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水的三态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水的三态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水的三态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水的三态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水的循环是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如果学生已经注意到天空中的云和降雨,感受到棒冰外部水滴的形成,观察到雾或好奇于霜是从哪里来的,那么,他们就已经观察到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

作为水循环的一部分,地球上的水一直在从液态(或固态)变成气态,再变成液态(或固态)……每天,太阳提供的热量使一部分水成为水蒸气进人空气中,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又凝结成水滴或直接凝固成冰晶,当水滴、冰晶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则会变成雨或雪降落下来……水从液态到气态的这种变化需要大量的热,而从气态到液态或固态的变化则要放出大量的热。本课帮助学生回忆或观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讨论它们之间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是可逆的。所以,本课是这一单元学习的小结和综述。

学情分析

水的三态变化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水结成冰又融化;寒冷的冬天,放在室外的湿衣服结了冰也会变干等。因此,学生们对这些现象司空见惯,不用刻意的观察,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加上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蒸发、沸腾、凝结”等知识,这是学生探究水的三态变化规律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受知识、能力和习惯的局限,真正有目的、有计划的去观察这些现象并进行深入探究的学生却很少。所以学生的这些经验基本上还是浅层次的、杂乱无章的。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究并用规范、科学的语言把所获得的认识上升为科学概念并表达出来,还有一定难度,需要我们对学习方法和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和指导。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使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回忆或观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讨论它们之间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2.寻求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证据,尝试自主设计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观察实验活动。

3.分析水的各种状态之间变化的过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4.思考有关自然界水的相关问题,并尝试用“水的三态循环”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2.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3.初步建立物质不灭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

难点: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

评价任务

1.完成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表格。

2.认识水的三态循环过程及条件。

教学准备

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水的各种形态

1.动画激趣,直捣主题。

让学生观看动画《可爱的小水人》,了解“小水人”发生了哪些形态变化,再联系生活说说水在自然界有哪些形态?它们又是怎样变化的?使学生明白水在自然界有各种不同的形态,有时是液态,有时是固态,有时是气态。(板书:固态、液态、气态)

2.视频感知,加深理解。

先让学生回忆一天中什么时候能看见雾和露珠?霜和雪一般又出现在哪个季节呢?通过视频的观看,进一步感知水的三态转化,学生自由说说自己所知道

的知识,加深对水的三态变化的理解。(出示课件)

3.动手填表,梳理知识。

水的三态是怎样变化的,说说云、雾、雨、露、霜、雪、冰是由什么变化而来的?它们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形成的?通过讨论完成57页的表格。(出示课件)

我们通过对前面的观察和讨论,你知道水的形态是怎样相互转化的?结合学生的回答,完成水的三态循环图。(板书)

二、水的循环

江河中的水日夜不停的流入海洋。海洋的水却总也不会溢出来,江河里的水也一直流不完。这是什么原因?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释。

学生交流后老师补充:江河湖海、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热,不断地蒸发,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水蒸气在空中受冷变成云,云变成雨、雪等落到地面;地面上的雨水和融化了的雪水有的渗入地下;地下水又会汇集流出地面形成泉水流入江、河、湖,海。于是,水在海洋、天空、陆地之间永不停息地循环。

三、教师总结

让学生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

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等,也就是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使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教学反思

《水的三态变化》是《温度与水的变化》这一单元学习的小结和综述。学生通过前面学习,已经积累一定的经验。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1.回忆或观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2.分析水的各种状态之间变化的过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规律。让学生知道水的三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变化的。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

自认为这节课的设计亮点有:课的开始通过小水人拟人化的表演引入课题,提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观看一系列的图片资料来帮助学

生回忆或观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分析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等的状态和看见的时间(季节或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形成等),使学生很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较容易地掌握水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每种形态又分别有哪些。为学习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打下了研究基础。

(完整)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水结冰了》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三课,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水的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冰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初步了解冰与水之间的变化关系。上一课的学习,通过测量水温,已经让学生对温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这节课,要让学生对温度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明白温度的变化是与热量相关的。本课分为两部分:观察冰,了解冰的特点,并能与水的特点进行比较;探究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水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结冰是本课的新知识点,也是本课的重难点。这一课还为后续的几课集中探讨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们在三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水的特点,知道冰是由水变化而来的,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常见到冰,对冰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因此学生理解掌握冰的特点,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不难。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知道温度升降与热量变化的关系。在本课中,规范操作和准确测量水结冰时的温度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

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记录并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2、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在实验观察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观察冰的特点,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难点:水为什么会结成冰。 教学思路: 巩固旧知,回忆水的特征,通过观察上节课放入冰块托盘中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开始本课的学习。冰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物体,许多学生也有过接触冰块的经历。运用观察水的方法来观察冰,说说冰的特征,并对水和冰进行比较,完成维恩图。同时,让学生思考水的这种变化时怎样产生的,即水是怎样结成冰的。通过探究,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本节课设计以学生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实验为主,再通过讨论、交流认识冰的特点及水结成冰的原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科学探究意识。 教学流程: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41《水》教学设计

《水》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水》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具有相关水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有关水已有知识的分类和梳理,并以此认识水的三种形态之后构建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的科学概念,又为今后构建水、空气的科学概念打基础。 【学情分析】 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认识一种事物的方法往往比较单一,特别是刚接触科学课,他们还不懂得用多种感官去发现事物的特点,对于7种物体进行观察,学生往往是无从下手,也不知道做些什么的,因此这堂课让学生对观察方法的运用意识的教育是关键,还要懂得记录,能够让学生养成合理的探究习惯。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过程与方法:用气泡图展现对水的认识; 能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确立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 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 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 用气泡图展现对水的认识,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确立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7个黑色袋子分别装红墨水、醋、水、石头、木头、树叶、空气;实验记录单一张。 教师准备:3个黑色袋子分别装水、白醋、红墨水。一袋水、一袋牛奶,PPT。【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猜一猜:双手抓不起,千刀万刀劈不开, 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二、我们知道的水

1、师: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关于水的知识?我们可以把你知道的填在气泡图里。(出示PPT) 2、师:指导PPT,水是什么样的,颜色、味道。你在哪里见过水?水与生物的关系,水的用途(选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用途),大家边讨论边补充的气泡图(课堂作业本P38)。写不完的可以用省略号。 3、汇报,让学生尽量地说他们说知道的水,不加以评价。(板书) 4、了解水的重要性,渗透节水教育。 三、水在哪个袋中 (一)、观察实验活动一 观察方法的指导 1、师:老师这有7个袋子,每个袋子中装着不同的物体,这些东西可能是:石块、树叶、木头、水、红墨水、空气和醋。有没有办法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找出水是哪一袋呢?你准备用什么方法? 生:用鼻子闻一闻(指导扇闻法) 用手摸一摸(边说边板书) 2、师:在观察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生:小心别撒掉(一个一个袋观察) 观察结束后把袋子竖着放回材料盒。 师:想的很周到,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到这些!(出示PPT) 开始实验. 生观察实验一 汇报交流 (二)、观察活动二 观察方法的指导 1、师:如果可以打开袋子,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把水找出来? 生:看,闻、尝。 2、师:你是怎么闻的?(演示扇闻法) 我们已经知道水和醋没有毒,可以尝。 3、师:老师这里有3个袋子,你能找出水在几号袋吗?先说说! 生:先打开袋子看一看,这样可以区分出有颜色的红墨水,再闻一闻,这样可以找出没有味道的水。(生演示) 4、师:先看,再闻,这样的观察顺序安排的非常科学!注意实验时水不要洒出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活动,知道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进行科学观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亲历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 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过程 一、看看课文插图。 1.引领学生看科学课本第2页中大树的图片。 问:从图片上看大树,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二、想想曾经所见。 1.组织讨论: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曾经看到过一些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3.比较:与刚才看图片得到的信息相比,内容丰富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如果要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必须选择真实的事物作为观察的对象。 三、再看真的大树。 1.如果现在再去看一看真的大树,是不是能够看到更多的内容呢? 2.比较:现在再去看一看大树,与刚才我们回忆曾经看过的大树,又有什么区别呢? 3.小结:带着目的去看一棵真正的大树,会比随意地看看的内容要多。带着目的去看真实的事物,才是科学课中进行的观察。 四、实地观察大树。 1.讨论: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们想观察什么? 2.讨论:怎样做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你打算用哪些方法来观察? 3.小组为单位,实地进行观察,并记录(科学记录本)。 4.小结:交流实验记录。

2.《校园的树木》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二)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学情分析】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三篇 导读:本文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到“人、动物、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2、探究“水到哪里去了”,引导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 3、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能做到节约用水。 重点难点: 1、通过实验,总结水的性质。 2、清晰,完整的表达观察的现象。 教学准备:课件,一些植物的茎、叶、果实(分组),一盆植物,等。 熟悉学生,和学生一起做“叶的蒸腾作用”的实验。 教学过程: 一、通过观察与讨论,初步感受“人、动物、植物的生存离不开水” 1、师:同学们,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几张跟水有关的照片,请注意观察。 课件出示几幅“水与生命”的照片。 问:这些照片反映的是什么?

2、师: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讲的也好。观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吗? 3、师:讲的真好,人、动物、植物是地球上有生命的物体,它们的生存离不开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水与生命”相关的问题。 4、师:像这样关于“水与生命”的例子,你平时还见过哪些?能不能再举出一些来? 生讨论后任意例举,当学生只是谈到人要喝水时,可问:如果把我们不喝水,能不能从别的食物中获取水分呢? 师: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看来,我们人类,许多动物、植物都需要“喝”水。没有水,我们将无法生存。 二、探究“水到哪里去了”,深入体会生命离不开水 1、提出问题 师: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知道了人类,动物,植物都需要喝水,对于这件事情,同学们还想研究什么吗? 生:他们为什么需要喝水? 生:怎样喝水? 生:水最后到哪里去了? 师:人、动物、植物怎样喝水,谁知道? 植物怎样喝水,教师引导学生谈,并讲解植物的身体构造。 师:余下的两个问题,我们先研究哪一个好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水到哪里去了”。 2、探究研讨“水到哪里去了”

小学科学《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

《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非标准单位的测量会导致结果的多样,标准单位的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单位测量液体的体积。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统一,有助于确立科学的标准。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能较规范地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明确用标准单位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教学准备】 给每组的材料:3个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1个玻璃杯、1个量筒、1条纸带、胶水、记录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比较哪个瓶子水最多 1、出示三个不同的瓶子,里面装有不等量的水。请学生猜测,

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多,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少,并说明理由。 2、怎样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为什么这么想。(师可适当提示前面所学的关于水的特性,如会流动、有重量、有体积等,鼓励方法的多样性) 3、交流讨论,比较不同的方法,选择操作最简单的方法进行实践操作。 4、生实践操作后汇报结果。(如出现结果差异较大或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 二、比较水多多少 1、师:现在我们已知2号瓶中的水最多,但它比其他瓶中的水多多少,知道吗?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2、学生讨论测量方法 预设1:生可能会直接说用有刻度的杯子,师需追问:杯子上的刻度有什么用?假如没有有刻度的杯子,该怎么办? 预设2:生可能一时想不出用什么办法,师可直接出示小杯子、瓶盖等材料提示、引导,交流这些材料可怎么用。 预设3(可接预设2):生知道借助一些更小的容器帮助测量,师可追问:用小杯子量了,还多出半杯怎么办?如果想知道得更精确,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3、自制刻度线测量 1)如果我们要给一个杯子画刻度线,这些刻度线有什么用?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刻度间距要相同)

2021学年科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

三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设计 第1单元第7课时总课时数:32 授课时间:2014年9月29日备课人:吕东升课题 1.7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学习目标1、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2、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 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3、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 4、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重点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难点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一、植物的生长需要 1、回忆: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草、水葫芦和 金鱼藻。我们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记录在下面的记录单里。 陆生植物水生植物 2、思考: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植物的生长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请交流。请补充阅读P21的“植物需要阳光”。 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泥土、养料、水分、阳光和空气 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水分、阳光和空气 能用唯恩图记录下它们生存需要的共同点吗? 二、了解植物的一生 1.思考: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枯死) 2.请看教材P17页图:向日葵的一生,我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的几个典型生长阶段吗?(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这是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 3.看教材P18页图:一棵大树的一生,你们能找出与向日葵一生的相同和不同吗?(大树与向日葵一生的相同点:它们都有经历发芽、幼苗、枯死三个阶段。大树与向日葵一生的不同点:寿命的长短不同,大树的寿命长,向日葵的寿命短。) 4.交流:从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每种植物都有几种生长不同的 阶段,它们的生长都需要水、阳光和空气,寿命有长也有短,但最终这些植物还是会死亡。) 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1.思考:在我们对植物进行了这些观察和研究之后,我们能够说出植物的哪些共同 特点?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2.整理:翻看前几课的唯恩图记录,比较各共同点,然后整理记录于纸上。 植物的共同特点:

三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设计

三下科学教学设计 1、身边的材料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有何种材料构成的。 (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 (2)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3、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2)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3)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4、STSE目标: (1)能举例说明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描述某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 二、教学重点: 1、正确判断出常见的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懂得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三、教学难点: 能以制成物品的材料为准,给物品分类。

四、教学准备: 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棉布制的玩具娃娃、木椅、书、玩具小木船、塑料瓶、棉布衣服、铁制小刀、铅笔(木杆带有橡皮)、手电筒、放大镜、一小块棉布、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问题: 教师:同学们,看你们桌子上物品中的钥匙,用力试试!会弯吗? 生齐:不会。 教师:对了,它很硬,那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 学生:是用铜做成的。 教师:钥匙是用材料铜制作成的。请同学讨论一下:钥匙是铜,铜就是钥匙这句话对吗? (二)解决问题: 学生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1:那钥匙是铜做成的。 学生2:铜也不能开锁啊! 学生3:对,钥匙不能说是铜,它是让我们来开锁的工具,只是它由铜来做成,而铜是材料,还不能使呢! 学生汇报:老师,这话错了,钥匙虽说是铜做成的,但它能用来开锁,而铜则成

小学科学_4.水是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经历了第一单元的探究活动后,已经对自己的感官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学生对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水的性质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这会影响到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的形成。基于这一点,在教学时,一定要注重科学的观察方法的指导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我设计了猜谜、小组合作探究和等活动,让学生在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的过程中,比较轻松、清晰地掌握科学知识要点,所需要准备的材料:牛奶、白酒、糖水、冷开水各一杯,烧瓶、大烧杯、量杯、滴管等。整节课我都注意到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教学的基础,借助一定的实验仪器,让学生动脑、动口,自己去认识水。学法是教法的支撑点,没有学法指导,就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不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更要重视学法指导:以观察、交流、小组讨论、学生动手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认识水的性质和液体、固体、气体的特征。 效果分析 用小组合作、看一看视频、比一比、演一演的方式,多种方法的运用,学生实验起来更有目标性和方向性。 教材分析 水是地球上重要的物体,跟人的生活关系极为密切,又是儿童比较熟悉的东西。本课选取水作为研究材料,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 水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的好材料。教材要求学生观

察水的颜色、透明与否、气味、味道,在这一认识过程中同时也就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也就是获得了认识物体的一些科学方法。认识某种物体,就要解它的一些基本性质,并且能根据这些性质,把它从其他物体中辨认出来。本课就是以这种思路编写的。根据已知物体的基本性质,把它从其他物体中辨认出来。在直接利用感觉器官辨别物体时,一般应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顺序。对不了解的物体不要随便尝。 《水是什么样的》教案 课程目标: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单元目标: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并描述水的特征。 课时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辨认、排除哪一杯是水,能用科学的词汇说出水的基本特征。 2、通过把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杯子,知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通过在手背上滴水,知道水可以流动。 3、通过教师示范填写气泡图,学生模仿填写后面圆圈的方式,使学生学会用气泡图的方法呈现对水的特征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万物复苏、百花盛开,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在神秘的海底世界,鱼儿家族也要举行一场运动会,但有一名不速之客却偷偷地潜入进来,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提问:你是怎么把它找出来的?(找特点,排除) 2、鱼儿的生活离不开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用水?你见到的水是什么样的? 板书课题——水是什么样的 (时间预设:4分钟) 二、初探新知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植物 第1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谁选择了它们》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第七课。在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生物的多样性。学习第六课后,学生了解到不同种类的生物的特殊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对环境造就生物的多样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本课从同一种类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出发,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时,动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丰富学生对环境造就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以青蛙为例,从天敌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颜色的草地选择了不同颜色的青蛙。第二环节以狐狸为例,从气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从而逐渐丰富学生对自然选择的认知。第三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认识人类对生物的选择。通过三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知道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针对环节一,调查了学生见过的青蛙以及见到的地方,发现学生见过的青蛙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有较大的联系。大部分学生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青蛙有保护色,这样不利于被天敌发现。然而,学生对于保护色的了解主要是从电视或者是书本上得知,对于保护色形成的背后原因不甚理解。因此,本课设置了青蛙被捕杀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做以及推测的过程中体验青蛙保护色的形成原因之一,了解自然因素对青蛙的选择。环节二,学生基本上知道气温对动物身体大小、体毛的浓密长短等外形特征的影响,但对于动物裸露在外的器官大小、体形等因素是否受气温的影响还没有建立起一定的观念,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帮助学生建构这样的认识。环节三,学生对人工选择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这种经验是零散的,没有建构到概念体系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梳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统编版新教材) 目录 第1 单元1. 水到哪里去了 第1 单元2. 水沸腾了 第1 单元3. 水结冰了第 1 单元4. 冰融化了第1 单元5. 水能溶解第1 单 元6. 加快溶解第1 单元 7. 混合与分离 第1 单元8.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第2 单元1. 感受空气 第2 单元2.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第2 单元3. 压缩空气 第2 单元4. 空气有质量吗 第2 单元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第 2 单元 6. 我们来做“热气球”第2 单元7. 风的成因 第2 单元8.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第3 单元1. 我们关心天气 第3 单元2. 认识气温计 第3 单元3. 测量气温 第3 单元4. 测量降水量 第3 单元5. 观测风 第3 单元6. 观察云 第3 单元7.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第3 单元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1.1 《水到哪里去了》 课水到哪里去了单元 1 学科科学年 3 题级科学知识 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学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习科学探索: 目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标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科学态度 细致观察生活、尝试解释生活现象 重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点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难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点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环 节 导入新展示图片,聚焦问题:学生猜测单刀直入,

小学科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水》教案

第二单元水 4.水是什么样的 【课标对应】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的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了解人类对产品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低年段要求。 2.1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 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2.2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如沙和食用油等。 16.2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18.3工程设计需要考虑用的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教材分析】 水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质,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第一个活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谈话的方式引入单元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的欲望。第二个活动是找一找哪一杯是水,找到水并不难,但他不是唯一的目的,重要的是要通过分析找到水的过程,启发学生用词语正确描述水的基本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并用气泡图的方法整理中心词,同时巩固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观察方法: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第三个活动是把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感知水没有固定的形状。第四个活动是用手接水,在手背上滴水,形象认识水的流动。后两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完善对水的特征的认识。 【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感官总动员》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用各种感官去观察物质的基本特征,了解了自然界中水的各种存在形式及颜色、状态、气味等。本课教学中要重点通过活动让学生找一找哪一杯是水,找到水并不难,但他不是唯一的目的,重要的是要通过分析找到水的过程,启发学生用词语正确描述水的基本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并用气泡图的方法整理中心词,同时巩固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观察方法: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学生具备初步的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明确关键点后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等实验习惯,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及时分析并解决问题。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

三年级科学复习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教案 一课时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复习要求 1、认真复习课本,结合配套练习题,熟记每一个题目与答案。 2、至少认真翻阅科学书两次以上,记住其中的实验(所用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还有书中出现的结论性的句子; 3、熟悉以下复习材料。 三、复习要点 《植物》单元解读: 科学概念: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 4、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5、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6、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7、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教学内容:教材第66—84页。 单元目标: 1.科学概念: 物质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水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物质,它有许多的用途;水和其他液体比较,在颜色、气味、黏性、流动性等方面存在差异。 空气确实存在于我们周围,能被我们的感官感知;空气能占据空间,空气有重量。量筒是一种标准工具,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多少。 2.过程与方法: 对液体、固体和气体进行系统的比较观察。 识别并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水、空气和其他液体的特征。 借助其他媒介和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观察水、空气和其他液体的特征。 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和测量的结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运用口头、书面的形式,有目的地进行过程与方法的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认识到水和空气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物质,形成保护水和空气,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测量需要标准工具。有了标准工具,测量信息的交流才成为可能。 教学时间:7课时

第一课水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 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四种液体)1块石头、1块木头、1片树叶、分类用图纸。 给每个学生准备:1瓶醋(500 ml,分发给小组)、1瓶牛奶(500 ml,分发给小组)、网状图记录纸1张。 给全班准备的材料:有关水的课件资料、分类用图纸。 教学过程: 一、我们知道的水 1.师:关于水,我们了解哪些?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将自己知道的关于水的内容进行简单记录。 2.汇报交流,师有目的地进行板书,帮助学生概括、梳理。 3.师生交流总结,把关于水的知识归结为几个方面: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态、水的作用、水与生物的关系、水的基本特点等。 4.播放一小段关于水的影像资料,进行拓展,同时渗透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水在哪个袋中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一粒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棵植物又能结出许多种子,植物的物种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 2、植物的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它们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所承担的功能相适应。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体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3、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谢后结果,果实是由花发育来的。 4、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5、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过程与方法: 1、种植和培育植物。使用放大镜。比较准确地测量植物植株的高度变化。 2、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以已有经验或观察到的现象为依据进行预测。用适宜的方式对观察到现象进行记录。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发现产生的新变化。 3、通过记录和比较描述植物所发生的变化。用统计图表、列表、画图等适宜的方法处理相关信息。运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 2、激发关注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培养坚持性和合作能力。 主要材料清单 大豆、玉米、花生、莲花、风仙花等植物的种子,放大镜,花盆、土壤、铲子等种植工具,透明玻璃杯、卫生纸等;试管、带根的新鲜芫荽、植物油等;不同生长阶段的风仙花植株、风仙花朵,成熟的风仙花果实;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刚出土的风仙花照片;植物叶的水平分布照片;植物叶的垂直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及图片、几个主要生长阶段的风仙花照片等。 单元课时安排 每课1课时,机动、整理1课时,合计8课时。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认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15.珍惜水资源教案

15.珍惜水资源 【教材分析】 《珍惜水资源》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地球上的资源》第四课。本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中“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中3~4年级要求。本课是学生在学习到地球上的水资源有河流和湖泊、地下水、海洋的基础上。通过感受生活中水的用途,水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通过活动认识到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并且变得越来越匮乏。继而引发学生要珍惜水资源的情感,并引导学生把珍惜水资源的感情落到实处,通过了解生产生活中人们节约用水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在家庭中也可以进行简单的节水措施。课后在通过制定节水方案,比较节水一周前后一周用水量的变化。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好动爱玩,在之前的学习中,他们经常听父母老师说水资源是有限的,可是他们心理会有一些疑惑,诸如水龙头一拧开就有水,到处都有水,怎么就说水是有限的呢?老师总要求我们主动节水,可是爸爸妈妈也没有主动节水,反而为了卫生让我们使用流动水冲洗。这些疑惑留在学生的小脑袋里,不能解决这些疑惑便不能将节水行动落到实处。所以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体验淡水资源的有限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地球上水资源的稀缺。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水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2.知道淡水资源在地球上是有限的。 3.知道生产和生活中人们的各种节约用水方法。 4.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的原因。 科学探究: 1.通过活动能够认识到地球上的水资源是稀少的。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落实节水行动。 科学态度: 1.能够感悟到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稀少的。 2.能充分认识到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的原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学会保护、爱惜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2.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节水行动,真正的保护水节约水。 cc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太平镇育红小学 学科:科学下册 年级:三年级 任课教师:胡顺芳

教科版修订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备课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探究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本着“天天有自信,日日在提高”的理念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1)班和(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这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地球上的水教案

本文由jintingyu03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邗江实验学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能从适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向大家表达自已的发现和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水资源的缺乏,我们应该保护它,体验缺水的痛苦和节水的好处,养成节水的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1,教材配套录相资料,各种美丽水体的图片;烧杯,小勺,滴管.2,学生查找水的分布资料,调查学校,家庭浪费水的现象,收集节水的有关措施. 教学活动建议: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知道我国淡水资源的匮乏,提高学生的节水意识.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收集资料,课上通过让学生阅读资料中的数据,使其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匮乏,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保护水资源的渴望,然后教师可通过图片,多媒体等手段结合学生自己家乡的水资源情况让学生了解人类的一些行为对水资源造成污染, 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危机感,紧迫感,接着引导学生了解净化水,淡化水的方法,让学生懂得人类为获取可用淡水进行的技术方面的努力. 最后, 教师结合生活实际, 引发学生更多的关注学校,家庭,社会用水现象,使学生自觉节水,护水.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水的神奇功能,它会向上爬,会团结,会喷射,会托举,还可以梁伟) 溶解许多物质,水对我们人类真是太重要了.那么地球上的水主要在哪里呢?我们厦门市是一个海岛,四面都是大海,我们的水资源真的是多到用不完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 4 课《地球上的水》 . 一,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 (1)教师导入:同学们,当你打开世界地图或面对地球仪时,呈现在眼前的大部分面积是什么颜色?你知道,那是什么吗?那就是地球表面数量最多的水. 它覆盖了地球的大部分表面.前面几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在生命活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实,水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也有重要作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2)教师出示多幅美丽水景的图片,先问学生:你知道这是哪里吗?看到这些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再请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美丽水景的事情告诉大家. (3) 教师小结: 这些美景都是地球上的江河湖海的水给自然界带来的种种奇观, 把大自然打扮得绚丽多姿,给我们生活带来欢乐,给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效益. 二,指导学生亲身感受淡水资源的缺乏. (1)教师讲授:尽管地球表面大多数被水覆盖着,但这些水中绝大部分是海水, 真正与我们生产, 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却很少很少. (讲解教材 P34 页的比较) (2)教师提出要求:请你们参照教材第 34 页上图,用杯子,小勺,滴管分别取出"地球上的水""淡水""可开发利用的淡水" , , . (3)学生分组活动. (4)学生汇报动手做后的感受. 三,引导学生讨论淡水的用途.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发表意见. (2)教师介绍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事例. (3)师生小结: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 以上的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把本组的观点,用画画出来, 张贴在黑板上,由本组代表发言. 四,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浪费水现象,提出节水措施. (1)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现象?你能为节水做些什么? (2)学生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3)教师补充农业,工业等高科技节水技术. (4)教师小结:节水是全社会的大事情,我们小学生一定要从自己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人人树立"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的思想.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节约用水小标兵! 五,布置作业体验活动: 水污染的危害. 将两个洋葱头分别置于盛满清水和滴有洗发水的杯口. 几天后观察洋葱要部生长的情况.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水的分布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 是人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气, 液,固三种聚集状态存在,地球水的总量约有 136000 万立方千米, 即接近于 14 亿立方千米,如果全部铺在地球表面上,水层厚度可达到约 3000 米.海洋中聚集着绝大部分水,占地球总水量的 97.2%, 它覆盖着地球表面 70%以上;陆地上到处都分布着江河湖泊,这些地面水总量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