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地理导航大一轮复习精练:第二章第3讲常见天气系统Word版.doc

第 3 讲常见天气系统

测控导航

考点题号

锋面与天气1、2、3、4、5、6 低压 (气旋 )、高压 (反气旋 )与天气7、8、12

锋面气旋与天气9、10、11、12、13 一、选择题

(2019 ·江苏南京高三二模 )下图为 2018 年春季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 (单位 :hPa)分布图。据此回答 1~2 题:

1.图中 a~d 四地中 ()

A.都易出现大风、阴雨天气

B.a 处的气压最低

C.b 地的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上升

D.d 地受天气的影响 ,气温日较差最大

2.图中甲地 ()

A.此刻甲地吹东南风

B.此刻甲地的风力大于 c 地

C.此刻甲地可能受到台风的影响

D.此刻过后不久 ,甲地将受到图中冷锋控制

解析:1.C 2.A 第1 题,a 地位于冷锋前,不会出现大风、阴雨天气,A 错误 ;d 处的气压值约为 995 hPa,是四地中气压最低的 ,B 错误 ;b 周围的等压线以小值闭合 ,故 b 为低压中心 ,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上升 ,C 正

确;d 位于暖锋锋前 ,多连续性降水 ,故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都较强,温差较小 ,D 错误。第 2 题,甲位于高压的西侧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吹东南风 ,A 正确 ;甲处的等压线较 c

地稀疏 ,风力小于 c 地,B 错误 ;甲深居内陆 ,且气压较高 ,此刻不可能受

到台风影响 ,C 错误 ;图中的冷锋将向东南方向移动 ,D 错误。

如图是我国部分城市 2015 年 11 月 2 日至 8 日的最高气温曲线变化图。读图 ,回答 3~4 题:

3.关于图示四地的描述 ,正确的是 ()

A.3 日冷空气开始影响北京、沈阳等地

B.沈阳、北京可能有雨雪天气

C.该时段内 ,南京的天气变化最剧烈

D.该时段内 ,广州有一次明显的降温过程

4.8 日,沈阳市出现重度雾霾天气,据图推测主要原因是 ()

A. 冷锋过境前 ,扬起沙尘增多

B.秸秆燃烧时 ,烟尘浓度增大

C.暖锋过境后 ,悬浮颗粒物增多

D.供暖燃煤多 ,烟尘排放增加

解析 :3.B 4.D第3题,读图,3日北京、沈阳的气温并没有出现明显

下降 ,特别是沈阳气温略有上升 ,A 错。图中沈阳、北京都有气温持续下降趋势,属于冷锋过境,可能会有雨雪天气,B 对。该时段南京气温变化幅度较小 ,天气变化不会是最剧烈的 ,C 错。广州没有明显的降温过

程,总体是增温 ,D 错。第 4 题,11 月沈阳的气温较低 ,雾霾天气主要是由于供暖燃煤 ,烟尘排放增加 ,大气中尘埃颗粒增加所致 ,D 对。11 月份地表结冰 ,扬起沙尘少 ,A 错。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秸秆主要是还田 ,不是燃烧 ,B 错。图示气温下降 ,应是冷锋过境 ,C 错。

江淮气旋是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强降水的重要天气系统 ,受其影响冬春季可出现暴雪。下图为某年 2 月 12 日 23:00 至 2 月 13 日 20:00

山东省东营市受江淮气旋影响下的天气变化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5~6 题:

5.本次江淮气旋的移动方向大致为()

A. 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

6.13 日 08:00 前后降水形式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风向

B.气压

C.温度

D.降水量

解析 :5.A 6.C 第 5 题,从图中的风向变化可以判断 ,东营先吹偏东风(表明

气旋中心在其西侧),后吹偏西风(表明气旋中心在其东侧),由此可以判断

本次江淮气旋的移动方向大致为自西向东 ,故选 A。第 6 题,

读图可知 ,13 日 08:00 前为降雨 ,之后为降雪 ,降水形式由降雨变为降雪, 说明温度发生变化。故选C。

(2019 ·湖北武汉高三四模 )秋台风通常是指9~11 月生成的台风。秋台风的数量虽不如夏季台风数量多,但秋季更易生成超强台风(超强台风指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51.0米 /秒 ,即 16 级以上 ),破坏更

大。 2018 年 9 月 16 日登陆我国的强台风“山竹”就是典型的秋台风。

下表为 1949~2014 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台风统计,下图为台风

“山竹”移动实时路径图。据此回答 7~8 题:

项目统计夏季秋季

生成台风数783 755

超强台风个数128 211

超强台风百分比16.3% 27.9%

7.受台风“山竹”影响 ,9 月 16 日 12:00 至 9 月 16 日 20:00 深圳风向的

变化为()

A. 由东北风转为东南风

B.由东南风转为东北风

C.由西南风转为西北风

D.由西北风转为西南风

8.下列关于秋台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秋季易出现超强台风,是因为夏季向秋季过渡时,太阳直射点由北向

南移动导致海温偏高②与夏季台风相比 ,秋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点

更偏北③秋季台风登陆时若大陆冷空气活跃,会导致风更大雨更强

④与夏季台风相比 ,秋台风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性较小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7.A 8.B 第 7 题,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在北半球呈逆时针方

向辐合 ,北部吹东北风 ,东部吹东南风。受台风“山竹”影响 ,9 月 16

日 12:00 至 9 月 16 日 20:00 深圳位置由台风北部转变为东部 ,风向的变化为由东北风转为东南风 ,A 对。第 8 题,海洋气温最高值比陆地晚 , 出现在 8 月份 ,秋季易出现超强台风 ,是因为夏季向秋季过渡时 ,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导致海温偏高 ,①对。与夏季台风相比 ,秋台风在我

国登陆的地点更偏南 ,②错。秋季台风登陆时若大陆冷空气活跃 ,会导致

风更大雨更强 ,③对。秋季更易生成超强台风 ,破坏更大 ,与夏季台风相比 ,秋台风出现时 ,秋收作物未收获 ,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性较大 ,④错。

(2019 ·山东青岛高三二模 )下图为华北某区域T1到 T3时刻气旋周围锋面的分布与发展过程示意图。 T3时刻卫星云图显示该区域形成很

厚的浓云 ,造成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据此回答9~11题:

9.T 1 时刻 a 、b 间气压变化规律是 (

)

甲地从 T 1 到 T 3 时段的天气现象是 () 10. A. 气压不断降低 B.气温不断升高

C.天气终未晴朗

D.风速一直减小

下列图示能正确示意 T 3 时刻甲、乙两地间锋面特征的是 () 11.

解析 :9.B 10.C

11.A 第 9 题,根据图示信息 ,a 的气压值为 1 000~

1 004,b 为 1 004 以上 ,故 b>a,ab 之间连线的气压值是先降至 1 000 以下后又升到 1 000 以上 ,符合该变化的是乙图 ,选 B 。第 10 题,根据图示

信息可知 ,甲地从 T 1 到 T 3 时段经历了气旋中心天气 (阴雨天气 )、冷锋后天气 (阴雨天气 )、准静止锋天气 (阴雨天气 ),因此该时段甲的天气一直是阴雨状态 ,始终没有放晴 ,据此分析选 C 。第 11 题,结合 T 1 到 T 3 时段的锋面发展状况可知 ,该锋面是冷锋追上暖锋形成的。该锋面特征

是暖气团、较冷气团和更冷气团相遇时形成的。其中,甲后方为更冷气团 ,其前方为冷气团 ,在这两类冷性气团间为锢囚住的暖气团,据此分析选 A。

二、非选择题

12.(2019 安·徽合肥高三期中 )阅读图文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

锋是全球最主要的天气系统之一,在中纬度地区最为常见。

(1)判断图示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并说明判断依据。

(2)根据图示信息 ,从天气系统名称、锋面雨带位置、锋面雨带范围等

方面比较 LX 和 LY 所示锋面系统的差异。并绘制出两者沿AB 一线的锋面示意图来表现其差异性。

(3)如果 12 小时后 ,该天气系统中心L 移动至 B 地东部 ,分析在此期间B地的天气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

解析 :第(1)题 ,读图 ,图示为锋面气旋 ,四周水平方向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即水平方向气流向右偏转,位于北半球。第(2)题 ,图示为北半球锋面气旋 , LX 位于左侧 ,是冷锋 ,降水在锋后 ,雨带范围较小。 LY 位于右侧,是暖锋 ,降水在锋前 ,雨带范围较大。沿 AB 一线的锋面移动方向是由A 向 B。第 (3)题 ,如果 12 小时后 ,该天气系统中心 L 移动至 B 地东部,说明在此期间 B 地从低压中心的东部 ,移动到低压中心的西部 ,B 地

气压先降低,后升高。B 地从暖锋锋前移动到冷锋锋后,气温先升高,后降低。降水先增多,后减少。北半球气旋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B 地从低压中心的东部移动到西部 ,风向由东南风转变为西北风。

答案 :(1)北半球。依据 :四周水平方向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或水平方向气流向右偏转 )。

(2)两锋面系统的差异如图表所示:

LX LY

天气系统名称冷锋暖锋

锋面雨带位置锋后锋前

锋面雨带范围较小较大

(3)气压变化 :从低压中心的东部移动到西部,气压先降低后升高。气温变化 :从暖锋锋前移动到冷锋锋后,气温先升高后降低。降水变化 :降水先增多后减少。风向变化:从低压中心的东部移动到西部,风向由东南风转变为西北风。

13.(2019 广·东中山高三二模 )阅读图文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旋涡。在西北太平洋上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 级以上的热带气旋 ,称为台风。台风形成于洋面温度超过26 ℃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洋面上。西北太平洋海

域上空台风发生的频率很高,一般发生在6~11 月 ,因为这里有广阔的暖洋面 ,海水通过蒸发 ,能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还有下热上冷的不

稳定大气层结构 ,促使空气上升 ,水汽凝结致雨。台风形成后,一般会移出源地 ,并经历发展、减弱和消亡的演变过程。下图表示西北太平洋 (局部)热带气旋路径频率 (1949~2000年)。

(1)说明图示区域热带气旋路径频率的分布特征。

(2)分析热带气旋很少向内陆地区深入的原因。

(3)分析图示区域 9~11 月台风威力仍然很强的原因。

(4)指出台风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

解析 :第(1)题 ,根据热带气旋路径频率图可以判断发生的位置,多集中在西北太平洋海域,内陆少。第 (2)题,内陆缺少台风形成的水汽条件, 且较海洋摩擦力更大。第(3)题,7~9 月受太阳直射影响,水温逐渐升高,9~11 月海洋降温慢 ,水温仍较高。北方冷空气南下 ,影响加强。第(4) 题,台风过境时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 ,引起海面巨浪 ,严重威胁航海

安全。台风登陆后带来的风暴降水可能摧毁庄稼、各种建筑设施等,

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诱发滑坡、泥石流等。

答案 :(1)热带气旋多在15°N~20°N 的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向南北两侧和陆地减少 ;太平洋沿海地区 (菲律宾、越南东部、我国东南沿海、韩

国南部、日本 )为陆上多发区 ,向内陆迅速减少。

(2)台风登陆后 ,地表摩擦力增大 ,风速减小 ;水汽迅速减少 ,凝结产生能

量减少 ,台风中心上升气流缺乏动力 ,气压迅速升高 ,台风强度迅速减

弱、消亡。

(3)7~9 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图示区域附近,太阳辐射强 ,海水由于吸热慢 , 水温的变化滞后于太阳辐射的变化,9~11月海洋仍然维持较高温度,为台风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量。此时北方冷空气南下,冷暖气

团相遇 ,增加了风力和降水强度。

(4)暴雨洪涝、强 (狂)风、风暴潮、滑坡、泥石流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