想弄清楚伊斯兰教何时传入的中国! 先知穆罕默德(????,570-632 )婚后他常到麦加城郊的希拉山洞静坐沉思,610年,他40岁时,奉到安拉的使命一-把人类引导于真主之道。622年迁徙到麦地那。631年,阿拉伯半岛各地派遣代表团到麦地那,表示愿意接受伊斯兰教,至此,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占统治地位,半岛已基本统一。632年3月,先知率10万穆斯林到麦加进行了伊斯兰教史上的第一次朝觐,在阿拉法特山发表了著名的“辞朝演说”,他以安拉启示的名义宣布“今天,我已为你们成全你们的宗教,我已完成我所赐你们的恩典,我已选择伊斯兰做你们的宗教”。“辞朝演说”表明他已完成自己的使命,同年6月8日,病逝于麦地那,并葬于此。 关于伊斯兰教何时传入中国的说法有很多,以“隋开皇中说”时间上限为最早,明代有一种影响至今的说法是“唐武德说”,以及“唐贞观说”,唐“永徽二年说”,据此我大概了解了一些内容。 默罕默德,大概生活于中国的隋唐年间,明朝人所著的《闽书》卷七灵山中记载“自郡东,南折而东,遵湖往南行为灵山。有默德那国二人葬焉,回回之祖也。回回家言,默德那国有吗喊叭德圣人生隋开皇

元年,圣真显美,其国王聘之御位二十年,降之经典,好善恶恶,奉天传教,日不晒曝,雨不湿衣,入火不死,入水不澌,呼树而至,法回而行,门徒有大贤四人,唐武德中来朝,遂传教中国,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四贤传教泉州,卒葬此山”同样《明史》西域传中记载“隋开皇中,其国撒哈八撒阿的斡葛始传其教入中国。”明朝人书中记载默罕默德生于开皇年间明显与阿拉伯史上默罕默德的生卒年不符,且书中对阿拉伯人的过于神化明显是以讹传讹的结果,唐武德年间是公元618-626年,而我们熟知伊历元年是622年,阿拉伯半岛的基本统一是在631年,很明显时间不符。《闽书》中所记载的内容在中国的正史中并未记载,作为证据尚显不足。时隔700多年很难记载清楚,而我们也知道明史的可信度不高。且《隋书》中说“汉氏初开西域,有三十六国,其后分立五十五王,置校尉,都护以抚纳之。王莽篡位,西域遂绝。至于后汉,班超所通者五十余国,西至西海,东西四万里,皆来朝贡,后至都护,校尉以相统摄,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发时置。暨魏晋之后,互相吞灭,不可祥焉。。。。。然事多亡失,今存录者,二十国焉。”隋书中所记载的二十国中,没有涉及阿拉伯国家,至于那些无可稽考的,则没有史书证据了,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为公元618年以前,中国没有传入伊斯兰教。中国最早的清真寺是广州的怀圣寺,相传赛义德·艾比·宛葛素于唐贞观初年(627年)到广州传教并建清真寺供侨民礼拜。他归真后,教徒为其营葬于此。墓建于贞观三年(629年),至今已逾1300多年,是一座名正言顺的古墓。这应该是最早到达中国的阿拉伯人了,对于这

重商主义对当今贸易的影响知识讲解

重商主义对当今贸易的影响 重商主义也称作“商业本位”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重商主义提出的一切理论体系都是为国家制订宏观经济政策服务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而导致国家富裕,就是指重商主义,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只考虑出口额,不考虑进口额,实质上这样会导致畸形的发展,出口等于进口才能使国家稳定发展。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的真正的来源。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因为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流入。一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政府应该竭力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进口。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参加国同时出超,而且任一时点上的金银总量是固定的,所以一国的获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即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奕”。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把贸易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重商主义主张政府应该控制国家的经济,以便损害和削弱对手的实力,增强本国的实力。 在现代贸易体系中,国际间贸易所占比例和重要性越来越大,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对整个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性突出。国际贸易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地理大发现后,就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在当时的贸易背景下,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重商主义思想。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其复杂性的日益增加,国际贸易理论也也发生了巨大的演变和发展。后来的人们开始倡导自由贸易,,并且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自由贸易思潮在国际掀起了狂风暴雨,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纵观国际贸易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始终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的还有另一种思潮——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其成为与自由贸易主义相抗衡的一大势力,在国际贸易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起的作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但毫无疑问,贸易保护主义都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增长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当今时代,国际间贸易越来越频繁,国际贸易研究成为经济学家钟爱的一个课题。但是,只要人们留心观察,便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世界各国人民都受益于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享受着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于此同时,尤其是近些年来,频繁地发生贸易纠纷,当事国互相指责对方的产品损害了本国产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利益,并采取保护本国产业、阻碍自由贸易发展的政策。经济学家称这种现象为贸易保护主义,是重商主义的回归。 当今世界人们都倡导自由贸易,然而,因为缓解经济压力,或者趋于某些政治目的,或者是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些国家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定。悍然设置贸易壁垒,加大对国外产品的税收,或者直接限制国外的某些产品。这些措施与行动可以说是重商主义对当今贸易的影响,但是这与传统的重商主义又不尽相同。因为,以往早晚期重商主义的差别反映了商业资本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要求。重商主义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与确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重商主义的政策、理论在历史上曾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产生方式的建立与发展。也就是说在以前的重商主义完全是为了经济的发展。重商主义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弱小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聚集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原始积累,在国家政治的保护下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现代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只是为了某一得势集团

从回族的文化认同看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问题_丁宏

西北民族研究 2005年第2期(总第45期)N.W.Ethno 2National Studies 2005.No.2(Total No.45) 从回族的文化认同看伊斯兰教  与中国社会相适应问题 [文章编号]1001-5558(2005)02-0069-09 ●丁 宏 [摘要] 伊斯兰教在中国内地以回族为主要载体。历史上伊斯兰教所以能够在中国内地扎根发展,与回族文化认同密切相关。从回族文化认同角度探讨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问题,不仅可以对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汇融合有,而且可以从现实出发,摸索伊斯兰教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模式,并进而探求回族社会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关键词] 文化认同;回族;伊斯兰教;汉文化 [中图分类号] C95 [文献标识码] A 近代以来,"民族"作为西方民族国家话语中的一种分类系统,被引介到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中,成为国家分类体系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有组织的民族识别,确立了中国境内56个民族成分。对于各民族的界定问题,学界一直存有歧义,其中对于回族的族性、认同等方面争论较多。如果用在民族识别中颇具指导意义的斯大林有关民族的四个特征来衡量,回族就不能称为一个独立民族。它居住分散,经济生活与所在地民族的经济生活结成一体,且自形成始即使用汉语文。至于斯大林定义中"表现于共同文化心理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虽然许多学者将其纳入主观意义上的心理认同,但由于将这种认同设立在伊斯兰教信仰的基础上,从而忽略了回族文化的地域性与多样性。 ① 参见丁宏.民族认同意识与回族的形成和发展[J ].宁夏社会科学,1995,(6).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1996,(2).

浅析唐代伊斯兰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唐代伊斯兰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马有富 (渭南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陕西渭南 741000) 摘要:唐代是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初传时期,此时儒家文化居于主导地位,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其本身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的影响是十分微弱的,而通过“载体移植型”的传播方式,西域诸国的文化通过外交、商贸与战争等途径,与中国文化接触,将伊斯兰教的部分文化理念散播到唐代本土并造成对中国传统社会理念的冲击、矫正和补充。穆斯林客商在唐代留居和做官加速了伊斯兰文化的本土化,形成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本文主要主要针对伊斯兰教的教法理念、经商理念与和谐理念等对唐代社会思想的影响作简单讨论。 关键词:唐代;伊斯兰教;传统文化;理念;影响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其国际影响力波及周边诸多国家。“唐朝的领土确实较先朝为大,但华夏幅员的扩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间一波又一波的外来移民入迁中原定居,与汉族联姻。外来移民大大的充实了唐代的社会人口。[1](7)统治者不仅重视对外商业贸易,而且善于博采外来文化的长处以丰富中华传统文化。“人们在考察隋唐时期西域的多种文明交流情况时得出的印象是,这里受着中原文明的强烈影响,同时有向中原输送来自印度、西亚、中亚的宗教、艺术和某些科学技艺。”[2](7)伊斯兰教正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之下,伴随大批的外国客商和朝贡使节传入中国。唐代陆续来华的穆斯林客商与阿拉伯使节,不仅充当了唐代与阿拉伯半岛的经贸往来的媒介,也承载了伊斯兰文化对外传播的使命,通过贸易、外交与战争等途径与唐代的社会文化接触,并通过积极的自我调适,完成了两种文化的借鉴与融合,将伊斯兰文化优秀和前瞻性的思想观念传输到汉民族社会,促成了伊斯兰文化的本土化。而这些以穆斯林人数居多的“蕃客”成为中国境内一个新民族(回族)雏形,在华夏土地上逐渐扎根成长。“伊斯兰教,在他们形成为一个民族的过程上,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3](118_119) 一、伊斯兰教传入对唐代立法的影响 伊斯兰教是一种政教合一的宗教,也是一种律法型的宗教,以《古兰经》和圣训为最高的法律文件,贯穿其中的一切思想观念,都成为判别穆斯林宗教与世俗生活合法与否的依据。宗教生活是穆斯林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蕃客”在唐代本土境内经商、生活、旅游、学习,在与唐代本土居民的的交涉往来中必然有宗教文化因素的介入。从统治理念上讲,唐代设立“蕃坊”,并对其采

浅析英国重商主义的兴衰及其影响-西方经济学说史期末论文

浅析英国重商主义的兴衰及其影响 学院: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号:1102013046 姓名:张珂 时间:2013.06

摘要 本文主要概述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论述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兴盛与主要政策;分析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衰落及其原因;论述重商主义对英国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是:重商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对当时英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重商主义的某些正确观点亦不无借鉴意义。 关键词:英国;重商主义;影响

目录 一、引言 (4) 二、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 (4) 三、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兴盛与主要政策 (4) (一)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背景 (4) (二)英国的重商主义政策 (5) 四、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衰落及其原因 (6) (一)重商主义的衰落 (6) (二)英国重商主义衰落的原因 (7) 五、重商主义对英国的影响 (7) 六、结语 (7)

一、引言 重商主义是西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所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的产物。它既是一种经济学说,更是一种政策体系。重商主义认为金银货币是唯一的财富,是衡量国家财富和经济发展的标准,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动力。 重商主义是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遍及西欧各国的主流思潮和基本国策,是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萌芽。但由于各国情况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的不同,重商主义在各国的表现和发展特色各异。最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之一的英国,受其国内外一系列条件的影响,从近代初期始逐渐走到西欧各国的前列,重商主义不仅是其奉行的基本国策,更使英国成为重商主义理论和实践具有代表性的国度。由于英国的重商主义具有典型形态,因此,深入考察英国重商主义的发展轨迹及影响,对于准确理解和把握近代英国成功的秘密,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英国的经验对于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不无借鉴意义。 二、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指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及形成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它产生于15世纪末,至17世纪下半叶开始瓦解。重商主义以流通过程为研究中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方法是把社会经济现象和经验加以描述和总结,目的是为了实用,即使国家求强致富,其研究结果是提出一系列的经验性规律。它的核心思想是国家积极干预经济,以利于发展对外贸易,使货币尽量多地流入国内而不流向国外,达到贸易的出超。“重商主义”这一名称并不是由重商主义者命名的,而是由其后的亚当·斯密提出的。他说:“不同时代不同国民的不同富裕程度,曾在政治经济学上引出两个不同的富民主义,其一,可以称为重商主义;其它可以称为重农主义。”“重商”,不但表示与封建社会轻视商业的观念和政策的区别,而且也反映了与以后的重农学派的不同。 三、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兴盛与主要政策 (一)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背景 西欧产生和发展重商主义的条件在英国成为重商主义兴盛的催化剂。英国在金雀花王朝国王理查二世(1377~1399)统治时,重商主义的思想虽己见端倪,但重商主义在英国的全面推行是在都铎王朝时期。都铎王朝时期,随着英国民族国家的不断成长,其金融和财政实力却始终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国家的财政问题始终困扰着英国。当时英国政府的财政支出主要集中在王室生活费用和战争费用两方面。都铎王室的生活极为奢华。亨利八世时期,王室的开支迅速从一年25000英镑涨到45000英镑。到伊丽莎白当政时,这种奢华之风有增无减。在战争方面,

重商主义之浅析

重商主义之浅析 ? ? 摘要:重商主义是15-17世纪在欧洲产生的一种经济理论,这里对这种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性质和特点以及对西欧的影响作一番浅析,以求得对重商主义的一个正确认识。 关键词:重商主义、民族国家、社会的转型 ? ? 15世纪初可以被认为是中世纪经济扩展时期的终结,直到这时为止,每一个领域都在不断的进步,工商业的发展晚却改变了社会的面貌乃至社会生活本身,当地中海与黑海,北方与波罗的海各为一方都成为商业舞台的时候,在它的沿海及其岛屿产生了许多港口和商埠,这时,欧洲大陆也遍布着城市。新兴的中产阶级就以城市为中心向各方面开展活动,这一时期,甚至是更早时期已开始发生的经济生活的变化,是把中世纪欧洲带向现代的必要条件。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经济生活的巨大变化,中世纪的根基就动摇不了,欧洲人便可能仍然生活在封建农业经济的条件之下。此种变化,乃是指从12世纪开始的商业领域的变化,或者叫“商业革命”和十六、十七世纪的“重商主义”。这里着重分析“重商主义”。 一、重商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作为资产阶级最初经济学说的重商主义,早在十四世纪末十五世纪初,其思想就已经出现了。例如,英国在查理一世统治时期,国王向伦敦造币所人员征询意见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可以挽救英国走出财政困境?当时造币所人员查德回答说:英国没有金银矿藏,所有的金银都是从外国输入的,如果我们使英国向外国购买的商品,少于我们所出售的外国商品的数额,那么大量的货币就会从外国流向英国。很明显,这个回答的中心思想就是,应当竭力做到向外国人“少买多卖”。由此可见,他们的答复反映了了当时商业资本对货币的迫切需求,其中包含了后来的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 事实上,重商主义的产生是有它的历史条件的。因此,不得不介绍与之关系密切的“商业革命”。地理大发现后的一两个世纪里,欧洲的贸易以及从地中海和大西洋两岸,延伸到东方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成为带有世界性的经济活动。而商业革命使欧洲大大富裕起来。相应地,贵金属的需求和供应空前增加,产生了早期的银行信贷业务;出现了经过政府批准的各种股份公司和商业机构;每个国家都建立起自己统一的货币,以适应贸易和工业的需要,商业革命的持续发展,与近代民族国家在欧洲成为普遍现实,基本上是同步的。所以,在商业革命后期,所有的民族国家都把商业抓在自己手里。一些大公司成为政府的特许公司,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制度,政府干涉和管理经济事务的制度以及从商业革命的自发自为转变成为国家、政府的中央集权的经济政策,重商主义的思想随之产生。 重商主义产生后,经历了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十五世纪的前期重商主义,亦称“货币主义”。第二个时期是十六、十七世纪的晚期重商主义,亦称重工主义。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的重商主义者,都把货币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态,都把货币看作是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准。 但是,在如何增加货币上,早期重商主义这主张采取行政的手段,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在贸易上则主张多卖少买或者是不买。与其不同的是,晚期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应该允许将货币输出国外,以便扩大对国外商品的购买。不过,他们在对外贸易中也谨守一个原则: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必须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取得的货币总额。显然,其目的仍然是要保证有更多的货币流向本国。 二、重商主义的性质和特点 在前文中已经提到,重商主义的产生与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是密不可分的。因而,重视主

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民族人口发展分析(1)

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民族人口发展分析(1) 一、基本状况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共有十个: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 孜族、东乡族、撒拉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保安族和塔塔尔族。据2000年第五次 人口普查统计,这十个民族人口共计2032.06万,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19.3%,约 1/5左右,他们的人口变化对整个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中国信仰 伊斯兰教的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北五省区,这五省区的伊斯兰教人口占全国伊斯兰人口的75%。五省区中又以新疆为最多,新疆伊斯兰人口占全国伊斯兰人口的52.4%,十个信 仰伊斯兰的民族中七个都主要分布在新疆。在新疆少数民族中96.99%的人口信仰伊斯兰教。二、人口的现状与变动 1. 人口增长很快且民族间差异大从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 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口由800.6万增至2031.1万,增长153.8%;而同期全国人口只增长了115.0%。也就是说伊斯兰人口要比全国平均人口增 长率高出33.7%。像这样47年人口就增长1.5倍多,在全国人口史上也是属高速增长之列。这充分说明我国伊斯兰民族的政治地位和生活水平都是有保障的,并受益于国家的优惠政策。但分别看这十个少数民族就会发现,他们之间的增长率是有区别的,增长较快 的是撒拉族、保安族、回族、东乡族、塔吉克族;维吾尔族和柯尔克孜族的增长率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而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则是负增长,这与这两个民族属于中俄跨界民族,其主体部分在国外有关。塔塔尔族在俄罗斯称为鞑靼族,在1962年生活困难时期这二个 民族都有相当一部分人从中国越境走出。十个伊斯兰民族人口增长状况请见下表:资料 来源:第一至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从表1中看到,全国伊斯兰人口在不同阶段增长的 幅度是不同的。在五次人口普查之间,增长的幅度一次比一次大,例如第一次至第二次人口普查共11年仅增长15.47%,第二次人口普查至第三次人口普查的18年间增长 58.07%,而第三次至第四次人口普查间8年增长20.42%,如按平均每年增长幅度看, 第二次至第三次的人口普查间增长的高一些,但在这个期间全国人口增长率也很高。而在第三次至第四次人口普查间全国人口增长率降下来的情况下,伊斯兰人口的增长就显得突出了,比汉族要高出一倍,如同期汉族人口的增长率只有10.80%。第四次到第五次人口 普查期间伊斯兰人口增长15.48%,而同期全国人口只增长11.66%。伊斯兰民族人口的 增长,主要是自然增长。这种高增长的主要原因有早婚早育和高出生率。在许多地方,伊斯兰民族人口的生育指标都超过了国家的规定,而且超过的幅度大大高于汉族。这与民族的文化构成和生育意愿有关,伊斯兰民族在生育观念上除了有养儿防老、解决劳动力短缺等一般要求外,还有宗教上扩充人口的意识,如女儿一般不外嫁,与外族通婚要男方加入伊斯兰教等。男方要外族女子做妻子,妻子也必须随伊斯兰教。早婚现象是伊斯兰人口 的一个特点,这既有宗教上的因素,也与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关,伊斯兰教义上将“出 幼”(即成年)年龄定为女孩9岁,男孩13岁。“出幼”的男女可以涉足婚姻,如甘肃的回族、东乡族在70年代初还有14、15岁的女孩就结婚的现象,现在女孩17、18岁就结婚仍 然很普遍,经济文化上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文化低、就业率低、不上学、不就业,只好早早

重商主义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NO.3,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317重商主义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周美琦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摘 要: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对外贸易积累了雄厚的外汇储备,货币、贸易双顺差的重商主义贸易政策在极大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国内的GDP 也较之前有了大幅的增长,国民收入显著增加。但是,过于强调重商主义的对外贸易政策,也在同样对我国健康的发展带了负面影响,目前我国流通领域出现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行业垄断、税费过高等三个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尽快的制定相应政策法规,纠正过去一味的强调重商主义,调整现有的贸易政策,争取将我国对外贸易水平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追求国际收支平衡或者保持适度的贸易逆差。同时规范现有的流通市场,转变原有的重商主义思想,不能一味追求财富积累,树立全局观念,将我国经济发展纳入正常健康地发展轨道中。 关键词:重商主义;负面影响;问题;健康 中图分类号:F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3-0317-2 一、重商主义的内涵 重商主义学派产生于15 世纪,重商主义的名称,最初是由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的。它代表着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的经济思想和政治体系,是近现代经济学的起源。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重商主义的内涵也有了新的变化,为了适应当时资产阶级的需要,重商主义渐渐地开始风行鼓励贸易顺差,在对外贸易中,应少买多卖,贱买贵卖,并由此提出一套如何促进贸易流通的政策措施。 重商主义学说都是以流通过程为中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为研究对象,以维护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增加金银货币为目的。强调国家在进行对外贸易时,应该不断扩大贸易顺差,赚取外汇,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保护本国商业和工业,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重商主义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诚然,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年来,明显地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是生活水平,大大增加了我国的外汇储备。但是,过于依靠重商主义也同样我国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一)严重地破坏了我国的贸易环境 贸易条件是指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的比率,它可以解释为出口每单位商品所能购买进口商品的数量。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我国商品出口价格下降非常明显,这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严重畸形化,虽然 我国在对外贸易顺差总量很大,但是二十多年以来贸易顺差的主力军仍然是纺织业、缝纫及皮革制品业、食品制造业、建筑材料等,这些产业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或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附加值较低。在这些加工贸易产品中,我国并没有占据核心的技术或者创新能力,虽然总量在国际 市场上所占比重很大,但是在价格方面却始终没有相应的话语权,只能听从少数国家操纵的国际市场的调控,渐渐 但是毛泽东的发展观也有其不足之处。例如,在对待发展的动力问题上,毛泽东过分强调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作用,对发展生产力注意不够。特别是八大之后,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以及党内政治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使毛泽东的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上产生了严重失误,过分强调资本主义残余影响,从而也根本地改变了在中共八大上关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从而中断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使我们党和国家长期陷入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迷误……影响了国家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发展战略上,在后来的发展中随着反右严重扩大,也逐渐偏废了综合平衡,出现了超高速不切实际发展的情况;在发展道路上,在情况变化时并没有协调好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出现了片面发展重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的错误趋向,使中国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农民遭受损失;在协调发展上,同样鉴于国际国内情况的变化,出现了过分强调国家利益等一系列不和谐的现象。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使得在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曲折且缓慢。 总之,建国后,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在探寻一条既符合世界形势又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所形成的发展观,尽管不尽完美有其不足之处且在以后的实践中并没有很好的贯彻,但它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仍起到了指导作用,开拓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河,并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富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1). [3]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 责任编辑:杨 锐 作者简介:周美琦,(1989-),女,辽宁凤城,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网络出版时间:2012-10-10 11:43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967873970.html,/kcms/detail/53.1133.D.20121010.1143.194.html

浅谈英国重商主义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浅谈英国重商主义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 2009级师范一班 徐正权 222009313011076

浅谈英国重商主义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摘要:重商主义是在封建主义生产方式“最早的变革时期”出现的一种经济思潮,它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是;时代的产物。在奉行重商主义国家中,英国之所以能率先成为工业化国家和海外殖民帝国,其重要原因在于英国的重商主义嬗变取得了成功。 关键词:英国重商主义影响 正文: 重商主义是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遍及欧洲各国的主流思潮和基本国策,是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舆论准备,是市场经济理论的萌芽。但由于各国情况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的不同,重商主义在各国的表现和发展特色各异。这种不同不仅反映在重商主义在各国的形成和达到鼎盛时期有先有后,而且各国重商主义理论表述的深浅、形式以及实践效果等方面不同。最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之一的英国,受其国内外一系列条件的影响终于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上半叶逐渐走到西欧各国的前列,重商主义也随之成了它奉行的基本国策。于是英国成为重商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策源地和具有代表性的国度。重商主义政策的胜利引进,决定了英国重商主义的发展带有典型的形态,并且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因此,深入研讨英国重商主义的发

展轨迹及影响,对于准确理解和把握近代英国成功的秘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重商主义的形成 1、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 严格说来,重商主义不能成为一个学派,因为它既没有学派的领导人物,又没有传道授业的门徒。但总结起来,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主要有:第一,认为财富就是金银、货币。货币是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财富。封建主认为,财富是物质资料,是使用价值。重商主义者则认为,财富是金银,是货币,物质资料只有能够 实现为货币而且真正实现为货币时才是财富。他们把国家经济政策和一切活动归结为攫取金银。第一,认为财富的源泉在流通领域,货币是商品卖出去换来的,因此,财富来自商业和贸易。第三,除了开采金银矿,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财富的源泉。因为国内贸易换来换去,国内货币没有增加,只有通过对外贸易把本国的商品卖出去,换回货币,财富才会增加。为此,必须坚持出口大于进口,才能保证货币流入本国。第四,利润只是一种让渡收入。它也来自对外贸易,因为国内贸易彼此交换,一得一失,互相抵消。只有通过对外贸易,贱买贵卖,才能得到利润。商品生产只是贸易的先决条件,工业是为商业服务的。国内商业生产应服从与商品输出的需要,必须全力鼓励和发展在国外可以按高价畅销的商品工场手工业。第五,国家必须积极干顸经济生活,以法令的形式保护国内的工商业,保护对外贸易,以便在

重商主义和新双轨制对中国的危害

重商主义和新双轨制对中国的危害 ——当前我国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中国的重商主义发展战略正中他国下怀 中国必须从重商主义向“借商主义”转变! “重商主义”一词是我借来一用的词语,它主要是指这样一种发展模式或发展现象:勤俭节约,省吃俭用,重储蓄,轻消费,吃苦耐劳,积极肯干,尽量压低自己产品的成本,扩大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量和出口量,赚取更多的外汇。其实重商主义与马克斯·韦伯所讲的资本主义精神一脉相承,它是当年西方国家在重金属时代的一种发展方式。这种做法对任何民族来说都是一种美德,但在今天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过分地使用重商主义发展模式,便会遭到瓦解性的反应,其辛辛苦苦积累的国民财富便可能被外人廉价利用,发展到最后往往是空忙一通,所得无多。它最大的问题是普通人民难以得到发展。这意境很象南宋诗人陆游的“遗民泪痕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当今的世界,各国都在拼命利用他国资源。在这样一场国际大交换的过程中,中国是利用他国得多,还是他国利用中国得多?这是我们选择发展战略的主要考虑。虽然贸易和交往意味着互惠,但也意味着一方的获利是建立在另一方的损失基础上。所以,交往和贸易并不意味着都有好处。 目前的情形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流血流汗,为满足发达国家的消费主义做贡献。美国的储蓄率都低到零点了,中国人还在节俭过日子,拼命节省下钱,为美国国债服务,拼命出口,为发达国家提供廉价产品。美国今年的贸易逆差已达到6000亿美元了,美国人利用具有国际货币地位的美元,来换取他国的实物。中国通过重商主义发展战略,通过大量的贸易顺差,攒下几千亿美元的外汇积蓄,但只要美元贬贬值,这些辛辛苦苦积攒下的国民财富便会缩水或化为乌有。

正确认识重商主义

从新重商主义的兴起再看重商主义思想 摘要:重商主义一直以来备受争议,而在被冷落多年后,新重商主义提出并部分指导着贸易的发展。本文研究了中国式的重商主义以及其给中国带来的发展及问题。在新重商主义的实践基础之上,重新审视了重商主义思想,并且为我国贸易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新重商主义贸易保护 1、引言 重商主义从其发展至今,一直备受争议。尤其是亚当斯密对于其的批判可谓不留余地。一个理论的正误要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实践的验证才能得到充分的认识。在众多学者反对和批判重商主义的同时,新重商主义依然崛起并在众多国家得以使用。此时,我们是否该重新审视重商主义的思想,给其一个公正的评价。 1.1重商主义的提出及观点 重商主义萌芽于14、15世纪,16、17世纪,衰落于18世纪,它在西欧各国基本上都出现过。但因各自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不同而互有差异,最终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化的理论体系,评说也不一。长期以来国内外经济学家对重商主义有以下共识:1、重商主义者以一国拥有金银等贵重金属的多少作为衡量国家富裕与否的标志;2、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3、对外贸易是财富的源泉; 4、“顺差’,是积累财富的唯一途径。 基于上述观点,很多学者对重商主义抱着负面的看法。正确理解重商主义还要深入来看重商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重商主义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重视货币。他们把货币的多少看做是一个国家是否富裕的标志,提倡尽可能多地增加货币。从今天来看,货币的积累也就是资本的积累,重商主义早就看到了资

本积累的重要性,并且他们很重视商业的发展。二、重视对外贸易、谋求贸易顺差。其观点认为国际贸易出超才会使得国家财富增加。三、重视发展本国制造业,保护本国幼稚产业。反对资金外流,重视利用本国资源,发展本国制造业,培育和保护本国幼稚产业,另一方而出口本国制造品,进口外国原材料,利用制成品和原材料的价格剪刀差获利。而且其反对人才外流,特别是鼓励有熟练手艺和有科学技术的人才移入本国。基于上述理论观点,重商主义主张贸易,主张国家保护贸易、主张国家保护幼稚产业。 1.2新重商主义的提出和表现 新重商主义是1980年以来伴随美国贸易逆差的产生和不断膨胀在美国出现的一种在经济上鼓吹政府干预贸易以追求贸易逆差的削减,在政治上利用贸易逆差作借口和贸易政策作武器打压贸易伙伴经济增长和国际地位的一种思潮。此时“美国的新重商主义”追求贸易逆差的削减,针对逆差来源国根据美国法律进行制裁。 新重商主义虽然是在美国提出,但是其在很多国家都在进行,包括中国日本等。其基本的很多思想来源于重商主义,但是相对于重商主义,新重商主义则在每个国家的表现不尽相同。但是表现在国际贸易中,主要为限制进口、鼓励出口,反倾销手段利用广泛等。 2、对重商主义思想的评价综述 对于重商主义的观点,很多学者对此看法不一。尤其是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自由经济的倡导者对重商主义及其批判。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学者也承认重商主义的意义及其带来的经济学上的影响。 2.1对重商主义的批判和对自由贸易的推崇 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是在对重商主义批判之上发展起来的,其主张一直是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达到最优。在《国富论》中,斯密用了大篇幅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