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客车空调系统设计计算
铁路客车空调车厢内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项目名称:《铁路客车空调车厢内温度控制系统设计》班级测控学号15号姓名指导教师成绩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说明一、写报告前,请认真阅读《课程设计报告说明》。
二、打印装订要求1、一律用A4纸,双面打印,并左侧装订,一式1份,并同时上交电子版(电子版上传邮箱123244**********)。
《课程设计报告说明》页也打印。
2、课程设计概述部分占一页;课程设计内容长度根据实际需要填写;结论和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单独占一页。
保证打印格式工整。
三、报告内容要求1、课程设计目的结合实际自己写,不要雷同2、课程设计要求按下发的设计题目写3、课程设计原理简要说明所完成课程设计项目所涉及的理论知识4、课程设计内容这是课程设计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
概括整个课程设计过程。
(最好在上述内容基础上画出相应的流图、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进行说明。
)一、课程设计概述二、课程设计内容图1 Pt1000热电阻温度测量电路热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原理图如图1与三个电阻接成电桥。
当温度变化时,使得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的电位发生变化,经过运算放大器放大之后输入到Atmega16单片机进行AD转换。
由于单片机的参考电源,而电桥在温度变化为20~28°C,所以确定运算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为7,以获得最佳的测量结果。
运算放大电路的电阻按以下公式确定:Rt——温度为t时铂热电阻的电阻值,Ω;t——温度,℃;R——Pt1000在0°C时的电阻1000 。
A——分度常数,A=0.0038623139728B——分度常数,B=-0.000000653149326262.STC89C52(最小系统图)(1)STC89C52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微控制器,具有 8K 在系统可编程Flash存储器。
STC89C52使用经典的MCS-51内核,但做了很多的改进使得芯片具有传统51单片机不具备的功能。
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 位CPU 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使得STC89C52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超有效的解决方案。
铁道客车空调系统设计技术

铁道客车空调系统设计技术首先,对于铁道客车空调系统的设计来说,最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制冷剂。
制冷剂的选择应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和系统的性能。
目前常用的铁道客车空调系统制冷剂主要有R407C、R134a和R410A等。
这些制冷剂具有低毒性、低燃烧性和良好的热力性能,能够满足铁道客车空调系统对制冷剂的要求。
其次,设计铁道客车空调系统需要考虑合适的风量和温度控制系统。
空调系统的风量设计应能够满足车厢内部的空气流通要求,以保证车厢内的空气新鲜、舒适。
同时,温度控制系统应能够根据乘客需求自动调节车厢内的温度,以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风量和温度传感器等设备,结合控制算法实现精确的控制。
此外,优化空调系统结构也是铁道客车空调系统设计的重要一环。
传统的空调系统设计中,空调设备通常安装在车顶上,这样的设计存在噪音和空气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用底部进风和顶部出风的结构,通过底部进风引导新鲜空气,然后通过顶部出风口均匀分布到车厢各处。
这样的设计能够提供更好的舒适度和乘客体验。
此外,为了增加空调系统的能效,可以采用变频调速技术。
传统的空调系统通常采用定速压缩机,效能较低。
而采用变频调速技术的空调系统能够根据车厢温度的需求,实现压缩机的自动调速,保证能效的同时减小噪音和磨损。
这样的设计能够提高能效,减少能源消耗。
除了上述设计技术,还有一些其他技术在铁道客车空调系统的设计中也有应用。
例如,可以采用热泵技术,通过热泵循环系统,将室外的低温热能提取出来,供给车厢的加热系统使用,从而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此外,还可以通过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对空调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控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铁道客车空调系统设计技术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选择合适的制冷剂、设计风量和温度控制系统、优化空调系统结构、采用变频调速技术等。
这些设计技术能够提高空调系统的性能,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同时也能够增加能效和降低能源消耗。
轨道车辆空调机组送风量计算

以国内 B型车为例 , 车体传 热特性 见表 1 , 车体 围护 结构
传热特性 : 表1 车体 围 护 结构 传 热 特 性
位 置 车 顶 左 侧 右 侧 前 端 后 端 地 板 左 侧 右 侧 车 壁 车 壁 吾 氍 吾 矗 窗户 窀
车厢内外 空气参数查 表计算 : 根据 空气 的性质 , 只要 已知 其温度 、 相对湿度 、 含湿量 中任意两个 , 即可查询第 三个参数及 其焓值。 因为室内及室外空气温度及相对湿度均 已确定 , 则查湿空 气 焓 湿 图 得 到 的数 据 见 表 3 。 车 体 内外 空 气 参 数 ( 脚 标 W标 识
热量来 自人体散热 、 设备 发热 、 太 阳辐射 热 、 车体传 热等 , 水分 来 自人体排汗及新 风。为保证处 理后 的空气能 维持车 内舒适 环境 , 空调机组 的制冷过程 沿热湿 比线进行 , 即达到将 多余热 量及水分同时去除。下面对热负荷及湿负荷分别进行计算 。
1 热 湿 负 荷计 算
关键 词 : 轨 道 车 辆 ;空调 机 组 ; 送 风 量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8 5 5 4. 2 0 1 4 .
1 . 2 湿 负荷 计 算
随着轨道交通 的发展 , 列 车环境 的舒适性越来越 受到乘客
为室外空气参 数 , 脚 标 n标 识 为 室 内 空 气 参 数 , 脚 标 S标 识 为
此, 合理的送风量的设计值是 空调机组 的重要 参数 , 对乘 客舒
适 性 有 重 要 的影 响 。
参考标 准( ( T B / T 1 8 0 4— 2 0 0 9铁 道客车空调机组》, 当室外 空气参数为温度 3 3 %、 相对湿度 7 0 %时, 车 内空气参 数需 保持
客车空调系统的设计计算

客车空调系统的设计计算南晓峰;桓晓锋【摘要】阐述空调制冷系统部件的参数选择及其对客车空调系统的影响,并提出制造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期刊名称】《客车技术与研究》【年(卷),期】2011(033)001【总页数】3页(P12-14)【关键词】客车;空调系统;部件选择;设计计算【作者】南晓峰;桓晓锋【作者单位】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郑州,450016;郑州科林车用空调有限公司,郑州,45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3.5+1.02客车空调系统按压缩机驱动方式分为独立式(空调系统自带发动机)、非独立式(空调系统由客车发动机驱动)和电力驱动式。
考虑到降噪、减重以及经济性等原因,目前大多数客车都选择非独立式空调。
非独立式空调系统是利用整车发动机的一部分功率,通过制冷剂周而复始地气化、液化把车内热量带到车外,以实现降温的目的;同时,由于蒸发器表面的温度低于空气露点温度,车内空气流经蒸发器时,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露水并流经车外,以实现除湿的目的。
压缩机是空调系统的“心脏”。
目前空调系统所使用的压缩机均为容积式制冷压缩机,主要分为曲轴连杆式、斜盘式和涡旋式等。
目前中小型客车上主要使用的是排量较小的斜盘式和涡旋式;大型客车空调则需要使用排量较大的曲轴连杆式,即往复活塞式。
部分大中型客车由于结构限制或者为了降低成本,往往采用双系统或者二拖一的形式。
双系统即是由两个斜盘式压缩机各自组成的两套相同的空调系统共用一个顶置外壳;二拖一系统则是一套空调系统使用两台压缩机并联。
压缩机转速取决于发动机转速及两者间的传动比。
根据发动机附件的传动布置情况,发动机曲轴带轮总是大于压缩机的带轮,即压缩机总是比发动机转得快。
压缩机排量L与蒸发器产冷量Q0以及压缩机转速n之间的关系式:式中λ为压缩机输气系数或容积效率(等于压缩机实际体积流量Vr同理论体积流量Vt的比值);ν″为压缩机吸气口处制冷剂蒸气比容,m3/kg;n为压缩机转速,r/min;x为蒸发器出口处制冷剂的干度,一般取为0.15;γ为制冷剂在相应蒸发温度下的气化潜热,kJ/kg。
铁路客车空调换热器的电算法

铁路客车空调换热器的电算法
凌均成;刘蔚巍
【期刊名称】《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2(008)001
【摘要】介绍利用计算机对铁路客车空调换热器进行设计计算,建立空调换热器的数学模型,绘制流程图,根据实际经验指出了编制程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
CA25B型空调餐车为例,利用所编程序,对其蒸发器按不同的管排列方式分别进行了设计,指出差排比顺排更适用于空调列车.最后得出结论:电算能大大缩短设计时间,提高计算准确度,并能快速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而选取换热器的最佳结构形成,达到节能和节约材料的目的.
【总页数】5页(P39-43)
【作者】凌均成;刘蔚巍
【作者单位】衡阳市科委,湖南,衡阳,421001;中南大学,湖南,长沙,4100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30.32
【相关文献】
1.微通道换热器在客车空调器上的应用 [J], 刘运科
2.客车空调用换热器直流风机调速系统设计 [J], 孙飞豹
3.新型铁路空调客车空调装置的设计 [J], 饶中浩;张国庆;杨銮;吴忠杰;傅李鹏
4.铁路单元空调客车空调系统运用故障分析处理 [J], 张玉成
5.广州地铁21号线电客车空调系统通信故障原因探讨 [J], 郑磊;梁春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车辆空调系统冷、热负荷的计算方法

车辆空调系统冷、热负荷的计算方法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某车辆空调系统的夏季热负荷和冬季冷负荷制的热工计算。
该方法适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空调系统的设计计算,其他车辆可参照使用。
关键词:车辆空调,热负荷、冷负荷一、前言作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自主创新程度高、国际竞争力最强、产业带动效应最明显的行业之一,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适逢一个技术集中爆发交融的好时机。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轨道交通产业,是凭实力跑出来的一张“国家名片”,创造了诸多世界第一、之最。
依托我司轨道空调制造行业的依托,加之多年对轨道空调设计和制造的研究,以及CRH2和谐号动车组车辆的空调及换气装置的供货配套经验,参照我国城市轨道空调设计相关的标准和用户提供的产品技术条件,选用某空调机组的项目作为实例,汇总整理完整的轨道交通车辆空调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
二、空调机组技术要求及计算参数确定2.1空调机组技术要求空调型式:单冷式带新风预热功能空调安装:顶置一体化,2台/车主电路电源:3ΦAC380V,50Hz制冷剂:R407C2.2 车辆结构参数载客人数:254人平均运行速度:≥35km/h车体长度:19m车体宽度:2.8m车内高度:2.1m主车厂进一步提供了如下具体车辆结构参数:窗户高度:1m宽度:1.8m数量:6个车门上玻璃窗高度:1.2m宽度:0.8m数量:8个车内照明、机电设备功率:1.5 kW2.3 车辆热/冷负荷计算参数确定2.3.1 环境参数海拔高度:不超过1200m;环境温度:-25℃~+40℃;相对湿度:最湿月份平均最大相对湿度90%(该月月平均温度不大于25℃);自然条件:车辆能承受风、砂、雨、雪、冰雹的侵袭,可在自然条件下安全运行。
2.3.2 车辆热负荷空气计算参数查得西安地区的夏季空调设计用室外计算参数如下,车内空气计算参数依据TB/T 1951-1987第3.2项中的建议范围取值。
表1 夏季空气计算参数2.2.3车辆冷负荷空气计算参数车内空气计算参数依据TB/T 1951-1987第3.3项中的建议范围取值。
磁浮车空调系统设计

磁浮车空调系统设计文章介绍了磁悬浮列车空调、通风及采暖系统的结构组成、参数计算及供电和自动控制标签:磁悬浮、空调、通风、采暖随着城市地铁建设的不断发展,对地铁车辆空调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城铁车厢内设置一套合理的空调、采暖、通风系统是提高乘客舒适性的必要条件。
这套系统从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以及气流速度4个方面对室内空气品质进行控制,从而满足空气舒适性的要求。
下面结合北京磁悬浮列车的空调采暖设计方案,介绍城铁车辆的空调、暖通部分设计情况。
一.空调、暖通系统设计参数1.夏季空调制冷参数室外温度:35℃;室外相对湿度:65%;室内温度:28℃;客室相对湿度:60%。
车体平均传热系数:1.5W/(m2·K)。
新风量:10m3/人。
2.冬季采暖参数室外温度:-14℃;客室温度:10℃;车体平均传热系数:1.5W/(m2·K)。
二、空调系统1.空调系统的组成1-空调机组;2—条缝型送风口;3—静压式送风管道2.空调系统的冷负荷计算2.1夏季热负荷计算:2.1.1计算条件计算对象:中间车车内定员:166车辆静止时车体平均传热系数K≤1.5 w/m2·k夏季参数:tA=35℃A=65%车内温度:tB=28℃A=60%新鲜空气量:按10 m3/人·h计算计算参照TB1957-91《空调客车热工计算方法》进行2.1.2夏季车内热负荷计算Q:Q= Q1 + Q2 + Q3 + Q4Q1----通过车体隔热壁的传热量w;Q2----进入车体的太阳辐射热w;Q3----车内旅客散热量w;Q4----车内机电设备散热量w.2.1.3通过车体隔热壁的传热量Q12.1.4进入车体的太阳辐射热Q2 :参考车辆设计参考手册,一般客车吸收的太阳辐射热为5.815 kw,该车窗面积较大,但车窗较少,则25型车取Q2=5000 w.(车长25m)运行时车体外表面的换热系数αB 将增大,则Q2值将减小,则取Q2’=2416w。
公共交通站点(车站)暖通系统相关计算

公共交通站点(车站)暖通系统相关计算公共交通站点(车站)暖通系统相关计算本文档旨在介绍公共交通站点(车站)暖通系统相关计算方法和指导原则。
1. 空调容量计算在设计公共交通站点(车站)的暖通系统时,首先需要计算空调容量。
空调容量的大小决定了系统需要提供的制冷或制热功率。
空调容量的计算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站点的室内空间尺寸,包括长度、宽度和高度;2. 确定站点的人员热负荷,包括人员数、活动水平和服装情况等因素;3. 根据站点的气候条件,确定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要求;4. 根据以上参数,使用相应的空调容量计算公式,计算得出所需的空调容量。
2. 风量计算除了空调容量,风量的计算也是设计暖通系统的重要一部分。
通过合理的风量计算,可以实现室内空气的均匀循环和新风的供应。
风量的计算可以参考以下步骤:1. 确定站点的空气变化要求,包括每小时的空气变化次数;2. 根据站点的气候条件,确定外部空气的温度和湿度;3. 根据以上参数,使用相应的风量计算方法,计算得出所需的风量。
3. 管道设计在设计暖通系统时,管道设计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合理的管道设计可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以及提供稳定的供暖和通风效果。
管道设计可以遵循以下原则:1. 根据系统的空调容量和风量需求,选择合适的管道尺寸;2. 在管道的布置中,要考虑到管道的阻力和压降,以及避免过长的管道;3. 选择合适的材料,确保管道的耐用性和密封性。
4. 控制系统设计除了上述计算和设计,控制系统的设计也是公共交通站点暖通系统中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控制和节能效果。
控制系统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根据站点的需求和系统的功能,确定控制系统的类型,如温度控制、湿度控制等;2. 根据站点的布局和要求,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和数量;3. 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执行器设备,以及控制算法;4. 进行控制系统的调试和优化,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总结本文档介绍了公共交通站点(车站)暖通系统相关计算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客车空调系统设计计算作者 朱明内容提要:本文叙述了铁路客车空调系统设计计算方法,重点介绍了客车空调系统热工计算和通风系统风道阻力计算方法,对客车设计中的有关空调系统的学习和设计将有积极的帮助。
※ ※ ※1概述空调系统热工计算和通风系统风道阻力计算,是客车空调系统设计一个重要部分,它是空调机组的选型和通风道整体布置的理论依据。
目前铁道客车的空调冷热负荷是按铁道部标准TB/T1957-91《铁路空调客车热工计算方法》和国家标准GB/T12817-2004《铁道客车通用技术条件》执行。
为简化计算过程,采用稳定计算法计算空调负荷,在实际工作中还要通过性能试验和整车静止试验对设计进行验证。
2.空调客车车内外设计计算参数:2.1使用条件:a)海拔高度:≤1500mb) 环境温度:高寒-40~+40℃,非高寒:-20~+40℃c) 湿度:最大相对湿度≤90%d)列车空调系统能承受风、沙、雨、雪的侵袭e) 列车运行速度25G型车120km/h,25T型车160km/h。
2.2计算参数:a) 夏季工况外气温度:35℃相对湿度:60%客室温度:24-28℃客室相对湿度:40%~65%客室沿高度和长度方向上的平均温差≤3℃。
b) 冬季工况外气计算温度:北京以南-14℃,非限定地区-35℃。
客室温度:18-20℃客室相对湿度:30%~60%客室沿高度和长度方向上的平均温差≤3℃。
c) 新风量夏季:20m3/n·p;当外温高于35℃时,为15 m3/n·p。
冬季:15m3/n·p;当外温低于-30℃时,为10 m3/n·p。
d) 车内微风速夏季平均微风速≤0.25m/s冬季平均微风速≤0.2m/se) 客室空气含尘量≤0.10mg/m 3f) 客室CO 2容积浓度≤0.15%对于运行在北京以南的客车,当冬季车外空气温度低于-14℃时,客室內平均气温不应低于16℃;当夏季车外空气温度高于35℃时,按下式计算客室内平均气温:t B =20+0.5(t H -20)式中,t B :客室内平均温度t H :车外空气温度3.空调热工计算3.1夏季车内热负荷计算3.1.1通过车体隔热壁的传热量Ф1 = K ·F ·△t AB式中:Ф1—通过车体隔热壁的传热量,WF —车体传热面积,m 2 F = B A F F ×F A —车体外表面面积,m 2F B —车体内表面面积,m 2K —车体传热系数,W/m 2·KK = K S ·K gK S —修正系数K g —车体传热系数理论计算值,W/m 2·KK g =∑∑•i i i F F K K i = ∑−++n i W i N 1/1/11αλδααW —车体外表面换热系数,W/m 2·KαN —车体内表面换热系数,W/m 2·Kδi —各层材料的厚度,mλi —各层材料的导热系数,W/m ·K△t AB —车体内、外空气温差,K3.1.2进入车内的太阳辐射热通过车顶、侧墙、车窗和地板进入车内的太阳辐射热Ф2 = K CD ·F CD W CD αεJ CD + K CQ ·F CQ W CQ αεJ CQ + K DB ·F DB WDB αεJ DB + D ·σ·F ch ·J CQ 式中:Ф2—进入车内的太阳辐射热,WK CD 、K CQ 、K DB —车顶、侧墙、地板的传热系数,W/m 2·KF CD 、F CQ 、F DB 、F ch —车顶、侧墙、地板和车窗玻璃的传热面积,m 2εCD 、εCQ 、εDB —车顶、侧墙、地板的阳光吸收系数J CD 、J CQ 、J DB —车顶、侧墙、地板外表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W/m 2D —玻璃透光系数σ —遮光系数3.1.3车内旅客的散热量Ф3 = n ·q式中:Ф3—车内旅客的散热量,Wn —车内定员数q —平均每人散发的热量,W3.1.4车内机电设备的散热量若车内装有电开水炉,电炉和其他电源,在计算热平衡时,按热源的平均功率和使用时间计算其散热量Ф4。
3.1.5车内总的热负荷Ф =Ф1 + Ф2 + Ф3+ Ф4式中:Ф —车内总的热负荷,W3.2夏季车内湿负荷计算 车内湿负荷主要是旅客的散湿量。
W = n ·p 式中:W —旅客的散湿量,g/hp —平均每人的散湿量,g/h3.3设备制冷功率和去湿量计算3.3.1空气流量与热流量计算干空气流量m G = 3101−×+•d Vρ式中:m G — 干空气流量,kg/sρ — 空气密度,kg/m 3V — 空气容积流量,m 3/sd — 空气含湿量,g/kg空气中的水蒸气流量m X = m G ·d×10-3式中:m X —空气中的水蒸气流量,kg/s湿空气流量m = m G (1+d ×10-3)式中:m —湿空气流量,kg/s空气的热流量ФG = m G ·i式中:ФG — 空气热流量,kWi — 空气比焓,kJ/kg3.3.2 按送入车内新鲜空气量和再循环空气量确定混合空气参数点M’(见图1)i M ′= GBGA B GB A GA m m i m i m +•+• d M ′ = GB GA B GB A GA m m d m d m +•+• 式中:i A 、i B 、i M ′— 新鲜空气、再循环空气和混合空气的比焓,kJ/kgd A 、d B 、d M ′—新鲜空气、再循环空气和混合空气的含湿量,g/kgm GA 、m GB — 新鲜空气、再循环空气中的干空气流量,kg/s通风机安装在蒸发器的顺风侧,因通风机工作时散热,加热混合空气,使混合空气参数点M ’上移至M 点。
△t M M ′= M P T m C P ′• △i M M ′= M G T m P ′ 式中:△t M M ′—M 、M ’点间温差,K △i M M ′—M 、M ’点间焓差,kJ/kgP T — 通风机功率,kWC P —空气定压比热,kJ/kg ·KM m ′—混合空气流量,kg/sM G m ′—混合空气中干空气流量,kg/s图1 P=101325Pa湿空气的焓湿图3.3.3 确定送风参数点Ni N =i B -△ir△i r = GNm φ式中:i N — N 点的比焓,kJ/kg△i r —B 、N 点间的焓差,kJ/kgm GN —N 点的干空气流量,kg/sd N = d B -△r d△d r = GNm W 式中:d N — N 点的含湿量,g/kg△d r —B、N点间的含湿量差,g/kg3.3.4 必要的制冷功率和去湿量P O = m GN·△i KW O = m GN·△d K式中:P O — 必要的制冷功率,kWW O—蒸发器的去湿量,g/s△i K —M、N点间的焓差,kJ/kg△d K —M、N点间的含湿量差,g/kg3.4能量与质量平衡验算3.4.1 热平衡方程式Ф+P T+ФA=P O+Фf式中:ФA —送入车内新鲜空气带入的热量,kW ФA = m GA·i AФf — 排出废气带出的热量,kWФf = m Gf·i fm Gf — 排出废气中的干空气流量,kg/si f — 废气的比焓,kJ/kg3.4.2 质量平衡方程式m XA + W=m Xf + W Q式中:m XA — 送入车内新鲜空气带入水分,g/s m XA = m GA·d Am Xf = m Gf·d fd f — 废气的含湿量,g/kg4.采暖设备加热功率4.1 热平衡方程式P+Ф3’+Ф4’ =Ф1’+Ф2’式中:P—采暖设备加热功率,kWФ1’—通过车体隔热壁损失的热量,kWФ2’—加热送入车内新鲜空气所需热量,kWФ3’—旅客的散热量,kWФ4’—机电设备散热量,kW4.2 通过车体隔热壁损失的热量按下式计算。
Ф1’= K·F·△t AB4.3 加热送入车内新鲜空气所需热量按下式计算。
Ф2’= V A·ρ·C P·△t AB4.4 冬季旅客散热量按人体散发的显热量计算。
4.5 机电设备散热量通常被当作采暖设备的安全贮备热,在计算中不予考虑。
4.6 采暖设备加热功率车内有旅客时P =Ф1’+Ф2’-Ф3’车内无旅客时P =Ф1’+Ф2’5.空调送风道设计计算空调通风管道系统在初步拟定后,要进行管道阻力计算,其目的是选择风道尺寸,计算通风管道总的阻力损失,以便于合理选择通风机,对于有分支管路的系统,还应进行节点的平衡计算。
5.1通风系统的一般风速空气流速是风道设计中的重要数据之一,针对车辆空间狭小、人员集中、送风温差较大等特点及车辆风道设计经验,一般车辆风道内推荐风速如表1:表1 一般车辆风道内风速位置 风速(m/s)新风入口 4~4.5过滤器 1.0~1.5电加热器 2.5~3.0蒸发器 1.5~2.5主风道 5.5~8支风道 4.0~5.5通风机出口 6.5~11.05.2通风管道阻力计算步骤a) 选取通风系统阻力最不利环路,一般指风量较大或者局部阻力构件最多、走向最复杂管路。
b) 根据通风管道布置,按比例绘制示意图,并从风道末端给管路编号,注明各管段风量和长度。
c) 确定各部位风速。
d) 根据各管段风量和选定风速,计算各管段的断面尺寸。
e) 算出各管段的当量直径。
f) 根据风量和当量直径可计算出摩擦阻力。
g) 计算通风系统内各设备的阻力损失。
h) 计算通风系统总阻力损失。
i) 按需要进行并联支管压损平衡,如果支路压损不平衡,则不能按预定风量分配空气,压损小的支管实际风量比预定风量大,压损大的支管则相反,实际风量比预定风量小。
压损不平衡时,可视情况调整分支管断面尺寸,如不能通过分支管达到压损平衡时,可利用风门进行调节。
5.3.均匀送风管道的设计计算由送风管道壁面的若干孔口或短管送出等量的风量,这种送风道称为均匀送风管道。
这种送风方式可使空气均匀分布于室内,并因无支管而制造简单,在实际设计中应用广泛,均匀送风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风道断面不变,各出风口面积不等,另一种是风道断面逐渐缩小,各出风口面积相等。
5.3.1 送风管道侧孔送风通风管道内流动的空气在通过孔侧时,将同时受到垂直于风道壁面的静压和平行风道轴线的动压作用,在静压P j 作用下,空气将延侧孔出流,并产生一垂直于风道侧壁的速度,称为静压速度V j 。
(见图2)V j = ρjP 2 (m/s) 在动压P d 作用下,风道内气流速度为V d V d =ρd P 2 (m/s) 空气通过侧孔的实际流速V ,是静压速度和动压速度的合成速度 图2风道侧孔送风 V =22d j V V +=()d j P P +ρ2空气的实际速度与风道轴线的夹角称为空气的出流角tg α = d jV V = d j P P可见侧孔出流方向与静压和动压之比有关,静压越大,动压越小,则出流角α越大,气流方向越接近与风道壁面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