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美重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

合集下载

两国是否有相似的民间文化和传统节日?

两国是否有相似的民间文化和传统节日?

两国是否有相似的民间文化和传统节日?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国家,拥有着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和传统节日。

但是,在这些独特的文化传统之间,是否还存在相似之处呢?接下来,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探究中美两国民间文化和传统节日的异同之处。

一、饮食文化中国和美国都有着丰富的饮食文化,其中包括了许多独特的传统美食。

比如,中国的春节期间少不了的“年夜饭”、粽子节日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等等传统美食;而美国则有着丰富的传统食品,比如感恩节的火鸡、圣诞节的圣诞布丁、复活节的巧克力兔子等等。

虽然两国的食品文化存在巨大的区别,但它们都追求着美食作为民间文化的一部分的共同点,即强调“食欲之美”。

二、传统节日文化除了饮食文化之外,中国和美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也有着不同的体现。

在中国,我们有着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许多传统节日。

而在美国,则有着感恩节、独立日、万圣节、圣诞节等等传统节日。

虽然这些传统节日在时间、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但它们所表达的共同点是:让人们感受文化传承的魅力,并从中收获幸福和快乐。

三、民间文艺表演文化除了传统的饮食和节日文化之外,中国和美国的民间文艺表演文化也各具特色。

中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比如京剧、评剧、琴棋书画等不同类型的表演形式。

而美国则以音乐、舞蹈、艺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尽管两国的表演文化和形式存在巨大的差异,但它们在艺术的独特性和表达的主题意义上是相通的。

综上所述,中国和美国的民间文化和传统节日虽然存在巨大差异,但它们在文化的内涵、表达方式及价值意义上都具有相似之处。

这些民间文化和传统节日的相似之处,不仅让我们深感文化遗产的美好,更将两国友谊的纽带变得更加紧密。

中西传统节日对比

中西传统节日对比

春节 元宵节 上巳节 寒食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元节 中秋节 重阳节 寒衣节 下元节 冬至节 腊八节 祭灶节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三月初三 清明节前一天 4月5日前后 五月初五 七月初七 七月十五 八月十五 九月初九 十月初一 十月十五 12月22日前后 腊月初八 腊月廿三或廿四 腊月廿九或三十
春节(Spring Festival)
5.贴门神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 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 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 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 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 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 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 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 斗。
Christmas eve(圣诞前夜 12月24日 ) Christmas Day圣诞节 12月25日
5
中西方主要的传统节日
中国七大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节、七夕、中秋节、重阳 节 西方七大传统个节日 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愚人节、母亲节、情人节、 万圣节
春节(Spring Festival)
春节(Spring Festival)
4.贴春联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 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 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 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 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 俱、影壁中。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 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 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 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 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同时,端午节 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 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 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西节日文化比较

中西节日文化比较

中西节日文化比较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西节日也逐渐受到关注。

虽然中西节日在很多方面有一些相似之处,但由于文化、宗教、历史等方面的不同,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比较中西节日文化,并从文化背景、庆祝方式和寓意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文化背景1.中式节日文化背景:中国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大多与农耕文化、玄学信仰、古代祭祀相关。

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源自古代农耕文化的辞旧迎新和祭祀神灵的习俗。

端午节的起源与古代巫术、驱邪的风俗有关。

二、庆祝方式1.中式节日庆祝方式:中国人在传统节日期间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例如家人团聚、祭祀祖先、赏月、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同时,也会有一些特殊的饮食习俗,例如吃元宵、吃粽子等。

2.西式节日庆祝方式:西方节日的庆祝方式与宗教仪式及家庭聚会有关。

例如在圣诞节期间,人们会装饰圣诞树、交换礼物、吃圣诞大餐,并举行教堂仪式。

在复活节期间,人们会进行彩蛋寻找游戏、家庭聚餐以及宗教仪式。

三、寓意与意义1.中式节日的寓意与意义:中国传统节日通常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寓意。

例如春节承载着对辞旧迎新和祈福的希望,端午节承载着祈求平安和驱邪的愿望。

传统节日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方式。

2.西式节日的寓意与意义:西方节日的寓意和意义主要与宗教信仰和历史事件有关。

例如圣诞节象征着爱和宽恕,复活节象征着重生和希望。

这些节日为西方人提供了反思、庆祝和共享快乐的机会。

总结:中西节日文化在文化背景、庆祝方式和寓意等方面存在差异。

中式节日底蕴深厚,弘扬传统文化,而西式节日则与宗教信仰和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无论是中式节日还是西式节日,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展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随着文化交流的加深,中西节日也逐渐融合和互相影响,成为全球文化交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国家的节日和传统习俗有何不同,这反映了什么?

各国家的节日和传统习俗有何不同,这反映了什么?

各国家的节日和传统习俗有何不同,这反映了什么?节日和传统习俗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产物,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节日和传统习俗。

这些差异呈现出了各国的特色和文化传承,揭示了各国在历史和人文方面的不同优劣势。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各国家的节日和传统习俗的不同之处。

1.中国的春节和美国的圣诞节中国的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也是全球范围内最具有代表性的节日之一。

春节在每个年初的农历正月初一庆祝,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如贴春联、吃年夜饭、放孔明灯等。

与此相比,美国的圣诞节更加重视亲友聚会和礼物的交换。

除了庆祝耶稣诞生的意义,圣诞节也成为了现代资本主义消费文化的象征,各大商家纷纷推出促销活动。

这些不同之处反映出中国和美国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文化强调“家和万事兴”,而美国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消费文化。

2.日本的樱花祭和印度的黄牛节日本的樱花祭是一种与自然息息相关的节日,庆祝先祖和大自然的赐予。

每年春天当樱花盛放时,人们会举办各种纪念活动,如赏花、祭祀等。

相比之下,印度的黄牛节则更加特别和富有传统民俗色彩。

在尼泊尔的黄牛节上,人们会赛跑、搏斗,并且在牛的身前跪拜。

这两种节日分别展示了日本和印度对于自然和动物的不同态度,日本人崇尚和谐和平衡,而印度人则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荣耀。

3.法国的巴士底狱逃狱纪念日和墨西哥的亡灵节法国的巴士底狱逃狱纪念日是法国革命的产物,是法国人民庆祝从王室和贵族压迫中解放出来的日子。

人们会举办各种纪念活动,如焰火、音乐会等。

而墨西哥的亡灵节则更加个性化和富有特色。

在这一节日中,人们会在家中布置祭坛,放置逝去亲友的照片和喜欢的物品,以此纪念逝者的灵魂。

这种文化传统源自于美洲土著的民俗习惯,是独一无二的文化标志。

总之,各国家的节日和传统习俗反映了各自文化背景下的不同特点和价值观。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承,这不仅是各国人民的自豪和荣耀,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真正财富。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背景差异浅析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背景差异浅析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背景差异浅析作者:张鑫杨跃来源:《科教导刊》2011年第27期摘要传统节日是人类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中西方节日在农业色彩和宗教色彩、崇拜和信仰以及价值追求上的差异,造成中西方不同的传统节日。

本文将通过对中西方主要传统节日的比较,来探索中西方的文化背景差异。

关键词文化传统节日背景差异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Cultural Background Differences of TraditionalFestivals in Eastern and Western CountriesZHANG Xin, YANG Yue(College of Humanities, Xi'a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 Shanxi 710071)AbstractTraditional festival is a folk culture created by human be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s the difference in agricultural color, religious, worship and beliefs and the pursuit of value differences, resulting in different festivals in the west and east. This article explores differences of culture background in east and west by the comparison of major traditional festivals in the west and east.Key wordsculture; traditional festival; background differences1 中西方主要传统节日比较1.1 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1)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

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研究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研究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研究报告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在文化价值、庆祝方式、特色风俗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中国传统节日秉承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具有浓厚的民俗氛围,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而西方节日则更加注重商业化运营,强调个人情感表达和消费体验。

本报告将对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其异同之处,以期增进对不同文化传统的理解和尊重。

一、文化背景与价值观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根植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之中。

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都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来源,蕴含着民族团结、家庭和睦、孝敬长辈等传统价值。

这些节日通过特定的仪式和习俗,传承着古代先贤的智慧和人生哲学,激励人们弘扬传统美德,传统节日在中国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而西方节日则较为注重于当下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

如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等节日,强调的是家庭、友情和爱情的表达,具有较强的个性化和情感化色彩。

西方人在节日期间更加倾向于体验和享受,通过送礼物、赋予祝福等方式来表达对亲人和朋友的情感。

同时,商家也会通过各种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使得西方节日逐渐被商业化和消费主导。

二、庆祝方式与活动习俗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多以家庭聚会、祭祀祖先、民俗表演等活动为主。

比如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会贴对联、放鞭炮、包饺子等,亲朋好友团聚一堂,共度佳节。

在端午节,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习俗活动,以纪念屈原的爱国忠烈。

这些传统的庆祝方式通过特定的仪式和活动,传递着传统价值观念与文化认同。

相比之下,西方节日的庆祝方式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圣诞节期间,人们会装饰圣诞树、送礼物、举办派对等,以庆祝耶稣的诞生。

在情人节,情侣们会交换礼物、共进晚餐,表达爱意和浪漫情感。

感恩节更是以家庭团聚、大餐享用为主要活动,感谢亲人和朋友对生活的支持与关爱。

西方节日的庆祝方式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和社交互动,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活力和多样性。

三、特色风俗与影响传承中国传统节日的特色风俗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和历史传统色彩。

中外节日对比

中外节日对比

1.中秋节与感恩节的对比:中秋佳节,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风俗。

月中嫦娥,以美貌闻名,故少女拜月,是为了“貌似嫦娥,面如皓月”后来,“民间拜月”也转变为人们团聚和感受幸福的方式;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

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

在当代,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用以联络感情。

小孩会拿着灯笼去玩,还会有人放飞孔明灯。

每逢感恩节这一天,美国举国上下热闹非凡,人们按照习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城乡市镇到处举行化装游行、戏剧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学校和商店也都按规定放假休息。

孩子们还模仿当年印第安人的模样穿上离奇古怪的服装,画上脸谱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

散居在他乡外地的家人也会回家过节,一家人团团围坐在一起,大嚼美味火鸡,并且对家人说:谢谢!。

2.春节和圣诞节的习俗对比春节是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此节乃一岁之首。

春节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许多家庭也有在圣诞节前夕进行祈祷、齐唱颂歌的习俗。

人们在圣诞之日汇集到广场,围着在那里的高大圣诞树、齐唱颂歌等活动,还有热闹非凡的圣诞晚会。

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

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

绿色的是圣诞树。

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用砍伐来的杉、柏一类呈塔形的常青树装饰而成。

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礼物和纸花,还点燃着圣诞蜡烛。

中国讲究饮食,体现了“民以食为天”的文化传统。

这种特征在节日风俗的饮食中得到最集中的体现。

春节与中外文化春节与外国文化的异同与文化交流

春节与中外文化春节与外国文化的异同与文化交流

春节与中外文化春节与外国文化的异同与文化交流春节与中外文化:异同与文化交流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与之相比,其他国家也有各自独特的节日和文化。

本文将探讨春节与外国文化的异同之处,并探讨如何进行跨文化交流。

一、春节与外国节日的异同1. 节日日期及历史背景春节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持续15天,象征着新年的开始。

而其他国家的节日往往固定在阳历日期,如美国的圣诞节在12月25日。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中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与之不同,外国的节日通常有其宗教或历史背景。

2. 节日活动与风俗习惯春节有众多丰富多样的传统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同时,家庭团聚、赏花灯、送红包也是春节的传统习俗。

而在外国,节日活动和风俗习惯因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如美国的圣诞节有圣诞树、礼物交换和合家团聚的习惯。

3. 饮食文化春节期间,中国有许多特色传统食物,如饺子、年糕、汤圆等,寓意着团圆和美好的祝福。

而在外国,节日食物也各具特色,如美国的火鸡和英国的圣诞布丁。

二、春节与外国文化的交流1. 文化交流的意义春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通过与外国文化的交流,可以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同时,也可以丰富各国人民的文化体验,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2. 跨文化交流的方式(1)节日庆祝活动:在外国举办春节庆祝活动,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如舞狮表演、传统音乐欣赏等。

同时,也可以邀请外国人参与其中,让他们亲身体验中国的春节文化。

(2)文化交流项目:组织中外文化交流项目,如中国书法、音乐等培训班,吸引外国人参与学习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同时,也可以邀请中国文化专家去外国进行讲座和展示,推广中国文化。

(3)合作交流活动:与外国机构、大学等展开合作,共同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开展学术研讨、文化展览等,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3. 跨文化交流的挑战与机遇跨文化交流面临着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挑战,但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英语动结式V+PP的语义整合研究 2 A Study of Angel Clare’s Multiple Personalitie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3 “白+动词”的语义及其英译 4 中美个人理财规划的对比分析 5 Lex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6 身体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7 从女性主义批评看《金色笔记》中的人物描写 8 语域理论观照下的商务合同翻译 9 从认知角度看隐喻在英语词汇习得中应用 10 从功能翻译理论谈美剧字幕翻译 11 《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 12 《看管人》下的“品特式”( 开题报告+论) 13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14 《藻海无边》中边缘女性的生存与救赎 15 论中庸观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 16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17 从社会符号学角度浅谈汉语“一”字成语翻译 18 论小说《哈利波特》中的魔法世界 19 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 2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21 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文化霸权 22 从目的论角度比较研究《彼得•潘》两个中文译本 23 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4 语境对法律英语翻译的影响 25 论《阿甘正传》中的美国梦 26 浅析美国慈善捐赠的文化动因(开题报告+论) 27 维多利亚时期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艺术特征 28 The Proble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rademark Translation an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29 从《红字》看霍桑的道德思想观 30 论《海上扁舟》中的美国自然主义 31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隐喻的语用功能分析 32 浅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33 论《黑夜中的旅人》中主人公的信仰冲突与融合 34 人性的救赎——从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看美国英雄主义的新侧面 35 从社会生物学角度分析《雾都孤儿》中人物性格 36 中西方生死观之比较 37 美国电影所体现的时代精神——以《阿凡达》为例 38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析托尼• 莫里森的《宠儿》 39 Are Indians Prisoners of Their Race?-An Analysis of the Sources and Rise of National Awareness 40 理想自我的追求——爱伦•坡与《莫格街血案》 41 从商业性角度论电影名称的翻译 42 英语课堂中的非传统学习策略 43 以国际商务谈判为视角分析中西文化差异 44 归化翻译在电影字幕中的运用--以《米尔克》为个案分析 45 论中英商业广告及其翻译 46 唐诗宋词中颜色意象的研究及其翻译 47 英语财经报道中的词汇衔接研究 48 An Analysis of Self-reliance in Little Women 49 《飘》中生态女性意识的研究 50 The Application of TBLT to Reading-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51 《汤姆叔叔的小屋》人物性格的宗教色彩剖析 52 英语中天气隐喻的认知解读 53 詹姆斯乔伊斯的《阿拉比》与腐朽的宗教 54 侦探小说的发展 55 Translation of the Implied Meaning in Communication 56 英汉广告互译的顺应化研究 57 从目的论的角度浅析美国电影字幕翻译 58 A Study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Politenes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59 反复在格特鲁德•斯泰因的作品《三个女人》中的运用 60 论海明威在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中的象征意义 61 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 62 奥巴马竞选总统获胜演讲的文体分析 63 广告英语中语言的性别差异 64 青少年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焦虑与对策 65 狄金森、席慕蓉爱情诗中隐喻现象对比研究 66 浅析《宠儿》中三位黑人女性的身份寻求之旅 67 从文化差异角度来分析习语的翻译 68 对圣经文学性之赏析 69 原罪与拯救:《小伙子布朗》与《好人难寻》比较 70 Which Woman is More Popular in Modern Society: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ss and Jane 71 会计英语缩略词特点及翻译研究 72 英汉语篇中的省略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方法——以《雪》译文为例 73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 74 多元智力发展与外语教学 75 从文化视角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无辜 76 中外大学校训对比研究 77 王尔德童话中的毁灭与拯救 78 Irony Art in Orwell’s Animal Farm 79 A Brief Study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China--from its Future Developing Prospective 80 汉语喜剧小品中的模因现象研究 81 从“啃老”现象看后啃老族的生活态度 82 从考琳•麦卡罗《荆棘鸟》看人性同神性的挣扎 83 从《简爱》分析夏洛蒂勃朗特的独立意识 84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问题之比较分析 85 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在词汇上的差异 86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式菜名中的运用 87 毕业论文]Tragedy in 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 88 比较分析《长干行》不同译文中的音韵美和意象美 89 女性人格的双重性——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比分析凯瑟琳和简爱 90 《雾都孤儿》中的善与恶 91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的商务索赔信函话语分析 92 A Study of Adaptation Theory in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93 《潜鸟》女主人公——皮格特托纳尔悲剧的探析 94 从作品人物塑造看海明威生命意识的转变 95 Using Maslow’s Hierarchy Needs Theory to Analyze Sister Carrie’s Destiny 96 试论汉语新词的英译 97 论《最蓝的眼睛》中女主人公佩克拉的家庭关系 98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 99 An Analysis of Key Elements of Cross-cultural Business Negotiation 100 分析广告英语中的修辞手段 101 分析中国和美国的慈善文化 102 目的论指导下《页岩》英译汉中的词类转译现象 103 浅论国产小米手机的营销策略 104 英汉白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 105 《雾都孤儿》中批判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分析 106 功能对等理论下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107 大卫王:在希伯来世界中的社会地位 108 Hawthorne’s Religious Notion: an Analysis of The Scarlet Letter 109 浅析广告英语中修辞的魅力 110 从《简爱》看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性意识 111 On Analysis of Jonathan Swift’s Satiric Arts in Gulliver’s Travels 112 中法身势语的文化差异研究 113 从《奥兰多》看伍尔夫的双性同体 114 论《老友记》幽默字幕翻译 115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116 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研究 117 On Beautiful Women’s Death in Poe’s Fictions 118 东西方恐怖电影的文化差异 119 英汉“去除”类运动事件表达异同的对比研究 120 从模糊性看古典诗词英译 12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22 《蝇王》中的人物原型研究 123 关于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调查报告 124 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的交际与礼仪 125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策略研究 126 从目的论角度研究法国香水网络广告语的汉译本的语言特征 127 动物习语中文化意象的比较与翻译 128 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129 论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 中的美国精神 130 我看简爱的爱情 131 两性英语会话话语分析研究—— 以小说《简•爱》为例 132 浅析跟单信用证软条款及其防范措施 133 浅析政治外宣文本的翻译策略 134 奉献与救赎:浅谈欧•亨利小说的宗教精神 135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实施 136 关于高中生英语听力理解中非语言因素的研究 137 英汉“思考”类动词的语义成分与词汇化模式分析 138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贵妇画像》中的文化冲突 139 车贴中的语言污染现象研究 140 An Analysis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Nature and Civilization in Wuthering He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criticism 141 从家庭价值观的角度分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142 On Self-destruction of Laura in Flowering Judas 143 英国议会制辩论--探究与实践 144 论《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中的口语化语言、幽默讽刺和地方色彩 145 暗夜中的精灵——论《寻欢作乐》中的罗西 146 On Wisdom of Tao in Tao De Jing and the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or--Based upon Translations of Wu(无)and You(有) 14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48 解析凯特肖班的《觉醒》中的哥特因素:浅析维多利亚时期妇女文学的觉醒 149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Edgar Allen Poe’s Gothic Stories 150 英文祝酒辞的功能文体分析 151 《看不见的人》的象征意义 152 高中生英语阅读策略的使用对阅读能力的影响研究 153 《八月之光》里的悲剧艺术——基于尼采审美理论的分析 154 爱情的悲歌-《荆棘鸟》悲剧成因探悉 155 An Interpretation of Initiation Theme in Heart of Darkness 156 从释意派理论看英语习语的翻译策略 157 汉英姓氏文化差异 158 论新闻英语中隐喻的运用及其翻译技巧 159 分析双城记中的讽刺用法 160 从《鲁滨逊漂流记》看选择对命运的决定作用 161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 162 英汉称谓语对比及翻译 163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人物性格分析 164 The Archetype of the Ugly Duckling in The Secret Garden 165 中餐菜名的英译与饮食文化传播 166 Cultural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TV Talk Shows 167 中西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研究 168 浅析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异化现象 169 论《紫色》中西丽实现自我解放的历程 170 浅析《天路历程》中基督徒的成长历程 171 On building-up a welcoming ESL classroom atmosphere in Junior High School under th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